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

曹氏家族是十分悲哀的,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建立起的基業,這果實卻被司馬家族給竊取了。此事讓人感到很是惋惜,不禁在心間對司馬氏族多了幾分恨意。奈何,事情就是如此,已經成為了定局。縱然是一生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可能掀開棺材板來,痛罵司馬懿是個不忠之人。此前,曹氏陣營中曾培育了許多十分忠心的將領,這些老將也有些威信,而且都還健在,為何不出面為曹氏家族撐腰呢?眾所周知,曹操生前是十分愛惜賢才的,而且也善於用人。許多人都是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當曹氏有難之時,卻不見這些人露面幫一馬。這是為何呢?難道是他們不知道感恩二字如何寫嗎?

"

曹氏家族是十分悲哀的,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建立起的基業,這果實卻被司馬家族給竊取了。此事讓人感到很是惋惜,不禁在心間對司馬氏族多了幾分恨意。奈何,事情就是如此,已經成為了定局。縱然是一生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可能掀開棺材板來,痛罵司馬懿是個不忠之人。此前,曹氏陣營中曾培育了許多十分忠心的將領,這些老將也有些威信,而且都還健在,為何不出面為曹氏家族撐腰呢?眾所周知,曹操生前是十分愛惜賢才的,而且也善於用人。許多人都是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當曹氏有難之時,卻不見這些人露面幫一馬。這是為何呢?難道是他們不知道感恩二字如何寫嗎?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對於這個令人費解的問題,小編有一些淺薄的觀點。第一點原因,司馬懿實在是太能熬了,那些忠心的老將都無能為力。我們只要看一下曹氏三代皇帝的輔政大臣,便可知曉了。史料上雖沒有明說曹丕的輔政大臣為何人,但是我們可以從曹操處推斷。憑藉曹操一代梟雄的計謀和生性多疑的性格,他是斷然不會留下什麼輔臣給曹丕的。這樣的話,讓曹丕很是難堪,在對待大臣之時總是處於擔憂的狀態,放不開手腳,沒有信得過的大臣。不過,輔助的人還是有的,但不算輔臣。例如賈詡、司馬懿等人。而曹丕則為下一任君主曹叡留下了輔臣,其中就包含了司馬懿。而這曹叡也給自己的繼任者留了輔臣,老當益壯的司馬懿還是位列其中。

"

曹氏家族是十分悲哀的,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建立起的基業,這果實卻被司馬家族給竊取了。此事讓人感到很是惋惜,不禁在心間對司馬氏族多了幾分恨意。奈何,事情就是如此,已經成為了定局。縱然是一生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可能掀開棺材板來,痛罵司馬懿是個不忠之人。此前,曹氏陣營中曾培育了許多十分忠心的將領,這些老將也有些威信,而且都還健在,為何不出面為曹氏家族撐腰呢?眾所周知,曹操生前是十分愛惜賢才的,而且也善於用人。許多人都是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當曹氏有難之時,卻不見這些人露面幫一馬。這是為何呢?難道是他們不知道感恩二字如何寫嗎?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對於這個令人費解的問題,小編有一些淺薄的觀點。第一點原因,司馬懿實在是太能熬了,那些忠心的老將都無能為力。我們只要看一下曹氏三代皇帝的輔政大臣,便可知曉了。史料上雖沒有明說曹丕的輔政大臣為何人,但是我們可以從曹操處推斷。憑藉曹操一代梟雄的計謀和生性多疑的性格,他是斷然不會留下什麼輔臣給曹丕的。這樣的話,讓曹丕很是難堪,在對待大臣之時總是處於擔憂的狀態,放不開手腳,沒有信得過的大臣。不過,輔助的人還是有的,但不算輔臣。例如賈詡、司馬懿等人。而曹丕則為下一任君主曹叡留下了輔臣,其中就包含了司馬懿。而這曹叡也給自己的繼任者留了輔臣,老當益壯的司馬懿還是位列其中。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從這個名單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三代皇帝的輔臣中有同一個名字——司馬懿,可見這個人是真的命長,竟然熬了這麼多位皇帝和輔臣。此外還能看出,上任君主挑選給自己繼任者的輔臣,不僅是要有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忠心。就這樣,司馬懿把這些忠臣老將都給熬死差不多了。等到他奪取的時候,已經沒什麼有資格有權勢的老臣了。自然而然,他們就算想說話,也不能從墳墓中爬出來,指責司馬懿的行為吧?他們不是不想,是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可能這也是命運的安排,讓司馬懿活這麼久,可能也是想給他一個機會吧。這個人,輔助了那麼多皇帝,也該自己享享福了。

