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一期,他講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很多人以為這是鄧麗君的原唱,實際上這首歌在1937年就被寫出來,第一版是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演唱。

之後,由於戰爭的緣故,《何日君再來》容易讓人聯想到“何日再來”(當時日軍和國共都不喜歡),多次被禁播,禁唱。

即便到了 1978 年,鄧麗君重新演繹,這首歌一開始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再度被禁。

好在,優秀的作品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這首歌還是成為了中文流行歌曲的經典。

通過《聽說》,你瞭解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個人,而是音樂背後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一期,他講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很多人以為這是鄧麗君的原唱,實際上這首歌在1937年就被寫出來,第一版是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演唱。

之後,由於戰爭的緣故,《何日君再來》容易讓人聯想到“何日再來”(當時日軍和國共都不喜歡),多次被禁播,禁唱。

即便到了 1978 年,鄧麗君重新演繹,這首歌一開始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再度被禁。

好在,優秀的作品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這首歌還是成為了中文流行歌曲的經典。

通過《聽說》,你瞭解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個人,而是音樂背後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陳丹青,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氣質,我覺得是犀利。

《局部》作為一個主講繪畫藝術的節目,按理說門檻最高,關注的人應該最少。

實際從關注度上,《局部》僅次於《圓桌派》。

也許很多人對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之間有什麼區別並不敢感興趣,但就是喜歡聽陳丹青講“廢話”。

有一次,同樣是回答網友的意見,有人就覺得節目裡有效信息太少。

陳丹青推了推眼鏡:

“這個建議說得挺對的,我廢話確實是多了點,你不喜歡,可以直接換個其他節目看。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一期,他講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很多人以為這是鄧麗君的原唱,實際上這首歌在1937年就被寫出來,第一版是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演唱。

之後,由於戰爭的緣故,《何日君再來》容易讓人聯想到“何日再來”(當時日軍和國共都不喜歡),多次被禁播,禁唱。

即便到了 1978 年,鄧麗君重新演繹,這首歌一開始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再度被禁。

好在,優秀的作品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這首歌還是成為了中文流行歌曲的經典。

通過《聽說》,你瞭解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個人,而是音樂背後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陳丹青,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氣質,我覺得是犀利。

《局部》作為一個主講繪畫藝術的節目,按理說門檻最高,關注的人應該最少。

實際從關注度上,《局部》僅次於《圓桌派》。

也許很多人對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之間有什麼區別並不敢感興趣,但就是喜歡聽陳丹青講“廢話”。

有一次,同樣是回答網友的意見,有人就覺得節目裡有效信息太少。

陳丹青推了推眼鏡:

“這個建議說得挺對的,我廢話確實是多了點,你不喜歡,可以直接換個其他節目看。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至於竇文濤,之前已經寫過很多次了。

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色請小主播。

他有一種能力,讓嘉賓覺得舒服,更讓觀眾覺得舒服。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一期,他講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很多人以為這是鄧麗君的原唱,實際上這首歌在1937年就被寫出來,第一版是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演唱。

之後,由於戰爭的緣故,《何日君再來》容易讓人聯想到“何日再來”(當時日軍和國共都不喜歡),多次被禁播,禁唱。

即便到了 1978 年,鄧麗君重新演繹,這首歌一開始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再度被禁。

好在,優秀的作品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這首歌還是成為了中文流行歌曲的經典。

通過《聽說》,你瞭解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個人,而是音樂背後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陳丹青,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氣質,我覺得是犀利。

《局部》作為一個主講繪畫藝術的節目,按理說門檻最高,關注的人應該最少。

實際從關注度上,《局部》僅次於《圓桌派》。

也許很多人對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之間有什麼區別並不敢感興趣,但就是喜歡聽陳丹青講“廢話”。

有一次,同樣是回答網友的意見,有人就覺得節目裡有效信息太少。

陳丹青推了推眼鏡:

