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知乎上,有位網友匿名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

"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說這麼大了該自己會睡了。但是晚上睡覺怕黑,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睡。

有次,我睡著了被抱回了自己臥室,下雨打雷的時候驚醒了,當時看著周圍烏漆嘛黑,時不時閃過兩道光,嚇得嚎啕大哭。

剛好又因為尿床,更加害怕,哭得更是厲害。

大概哭了十幾二十分鐘,爸爸把臥室燈打開了,我以為是來安慰我的,但脾氣暴躁的爸爸開口就是罵"羞不羞,這麼大的人了,不就下個雨打個雷"。

趕來的媽媽發現我尿床後,二話不說,對著我屁股就是幾下,邊打邊罵。

那個夜晚,我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每次晚上打雷的時候,我都有種莫名的害怕。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尿床。

這件事,一直是我非常大的負擔。"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知乎上,有位網友匿名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

"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說這麼大了該自己會睡了。但是晚上睡覺怕黑,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睡。

有次,我睡著了被抱回了自己臥室,下雨打雷的時候驚醒了,當時看著周圍烏漆嘛黑,時不時閃過兩道光,嚇得嚎啕大哭。

剛好又因為尿床,更加害怕,哭得更是厲害。

大概哭了十幾二十分鐘,爸爸把臥室燈打開了,我以為是來安慰我的,但脾氣暴躁的爸爸開口就是罵"羞不羞,這麼大的人了,不就下個雨打個雷"。

趕來的媽媽發現我尿床後,二話不說,對著我屁股就是幾下,邊打邊罵。

那個夜晚,我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每次晚上打雷的時候,我都有種莫名的害怕。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尿床。

這件事,一直是我非常大的負擔。"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哭泣,是每個孩子情緒奔潰時最直接的表現,連大人也不例外。

當孩子害怕或不滿或委屈而哭泣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是父母的鼓勵和理解,相反,打罵只會讓他們心生畏懼,更加退縮。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來看心理學上兩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第一個實驗是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的"靜止臉實驗"

先讓一位母親笑著和孩子互動,孩子會非常開心地迴應母親。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知乎上,有位網友匿名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

"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說這麼大了該自己會睡了。但是晚上睡覺怕黑,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睡。

有次,我睡著了被抱回了自己臥室,下雨打雷的時候驚醒了,當時看著周圍烏漆嘛黑,時不時閃過兩道光,嚇得嚎啕大哭。

剛好又因為尿床,更加害怕,哭得更是厲害。

大概哭了十幾二十分鐘,爸爸把臥室燈打開了,我以為是來安慰我的,但脾氣暴躁的爸爸開口就是罵"羞不羞,這麼大的人了,不就下個雨打個雷"。

趕來的媽媽發現我尿床後,二話不說,對著我屁股就是幾下,邊打邊罵。

那個夜晚,我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每次晚上打雷的時候,我都有種莫名的害怕。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尿床。

這件事,一直是我非常大的負擔。"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哭泣,是每個孩子情緒奔潰時最直接的表現,連大人也不例外。

當孩子害怕或不滿或委屈而哭泣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是父母的鼓勵和理解,相反,打罵只會讓他們心生畏懼,更加退縮。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來看心理學上兩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第一個實驗是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的"靜止臉實驗"

先讓一位母親笑著和孩子互動,孩子會非常開心地迴應母親。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接著讓母親保持冷漠,面無表情。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知乎上,有位網友匿名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

"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說這麼大了該自己會睡了。但是晚上睡覺怕黑,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睡。

有次,我睡著了被抱回了自己臥室,下雨打雷的時候驚醒了,當時看著周圍烏漆嘛黑,時不時閃過兩道光,嚇得嚎啕大哭。

剛好又因為尿床,更加害怕,哭得更是厲害。

大概哭了十幾二十分鐘,爸爸把臥室燈打開了,我以為是來安慰我的,但脾氣暴躁的爸爸開口就是罵"羞不羞,這麼大的人了,不就下個雨打個雷"。

趕來的媽媽發現我尿床後,二話不說,對著我屁股就是幾下,邊打邊罵。

那個夜晚,我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每次晚上打雷的時候,我都有種莫名的害怕。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尿床。