"

曹氏家族是十分悲哀的,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建立起的基業,這果實卻被司馬家族給竊取了。此事讓人感到很是惋惜,不禁在心間對司馬氏族多了幾分恨意。奈何,事情就是如此,已經成為了定局。縱然是一生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可能掀開棺材板來,痛罵司馬懿是個不忠之人。此前,曹氏陣營中曾培育了許多十分忠心的將領,這些老將也有些威信,而且都還健在,為何不出面為曹氏家族撐腰呢?眾所周知,曹操生前是十分愛惜賢才的,而且也善於用人。許多人都是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當曹氏有難之時,卻不見這些人露面幫一馬。這是為何呢?難道是他們不知道感恩二字如何寫嗎?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對於這個令人費解的問題,小編有一些淺薄的觀點。第一點原因,司馬懿實在是太能熬了,那些忠心的老將都無能為力。我們只要看一下曹氏三代皇帝的輔政大臣,便可知曉了。史料上雖沒有明說曹丕的輔政大臣為何人,但是我們可以從曹操處推斷。憑藉曹操一代梟雄的計謀和生性多疑的性格,他是斷然不會留下什麼輔臣給曹丕的。這樣的話,讓曹丕很是難堪,在對待大臣之時總是處於擔憂的狀態,放不開手腳,沒有信得過的大臣。不過,輔助的人還是有的,但不算輔臣。例如賈詡、司馬懿等人。而曹丕則為下一任君主曹叡留下了輔臣,其中就包含了司馬懿。而這曹叡也給自己的繼任者留了輔臣,老當益壯的司馬懿還是位列其中。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從這個名單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三代皇帝的輔臣中有同一個名字——司馬懿,可見這個人是真的命長,竟然熬了這麼多位皇帝和輔臣。此外還能看出,上任君主挑選給自己繼任者的輔臣,不僅是要有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忠心。就這樣,司馬懿把這些忠臣老將都給熬死差不多了。等到他奪取的時候,已經沒什麼有資格有權勢的老臣了。自然而然,他們就算想說話,也不能從墳墓中爬出來,指責司馬懿的行為吧?他們不是不想,是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可能這也是命運的安排,讓司馬懿活這麼久,可能也是想給他一個機會吧。這個人,輔助了那麼多皇帝,也該自己享享福了。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至於這第二點原因,就是那些曹操培養的老臣已經不再握攬重權,而是退居二線了。等皇位傳到曹芳這一代之時,曹氏已經出了四位皇帝了。自然朝上的大臣也換了四番。雖然上一任皇帝會留下一些能幹的臣子給新皇,但是新皇也得自己栽培一些人啊。例如一些和自己意見一致的,或是自己覺得忠心的人,都會提拔起來。在曹芳上任之時,大權被一分為二,曹爽和司馬懿不相上下。而先前的那些曹氏老將,多半已經死了,或者已經沒了實權,根本無話語權了。就算是想說兩句公道話,也沒人願意聽啊。在司馬懿搞了一場政變之後,這實際大權便落到了司馬氏族手中。再沒其他勢力可以匹敵了,其他人就算想作對,也沒那個實力啊。

"

