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族人在放牧)

臥這是彝語,起源於唐末宋初,因阿佩的後裔第五世孫、安氏遠祖第八十四世則額普貴,其二弟則額臥這而命名。所以,在唐末宋初,則額臥這入主湯望州(今納雍)成為彝族支系定居並開發湯望州的第一人。

納雍縣,也相對應的變成了彝族可以安心棲身的所在。

3

安貴榮:

胸懷大志,腹有謀略的人

都選擇了納雍建府

安氏第七十四世貴榮襲貴州宣慰使一職後,於明成化十五年間因參與西堡獅子平叛有功,被嘉獎正三品朝服,被允“常居水西”後,便於“雲山萬里水環溶,古洞高峽大箐封”的納雍臥這修建了水西宣慰府行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安貴榮,是水西安氏第七十四世孫,好讀史書,通曉大義,其謀略、野心均高於歷代宣慰。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於國,得以被朝廷重視,後卻因漸生驕矜,不受節制。因至交好友王陽明書信勸阻,方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為。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族人在放牧)

臥這是彝語,起源於唐末宋初,因阿佩的後裔第五世孫、安氏遠祖第八十四世則額普貴,其二弟則額臥這而命名。所以,在唐末宋初,則額臥這入主湯望州(今納雍)成為彝族支系定居並開發湯望州的第一人。

納雍縣,也相對應的變成了彝族可以安心棲身的所在。

3

安貴榮:

胸懷大志,腹有謀略的人

都選擇了納雍建府

安氏第七十四世貴榮襲貴州宣慰使一職後,於明成化十五年間因參與西堡獅子平叛有功,被嘉獎正三品朝服,被允“常居水西”後,便於“雲山萬里水環溶,古洞高峽大箐封”的納雍臥這修建了水西宣慰府行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安貴榮,是水西安氏第七十四世孫,好讀史書,通曉大義,其謀略、野心均高於歷代宣慰。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於國,得以被朝廷重視,後卻因漸生驕矜,不受節制。因至交好友王陽明書信勸阻,方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新建臥這城門 來源:今日貴州新聞網)

後來,安貴榮自知已老,傳位於子,便奉命歸鄉(即臥這古城)。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至明正德三年(1508年)曾任水西宣慰使,叱吒一方的安貴榮在納雍臥這頤養天年。

安貴榮迴歸故里後,加強了納雍的交通和軍事駐防建設,他在納雍的猴兒關、岔河營、三鍋莊等地增築軍事設施,還修築了大方至納雍臥這的驛道和水西宣慰府前的箭道。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族人在放牧)

臥這是彝語,起源於唐末宋初,因阿佩的後裔第五世孫、安氏遠祖第八十四世則額普貴,其二弟則額臥這而命名。所以,在唐末宋初,則額臥這入主湯望州(今納雍)成為彝族支系定居並開發湯望州的第一人。

納雍縣,也相對應的變成了彝族可以安心棲身的所在。

3

安貴榮:

胸懷大志,腹有謀略的人

都選擇了納雍建府

安氏第七十四世貴榮襲貴州宣慰使一職後,於明成化十五年間因參與西堡獅子平叛有功,被嘉獎正三品朝服,被允“常居水西”後,便於“雲山萬里水環溶,古洞高峽大箐封”的納雍臥這修建了水西宣慰府行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安貴榮,是水西安氏第七十四世孫,好讀史書,通曉大義,其謀略、野心均高於歷代宣慰。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於國,得以被朝廷重視,後卻因漸生驕矜,不受節制。因至交好友王陽明書信勸阻,方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新建臥這城門 來源:今日貴州新聞網)

後來,安貴榮自知已老,傳位於子,便奉命歸鄉(即臥這古城)。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至明正德三年(1508年)曾任水西宣慰使,叱吒一方的安貴榮在納雍臥這頤養天年。

安貴榮迴歸故里後,加強了納雍的交通和軍事駐防建設,他在納雍的猴兒關、岔河營、三鍋莊等地增築軍事設施,還修築了大方至納雍臥這的驛道和水西宣慰府前的箭道。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文書法 作者:木帕古體)

明嘉慶三年(1523年),安萬鎰、安萬銓兄弟也在臥這城堡定居,往返於大方、黔西、水城、威寧、織金一帶,這是水西彝族的鼎盛時期,也是臥這成為水西政治經濟中心的時期。

4

水西宣慰府:

數次焚燬,數次重建

數代宣慰使在納雍堅守

自安貴榮以後,位傳11人。政權交替出現多元化,有兄死弟襲,叔借侄襲,叔父傳侄、夫死妻襲等。其間內訌不斷,戰火不停,為水西多事之秋。位於納雍的水西宣慰府行宮,由於戰火交織,兩度燒燬,兩度重修。

