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雖然他外表高貴,但神色憂傷,與其他幾人騎馬出遊的興高采烈格格不入。而在卷末的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世傳東丹王是也。”幾個字。因此後人得知,這幅畫是耶律倍的自畫像。為何耶律倍會把自己畫得如此憔悴呢?


二、遼國第一位太子

1、文武全才

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便是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次耶律李胡。

耶律倍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仰慕漢文化,酷愛藏書讀書。當時遼國剛剛草創,連年征戰,還來不及搞文化建設。於是,耶律倍就派人到中原採購書籍。他一生收藏了萬卷圖書,因此也成為遼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因為讀書多,耶律倍也成為契丹人中少有的全才,《遼史·義宗傳》記載,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這也是為什麼他被稱冠以“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名號的原因了。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雖然他外表高貴,但神色憂傷,與其他幾人騎馬出遊的興高采烈格格不入。而在卷末的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世傳東丹王是也。”幾個字。因此後人得知,這幅畫是耶律倍的自畫像。為何耶律倍會把自己畫得如此憔悴呢?


二、遼國第一位太子

1、文武全才

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便是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次耶律李胡。

耶律倍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仰慕漢文化,酷愛藏書讀書。當時遼國剛剛草創,連年征戰,還來不及搞文化建設。於是,耶律倍就派人到中原採購書籍。他一生收藏了萬卷圖書,因此也成為遼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因為讀書多,耶律倍也成為契丹人中少有的全才,《遼史·義宗傳》記載,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這也是為什麼他被稱冠以“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名號的原因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耶律倍不僅能文,而且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公元926年,耶律倍跟隨耶律阿保機征討渤海國,攻陷扶余城後,耶律阿保機準備就此修整,清點戶口。而耶律倍卻勸諫說:“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遼史》)

耶律阿保機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耶律倍和其弟耶律德光為先鋒,直取忽汗城,果然一舉拿下,渤海國滅亡。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雖然他外表高貴,但神色憂傷,與其他幾人騎馬出遊的興高采烈格格不入。而在卷末的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世傳東丹王是也。”幾個字。因此後人得知,這幅畫是耶律倍的自畫像。為何耶律倍會把自己畫得如此憔悴呢?


二、遼國第一位太子

1、文武全才

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便是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次耶律李胡。

耶律倍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仰慕漢文化,酷愛藏書讀書。當時遼國剛剛草創,連年征戰,還來不及搞文化建設。於是,耶律倍就派人到中原採購書籍。他一生收藏了萬卷圖書,因此也成為遼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因為讀書多,耶律倍也成為契丹人中少有的全才,《遼史·義宗傳》記載,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這也是為什麼他被稱冠以“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名號的原因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耶律倍不僅能文,而且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公元926年,耶律倍跟隨耶律阿保機征討渤海國,攻陷扶余城後,耶律阿保機準備就此修整,清點戶口。而耶律倍卻勸諫說:“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遼史》)

耶律阿保機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耶律倍和其弟耶律德光為先鋒,直取忽汗城,果然一舉拿下,渤海國滅亡。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滅渤海國

從綜合能力上講,能文能武的耶律倍能甩李煜和趙佶好幾條街,誰說一身藝術細胞的人,就一定是個文弱之人呢?

2、大遼皇儲

17歲時,耶律倍被立為了太子。有一次,耶律阿保機問身邊人:“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遼史·義宗傳》)

這時,身邊的人紛紛說要先祭祀佛。契丹人早期信奉薩滿教,自從佛教傳入契丹後,他們開始崇信佛教,而且一代更勝一代。但遼太祖的答案卻是:“佛非中國教。”

耶律倍深諳漢文化,他知道在中原,儒家思想與封建王朝才是絕配。因此他建議,要想鞏固統治,儒教才是更好的選擇:“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遼史·義宗傳》)

這句話正中耶律阿保機的下懷,於是遼國才建了孔廟,由耶律倍前往祭祀。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雖然他外表高貴,但神色憂傷,與其他幾人騎馬出遊的興高采烈格格不入。而在卷末的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世傳東丹王是也。”幾個字。因此後人得知,這幅畫是耶律倍的自畫像。為何耶律倍會把自己畫得如此憔悴呢?


二、遼國第一位太子

1、文武全才

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便是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次耶律李胡。

耶律倍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仰慕漢文化,酷愛藏書讀書。當時遼國剛剛草創,連年征戰,還來不及搞文化建設。於是,耶律倍就派人到中原採購書籍。他一生收藏了萬卷圖書,因此也成為遼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因為讀書多,耶律倍也成為契丹人中少有的全才,《遼史·義宗傳》記載,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這也是為什麼他被稱冠以“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名號的原因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耶律倍不僅能文,而且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公元926年,耶律倍跟隨耶律阿保機征討渤海國,攻陷扶余城後,耶律阿保機準備就此修整,清點戶口。而耶律倍卻勸諫說:“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遼史》)

耶律阿保機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耶律倍和其弟耶律德光為先鋒,直取忽汗城,果然一舉拿下,渤海國滅亡。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滅渤海國

從綜合能力上講,能文能武的耶律倍能甩李煜和趙佶好幾條街,誰說一身藝術細胞的人,就一定是個文弱之人呢?

2、大遼皇儲

17歲時,耶律倍被立為了太子。有一次,耶律阿保機問身邊人:“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遼史·義宗傳》)

這時,身邊的人紛紛說要先祭祀佛。契丹人早期信奉薩滿教,自從佛教傳入契丹後,他們開始崇信佛教,而且一代更勝一代。但遼太祖的答案卻是:“佛非中國教。”

耶律倍深諳漢文化,他知道在中原,儒家思想與封建王朝才是絕配。因此他建議,要想鞏固統治,儒教才是更好的選擇:“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遼史·義宗傳》)

這句話正中耶律阿保機的下懷,於是遼國才建了孔廟,由耶律倍前往祭祀。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而耶律阿保機不僅僅是建孔廟那麼簡單。在此以前,他打破了契丹部族的傳統,採取了中原政權的皇位登基儀式,不稱可汗,而改用帝號,甚至身穿中原帝王服飾。

為了打破契丹人傳統的首領選舉制,他還宣佈耶律倍為大遼國第一位皇太子,建立儲君制度。他將遼國的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家族手中,打破了其他契丹貴族覬覦皇位的幻想。

而此番,耶律阿保機公開採納耶律倍的意見,既是在表明自己加快施行漢化的決心,也是幫助太子在朝中立威,為日後其順利接班打下堅實基礎。

而在攻滅渤海國後,為了進一步加強太子的實力,耶律阿保機又在此地建立了東丹王國,立耶律倍為“人皇王”,並賜給他皇帝冠冕,以統治此國。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雖然他外表高貴,但神色憂傷,與其他幾人騎馬出遊的興高采烈格格不入。而在卷末的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世傳東丹王是也。”幾個字。因此後人得知,這幅畫是耶律倍的自畫像。為何耶律倍會把自己畫得如此憔悴呢?


