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李玫瑾 不完美媽媽 龍寶育兒 2019-08-24
"

我的朋友在網上發佈女兒的動態,照片是一個看手機的小女孩,配文是“今天第二次看手機,說好的看二十分鐘,可是現在都半個小時了,手機愣是不給我,該怎麼辦?”,底下幾個朋友回覆,其中一個說,你就知足吧,我家兒子看手機都不經過我允許,我往回要的時候也很費勁,有時候真得鬥智鬥勇,每次我在單位都不充電,反正就那點電量,看完拉倒。

"

我的朋友在網上發佈女兒的動態,照片是一個看手機的小女孩,配文是“今天第二次看手機,說好的看二十分鐘,可是現在都半個小時了,手機愣是不給我,該怎麼辦?”,底下幾個朋友回覆,其中一個說,你就知足吧,我家兒子看手機都不經過我允許,我往回要的時候也很費勁,有時候真得鬥智鬥勇,每次我在單位都不充電,反正就那點電量,看完拉倒。

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還有一個說,我也是,兒子不但不給我手機,有一次反手就給我一巴掌,把我氣得想揍他,他奶奶一看事不好,趕緊抱著孩子跑了,唉,沒有辦法呀,現在手機上癮,要怎麼戒掉呢?同樣的問題,其實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也遇到了,她的第三代,也就是小外孫,在姥姥家看手機也是上癮,但李玫瑾教授的應對方式,值得父母點贊。

李玫瑾教授回憶,我的那個第三代最開始玩手機,時間到了,我第一次從他手機要手機,他理都不理我,我就開始搶,一下子就給奪過來了,結果孩子照著我的臉,啪地就一巴掌,如果是普通的父母,肯定會訓斥孩子,但是李玫瑾教授並沒有說話,瞪了孩子一眼,站起來就走開了,然後就是孩子自己在那裡生氣,姥姥也不理他,不一會看姥姥沒反應,他就開始軟下來了,往姥姥身邊蹭,姥姥走到哪裡,他就走到哪裡,一般的父母可能這時候心也軟了,氣也消了,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可是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才剛剛開始。

"

我的朋友在網上發佈女兒的動態,照片是一個看手機的小女孩,配文是“今天第二次看手機,說好的看二十分鐘,可是現在都半個小時了,手機愣是不給我,該怎麼辦?”,底下幾個朋友回覆,其中一個說,你就知足吧,我家兒子看手機都不經過我允許,我往回要的時候也很費勁,有時候真得鬥智鬥勇,每次我在單位都不充電,反正就那點電量,看完拉倒。

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還有一個說,我也是,兒子不但不給我手機,有一次反手就給我一巴掌,把我氣得想揍他,他奶奶一看事不好,趕緊抱著孩子跑了,唉,沒有辦法呀,現在手機上癮,要怎麼戒掉呢?同樣的問題,其實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也遇到了,她的第三代,也就是小外孫,在姥姥家看手機也是上癮,但李玫瑾教授的應對方式,值得父母點贊。

李玫瑾教授回憶,我的那個第三代最開始玩手機,時間到了,我第一次從他手機要手機,他理都不理我,我就開始搶,一下子就給奪過來了,結果孩子照著我的臉,啪地就一巴掌,如果是普通的父母,肯定會訓斥孩子,但是李玫瑾教授並沒有說話,瞪了孩子一眼,站起來就走開了,然後就是孩子自己在那裡生氣,姥姥也不理他,不一會看姥姥沒反應,他就開始軟下來了,往姥姥身邊蹭,姥姥走到哪裡,他就走到哪裡,一般的父母可能這時候心也軟了,氣也消了,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可是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才剛剛開始。

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姥姥對外孫說,你剛才打我來著,你為什麼要打人?你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你要想跟姥姥和好,那麼就要向我道歉,要跟我說三個字,對不起。孩子也有倔脾氣,就是不說,然後姥姥繼續不理他,後來在姥姥的堅持下,孩子總算服軟了,說了對不起這三個字,然後姥姥才把他抱起來,告訴他,以後姥姥拿你的東西,你不許打我。你不願意姥姥拿你的東西,你可以說,姥姥我還想再玩一會。從那以後,孩子在姥姥面前就很乖,再也沒有發生這種打人的事情,一個在別人面前隨意打人的孩子,為什麼能有這樣的轉變,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熊孩子,就看父母和家人如何引導和教育。