直至安位死,萬銓之孫安世得襲位後,政權中心又重新由大方轉到納雍臥這。 其間歷二十八年,位傳三人。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族人在放牧)

臥這是彝語,起源於唐末宋初,因阿佩的後裔第五世孫、安氏遠祖第八十四世則額普貴,其二弟則額臥這而命名。所以,在唐末宋初,則額臥這入主湯望州(今納雍)成為彝族支系定居並開發湯望州的第一人。

納雍縣,也相對應的變成了彝族可以安心棲身的所在。

3

安貴榮:

胸懷大志,腹有謀略的人

都選擇了納雍建府

安氏第七十四世貴榮襲貴州宣慰使一職後,於明成化十五年間因參與西堡獅子平叛有功,被嘉獎正三品朝服,被允“常居水西”後,便於“雲山萬里水環溶,古洞高峽大箐封”的納雍臥這修建了水西宣慰府行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安貴榮,是水西安氏第七十四世孫,好讀史書,通曉大義,其謀略、野心均高於歷代宣慰。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於國,得以被朝廷重視,後卻因漸生驕矜,不受節制。因至交好友王陽明書信勸阻,方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新建臥這城門 來源:今日貴州新聞網)

後來,安貴榮自知已老,傳位於子,便奉命歸鄉(即臥這古城)。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至明正德三年(1508年)曾任水西宣慰使,叱吒一方的安貴榮在納雍臥這頤養天年。

安貴榮迴歸故里後,加強了納雍的交通和軍事駐防建設,他在納雍的猴兒關、岔河營、三鍋莊等地增築軍事設施,還修築了大方至納雍臥這的驛道和水西宣慰府前的箭道。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文書法 作者:木帕古體)

明嘉慶三年(1523年),安萬鎰、安萬銓兄弟也在臥這城堡定居,往返於大方、黔西、水城、威寧、織金一帶,這是水西彝族的鼎盛時期,也是臥這成為水西政治經濟中心的時期。

4

水西宣慰府:

數次焚燬,數次重建

數代宣慰使在納雍堅守

自安貴榮以後,位傳11人。政權交替出現多元化,有兄死弟襲,叔借侄襲,叔父傳侄、夫死妻襲等。其間內訌不斷,戰火不停,為水西多事之秋。位於納雍的水西宣慰府行宮,由於戰火交織,兩度燒燬,兩度重修。

直至安位死,萬銓之孫安世得襲位後,政權中心又重新由大方轉到納雍臥這。 其間歷二十八年,位傳三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吳三桂畫像 來源:歷史探祕網)

至安坤時,官封雲南王的吳三桂兵剿水西,戰火再起,宣慰府在兵燹中徹底燒燬。直至清道光初年,安氏後裔安家元在宣慰府廢墟上修建規模較大的宣慰廟,供奉安氏列祖列宗,並鑄鐘造鼎,樹碑立傳。1954年,宣慰廟被拆毀。

宣慰府幾起幾落,數次焚燬,從始至終有安貴榮、安萬銓、安世、安承宗、安坤五位宣慰使在納雍居住,一度使得納雍臥這成為了水西安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5

納雍縣:

彝族歷史文化縣城

仍在努力著

納雍,一座飽含彝族水西安氏歷史的小縣城,不僅有水西宣慰府行宮的歷史遺址,還有豐富的旅遊景區和待興產業

大坪箐國家溼地公園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族人在放牧)

臥這是彝語,起源於唐末宋初,因阿佩的後裔第五世孫、安氏遠祖第八十四世則額普貴,其二弟則額臥這而命名。所以,在唐末宋初,則額臥這入主湯望州(今納雍)成為彝族支系定居並開發湯望州的第一人。

納雍縣,也相對應的變成了彝族可以安心棲身的所在。

3

安貴榮:

胸懷大志,腹有謀略的人

都選擇了納雍建府

安氏第七十四世貴榮襲貴州宣慰使一職後,於明成化十五年間因參與西堡獅子平叛有功,被嘉獎正三品朝服,被允“常居水西”後,便於“雲山萬里水環溶,古洞高峽大箐封”的納雍臥這修建了水西宣慰府行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安貴榮,是水西安氏第七十四世孫,好讀史書,通曉大義,其謀略、野心均高於歷代宣慰。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於國,得以被朝廷重視,後卻因漸生驕矜,不受節制。因至交好友王陽明書信勸阻,方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新建臥這城門 來源:今日貴州新聞網)

後來,安貴榮自知已老,傳位於子,便奉命歸鄉(即臥這古城)。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至明正德三年(1508年)曾任水西宣慰使,叱吒一方的安貴榮在納雍臥這頤養天年。

