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紅色古韻林豐村'

"
"
散文:紅色古韻林豐村


這裡的山名為十八盤,這裡的水名為十八趟。十八盤的山和十八趟的水共同打造了一方林豐水美的地方,在這個群山環繞的美麗地方坐落著一個極其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小山村,這就是鄒城市田黃鎮林豐村。說它普通,因為在鄒東山區,這樣的小山村隨處可見;說它不尋常,不單單因為它的古老,更是因為它骨子裡浸透著的紅色基因,折射出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而令人敬仰。

從田黃鎮駐地東行4里路,便可來到林豐村。林豐村是個典型的小山村,共有90戶人家,300多口人。林豐,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更是一個紅色符號,在抗戰時期是中共尼山工委、尼山特委、鄒東工委的駐地。它北傍十八盤山,南眺三仙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想,這也許是革命先輩們選擇這裡作為根據地的一個原因吧。

沿著村內的石板路拾級而上,修復的紅色遺址隨處可見,在這裡有一個瞭望臺,這座瞭望臺原本是在抗戰時期修建的炮樓,用來觀察敵情抵抗侵略的,在打造美麗鄉村時,林豐村立足實際,在這一歷史遺蹟的基礎上進行了還原修復。站在瞭望臺上,我彷彿置身於那個炮火連天的歲月。

"
散文:紅色古韻林豐村


這裡的山名為十八盤,這裡的水名為十八趟。十八盤的山和十八趟的水共同打造了一方林豐水美的地方,在這個群山環繞的美麗地方坐落著一個極其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小山村,這就是鄒城市田黃鎮林豐村。說它普通,因為在鄒東山區,這樣的小山村隨處可見;說它不尋常,不單單因為它的古老,更是因為它骨子裡浸透著的紅色基因,折射出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而令人敬仰。

從田黃鎮駐地東行4里路,便可來到林豐村。林豐村是個典型的小山村,共有90戶人家,300多口人。林豐,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更是一個紅色符號,在抗戰時期是中共尼山工委、尼山特委、鄒東工委的駐地。它北傍十八盤山,南眺三仙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想,這也許是革命先輩們選擇這裡作為根據地的一個原因吧。

沿著村內的石板路拾級而上,修復的紅色遺址隨處可見,在這裡有一個瞭望臺,這座瞭望臺原本是在抗戰時期修建的炮樓,用來觀察敵情抵抗侵略的,在打造美麗鄉村時,林豐村立足實際,在這一歷史遺蹟的基礎上進行了還原修復。站在瞭望臺上,我彷彿置身於那個炮火連天的歲月。

散文:紅色古韻林豐村

田黃鎮是鄒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是一片革命的聖地,素有“鄒縣的延安”之美譽。不管是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抵禦侵略、反抗壓迫的鬥爭就始終沒有停止過。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抗戰救國的熱潮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並形成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使田黃迅速發展成為鄒東抗日的戰鬥堡壘和“中共山東一區委三地委”、“魯南區黨委”、“魯南一地委(尼山地委)”、“魯南一行署”、“魯南一軍分區”、“鄒縣縣委、縣政府”等不同時期各級黨政組織的機關駐地。在這片紅色沃土上,數萬黨政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先後進行大小戰役100餘次,拔除日偽據點180 多個,殲滅日偽頑軍13600 多人,最大限度的牽制了敵軍向華北、華中的侵犯,真可謂“八年抗戰八年淚,百里河山百里血”。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田黃人民為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3700 多人奔赴前線浴血奮戰;8200 多人在後方修工事、集糧草、抬擔架、護傷員;僅1945 年1 月和5 月,就有7000 多名青年參軍、750 多黨政軍幹部奔赴全國各地南征北戰。同時,田黃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17400 多男女老少捲入戰爭、飽受苦難,載入史冊的班長以上的烈士就有113 人。

在林豐村,像這座瞭望臺一樣被修復的還有抗戰時期縣大隊和人民公社時期的大會場,老古井等紅色歷史遺蹟。進一步豐富了革命老區的歷史實物,更好地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也為林豐這個傳統村落增添了紅色記憶。

走在錯落有致的鄉間小道,極具特色的街邊小景,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老屋古樹一一映入眼簾,置身其中,可盡情感受小山村獨有的古樸和恬淡。除了紅色文化之外,這個村的名木古樹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現存的200多歲以上的古皁角樹、老荊枝樹大概有70多株,樹齡最長的皁角樹有300多歲了。