“這個建議說得挺對的,我廢話確實是多了點,你不喜歡,可以直接換個其他節目看。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至於竇文濤,之前已經寫過很多次了。

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色請小主播。

他有一種能力,讓嘉賓覺得舒服,更讓觀眾覺得舒服。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如果讓我總結為什麼喜歡他們的節目,多半是因為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他們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最擅長的。

竇文濤聊天、樑文道讀書、陳丹青談藝術、馬世芳聽音樂。

他們不妥協,更不會迎合,總是把自己隱藏在節目內容的背後。

在這裡,你總是能夠聽到其他地方聽不到,看不見的東西。

實在難得。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一期,他講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很多人以為這是鄧麗君的原唱,實際上這首歌在1937年就被寫出來,第一版是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演唱。

之後,由於戰爭的緣故,《何日君再來》容易讓人聯想到“何日再來”(當時日軍和國共都不喜歡),多次被禁播,禁唱。

即便到了 1978 年,鄧麗君重新演繹,這首歌一開始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再度被禁。

好在,優秀的作品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這首歌還是成為了中文流行歌曲的經典。

通過《聽說》,你瞭解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個人,而是音樂背後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陳丹青,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氣質,我覺得是犀利。

《局部》作為一個主講繪畫藝術的節目,按理說門檻最高,關注的人應該最少。

實際從關注度上,《局部》僅次於《圓桌派》。

也許很多人對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之間有什麼區別並不敢感興趣,但就是喜歡聽陳丹青講“廢話”。

有一次,同樣是回答網友的意見,有人就覺得節目裡有效信息太少。

陳丹青推了推眼鏡:

“這個建議說得挺對的,我廢話確實是多了點,你不喜歡,可以直接換個其他節目看。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至於竇文濤,之前已經寫過很多次了。

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色請小主播。

他有一種能力,讓嘉賓覺得舒服,更讓觀眾覺得舒服。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如果讓我總結為什麼喜歡他們的節目,多半是因為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他們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最擅長的。

竇文濤聊天、樑文道讀書、陳丹青談藝術、馬世芳聽音樂。

他們不妥協,更不會迎合,總是把自己隱藏在節目內容的背後。

在這裡,你總是能夠聽到其他地方聽不到,看不見的東西。

實在難得。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有人會好奇,既然節目這麼好,為什麼看的人不多?

原因大抵有兩個。

一,準確的節目定位意味著受眾的固定。

提到節目該如何去吸引粉絲,「看理想」用了兩個字——

勾引。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一方面說明了這個平臺的確很有魅力,另一方面也展現了節目的困境。

陳丹青解釋:“我一定不相信,就算我講得再多再好,會讓更多的人,所謂假定那些愛藝術的人,現在是1萬人,我講了以後會有10萬人或者20萬人,會喜歡藝術,我不相信這件事情。”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一期,他講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很多人以為這是鄧麗君的原唱,實際上這首歌在1937年就被寫出來,第一版是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演唱。

之後,由於戰爭的緣故,《何日君再來》容易讓人聯想到“何日再來”(當時日軍和國共都不喜歡),多次被禁播,禁唱。

即便到了 1978 年,鄧麗君重新演繹,這首歌一開始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再度被禁。

好在,優秀的作品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這首歌還是成為了中文流行歌曲的經典。

通過《聽說》,你瞭解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個人,而是音樂背後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陳丹青,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氣質,我覺得是犀利。

《局部》作為一個主講繪畫藝術的節目,按理說門檻最高,關注的人應該最少。

實際從關注度上,《局部》僅次於《圓桌派》。

也許很多人對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之間有什麼區別並不敢感興趣,但就是喜歡聽陳丹青講“廢話”。

有一次,同樣是回答網友的意見,有人就覺得節目裡有效信息太少。

陳丹青推了推眼鏡:

“這個建議說得挺對的,我廢話確實是多了點,你不喜歡,可以直接換個其他節目看。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至於竇文濤,之前已經寫過很多次了。

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色請小主播。

他有一種能力,讓嘉賓覺得舒服,更讓觀眾覺得舒服。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如果讓我總結為什麼喜歡他們的節目,多半是因為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他們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最擅長的。

竇文濤聊天、樑文道讀書、陳丹青談藝術、馬世芳聽音樂。

他們不妥協,更不會迎合,總是把自己隱藏在節目內容的背後。

在這裡,你總是能夠聽到其他地方聽不到,看不見的東西。

實在難得。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有人會好奇,既然節目這麼好,為什麼看的人不多?

