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悲傷美的宋詞,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

《聲聲慢》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千古悲傷美的宋詞,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


【賞析】

本篇是李清照晚年傑作,傾訴了詞人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生活的哀愁,直抵一篇悲秋賦。

開篇即連下十四疊字,如倒傾鮫室、明珠走盤,以奇特的音情和創意稱絕千古,南宋張端義謂之“公孫大娘舞劍手”。這完全是興到神會、妙手偶得之語,有層次地、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一種微妙複雜而難於表達的心理變化過程——“尋尋覓覓”是情態動作,寫出一種失落與掙扎之感;“冷冷清清”是環境氣氛,寫出掙扎無益後的落漠情緒;“悽悽慘慘慼戚”是心理感受,是最後襲來的極度悲涼的感覺。這一過程,也就是一場夢醒之後的感覺。這夢可以是記實的,也可以是比擬性的。惟其出自情緒自然消長,而非有意獵奇的文字遊戲,所以具有不可摹仿性。

千古悲傷美的宋詞,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

深秋如早春天氣,忽暖忽寒,俗雲:“二四八月亂穿衣”,對於體質衰弱者,自然“最難將息”。這一天的天氣,正是由暖轉寒,所以雖飲卯酒,仍無以禦寒。古代詩詞多抄本,故“晚”、“曉”二字多有混淆。此處各本多作“晚來風急”,然詞的後片尚有“怎生得黑”和“到黃昏”等語,故此處作“晚”非是。張惠言、王湘綺詞選均作“曉”字,可正流行之誤。煞拍寫仰視過雁,結穴在“正傷心”。此詞作於南渡之後,秋來北雁南飛,而作者以北人南來,故云彼此係舊時相識。言下有天涯淪落之同感,傷雁實自傷也。

千古悲傷美的宋詞,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

過片寫俯視秋菊,結穴在“憔悴損”。詞人年輕時即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名句,回想當時“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對照“滿地黃花堆積(別解為叢開)”、“而今有誰堪摘”,感何如之?這裡“憔悴”的不但是花,尤其是人。此所謂“愁來一日即為長”(李益),孤獨的辰光好難捱也,這是長晝的感覺;在長夜,恐怕又會巴不得天亮。以“黑”字代夜(方言中有稱夜為“晚黑”的),是以口語人詞,將一個險韻,押得穩妥自然。雨綿綿本象愁綿綿,而雨打梧桐,更是積澱有離愁別恨的詩歌意象,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而“點點滴滴”以疊字描狀,又迴應了開篇十四疊字,如泣如訴,在音情上增加了詞句的感染力。

千古悲傷美的宋詞,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

自庾郎《愁賦》以來,到詞中李後主、秦少游,哪一個不是以形象狀愁,或如一江春水、或如無邊絲雨、乃至於“落紅萬點愁如海”,不過都是放大一個“愁”字。易安別緻處在於盡棄前人窠臼,純以口語直白道“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反而使人覺得它脹破了那個“愁”字,表現出一種百端交集、莫可名狀、消沉壓抑、一團糟糕的情緒,令人耳目一新。

本篇表現出作者善於創意創調的藝術才能。全詞重在表現心境,即景即事,作即興發揮,一陣風過、一陣雁過、一陣花落、一陣雨來,可謂層層渲染,而自始至終緊扣悲秋之意,真一片神行,雖無周柳之駢語,實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篇首用十四疊字,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者,後片又用“點點滴滴”四字,與前照應有法,且無雕琢痕跡,是創調之才也。此詞不用典故,不著駢語,大量吸收口頭語,提煉入詞,到口即消,雅俗共賞,體現了倚聲家不假雕飾的本色。詞人有意在首尾安放許多舌齒音字,造成一種齧齒叮嚀、喁喁自語的聲情,與內容得宜,不單純是為了美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