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蜀漢將死軍覆,實力嚴重受損,可謂慘敗。但令人疑惑的是,劉備為何不聽眾人勸諫,執意要發動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呢?

"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蜀漢將死軍覆,實力嚴重受損,可謂慘敗。但令人疑惑的是,劉備為何不聽眾人勸諫,執意要發動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呢?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夷陵之戰爆發前夕,許多人對劉備出兵攻打東吳的想法提出了勸諫,其中又以趙雲、諸葛瑾、黃權的勸諫最為懇切。

趙雲勸劉備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先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但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我們應當順應民心,儘早奪取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於征討凶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 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

公元221年七月,孫權聽說劉備發兵來攻,派使臣向蜀漢求和,劉備置之不理。時任南郡太守的諸葛瑾(諸葛亮的兄長)於是寫信勸劉備說:“陛下認為,您和關羽的感情比您和先帝(筆者注:此處先帝,指的是漢獻帝,當時蜀漢地區傳聞漢獻帝已經遇害,故如此稱呼)的感情,哪個更親密呢?荊州地盤比起全國地盤,哪個更大呢?曹魏和東吳都是您的仇敵,但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呢?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了,您就不難作出正確的決定。”

"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蜀漢將死軍覆,實力嚴重受損,可謂慘敗。但令人疑惑的是,劉備為何不聽眾人勸諫,執意要發動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呢?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夷陵之戰爆發前夕,許多人對劉備出兵攻打東吳的想法提出了勸諫,其中又以趙雲、諸葛瑾、黃權的勸諫最為懇切。

趙雲勸劉備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先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但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我們應當順應民心,儘早奪取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於征討凶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 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

公元221年七月,孫權聽說劉備發兵來攻,派使臣向蜀漢求和,劉備置之不理。時任南郡太守的諸葛瑾(諸葛亮的兄長)於是寫信勸劉備說:“陛下認為,您和關羽的感情比您和先帝(筆者注:此處先帝,指的是漢獻帝,當時蜀漢地區傳聞漢獻帝已經遇害,故如此稱呼)的感情,哪個更親密呢?荊州地盤比起全國地盤,哪個更大呢?曹魏和東吳都是您的仇敵,但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呢?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了,您就不難作出正確的決定。”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趙雲和諸葛瑾的勸諫,說白了就是勸劉備應該以大局為重,先聯合東吳打敗曹魏,然後再與東吳算賬。但劉備都沒能聽進去,堅持要出兵進攻東吳。

治中從事黃權見劉備執意要攻打東吳,便退而求其次,從戰術上勸諫劉備說:“吳人強悍善戰,而我們的水軍順江而下,前進容易,撤退因難。請陛下派我率軍為前鋒,向敵人發動攻擊,陛下應該在後方坐鎮。”

劉備最終也沒有采納黃權的勸諫,自己親率將士沿長江南岸翻山越嶺向東吳進發,駐軍在夷道縣的猇亭,而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派他去統領長江以北的各路蜀軍。

"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蜀漢將死軍覆,實力嚴重受損,可謂慘敗。但令人疑惑的是,劉備為何不聽眾人勸諫,執意要發動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呢?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夷陵之戰爆發前夕,許多人對劉備出兵攻打東吳的想法提出了勸諫,其中又以趙雲、諸葛瑾、黃權的勸諫最為懇切。

趙雲勸劉備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先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但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我們應當順應民心,儘早奪取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於征討凶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 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

公元221年七月,孫權聽說劉備發兵來攻,派使臣向蜀漢求和,劉備置之不理。時任南郡太守的諸葛瑾(諸葛亮的兄長)於是寫信勸劉備說:“陛下認為,您和關羽的感情比您和先帝(筆者注:此處先帝,指的是漢獻帝,當時蜀漢地區傳聞漢獻帝已經遇害,故如此稱呼)的感情,哪個更親密呢?荊州地盤比起全國地盤,哪個更大呢?曹魏和東吳都是您的仇敵,但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呢?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了,您就不難作出正確的決定。”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趙雲和諸葛瑾的勸諫,說白了就是勸劉備應該以大局為重,先聯合東吳打敗曹魏,然後再與東吳算賬。但劉備都沒能聽進去,堅持要出兵進攻東吳。

