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父母最該做的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帶他們去這個!”

李玫瑾 讀書 早期教育 育兒 育兒界的藍胖子 2019-02-28

越來越多的家長在抱怨,陪孩子做作業是影響親子關係的一枚定時炸彈。

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這種感覺,家有學生娃的老父親和老母親們肯定都感同身受。(當然肯定還是老母親們的感受更深刻些!)

李玫瑾:“父母最該做的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帶他們去這個!”

老師每天微信群裡下達了作業命令,家長要負責督促孩子一項項地完成,要檢查是否正確,不正確的要負責講解,訂正。

如今的作業難度可和我們上學那時候不可同日而語。一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要做很複雜的應用題,字要寫得像書法,作文要寫幾百字,每天還有閱讀打卡,運動打卡。

真的是花樣繁多,令家長們應接不暇。

李玫瑾:“父母最該做的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帶他們去這個!”

孩子的事都是最重要的事,作業當然是重中之重!

可是“龍生九子,九子不同”,何況我們普通人家的孩子。

每個孩子資質不同,有的孩子學習能力強些,自律性好些,家長在學習上就少操心。

有的孩子學得慢些,學校裡知識沒弄懂,回到家只能家長負責輔導。

有家長吐槽:“批改作業和輔導孩子功課不應該是老師的工作範圍嗎?現在怎麼都是家長在做!”

可是有什麼辦法呢,班級裡孩子那麼多,老師哪能都照顧到?要想孩子多學點東西,只能自己多上心了。

老師們也說:“教育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責任,最重要的教育在家裡!”

道理是沒錯,可是總覺得這種狀況哪裡不對。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編聽到李玫瑾教授對於“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孩子學習”這個問題的看法,才茅塞頓開。

李玫瑾:“父母最該做的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帶他們去這個!”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李玫瑾教授先談了一個哲學層面的話題,那就是:一個人長大了,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就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其實很簡單:第一,有正常的情感。第二,有責任感,有擔當。第三,有一技之長,能養活自己和家人。

有這三條就夠了,這就是人生!

李玫瑾:“父母最該做的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帶他們去這個!”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長大後成功、成名。比如成為像錢學森那樣的大科學家,或者比爾蓋茨那樣的大企業家。

可是孩子會成為那樣的人,並不是家長撫育的結果。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有那樣的能力,是金子一定會發光的。

李玫瑾:“父母最該做的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帶他們去這個!”

那作為父母,最應該教給孩子的是什麼呢?

李玫瑾教授認為:家庭教育最應該傳達給孩子的是怎樣做人。

孩子最應該學會的是怎樣去健康快樂地生活;怎樣和他人和諧相處,不傷害別人;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能自食其力,有自尊獨立的人格。

學會了這些,孩子長大了就會生活得很好。

李玫瑾:“父母最該做的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帶他們去這個!”

我們現在社會上對孩子的教育有些走偏了。

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不是陪孩子寫作業,也不是替代老師給他們輔導功課。

除了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陪孩子出去走走,去運動!週末儘量抽出時間,帶孩子去爬山,打球,游泳……孩子和父母在一起運動,越運動心情就越好,學習起來也會輕鬆很多!

李玫瑾:“父母最該做的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帶他們去這個!”

小編很認同李玫瑾教授這個觀點,有時家長需要跳出每天日常生活的框框來思考下人生。

人一輩子這麼長,一道數學題不會做實在算不上什麼大事。

這樣想想,今天晚上陪娃寫作業時的心情應該會淡定許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