安貴榮迴歸故里後,加強了納雍的交通和軍事駐防建設,他在納雍的猴兒關、岔河營、三鍋莊等地增築軍事設施,還修築了大方至納雍臥這的驛道和水西宣慰府前的箭道。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文書法 作者:木帕古體)

明嘉慶三年(1523年),安萬鎰、安萬銓兄弟也在臥這城堡定居,往返於大方、黔西、水城、威寧、織金一帶,這是水西彝族的鼎盛時期,也是臥這成為水西政治經濟中心的時期。

4

水西宣慰府:

數次焚燬,數次重建

數代宣慰使在納雍堅守

自安貴榮以後,位傳11人。政權交替出現多元化,有兄死弟襲,叔借侄襲,叔父傳侄、夫死妻襲等。其間內訌不斷,戰火不停,為水西多事之秋。位於納雍的水西宣慰府行宮,由於戰火交織,兩度燒燬,兩度重修。

直至安位死,萬銓之孫安世得襲位後,政權中心又重新由大方轉到納雍臥這。 其間歷二十八年,位傳三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吳三桂畫像 來源:歷史探祕網)

至安坤時,官封雲南王的吳三桂兵剿水西,戰火再起,宣慰府在兵燹中徹底燒燬。直至清道光初年,安氏後裔安家元在宣慰府廢墟上修建規模較大的宣慰廟,供奉安氏列祖列宗,並鑄鐘造鼎,樹碑立傳。1954年,宣慰廟被拆毀。

宣慰府幾起幾落,數次焚燬,從始至終有安貴榮、安萬銓、安世、安承宗、安坤五位宣慰使在納雍居住,一度使得納雍臥這成為了水西安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5

納雍縣:

彝族歷史文化縣城

仍在努力著

納雍,一座飽含彝族水西安氏歷史的小縣城,不僅有水西宣慰府行宮的歷史遺址,還有豐富的旅遊景區和待興產業

大坪箐國家溼地公園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處烏江北源六沖河上游,山頂上的沼澤溼地是烏江上游的隱形水庫和碳庫,持續地為河流供給水源,發揮著強大的蓄水能力和碳匯功能。

烏江第一漂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族人在放牧)

臥這是彝語,起源於唐末宋初,因阿佩的後裔第五世孫、安氏遠祖第八十四世則額普貴,其二弟則額臥這而命名。所以,在唐末宋初,則額臥這入主湯望州(今納雍)成為彝族支系定居並開發湯望州的第一人。

納雍縣,也相對應的變成了彝族可以安心棲身的所在。

3

安貴榮:

胸懷大志,腹有謀略的人

都選擇了納雍建府

安氏第七十四世貴榮襲貴州宣慰使一職後,於明成化十五年間因參與西堡獅子平叛有功,被嘉獎正三品朝服,被允“常居水西”後,便於“雲山萬里水環溶,古洞高峽大箐封”的納雍臥這修建了水西宣慰府行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安貴榮,是水西安氏第七十四世孫,好讀史書,通曉大義,其謀略、野心均高於歷代宣慰。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於國,得以被朝廷重視,後卻因漸生驕矜,不受節制。因至交好友王陽明書信勸阻,方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新建臥這城門 來源:今日貴州新聞網)

後來,安貴榮自知已老,傳位於子,便奉命歸鄉(即臥這古城)。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至明正德三年(1508年)曾任水西宣慰使,叱吒一方的安貴榮在納雍臥這頤養天年。

安貴榮迴歸故里後,加強了納雍的交通和軍事駐防建設,他在納雍的猴兒關、岔河營、三鍋莊等地增築軍事設施,還修築了大方至納雍臥這的驛道和水西宣慰府前的箭道。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文書法 作者:木帕古體)

明嘉慶三年(1523年),安萬鎰、安萬銓兄弟也在臥這城堡定居,往返於大方、黔西、水城、威寧、織金一帶,這是水西彝族的鼎盛時期,也是臥這成為水西政治經濟中心的時期。

4

水西宣慰府:

數次焚燬,數次重建

數代宣慰使在納雍堅守

自安貴榮以後,位傳11人。政權交替出現多元化,有兄死弟襲,叔借侄襲,叔父傳侄、夫死妻襲等。其間內訌不斷,戰火不停,為水西多事之秋。位於納雍的水西宣慰府行宮,由於戰火交織,兩度燒燬,兩度重修。

直至安位死,萬銓之孫安世得襲位後,政權中心又重新由大方轉到納雍臥這。 其間歷二十八年,位傳三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吳三桂畫像 來源:歷史探祕網)