這件事,一直是我非常大的負擔。"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哭泣,是每個孩子情緒奔潰時最直接的表現,連大人也不例外。

當孩子害怕或不滿或委屈而哭泣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是父母的鼓勵和理解,相反,打罵只會讓他們心生畏懼,更加退縮。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來看心理學上兩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第一個實驗是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的"靜止臉實驗"

先讓一位母親笑著和孩子互動,孩子會非常開心地迴應母親。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接著讓母親保持冷漠,面無表情。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意識到不對後,開始不斷地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嘗試繼續和媽媽互動,但媽媽的無動於衷,最終讓孩子崩潰大哭。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知乎上,有位網友匿名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

"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說這麼大了該自己會睡了。但是晚上睡覺怕黑,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睡。

有次,我睡著了被抱回了自己臥室,下雨打雷的時候驚醒了,當時看著周圍烏漆嘛黑,時不時閃過兩道光,嚇得嚎啕大哭。

剛好又因為尿床,更加害怕,哭得更是厲害。

大概哭了十幾二十分鐘,爸爸把臥室燈打開了,我以為是來安慰我的,但脾氣暴躁的爸爸開口就是罵"羞不羞,這麼大的人了,不就下個雨打個雷"。

趕來的媽媽發現我尿床後,二話不說,對著我屁股就是幾下,邊打邊罵。

那個夜晚,我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每次晚上打雷的時候,我都有種莫名的害怕。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尿床。

這件事,一直是我非常大的負擔。"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哭泣,是每個孩子情緒奔潰時最直接的表現,連大人也不例外。

當孩子害怕或不滿或委屈而哭泣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是父母的鼓勵和理解,相反,打罵只會讓他們心生畏懼,更加退縮。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來看心理學上兩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第一個實驗是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的"靜止臉實驗"

先讓一位母親笑著和孩子互動,孩子會非常開心地迴應母親。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接著讓母親保持冷漠,面無表情。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意識到不對後,開始不斷地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嘗試繼續和媽媽互動,但媽媽的無動於衷,最終讓孩子崩潰大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第二個實驗是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設計的"視崖實驗"

曾經有一檔綜藝節目,還以此遠離做過一次試驗。

以玻璃和桌子造成視覺懸崖的效果,將母親和孩子分別放在兩頭。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知乎上,有位網友匿名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

"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說這麼大了該自己會睡了。但是晚上睡覺怕黑,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睡。

有次,我睡著了被抱回了自己臥室,下雨打雷的時候驚醒了,當時看著周圍烏漆嘛黑,時不時閃過兩道光,嚇得嚎啕大哭。

剛好又因為尿床,更加害怕,哭得更是厲害。

大概哭了十幾二十分鐘,爸爸把臥室燈打開了,我以為是來安慰我的,但脾氣暴躁的爸爸開口就是罵"羞不羞,這麼大的人了,不就下個雨打個雷"。

趕來的媽媽發現我尿床後,二話不說,對著我屁股就是幾下,邊打邊罵。

那個夜晚,我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每次晚上打雷的時候,我都有種莫名的害怕。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尿床。

這件事,一直是我非常大的負擔。"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哭泣,是每個孩子情緒奔潰時最直接的表現,連大人也不例外。

當孩子害怕或不滿或委屈而哭泣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是父母的鼓勵和理解,相反,打罵只會讓他們心生畏懼,更加退縮。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來看心理學上兩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第一個實驗是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的"靜止臉實驗"

先讓一位母親笑著和孩子互動,孩子會非常開心地迴應母親。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接著讓母親保持冷漠,面無表情。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意識到不對後,開始不斷地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嘗試繼續和媽媽互動,但媽媽的無動於衷,最終讓孩子崩潰大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第二個實驗是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設計的"視崖實驗"

曾經有一檔綜藝節目,還以此遠離做過一次試驗。

以玻璃和桌子造成視覺懸崖的效果,將母親和孩子分別放在兩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同樣的場景,當對面的媽媽,始終面無表情,一臉冷漠的時候,兩位孩子都是在"懸崖"前停下腳步,選擇了折返;

而當媽媽面露微笑,積極鼓勵的時候,兩位孩子原本對"懸崖"緊張恐懼的情緒明顯減輕,甚至面對視覺懸崖中的"火海",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爬過去。