治中從事黃權見劉備執意要攻打東吳,便退而求其次,從戰術上勸諫劉備說:“吳人強悍善戰,而我們的水軍順江而下,前進容易,撤退因難。請陛下派我率軍為前鋒,向敵人發動攻擊,陛下應該在後方坐鎮。”

劉備最終也沒有采納黃權的勸諫,自己親率將士沿長江南岸翻山越嶺向東吳進發,駐軍在夷道縣的猇亭,而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派他去統領長江以北的各路蜀軍。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至於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策略就是他首先提出來的,所以他自然也反對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但在當時,諸葛亮的勸諫劉備恐怕也聽不進去。因此,在劉備慘敗夷陵後,諸葛亮才會無奈地感嘆說:“如果法正仍然在世,一定能夠阻止主公進攻吳國的行動;即使東下,也絕不會失敗。”

總之,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前,蜀漢的許多大臣都持有與趙雲相同觀點,向劉備提出勸諫的人非常多。此外,廣漢郡有個叫秦宓的士人,一直不願為官,但此時聽說劉備準備率兵攻打東吳,竟然也上書陳述天時對蜀軍必定不利。

這說明,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既得不到上層人士的支持,也得不到普通民眾的支持。然而,劉備卻始終沒有醒悟,不僅將自己的大臣們的勸諫全都置之不理,還像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對待田豐一樣幹了一把蠢事,把秦宓逮捕入獄治罪。

"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蜀漢將死軍覆,實力嚴重受損,可謂慘敗。但令人疑惑的是,劉備為何不聽眾人勸諫,執意要發動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呢?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夷陵之戰爆發前夕,許多人對劉備出兵攻打東吳的想法提出了勸諫,其中又以趙雲、諸葛瑾、黃權的勸諫最為懇切。

趙雲勸劉備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先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但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我們應當順應民心,儘早奪取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於征討凶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 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

公元221年七月,孫權聽說劉備發兵來攻,派使臣向蜀漢求和,劉備置之不理。時任南郡太守的諸葛瑾(諸葛亮的兄長)於是寫信勸劉備說:“陛下認為,您和關羽的感情比您和先帝(筆者注:此處先帝,指的是漢獻帝,當時蜀漢地區傳聞漢獻帝已經遇害,故如此稱呼)的感情,哪個更親密呢?荊州地盤比起全國地盤,哪個更大呢?曹魏和東吳都是您的仇敵,但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呢?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了,您就不難作出正確的決定。”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趙雲和諸葛瑾的勸諫,說白了就是勸劉備應該以大局為重,先聯合東吳打敗曹魏,然後再與東吳算賬。但劉備都沒能聽進去,堅持要出兵進攻東吳。

治中從事黃權見劉備執意要攻打東吳,便退而求其次,從戰術上勸諫劉備說:“吳人強悍善戰,而我們的水軍順江而下,前進容易,撤退因難。請陛下派我率軍為前鋒,向敵人發動攻擊,陛下應該在後方坐鎮。”

劉備最終也沒有采納黃權的勸諫,自己親率將士沿長江南岸翻山越嶺向東吳進發,駐軍在夷道縣的猇亭,而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派他去統領長江以北的各路蜀軍。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至於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策略就是他首先提出來的,所以他自然也反對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但在當時,諸葛亮的勸諫劉備恐怕也聽不進去。因此,在劉備慘敗夷陵後,諸葛亮才會無奈地感嘆說:“如果法正仍然在世,一定能夠阻止主公進攻吳國的行動;即使東下,也絕不會失敗。”

總之,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前,蜀漢的許多大臣都持有與趙雲相同觀點,向劉備提出勸諫的人非常多。此外,廣漢郡有個叫秦宓的士人,一直不願為官,但此時聽說劉備準備率兵攻打東吳,竟然也上書陳述天時對蜀軍必定不利。