至安坤時,官封雲南王的吳三桂兵剿水西,戰火再起,宣慰府在兵燹中徹底燒燬。直至清道光初年,安氏後裔安家元在宣慰府廢墟上修建規模較大的宣慰廟,供奉安氏列祖列宗,並鑄鐘造鼎,樹碑立傳。1954年,宣慰廟被拆毀。

宣慰府幾起幾落,數次焚燬,從始至終有安貴榮、安萬銓、安世、安承宗、安坤五位宣慰使在納雍居住,一度使得納雍臥這成為了水西安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5

納雍縣:

彝族歷史文化縣城

仍在努力著

納雍,一座飽含彝族水西安氏歷史的小縣城,不僅有水西宣慰府行宮的歷史遺址,還有豐富的旅遊景區和待興產業

大坪箐國家溼地公園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處烏江北源六沖河上游,山頂上的沼澤溼地是烏江上游的隱形水庫和碳庫,持續地為河流供給水源,發揮著強大的蓄水能力和碳匯功能。

烏江第一漂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有時平穩如鏡,有時波浪排空。兩岸青山對峙,峭壁入雲,猴鳴鳥啼,飛瀑鳴響,洞穴成群。乘船而下,宛若置身雄奇的三峽和秀麗的灕江。

納雍河風光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族人在放牧)

臥這是彝語,起源於唐末宋初,因阿佩的後裔第五世孫、安氏遠祖第八十四世則額普貴,其二弟則額臥這而命名。所以,在唐末宋初,則額臥這入主湯望州(今納雍)成為彝族支系定居並開發湯望州的第一人。

納雍縣,也相對應的變成了彝族可以安心棲身的所在。

3

安貴榮:

胸懷大志,腹有謀略的人

都選擇了納雍建府

安氏第七十四世貴榮襲貴州宣慰使一職後,於明成化十五年間因參與西堡獅子平叛有功,被嘉獎正三品朝服,被允“常居水西”後,便於“雲山萬里水環溶,古洞高峽大箐封”的納雍臥這修建了水西宣慰府行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安貴榮,是水西安氏第七十四世孫,好讀史書,通曉大義,其謀略、野心均高於歷代宣慰。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於國,得以被朝廷重視,後卻因漸生驕矜,不受節制。因至交好友王陽明書信勸阻,方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新建臥這城門 來源:今日貴州新聞網)

後來,安貴榮自知已老,傳位於子,便奉命歸鄉(即臥這古城)。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至明正德三年(1508年)曾任水西宣慰使,叱吒一方的安貴榮在納雍臥這頤養天年。

安貴榮迴歸故里後,加強了納雍的交通和軍事駐防建設,他在納雍的猴兒關、岔河營、三鍋莊等地增築軍事設施,還修築了大方至納雍臥這的驛道和水西宣慰府前的箭道。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文書法 作者:木帕古體)

明嘉慶三年(1523年),安萬鎰、安萬銓兄弟也在臥這城堡定居,往返於大方、黔西、水城、威寧、織金一帶,這是水西彝族的鼎盛時期,也是臥這成為水西政治經濟中心的時期。

4

水西宣慰府:

數次焚燬,數次重建

數代宣慰使在納雍堅守

自安貴榮以後,位傳11人。政權交替出現多元化,有兄死弟襲,叔借侄襲,叔父傳侄、夫死妻襲等。其間內訌不斷,戰火不停,為水西多事之秋。位於納雍的水西宣慰府行宮,由於戰火交織,兩度燒燬,兩度重修。

直至安位死,萬銓之孫安世得襲位後,政權中心又重新由大方轉到納雍臥這。 其間歷二十八年,位傳三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吳三桂畫像 來源:歷史探祕網)

至安坤時,官封雲南王的吳三桂兵剿水西,戰火再起,宣慰府在兵燹中徹底燒燬。直至清道光初年,安氏後裔安家元在宣慰府廢墟上修建規模較大的宣慰廟,供奉安氏列祖列宗,並鑄鐘造鼎,樹碑立傳。1954年,宣慰廟被拆毀。

宣慰府幾起幾落,數次焚燬,從始至終有安貴榮、安萬銓、安世、安承宗、安坤五位宣慰使在納雍居住,一度使得納雍臥這成為了水西安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5

納雍縣:

彝族歷史文化縣城

仍在努力著

納雍,一座飽含彝族水西安氏歷史的小縣城,不僅有水西宣慰府行宮的歷史遺址,還有豐富的旅遊景區和待興產業

大坪箐國家溼地公園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處烏江北源六沖河上游,山頂上的沼澤溼地是烏江上游的隱形水庫和碳庫,持續地為河流供給水源,發揮著強大的蓄水能力和碳匯功能。

烏江第一漂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有時平穩如鏡,有時波浪排空。兩岸青山對峙,峭壁入雲,猴鳴鳥啼,飛瀑鳴響,洞穴成群。乘船而下,宛若置身雄奇的三峽和秀麗的灕江。