二、遼國第一位太子

1、文武全才

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便是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次耶律李胡。

耶律倍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仰慕漢文化,酷愛藏書讀書。當時遼國剛剛草創,連年征戰,還來不及搞文化建設。於是,耶律倍就派人到中原採購書籍。他一生收藏了萬卷圖書,因此也成為遼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因為讀書多,耶律倍也成為契丹人中少有的全才,《遼史·義宗傳》記載,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這也是為什麼他被稱冠以“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名號的原因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耶律倍不僅能文,而且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公元926年,耶律倍跟隨耶律阿保機征討渤海國,攻陷扶余城後,耶律阿保機準備就此修整,清點戶口。而耶律倍卻勸諫說:“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遼史》)

耶律阿保機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耶律倍和其弟耶律德光為先鋒,直取忽汗城,果然一舉拿下,渤海國滅亡。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滅渤海國

從綜合能力上講,能文能武的耶律倍能甩李煜和趙佶好幾條街,誰說一身藝術細胞的人,就一定是個文弱之人呢?

2、大遼皇儲

17歲時,耶律倍被立為了太子。有一次,耶律阿保機問身邊人:“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遼史·義宗傳》)

這時,身邊的人紛紛說要先祭祀佛。契丹人早期信奉薩滿教,自從佛教傳入契丹後,他們開始崇信佛教,而且一代更勝一代。但遼太祖的答案卻是:“佛非中國教。”

耶律倍深諳漢文化,他知道在中原,儒家思想與封建王朝才是絕配。因此他建議,要想鞏固統治,儒教才是更好的選擇:“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遼史·義宗傳》)

這句話正中耶律阿保機的下懷,於是遼國才建了孔廟,由耶律倍前往祭祀。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而耶律阿保機不僅僅是建孔廟那麼簡單。在此以前,他打破了契丹部族的傳統,採取了中原政權的皇位登基儀式,不稱可汗,而改用帝號,甚至身穿中原帝王服飾。

為了打破契丹人傳統的首領選舉制,他還宣佈耶律倍為大遼國第一位皇太子,建立儲君制度。他將遼國的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家族手中,打破了其他契丹貴族覬覦皇位的幻想。

而此番,耶律阿保機公開採納耶律倍的意見,既是在表明自己加快施行漢化的決心,也是幫助太子在朝中立威,為日後其順利接班打下堅實基礎。

而在攻滅渤海國後,為了進一步加強太子的實力,耶律阿保機又在此地建立了東丹王國,立耶律倍為“人皇王”,並賜給他皇帝冠冕,以統治此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平還分別稱“天皇帝”和“地皇后”,一家三口整出了一個“天地人”的組合。這當然不是耶律阿保機在搞文字遊戲,他用這種方式樹立了耶律倍遼國第三號人物的地位。臨走時,耶律阿保機撫著兒子的背說:“得汝治東土,吾復何憂!”(《遼史·義宗傳》)。


三、遼國唯一的“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與耶律倍在渤海國作別,但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耶律阿保機在回軍途中染病而死,因為事發突然,他沒有明確到底誰是遼帝國的皇儲。

儘管按照常理,皇太子耶律倍理應繼承大統,但因為耶律阿保機沒有像中原王朝的皇帝那樣,留下一份遺詔作為法律文書,這就給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而這個人恰恰是他的生身母親述律平。

1、強悍皇后

作為遼國的開國皇后,述律平也絕不簡單,《遼史·后妃傳》說她是“簡重果斷,有雄略”,而《新五代史》則說她是為“人多智而忍”,是一個標準的女強人。

同樣在《新五代史》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阿保機死,(述律平)悉召從行大將等妻,謂曰:‘我今為寡婦矣,汝等豈宜有夫?’乃殺其大將百餘人。”

述律平對大將們的妻子說:“我現在是寡婦了,你們怎麼能有丈夫?”於是殺掉大將百餘人。”

想想看,這都是哪門子的道理啊?自己老公死了,還不允許別人有老公了?

其實,述律平並非是瘋了,她此舉是另有深意。這些大將,本來就對皇位虎視眈眈,述律平只不過借這個略顯荒唐的理由,將他們除掉而已。

剪除了朝中的異己,強悍的述律皇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擁立皇帝了。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雖然他外表高貴,但神色憂傷,與其他幾人騎馬出遊的興高采烈格格不入。而在卷末的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世傳東丹王是也。”幾個字。因此後人得知,這幅畫是耶律倍的自畫像。為何耶律倍會把自己畫得如此憔悴呢?


二、遼國第一位太子

1、文武全才

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便是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次耶律李胡。

耶律倍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仰慕漢文化,酷愛藏書讀書。當時遼國剛剛草創,連年征戰,還來不及搞文化建設。於是,耶律倍就派人到中原採購書籍。他一生收藏了萬卷圖書,因此也成為遼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因為讀書多,耶律倍也成為契丹人中少有的全才,《遼史·義宗傳》記載,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這也是為什麼他被稱冠以“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名號的原因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耶律倍不僅能文,而且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公元926年,耶律倍跟隨耶律阿保機征討渤海國,攻陷扶余城後,耶律阿保機準備就此修整,清點戶口。而耶律倍卻勸諫說:“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遼史》)

耶律阿保機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耶律倍和其弟耶律德光為先鋒,直取忽汗城,果然一舉拿下,渤海國滅亡。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滅渤海國

從綜合能力上講,能文能武的耶律倍能甩李煜和趙佶好幾條街,誰說一身藝術細胞的人,就一定是個文弱之人呢?