這說明,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既得不到上層人士的支持,也得不到普通民眾的支持。然而,劉備卻始終沒有醒悟,不僅將自己的大臣們的勸諫全都置之不理,還像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對待田豐一樣幹了一把蠢事,把秦宓逮捕入獄治罪。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作為三國曆史上最成功的梟雄之一,劉備不僅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著稱於世,為人也十分謙和,能夠禮賢下士,寬以待人,不算是一個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勸諫的人。那麼,在夷陵之戰爆發前夕,劉備為何不聽眾多人的勸諫,執意要攻打東吳呢?

一個眾所周知的明面上的理由是,為關羽報仇!

劉備與關羽的關係親厚,情如兄弟,這一點不必多說。建安二十四年,趁關羽出兵圍攻襄樊曹仁之機,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殺害關羽。

這個仇,劉備是一定要報的。

"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蜀漢將死軍覆,實力嚴重受損,可謂慘敗。但令人疑惑的是,劉備為何不聽眾人勸諫,執意要發動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呢?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夷陵之戰爆發前夕,許多人對劉備出兵攻打東吳的想法提出了勸諫,其中又以趙雲、諸葛瑾、黃權的勸諫最為懇切。

趙雲勸劉備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先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但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我們應當順應民心,儘早奪取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於征討凶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 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

公元221年七月,孫權聽說劉備發兵來攻,派使臣向蜀漢求和,劉備置之不理。時任南郡太守的諸葛瑾(諸葛亮的兄長)於是寫信勸劉備說:“陛下認為,您和關羽的感情比您和先帝(筆者注:此處先帝,指的是漢獻帝,當時蜀漢地區傳聞漢獻帝已經遇害,故如此稱呼)的感情,哪個更親密呢?荊州地盤比起全國地盤,哪個更大呢?曹魏和東吳都是您的仇敵,但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呢?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了,您就不難作出正確的決定。”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趙雲和諸葛瑾的勸諫,說白了就是勸劉備應該以大局為重,先聯合東吳打敗曹魏,然後再與東吳算賬。但劉備都沒能聽進去,堅持要出兵進攻東吳。

治中從事黃權見劉備執意要攻打東吳,便退而求其次,從戰術上勸諫劉備說:“吳人強悍善戰,而我們的水軍順江而下,前進容易,撤退因難。請陛下派我率軍為前鋒,向敵人發動攻擊,陛下應該在後方坐鎮。”

劉備最終也沒有采納黃權的勸諫,自己親率將士沿長江南岸翻山越嶺向東吳進發,駐軍在夷道縣的猇亭,而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派他去統領長江以北的各路蜀軍。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至於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策略就是他首先提出來的,所以他自然也反對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但在當時,諸葛亮的勸諫劉備恐怕也聽不進去。因此,在劉備慘敗夷陵後,諸葛亮才會無奈地感嘆說:“如果法正仍然在世,一定能夠阻止主公進攻吳國的行動;即使東下,也絕不會失敗。”

總之,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前,蜀漢的許多大臣都持有與趙雲相同觀點,向劉備提出勸諫的人非常多。此外,廣漢郡有個叫秦宓的士人,一直不願為官,但此時聽說劉備準備率兵攻打東吳,竟然也上書陳述天時對蜀軍必定不利。

這說明,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既得不到上層人士的支持,也得不到普通民眾的支持。然而,劉備卻始終沒有醒悟,不僅將自己的大臣們的勸諫全都置之不理,還像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對待田豐一樣幹了一把蠢事,把秦宓逮捕入獄治罪。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作為三國曆史上最成功的梟雄之一,劉備不僅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著稱於世,為人也十分謙和,能夠禮賢下士,寬以待人,不算是一個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勸諫的人。那麼,在夷陵之戰爆發前夕,劉備為何不聽眾多人的勸諫,執意要攻打東吳呢?