原因大抵有兩個。

一,準確的節目定位意味著受眾的固定。

提到節目該如何去吸引粉絲,「看理想」用了兩個字——

勾引。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一方面說明了這個平臺的確很有魅力,另一方面也展現了節目的困境。

陳丹青解釋:“我一定不相信,就算我講得再多再好,會讓更多的人,所謂假定那些愛藝術的人,現在是1萬人,我講了以後會有10萬人或者20萬人,會喜歡藝術,我不相信這件事情。”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因此這類節目註定了不會火爆,留下來的大多是真心喜歡節目的粉絲。

由此也會引發一個問題,就是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不能輕易改變,《圓桌派》第四季的第一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節目邀請了周迅和陳坤作為嘉賓一起聊友誼。

按理說,這是很好的陣容,為什麼放完之後很多人不太喜歡?因為節目看起來不是一次老朋友之間的聊天,而更像一次專訪。

竇文濤負責問,周迅和陳坤負責講,而一旁的馬爺只能“乾瞪眼”,雖然流量可能上去了,但是喜歡老味道的粉絲不一定買賬。

後面逐漸又恢復了原樣,王晶聊電影那一期很有趣。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一期,他講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很多人以為這是鄧麗君的原唱,實際上這首歌在1937年就被寫出來,第一版是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演唱。

之後,由於戰爭的緣故,《何日君再來》容易讓人聯想到“何日再來”(當時日軍和國共都不喜歡),多次被禁播,禁唱。

即便到了 1978 年,鄧麗君重新演繹,這首歌一開始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再度被禁。

好在,優秀的作品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這首歌還是成為了中文流行歌曲的經典。

通過《聽說》,你瞭解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個人,而是音樂背後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陳丹青,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氣質,我覺得是犀利。

《局部》作為一個主講繪畫藝術的節目,按理說門檻最高,關注的人應該最少。

實際從關注度上,《局部》僅次於《圓桌派》。

也許很多人對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之間有什麼區別並不敢感興趣,但就是喜歡聽陳丹青講“廢話”。

有一次,同樣是回答網友的意見,有人就覺得節目裡有效信息太少。

陳丹青推了推眼鏡:

“這個建議說得挺對的,我廢話確實是多了點,你不喜歡,可以直接換個其他節目看。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至於竇文濤,之前已經寫過很多次了。

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色請小主播。

他有一種能力,讓嘉賓覺得舒服,更讓觀眾覺得舒服。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如果讓我總結為什麼喜歡他們的節目,多半是因為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他們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最擅長的。

竇文濤聊天、樑文道讀書、陳丹青談藝術、馬世芳聽音樂。

他們不妥協,更不會迎合,總是把自己隱藏在節目內容的背後。

在這裡,你總是能夠聽到其他地方聽不到,看不見的東西。

實在難得。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有人會好奇,既然節目這麼好,為什麼看的人不多?

