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陳洲劉氏是高祖長子齊王劉肥的後代。陳洲始遷祖伯二是高祖五十世孫,唐隆德公之後,生於南宋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於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從貴池黃龍嘰遷桐城陳家洲(現樅陽縣湯溝鎮)。貫茅屋,置家業,生子養女,衍為桐城望族,迄今已歷近三十世,七百餘年。

陳洲劉氏是安徽長江流域著名的望族,人口十餘萬,族聚地在樅陽縣湯溝鎮,縣內各鄉鎮皆有分佈。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縣外主要分佈在安慶市的桐城市卅鋪、孔城;懷寧縣的小市、高河;宿松縣的復興、洲頭、匯口;池州市的梅龍、江口、墩上,以及青陽縣、東至縣;銅陵市的胥壩、大通;無為縣的高溝;廬江縣的樂橋、柯坦;舒城縣的南港;外省主要是江西省彭澤縣、江蘇省南京市、浙江省金華市。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歷史上名人輩出,桐城派三祖之一劉大櫆,盛極一時劉宅俊,圍棋國手劉棣懷,戍守邊疆的劉一村,劇作大家劉雲程等等。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一、 陳洲劉氏宗祠歷史沿革

陳洲劉氏宗祠,始於明洪武年間(公元1388年左右),匾名“百客堂”。明永樂年間,我八世祖文昭公、名昶,參修永樂大典,所著《陳洲劉氏家譜》蒙明成祖皇帝御賜寶璽印存放祠堂內,此後,文武百官如經祠堂必距兩百米處下轎,下馬徒步而過,因此陳洲劉氏宗祠遠近聞名,頗為四鄰景仰,是桐城著名的建築代表之一。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此後三百餘年,因風雨侵襲,祠堂年久失修,又經多年水患,明末清初,時局動亂,祠堂無人問津,僅存一處遺蹟。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清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公元1706年)冬至,陳洲劉氏眾先輩聚於祠堂舊址商議重建陳洲劉氏宗祠,各派捐金1122餘兩,越年開始挑土墊基,使佔地十餘畝的祠堂由海拔11米抬高到近16米左右,土方量超過三萬餘方。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康熙五十二年癸已(公元1713年)木框架建成,資金不足,族先又樂輸600兩白銀,四年後祠堂基本建成,並且祖宗神位入祠堂歸位。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祠堂正式竣工,祠堂為皖派建築風格,建築面積三千多平方米,分前中後三進,正面八字形,外觀雄偉壯麗,內部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祠堂內除了祖先神位,還有歷代家族名人和其他一些達官墨客的字畫,著作,包括當時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方苞,太子太保大學士張廷玉,和桐城文派三祖之一姚鼐等人的手書真跡,安慶知府贈的“正倫篤恩”之匾懸掛大堂正中,蓋有玉璽印的“劉氏宗祠”匾額高懸祠堂正大門之上。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在當時,劉氏宗祠可謂是湯溝鎮乃至桐城縣標誌性建築,其工程之浩大,耗資之多,歷時之久,都是歷代本地建築都所沒有經過的。宗祠的建成是凝聚了陳洲劉氏先人的心血和智慧,是陳洲劉氏發展的見證,是陳洲發展的縮影,宗祠的建成不僅是陳洲劉氏族人的驕傲,也是陳洲人民的驕傲,其文化和文物價值是無法估量的,陳洲劉氏宗祠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文物的組成部分。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二、 陳洲劉氏宗祠新祠說明

逢盛世,值傳統文化復興之際,陳洲劉氏族賢於2010年開始籌備續修宗譜,重建宗祠,徵地十餘畝,佔地八千平,總投資概算12,800,000元,2013年正式開工建設,歷時五年,現已基本竣工。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建築群南北長100餘米,東西寬為80餘米,整個建築群建築風格為重簷宮殿式建築。建築主體為前、中、後三個區域(三進)為仿古樓閣建築,東西兩側為花園附屬建築。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門前區域,為大門樓,臺階三級,大門沿老祠堂門向前延伸,門面沿襲老祠堂建築風格,開八字門,大門上方懸掛“劉氏宗祠”匾額,兩邊安放老宗祠遺留的抱鼓石。該建築五開間,東西長18米,深8米,面積一百四十平,於2016年5月開工,次年4月竣工,該建築投資80萬元,由無為縣安徽復興電纜集團董事長劉忠浩出資。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中間區域,為“海峰館”,是劉大櫆紀念館與研究會辦公場所,文化研究中心,也是宗親舉行聯誼大會的大會堂,前進和中進之間東西兩側建築,左則是食堂,右側是文化長廊。海峰館,是一座投資280多萬元的仿古建築,總面積750平方米,上下兩層,高16.6米,長22.6米,寬15.6米,外觀氣勢磅礴,內部簡約大方。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這棟雄偉壯觀的建築,是由樅陽縣劉大櫆研究會副會長劉中漢及其堂兄劉傑,叔父劉繼元、劉繼正、劉祥虎等五家自籌資金,建設完成的。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後進區域,為主大殿,殿名“百客堂”,是先祖靈魂棲息地,供奉歷代先祖的牌位。臺階七級,寓意為陳洲劉氏始祖伯二公遷陳已歷七百餘年,大殿前廊除簷邊的兩個立柱(六邊形),中間的六根圓柱,寓意為:陳洲劉氏目前共有的六大房,即:昞公(大房),晏公(八房),景公(四房),冕公(十),暄公(七房)和天麟公支下,即小房。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大殿東西長為29.9米,寓意是:始祖伯二公至今已傳三十代,且299可讀為“我久久”即我陳洲劉氏家族代代繁榮昌盛,永久興旺發達。百客堂於2013年10月正式開工建設,2015年清明竣工,總投資450萬元,由全族捐款而成。<3>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宗祠作為族人的精神家園和文化血脈傳承的載體,重建陳洲劉氏宗祠便顯得尤為重要。宗祠首先要恢復原來的功能,主要有族人議事,祭祀管理功能,則必須恢復原有的建築殿堂。

劉氏宗祠:見證劉氏家族歷史沉浮,傳承劉氏文化,發揚劉氏精神!


主體建築風格為樓閣式,結合皖江地區的徽派建築。重點體現地方宗祠文化和特點。恢復歷史上陳洲劉氏宗祠的建築遺存,再結合漢代宗室文化,成為陳洲劉氏尋根、祭祖的聖地,研究漢劉文化的基地,建設成有地方特色,工藝精美,傳世文物作品。宗祠落成將為樅陽增加一處著名的人文景點,和豐富文化活動的場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