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

劉邦從小亭長到皇帝才用了7年,還把秦末漢初豪傑們按在地上摩擦,肯定是穿越者開金手指了。劉邦純粹是運氣好連著碰見嬴政和項羽這兩個步子誇太大扯到蛋的,秦始皇直接滅六國搞郡縣制,項羽好一點,面子上還搞搞分封,但天下才剛統一就六國老貴族和新興軍事貴族一起搞。到劉邦這總算聰明點了,先滅項羽,然後滅六國老貴族,再之後滅新興軍事貴族,最後到景帝武帝再削姓劉的藩王。

"

劉邦從小亭長到皇帝才用了7年,還把秦末漢初豪傑們按在地上摩擦,肯定是穿越者開金手指了。劉邦純粹是運氣好連著碰見嬴政和項羽這兩個步子誇太大扯到蛋的,秦始皇直接滅六國搞郡縣制,項羽好一點,面子上還搞搞分封,但天下才剛統一就六國老貴族和新興軍事貴族一起搞。到劉邦這總算聰明點了,先滅項羽,然後滅六國老貴族,再之後滅新興軍事貴族,最後到景帝武帝再削姓劉的藩王。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劉邦帶兵能力第三?擊敗英布是天下大勢已定,劉邦作為皇帝,君臨天下,親征又有士氣加成,英布叛將謀反,就那麼點兵,又不得人心,輸是正常的。那個時代,除了項羽,有幾個人能以那麼懸殊的兵力以少擊多還總是獲勝的?說劉邦人品好?為了逃命和野心老爹、老婆、孩子都能拋棄,不忠不義不仁不孝,比項羽好在哪?項羽最多隻是不仁,但也是因為秦和項家有血仇。同期的名將,劉邦稱帝之前單靠自己親自指揮贏過幾個?老劉同志的軍事能力,白登之圍可見一斑。自大冒進,以身犯險。冒頓沒能把他怎麼樣也虧了是漢軍善守又佔了地利,佔據山頂建立防禦,以匈奴當時的騎兵水平來說,攻堅還真不容易。

"

劉邦從小亭長到皇帝才用了7年,還把秦末漢初豪傑們按在地上摩擦,肯定是穿越者開金手指了。劉邦純粹是運氣好連著碰見嬴政和項羽這兩個步子誇太大扯到蛋的,秦始皇直接滅六國搞郡縣制,項羽好一點,面子上還搞搞分封,但天下才剛統一就六國老貴族和新興軍事貴族一起搞。到劉邦這總算聰明點了,先滅項羽,然後滅六國老貴族,再之後滅新興軍事貴族,最後到景帝武帝再削姓劉的藩王。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劉邦帶兵能力第三?擊敗英布是天下大勢已定,劉邦作為皇帝,君臨天下,親征又有士氣加成,英布叛將謀反,就那麼點兵,又不得人心,輸是正常的。那個時代,除了項羽,有幾個人能以那麼懸殊的兵力以少擊多還總是獲勝的?說劉邦人品好?為了逃命和野心老爹、老婆、孩子都能拋棄,不忠不義不仁不孝,比項羽好在哪?項羽最多隻是不仁,但也是因為秦和項家有血仇。同期的名將,劉邦稱帝之前單靠自己親自指揮贏過幾個?老劉同志的軍事能力,白登之圍可見一斑。自大冒進,以身犯險。冒頓沒能把他怎麼樣也虧了是漢軍善守又佔了地利,佔據山頂建立防禦,以匈奴當時的騎兵水平來說,攻堅還真不容易。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韓信的對手相對來說質量不咋地,打龍且贏很大程度上利用自己當時沒什麼名聲,讓對手貪功冒進了,而且有些戰役並非他一人之功。義帝本就對項家不怎麼樣,項梁的武信君還是“自號”,並不是義帝封的。項羽的聯軍上將軍也是他殺了宋義取而代之,既成事實,大敵當前義帝只能順勢同意。從項羽的角度來看,義帝本來是為了凝聚諸侯力量反秦而立的傀儡,說白了就是個吉祥物。但是現在這個吉祥物也打起了自己的政治算盤,阻礙了項羽的霸業,那就只能除之而後快了。只能說直接殺了義帝,項羽確實做得不高明,但是忠義,其實談不上多少。