原因大抵有兩個。

一,準確的節目定位意味著受眾的固定。

提到節目該如何去吸引粉絲,「看理想」用了兩個字——

勾引。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一方面說明了這個平臺的確很有魅力,另一方面也展現了節目的困境。

陳丹青解釋:“我一定不相信,就算我講得再多再好,會讓更多的人,所謂假定那些愛藝術的人,現在是1萬人,我講了以後會有10萬人或者20萬人,會喜歡藝術,我不相信這件事情。”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因此這類節目註定了不會火爆,留下來的大多是真心喜歡節目的粉絲。

由此也會引發一個問題,就是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不能輕易改變,《圓桌派》第四季的第一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節目邀請了周迅和陳坤作為嘉賓一起聊友誼。

按理說,這是很好的陣容,為什麼放完之後很多人不太喜歡?因為節目看起來不是一次老朋友之間的聊天,而更像一次專訪。

竇文濤負責問,周迅和陳坤負責講,而一旁的馬爺只能“乾瞪眼”,雖然流量可能上去了,但是喜歡老味道的粉絲不一定買賬。

後面逐漸又恢復了原樣,王晶聊電影那一期很有趣。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第二個原因,更簡單:

沒錢。

道長說,自己之所以給自己的節目取名《一千零一夜》是希望能陪伴讀者一千零一個夜晚,如果有一天中途不做了,一定是錢不夠了。

其實從第一個晚上到現在第二百多,《一千零一夜》也有不少改動,或者說妥協。

一開始我們會發現每期節目開頭都有道長坐地鐵的鏡頭,後來沒了,因為北京適合拍攝的地方不多,拍來拍去就幾個地方。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一期,他講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很多人以為這是鄧麗君的原唱,實際上這首歌在1937年就被寫出來,第一版是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演唱。

之後,由於戰爭的緣故,《何日君再來》容易讓人聯想到“何日再來”(當時日軍和國共都不喜歡),多次被禁播,禁唱。

即便到了 1978 年,鄧麗君重新演繹,這首歌一開始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再度被禁。

好在,優秀的作品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這首歌還是成為了中文流行歌曲的經典。

通過《聽說》,你瞭解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個人,而是音樂背後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陳丹青,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氣質,我覺得是犀利。

《局部》作為一個主講繪畫藝術的節目,按理說門檻最高,關注的人應該最少。

實際從關注度上,《局部》僅次於《圓桌派》。

也許很多人對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之間有什麼區別並不敢感興趣,但就是喜歡聽陳丹青講“廢話”。

有一次,同樣是回答網友的意見,有人就覺得節目裡有效信息太少。

陳丹青推了推眼鏡:

“這個建議說得挺對的,我廢話確實是多了點,你不喜歡,可以直接換個其他節目看。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至於竇文濤,之前已經寫過很多次了。

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色請小主播。

他有一種能力,讓嘉賓覺得舒服,更讓觀眾覺得舒服。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如果讓我總結為什麼喜歡他們的節目,多半是因為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他們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最擅長的。

竇文濤聊天、樑文道讀書、陳丹青談藝術、馬世芳聽音樂。

他們不妥協,更不會迎合,總是把自己隱藏在節目內容的背後。

在這裡,你總是能夠聽到其他地方聽不到,看不見的東西。

實在難得。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有人會好奇,既然節目這麼好,為什麼看的人不多?

原因大抵有兩個。

一,準確的節目定位意味著受眾的固定。

提到節目該如何去吸引粉絲,「看理想」用了兩個字——

勾引。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一方面說明了這個平臺的確很有魅力,另一方面也展現了節目的困境。

陳丹青解釋:“我一定不相信,就算我講得再多再好,會讓更多的人,所謂假定那些愛藝術的人,現在是1萬人,我講了以後會有10萬人或者20萬人,會喜歡藝術,我不相信這件事情。”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因此這類節目註定了不會火爆,留下來的大多是真心喜歡節目的粉絲。

由此也會引發一個問題,就是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不能輕易改變,《圓桌派》第四季的第一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節目邀請了周迅和陳坤作為嘉賓一起聊友誼。

按理說,這是很好的陣容,為什麼放完之後很多人不太喜歡?因為節目看起來不是一次老朋友之間的聊天,而更像一次專訪。

竇文濤負責問,周迅和陳坤負責講,而一旁的馬爺只能“乾瞪眼”,雖然流量可能上去了,但是喜歡老味道的粉絲不一定買賬。

後面逐漸又恢復了原樣,王晶聊電影那一期很有趣。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第二個原因,更簡單:

