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盤龍塘村有座清代石板橋

廉江 歷史 清朝 嘉慶帝 雷州 高州 交通 湛江新聞網 2019-04-15
廉江盤龍塘村有座清代石板橋

廉江市盤龍塘村有一條擁有200多年曆史的石橋,名叫青塘橋,當地人又叫萬壽橋,它至今依然屹立在河流之上。“萬壽橋”這個名字讓我們覺得這座橋像一個經歷過無數滄桑的老人,任何一處都耐人尋味和充滿神奇色彩。於是,我們一行來到廉江進行一次探祕發現之旅。

驚歎:歷史悠久,做工精巧

青塘橋位於廉江市石嶺鎮盤龍塘村的青塘村旁一條小河上。汽車離開公路後,又在泥濘顛簸的小路上走了3公里,最後到了走不了的地方我們便下車步行。走了將近200米,我們看到一條彎曲的堅固石橋,橋頭兩邊被蔥蔥郁郁的植被環繞,一望無際的綠色,有零星的彩色花朵點綴其中。遙望遠方起伏的山嶺,如此美麗的風景畫,讓我們流連忘返,陶醉不已。

廉江史志記載,青塘橋是一座石條橋,長31.5米,寬1.5米,橋面由25根花崗石組成,寬、厚均為30釐米,長6.3米的石條搭建,橋下建有6個橋墩。

這條石橋並不是筆直的,而是彎彎曲曲呈“S”型。一位林姓80多歲老伯告訴我們說,這應該是當年的石匠懂得熱脹冷縮,建成“S”型留下縫隙來延長使用年限。

橋下六個菱形橋墩都是一頭大一頭小,這引起了我們的好奇。林老伯指著河流說,“這是因為大的一頭橋墩是上游入水的方向,而小的一頭橋墩是出水口。”這樣精巧的設計,不禁令人歎服。

更令我們詫異的是,整座橋通體都是由整齊的長方形石條構成,而橋頭兩邊的幾乎長達十幾米的引橋也是由石塊夯砌而成,整齊劃一,達到十幾層之多。這麼多的石料石材,在交通並不發達和運輸技術並不好的古代究竟是怎樣做到的?並且在這附近並沒有什麼崇山峻嶺,這麼多的石料又是從何而來?還有,這座石橋的橋板石料和縫接的漿料、草紙灰及紅糖全部從外地運回來,本地沒有材料供給。當年的石匠又是從哪裡運來物料呢?

發現:交通要道,意義重大

橋頭原有碑石記載建橋之事,碑高1.8米,寬1.2米,現已被風雨侵蝕,難以辨認。橋頭外約10米處,立有一塊橢圓形的石頭為橋神,偶爾有村民到此上香祈福。現今橋頭兩邊已經被蒼翠的植物掩蓋,但是引橋做工精細,就算被植被掩蓋也難以遮掩當年先人們心靈手巧的手藝,而石磚鋪成長長的石板路長達幾十米,200年後的今天依然堅固。

清光緒《石城縣誌》記載:“青塘橋在城西五十里,近青塘村,道光已未年監生羅士賢捐資倡建。”碑文記載,因該地勢低窪,大雨時積水深達丈餘,來往不便,於是由廉州、高州和雷州三府轄六縣慈善人家羅士賢、李興國從清代嘉慶年間(1796年)開始醞釀倡建並捐資籌資,共建此橋。

據史料記載,唐高祖武德六年,朝廷在河脣龍湖村設羅州,有道路經過石嶺盤龍塘一帶到幹水縣(遺址在雅塘沙鏟河畔東街山村),再到凌祿縣(遺址在營仔東凌祿村),青塘橋所跨過的小河即是沙鏟河下游的支流。

200年來,三地村民趕集、農忙、收穫、嫁娶都要從這條石橋通過,這條石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橋上車水馬龍,不知印下了多少車轍印和多少汗水浸泡的腳印。

56歲的林達柳是當地土生土長的教師,小學至高中都在盤龍塘小學就讀,高中畢業後就一直在盤龍塘小學青塘分校任教,他對青塘橋的歷史與傳說最熟悉不過了。

林達柳說,據村裡的老人回憶,盤龍塘是個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的地方。青塘橋是一座風水橋 萬壽橋,石板橋建成後,不僅保證這一帶風調雨順 繁榮豐盛,之前曾發生過幾次馬車過橋時翻車的事故但都無一人傷亡,這無疑為這座橋增添了不少神祕色彩。

景觀:小橋風情依舊

如今,橋下的溪流中也長滿了荷花葉,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彷佛在向我們昭示著石橋時隔多年再次獲得的無窮生命力。

林爺爺說,他小的時候還在橋下的溪流中玩水,當時的橋頭兩邊還沒有這麼多的植被,是荒涼的平原,橋頭還有一家小商鋪,當時橋上還有牛車經過。

日益發達的交通,讓這座曾經獨領風騷的古橋失去了原來的價值,但今天的石橋依然向我們展示著她的魅力與風采。

石橋下蜿蜒流淌的小溪流,是附近河流的分支,最後匯入九洲江。

站在石橋上,臉龐上拂過煦煦的微風,我們透過斑駁的樹影,彷佛看到200年前那些勤勞奮鬥的先人們勞作的身影和石橋上喧鬧繁華的景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