"

劉邦從小亭長到皇帝才用了7年,還把秦末漢初豪傑們按在地上摩擦,肯定是穿越者開金手指了。劉邦純粹是運氣好連著碰見嬴政和項羽這兩個步子誇太大扯到蛋的,秦始皇直接滅六國搞郡縣制,項羽好一點,面子上還搞搞分封,但天下才剛統一就六國老貴族和新興軍事貴族一起搞。到劉邦這總算聰明點了,先滅項羽,然後滅六國老貴族,再之後滅新興軍事貴族,最後到景帝武帝再削姓劉的藩王。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劉邦帶兵能力第三?擊敗英布是天下大勢已定,劉邦作為皇帝,君臨天下,親征又有士氣加成,英布叛將謀反,就那麼點兵,又不得人心,輸是正常的。那個時代,除了項羽,有幾個人能以那麼懸殊的兵力以少擊多還總是獲勝的?說劉邦人品好?為了逃命和野心老爹、老婆、孩子都能拋棄,不忠不義不仁不孝,比項羽好在哪?項羽最多隻是不仁,但也是因為秦和項家有血仇。同期的名將,劉邦稱帝之前單靠自己親自指揮贏過幾個?老劉同志的軍事能力,白登之圍可見一斑。自大冒進,以身犯險。冒頓沒能把他怎麼樣也虧了是漢軍善守又佔了地利,佔據山頂建立防禦,以匈奴當時的騎兵水平來說,攻堅還真不容易。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韓信的對手相對來說質量不咋地,打龍且贏很大程度上利用自己當時沒什麼名聲,讓對手貪功冒進了,而且有些戰役並非他一人之功。義帝本就對項家不怎麼樣,項梁的武信君還是“自號”,並不是義帝封的。項羽的聯軍上將軍也是他殺了宋義取而代之,既成事實,大敵當前義帝只能順勢同意。從項羽的角度來看,義帝本來是為了凝聚諸侯力量反秦而立的傀儡,說白了就是個吉祥物。但是現在這個吉祥物也打起了自己的政治算盤,阻礙了項羽的霸業,那就只能除之而後快了。只能說直接殺了義帝,項羽確實做得不高明,但是忠義,其實談不上多少。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後面的殺降屠城也差不多的道理,項羽說到底還是將才,政治格局差了點。很多事情處理起來,都是從軍事的角度出發。秦軍二十萬降卒帶著是累贅,需要大量部隊看守,還消耗軍需物資,放了又可能重新加入秦軍,那怎麼辦呢?殺了最好,一了百了,永絕後患。堅守不降的城池給其他地方做了個壞榜樣,那打下來之後就全殺光,以儆效尤。從戰爭的角度來看確實正常合理,但是失了人心也是必然的。從這時候起,就算沒有劉邦,其實項羽也已經很難做到統一中原了,或者是即便順利統一,日後也會是後院起火,叛亂不止。別的不說,秦地百姓就跟他結下了血海深仇。

"