納雍河風光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納雍縣百興鎮納雍河庫區上千畝油菜花開,泥土氣息和油菜花香瀰漫在群山溝壑、鄉村田園,讓遊人沉醉。


正如大多數富有歷史內涵的縣城一樣,納雍古時候的繁華到了近代,便戛然而止。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阻礙了納雍人向外開放和發展的腳步。

謀發展,已經成為了當地人民必須做出的抉擇,一如當時納雍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把臥這古城搭建起來,並堅守了上百年。納雍如今,也正面臨著這樣的時刻。

到底要如何發展?這是納雍縣當地領導每天都在捫心自問的問題。他們把思緒浸入到納雍歷史的長河之中,遙望納雍數百年的歷史活動,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結合自身優勢,才能獲得發展。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族人在放牧)

臥這是彝語,起源於唐末宋初,因阿佩的後裔第五世孫、安氏遠祖第八十四世則額普貴,其二弟則額臥這而命名。所以,在唐末宋初,則額臥這入主湯望州(今納雍)成為彝族支系定居並開發湯望州的第一人。

納雍縣,也相對應的變成了彝族可以安心棲身的所在。

3

安貴榮:

胸懷大志,腹有謀略的人

都選擇了納雍建府

安氏第七十四世貴榮襲貴州宣慰使一職後,於明成化十五年間因參與西堡獅子平叛有功,被嘉獎正三品朝服,被允“常居水西”後,便於“雲山萬里水環溶,古洞高峽大箐封”的納雍臥這修建了水西宣慰府行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安貴榮,是水西安氏第七十四世孫,好讀史書,通曉大義,其謀略、野心均高於歷代宣慰。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於國,得以被朝廷重視,後卻因漸生驕矜,不受節制。因至交好友王陽明書信勸阻,方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新建臥這城門 來源:今日貴州新聞網)

後來,安貴榮自知已老,傳位於子,便奉命歸鄉(即臥這古城)。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至明正德三年(1508年)曾任水西宣慰使,叱吒一方的安貴榮在納雍臥這頤養天年。

安貴榮迴歸故里後,加強了納雍的交通和軍事駐防建設,他在納雍的猴兒關、岔河營、三鍋莊等地增築軍事設施,還修築了大方至納雍臥這的驛道和水西宣慰府前的箭道。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文書法 作者:木帕古體)

明嘉慶三年(1523年),安萬鎰、安萬銓兄弟也在臥這城堡定居,往返於大方、黔西、水城、威寧、織金一帶,這是水西彝族的鼎盛時期,也是臥這成為水西政治經濟中心的時期。

4

水西宣慰府:

數次焚燬,數次重建

數代宣慰使在納雍堅守

自安貴榮以後,位傳11人。政權交替出現多元化,有兄死弟襲,叔借侄襲,叔父傳侄、夫死妻襲等。其間內訌不斷,戰火不停,為水西多事之秋。位於納雍的水西宣慰府行宮,由於戰火交織,兩度燒燬,兩度重修。

直至安位死,萬銓之孫安世得襲位後,政權中心又重新由大方轉到納雍臥這。 其間歷二十八年,位傳三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吳三桂畫像 來源:歷史探祕網)

至安坤時,官封雲南王的吳三桂兵剿水西,戰火再起,宣慰府在兵燹中徹底燒燬。直至清道光初年,安氏後裔安家元在宣慰府廢墟上修建規模較大的宣慰廟,供奉安氏列祖列宗,並鑄鐘造鼎,樹碑立傳。1954年,宣慰廟被拆毀。

宣慰府幾起幾落,數次焚燬,從始至終有安貴榮、安萬銓、安世、安承宗、安坤五位宣慰使在納雍居住,一度使得納雍臥這成為了水西安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5

納雍縣:

彝族歷史文化縣城

仍在努力著

納雍,一座飽含彝族水西安氏歷史的小縣城,不僅有水西宣慰府行宮的歷史遺址,還有豐富的旅遊景區和待興產業

大坪箐國家溼地公園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處烏江北源六沖河上游,山頂上的沼澤溼地是烏江上游的隱形水庫和碳庫,持續地為河流供給水源,發揮著強大的蓄水能力和碳匯功能。

烏江第一漂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有時平穩如鏡,有時波浪排空。兩岸青山對峙,峭壁入雲,猴鳴鳥啼,飛瀑鳴響,洞穴成群。乘船而下,宛若置身雄奇的三峽和秀麗的灕江。

納雍河風光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納雍縣百興鎮納雍河庫區上千畝油菜花開,泥土氣息和油菜花香瀰漫在群山溝壑、鄉村田園,讓遊人沉醉。


