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格調|領略成語之美

藺相如 廉頗 戰國時期 平原君 邯鄲新發現 2017-05-19

邯鄲位於我省南部,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這裡被稱為中國的“成語之鄉”、“典故之鄉”。古城邯鄲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作為咱大河北的驕傲,邯鄲誕生了多少知名的成語典故,有些是一定要知道的。

(一)邯鄲學步

邯鄲格調|領略成語之美

含義: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典故:戰國時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看到邯鄲人走路的姿態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果不但沒有學好,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到家鄉。在邯鄲市區中心地帶有一座學步橋,傳說燕國少年就是在這裡學邯鄲人走路的。現存的石橋建於明代。

(二)負荊請罪

邯鄲格調|領略成語之美

含義:表示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真心實意地接受對方懲罰。就能夠獲得他人的原諒,徵得別人的尊敬。

典故:戰國時,趙國文官藺相如出使秦國禦敵有策,使得價值連城的和氏美玉完璧歸趙,又赴澠池會舌戰秦王,維護國體尊嚴,被封為上卿,位於大將廉頗之上。屢立戰功的老將廉頗心中不服,揚言如見到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兩人乘坐馬車相遇與窄巷之中,藺相如顧全大局,讓自己的馬車退出窄巷避讓廉頗,致使廉頗深受感動,於是廉頗便光著上身,身背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從此兩人結為生死之交,趙國將相和睦,國勢大振。

(三)黃粱美夢

邯鄲格調|領略成語之美

含義:比喻不可能實現的虛幻夢想。

典故:古時候有個姓盧的書生進京趕考,路過邯鄲投宿店家,窮困潦倒,失意落魄,獨自慨嘆,恰遇呂洞賓也路過此地,見此情形打算開導開導他,就給了他一個瓷枕頭,盧生枕著枕頭入睡後開始做夢,夢到自己娶了一個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為妻,又進京考中了進士,繼而到處建功立業,當了宰相,後被妒賢嫉能的奸人陷害險受牢獄之災,後來轉危為安,子孫滿堂,終老而死。夢到了死,盧生就驚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黃米飯還沒熟呢。

(四)胡服騎射

邯鄲格調|領略成語之美

含義:這個典故告誡人們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改革。對處在社會變革當中的我們,還是具有比較重要的警示作用的。

典故: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一位奮發有為的國君,在與周邊胡人的軍事摩擦中,他發現胡人的短衣長褲、騎馬作戰非常靈活,於是主張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為此,他力排眾議,帶頭穿胡服,學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得以擊退胡人,消滅中山,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五)毛遂自薦

邯鄲格調|領略成語之美

含義: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典故: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兵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救,毛遂主動請求跟著去。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沒有結果。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有時候,要有一種厚臉皮的精神,站出來,說出來,才能抓住機會。

(六)完璧歸趙

邯鄲格調|領略成語之美

含義: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典故:戰國時代,趙王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寶玉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後非常想要據為己有。趙王心裡非常捨不得,但是因為趙國國勢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為了這件事,趙王傷透了腦筋。大臣藺相如知道這件事以後,就自告奮勇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到了秦國後,藺相如就抱著和氏璧、大聲對秦王說:“如果大王您不顧信用,想要搶我手上這塊寶玉,我就一頭撞上皇宮裡的柱子,相信寶玉一定會粉碎!”秦王不敢輕舉妄動。後來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時候,派人連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雖然惱怒,但是怕傳出去成為笑柄,只好把藺相如放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