一個眾所周知的明面上的理由是,為關羽報仇!

劉備與關羽的關係親厚,情如兄弟,這一點不必多說。建安二十四年,趁關羽出兵圍攻襄樊曹仁之機,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殺害關羽。

這個仇,劉備是一定要報的。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但正如諸葛瑾在給劉備的信中所說,為關羽報仇與為漢獻帝報仇,爭奪荊州與爭奪天下,孰輕孰重,孰先孰後?劉備在亂世中浸染了一輩子,絕不會分不清楚這裡面的輕重緩急。但他最終沒有聽從趙雲、諸葛瑾等人的勸諫,執意發動夷陵之戰,顯然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這個其他方面的考慮是什麼呢?

關羽被殺後,魏文帝曹丕曾召集大臣討論劉備是否會出兵進攻孫權為關羽報仇。曹魏的大臣們認為,蜀漢國力孱弱,名將也只有關羽一人, 如今關羽戰敗身亡,軍隊被消滅,蜀漢正處在擔憂和恐懼之中,劉備不會出兵攻打孫權為關羽報仇。

"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蜀漢將死軍覆,實力嚴重受損,可謂慘敗。但令人疑惑的是,劉備為何不聽眾人勸諫,執意要發動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呢?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夷陵之戰爆發前夕,許多人對劉備出兵攻打東吳的想法提出了勸諫,其中又以趙雲、諸葛瑾、黃權的勸諫最為懇切。

趙雲勸劉備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先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但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我們應當順應民心,儘早奪取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於征討凶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 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

公元221年七月,孫權聽說劉備發兵來攻,派使臣向蜀漢求和,劉備置之不理。時任南郡太守的諸葛瑾(諸葛亮的兄長)於是寫信勸劉備說:“陛下認為,您和關羽的感情比您和先帝(筆者注:此處先帝,指的是漢獻帝,當時蜀漢地區傳聞漢獻帝已經遇害,故如此稱呼)的感情,哪個更親密呢?荊州地盤比起全國地盤,哪個更大呢?曹魏和東吳都是您的仇敵,但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呢?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了,您就不難作出正確的決定。”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趙雲和諸葛瑾的勸諫,說白了就是勸劉備應該以大局為重,先聯合東吳打敗曹魏,然後再與東吳算賬。但劉備都沒能聽進去,堅持要出兵進攻東吳。

治中從事黃權見劉備執意要攻打東吳,便退而求其次,從戰術上勸諫劉備說:“吳人強悍善戰,而我們的水軍順江而下,前進容易,撤退因難。請陛下派我率軍為前鋒,向敵人發動攻擊,陛下應該在後方坐鎮。”

劉備最終也沒有采納黃權的勸諫,自己親率將士沿長江南岸翻山越嶺向東吳進發,駐軍在夷道縣的猇亭,而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派他去統領長江以北的各路蜀軍。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至於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策略就是他首先提出來的,所以他自然也反對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但在當時,諸葛亮的勸諫劉備恐怕也聽不進去。因此,在劉備慘敗夷陵後,諸葛亮才會無奈地感嘆說:“如果法正仍然在世,一定能夠阻止主公進攻吳國的行動;即使東下,也絕不會失敗。”

總之,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前,蜀漢的許多大臣都持有與趙雲相同觀點,向劉備提出勸諫的人非常多。此外,廣漢郡有個叫秦宓的士人,一直不願為官,但此時聽說劉備準備率兵攻打東吳,竟然也上書陳述天時對蜀軍必定不利。

這說明,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既得不到上層人士的支持,也得不到普通民眾的支持。然而,劉備卻始終沒有醒悟,不僅將自己的大臣們的勸諫全都置之不理,還像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對待田豐一樣幹了一把蠢事,把秦宓逮捕入獄治罪。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作為三國曆史上最成功的梟雄之一,劉備不僅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著稱於世,為人也十分謙和,能夠禮賢下士,寬以待人,不算是一個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勸諫的人。那麼,在夷陵之戰爆發前夕,劉備為何不聽眾多人的勸諫,執意要攻打東吳呢?