2、大遼皇儲

17歲時,耶律倍被立為了太子。有一次,耶律阿保機問身邊人:“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遼史·義宗傳》)

這時,身邊的人紛紛說要先祭祀佛。契丹人早期信奉薩滿教,自從佛教傳入契丹後,他們開始崇信佛教,而且一代更勝一代。但遼太祖的答案卻是:“佛非中國教。”

耶律倍深諳漢文化,他知道在中原,儒家思想與封建王朝才是絕配。因此他建議,要想鞏固統治,儒教才是更好的選擇:“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遼史·義宗傳》)

這句話正中耶律阿保機的下懷,於是遼國才建了孔廟,由耶律倍前往祭祀。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而耶律阿保機不僅僅是建孔廟那麼簡單。在此以前,他打破了契丹部族的傳統,採取了中原政權的皇位登基儀式,不稱可汗,而改用帝號,甚至身穿中原帝王服飾。

為了打破契丹人傳統的首領選舉制,他還宣佈耶律倍為大遼國第一位皇太子,建立儲君制度。他將遼國的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家族手中,打破了其他契丹貴族覬覦皇位的幻想。

而此番,耶律阿保機公開採納耶律倍的意見,既是在表明自己加快施行漢化的決心,也是幫助太子在朝中立威,為日後其順利接班打下堅實基礎。

而在攻滅渤海國後,為了進一步加強太子的實力,耶律阿保機又在此地建立了東丹王國,立耶律倍為“人皇王”,並賜給他皇帝冠冕,以統治此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平還分別稱“天皇帝”和“地皇后”,一家三口整出了一個“天地人”的組合。這當然不是耶律阿保機在搞文字遊戲,他用這種方式樹立了耶律倍遼國第三號人物的地位。臨走時,耶律阿保機撫著兒子的背說:“得汝治東土,吾復何憂!”(《遼史·義宗傳》)。


三、遼國唯一的“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與耶律倍在渤海國作別,但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耶律阿保機在回軍途中染病而死,因為事發突然,他沒有明確到底誰是遼帝國的皇儲。

儘管按照常理,皇太子耶律倍理應繼承大統,但因為耶律阿保機沒有像中原王朝的皇帝那樣,留下一份遺詔作為法律文書,這就給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而這個人恰恰是他的生身母親述律平。

1、強悍皇后

作為遼國的開國皇后,述律平也絕不簡單,《遼史·后妃傳》說她是“簡重果斷,有雄略”,而《新五代史》則說她是為“人多智而忍”,是一個標準的女強人。

同樣在《新五代史》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阿保機死,(述律平)悉召從行大將等妻,謂曰:‘我今為寡婦矣,汝等豈宜有夫?’乃殺其大將百餘人。”

述律平對大將們的妻子說:“我現在是寡婦了,你們怎麼能有丈夫?”於是殺掉大將百餘人。”

想想看,這都是哪門子的道理啊?自己老公死了,還不允許別人有老公了?

其實,述律平並非是瘋了,她此舉是另有深意。這些大將,本來就對皇位虎視眈眈,述律平只不過借這個略顯荒唐的理由,將他們除掉而已。

剪除了朝中的異己,強悍的述律皇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擁立皇帝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2、親媽不愛

雖然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是自己的親骨肉,但述律平卻顯然更加鍾愛自己的二兒子耶律德光。

與多才多藝的耶律倍相比,當時遼國的大元帥耶律德光以軍事見長,他多年隨父親出征,軍功甚多,在軍中更有威望。甚至有人在耶律倍統治的東丹王國叛亂,也是耶律德光出面剿滅。(《遼史》:“未幾,(東丹王國)諸部多叛,大元帥(耶律德光)討平之。”

但耶律德光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這也並非述律平更加青睞他的唯一原因。除了這個條件,還有兩項更加重要的因素:

一是述律平與耶律倍的政見不同。

剛才說到,耶律倍一直主張契丹民族加速漢化。在這一點上,他與其父耶律阿保機保持一致。

然而述律平卻不願意看到契丹民族因為漢化而逐漸迷失自我,她主張“契丹為尊,漢儀為用”。而在這一點上,她的二兒子耶律德光又與她很有默契。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雖然他外表高貴,但神色憂傷,與其他幾人騎馬出遊的興高采烈格格不入。而在卷末的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世傳東丹王是也。”幾個字。因此後人得知,這幅畫是耶律倍的自畫像。為何耶律倍會把自己畫得如此憔悴呢?


二、遼國第一位太子

1、文武全才

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便是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次耶律李胡。

耶律倍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仰慕漢文化,酷愛藏書讀書。當時遼國剛剛草創,連年征戰,還來不及搞文化建設。於是,耶律倍就派人到中原採購書籍。他一生收藏了萬卷圖書,因此也成為遼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因為讀書多,耶律倍也成為契丹人中少有的全才,《遼史·義宗傳》記載,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這也是為什麼他被稱冠以“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名號的原因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耶律倍不僅能文,而且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公元926年,耶律倍跟隨耶律阿保機征討渤海國,攻陷扶余城後,耶律阿保機準備就此修整,清點戶口。而耶律倍卻勸諫說:“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遼史》)

耶律阿保機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耶律倍和其弟耶律德光為先鋒,直取忽汗城,果然一舉拿下,渤海國滅亡。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滅渤海國

從綜合能力上講,能文能武的耶律倍能甩李煜和趙佶好幾條街,誰說一身藝術細胞的人,就一定是個文弱之人呢?

2、大遼皇儲

17歲時,耶律倍被立為了太子。有一次,耶律阿保機問身邊人:“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遼史·義宗傳》)

這時,身邊的人紛紛說要先祭祀佛。契丹人早期信奉薩滿教,自從佛教傳入契丹後,他們開始崇信佛教,而且一代更勝一代。但遼太祖的答案卻是:“佛非中國教。”

耶律倍深諳漢文化,他知道在中原,儒家思想與封建王朝才是絕配。因此他建議,要想鞏固統治,儒教才是更好的選擇:“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遼史·義宗傳》)

這句話正中耶律阿保機的下懷,於是遼國才建了孔廟,由耶律倍前往祭祀。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而耶律阿保機不僅僅是建孔廟那麼簡單。在此以前,他打破了契丹部族的傳統,採取了中原政權的皇位登基儀式,不稱可汗,而改用帝號,甚至身穿中原帝王服飾。

為了打破契丹人傳統的首領選舉制,他還宣佈耶律倍為大遼國第一位皇太子,建立儲君制度。他將遼國的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家族手中,打破了其他契丹貴族覬覦皇位的幻想。

