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7月10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會議審議了35項擬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地提名,並對166處世界遺產地的保護狀況進行了審查。其中,共有包括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在內的多處涉海自然與文化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時,由於小頭鼠海豚種群數量銳減,加利福尼亞灣群島及保護區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多處涉海遺產地申遺成功!除了黃(渤)海候鳥棲息地,還有這些

帕拉蒂歷史市鎮(巴西)

多處涉海遺產地申遺成功!除了黃(渤)海候鳥棲息地,還有這些

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冰島)

多處涉海自然與文化遺產入列

世界遺產大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例會,每年召開一次,首屆大會於1977年在法國巴黎舉行。大會的主要職責是審核、批准新申報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並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今年,國際上多處涉海自然與文化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具體如下:

法屬南部領地和領海(法國) 該遺產地包括南印度洋上最大的幾個群島和島嶼:克羅澤群島、凱爾蓋朗群島、聖保羅島和阿姆斯特丹島,以及約60個小型亞南極島嶼。這片南半球海洋上的“綠洲”總面積達67萬平方公里,是全世界鳥類和海洋哺乳動物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尤其是帝企鵝和黃鼻信天翁的數量居全球之冠。由於遠離人類活動中心,這些島嶼保存狀態完好,是地球生物演變歷程的“陳列館”和科學研究的獨特場所。

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冰島) 該遺產地是典型的火山地區,佔地面積逾1.4萬平方公里,接近冰島領土面積的14%。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內有10座火山,其中8座為冰川火山。這些火山中有兩座位居冰島最活躍的火山之列。火山與瓦特納冰蓋裂縫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種自然景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火山爆發期間冰川邊緣突然崩裂引發的大洪水。這一現象的反覆出現催生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沙原、河網和變化迅速的峽谷。

帕拉蒂和格蘭德島(巴西) 該文化景觀位於博凱納山脈和大西洋之間,包括帕拉蒂歷史市鎮(巴西保存最完好的海濱城鎮)、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全球5大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在內的4個自然保護區。帕拉蒂生物種類豐富,其中不乏瀕危物種,如美洲豹、白脣西猯及數種靈長類動物,包括當地標誌性生物褐絨毛蛛猴。在17世紀末,帕拉蒂是向歐洲運送礦產的“黃金之路”的起點。這裡的港口還是礦井工具和黑奴礦工的入境點。為了保護港口和城市財富,帕拉蒂設有一套防禦體系,其歷史中心保存著18世紀帕拉蒂的城市佈局及18世紀~19世紀初大部分的殖民建築。

大加那利島文化景觀(西班牙) 位於大加那利島中部山區的里斯科卡伊多,地貌包括懸崖、峽谷和火山,生物多樣性豐富。該遺產地內有大量穴居人遺址,如住所、穀倉和蓄水池等。這些遺蹟證實了前西班牙時期島嶼文化的存在,其起源很可能與公元元年前後來到這裡的北非柏柏爾人有關。該文化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下發展演變,直至15世紀首批西班牙人到來。當地穴居人遺址還包括文化洞穴和被視為聖地的神廟。

加利福尼亞灣群島成“瀕危遺產”

本次世界遺產大會上,由於小頭鼠海豚種群數量的銳減,世界自然遺產地——加利福尼亞灣群島及保護區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加利福尼亞灣群島及保護區位於墨西哥東北部,包含244座大小島嶼及沿海地區,於2005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遺產地被譽為研究物種演化的“天然實驗室”,幾乎能夠觀察到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學變化過程,在科學研究領域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意義。

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當地生活著近700種植物和891種魚類,其中有90種屬於當地的特有物種。此外,這裡還生存著全球39%的海洋哺乳動物和近1/3的海洋鯨類物種。

小頭鼠海豚是該地區的特有物種之一,主要生活在淺水近岸處,以小魚和魷魚類為食,通常為獨居或小群體生活。它們生性害羞,會主動避免與船隻接觸,由於數量稀少,早在1996年就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名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小頭鼠海豚是加利福尼亞灣群島及保護區的重要物種。雖然墨西哥政府已經為保護該物種付出了巨大努力,並設立了專門的保護區,但由於同樣生活在當地的加利福尼亞石首魚的市場需求較大,非法使用刺網捕撈的現象屢禁不止,成為造成小頭鼠海豚死亡的主要原因。

據介紹,2005年,小頭鼠海豚的種群數量約有300頭,如今已銳減到不足20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呼籲墨西哥政府加強對小頭鼠海豚活動情況的監測,確保僅存的小頭鼠海豚在其生活區域內不再受到刺網威脅。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呼籲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貿易的轉運國和目的地國加大力度打擊非法貿易。

海洋世界遺產保護形勢不容樂觀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海洋計劃》項目統計,全球共有49處海洋世界遺產,如澳大利亞大堡礁、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等。儘管國際社會正採取措施加以保護,但海洋世界遺產的整體保護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今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2019海洋世界遺產報告》稱,近年來氣候變化對世界海洋遺產的影響日益突出,珊瑚礁世界遺產保護形勢嚴峻,公海世界遺產保護急需推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曾發佈數據指出,2014年~2017年,受氣候變化威脅的世界自然遺產已經由35個上升到62個。其中,珊瑚礁和冰川是當下受氣候變化威脅最嚴重的的生態系統。除此之外,還包括溼地、地勢較低的三角洲、永凍層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未來受影響的世界自然遺產還會繼續增多。

據瞭解,1985年~201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個珊瑚礁中,有13個每10年發生白化現象的次數超過兩次,澳大利亞大堡礁則已經連續2年出現珊瑚礁大面積死亡現象。研究人員預測,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上升,白化現象的間隔期將越來越短。到本世紀末,這29個珊瑚礁世界遺產都將受到嚴重破壞。

此外,公海世界遺產保護工作也急需加強。地球表面約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在海洋孕育的諸多壯麗自然景觀中有很多位於公海。然而,目前這些公海自然景觀都未被列入《世界遺產保護名錄》。

來源:中國海洋報

記者:周 超

編輯:鄭雅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