劉邦從小亭長到皇帝才用了7年,還把秦末漢初豪傑們按在地上摩擦,肯定是穿越者開金手指了。劉邦純粹是運氣好連著碰見嬴政和項羽這兩個步子誇太大扯到蛋的,秦始皇直接滅六國搞郡縣制,項羽好一點,面子上還搞搞分封,但天下才剛統一就六國老貴族和新興軍事貴族一起搞。到劉邦這總算聰明點了,先滅項羽,然後滅六國老貴族,再之後滅新興軍事貴族,最後到景帝武帝再削姓劉的藩王。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劉邦帶兵能力第三?擊敗英布是天下大勢已定,劉邦作為皇帝,君臨天下,親征又有士氣加成,英布叛將謀反,就那麼點兵,又不得人心,輸是正常的。那個時代,除了項羽,有幾個人能以那麼懸殊的兵力以少擊多還總是獲勝的?說劉邦人品好?為了逃命和野心老爹、老婆、孩子都能拋棄,不忠不義不仁不孝,比項羽好在哪?項羽最多隻是不仁,但也是因為秦和項家有血仇。同期的名將,劉邦稱帝之前單靠自己親自指揮贏過幾個?老劉同志的軍事能力,白登之圍可見一斑。自大冒進,以身犯險。冒頓沒能把他怎麼樣也虧了是漢軍善守又佔了地利,佔據山頂建立防禦,以匈奴當時的騎兵水平來說,攻堅還真不容易。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韓信的對手相對來說質量不咋地,打龍且贏很大程度上利用自己當時沒什麼名聲,讓對手貪功冒進了,而且有些戰役並非他一人之功。義帝本就對項家不怎麼樣,項梁的武信君還是“自號”,並不是義帝封的。項羽的聯軍上將軍也是他殺了宋義取而代之,既成事實,大敵當前義帝只能順勢同意。從項羽的角度來看,義帝本來是為了凝聚諸侯力量反秦而立的傀儡,說白了就是個吉祥物。但是現在這個吉祥物也打起了自己的政治算盤,阻礙了項羽的霸業,那就只能除之而後快了。只能說直接殺了義帝,項羽確實做得不高明,但是忠義,其實談不上多少。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後面的殺降屠城也差不多的道理,項羽說到底還是將才,政治格局差了點。很多事情處理起來,都是從軍事的角度出發。秦軍二十萬降卒帶著是累贅,需要大量部隊看守,還消耗軍需物資,放了又可能重新加入秦軍,那怎麼辦呢?殺了最好,一了百了,永絕後患。堅守不降的城池給其他地方做了個壞榜樣,那打下來之後就全殺光,以儆效尤。從戰爭的角度來看確實正常合理,但是失了人心也是必然的。從這時候起,就算沒有劉邦,其實項羽也已經很難做到統一中原了,或者是即便順利統一,日後也會是後院起火,叛亂不止。別的不說,秦地百姓就跟他結下了血海深仇。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立義帝是項梁的主意,項羽在項家當時還未掌權,可以說這是他們叔侄兩意見存在一些分歧。如果換成項羽,可能一開始就不會搞這麼個傀儡。項羽最後過不過江,其實結局沒什麼太大的差別,甚至不過江還體面一些。當時所有的諸侯都想要項羽死,因為真給他捲土重來,以項羽的性格,在座的恐怕沒一個會有好下場,尤其是那些背叛他的。所以小小一條烏江,根本不可能擋住幾乎盡得中原的劉邦。項羽是劉邦一生最懼怕的敵人,劉邦也不可能放任他回楚地發展壯大。另外,所謂的江東子弟,早就在連年的戰亂當中消耗殆盡了,還能剩多少青壯年跟著項羽東山再起?

"

