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鄖西縣為古樹名木套上法律“護身符”

林業 三農 農業 紅豆杉 新華網 新華網 2017-09-09

曾有人說:“當人伐倒第一棵樹時,人類文明誕生了;當人伐倒最後一棵樹時,人類文明滅亡了。”

古樹名木見證漫漫歷史,也承載濃濃鄉愁,堪稱活化石、活文物。

然而,現實生活中,誤砍、亂砍現象時有發生,令人痛心。

上月,鄖西縣為該縣古樹全部掛上保護牌。放眼全省,古樹名木保護狀況如何?連日來,記者進行探訪。

現象:古樹被村民當柴火燒

今年3月,鄖西縣土門鎮三村民將一棵鑑定樹齡達170餘年的女貞(白蠟樹)樹枝鋸掉,當柴火燒。

無獨有偶。該縣澗池鄉一村民燒秸稈時,不小心將一棵鑑定樹齡近260年的桂花樹烤焦。

鄖西縣檢察院與森林公安機關進行上述案件溝通協調時發現,早在2003年,該縣已對全縣古樹進行普查建檔,但未及時向社會發布古樹目錄,也未設置保護標牌,境內古樹名木普遍面臨被非法損害的風險。“加強古樹名木保護!”今年5月,鄖西縣檢察院向鄖西縣林業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認真開展保護工作。

收到檢察建議後,林業部門迅速啟動古樹名木普查、認定、登記、建檔等工作,懸掛載有名稱、保護等級、識別編號、養護責任單位、舉報聯繫電話等信息的保護牌,並對部分古樹建護欄加以重點保護。

8月28日,鄖西縣安家鄉八道河村為一株千年紅豆杉掛上保護標牌。至此,該縣800餘株古樹名木都有了法律意義上的“身份證”。

重視:省政府令出臺管理辦法

放眼全省,保護情況如何?

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梅魁介紹,我省有78萬株古樹名木,其中散生的單株古樹名木3.4萬多株。2010年,省政府以336號政府令的形式出臺《湖北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

目前,全省2000多株國家一級古樹(樹齡500年以上)都安裝了避雷針和護欄,省政府每年還為每株古樹撥款500元進行保護。所有的一二三級古樹實現掛牌,並在湖北林業網上可查詳細地點。

近年來,我省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力度明顯加強。去年,保康建設保神高速,設計路線上有兩棵國家一級古樹,項目建設單位打報告到省綠化委員會,請求移植。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認為,500年以上樹齡的一級古樹,移植之後的存活率非常低,建議不要移植,最終該項目改線路,繞過了古樹。

聲音:盼引入信息化技術保護

“古樹名木,有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有助於文化傳承。但保護工作,不足之處依然很多。”梅魁對於問題,並不諱言。“我省古樹名木,多半養在深閨人未識,掛了牌子的還好,牌子被破壞的,大家也不知道這是古樹了,等於失去了護身符。”梅魁說,下一步,希望能夠引入信息化手段,將每株古樹名木的具體位置在GPS地圖上標註出來,並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人知道身邊的古樹名木。

經費的缺口,也讓保護的難度增加。梅魁說,目前國家一級古樹的保護經費由省財政負責。按照《湖北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二三級古樹名木的保護經費應納入市縣兩級財政預算,但一直未得到有效落實。

他還反映,《森林法》對古樹名木受損情形,沒有明確規定,目前的懲罰最高只有罰款3萬元,力度太弱。呼籲推動立法進程,加大保護力度。記者 陳鵬 通訊員 趙輝 實習生 郭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