正如大多數富有歷史內涵的縣城一樣,納雍古時候的繁華到了近代,便戛然而止。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阻礙了納雍人向外開放和發展的腳步。

謀發展,已經成為了當地人民必須做出的抉擇,一如當時納雍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把臥這古城搭建起來,並堅守了上百年。納雍如今,也正面臨著這樣的時刻。

到底要如何發展?這是納雍縣當地領導每天都在捫心自問的問題。他們把思緒浸入到納雍歷史的長河之中,遙望納雍數百年的歷史活動,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結合自身優勢,才能獲得發展。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由此,原生態飼養產業,成為了納雍當地領導思索下來,最正確的選擇。納雍縣結合自身高山地區的特點,發展林下養殖業——將納雍土雞作為“一縣一業”產業培育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突破口。

一如當年的彝族功過相抵的人物——安榮貴,依據納雍縣的多高山山地,地勢險要的特點,建造了水西宣慰府行宮。

納雍土雞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族人在放牧)

臥這是彝語,起源於唐末宋初,因阿佩的後裔第五世孫、安氏遠祖第八十四世則額普貴,其二弟則額臥這而命名。所以,在唐末宋初,則額臥這入主湯望州(今納雍)成為彝族支系定居並開發湯望州的第一人。

納雍縣,也相對應的變成了彝族可以安心棲身的所在。

3

安貴榮:

胸懷大志,腹有謀略的人

都選擇了納雍建府

安氏第七十四世貴榮襲貴州宣慰使一職後,於明成化十五年間因參與西堡獅子平叛有功,被嘉獎正三品朝服,被允“常居水西”後,便於“雲山萬里水環溶,古洞高峽大箐封”的納雍臥這修建了水西宣慰府行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安貴榮,是水西安氏第七十四世孫,好讀史書,通曉大義,其謀略、野心均高於歷代宣慰。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於國,得以被朝廷重視,後卻因漸生驕矜,不受節制。因至交好友王陽明書信勸阻,方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新建臥這城門 來源:今日貴州新聞網)

後來,安貴榮自知已老,傳位於子,便奉命歸鄉(即臥這古城)。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至明正德三年(1508年)曾任水西宣慰使,叱吒一方的安貴榮在納雍臥這頤養天年。

安貴榮迴歸故里後,加強了納雍的交通和軍事駐防建設,他在納雍的猴兒關、岔河營、三鍋莊等地增築軍事設施,還修築了大方至納雍臥這的驛道和水西宣慰府前的箭道。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文書法 作者:木帕古體)

明嘉慶三年(1523年),安萬鎰、安萬銓兄弟也在臥這城堡定居,往返於大方、黔西、水城、威寧、織金一帶,這是水西彝族的鼎盛時期,也是臥這成為水西政治經濟中心的時期。

4

水西宣慰府:

數次焚燬,數次重建

數代宣慰使在納雍堅守

自安貴榮以後,位傳11人。政權交替出現多元化,有兄死弟襲,叔借侄襲,叔父傳侄、夫死妻襲等。其間內訌不斷,戰火不停,為水西多事之秋。位於納雍的水西宣慰府行宮,由於戰火交織,兩度燒燬,兩度重修。

直至安位死,萬銓之孫安世得襲位後,政權中心又重新由大方轉到納雍臥這。 其間歷二十八年,位傳三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吳三桂畫像 來源:歷史探祕網)

至安坤時,官封雲南王的吳三桂兵剿水西,戰火再起,宣慰府在兵燹中徹底燒燬。直至清道光初年,安氏後裔安家元在宣慰府廢墟上修建規模較大的宣慰廟,供奉安氏列祖列宗,並鑄鐘造鼎,樹碑立傳。1954年,宣慰廟被拆毀。

宣慰府幾起幾落,數次焚燬,從始至終有安貴榮、安萬銓、安世、安承宗、安坤五位宣慰使在納雍居住,一度使得納雍臥這成為了水西安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5

納雍縣:

彝族歷史文化縣城

仍在努力著

納雍,一座飽含彝族水西安氏歷史的小縣城,不僅有水西宣慰府行宮的歷史遺址,還有豐富的旅遊景區和待興產業

大坪箐國家溼地公園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處烏江北源六沖河上游,山頂上的沼澤溼地是烏江上游的隱形水庫和碳庫,持續地為河流供給水源,發揮著強大的蓄水能力和碳匯功能。

烏江第一漂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有時平穩如鏡,有時波浪排空。兩岸青山對峙,峭壁入雲,猴鳴鳥啼,飛瀑鳴響,洞穴成群。乘船而下,宛若置身雄奇的三峽和秀麗的灕江。

