它曾是中國“眾硯之首”,為何退出了“四大名硯”?

柳公權 文玩 文章 書法 匠粉 匠粉 2017-09-15

中華文明悠悠五千年,

“文房四寶”的誕生,

便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

千百年來,文人墨客芸芸,

飽讀詩書、揮灑筆墨,

書寫歷史、歌頌古今,

都離不開筆墨紙硯。

有一種名硯,

曾紅極一時,

風頭遠超端、歙等名硯,

它就是:青州紅絲硯。

它曾是中國“眾硯之首”,為何退出了“四大名硯”?

紅絲石,因顏色紅黃相間,

又帶有或紅或黃的絲紋而得名,

是一種極佳的制硯石料。

與其他硯不一樣的是,

紅絲石本身就是一種奇石,

具有千變萬化的獨特紋理,

故紅絲硯更具觀賞與收藏價值。

它曾是中國“眾硯之首”,為何退出了“四大名硯”?

紅絲硯,以山東天然紅絲石為原料,

早在唐宋時期就享有盛譽,

被各大文人墨客推為諸硯之首。

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在《硯論》寫道:

“蓄硯以青州為第一,

絳州次之,後始論端、歙。”

孔尚任作《桃花扇》,

寫到楊文聰在扇面上作畫時,

特別記明所用硯臺就是青州紅絲硯。

其他的忠實真愛粉還有:

顏真卿、蘇東坡、歐陽修、鄭板橋……等,

可以說是當時的“明星款”了,

足以證明紅絲硯在當時文壇的地位。

它曾是中國“眾硯之首”,為何退出了“四大名硯”?

唐:箕形紅絲硯(鹹通四年柳體楷書款)

既然紅絲硯這麼受喜愛,

為何會一度“斷層”,難覓蹤跡呢?

那是因為紅絲硯石的儲量很小,

且其礦層較薄,開採困難,

到了明、清之時便不再產出,

它的地位後也被山西的澄泥硯取代。

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

山東的手藝人又在臨朐老崔崮新坑,

發現了質地較堅、滑不損毫的紅地黃絲石,

於是紅絲硯終獲“重生”,

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之中。

從而為紅絲硯復出文房案几打開了新天地。

2013年,青州紅絲硯製作技藝被認定為

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曾是中國“眾硯之首”,為何退出了“四大名硯”?

杜吉河,專注於青州紅絲硯製作技藝。

自幼生長於紅絲石硯產地“黑山”腳下,

如今已成為一代制硯大師,

任山東省魯硯協會副會長。

它曾是中國“眾硯之首”,為何退出了“四大名硯”?

要把一塊天然樸實的石塊,

成為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需要超高水平的創作設計和雕刻。

它曾是中國“眾硯之首”,為何退出了“四大名硯”?

杜吉河作品:青州紅絲硯-簸箕硯

經千萬年形成的獨特紅絲紋路,

以最少的人工雕琢,

呈現出原石本身的獨特魅力,

一硯一世界,

這才是紅絲硯最獨到的魅力。

它曾是中國“眾硯之首”,為何退出了“四大名硯”?

杜吉河作品:青州紅絲硯-荷葉硯

依據紅絲硯原石古樸自然的形狀,

石紋呈不規則散裝礦體分佈,

巧用其自然型製成荷花硯,

一方硯臺便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它曾是中國“眾硯之首”,為何退出了“四大名硯”?

杜吉河作品:青州紅絲硯-梅花樁硯

天然形成的紋理構成天然樹樁的形狀,

在邊緣處以幾隻梅花點睛,匠心獨運。

梅花,是中國文人崇尚的雅潔之物,

寓意高遠,文人氣質盡顯。

它曾是中國“眾硯之首”,為何退出了“四大名硯”?

杜吉河作品:青州紅絲硯- 一葉蟬鳴

天然原石呈現出紅黃兩色,

紋理雲紋縹緲,造型生動,

一葉蟬鳴,動靜相宜,美不勝收。

溫潤如玉的紅絲硯,

帶給人淡泊寧靜的舒適;

色彩與紋理的變化,

又給人妙不可言之感。

這樣一方硯臺常置書房,

一朝夢迴回到唐宋,

那個文化繁榮的美好年代。

無論你是喜歡收藏的還是喜歡工匠作品的,都推薦你添加:匠粉,我們每天都會不停的輸出對匠粉們的精神食糧,如果文章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希望你給我們評論提出,匠粉期待你寶貴的意見!

為了讓身邊更多人瞭解非遺,歡迎轉發匠粉此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