沒錢。

道長說,自己之所以給自己的節目取名《一千零一夜》是希望能陪伴讀者一千零一個夜晚,如果有一天中途不做了,一定是錢不夠了。

其實從第一個晚上到現在第二百多,《一千零一夜》也有不少改動,或者說妥協。

一開始我們會發現每期節目開頭都有道長坐地鐵的鏡頭,後來沒了,因為北京適合拍攝的地方不多,拍來拍去就幾個地方。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一期,他講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很多人以為這是鄧麗君的原唱,實際上這首歌在1937年就被寫出來,第一版是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演唱。

之後,由於戰爭的緣故,《何日君再來》容易讓人聯想到“何日再來”(當時日軍和國共都不喜歡),多次被禁播,禁唱。

即便到了 1978 年,鄧麗君重新演繹,這首歌一開始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再度被禁。

好在,優秀的作品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這首歌還是成為了中文流行歌曲的經典。

通過《聽說》,你瞭解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個人,而是音樂背後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陳丹青,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氣質,我覺得是犀利。

《局部》作為一個主講繪畫藝術的節目,按理說門檻最高,關注的人應該最少。

實際從關注度上,《局部》僅次於《圓桌派》。

也許很多人對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之間有什麼區別並不敢感興趣,但就是喜歡聽陳丹青講“廢話”。

有一次,同樣是回答網友的意見,有人就覺得節目裡有效信息太少。

陳丹青推了推眼鏡:

“這個建議說得挺對的,我廢話確實是多了點,你不喜歡,可以直接換個其他節目看。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至於竇文濤,之前已經寫過很多次了。

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色請小主播。

他有一種能力,讓嘉賓覺得舒服,更讓觀眾覺得舒服。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如果讓我總結為什麼喜歡他們的節目,多半是因為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他們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最擅長的。

竇文濤聊天、樑文道讀書、陳丹青談藝術、馬世芳聽音樂。

他們不妥協,更不會迎合,總是把自己隱藏在節目內容的背後。

在這裡,你總是能夠聽到其他地方聽不到,看不見的東西。

實在難得。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有人會好奇,既然節目這麼好,為什麼看的人不多?

原因大抵有兩個。

一,準確的節目定位意味著受眾的固定。

提到節目該如何去吸引粉絲,「看理想」用了兩個字——

勾引。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一方面說明了這個平臺的確很有魅力,另一方面也展現了節目的困境。

陳丹青解釋:“我一定不相信,就算我講得再多再好,會讓更多的人,所謂假定那些愛藝術的人,現在是1萬人,我講了以後會有10萬人或者20萬人,會喜歡藝術,我不相信這件事情。”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因此這類節目註定了不會火爆,留下來的大多是真心喜歡節目的粉絲。

由此也會引發一個問題,就是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不能輕易改變,《圓桌派》第四季的第一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節目邀請了周迅和陳坤作為嘉賓一起聊友誼。

按理說,這是很好的陣容,為什麼放完之後很多人不太喜歡?因為節目看起來不是一次老朋友之間的聊天,而更像一次專訪。

竇文濤負責問,周迅和陳坤負責講,而一旁的馬爺只能“乾瞪眼”,雖然流量可能上去了,但是喜歡老味道的粉絲不一定買賬。

後面逐漸又恢復了原樣,王晶聊電影那一期很有趣。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第二個原因,更簡單:

沒錢。

道長說,自己之所以給自己的節目取名《一千零一夜》是希望能陪伴讀者一千零一個夜晚,如果有一天中途不做了,一定是錢不夠了。

其實從第一個晚上到現在第二百多,《一千零一夜》也有不少改動,或者說妥協。

一開始我們會發現每期節目開頭都有道長坐地鐵的鏡頭,後來沒了,因為北京適合拍攝的地方不多,拍來拍去就幾個地方。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中間還有一段時間弄了一個《出走季》,每次都去這本書作者的國家和地區走一走。這一季只做了十幾期就中斷了,想必和資金消耗太大分不開關係。