而此番,耶律阿保機公開採納耶律倍的意見,既是在表明自己加快施行漢化的決心,也是幫助太子在朝中立威,為日後其順利接班打下堅實基礎。

而在攻滅渤海國後,為了進一步加強太子的實力,耶律阿保機又在此地建立了東丹王國,立耶律倍為“人皇王”,並賜給他皇帝冠冕,以統治此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平還分別稱“天皇帝”和“地皇后”,一家三口整出了一個“天地人”的組合。這當然不是耶律阿保機在搞文字遊戲,他用這種方式樹立了耶律倍遼國第三號人物的地位。臨走時,耶律阿保機撫著兒子的背說:“得汝治東土,吾復何憂!”(《遼史·義宗傳》)。


三、遼國唯一的“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與耶律倍在渤海國作別,但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耶律阿保機在回軍途中染病而死,因為事發突然,他沒有明確到底誰是遼帝國的皇儲。

儘管按照常理,皇太子耶律倍理應繼承大統,但因為耶律阿保機沒有像中原王朝的皇帝那樣,留下一份遺詔作為法律文書,這就給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而這個人恰恰是他的生身母親述律平。

1、強悍皇后

作為遼國的開國皇后,述律平也絕不簡單,《遼史·后妃傳》說她是“簡重果斷,有雄略”,而《新五代史》則說她是為“人多智而忍”,是一個標準的女強人。

同樣在《新五代史》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阿保機死,(述律平)悉召從行大將等妻,謂曰:‘我今為寡婦矣,汝等豈宜有夫?’乃殺其大將百餘人。”

述律平對大將們的妻子說:“我現在是寡婦了,你們怎麼能有丈夫?”於是殺掉大將百餘人。”

想想看,這都是哪門子的道理啊?自己老公死了,還不允許別人有老公了?

其實,述律平並非是瘋了,她此舉是另有深意。這些大將,本來就對皇位虎視眈眈,述律平只不過借這個略顯荒唐的理由,將他們除掉而已。

剪除了朝中的異己,強悍的述律皇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擁立皇帝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2、親媽不愛

雖然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是自己的親骨肉,但述律平卻顯然更加鍾愛自己的二兒子耶律德光。

與多才多藝的耶律倍相比,當時遼國的大元帥耶律德光以軍事見長,他多年隨父親出征,軍功甚多,在軍中更有威望。甚至有人在耶律倍統治的東丹王國叛亂,也是耶律德光出面剿滅。(《遼史》:“未幾,(東丹王國)諸部多叛,大元帥(耶律德光)討平之。”

但耶律德光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這也並非述律平更加青睞他的唯一原因。除了這個條件,還有兩項更加重要的因素:

一是述律平與耶律倍的政見不同。

剛才說到,耶律倍一直主張契丹民族加速漢化。在這一點上,他與其父耶律阿保機保持一致。

然而述律平卻不願意看到契丹民族因為漢化而逐漸迷失自我,她主張“契丹為尊,漢儀為用”。而在這一點上,她的二兒子耶律德光又與她很有默契。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德光

二是培養壯大自己的家族勢力。

耶律德光的妻子靖安皇后蕭氏,是述律平親弟弟的女兒,也就是她的親侄女。史書中對於耶律倍的妻子,卻沒有詳細記載,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耶律倍的妻族地位並不顯赫。

就像後來慈禧太后一定要光緒立她的侄女隆裕為後一樣,述律平出於自己家族勢力做大做強的考慮,一定要扶持耶律德光為帝,這才對她自己有利。

而耶律德光後來也果然讓述律平的侄女當上了皇后,其家族也在遼朝開始呼風喚雨。耶律德光曾經感慨說:“太后族大,如古柏根,不可移也”(《契丹國志》)。

而這也說明,述律平扶持本不該即位的耶律德光,其背後就是一場家族利益的交易。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雖然他外表高貴,但神色憂傷,與其他幾人騎馬出遊的興高采烈格格不入。而在卷末的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世傳東丹王是也。”幾個字。因此後人得知,這幅畫是耶律倍的自畫像。為何耶律倍會把自己畫得如此憔悴呢?


二、遼國第一位太子

1、文武全才

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便是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次耶律李胡。

耶律倍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仰慕漢文化,酷愛藏書讀書。當時遼國剛剛草創,連年征戰,還來不及搞文化建設。於是,耶律倍就派人到中原採購書籍。他一生收藏了萬卷圖書,因此也成為遼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因為讀書多,耶律倍也成為契丹人中少有的全才,《遼史·義宗傳》記載,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這也是為什麼他被稱冠以“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名號的原因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耶律倍不僅能文,而且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公元926年,耶律倍跟隨耶律阿保機征討渤海國,攻陷扶余城後,耶律阿保機準備就此修整,清點戶口。而耶律倍卻勸諫說:“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遼史》)

耶律阿保機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耶律倍和其弟耶律德光為先鋒,直取忽汗城,果然一舉拿下,渤海國滅亡。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滅渤海國

從綜合能力上講,能文能武的耶律倍能甩李煜和趙佶好幾條街,誰說一身藝術細胞的人,就一定是個文弱之人呢?

2、大遼皇儲

17歲時,耶律倍被立為了太子。有一次,耶律阿保機問身邊人:“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遼史·義宗傳》)

這時,身邊的人紛紛說要先祭祀佛。契丹人早期信奉薩滿教,自從佛教傳入契丹後,他們開始崇信佛教,而且一代更勝一代。但遼太祖的答案卻是:“佛非中國教。”

耶律倍深諳漢文化,他知道在中原,儒家思想與封建王朝才是絕配。因此他建議,要想鞏固統治,儒教才是更好的選擇:“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遼史·義宗傳》)

這句話正中耶律阿保機的下懷,於是遼國才建了孔廟,由耶律倍前往祭祀。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而耶律阿保機不僅僅是建孔廟那麼簡單。在此以前,他打破了契丹部族的傳統,採取了中原政權的皇位登基儀式,不稱可汗,而改用帝號,甚至身穿中原帝王服飾。

為了打破契丹人傳統的首領選舉制,他還宣佈耶律倍為大遼國第一位皇太子,建立儲君制度。他將遼國的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家族手中,打破了其他契丹貴族覬覦皇位的幻想。