劉邦從小亭長到皇帝才用了7年,還把秦末漢初豪傑們按在地上摩擦,肯定是穿越者開金手指了。劉邦純粹是運氣好連著碰見嬴政和項羽這兩個步子誇太大扯到蛋的,秦始皇直接滅六國搞郡縣制,項羽好一點,面子上還搞搞分封,但天下才剛統一就六國老貴族和新興軍事貴族一起搞。到劉邦這總算聰明點了,先滅項羽,然後滅六國老貴族,再之後滅新興軍事貴族,最後到景帝武帝再削姓劉的藩王。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劉邦帶兵能力第三?擊敗英布是天下大勢已定,劉邦作為皇帝,君臨天下,親征又有士氣加成,英布叛將謀反,就那麼點兵,又不得人心,輸是正常的。那個時代,除了項羽,有幾個人能以那麼懸殊的兵力以少擊多還總是獲勝的?說劉邦人品好?為了逃命和野心老爹、老婆、孩子都能拋棄,不忠不義不仁不孝,比項羽好在哪?項羽最多隻是不仁,但也是因為秦和項家有血仇。同期的名將,劉邦稱帝之前單靠自己親自指揮贏過幾個?老劉同志的軍事能力,白登之圍可見一斑。自大冒進,以身犯險。冒頓沒能把他怎麼樣也虧了是漢軍善守又佔了地利,佔據山頂建立防禦,以匈奴當時的騎兵水平來說,攻堅還真不容易。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韓信的對手相對來說質量不咋地,打龍且贏很大程度上利用自己當時沒什麼名聲,讓對手貪功冒進了,而且有些戰役並非他一人之功。義帝本就對項家不怎麼樣,項梁的武信君還是“自號”,並不是義帝封的。項羽的聯軍上將軍也是他殺了宋義取而代之,既成事實,大敵當前義帝只能順勢同意。從項羽的角度來看,義帝本來是為了凝聚諸侯力量反秦而立的傀儡,說白了就是個吉祥物。但是現在這個吉祥物也打起了自己的政治算盤,阻礙了項羽的霸業,那就只能除之而後快了。只能說直接殺了義帝,項羽確實做得不高明,但是忠義,其實談不上多少。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後面的殺降屠城也差不多的道理,項羽說到底還是將才,政治格局差了點。很多事情處理起來,都是從軍事的角度出發。秦軍二十萬降卒帶著是累贅,需要大量部隊看守,還消耗軍需物資,放了又可能重新加入秦軍,那怎麼辦呢?殺了最好,一了百了,永絕後患。堅守不降的城池給其他地方做了個壞榜樣,那打下來之後就全殺光,以儆效尤。從戰爭的角度來看確實正常合理,但是失了人心也是必然的。從這時候起,就算沒有劉邦,其實項羽也已經很難做到統一中原了,或者是即便順利統一,日後也會是後院起火,叛亂不止。別的不說,秦地百姓就跟他結下了血海深仇。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立義帝是項梁的主意,項羽在項家當時還未掌權,可以說這是他們叔侄兩意見存在一些分歧。如果換成項羽,可能一開始就不會搞這麼個傀儡。項羽最後過不過江,其實結局沒什麼太大的差別,甚至不過江還體面一些。當時所有的諸侯都想要項羽死,因為真給他捲土重來,以項羽的性格,在座的恐怕沒一個會有好下場,尤其是那些背叛他的。所以小小一條烏江,根本不可能擋住幾乎盡得中原的劉邦。項羽是劉邦一生最懼怕的敵人,劉邦也不可能放任他回楚地發展壯大。另外,所謂的江東子弟,早就在連年的戰亂當中消耗殆盡了,還能剩多少青壯年跟著項羽東山再起?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其實項羽並非沒有帝王心,早年看著秦始皇的儀仗說“彼可取而代之”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野心了,之所以滅秦之後搞分封,自己做西楚霸王,很大原因是項羽一來名不正言不順,二來楚軍也沒有足夠的兵力橫掃中原。要說擊潰任何一個諸侯,對項羽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徹底滅掉對方並且佔領對方地盤,楚軍的兵力就捉襟見肘了。分封對項羽來說,可能更多的是個緩兵之計。所以項羽如果真的過了江,漢軍立馬就會造船渡江追擊,少則數月,多則幾年,指不定項羽就在哪條街上或者藏身處被圍了。秦末起事當老大可是個苦差事,劉邦被推出來可不是因為他英明神武,同期陳餘捧著兩萬義軍跪求能白送給項梁項羽,最後一樣能在劉邦這裡封個侯,真要是項羽贏了,蕭何曹參只要不死少不了能封侯做大官,劉邦的下場可不見得會好。

"