曹氏家族是十分悲哀的,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建立起的基業,這果實卻被司馬家族給竊取了。此事讓人感到很是惋惜,不禁在心間對司馬氏族多了幾分恨意。奈何,事情就是如此,已經成為了定局。縱然是一生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可能掀開棺材板來,痛罵司馬懿是個不忠之人。此前,曹氏陣營中曾培育了許多十分忠心的將領,這些老將也有些威信,而且都還健在,為何不出面為曹氏家族撐腰呢?眾所周知,曹操生前是十分愛惜賢才的,而且也善於用人。許多人都是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當曹氏有難之時,卻不見這些人露面幫一馬。這是為何呢?難道是他們不知道感恩二字如何寫嗎?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對於這個令人費解的問題,小編有一些淺薄的觀點。第一點原因,司馬懿實在是太能熬了,那些忠心的老將都無能為力。我們只要看一下曹氏三代皇帝的輔政大臣,便可知曉了。史料上雖沒有明說曹丕的輔政大臣為何人,但是我們可以從曹操處推斷。憑藉曹操一代梟雄的計謀和生性多疑的性格,他是斷然不會留下什麼輔臣給曹丕的。這樣的話,讓曹丕很是難堪,在對待大臣之時總是處於擔憂的狀態,放不開手腳,沒有信得過的大臣。不過,輔助的人還是有的,但不算輔臣。例如賈詡、司馬懿等人。而曹丕則為下一任君主曹叡留下了輔臣,其中就包含了司馬懿。而這曹叡也給自己的繼任者留了輔臣,老當益壯的司馬懿還是位列其中。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從這個名單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三代皇帝的輔臣中有同一個名字——司馬懿,可見這個人是真的命長,竟然熬了這麼多位皇帝和輔臣。此外還能看出,上任君主挑選給自己繼任者的輔臣,不僅是要有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忠心。就這樣,司馬懿把這些忠臣老將都給熬死差不多了。等到他奪取的時候,已經沒什麼有資格有權勢的老臣了。自然而然,他們就算想說話,也不能從墳墓中爬出來,指責司馬懿的行為吧?他們不是不想,是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可能這也是命運的安排,讓司馬懿活這麼久,可能也是想給他一個機會吧。這個人,輔助了那麼多皇帝,也該自己享享福了。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至於這第二點原因,就是那些曹操培養的老臣已經不再握攬重權,而是退居二線了。等皇位傳到曹芳這一代之時,曹氏已經出了四位皇帝了。自然朝上的大臣也換了四番。雖然上一任皇帝會留下一些能幹的臣子給新皇,但是新皇也得自己栽培一些人啊。例如一些和自己意見一致的,或是自己覺得忠心的人,都會提拔起來。在曹芳上任之時,大權被一分為二,曹爽和司馬懿不相上下。而先前的那些曹氏老將,多半已經死了,或者已經沒了實權,根本無話語權了。就算是想說兩句公道話,也沒人願意聽啊。在司馬懿搞了一場政變之後,這實際大權便落到了司馬氏族手中。再沒其他勢力可以匹敵了,其他人就算想作對,也沒那個實力啊。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在古代之時,想要做成事情,手上沒有實權那是真的無能為力。既然沒有權力,那麼和普通人又有什麼差別呢?無非就是拿著朝廷的俸祿而已,幹不了什麼事的。就算有心偏向曹氏家族,可是又能做什麼呢?好了,現在我們來看第三點原因,凡是出頭的人都遭到了嚴厲的懲處。

"