一個眾所周知的明面上的理由是,為關羽報仇!

劉備與關羽的關係親厚,情如兄弟,這一點不必多說。建安二十四年,趁關羽出兵圍攻襄樊曹仁之機,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殺害關羽。

這個仇,劉備是一定要報的。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但正如諸葛瑾在給劉備的信中所說,為關羽報仇與為漢獻帝報仇,爭奪荊州與爭奪天下,孰輕孰重,孰先孰後?劉備在亂世中浸染了一輩子,絕不會分不清楚這裡面的輕重緩急。但他最終沒有聽從趙雲、諸葛瑾等人的勸諫,執意發動夷陵之戰,顯然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這個其他方面的考慮是什麼呢?

關羽被殺後,魏文帝曹丕曾召集大臣討論劉備是否會出兵進攻孫權為關羽報仇。曹魏的大臣們認為,蜀漢國力孱弱,名將也只有關羽一人, 如今關羽戰敗身亡,軍隊被消滅,蜀漢正處在擔憂和恐懼之中,劉備不會出兵攻打孫權為關羽報仇。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但侍中劉曄卻認為,劉備必定要出兵攻打孫權。理由有二:

一個理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劉備與關羽情如兄弟,關羽被殺,劉備如果不出兵為他報仇,就不合同生共死的情義。

另一個理由,劉曄的原話是:“蜀雖蒞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有餘。”意思就是說,蜀漢雖然地界狹窄,國力較弱,但劉備試圖依靠威武來加強自己的統治,勢必要出兵,以此向世人表明他的力量仍然強大。

簡而言之,劉曄認為,劉備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不得不出兵攻打東吳。或者換言之,劉備出兵攻打東吳,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還為了耀武揚威,維護自己的統治。

"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此戰,蜀漢將死軍覆,實力嚴重受損,可謂慘敗。但令人疑惑的是,劉備為何不聽眾人勸諫,執意要發動對東吳的夷陵之戰呢?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夷陵之戰爆發前夕,許多人對劉備出兵攻打東吳的想法提出了勸諫,其中又以趙雲、諸葛瑾、黃權的勸諫最為懇切。

趙雲勸劉備說:“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先滅掉魏,則孫權自然歸服。如今曹操雖然已經死去,但他的兒子曹丕竊奪了漢朝的皇位。我們應當順應民心,儘早奪取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利於征討凶頑叛逆,函谷關以東的義士,一 定會自帶軍糧,驅策戰馬迎接陛下的正義之師。我們不應置曹操而不顧,先和孫權開戰。兩國戰端一開,不可能很快結束,這不是上策。”

公元221年七月,孫權聽說劉備發兵來攻,派使臣向蜀漢求和,劉備置之不理。時任南郡太守的諸葛瑾(諸葛亮的兄長)於是寫信勸劉備說:“陛下認為,您和關羽的感情比您和先帝(筆者注:此處先帝,指的是漢獻帝,當時蜀漢地區傳聞漢獻帝已經遇害,故如此稱呼)的感情,哪個更親密呢?荊州地盤比起全國地盤,哪個更大呢?曹魏和東吳都是您的仇敵,但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呢?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想明白了,您就不難作出正確的決定。”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趙雲和諸葛瑾的勸諫,說白了就是勸劉備應該以大局為重,先聯合東吳打敗曹魏,然後再與東吳算賬。但劉備都沒能聽進去,堅持要出兵進攻東吳。

治中從事黃權見劉備執意要攻打東吳,便退而求其次,從戰術上勸諫劉備說:“吳人強悍善戰,而我們的水軍順江而下,前進容易,撤退因難。請陛下派我率軍為前鋒,向敵人發動攻擊,陛下應該在後方坐鎮。”