納雍河風光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納雍縣百興鎮納雍河庫區上千畝油菜花開,泥土氣息和油菜花香瀰漫在群山溝壑、鄉村田園,讓遊人沉醉。


正如大多數富有歷史內涵的縣城一樣,納雍古時候的繁華到了近代,便戛然而止。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阻礙了納雍人向外開放和發展的腳步。

謀發展,已經成為了當地人民必須做出的抉擇,一如當時納雍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把臥這古城搭建起來,並堅守了上百年。納雍如今,也正面臨著這樣的時刻。

到底要如何發展?這是納雍縣當地領導每天都在捫心自問的問題。他們把思緒浸入到納雍歷史的長河之中,遙望納雍數百年的歷史活動,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結合自身優勢,才能獲得發展。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由此,原生態飼養產業,成為了納雍當地領導思索下來,最正確的選擇。納雍縣結合自身高山地區的特點,發展林下養殖業——將納雍土雞作為“一縣一業”產業培育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突破口。

一如當年的彝族功過相抵的人物——安榮貴,依據納雍縣的多高山山地,地勢險要的特點,建造了水西宣慰府行宮。

納雍土雞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堅持大力發展“納雍土雞”生態養殖產業,做強做優“納雍土雞”特色地方品牌,為農民增收創造新途徑,助力脫貧攻堅已取得實效。

6

小結

位於納雍的宣慰府,作為承載這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載體,以廢墟的形式遺留下來,更多的是為了將自己民族的這一偉大史詩委婉而含蓄地奉獻給後人,鼓勵人們在盛世的今天,以此為鑑,以史為鏡,團結一致奔向富強。

參考:

《水西安氏本末》 來源:大定府志

《臥這古城留韻遠》《納雍宣慰府建築年代考》 來源:畢節日報

《納民雍熙話滄桑》 來源:當代貴州

"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方史志之所以重要,不僅是可對正史進行查缺補漏,用以相互印證,更是可以補上中國古代正史歷來缺乏的少數民族地方史信息。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大定府志》 來源:烏蒙李氏水西人家)

《大定府志》便是這樣一本記載著彝族史實的地方誌,其中收錄的《水西安氏本末》,用近10萬字,將水西安氏自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400多年的歷史作了完整的敘述。

1

水西安氏:

水西宣慰府,

為何要設在納雍?

水西安氏是彝族的一個分支,曾是貴州歷史上時間最長、面積最廣、影響最大的土司政權。轄境約大體在今貴州的納雍、大方、織金、畢節、黔西、水城一帶,以其大部分在鴨池河以西,通稱水西。因朱元璋賜名“安”,故名水西安氏。

若要深究水西安氏的歷史,長時間作為水西政權中心、水西宣慰府行宮所在地的納雍縣,則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所在。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居仁街道)

為何水西宣慰府行宮會設置在納雍縣?為何納雍縣能長時間的成為貴州影響力最大的土司政權中心?這兩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把一座偏居一隅的貴州小鎮,推到了歷史的舞臺前。

2

納雍縣:

納雍據險而居,歷史悠久

彝族定居後,這是故鄉

納雍縣,隸屬貴州省畢節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市南部,因縣南有一納雍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也取古句“接納庶民(納民),和樂昇平(雍熙)”之意。

納雍地貌形似山羊,《納雍縣誌》載“頭西尾東,側臥於烏蒙山系東南麓、六沖河與三岔河之間”。全境多山,峰蠻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較為發達。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地圖)

因納雍縣地處西南,高山水深,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漢族王朝難以征服之地,也是彝族人民適應高山環境,得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納雍臥這,便是彝族人棲居的地方。在彝族人到來之前,雖已有人居住,據出土竹簡可推算,臥這此地漢代已被經營,但尚未被記載到史籍當中。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族人在放牧)

臥這是彝語,起源於唐末宋初,因阿佩的後裔第五世孫、安氏遠祖第八十四世則額普貴,其二弟則額臥這而命名。所以,在唐末宋初,則額臥這入主湯望州(今納雍)成為彝族支系定居並開發湯望州的第一人。

納雍縣,也相對應的變成了彝族可以安心棲身的所在。

3

安貴榮:

胸懷大志,腹有謀略的人

都選擇了納雍建府

安氏第七十四世貴榮襲貴州宣慰使一職後,於明成化十五年間因參與西堡獅子平叛有功,被嘉獎正三品朝服,被允“常居水西”後,便於“雲山萬里水環溶,古洞高峽大箐封”的納雍臥這修建了水西宣慰府行宮,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安貴榮,是水西安氏第七十四世孫,好讀史書,通曉大義,其謀略、野心均高於歷代宣慰。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於國,得以被朝廷重視,後卻因漸生驕矜,不受節制。因至交好友王陽明書信勸阻,方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新建臥這城門 來源:今日貴州新聞網)