曹氏家族是十分悲哀的,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建立起的基業,這果實卻被司馬家族給竊取了。此事讓人感到很是惋惜,不禁在心間對司馬氏族多了幾分恨意。奈何,事情就是如此,已經成為了定局。縱然是一生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可能掀開棺材板來,痛罵司馬懿是個不忠之人。此前,曹氏陣營中曾培育了許多十分忠心的將領,這些老將也有些威信,而且都還健在,為何不出面為曹氏家族撐腰呢?眾所周知,曹操生前是十分愛惜賢才的,而且也善於用人。許多人都是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當曹氏有難之時,卻不見這些人露面幫一馬。這是為何呢?難道是他們不知道感恩二字如何寫嗎?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對於這個令人費解的問題,小編有一些淺薄的觀點。第一點原因,司馬懿實在是太能熬了,那些忠心的老將都無能為力。我們只要看一下曹氏三代皇帝的輔政大臣,便可知曉了。史料上雖沒有明說曹丕的輔政大臣為何人,但是我們可以從曹操處推斷。憑藉曹操一代梟雄的計謀和生性多疑的性格,他是斷然不會留下什麼輔臣給曹丕的。這樣的話,讓曹丕很是難堪,在對待大臣之時總是處於擔憂的狀態,放不開手腳,沒有信得過的大臣。不過,輔助的人還是有的,但不算輔臣。例如賈詡、司馬懿等人。而曹丕則為下一任君主曹叡留下了輔臣,其中就包含了司馬懿。而這曹叡也給自己的繼任者留了輔臣,老當益壯的司馬懿還是位列其中。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從這個名單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三代皇帝的輔臣中有同一個名字——司馬懿,可見這個人是真的命長,竟然熬了這麼多位皇帝和輔臣。此外還能看出,上任君主挑選給自己繼任者的輔臣,不僅是要有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忠心。就這樣,司馬懿把這些忠臣老將都給熬死差不多了。等到他奪取的時候,已經沒什麼有資格有權勢的老臣了。自然而然,他們就算想說話,也不能從墳墓中爬出來,指責司馬懿的行為吧?他們不是不想,是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可能這也是命運的安排,讓司馬懿活這麼久,可能也是想給他一個機會吧。這個人,輔助了那麼多皇帝,也該自己享享福了。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至於這第二點原因,就是那些曹操培養的老臣已經不再握攬重權,而是退居二線了。等皇位傳到曹芳這一代之時,曹氏已經出了四位皇帝了。自然朝上的大臣也換了四番。雖然上一任皇帝會留下一些能幹的臣子給新皇,但是新皇也得自己栽培一些人啊。例如一些和自己意見一致的,或是自己覺得忠心的人,都會提拔起來。在曹芳上任之時,大權被一分為二,曹爽和司馬懿不相上下。而先前的那些曹氏老將,多半已經死了,或者已經沒了實權,根本無話語權了。就算是想說兩句公道話,也沒人願意聽啊。在司馬懿搞了一場政變之後,這實際大權便落到了司馬氏族手中。再沒其他勢力可以匹敵了,其他人就算想作對,也沒那個實力啊。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在古代之時,想要做成事情,手上沒有實權那是真的無能為力。既然沒有權力,那麼和普通人又有什麼差別呢?無非就是拿著朝廷的俸祿而已,幹不了什麼事的。就算有心偏向曹氏家族,可是又能做什麼呢?好了,現在我們來看第三點原因,凡是出頭的人都遭到了嚴厲的懲處。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當然,司馬氏族出來亂政,也不是每個人都閉嘴不言,也有一些正直的人不願看到眼前這種局面。例如王凌就是一個,想要與司馬懿作對。但是都還沒有采取行動,便被打壓了。到了司馬師之時,也有兩撥人想要當這個出頭鳥。不過這兩撥人也沒能生出什麼更大的事,還是失敗了。後來到了司馬昭時,又出了一個諸葛誕,也站在曹氏這邊起步相助,不過也沒能成功,都給鎮壓了。

"