而此番,耶律阿保機公開採納耶律倍的意見,既是在表明自己加快施行漢化的決心,也是幫助太子在朝中立威,為日後其順利接班打下堅實基礎。

而在攻滅渤海國後,為了進一步加強太子的實力,耶律阿保機又在此地建立了東丹王國,立耶律倍為“人皇王”,並賜給他皇帝冠冕,以統治此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平還分別稱“天皇帝”和“地皇后”,一家三口整出了一個“天地人”的組合。這當然不是耶律阿保機在搞文字遊戲,他用這種方式樹立了耶律倍遼國第三號人物的地位。臨走時,耶律阿保機撫著兒子的背說:“得汝治東土,吾復何憂!”(《遼史·義宗傳》)。


三、遼國唯一的“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與耶律倍在渤海國作別,但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耶律阿保機在回軍途中染病而死,因為事發突然,他沒有明確到底誰是遼帝國的皇儲。

儘管按照常理,皇太子耶律倍理應繼承大統,但因為耶律阿保機沒有像中原王朝的皇帝那樣,留下一份遺詔作為法律文書,這就給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而這個人恰恰是他的生身母親述律平。

1、強悍皇后

作為遼國的開國皇后,述律平也絕不簡單,《遼史·后妃傳》說她是“簡重果斷,有雄略”,而《新五代史》則說她是為“人多智而忍”,是一個標準的女強人。

同樣在《新五代史》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阿保機死,(述律平)悉召從行大將等妻,謂曰:‘我今為寡婦矣,汝等豈宜有夫?’乃殺其大將百餘人。”

述律平對大將們的妻子說:“我現在是寡婦了,你們怎麼能有丈夫?”於是殺掉大將百餘人。”

想想看,這都是哪門子的道理啊?自己老公死了,還不允許別人有老公了?

其實,述律平並非是瘋了,她此舉是另有深意。這些大將,本來就對皇位虎視眈眈,述律平只不過借這個略顯荒唐的理由,將他們除掉而已。

剪除了朝中的異己,強悍的述律皇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擁立皇帝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2、親媽不愛

雖然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是自己的親骨肉,但述律平卻顯然更加鍾愛自己的二兒子耶律德光。

與多才多藝的耶律倍相比,當時遼國的大元帥耶律德光以軍事見長,他多年隨父親出征,軍功甚多,在軍中更有威望。甚至有人在耶律倍統治的東丹王國叛亂,也是耶律德光出面剿滅。(《遼史》:“未幾,(東丹王國)諸部多叛,大元帥(耶律德光)討平之。”

但耶律德光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這也並非述律平更加青睞他的唯一原因。除了這個條件,還有兩項更加重要的因素:

一是述律平與耶律倍的政見不同。

剛才說到,耶律倍一直主張契丹民族加速漢化。在這一點上,他與其父耶律阿保機保持一致。

然而述律平卻不願意看到契丹民族因為漢化而逐漸迷失自我,她主張“契丹為尊,漢儀為用”。而在這一點上,她的二兒子耶律德光又與她很有默契。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德光

二是培養壯大自己的家族勢力。

耶律德光的妻子靖安皇后蕭氏,是述律平親弟弟的女兒,也就是她的親侄女。史書中對於耶律倍的妻子,卻沒有詳細記載,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耶律倍的妻族地位並不顯赫。

就像後來慈禧太后一定要光緒立她的侄女隆裕為後一樣,述律平出於自己家族勢力做大做強的考慮,一定要扶持耶律德光為帝,這才對她自己有利。

而耶律德光後來也果然讓述律平的侄女當上了皇后,其家族也在遼朝開始呼風喚雨。耶律德光曾經感慨說:“太后族大,如古柏根,不可移也”(《契丹國志》)。

而這也說明,述律平扶持本不該即位的耶律德光,其背後就是一場家族利益的交易。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德光與耶律倍、石敬瑭

3、讓國皇帝

在遼國的這場皇位之爭中,耶律德光因為有了述律平和外戚家族的支持,再加上其本人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使得空有“人皇王”、“皇太子”等虛銜的耶律倍,根本無力與其抗衡。

耶律阿保機當年或許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留下一個東丹王國讓耶律倍發展勢力,可惜一切來得太突然了。

於是,遼國曆史上非常可笑的一幕發生了,在勝負已經分曉的情況下,述律平導演了一出“讓國”鬧劇。

《資治通鑑》中記載,述律平讓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各騎在一匹馬上,她當著所有契丹酋長的面說:“二子吾皆愛之,莫知所立,汝曹擇可立者執其轡。”在場的人都不是傻的,早就看出來述律平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於是“爭執德光轡讙躍曰:‘願事元帥太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耶律倍這邊空空如也,十分尷尬。

述律平接著說:“眾之所欲,吾安敢違。”於是,耶律德光成為了遼國第二任皇帝。就這樣,耶律倍就將皇位“讓”給了耶律德光。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雖然他外表高貴,但神色憂傷,與其他幾人騎馬出遊的興高采烈格格不入。而在卷末的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世傳東丹王是也。”幾個字。因此後人得知,這幅畫是耶律倍的自畫像。為何耶律倍會把自己畫得如此憔悴呢?


二、遼國第一位太子

1、文武全才

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便是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次耶律李胡。

耶律倍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仰慕漢文化,酷愛藏書讀書。當時遼國剛剛草創,連年征戰,還來不及搞文化建設。於是,耶律倍就派人到中原採購書籍。他一生收藏了萬卷圖書,因此也成為遼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因為讀書多,耶律倍也成為契丹人中少有的全才,《遼史·義宗傳》記載,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這也是為什麼他被稱冠以“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名號的原因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耶律倍不僅能文,而且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公元926年,耶律倍跟隨耶律阿保機征討渤海國,攻陷扶余城後,耶律阿保機準備就此修整,清點戶口。而耶律倍卻勸諫說:“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遼史》)

耶律阿保機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耶律倍和其弟耶律德光為先鋒,直取忽汗城,果然一舉拿下,渤海國滅亡。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滅渤海國

從綜合能力上講,能文能武的耶律倍能甩李煜和趙佶好幾條街,誰說一身藝術細胞的人,就一定是個文弱之人呢?