後來,安貴榮自知已老,傳位於子,便奉命歸鄉(即臥這古城)。明弘治十四年(1510年)至明正德三年(1508年)曾任水西宣慰使,叱吒一方的安貴榮在納雍臥這頤養天年。

安貴榮迴歸故里後,加強了納雍的交通和軍事駐防建設,他在納雍的猴兒關、岔河營、三鍋莊等地增築軍事設施,還修築了大方至納雍臥這的驛道和水西宣慰府前的箭道。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彝文書法 作者:木帕古體)

明嘉慶三年(1523年),安萬鎰、安萬銓兄弟也在臥這城堡定居,往返於大方、黔西、水城、威寧、織金一帶,這是水西彝族的鼎盛時期,也是臥這成為水西政治經濟中心的時期。

4

水西宣慰府:

數次焚燬,數次重建

數代宣慰使在納雍堅守

自安貴榮以後,位傳11人。政權交替出現多元化,有兄死弟襲,叔借侄襲,叔父傳侄、夫死妻襲等。其間內訌不斷,戰火不停,為水西多事之秋。位於納雍的水西宣慰府行宮,由於戰火交織,兩度燒燬,兩度重修。

直至安位死,萬銓之孫安世得襲位後,政權中心又重新由大方轉到納雍臥這。 其間歷二十八年,位傳三人。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吳三桂畫像 來源:歷史探祕網)

至安坤時,官封雲南王的吳三桂兵剿水西,戰火再起,宣慰府在兵燹中徹底燒燬。直至清道光初年,安氏後裔安家元在宣慰府廢墟上修建規模較大的宣慰廟,供奉安氏列祖列宗,並鑄鐘造鼎,樹碑立傳。1954年,宣慰廟被拆毀。

宣慰府幾起幾落,數次焚燬,從始至終有安貴榮、安萬銓、安世、安承宗、安坤五位宣慰使在納雍居住,一度使得納雍臥這成為了水西安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5

納雍縣:

彝族歷史文化縣城

仍在努力著

納雍,一座飽含彝族水西安氏歷史的小縣城,不僅有水西宣慰府行宮的歷史遺址,還有豐富的旅遊景區和待興產業

大坪箐國家溼地公園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地處烏江北源六沖河上游,山頂上的沼澤溼地是烏江上游的隱形水庫和碳庫,持續地為河流供給水源,發揮著強大的蓄水能力和碳匯功能。

烏江第一漂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有時平穩如鏡,有時波浪排空。兩岸青山對峙,峭壁入雲,猴鳴鳥啼,飛瀑鳴響,洞穴成群。乘船而下,宛若置身雄奇的三峽和秀麗的灕江。

納雍河風光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納雍縣百興鎮納雍河庫區上千畝油菜花開,泥土氣息和油菜花香瀰漫在群山溝壑、鄉村田園,讓遊人沉醉。


正如大多數富有歷史內涵的縣城一樣,納雍古時候的繁華到了近代,便戛然而止。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阻礙了納雍人向外開放和發展的腳步。

謀發展,已經成為了當地人民必須做出的抉擇,一如當時納雍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把臥這古城搭建起來,並堅守了上百年。納雍如今,也正面臨著這樣的時刻。

到底要如何發展?這是納雍縣當地領導每天都在捫心自問的問題。他們把思緒浸入到納雍歷史的長河之中,遙望納雍數百年的歷史活動,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結合自身優勢,才能獲得發展。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由此,原生態飼養產業,成為了納雍當地領導思索下來,最正確的選擇。納雍縣結合自身高山地區的特點,發展林下養殖業——將納雍土雞作為“一縣一業”產業培育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突破口。

一如當年的彝族功過相抵的人物——安榮貴,依據納雍縣的多高山山地,地勢險要的特點,建造了水西宣慰府行宮。

納雍土雞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納雍縣堅持大力發展“納雍土雞”生態養殖產業,做強做優“納雍土雞”特色地方品牌,為農民增收創造新途徑,助力脫貧攻堅已取得實效。

6

小結

位於納雍的宣慰府,作為承載這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載體,以廢墟的形式遺留下來,更多的是為了將自己民族的這一偉大史詩委婉而含蓄地奉獻給後人,鼓勵人們在盛世的今天,以此為鑑,以史為鏡,團結一致奔向富強。

參考:

《水西安氏本末》 來源:大定府志

《臥這古城留韻遠》《納雍宣慰府建築年代考》 來源:畢節日報

《納民雍熙話滄桑》 來源:當代貴州

貴州納雍縣:彝族水西安氏政權中心,數次被毀,數次堅守重建

新縣誌,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聯合打造的內容平臺

用全新視角帶你領略中國各個縣的風土人情,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