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相比於李清照極負盛名的詩文,他的晚年生活卻極少被史料記載,因而顯得神祕異常。她是孑然一身還是改嫁他人?她是如何度過國仇家恨與情感悲劇交織的歲月?作為"千古第一女詞人",或許我們可以從李清照晚年的詞中來一窺究竟。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從名門閨秀到漂泊無依,從琴瑟和鳴到孤獨終老,李清照的前半生與後半生可謂是天差地別。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這時期她的作品不復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起句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瀰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

因為缺乏資料記載,我們很難清楚地整理出她的生活軌跡。我們只知道李清照晚年寫了《打馬圖經》及自序,還曾攜米芾墨跡拜訪米芾的兒子米友仁求題跋。據說李清照還完成了趙明誠未盡的著作《金石錄》,呈送給了朝廷。同時,李清照沒有停止詞的創作,在逆境中寫出了許多作品。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是李清照在金華避難時所作,當時李清照的金石文物散失殆盡,孑然一身,而長江北岸金軍正聯合偽政權齊軍再次南侵。漂泊流寓的李清照歷盡崎嶇坎坷,發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嘆。她有意泛舟雙溪,舒緩一下情緒,但總放不下那江水也載不動的愁苦。可見,李清照的最後歲月是極為悲苦的。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

據史料記載,李清照晚年在病中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生活極其困窘。有媒人給她介紹了一位叫張汝舟的書生,作為一個柔弱的女子,李清照在動盪的時局中很難生存,於是就答應了這門親事。誰知,張汝舟是個貪婪自私的小人,迎娶李清照也是為了霸佔她手中的珍貴文物,在遭到拒絕之後,便對李清照百般虐待,忍無可忍的李清照毅然選擇結束這段婚姻。

如果說改嫁之痛是李清照晚年的第一個悲劇,那麼國仇家恨則是伴隨她後半生的一塊心病。在南方漂泊的這段日子裡,李清照一刻也不曾忘記故土,一刻也不曾放下憂國憂民之心。她追隨宋高宗趙構逃亡的路線南渡,經越州、明州輾轉至奉化、台州,後來又從溫州返回越州。流亡途中,李清照所攜文物珍品被金兵、盜賊甚至官兵盜走大半。建炎四年,宋徽宗看到人多不易逃跑,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看到一國之主只顧自己保命,心中無限失望。風燭殘年的李清照孑然一身,心靈的悽苦"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

這世道像洪水一樣動盪,而李清照卻如漂泊其中的一葉孤舟,經歷了來自家庭、情感、國家的一波又一波的打擊,她已經心力交瘁。可是在我看來,對晚年的李清照打擊最大的,就是她作為一位文人,沒有機會實現自身的價值。李清照的悲劇就在於她的雙重身份無法融合,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她具有很高的社會聲望,而作為一個女性,她又處在社會的底端。在那樣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偏偏李清照擁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