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低估的皇帝,別被小說和電視劇騙了哦

郭威

後周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隆堯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王朝建立者。在位期間,崇尚節儉、虛心納諫、改革弊政,促進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形勢趨向好轉。

郭威立國後,努力革除唐末以來的積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變後梁以來軍人政權的醜惡形象。他崇尚節儉,仁愛百姓,郭威的治國體制,是通過改革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他所進行的改革不僅是多方面的,而且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綜合起來,主要包括:提倡節約儉樸;整頓吏治綱紀;減輕壓迫和剝削;招撫流民,組織生產;治理河患,灌溉良田;準備統一,開展統一戰爭。郭威的政治、經濟改革和統一戰爭,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郭威深愛其妻,在其妻亡後,不再另娶皇后,一方面為了紀念忘妻,一方面也看到柴榮的確有才,所以把帝位傳給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其妻侄柴榮。這一點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歷史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低估的皇帝,別被小說和電視劇騙了哦

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小字禰羅突,漢化的鮮卑族,祖籍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生於同州武鄉(今陝西大荔)。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邕在位期間,一統北方,為後來隋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同時擺脫鮮卑舊俗。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宇文邕生活儉樸,能夠及時關心民間疾苦。

周武帝一生,致力於改革。他在父親宇文泰勵精圖治的基礎上,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吸收均田上的漢族農民充當府兵,這是周武帝對府兵制所作的一項重大改革內容。他還注重廣闢農田,興修水利。所有這些改革措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要求,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對當時經濟的恢復,社會的安定,起了積極作用。

周武帝一生戎馬倥傯,能和將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他“銳情教習,至於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每宴會將士,必自執杯酒或手付賜物。至於征戰之處,躬在行陳”,故“能得士卒死力”。周武帝不愧為南北朝時期的一代英主。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低估的皇帝,別被小說和電視劇騙了哦

苻堅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堅,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惠武帝苻洪之孫、丞相苻雄之子。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

歷史學家陳登原認為苻堅有四大善事:文學優良,內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歷觀中國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這四點的寥寥無幾。苻堅與王猛君臣相得,明銳果決,想得到的一定要成功,豪俊不凡。但後來在伐晉的“淝水之戰”中大敗,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鮮卑、羌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後被羌人姚萇所殺,終年48歲。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低估的皇帝,別被小說和電視劇騙了哦

柴榮

後周世宗柴榮,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從小在郭威家長大,謹慎篤厚,成為郭威養子。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沉重寡言。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郭威駕崩後,柴榮登基為帝。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濟開始復甦。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

以兵變方式奪取後周政權的趙匡胤,只不過延續了柴榮的統一進程,延續了後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宋朝對待商業的態度、優遇文人的政策,均與這位商人出身、勤勉務實的君主有著直接關係。柴榮處理宗教問題的策略、發展商業和城市等方面的做為,不僅深深影響了有宋一代,而且開啟了中國走向商業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聲。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低估的皇帝,別被小說和電視劇騙了哦

王莽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鄲大名縣)人,西漢權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曾經使社會各階層、各類身份的人都獲得過實際利益,因而贏得了最廣泛的支持。但在社會財富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這樣的政策完全沒有物質基礎,只能加速國庫的枯竭和財政崩潰。這些利益還誘發了得益者對王莽、對王莽改制過高的期望,一旦事與願違,這些支持者馬上會變為反對者。知識分子如此,其他階級、階層也會如此。

王莽稱帝及其改制,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特殊產物,是西漢末年以來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矛盾的反映。王莽施行的各種政治、經濟措施,雖然目的是要解決社會危機,維護其統治,但這些嚴重脫離實際的措施,既觸動了豪強地主、富商大賈乃至一部分官僚的既得利益,也給廣大下層百姓帶來了巨大的干擾,進一步激化了西漢後期以來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使他成為社會各個集團、各個階層反抗的主要對象,成為眾矢之的。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低估的皇帝,別被小說和電視劇騙了哦