別看整個節目只有道長一個人拿著一本書,實際上比那些坐在屋子裡講解的節目費事費力很多,不僅需要專業的拍攝團隊,還要考慮到拍攝時的天氣,路況等各種意外。

到了這一季,我們發現整個節目又有了新的變化。

介紹書籍的時候主題更加集中,前幾期結合五四紀念,著重介紹了當時幾位在思想和教育上對中國比較有影響力的外國作家。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文/陳佳俊

編輯/西西弗斯

最近,有兩檔節目相繼推出了第四季。

分別是《圓桌派》和《一千零一夜》。

如果不是老觀眾,可能不太清楚,它們背後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看理想」。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2014年10月9日,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兩個多月後,被大家親切稱為“道長”的樑文道在自己的薦書節目《開卷八分鐘》裡推薦了這位諾獎得主的兩部作品,《暗店街》和《緩刑》。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會是整個節目的最後一期。

從2007年1月1日開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整整八年的時間,也許這是堅持期數最多的讀書電視節目。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節目停播後,很多觀眾表示捨不得,只有樑文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

“別難過,我上網帶大家一起去讀書!”

於是「看理想」應運而生。

這算得上是道長的一次創業,合作品牌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理想國”,定位很清晰,文化解讀類視頻節目。

到目前為止,主打的綜藝主要有四個:

畫家陳丹青的藝術展:《局部》

竇文濤繼續開張的聊天茶館:《圓桌派》

樑文道的老本行,薦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臺灣電臺主持人馬世芳的樂評節目:《聽說》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圓桌派》是後來加入的

這些節目的風格和特點非常類似。

首先是質量和評價都很高,可惜關注的人很少。

對一小圈人來說,它們就像是一片避風港,可以在這裡尋得一絲平靜。

其次,每個節目都有屬於自身的獨特氣質。

籠統地說是嚴肅、高雅、小眾。

細緻地看,其實和每個節目前面的名字息息相關。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樑文道,不用說,“文青教父”,節目裡永遠都是一條街、一個人、一本書。

有人戲稱《一千零一夜》其實是“時裝指南節目”,每一期結束總有一群人在評論裡尋找衣服鏈接;也有人認為這是催眠神器,睡不著了,聽聽道長總有奇效。

有一期觀眾提問,為什麼推薦一些英文書的時候,不用英語念呢?

站在嘈雜的地鐵裡,道長一聲苦笑:

“我也知道用英語念效果更好啊,可問題是我的英文水平太差了。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馬世芳,從知名度上講不及其他幾人,講的音樂一開始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經典作品。

但是,只要看過一期《聽說》,你就可以完全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認識和熱愛。

他的聲音實在溫柔,讓人移不開耳朵。

伴隨著緩慢的音樂聲,他會告訴你青年小李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了大師李宗盛,也會一起聊即便過了幾十年,依舊聽不懂鮑勃·迪倫。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我印象比較深的第一期,他講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很多人以為這是鄧麗君的原唱,實際上這首歌在1937年就被寫出來,第一版是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周璇演唱。

之後,由於戰爭的緣故,《何日君再來》容易讓人聯想到“何日再來”(當時日軍和國共都不喜歡),多次被禁播,禁唱。

即便到了 1978 年,鄧麗君重新演繹,這首歌一開始也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再度被禁。

好在,優秀的作品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終這首歌還是成為了中文流行歌曲的經典。

通過《聽說》,你瞭解的不止是一首歌,一個人,而是音樂背後幾代人的生存和發展。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陳丹青,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氣質,我覺得是犀利。

