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控制蜀地,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歷經一場惡戰後,曹操率軍撤出漢中,劉備佔領漢中。七月,在群臣的擁戴下,劉備在沔陽(陝西省漢中市勉縣)自稱漢中王。問題來了:劉備控制著益州蜀地,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歷經一場惡戰後,曹操率軍撤出漢中,劉備佔領漢中。七月,在群臣的擁戴下,劉備在沔陽(陝西省漢中市勉縣)自稱漢中王。問題來了:劉備控制著益州蜀地,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

劉備控制蜀地,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

​219年,是劉備勢力最強大的時期。益州(西川)在劉備掌握之下,荊州雖然將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交割東吳,但依然據有荊州西部。而在劉備稱漢中王之前,蜀軍攻克了房陵郡等地(陝西省東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對魏都洛陽構成了巨大威脅。

劉備的主要地盤就是蜀地。在東漢王朝名義上還存在的時候,蜀和魏、吳都是“大區級(如華北、華南)”,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侯,按說劉備應該稱蜀王。漢中只是益州北部的一個郡。劉備用郡名當成王名,就相當於曹操控制中原卻自稱汝南王,孫權控制江東卻自稱會稽侯,顯得不倫不類。

劉備控制蜀地,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

​其實,劉備最不可能的就是自稱蜀王,他不會傻到這一步。劉備自稱是漢朝宗室,一生都在為恢復漢室一統而努力。無論是他佔徐州、取荊州、奪益州,都是為這個戰略目標服務的。就如軍師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說,“劉將軍如果跨有荊州、益州,待天下有變,將軍可派一員大將從荊州北上取洛陽,自己率大軍從益州出漢中殺向中原。”

所以,在劉備看來,益州只是他最終消滅曹操統一天下的戰略基地。如果劉備自稱蜀王,就等於告訴世人:我統一天下的目標都是騙你們玩的,我真正的目標是割據西川做土皇帝。

劉備控制蜀地,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

​劉備縱橫天下,雖屢戰屢敗,但他扛起復興漢室的大旗,在人心上劉備佔據了很大優勢,得到很多同情分。人常說: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劉備占人和,指的差不多就是這個優勢。同時,劉備立志要復興漢室,吸引了大批人才跟著他。劉備突然自稱蜀王,不再以統一為目標了,蜀中人心瓦解,並不是危言聳聽。

劉備可以不稱蜀王,但益州和荊州有很多名郡,比如巴郡、巴西、武陵,劉備為何單單稱漢中王?這就和漢中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關係了。

劉備控制蜀地,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

​漢中位於關中與四川盆地之間,地勢高峻,只有幾條谷地可供通行,比如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陳倉道。漢中自古就是中原地區進入西川的交通要道,控制漢中,退可守西川,進可圖中原。曹操佔領漢中後,對西川人心穩定造成了很大破壞,亂成一團。劉備北上奪漢中,初戰不利,從事楊洪就對諸葛亮說:“漢中是益州的咽喉之地,事關益州存亡,我們不惜代價也要奪下漢中,不然就是家門之禍。”

劉備拿下漢中,守住益州是沒問題了,接下來就是進取中原。劉備稱漢中王,就包括一層寓意:劉備要以漢中為起點,收取中原。

劉備控制蜀地,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

​另外,劉備自稱漢中王,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這和他的祖先漢高祖劉邦有關係。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劉備當然想做第三個劉邦(第二個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秦朝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分封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國都就在漢中。劉邦以漢中為前進基地,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最終打下中原。劉備稱漢中王,擺明了複製老祖宗的路線,把曹操當成不可一世、但終將覆滅的西楚霸王項羽。

劉備控制蜀地,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

​劉備既然要學習劉邦,可以自稱漢王啊,絕對不能。當時漢獻帝還在位,漢朝名義上還存在。劉備如果自稱漢王,置漢獻帝於何地?劉備豈不成了漢賊?這在輿論上等於自殺。所以劉備既不能稱漢王,王號中最好帶有一個“漢”字,漢中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如果有人借“漢”字攻擊劉備,劉備大可以拿出地圖扔在此人面前,說:“漢中是地名,隸屬於益州……”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