兩個不同的實驗,卻證明了同一個道理:父母的情緒變化,會對孩子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

可以說,父母的壞情緒,只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知乎上,有位網友匿名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

"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說這麼大了該自己會睡了。但是晚上睡覺怕黑,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睡。

有次,我睡著了被抱回了自己臥室,下雨打雷的時候驚醒了,當時看著周圍烏漆嘛黑,時不時閃過兩道光,嚇得嚎啕大哭。

剛好又因為尿床,更加害怕,哭得更是厲害。

大概哭了十幾二十分鐘,爸爸把臥室燈打開了,我以為是來安慰我的,但脾氣暴躁的爸爸開口就是罵"羞不羞,這麼大的人了,不就下個雨打個雷"。

趕來的媽媽發現我尿床後,二話不說,對著我屁股就是幾下,邊打邊罵。

那個夜晚,我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每次晚上打雷的時候,我都有種莫名的害怕。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尿床。

這件事,一直是我非常大的負擔。"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哭泣,是每個孩子情緒奔潰時最直接的表現,連大人也不例外。

當孩子害怕或不滿或委屈而哭泣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是父母的鼓勵和理解,相反,打罵只會讓他們心生畏懼,更加退縮。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來看心理學上兩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第一個實驗是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的"靜止臉實驗"

先讓一位母親笑著和孩子互動,孩子會非常開心地迴應母親。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接著讓母親保持冷漠,面無表情。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意識到不對後,開始不斷地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嘗試繼續和媽媽互動,但媽媽的無動於衷,最終讓孩子崩潰大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第二個實驗是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設計的"視崖實驗"

曾經有一檔綜藝節目,還以此遠離做過一次試驗。

以玻璃和桌子造成視覺懸崖的效果,將母親和孩子分別放在兩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同樣的場景,當對面的媽媽,始終面無表情,一臉冷漠的時候,兩位孩子都是在"懸崖"前停下腳步,選擇了折返;

而當媽媽面露微笑,積極鼓勵的時候,兩位孩子原本對"懸崖"緊張恐懼的情緒明顯減輕,甚至面對視覺懸崖中的"火海",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爬過去。

兩個不同的實驗,卻證明了同一個道理:父母的情緒變化,會對孩子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

可以說,父母的壞情緒,只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與其發脾氣,不如想想怎麼解決問題

說實話,面對使小性子、發脾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忍不住有想把孩子打一頓的衝動。

果媽有時候也會,但一想到,我們打孩子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嗎?於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宣洩情緒衝動,不如多想想為什麼?

父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解決問題。

打罵、嘲笑和諷刺,都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和自卑感。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曾說: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的方式有千百種,但要替孩子重建安全感和自信,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知乎上,有位網友匿名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

"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說這麼大了該自己會睡了。但是晚上睡覺怕黑,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睡。

有次,我睡著了被抱回了自己臥室,下雨打雷的時候驚醒了,當時看著周圍烏漆嘛黑,時不時閃過兩道光,嚇得嚎啕大哭。

剛好又因為尿床,更加害怕,哭得更是厲害。

大概哭了十幾二十分鐘,爸爸把臥室燈打開了,我以為是來安慰我的,但脾氣暴躁的爸爸開口就是罵"羞不羞,這麼大的人了,不就下個雨打個雷"。

趕來的媽媽發現我尿床後,二話不說,對著我屁股就是幾下,邊打邊罵。

那個夜晚,我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每次晚上打雷的時候,我都有種莫名的害怕。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尿床。

這件事,一直是我非常大的負擔。"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哭泣,是每個孩子情緒奔潰時最直接的表現,連大人也不例外。

當孩子害怕或不滿或委屈而哭泣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是父母的鼓勵和理解,相反,打罵只會讓他們心生畏懼,更加退縮。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來看心理學上兩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第一個實驗是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的"靜止臉實驗"

先讓一位母親笑著和孩子互動,孩子會非常開心地迴應母親。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接著讓母親保持冷漠,面無表情。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意識到不對後,開始不斷地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嘗試繼續和媽媽互動,但媽媽的無動於衷,最終讓孩子崩潰大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第二個實驗是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設計的"視崖實驗"

