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談育兒:父母的陪伴比學區房更重要

李玫瑾 家庭教育 幼兒園 Ultrasone 大學 芭芭瑪瑪育兒學堂 2019-04-04

“孩子的教育,不只是教授技藝,更重要的是養育”,“父母為了孩子能夠上好學校買學區房、上輔導班,生怕孩子成績不好,其實這樣做忽略了性格決定命運。”——李玫瑾教授 中國公安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李玫瑾談育兒:父母的陪伴比學區房更重要

孩子成長早期,“養”的作用很重要

許多人對“家庭教育”一詞有誤解,覺得就是父母學技巧教育孩子。李玫瑾教授認為,家庭教育的一切問題都來源於“養育”,尤其是在孩子成長早期,“養”的作用很重要,情感撫養是家庭教育的重點,它決定了一個人日後的人性。

李玫瑾談育兒:父母的陪伴比學區房更重要


李玫瑾指出,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媽媽在做飯,爸爸給她捶背,孩子看在眼裡會特別幸福、快樂;相反,家裡就媽媽一個人操勞,爸爸什麼都不管,還跟媽媽打架,媽媽一會兒溫暖、一會兒暴躁的不穩定情緒就會帶給孩子。”

所以,最好的家庭關係是媽媽愛孩子,爸爸愛媽媽,媽媽和孩子一起愛爸爸,而父母關係越好,一個孩子的性情就越好

不要過度關注成績,應幫孩子發現愛好

李玫瑾談育兒:父母的陪伴比學區房更重要


其實,家庭教育從未像今天一樣受到重視。許多父母為了孩子能夠上好學校花重金買學區房、上輔導班。李玫瑾教授指出,其實許多家長這樣做,主要是他們認為能力決定命運,而忽略了性格決定命運。

李玫瑾談育兒:父母的陪伴比學區房更重要


做父母的要學會跟孩子探討未來,比如數學不錯,可以搞程序編寫;喜歡畫畫,我們可以做設計。幫助孩子找到區別於別人的獨特價值並幫他發展到極致,就是他未來在社會中的價值

因此,李玫瑾認為,即使再好的學校,老師也無法深入瞭解每個孩子,家長不要過度關注孩子考得怎麼樣,更應當幫孩子發現他愛好什麼、特長是什麼,與此對應的職業是什麼,這種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學校教育沒法替代的,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使命。

童年快樂的記憶,能影響成年後的性格

“我們首先要明白情感撫養特別重要,它決定人性。”

李玫瑾談育兒:父母的陪伴比學區房更重要


有人認為,三歲以前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李玫瑾則認為,母親的陪伴很重要,一個人成年後的許多表現其實是早期的養育方式決定的,尤其是在6歲之前,受到穩定的撫養、有充足情感營養的人,身體中就會儲存有滿足和快樂的記憶,成年後就會有豐富的情感和好的性格。

李玫瑾談育兒:父母的陪伴比學區房更重要


李玫瑾以自己的經歷表達了何謂“和善而堅定”的愛。她說,記得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也是不想去,她哭的時候就把她摟得緊緊的,孩子哭聲漸弱的時候,就給她穿衣服,孩子就又開始哭,她就繼續穿,不急也不躁,這個過程讓她知道媽媽的“堅定”。

李玫瑾談育兒:父母的陪伴比學區房更重要

她說,“愛”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和善而堅定”這一點一定要堅持,要讓孩子明白,當你做得不對的時候,我是要說“不”的。但也不要事無鉅細地去幹涉他,也要給他一定的自由度,這兩點要把握好,“愛”就夠好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