2、大遼皇儲

17歲時,耶律倍被立為了太子。有一次,耶律阿保機問身邊人:“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遼史·義宗傳》)

這時,身邊的人紛紛說要先祭祀佛。契丹人早期信奉薩滿教,自從佛教傳入契丹後,他們開始崇信佛教,而且一代更勝一代。但遼太祖的答案卻是:“佛非中國教。”

耶律倍深諳漢文化,他知道在中原,儒家思想與封建王朝才是絕配。因此他建議,要想鞏固統治,儒教才是更好的選擇:“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遼史·義宗傳》)

這句話正中耶律阿保機的下懷,於是遼國才建了孔廟,由耶律倍前往祭祀。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而耶律阿保機不僅僅是建孔廟那麼簡單。在此以前,他打破了契丹部族的傳統,採取了中原政權的皇位登基儀式,不稱可汗,而改用帝號,甚至身穿中原帝王服飾。

為了打破契丹人傳統的首領選舉制,他還宣佈耶律倍為大遼國第一位皇太子,建立儲君制度。他將遼國的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家族手中,打破了其他契丹貴族覬覦皇位的幻想。

而此番,耶律阿保機公開採納耶律倍的意見,既是在表明自己加快施行漢化的決心,也是幫助太子在朝中立威,為日後其順利接班打下堅實基礎。

而在攻滅渤海國後,為了進一步加強太子的實力,耶律阿保機又在此地建立了東丹王國,立耶律倍為“人皇王”,並賜給他皇帝冠冕,以統治此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平還分別稱“天皇帝”和“地皇后”,一家三口整出了一個“天地人”的組合。這當然不是耶律阿保機在搞文字遊戲,他用這種方式樹立了耶律倍遼國第三號人物的地位。臨走時,耶律阿保機撫著兒子的背說:“得汝治東土,吾復何憂!”(《遼史·義宗傳》)。


三、遼國唯一的“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與耶律倍在渤海國作別,但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耶律阿保機在回軍途中染病而死,因為事發突然,他沒有明確到底誰是遼帝國的皇儲。

儘管按照常理,皇太子耶律倍理應繼承大統,但因為耶律阿保機沒有像中原王朝的皇帝那樣,留下一份遺詔作為法律文書,這就給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而這個人恰恰是他的生身母親述律平。

1、強悍皇后

作為遼國的開國皇后,述律平也絕不簡單,《遼史·后妃傳》說她是“簡重果斷,有雄略”,而《新五代史》則說她是為“人多智而忍”,是一個標準的女強人。

同樣在《新五代史》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阿保機死,(述律平)悉召從行大將等妻,謂曰:‘我今為寡婦矣,汝等豈宜有夫?’乃殺其大將百餘人。”

述律平對大將們的妻子說:“我現在是寡婦了,你們怎麼能有丈夫?”於是殺掉大將百餘人。”

想想看,這都是哪門子的道理啊?自己老公死了,還不允許別人有老公了?

其實,述律平並非是瘋了,她此舉是另有深意。這些大將,本來就對皇位虎視眈眈,述律平只不過借這個略顯荒唐的理由,將他們除掉而已。

剪除了朝中的異己,強悍的述律皇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擁立皇帝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2、親媽不愛

雖然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是自己的親骨肉,但述律平卻顯然更加鍾愛自己的二兒子耶律德光。

與多才多藝的耶律倍相比,當時遼國的大元帥耶律德光以軍事見長,他多年隨父親出征,軍功甚多,在軍中更有威望。甚至有人在耶律倍統治的東丹王國叛亂,也是耶律德光出面剿滅。(《遼史》:“未幾,(東丹王國)諸部多叛,大元帥(耶律德光)討平之。”

但耶律德光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這也並非述律平更加青睞他的唯一原因。除了這個條件,還有兩項更加重要的因素:

一是述律平與耶律倍的政見不同。

剛才說到,耶律倍一直主張契丹民族加速漢化。在這一點上,他與其父耶律阿保機保持一致。

然而述律平卻不願意看到契丹民族因為漢化而逐漸迷失自我,她主張“契丹為尊,漢儀為用”。而在這一點上,她的二兒子耶律德光又與她很有默契。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德光

二是培養壯大自己的家族勢力。

耶律德光的妻子靖安皇后蕭氏,是述律平親弟弟的女兒,也就是她的親侄女。史書中對於耶律倍的妻子,卻沒有詳細記載,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耶律倍的妻族地位並不顯赫。

就像後來慈禧太后一定要光緒立她的侄女隆裕為後一樣,述律平出於自己家族勢力做大做強的考慮,一定要扶持耶律德光為帝,這才對她自己有利。

而耶律德光後來也果然讓述律平的侄女當上了皇后,其家族也在遼朝開始呼風喚雨。耶律德光曾經感慨說:“太后族大,如古柏根,不可移也”(《契丹國志》)。

而這也說明,述律平扶持本不該即位的耶律德光,其背後就是一場家族利益的交易。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德光與耶律倍、石敬瑭

3、讓國皇帝

在遼國的這場皇位之爭中,耶律德光因為有了述律平和外戚家族的支持,再加上其本人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使得空有“人皇王”、“皇太子”等虛銜的耶律倍,根本無力與其抗衡。

耶律阿保機當年或許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留下一個東丹王國讓耶律倍發展勢力,可惜一切來得太突然了。

於是,遼國曆史上非常可笑的一幕發生了,在勝負已經分曉的情況下,述律平導演了一出“讓國”鬧劇。

《資治通鑑》中記載,述律平讓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各騎在一匹馬上,她當著所有契丹酋長的面說:“二子吾皆愛之,莫知所立,汝曹擇可立者執其轡。”在場的人都不是傻的,早就看出來述律平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於是“爭執德光轡讙躍曰:‘願事元帥太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耶律倍這邊空空如也,十分尷尬。

述律平接著說:“眾之所欲,吾安敢違。”於是,耶律德光成為了遼國第二任皇帝。就這樣,耶律倍就將皇位“讓”給了耶律德光。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四、通敵叛國的“讓國皇帝”

耶律德光繼位後,仍然視哥哥為最大威脅。公元928年,他一道詔書,就把耶律倍“請”到了京城,幽禁起來,並將東丹國劃歸中央管轄。

受到嚴密監控的耶律倍,每日以讀書作畫消磨時光,以表明自己無意皇位之爭。

此時,遠在中原的後唐明宗李嗣源,得知了耶律倍的狀況。為分化瓦解契丹人,李嗣源兩次派遣使者,祕密緻書耶律倍,邀請其前往後唐。

而耶律倍因害怕遭到弟弟暗算,在深思熟慮後,決定投奔李嗣源。

臨走時,他留下了一首《海上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這裡的“小山”指的當然就是耶律德光,而“大山”無疑是被弟弟欺壓的耶律倍。

"

導讀:提到歷史上多才多藝卻又沒能好好當皇帝的人,你會想到誰?