《局部》作為一個主講繪畫藝術的節目,按理說門檻最高,關注的人應該最少。

實際從關注度上,《局部》僅次於《圓桌派》。

也許很多人對達芬奇、畢加索和梵高之間有什麼區別並不敢感興趣,但就是喜歡聽陳丹青講“廢話”。

有一次,同樣是回答網友的意見,有人就覺得節目裡有效信息太少。

陳丹青推了推眼鏡:

“這個建議說得挺對的,我廢話確實是多了點,你不喜歡,可以直接換個其他節目看。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至於竇文濤,之前已經寫過很多次了。

一個“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色請小主播。

他有一種能力,讓嘉賓覺得舒服,更讓觀眾覺得舒服。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如果讓我總結為什麼喜歡他們的節目,多半是因為他們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他們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最擅長的。

竇文濤聊天、樑文道讀書、陳丹青談藝術、馬世芳聽音樂。

他們不妥協,更不會迎合,總是把自己隱藏在節目內容的背後。

在這裡,你總是能夠聽到其他地方聽不到,看不見的東西。

實在難得。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有人會好奇,既然節目這麼好,為什麼看的人不多?

原因大抵有兩個。

一,準確的節目定位意味著受眾的固定。

提到節目該如何去吸引粉絲,「看理想」用了兩個字——

勾引。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一方面說明了這個平臺的確很有魅力,另一方面也展現了節目的困境。

陳丹青解釋:“我一定不相信,就算我講得再多再好,會讓更多的人,所謂假定那些愛藝術的人,現在是1萬人,我講了以後會有10萬人或者20萬人,會喜歡藝術,我不相信這件事情。”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因此這類節目註定了不會火爆,留下來的大多是真心喜歡節目的粉絲。

由此也會引發一個問題,就是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不能輕易改變,《圓桌派》第四季的第一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節目邀請了周迅和陳坤作為嘉賓一起聊友誼。

按理說,這是很好的陣容,為什麼放完之後很多人不太喜歡?因為節目看起來不是一次老朋友之間的聊天,而更像一次專訪。

竇文濤負責問,周迅和陳坤負責講,而一旁的馬爺只能“乾瞪眼”,雖然流量可能上去了,但是喜歡老味道的粉絲不一定買賬。

後面逐漸又恢復了原樣,王晶聊電影那一期很有趣。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第二個原因,更簡單:

沒錢。

道長說,自己之所以給自己的節目取名《一千零一夜》是希望能陪伴讀者一千零一個夜晚,如果有一天中途不做了,一定是錢不夠了。

其實從第一個晚上到現在第二百多,《一千零一夜》也有不少改動,或者說妥協。

一開始我們會發現每期節目開頭都有道長坐地鐵的鏡頭,後來沒了,因為北京適合拍攝的地方不多,拍來拍去就幾個地方。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中間還有一段時間弄了一個《出走季》,每次都去這本書作者的國家和地區走一走。這一季只做了十幾期就中斷了,想必和資金消耗太大分不開關係。

別看整個節目只有道長一個人拿著一本書,實際上比那些坐在屋子裡講解的節目費事費力很多,不僅需要專業的拍攝團隊,還要考慮到拍攝時的天氣,路況等各種意外。

到了這一季,我們發現整個節目又有了新的變化。

介紹書籍的時候主題更加集中,前幾期結合五四紀念,著重介紹了當時幾位在思想和教育上對中國比較有影響力的外國作家。

好東西咋就沒人看(哪怕9.8)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有一期《奇葩說》,樑文道作為特別嘉賓參加。

在開頭的自我介紹過程中,道長先是調侃自己弄了一家搞文化的公司,快破產了,說著說著就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張紙,一看原來是「看理想」的二維碼。

“沒辦法,我是帶著任務來的。

估計這是《奇葩說》上唯一一個光明正大的免費廣告了。

旁邊的李誕連忙拍了拍桌子:“把一個文化人,都逼到什麼樣了。”

有趣嗎?有趣。

可也挺心酸的。

理想啊理想,看起來遙遠,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

堅持下來的又有幾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