曾經有一檔綜藝節目,還以此遠離做過一次試驗。

以玻璃和桌子造成視覺懸崖的效果,將母親和孩子分別放在兩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同樣的場景,當對面的媽媽,始終面無表情,一臉冷漠的時候,兩位孩子都是在"懸崖"前停下腳步,選擇了折返;

而當媽媽面露微笑,積極鼓勵的時候,兩位孩子原本對"懸崖"緊張恐懼的情緒明顯減輕,甚至面對視覺懸崖中的"火海",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爬過去。

兩個不同的實驗,卻證明了同一個道理:父母的情緒變化,會對孩子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

可以說,父母的壞情緒,只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與其發脾氣,不如想想怎麼解決問題

說實話,面對使小性子、發脾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忍不住有想把孩子打一頓的衝動。

果媽有時候也會,但一想到,我們打孩子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嗎?於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宣洩情緒衝動,不如多想想為什麼?

父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解決問題。

打罵、嘲笑和諷刺,都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和自卑感。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曾說: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的方式有千百種,但要替孩子重建安全感和自信,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1、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

孫儷教育孩子時,一直有套自己的方法,她在微博上曾說: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父母只有先保持冷靜,才能快速化解孩子的情緒,否則,一大一小的情緒對抗,很容易讓兩個人都奔潰。

2、發火之前,多問一句為什麼

有些時候,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當你想發脾氣的時候,記得多問孩子一句為什麼?

有位媽媽對此就感同身受。

"我兒子三歲,昨天給他洗漱完,我洗臉的功夫,兒子把枕巾上的線頭拆掉了,枕巾鄒巴巴的不成樣子,我很生氣,直覺就想吼他。

但轉念一想,不如問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兒子說:媽媽枕巾有毛毛,怕扎到媽媽,寶寶揪掉。

說完就給我鋪好,說寶寶等到媽媽了,我們一起睡吧。"

如果,這位媽媽一上來就發火,想必也沒有後面這溫馨一幕了。

每個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孩子也不例外。

在你發火之前,不如多問一句為什麼!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知乎上,有位網友匿名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

"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說這麼大了該自己會睡了。但是晚上睡覺怕黑,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睡。

有次,我睡著了被抱回了自己臥室,下雨打雷的時候驚醒了,當時看著周圍烏漆嘛黑,時不時閃過兩道光,嚇得嚎啕大哭。

剛好又因為尿床,更加害怕,哭得更是厲害。

大概哭了十幾二十分鐘,爸爸把臥室燈打開了,我以為是來安慰我的,但脾氣暴躁的爸爸開口就是罵"羞不羞,這麼大的人了,不就下個雨打個雷"。

趕來的媽媽發現我尿床後,二話不說,對著我屁股就是幾下,邊打邊罵。

那個夜晚,我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每次晚上打雷的時候,我都有種莫名的害怕。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尿床。

這件事,一直是我非常大的負擔。"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哭泣,是每個孩子情緒奔潰時最直接的表現,連大人也不例外。

當孩子害怕或不滿或委屈而哭泣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是父母的鼓勵和理解,相反,打罵只會讓他們心生畏懼,更加退縮。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來看心理學上兩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第一個實驗是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的"靜止臉實驗"

先讓一位母親笑著和孩子互動,孩子會非常開心地迴應母親。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接著讓母親保持冷漠,面無表情。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意識到不對後,開始不斷地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嘗試繼續和媽媽互動,但媽媽的無動於衷,最終讓孩子崩潰大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第二個實驗是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設計的"視崖實驗"

曾經有一檔綜藝節目,還以此遠離做過一次試驗。

以玻璃和桌子造成視覺懸崖的效果,將母親和孩子分別放在兩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同樣的場景,當對面的媽媽,始終面無表情,一臉冷漠的時候,兩位孩子都是在"懸崖"前停下腳步,選擇了折返;

而當媽媽面露微笑,積極鼓勵的時候,兩位孩子原本對"懸崖"緊張恐懼的情緒明顯減輕,甚至面對視覺懸崖中的"火海",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爬過去。

兩個不同的實驗,卻證明了同一個道理:父母的情緒變化,會對孩子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

可以說,父母的壞情緒,只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與其發脾氣,不如想想怎麼解決問題

說實話,面對使小性子、發脾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忍不住有想把孩子打一頓的衝動。

果媽有時候也會,但一想到,我們打孩子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嗎?於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宣洩情緒衝動,不如多想想為什麼?