李忱

唐宣宗李忱,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外),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異母弟。李忱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讀《貞觀政要》。他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並限制皇親和宦官,將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對外關係上,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李忱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李忱性格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他,稱其為“小太宗”。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開創的貞觀之治開啟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貞觀之治來形容,可見其不凡之處。二十年來的政治鬥爭經驗鍛鍊了他的權謀智略,流落民間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間疾苦,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後表現出來。

李忱在私事方面是極端的自律,甚至可以被稱之為偏執。但他身上還有很多其它的優點,諸如多才多藝、生活節儉、喜愛讀書等等。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低估的皇帝,別被小說和電視劇騙了哦

楊廣

隋煬帝楊廣,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洛陽(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但頻繁發動戰爭,例如徵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崩潰覆亡。

其實真正的楊廣,有出色的政治才幹、文學才能、和戰略眼光,完善科舉制、開鑿大運河都是遺惠後世千載的不朽功績。但他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性格缺陷,不惜民力、急於求成的施政風格,令百姓苦不堪言,難以忍受,最終招致天下大亂,國家覆亡,身遭橫死,被後繼的李唐王朝貶稱“隋煬帝"。其實這位中國歷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談及中華第二帝國"隋唐盛世"時永遠繞不過去的名字,真正廟號諡號,是大隋世祖明皇帝,可稱“隋世祖”或"隋明帝"。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低估的皇帝,別被小說和電視劇騙了哦

雍正

愛新覺羅·胤禛,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託布汗。康熙帝第四子,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為改善民生,實行攤丁入畝,使中國人口的暴增。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並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祕密立儲制度,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活在康熙和乾隆這兩個盛世巨人的夾縫之間。雍正王朝的13年,猶如是兩束巨大光環之間的史學陰影,也宛如兩座巔峰之間被忽略的低谷。和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相比,雍正呈現出如此衝突、多元、複雜、孤獨,甚至混亂的面貌。他的癖好個性、他權力來源的正當性、他的死亡、他的政治風格、他的政治遺產,都充滿了各種彼此對立的評價,纏繞著諸多疑問。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低估的皇帝,別被小說和電視劇騙了哦

李治

唐高宗李治,字為善,祖籍隴西成紀,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由於高宗得了風眩病,眼睛無法看東西,就讓武則天替他處理政務。武則天最後控制了朝廷大權,於是人們對唐高宗的昏庸就堅信不疑了。

從唐高宗去世到武則天稱帝,共經歷了7年時間,武則天的力量主要是在這個時期集聚起來的,而在此之前,武則天雖然預問朝政,但權力有限,不能左右朝政。

其實,高宗在位期間,由於他勤於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軍事上,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被低估的皇帝,別被小說和電視劇騙了哦

劉禪

自東漢末以來一直被視為“扶不起的阿斗”——某種弱智或低能兒的象徵,這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的曠古奇冤之一。其實,劉備和劉禪可以說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工於心計的帝王。前者靠他的人格和謀略使其親手創建的蜀漢帝國在夾縫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後者則靠其雅量與智慧使自己在外部條件非常不利的情況下,能夠安全地度過一生。

劉禪登基以後,前十一年有諸葛亮輔佐他,這十一年的穩定可以歸功於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去世以後,他仍然做了三十年的皇帝,在那樣一個動亂的時代,劉禪能夠久居皇帝位肯定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諸葛亮北伐時,劉禪就提出不贊成北伐並列舉了目前種種不適宜北伐的條件,但那時候諸葛亮決意北伐,他也只好作罷,諸葛亮北伐失敗時,劉禪安慰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可以看出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

史學家裴松之也評價劉禪“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劉禪曾廢除丞相制度,他讓費瑋主管軍事,監管行政,蔣琬主管行政,監管軍事,這樣兩個人互相監督,互相制衡,就不會出現一個人手握重權的情況,蔣琬去世後,劉禪逐步收回這些權臣的權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大廈將傾豈能一人之力扶之,蜀漢滅亡是註定的事,只不過小說把它的大部分原因都歸罪於劉禪,明朝末年,崇禎皇帝那樣英明可也難逃滅國的命運。

凡好歷史者,對於所謂中國歷史上皇帝,都不會陌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估計一百個人排名,就會有一百個結果,以上只是小編自己的理解及所排,聊為古人擔憂。博諸君一笑。各位如有其他意見,評論區見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