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這兩位藝術家皇帝,相信是許多人榜單上的頭名。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皇帝”,跟以上這兩位相比,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也是不遑多讓。他的頭銜有:書畫家、藏書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等一大堆,而他最響噹噹的名號,卻是其兒子耶律阮所封的“讓國皇帝”,廟號遼義宗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代疆域

作為契丹人的他,有一個十分顯赫的出身: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兄。

但流淌著契丹血液的他,後來卻投奔了遼國的死敵後唐,還改了一個漢人名字——李贊華,而他的原名是耶律倍。

耶律倍為何會被稱為“讓國皇帝”,又為何改為漢人姓氏呢?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一、遼國第一畫家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見長,而宋徽宗趙佶以字畫為妙,那麼,耶律倍的繪畫水平跟趙佶相比又如何呢?

筆者無法從專業的美術角度給出答案,但我們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宋徽宗趙佶是耶律倍的粉絲,而且還是不惜重金求購其作品的鐵桿粉絲。

在北宋人劉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畫補遺》中,有這樣一小段關於耶律倍畫作的記載:

“丹王贊華(耶律倍),契丹大姓,乃耶律德光之外戚,善畫馬之權奇者。樑唐及晉初,凡北邊防戍及榷易商人嘗得贊華之畫,工藝精緻,致京師,人多以金帛質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這段話說明,耶律倍的畫在五代時期就已經享譽中原和塞外了,而且價值不菲,需要以金帛交換。

北宋時期,耶律倍的畫更加名貴,宋徽宗的皇家畫院曾經專門重金購得他的15幅畫作,收入到由趙佶親自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之中,分別為

“雙騎圖一、獵騎圖一、雪騎圖一、番騎圖六、人騎圖二、千角鹿圖一、吉首並驅騎圖一、射騎圖一、女真獵騎圖一。”

從這些畫作的名稱可見,與善於工筆花鳥的宋徽宗相比,耶律倍的畫風無疑更加粗獷,展現了其草原民族的狂野天性。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射騎圖》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東丹王出行圖》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面這幅《東丹王出行圖》,裡面畫了六人乘馬出行的場景,其中一個身穿團花黃袍、戴頭冠的人物,他面容消瘦、絡腮鬍須,高鼻深目,一副典型的契丹人長相。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倍

雖然他外表高貴,但神色憂傷,與其他幾人騎馬出遊的興高采烈格格不入。而在卷末的題記中,我們可以看到“世傳東丹王是也。”幾個字。因此後人得知,這幅畫是耶律倍的自畫像。為何耶律倍會把自己畫得如此憔悴呢?


二、遼國第一位太子

1、文武全才

遼國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一共有三子一女,其中長子便是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次耶律李胡。

耶律倍雖然是契丹人,但從小仰慕漢文化,酷愛藏書讀書。當時遼國剛剛草創,連年征戰,還來不及搞文化建設。於是,耶律倍就派人到中原採購書籍。他一生收藏了萬卷圖書,因此也成為遼國私人藏書第一人。

因為讀書多,耶律倍也成為契丹人中少有的全才,《遼史·義宗傳》記載,他“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爇之術,工遼漢文章,嘗譯《陰符經》”,這也是為什麼他被稱冠以“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醫學家、陰陽學家”等名號的原因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耶律倍不僅能文,而且具有相當的軍事才能。公元926年,耶律倍跟隨耶律阿保機征討渤海國,攻陷扶余城後,耶律阿保機準備就此修整,清點戶口。而耶律倍卻勸諫說:“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遼史》)

耶律阿保機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令耶律倍和其弟耶律德光為先鋒,直取忽汗城,果然一舉拿下,渤海國滅亡。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滅渤海國

從綜合能力上講,能文能武的耶律倍能甩李煜和趙佶好幾條街,誰說一身藝術細胞的人,就一定是個文弱之人呢?

2、大遼皇儲

17歲時,耶律倍被立為了太子。有一次,耶律阿保機問身邊人:“受命之君,當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遼史·義宗傳》)

這時,身邊的人紛紛說要先祭祀佛。契丹人早期信奉薩滿教,自從佛教傳入契丹後,他們開始崇信佛教,而且一代更勝一代。但遼太祖的答案卻是:“佛非中國教。”

耶律倍深諳漢文化,他知道在中原,儒家思想與封建王朝才是絕配。因此他建議,要想鞏固統治,儒教才是更好的選擇:“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遼史·義宗傳》)

這句話正中耶律阿保機的下懷,於是遼國才建了孔廟,由耶律倍前往祭祀。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而耶律阿保機不僅僅是建孔廟那麼簡單。在此以前,他打破了契丹部族的傳統,採取了中原政權的皇位登基儀式,不稱可汗,而改用帝號,甚至身穿中原帝王服飾。

為了打破契丹人傳統的首領選舉制,他還宣佈耶律倍為大遼國第一位皇太子,建立儲君制度。他將遼國的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家族手中,打破了其他契丹貴族覬覦皇位的幻想。

而此番,耶律阿保機公開採納耶律倍的意見,既是在表明自己加快施行漢化的決心,也是幫助太子在朝中立威,為日後其順利接班打下堅實基礎。

而在攻滅渤海國後,為了進一步加強太子的實力,耶律阿保機又在此地建立了東丹王國,立耶律倍為“人皇王”,並賜給他皇帝冠冕,以統治此國。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平還分別稱“天皇帝”和“地皇后”,一家三口整出了一個“天地人”的組合。這當然不是耶律阿保機在搞文字遊戲,他用這種方式樹立了耶律倍遼國第三號人物的地位。臨走時,耶律阿保機撫著兒子的背說:“得汝治東土,吾復何憂!”(《遼史·義宗傳》)。


三、遼國唯一的“讓國皇帝”

耶律阿保機與耶律倍在渤海國作別,但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耶律阿保機在回軍途中染病而死,因為事發突然,他沒有明確到底誰是遼帝國的皇儲。

儘管按照常理,皇太子耶律倍理應繼承大統,但因為耶律阿保機沒有像中原王朝的皇帝那樣,留下一份遺詔作為法律文書,這就給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而這個人恰恰是他的生身母親述律平。

1、強悍皇后

作為遼國的開國皇后,述律平也絕不簡單,《遼史·后妃傳》說她是“簡重果斷,有雄略”,而《新五代史》則說她是為“人多智而忍”,是一個標準的女強人。

同樣在《新五代史》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阿保機死,(述律平)悉召從行大將等妻,謂曰:‘我今為寡婦矣,汝等豈宜有夫?’乃殺其大將百餘人。”

述律平對大將們的妻子說:“我現在是寡婦了,你們怎麼能有丈夫?”於是殺掉大將百餘人。”

想想看,這都是哪門子的道理啊?自己老公死了,還不允許別人有老公了?