父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解決問題。

打罵、嘲笑和諷刺,都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和自卑感。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曾說: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的方式有千百種,但要替孩子重建安全感和自信,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1、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

孫儷教育孩子時,一直有套自己的方法,她在微博上曾說: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父母只有先保持冷靜,才能快速化解孩子的情緒,否則,一大一小的情緒對抗,很容易讓兩個人都奔潰。

2、發火之前,多問一句為什麼

有些時候,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當你想發脾氣的時候,記得多問孩子一句為什麼?

有位媽媽對此就感同身受。

"我兒子三歲,昨天給他洗漱完,我洗臉的功夫,兒子把枕巾上的線頭拆掉了,枕巾鄒巴巴的不成樣子,我很生氣,直覺就想吼他。

但轉念一想,不如問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兒子說:媽媽枕巾有毛毛,怕扎到媽媽,寶寶揪掉。

說完就給我鋪好,說寶寶等到媽媽了,我們一起睡吧。"

如果,這位媽媽一上來就發火,想必也沒有後面這溫馨一幕了。

每個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孩子也不例外。

在你發火之前,不如多問一句為什麼!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3、孩子受挫時,請多鼓勵一句

每個孩子都有畏難害怕的情緒,而哭是他們最容易宣洩情緒的方式,他們會通過哭泣來向父母尋求關心和幫助。

《隱形攻擊》一書裡說: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得到表揚和鼓勵,他們就會做更多的冒險和努力。相反,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永遠不夠好,或得到的批評總是多過誇獎,那麼隱形攻擊就會成為他們的工具,甚至變成了一種習慣反應。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請多給他們一句鼓勵,和孩子站在一邊去打敗困難,而不是和困難一起來打倒孩子。

"

點擊右上角關注“大果小果媽媽”,每天分享育兒乾貨內容,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文 | 大果小果媽媽

一個爸爸帶著七八歲大的女兒到醫院看病。

但是女兒因為害怕,哭鬧不肯配合醫生,爸爸脾氣一上來,揪著女兒就是兩大巴掌。

不管是一時氣急,還是怒其不爭,這位爸爸的做法,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大多數網友都表示不能理解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害怕而哭鬧,雖然2巴掌下去,確實可以暫時讓孩子乖乖配合,但卻很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人在衝動的時候,智商為0,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來。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父親獨自帶著2歲半的兒子駕車外出,但是,孩子在車上又吵又鬧。

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將兒子關進後備箱,想要教訓一下兒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萬萬沒想到,有人剛好拍下了他把兒子塞進後備箱的行為,並上傳到網上,一時之間,他成了大家尋找的"綁架犯"……

事後,雖然這位父親也很後悔自己的行為,但卻無法改變孩子被嚇壞了的事實。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尤其是3歲以前。

正如,心理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所言:0-3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的建立。

情感教育專家張怡筠也曾指出: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以後會不自信、獨立性差、不容易信任他人、人際關係差、容易感到焦慮、畏懼新事物等。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不能成為孩子對抗外界的第一道保護傘,那麼,孩子這場被動的人生,註定充滿無限悲傷。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知乎上,有位網友匿名分享了他自己的經歷。

"四五歲的時候,父母說這麼大了該自己會睡了。但是晚上睡覺怕黑,所以一直不敢一個人睡。

有次,我睡著了被抱回了自己臥室,下雨打雷的時候驚醒了,當時看著周圍烏漆嘛黑,時不時閃過兩道光,嚇得嚎啕大哭。

剛好又因為尿床,更加害怕,哭得更是厲害。

大概哭了十幾二十分鐘,爸爸把臥室燈打開了,我以為是來安慰我的,但脾氣暴躁的爸爸開口就是罵"羞不羞,這麼大的人了,不就下個雨打個雷"。

趕來的媽媽發現我尿床後,二話不說,對著我屁股就是幾下,邊打邊罵。

那個夜晚,我現在都記得十分清楚,每次晚上打雷的時候,我都有種莫名的害怕。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尿床。

這件事,一直是我非常大的負擔。"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哭泣,是每個孩子情緒奔潰時最直接的表現,連大人也不例外。