近年來,林豐村立足“紅色古韻”的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提升、文化遺蹟修復和鄉村旅遊發展三大工程,傳承紅色記憶,發展鄉村經濟,積極打造生態休閒美麗鄉村,古樸小山村發生美麗蛻變。原來髒亂差沒有人來,現在每逢週末,遊人紛至沓來,村裡的農產品,雕刻、編織等,這些原生態的物件,得到遊客的喜愛。

置身其中,或躺在古樹下休憩,或掬一口甘甜的古井水,我們在盡情放鬆心靈的時候,可不要忘記這靜謐、甜美、幸福的生活是一代代先輩們奮鬥出來的。

"
散文:紅色古韻林豐村


這裡的山名為十八盤,這裡的水名為十八趟。十八盤的山和十八趟的水共同打造了一方林豐水美的地方,在這個群山環繞的美麗地方坐落著一個極其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小山村,這就是鄒城市田黃鎮林豐村。說它普通,因為在鄒東山區,這樣的小山村隨處可見;說它不尋常,不單單因為它的古老,更是因為它骨子裡浸透著的紅色基因,折射出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而令人敬仰。

從田黃鎮駐地東行4里路,便可來到林豐村。林豐村是個典型的小山村,共有90戶人家,300多口人。林豐,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更是一個紅色符號,在抗戰時期是中共尼山工委、尼山特委、鄒東工委的駐地。它北傍十八盤山,南眺三仙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想,這也許是革命先輩們選擇這裡作為根據地的一個原因吧。

沿著村內的石板路拾級而上,修復的紅色遺址隨處可見,在這裡有一個瞭望臺,這座瞭望臺原本是在抗戰時期修建的炮樓,用來觀察敵情抵抗侵略的,在打造美麗鄉村時,林豐村立足實際,在這一歷史遺蹟的基礎上進行了還原修復。站在瞭望臺上,我彷彿置身於那個炮火連天的歲月。

散文:紅色古韻林豐村

田黃鎮是鄒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是一片革命的聖地,素有“鄒縣的延安”之美譽。不管是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抵禦侵略、反抗壓迫的鬥爭就始終沒有停止過。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抗戰救國的熱潮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並形成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使田黃迅速發展成為鄒東抗日的戰鬥堡壘和“中共山東一區委三地委”、“魯南區黨委”、“魯南一地委(尼山地委)”、“魯南一行署”、“魯南一軍分區”、“鄒縣縣委、縣政府”等不同時期各級黨政組織的機關駐地。在這片紅色沃土上,數萬黨政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先後進行大小戰役100餘次,拔除日偽據點180 多個,殲滅日偽頑軍13600 多人,最大限度的牽制了敵軍向華北、華中的侵犯,真可謂“八年抗戰八年淚,百里河山百里血”。

在長期的革命戰爭、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田黃人民為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3700 多人奔赴前線浴血奮戰;8200 多人在後方修工事、集糧草、抬擔架、護傷員;僅1945 年1 月和5 月,就有7000 多名青年參軍、750 多黨政軍幹部奔赴全國各地南征北戰。同時,田黃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17400 多男女老少捲入戰爭、飽受苦難,載入史冊的班長以上的烈士就有113 人。

在林豐村,像這座瞭望臺一樣被修復的還有抗戰時期縣大隊和人民公社時期的大會場,老古井等紅色歷史遺蹟。進一步豐富了革命老區的歷史實物,更好地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也為林豐這個傳統村落增添了紅色記憶。

走在錯落有致的鄉間小道,極具特色的街邊小景,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老屋古樹一一映入眼簾,置身其中,可盡情感受小山村獨有的古樸和恬淡。除了紅色文化之外,這個村的名木古樹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現存的200多歲以上的古皁角樹、老荊枝樹大概有70多株,樹齡最長的皁角樹有300多歲了。

近年來,林豐村立足“紅色古韻”的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提升、文化遺蹟修復和鄉村旅遊發展三大工程,傳承紅色記憶,發展鄉村經濟,積極打造生態休閒美麗鄉村,古樸小山村發生美麗蛻變。原來髒亂差沒有人來,現在每逢週末,遊人紛至沓來,村裡的農產品,雕刻、編織等,這些原生態的物件,得到遊客的喜愛。

置身其中,或躺在古樹下休憩,或掬一口甘甜的古井水,我們在盡情放鬆心靈的時候,可不要忘記這靜謐、甜美、幸福的生活是一代代先輩們奮鬥出來的。

散文:紅色古韻林豐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