劉邦從小亭長到皇帝才用了7年,還把秦末漢初豪傑們按在地上摩擦,肯定是穿越者開金手指了。劉邦純粹是運氣好連著碰見嬴政和項羽這兩個步子誇太大扯到蛋的,秦始皇直接滅六國搞郡縣制,項羽好一點,面子上還搞搞分封,但天下才剛統一就六國老貴族和新興軍事貴族一起搞。到劉邦這總算聰明點了,先滅項羽,然後滅六國老貴族,再之後滅新興軍事貴族,最後到景帝武帝再削姓劉的藩王。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劉邦帶兵能力第三?擊敗英布是天下大勢已定,劉邦作為皇帝,君臨天下,親征又有士氣加成,英布叛將謀反,就那麼點兵,又不得人心,輸是正常的。那個時代,除了項羽,有幾個人能以那麼懸殊的兵力以少擊多還總是獲勝的?說劉邦人品好?為了逃命和野心老爹、老婆、孩子都能拋棄,不忠不義不仁不孝,比項羽好在哪?項羽最多隻是不仁,但也是因為秦和項家有血仇。同期的名將,劉邦稱帝之前單靠自己親自指揮贏過幾個?老劉同志的軍事能力,白登之圍可見一斑。自大冒進,以身犯險。冒頓沒能把他怎麼樣也虧了是漢軍善守又佔了地利,佔據山頂建立防禦,以匈奴當時的騎兵水平來說,攻堅還真不容易。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韓信的對手相對來說質量不咋地,打龍且贏很大程度上利用自己當時沒什麼名聲,讓對手貪功冒進了,而且有些戰役並非他一人之功。義帝本就對項家不怎麼樣,項梁的武信君還是“自號”,並不是義帝封的。項羽的聯軍上將軍也是他殺了宋義取而代之,既成事實,大敵當前義帝只能順勢同意。從項羽的角度來看,義帝本來是為了凝聚諸侯力量反秦而立的傀儡,說白了就是個吉祥物。但是現在這個吉祥物也打起了自己的政治算盤,阻礙了項羽的霸業,那就只能除之而後快了。只能說直接殺了義帝,項羽確實做得不高明,但是忠義,其實談不上多少。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後面的殺降屠城也差不多的道理,項羽說到底還是將才,政治格局差了點。很多事情處理起來,都是從軍事的角度出發。秦軍二十萬降卒帶著是累贅,需要大量部隊看守,還消耗軍需物資,放了又可能重新加入秦軍,那怎麼辦呢?殺了最好,一了百了,永絕後患。堅守不降的城池給其他地方做了個壞榜樣,那打下來之後就全殺光,以儆效尤。從戰爭的角度來看確實正常合理,但是失了人心也是必然的。從這時候起,就算沒有劉邦,其實項羽也已經很難做到統一中原了,或者是即便順利統一,日後也會是後院起火,叛亂不止。別的不說,秦地百姓就跟他結下了血海深仇。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立義帝是項梁的主意,項羽在項家當時還未掌權,可以說這是他們叔侄兩意見存在一些分歧。如果換成項羽,可能一開始就不會搞這麼個傀儡。項羽最後過不過江,其實結局沒什麼太大的差別,甚至不過江還體面一些。當時所有的諸侯都想要項羽死,因為真給他捲土重來,以項羽的性格,在座的恐怕沒一個會有好下場,尤其是那些背叛他的。所以小小一條烏江,根本不可能擋住幾乎盡得中原的劉邦。項羽是劉邦一生最懼怕的敵人,劉邦也不可能放任他回楚地發展壯大。另外,所謂的江東子弟,早就在連年的戰亂當中消耗殆盡了,還能剩多少青壯年跟著項羽東山再起?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其實項羽並非沒有帝王心,早年看著秦始皇的儀仗說“彼可取而代之”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野心了,之所以滅秦之後搞分封,自己做西楚霸王,很大原因是項羽一來名不正言不順,二來楚軍也沒有足夠的兵力橫掃中原。要說擊潰任何一個諸侯,對項羽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徹底滅掉對方並且佔領對方地盤,楚軍的兵力就捉襟見肘了。分封對項羽來說,可能更多的是個緩兵之計。所以項羽如果真的過了江,漢軍立馬就會造船渡江追擊,少則數月,多則幾年,指不定項羽就在哪條街上或者藏身處被圍了。秦末起事當老大可是個苦差事,劉邦被推出來可不是因為他英明神武,同期陳餘捧著兩萬義軍跪求能白送給項梁項羽,最後一樣能在劉邦這裡封個侯,真要是項羽贏了,蕭何曹參只要不死少不了能封侯做大官,劉邦的下場可不見得會好。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其實劉邦一生中也存在些問題,比如項羽一些傻決定,看了就覺得他腦殼有問題。劉邦應該也想過如果對方沒放過他怎麼辦,但是他還是選擇了拼一把,他放不放過是他的事,我要盡全力賭一把是我的事。項羽後期瞭解了劉邦,考慮了現實因素,覺得自己沒啥希望了,烏江自刎。前期他不瞭解劉邦,所以做了逼決定,而劉邦那時候已經把這個人摸透了,可能也不是劉邦摸透的,他身邊那麼多謀士給他摸透了,他就採納了。反觀項羽這邊,一個范增,早就看出來劉老三是個啥樣的人,項羽還不聽,最後范增也可以說是氣死了,項羽也可以說是自己作的了。