曹氏家族是十分悲哀的,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建立起的基業,這果實卻被司馬家族給竊取了。此事讓人感到很是惋惜,不禁在心間對司馬氏族多了幾分恨意。奈何,事情就是如此,已經成為了定局。縱然是一生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可能掀開棺材板來,痛罵司馬懿是個不忠之人。此前,曹氏陣營中曾培育了許多十分忠心的將領,這些老將也有些威信,而且都還健在,為何不出面為曹氏家族撐腰呢?眾所周知,曹操生前是十分愛惜賢才的,而且也善於用人。許多人都是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但是當曹氏有難之時,卻不見這些人露面幫一馬。這是為何呢?難道是他們不知道感恩二字如何寫嗎?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對於這個令人費解的問題,小編有一些淺薄的觀點。第一點原因,司馬懿實在是太能熬了,那些忠心的老將都無能為力。我們只要看一下曹氏三代皇帝的輔政大臣,便可知曉了。史料上雖沒有明說曹丕的輔政大臣為何人,但是我們可以從曹操處推斷。憑藉曹操一代梟雄的計謀和生性多疑的性格,他是斷然不會留下什麼輔臣給曹丕的。這樣的話,讓曹丕很是難堪,在對待大臣之時總是處於擔憂的狀態,放不開手腳,沒有信得過的大臣。不過,輔助的人還是有的,但不算輔臣。例如賈詡、司馬懿等人。而曹丕則為下一任君主曹叡留下了輔臣,其中就包含了司馬懿。而這曹叡也給自己的繼任者留了輔臣,老當益壯的司馬懿還是位列其中。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從這個名單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三代皇帝的輔臣中有同一個名字——司馬懿,可見這個人是真的命長,竟然熬了這麼多位皇帝和輔臣。此外還能看出,上任君主挑選給自己繼任者的輔臣,不僅是要有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忠心。就這樣,司馬懿把這些忠臣老將都給熬死差不多了。等到他奪取的時候,已經沒什麼有資格有權勢的老臣了。自然而然,他們就算想說話,也不能從墳墓中爬出來,指責司馬懿的行為吧?他們不是不想,是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可能這也是命運的安排,讓司馬懿活這麼久,可能也是想給他一個機會吧。這個人,輔助了那麼多皇帝,也該自己享享福了。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至於這第二點原因,就是那些曹操培養的老臣已經不再握攬重權,而是退居二線了。等皇位傳到曹芳這一代之時,曹氏已經出了四位皇帝了。自然朝上的大臣也換了四番。雖然上一任皇帝會留下一些能幹的臣子給新皇,但是新皇也得自己栽培一些人啊。例如一些和自己意見一致的,或是自己覺得忠心的人,都會提拔起來。在曹芳上任之時,大權被一分為二,曹爽和司馬懿不相上下。而先前的那些曹氏老將,多半已經死了,或者已經沒了實權,根本無話語權了。就算是想說兩句公道話,也沒人願意聽啊。在司馬懿搞了一場政變之後,這實際大權便落到了司馬氏族手中。再沒其他勢力可以匹敵了,其他人就算想作對,也沒那個實力啊。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在古代之時,想要做成事情,手上沒有實權那是真的無能為力。既然沒有權力,那麼和普通人又有什麼差別呢?無非就是拿著朝廷的俸祿而已,幹不了什麼事的。就算有心偏向曹氏家族,可是又能做什麼呢?好了,現在我們來看第三點原因,凡是出頭的人都遭到了嚴厲的懲處。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當然,司馬氏族出來亂政,也不是每個人都閉嘴不言,也有一些正直的人不願看到眼前這種局面。例如王凌就是一個,想要與司馬懿作對。但是都還沒有采取行動,便被打壓了。到了司馬師之時,也有兩撥人想要當這個出頭鳥。不過這兩撥人也沒能生出什麼更大的事,還是失敗了。後來到了司馬昭時,又出了一個諸葛誕,也站在曹氏這邊起步相助,不過也沒能成功,都給鎮壓了。

曹操培養了那麼多忠臣良將,為何司馬懿奪權時,無一人站出來反對

不過,這些站隊曹氏家族的人,並不都是完全忠心的。有些人之所以舉旗,並不是要幫助曹氏家族拿回失去的,而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那個時候,他們只能打著護衛曹氏朝廷的旗號,這樣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成功的可能性才能更高。他們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只是想擴大些自己的地盤。只有自己勢力強大了,才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權臣,甚至壯大到像司馬氏族一樣,建立起自己的政權。當然,不是嘴上說幾句話事情就能辦好的。要知道,那時候司馬氏族那麼強大,連曹魏江山都能奪過去,又怎麼可能會輕易地讓這些人出來攪局呢?所以說,這些人的起步最終都是敗了。心口不一,能成功才怪了。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浩實驗室團隊製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