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慘敗並非劉備不懂軍事,只因他犯了跟曹操一樣的錯誤

劉備一生很是坎坷,前半生四處漂泊,連老婆孩子都保護不了。好容易得了半個荊州,沒兩年又得了益州,此後又從曹操那裡虎口奪食,拿下了漢中,看起來要成就王者的榮耀。

結果還沒高興太久,關羽便敗走麥城,損失一員大將不說,地盤還丟了一半,爭奪天下的目標難度一下從困難變成噩夢級別,劉備的心情可想而知。

於是,夷陵之戰爆發了。

作為主攻的一方,劉備當然認為自己贏面很大,然而結果卻是他輸得褲衩都快沒了,幾萬大軍全軍覆沒,自己只帶著少數近衛勉強逃身,要不是孫權擔心魏國會趁機來攻,說不定劉備就把命直接交代了。

為什麼輸得這麼慘?劉備表示自己也想知道,最後他歸結為天命弄人——“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哉?”這話聽著耳熟,不由得讓人想起四百多年前垓下之圍時項羽的那句吶喊:“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老天爺當然不想背這個鍋。

“夷陵之戰”慘敗並非劉備不懂軍事,只因他犯了跟曹操一樣的錯誤

圖1 劉備(161年-223年)


  • 對於劉備的失敗,很多人歸之於他的軍事額度不夠,這不是今天才有的看法。

決戰之前,當了解到劉備竟然前後連營七百多裡時,曹丕立刻開啟嘲諷模式:劉備這是對軍事一竅不通啊,分兵七百多裡還指望能贏嗎?我看不多久孫權的捷報就會傳上來嘍。

果然,七天之後,孫權就將大勝的喜訊傳了過來。

的確,劉備雖然號稱戎馬一生,但縱觀他多年的軍旅生涯,總體而言是勝少敗多。作為夷陵之戰時孫吳方面的主將,陸遜就曾明言:“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戚。”

所以,劉備之敗,原因就在於他不太會打仗,但是又偏偏遇到一個軍事奇才陸遜,故而理所應當地失敗了?

恐怕不能這麼說。原因很簡單,劉備一生的確勝少敗多,但他的對手是曹操這樣的一世梟雄啊,我們只能說他並非萬里挑一的軍事高手,而不能過分貶低他的軍事才能。

“夷陵之戰”慘敗並非劉備不懂軍事,只因他犯了跟曹操一樣的錯誤

圖2 夷陵之戰


至於夷陵之戰時的種種“弱智”行為,如曹丕提到的連營問題,老實講,連曹丕這樣只會紙上談兵的人都知道七百里連營是兵家大忌,經歷多年戎馬的劉備會連這種常識都不知嗎?

然而儘管知道,但並不代表就可以避免。自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後,由於事先沒有防備,導致巫以下的沿江戰略要地全部失守。而孫吳方面又採取避而不戰,層層後撤的防禦戰術。這樣一來,劉備要想取得戰果,只能步步深入,可因為沿岸的戰略要地與臨江諸郡都被孫權方面掌控,他不得不沿江布兵,連營向前,七百里連營的局面就這樣形成了。

“夷陵之戰”慘敗並非劉備不懂軍事,只因他犯了跟曹操一樣的錯誤

圖3 三國荊州版圖


  • 另一個常被人批評為不知兵的軍事行為就是舍船就步,讓水軍全部上岸作戰。

原本蜀軍在上游,作戰時乘船順流而下是有利條件。戰爭一開始,陸遜最擔心的便是劉備水陸並進的戰鬥方案。可惜,劉備最終放棄了這一打法,以至於讓人一股腦地端了。

但劉備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因為他不知道水陸齊發的好處。劉備原本的水軍來自於荊州,頗為精良,掌握在關羽手中,但關羽敗死,這支水軍便不復存在。而這次出征,準備的時間並不充分,大部分軍隊都是步兵,陸戰的訓練恐怕都沒多麼熟練,更別提水軍的訓練了,水戰能力自然是不行的。故而,劉備只能放棄水路。

由此看來,夷陵之所以慘敗,並非劉備不懂軍事,而真的是客觀條件所限,換言之,劉備的那句“豈非天哉”的吶喊是一語中的了?

當然不是。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明顯看到,單單從軍事角度來看,劉備並不具備必勝的優勢,反而是劣勢頻頻。也就是說,夷陵之戰,原本就不應該打,至少不應該現在打。

“夷陵之戰”慘敗並非劉備不懂軍事,只因他犯了跟曹操一樣的錯誤

圖4 三國版圖


實際上,當劉備提出對吳作戰的想法後,蜀國內部反對的聲音很多,所謂“群臣多諫”,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趙雲。結果劉備一意孤行,反而將勸阻的從事祭酒秦宓抓進了監獄,又將趙雲遠派到了江州當了個督軍。

這樣一整,誰還敢反對?

然而,為什麼劉備變得如此固執,那個愛民如子、從諫如流的“劉皇叔”去哪兒了?有人說是因為關羽被殺導致的報仇心切,容不得別人反對,這顯然並非真正原因。

一方面,發兵時距離關羽之死已經一年多了,再大的火也該一瀉千里了。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劉備稱帝后一直沒有給關羽封號,直到劉禪即位後才給了壯繆侯的追封。而何謂繆?“武功不成曰繆”,壯繆的諡號指的是關羽雖然勇猛卻沒啥建樹,這並不是一個好詞。由此不難看出,劉備父子對於關羽的失荊州其實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咋會拼了命地給他報仇呢?

“夷陵之戰”慘敗並非劉備不懂軍事,只因他犯了跟曹操一樣的錯誤

圖5 曹操(155年-220年)


  • 那麼,真正原因何在呢?

很多人總結赤壁之戰用兵如神的曹操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驕傲兩個字。在曹操看來,自己縱橫戰場幾十載,前後大敗黃巾軍、呂布、袁術、袁紹、馬超等人,試問天下英雄誰是對手?故而根本沒有將孫劉聯盟放在心裡,結果馬失前蹄。

夷陵之戰前的劉備妥妥地複製了曹操當年的心態。劉備一生最忌憚甚至恐懼的便是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偷襲佔領徐州,結果聽說曹操親自來戰,嚇得直接撒腿就跑,導致關羽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俘虜了。

可隨著赤壁之戰後接連的勝利,劉備慢慢浮躁了。當定軍山斬殺夏侯淵後,曹操來攻,而此時的劉備卻毫無顧忌,放言“曹操雖來,無能為也”,一時間連曹操也不放在眼裡了。而隨著曹操的去世,這種“天下英雄,捨我其誰”的心態只會越發增加。


“夷陵之戰”慘敗並非劉備不懂軍事,只因他犯了跟曹操一樣的錯誤

圖6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


另一方面,劉備對於孫權其實一向不太重視。典型的就是,在他佔領益州後,對於孫權方面索要荊州的迴應很是敷衍,竟然說等我平定涼州後就把荊州給吳國,這難道不是把孫吳當猴耍嗎?

孫權隨即出兵,而劉備也沒想著如何緩解這一局面,明知道益州人心還未穩定,卻也是一個字:幹。他讓關羽帶三萬人馬到益陽,自己則率五萬大軍到公安,擺出大戰的姿態。如果不是這時曹操橫插一槓西征漢中,那麼孫劉之間的大戰或許早就開始了。

驕兵必敗,劉備再次給我們上了這一課。

文:江河散人

參考文獻:《三國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