當孩子害怕或不滿或委屈而哭泣時,他們最希望得到是父母的鼓勵和理解,相反,打罵只會讓他們心生畏懼,更加退縮。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來看心理學上兩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第一個實驗是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的"靜止臉實驗"

先讓一位母親笑著和孩子互動,孩子會非常開心地迴應母親。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接著讓母親保持冷漠,面無表情。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孩子意識到不對後,開始不斷地想辦法引起母親注意,嘗試繼續和媽媽互動,但媽媽的無動於衷,最終讓孩子崩潰大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第二個實驗是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設計的"視崖實驗"

曾經有一檔綜藝節目,還以此遠離做過一次試驗。

以玻璃和桌子造成視覺懸崖的效果,將母親和孩子分別放在兩頭。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同樣的場景,當對面的媽媽,始終面無表情,一臉冷漠的時候,兩位孩子都是在"懸崖"前停下腳步,選擇了折返;

而當媽媽面露微笑,積極鼓勵的時候,兩位孩子原本對"懸崖"緊張恐懼的情緒明顯減輕,甚至面對視覺懸崖中的"火海",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爬過去。

兩個不同的實驗,卻證明了同一個道理:父母的情緒變化,會對孩子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

可以說,父母的壞情緒,只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父母的好情緒,才是孩子抗挫的底氣。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與其發脾氣,不如想想怎麼解決問題

說實話,面對使小性子、發脾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忍不住有想把孩子打一頓的衝動。

果媽有時候也會,但一想到,我們打孩子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嗎?於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宣洩情緒衝動,不如多想想為什麼?

父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解決問題。

打罵、嘲笑和諷刺,都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和自卑感。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曾說: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的方式有千百種,但要替孩子重建安全感和自信,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1、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

孫儷教育孩子時,一直有套自己的方法,她在微博上曾說: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父母只有先保持冷靜,才能快速化解孩子的情緒,否則,一大一小的情緒對抗,很容易讓兩個人都奔潰。

2、發火之前,多問一句為什麼

有些時候,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當你想發脾氣的時候,記得多問孩子一句為什麼?

有位媽媽對此就感同身受。

"我兒子三歲,昨天給他洗漱完,我洗臉的功夫,兒子把枕巾上的線頭拆掉了,枕巾鄒巴巴的不成樣子,我很生氣,直覺就想吼他。

但轉念一想,不如問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兒子說:媽媽枕巾有毛毛,怕扎到媽媽,寶寶揪掉。

說完就給我鋪好,說寶寶等到媽媽了,我們一起睡吧。"

如果,這位媽媽一上來就發火,想必也沒有後面這溫馨一幕了。

每個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孩子也不例外。

在你發火之前,不如多問一句為什麼!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3、孩子受挫時,請多鼓勵一句

每個孩子都有畏難害怕的情緒,而哭是他們最容易宣洩情緒的方式,他們會通過哭泣來向父母尋求關心和幫助。

《隱形攻擊》一書裡說: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得到表揚和鼓勵,他們就會做更多的冒險和努力。相反,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永遠不夠好,或得到的批評總是多過誇獎,那麼隱形攻擊就會成為他們的工具,甚至變成了一種習慣反應。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請多給他們一句鼓勵,和孩子站在一邊去打敗困難,而不是和困難一起來打倒孩子。

男孩哭鬧被父親嚇唬塞後備箱,李玫瑾教授:這個年齡最需要安全感

果媽寄語

父母就像是孩子認知世界、理解世界的一面鏡子。

情緒穩定的父母,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平和、喜悅、幸福;

總是吵架發脾氣的父母,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恐懼、混亂、沒有安全感。

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給與孩子對抗外界最強有力的支持!


喜歡在公眾號看文章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大果小果媽媽育兒(ID:dpzyuer)

我是兩孩媽媽 - 果媽,一直從事教育行業,正面管教踐行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及乾貨文,解決爸媽育兒煩惱,讓爸媽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個贊,或轉發哦。你們的鼓勵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更多好文:

1)一節車廂兩種家庭,2個孩子的未來讓人一眼看穿,家長要心裡有數

2)孩子今年才4歲,慢性中毒肝臟損傷,原因是媽媽給買的這種文具

3)李玫瑾教授: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快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