其實,述律平並非是瘋了,她此舉是另有深意。這些大將,本來就對皇位虎視眈眈,述律平只不過借這個略顯荒唐的理由,將他們除掉而已。

剪除了朝中的異己,強悍的述律皇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擁立皇帝了。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2、親媽不愛

雖然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是自己的親骨肉,但述律平卻顯然更加鍾愛自己的二兒子耶律德光。

與多才多藝的耶律倍相比,當時遼國的大元帥耶律德光以軍事見長,他多年隨父親出征,軍功甚多,在軍中更有威望。甚至有人在耶律倍統治的東丹王國叛亂,也是耶律德光出面剿滅。(《遼史》:“未幾,(東丹王國)諸部多叛,大元帥(耶律德光)討平之。”

但耶律德光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這也並非述律平更加青睞他的唯一原因。除了這個條件,還有兩項更加重要的因素:

一是述律平與耶律倍的政見不同。

剛才說到,耶律倍一直主張契丹民族加速漢化。在這一點上,他與其父耶律阿保機保持一致。

然而述律平卻不願意看到契丹民族因為漢化而逐漸迷失自我,她主張“契丹為尊,漢儀為用”。而在這一點上,她的二兒子耶律德光又與她很有默契。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德光

二是培養壯大自己的家族勢力。

耶律德光的妻子靖安皇后蕭氏,是述律平親弟弟的女兒,也就是她的親侄女。史書中對於耶律倍的妻子,卻沒有詳細記載,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耶律倍的妻族地位並不顯赫。

就像後來慈禧太后一定要光緒立她的侄女隆裕為後一樣,述律平出於自己家族勢力做大做強的考慮,一定要扶持耶律德光為帝,這才對她自己有利。

而耶律德光後來也果然讓述律平的侄女當上了皇后,其家族也在遼朝開始呼風喚雨。耶律德光曾經感慨說:“太后族大,如古柏根,不可移也”(《契丹國志》)。

而這也說明,述律平扶持本不該即位的耶律德光,其背後就是一場家族利益的交易。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耶律德光與耶律倍、石敬瑭

3、讓國皇帝

在遼國的這場皇位之爭中,耶律德光因為有了述律平和外戚家族的支持,再加上其本人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使得空有“人皇王”、“皇太子”等虛銜的耶律倍,根本無力與其抗衡。

耶律阿保機當年或許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留下一個東丹王國讓耶律倍發展勢力,可惜一切來得太突然了。

於是,遼國曆史上非常可笑的一幕發生了,在勝負已經分曉的情況下,述律平導演了一出“讓國”鬧劇。

《資治通鑑》中記載,述律平讓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各騎在一匹馬上,她當著所有契丹酋長的面說:“二子吾皆愛之,莫知所立,汝曹擇可立者執其轡。”在場的人都不是傻的,早就看出來述律平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於是“爭執德光轡讙躍曰:‘願事元帥太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耶律倍這邊空空如也,十分尷尬。

述律平接著說:“眾之所欲,吾安敢違。”於是,耶律德光成為了遼國第二任皇帝。就這樣,耶律倍就將皇位“讓”給了耶律德光。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契丹人


四、通敵叛國的“讓國皇帝”

耶律德光繼位後,仍然視哥哥為最大威脅。公元928年,他一道詔書,就把耶律倍“請”到了京城,幽禁起來,並將東丹國劃歸中央管轄。

受到嚴密監控的耶律倍,每日以讀書作畫消磨時光,以表明自己無意皇位之爭。

此時,遠在中原的後唐明宗李嗣源,得知了耶律倍的狀況。為分化瓦解契丹人,李嗣源兩次派遣使者,祕密緻書耶律倍,邀請其前往後唐。

而耶律倍因害怕遭到弟弟暗算,在深思熟慮後,決定投奔李嗣源。

臨走時,他留下了一首《海上詩》:“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這裡的“小山”指的當然就是耶律德光,而“大山”無疑是被弟弟欺壓的耶律倍。

耶律倍:遼國第一位太子,逃到中原改漢姓,被封為“讓國皇帝”

遼國、後唐

耶律倍來到後唐以後,便被李嗣源賜姓為李,名贊華。原來的耶律倍,此時搖身一變,成為了李贊華。

但是,因為李嗣源邀請耶律倍來到中原,本就是把他當做一種籌碼。耶律倍在後唐無所事事,又無法排解失掉皇位的挫敗感,於是脾氣愈加暴躁,變得殘忍好殺,其妻子夏氏甚至主動要求出家為尼,再也不敢跟他生活在一起。

公元933年,李嗣源病死,後唐陷入內亂之中。耶律德光應石敬瑭之邀,大舉攻打後唐。

李嗣源養子李從珂見大勢已去,於是拉著耶律倍共赴火海。耶律倍不從,被李從珂部下所殺,時年38歲。

遼國第一位太子、人皇王慘死異國他鄉。

公元947年,耶律倍的長子耶律阮奪回了皇位,追諡其父為“讓國皇帝”。


結語:在《遼史·義宗倍傳》,這樣高度讚揚耶律倍“讓國”的高尚愛國情操,“自古新造之國,一傳而太子讓,豈易得哉?遼之義宗,可謂盛矣!

然而,我們知道了他“讓國”的真實過程原來是這樣一副模樣,還真是要感嘆,修編《遼史》的元朝人,還真是學到了中原文化的某些精髓所在。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五代名畫補遺》、《遼史》、《契丹國志》、《新五代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