劉備最終也沒有采納黃權的勸諫,自己親率將士沿長江南岸翻山越嶺向東吳進發,駐軍在夷道縣的猇亭,而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派他去統領長江以北的各路蜀軍。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至於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策略就是他首先提出來的,所以他自然也反對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但在當時,諸葛亮的勸諫劉備恐怕也聽不進去。因此,在劉備慘敗夷陵後,諸葛亮才會無奈地感嘆說:“如果法正仍然在世,一定能夠阻止主公進攻吳國的行動;即使東下,也絕不會失敗。”

總之,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前,蜀漢的許多大臣都持有與趙雲相同觀點,向劉備提出勸諫的人非常多。此外,廣漢郡有個叫秦宓的士人,一直不願為官,但此時聽說劉備準備率兵攻打東吳,竟然也上書陳述天時對蜀軍必定不利。

這說明,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既得不到上層人士的支持,也得不到普通民眾的支持。然而,劉備卻始終沒有醒悟,不僅將自己的大臣們的勸諫全都置之不理,還像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對待田豐一樣幹了一把蠢事,把秦宓逮捕入獄治罪。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作為三國曆史上最成功的梟雄之一,劉備不僅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著稱於世,為人也十分謙和,能夠禮賢下士,寬以待人,不算是一個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勸諫的人。那麼,在夷陵之戰爆發前夕,劉備為何不聽眾多人的勸諫,執意要攻打東吳呢?

一個眾所周知的明面上的理由是,為關羽報仇!

劉備與關羽的關係親厚,情如兄弟,這一點不必多說。建安二十四年,趁關羽出兵圍攻襄樊曹仁之機,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殺害關羽。

這個仇,劉備是一定要報的。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但正如諸葛瑾在給劉備的信中所說,為關羽報仇與為漢獻帝報仇,爭奪荊州與爭奪天下,孰輕孰重,孰先孰後?劉備在亂世中浸染了一輩子,絕不會分不清楚這裡面的輕重緩急。但他最終沒有聽從趙雲、諸葛瑾等人的勸諫,執意發動夷陵之戰,顯然還有其他方面的考慮。

這個其他方面的考慮是什麼呢?

關羽被殺後,魏文帝曹丕曾召集大臣討論劉備是否會出兵進攻孫權為關羽報仇。曹魏的大臣們認為,蜀漢國力孱弱,名將也只有關羽一人, 如今關羽戰敗身亡,軍隊被消滅,蜀漢正處在擔憂和恐懼之中,劉備不會出兵攻打孫權為關羽報仇。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但侍中劉曄卻認為,劉備必定要出兵攻打孫權。理由有二:

一個理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劉備與關羽情如兄弟,關羽被殺,劉備如果不出兵為他報仇,就不合同生共死的情義。

另一個理由,劉曄的原話是:“蜀雖蒞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有餘。”意思就是說,蜀漢雖然地界狹窄,國力較弱,但劉備試圖依靠威武來加強自己的統治,勢必要出兵,以此向世人表明他的力量仍然強大。

簡而言之,劉曄認為,劉備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不得不出兵攻打東吳。或者換言之,劉備出兵攻打東吳,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還為了耀武揚威,維護自己的統治。

夷陵之戰前,劉備為何不聽趙雲等勸諫?此人一語道破玄機

劉曄的這個觀點,一語道破劉備執意發動夷陵之戰背後的真實原因或主要原因,是很有見地很有道理的。

一方面,劉備在蜀漢,畢竟是外來戶,根基並不牢固。關羽被殺,荊州被奪,讓蜀漢失去了強援和迴旋餘地,劉備如失一臂,也讓某些對劉備不滿的勢力看到了覆滅劉備的希望。

另一方面,西漢名將陳湯曾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在被東吳“明犯”的情況下,劉備如果不能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又將如何懲戒那些蠢蠢欲動,試圖動搖、甚至覆滅劉備統治的人呢?如何維護自己的統治和權威呢?

面對這種情況,劉備必須“耀武揚威”,展現自己的力量。於是,他選擇了出兵攻打東吳,發動夷陵之戰。至於夷陵之戰慘敗,那是戰術上的問題,另當別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