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

現在我們一說山西的純自然風光,大家張口就來的恐怕就是蘆芽山和太行山地區了。其他地方似乎除了本地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這裡也有絕美的風景。而提到晉南地區,許多人第一印象想的還是晉城的風景。其實在臨汾,也藏著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就是五鹿山。

"

現在我們一說山西的純自然風光,大家張口就來的恐怕就是蘆芽山和太行山地區了。其他地方似乎除了本地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這裡也有絕美的風景。而提到晉南地區,許多人第一印象想的還是晉城的風景。其實在臨汾,也藏著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就是五鹿山。

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地處山西省臨汾市蒲縣、隰縣境內,主峰海拔1946米。地處呂梁山脈南端,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區內總面積20617.3hm²,森林覆蓋率68%。在200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現在我們一說山西的純自然風光,大家張口就來的恐怕就是蘆芽山和太行山地區了。其他地方似乎除了本地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這裡也有絕美的風景。而提到晉南地區,許多人第一印象想的還是晉城的風景。其實在臨汾,也藏著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就是五鹿山。

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地處山西省臨汾市蒲縣、隰縣境內,主峰海拔1946米。地處呂梁山脈南端,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區內總面積20617.3hm²,森林覆蓋率68%。在200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這裡原始森林氣勢獨特,青山綠水、鍾靈毓秀,植被豐富、草木茂盛,主要生長白皮松、遼東鬆,還有側柏、龍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形成針、闊葉混交林。盛產木耳、猴頭、蕨菜等山珍野味。有褐馬雞、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70餘種,是全省三大自然保護區之一。

"

現在我們一說山西的純自然風光,大家張口就來的恐怕就是蘆芽山和太行山地區了。其他地方似乎除了本地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這裡也有絕美的風景。而提到晉南地區,許多人第一印象想的還是晉城的風景。其實在臨汾,也藏著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就是五鹿山。

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地處山西省臨汾市蒲縣、隰縣境內,主峰海拔1946米。地處呂梁山脈南端,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區內總面積20617.3hm²,森林覆蓋率68%。在200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這裡原始森林氣勢獨特,青山綠水、鍾靈毓秀,植被豐富、草木茂盛,主要生長白皮松、遼東鬆,還有側柏、龍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形成針、闊葉混交林。盛產木耳、猴頭、蕨菜等山珍野味。有褐馬雞、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70餘種,是全省三大自然保護區之一。

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這裡最出名的,當屬於褐馬雞和白皮松,褐馬雞在山西其他地方也有,規模上也更大,但是白皮松在山西的分佈,這裡當屬第一。白皮松林主要分佈在深家溝、黑虎溝、山底等地。白皮松因樹皮常有不規則的鱗片狀剝落,故而又稱蛇皮松或蟠龍松,樹形高大,壽命較長,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樹種,也是東亞針葉樹種中唯一的三針鬆。白皮松是比較穩定的森林植物群落。

"

現在我們一說山西的純自然風光,大家張口就來的恐怕就是蘆芽山和太行山地區了。其他地方似乎除了本地人之外,很少有人知道這裡也有絕美的風景。而提到晉南地區,許多人第一印象想的還是晉城的風景。其實在臨汾,也藏著一個美麗的地方,那裡就是五鹿山。

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五鹿山自然保護區,地處山西省臨汾市蒲縣、隰縣境內,主峰海拔1946米。地處呂梁山脈南端,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區內總面積20617.3hm²,森林覆蓋率68%。在200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這裡原始森林氣勢獨特,青山綠水、鍾靈毓秀,植被豐富、草木茂盛,主要生長白皮松、遼東鬆,還有側柏、龍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形成針、闊葉混交林。盛產木耳、猴頭、蕨菜等山珍野味。有褐馬雞、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70餘種,是全省三大自然保護區之一。

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這裡最出名的,當屬於褐馬雞和白皮松,褐馬雞在山西其他地方也有,規模上也更大,但是白皮松在山西的分佈,這裡當屬第一。白皮松林主要分佈在深家溝、黑虎溝、山底等地。白皮松因樹皮常有不規則的鱗片狀剝落,故而又稱蛇皮松或蟠龍松,樹形高大,壽命較長,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樹種,也是東亞針葉樹種中唯一的三針鬆。白皮松是比較穩定的森林植物群落。

臨汾有座五鹿山,真美

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經斷層和風化溶蝕自然造就的巍峨峻拔、層巒疊嶂,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漫山遍野的油松,碧綠沁心房,雨後更鮮亮,歲寒滿山雪,鬆色鬱青蒼。由樹葉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使人感到空氣清新,呼吸順暢;感覺心曠神怡,心胸舒展;感悟山水靈性,塵念俱消。

來源:行走山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