最好的教育,都是溫和而堅定的

從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式看,好像是平淡無奇,但其中卻蘊藏了她豐富的教育知識,她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他為什麼打人的理由,並且對這種孩子的行為模式有足夠的自信,大體上可以總結為三點。

"

我的朋友在網上發佈女兒的動態,照片是一個看手機的小女孩,配文是“今天第二次看手機,說好的看二十分鐘,可是現在都半個小時了,手機愣是不給我,該怎麼辦?”,底下幾個朋友回覆,其中一個說,你就知足吧,我家兒子看手機都不經過我允許,我往回要的時候也很費勁,有時候真得鬥智鬥勇,每次我在單位都不充電,反正就那點電量,看完拉倒。

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還有一個說,我也是,兒子不但不給我手機,有一次反手就給我一巴掌,把我氣得想揍他,他奶奶一看事不好,趕緊抱著孩子跑了,唉,沒有辦法呀,現在手機上癮,要怎麼戒掉呢?同樣的問題,其實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也遇到了,她的第三代,也就是小外孫,在姥姥家看手機也是上癮,但李玫瑾教授的應對方式,值得父母點贊。

李玫瑾教授回憶,我的那個第三代最開始玩手機,時間到了,我第一次從他手機要手機,他理都不理我,我就開始搶,一下子就給奪過來了,結果孩子照著我的臉,啪地就一巴掌,如果是普通的父母,肯定會訓斥孩子,但是李玫瑾教授並沒有說話,瞪了孩子一眼,站起來就走開了,然後就是孩子自己在那裡生氣,姥姥也不理他,不一會看姥姥沒反應,他就開始軟下來了,往姥姥身邊蹭,姥姥走到哪裡,他就走到哪裡,一般的父母可能這時候心也軟了,氣也消了,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可是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才剛剛開始。

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姥姥對外孫說,你剛才打我來著,你為什麼要打人?你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你要想跟姥姥和好,那麼就要向我道歉,要跟我說三個字,對不起。孩子也有倔脾氣,就是不說,然後姥姥繼續不理他,後來在姥姥的堅持下,孩子總算服軟了,說了對不起這三個字,然後姥姥才把他抱起來,告訴他,以後姥姥拿你的東西,你不許打我。你不願意姥姥拿你的東西,你可以說,姥姥我還想再玩一會。從那以後,孩子在姥姥面前就很乖,再也沒有發生這種打人的事情,一個在別人面前隨意打人的孩子,為什麼能有這樣的轉變,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熊孩子,就看父母和家人如何引導和教育。

最好的教育,都是溫和而堅定的

從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式看,好像是平淡無奇,但其中卻蘊藏了她豐富的教育知識,她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他為什麼打人的理由,並且對這種孩子的行為模式有足夠的自信,大體上可以總結為三點。

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第一,全過程沒有過激的言行,一直是溫和相對

如果一開始在孩子打人的時候,姥姥就被激怒了,這件事的性質就完全變了,孩子可能會哭鬧不止,然後姥姥就會放低姿態去哄,最後變成了姥姥愧疚,孩子得意,怎麼樣,我贏了吧?然後下一次再這樣,孩子還是這一招,屢試不爽。而事情的一開始,明明是孩子不對呀,解決了嗎?並沒有,所以姥姥平靜地走開,讓孩子繼續留在這件事上,他會生氣,但是也會反省,姥姥為什麼走開了?

還有一點,大人的走開,這是在告訴孩子,生氣並不是大呼小叫,也可以是平靜地不理他,這也給了孩子解決問題的一種啟發,對他以後的情緒控制很有幫助,孩子可能會生悶氣,但是沒有了大哭大鬧的理由,他很快就會平靜下來。

第二,告訴孩子,自己的底線是什麼

在整個事情中,孩子並不知道他的行為已經傷害到別人,也不會想這種行為是錯的,他只會委屈為什麼自己的手機被搶走,而姥姥明確地告訴他,大人生氣的理由是他打人了,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並且要求道歉,說對不起才可以,這是一個坎,孩子邁過去了,是成長了,孩子邁不過去,就是長不大,以後可能會更加任性,所以明確地告訴孩子,這件事他所處的角色變化,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小孩子也會思考,這是給他思考的機會。

"

我的朋友在網上發佈女兒的動態,照片是一個看手機的小女孩,配文是“今天第二次看手機,說好的看二十分鐘,可是現在都半個小時了,手機愣是不給我,該怎麼辦?”,底下幾個朋友回覆,其中一個說,你就知足吧,我家兒子看手機都不經過我允許,我往回要的時候也很費勁,有時候真得鬥智鬥勇,每次我在單位都不充電,反正就那點電量,看完拉倒。