"

劉邦從小亭長到皇帝才用了7年,還把秦末漢初豪傑們按在地上摩擦,肯定是穿越者開金手指了。劉邦純粹是運氣好連著碰見嬴政和項羽這兩個步子誇太大扯到蛋的,秦始皇直接滅六國搞郡縣制,項羽好一點,面子上還搞搞分封,但天下才剛統一就六國老貴族和新興軍事貴族一起搞。到劉邦這總算聰明點了,先滅項羽,然後滅六國老貴族,再之後滅新興軍事貴族,最後到景帝武帝再削姓劉的藩王。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劉邦帶兵能力第三?擊敗英布是天下大勢已定,劉邦作為皇帝,君臨天下,親征又有士氣加成,英布叛將謀反,就那麼點兵,又不得人心,輸是正常的。那個時代,除了項羽,有幾個人能以那麼懸殊的兵力以少擊多還總是獲勝的?說劉邦人品好?為了逃命和野心老爹、老婆、孩子都能拋棄,不忠不義不仁不孝,比項羽好在哪?項羽最多隻是不仁,但也是因為秦和項家有血仇。同期的名將,劉邦稱帝之前單靠自己親自指揮贏過幾個?老劉同志的軍事能力,白登之圍可見一斑。自大冒進,以身犯險。冒頓沒能把他怎麼樣也虧了是漢軍善守又佔了地利,佔據山頂建立防禦,以匈奴當時的騎兵水平來說,攻堅還真不容易。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韓信的對手相對來說質量不咋地,打龍且贏很大程度上利用自己當時沒什麼名聲,讓對手貪功冒進了,而且有些戰役並非他一人之功。義帝本就對項家不怎麼樣,項梁的武信君還是“自號”,並不是義帝封的。項羽的聯軍上將軍也是他殺了宋義取而代之,既成事實,大敵當前義帝只能順勢同意。從項羽的角度來看,義帝本來是為了凝聚諸侯力量反秦而立的傀儡,說白了就是個吉祥物。但是現在這個吉祥物也打起了自己的政治算盤,阻礙了項羽的霸業,那就只能除之而後快了。只能說直接殺了義帝,項羽確實做得不高明,但是忠義,其實談不上多少。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後面的殺降屠城也差不多的道理,項羽說到底還是將才,政治格局差了點。很多事情處理起來,都是從軍事的角度出發。秦軍二十萬降卒帶著是累贅,需要大量部隊看守,還消耗軍需物資,放了又可能重新加入秦軍,那怎麼辦呢?殺了最好,一了百了,永絕後患。堅守不降的城池給其他地方做了個壞榜樣,那打下來之後就全殺光,以儆效尤。從戰爭的角度來看確實正常合理,但是失了人心也是必然的。從這時候起,就算沒有劉邦,其實項羽也已經很難做到統一中原了,或者是即便順利統一,日後也會是後院起火,叛亂不止。別的不說,秦地百姓就跟他結下了血海深仇。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立義帝是項梁的主意,項羽在項家當時還未掌權,可以說這是他們叔侄兩意見存在一些分歧。如果換成項羽,可能一開始就不會搞這麼個傀儡。項羽最後過不過江,其實結局沒什麼太大的差別,甚至不過江還體面一些。當時所有的諸侯都想要項羽死,因為真給他捲土重來,以項羽的性格,在座的恐怕沒一個會有好下場,尤其是那些背叛他的。