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還有一個說,我也是,兒子不但不給我手機,有一次反手就給我一巴掌,把我氣得想揍他,他奶奶一看事不好,趕緊抱著孩子跑了,唉,沒有辦法呀,現在手機上癮,要怎麼戒掉呢?同樣的問題,其實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也遇到了,她的第三代,也就是小外孫,在姥姥家看手機也是上癮,但李玫瑾教授的應對方式,值得父母點贊。

李玫瑾教授回憶,我的那個第三代最開始玩手機,時間到了,我第一次從他手機要手機,他理都不理我,我就開始搶,一下子就給奪過來了,結果孩子照著我的臉,啪地就一巴掌,如果是普通的父母,肯定會訓斥孩子,但是李玫瑾教授並沒有說話,瞪了孩子一眼,站起來就走開了,然後就是孩子自己在那裡生氣,姥姥也不理他,不一會看姥姥沒反應,他就開始軟下來了,往姥姥身邊蹭,姥姥走到哪裡,他就走到哪裡,一般的父母可能這時候心也軟了,氣也消了,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可是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才剛剛開始。

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姥姥對外孫說,你剛才打我來著,你為什麼要打人?你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你要想跟姥姥和好,那麼就要向我道歉,要跟我說三個字,對不起。孩子也有倔脾氣,就是不說,然後姥姥繼續不理他,後來在姥姥的堅持下,孩子總算服軟了,說了對不起這三個字,然後姥姥才把他抱起來,告訴他,以後姥姥拿你的東西,你不許打我。你不願意姥姥拿你的東西,你可以說,姥姥我還想再玩一會。從那以後,孩子在姥姥面前就很乖,再也沒有發生這種打人的事情,一個在別人面前隨意打人的孩子,為什麼能有這樣的轉變,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熊孩子,就看父母和家人如何引導和教育。

最好的教育,都是溫和而堅定的

從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式看,好像是平淡無奇,但其中卻蘊藏了她豐富的教育知識,她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及他為什麼打人的理由,並且對這種孩子的行為模式有足夠的自信,大體上可以總結為三點。

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第一,全過程沒有過激的言行,一直是溫和相對

如果一開始在孩子打人的時候,姥姥就被激怒了,這件事的性質就完全變了,孩子可能會哭鬧不止,然後姥姥就會放低姿態去哄,最後變成了姥姥愧疚,孩子得意,怎麼樣,我贏了吧?然後下一次再這樣,孩子還是這一招,屢試不爽。而事情的一開始,明明是孩子不對呀,解決了嗎?並沒有,所以姥姥平靜地走開,讓孩子繼續留在這件事上,他會生氣,但是也會反省,姥姥為什麼走開了?

還有一點,大人的走開,這是在告訴孩子,生氣並不是大呼小叫,也可以是平靜地不理他,這也給了孩子解決問題的一種啟發,對他以後的情緒控制很有幫助,孩子可能會生悶氣,但是沒有了大哭大鬧的理由,他很快就會平靜下來。

第二,告訴孩子,自己的底線是什麼

在整個事情中,孩子並不知道他的行為已經傷害到別人,也不會想這種行為是錯的,他只會委屈為什麼自己的手機被搶走,而姥姥明確地告訴他,大人生氣的理由是他打人了,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並且要求道歉,說對不起才可以,這是一個坎,孩子邁過去了,是成長了,孩子邁不過去,就是長不大,以後可能會更加任性,所以明確地告訴孩子,這件事他所處的角色變化,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小孩子也會思考,這是給他思考的機會。

跟孩子要手機被打耳光,看李玫瑾教授如何“治”外孫,值得點贊

第三,決不妥協,一定要跟孩子“死磕”到底

對待孩子,不但要溫和,還要態度堅決,你退一步,他就能進十步,你退一尺,他就能進一丈,這次你退了,下次他就會更加變本加厲,孩子很會欺軟怕硬,遇到軟弱的就使勁欺負,遇到強大的就變成了小白兔,所以家裡必須有這麼一個人,要讓孩子感覺到怕,在他面前,孩子不敢放肆,這就是有原則,孩子的成長中如果有這麼一個人出現,對他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大家都妥協,家裡就會多一個小皇帝和小公主,以後吃苦的時候在後頭。

看完了李玫瑾教授的例子,您知道如何跟孩子要手機了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