所以小小一條烏江,根本不可能擋住幾乎盡得中原的劉邦。項羽是劉邦一生最懼怕的敵人,劉邦也不可能放任他回楚地發展壯大。另外,所謂的江東子弟,早就在連年的戰亂當中消耗殆盡了,還能剩多少青壯年跟著項羽東山再起?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其實項羽並非沒有帝王心,早年看著秦始皇的儀仗說“彼可取而代之”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野心了,之所以滅秦之後搞分封,自己做西楚霸王,很大原因是項羽一來名不正言不順,二來楚軍也沒有足夠的兵力橫掃中原。要說擊潰任何一個諸侯,對項羽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徹底滅掉對方並且佔領對方地盤,楚軍的兵力就捉襟見肘了。分封對項羽來說,可能更多的是個緩兵之計。所以項羽如果真的過了江,漢軍立馬就會造船渡江追擊,少則數月,多則幾年,指不定項羽就在哪條街上或者藏身處被圍了。秦末起事當老大可是個苦差事,劉邦被推出來可不是因為他英明神武,同期陳餘捧著兩萬義軍跪求能白送給項梁項羽,最後一樣能在劉邦這裡封個侯,真要是項羽贏了,蕭何曹參只要不死少不了能封侯做大官,劉邦的下場可不見得會好。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其實劉邦一生中也存在些問題,比如項羽一些傻決定,看了就覺得他腦殼有問題。劉邦應該也想過如果對方沒放過他怎麼辦,但是他還是選擇了拼一把,他放不放過是他的事,我要盡全力賭一把是我的事。項羽後期瞭解了劉邦,考慮了現實因素,覺得自己沒啥希望了,烏江自刎。前期他不瞭解劉邦,所以做了逼決定,而劉邦那時候已經把這個人摸透了,可能也不是劉邦摸透的,他身邊那麼多謀士給他摸透了,他就採納了。反觀項羽這邊,一個范增,早就看出來劉老三是個啥樣的人,項羽還不聽,最後范增也可以說是氣死了,項羽也可以說是自己作的了。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照樣能成功

小編認為:項羽吹硬說項羽戰無不勝,直接把京索,陽夏,成皋,城父敗績忽略掉,韓信吹直接把灌嬰,曹參,付寬,樊噲等人的功績吞掉,也否認了劉邦的帶兵的能力,說什麼沒有韓信就沒有漢朝。劉邦只是個小混混這個觀點竟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不太明白為什麼一代雄主為什麼會被黑成這樣,現代人以上帝視角去評論古代的王侯將相,卻永遠不明白當時古人創業的艱辛和凶險,說不定一步走錯,就會墜入深淵,死無葬身之地。能青史留名,建功立業的哪個不是人中龍鳳。如果不是劉邦,韓信不過一執戟郎,劉邦沒有韓信,不過戰爭打得長一點而已,獲勝還是沒有懸念。我一直覺得劉邦是成功了的劉備,人品和能力沒什麼好抹黑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