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頭號高手,法術堪比孫悟空?他最鄙視梁山老大宋江!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八十二回,梁山與青雲山聯合攻打沂州,在安樂村等地與劉廣、陳希真等雷將以及沂州官兵展開激戰。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八十三回“雲天彪大破青雲兵,陳希真夜奔猿臂寨”,看看沂州之戰的結局如何。

情節簡介:當日陳麗卿等遇到的梁山兵馬正是張清、董平、徐寧等人,因為攻打沂州機謀已洩,奉吳用之令前來接應各路兵馬回山。不料此時陳希真(其後來曾率眾剿滅梁山,此為後話)趕到,施展法術,將梁山兵馬打得落荒而逃。陳希真等於是與劉廣等會合,得知劉母、劉麒失陷,天色已晚,只得商議來日再尋。張清等吃虧後,接報狄雷、秦明等殺敗沂州慌魁和定風莊李飛豹,便齊去支援,圍攻定風莊。不料雲天彪此時領兵來救,沂州知府高封又使用妖法,梁山兵馬大敗逃回青雲山。吳用與眾人商議,由狄雷派人去救白勝,自己率大隊人馬先回梁山。回山後,宋江要發兵報仇,吳用分析一番形勢,認為應先取兗州,後圖沂州。官軍得勝後,孔厚求見雲天彪,原來阮其祥誣陷劉廣私通梁山,已抓了劉母、劉麒,高俅也得知陳氏父女躲在劉廣處,於是派兵緝拿。雲天彪一面去高封處解釋,又叫前來的劉麟回去告知陳希真等人。陳希真認為雲天彪不能成功,正巧猿臂寨寨主苟桓、苟英兄弟曾被自己救過,範成龍、真祥麟等也在那裡落草,於是勸說眾人落草猿臂寨。眾人連夜投奔猿臂寨,苟桓等隆重迎接上山。


水滸後傳頭號高手,法術堪比孫悟空?他最鄙視梁山老大宋江!


都頭曰:此一回在《蕩寇志》全書中頗為重要,前半部分交代了沂州之戰的結局,那就是梁山得不償失,雖然奪取了一些財物,但是損兵折將。而以雲天彪、陳希真等為代表的雷將卻小試牛刀,正式開啟了與梁山正面對抗之旅。沂州安樂村之戰雖然在全書中的所有戰役中精彩程度和激烈程度都排不到前幾名,但是通過此戰讀者基本已經能摸清梁山與雷將交手的套路了。那就是就算梁山在兵力等方面佔據優勢,雷將看似處於劣勢,但是仍能憑藉法術等加成扭轉局面,梁山是無法佔到什麼便宜的。而這還是在梁山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讀者不難想象如果梁山處於劣勢那將會是什麼樣的局面。而此回中尤其令讀者感到震驚的是後半段陳希真等落草猿臂寨的情節,關於這點,筆者將在下面進行分析,我們先來看看此回在創作上的一些特點。

水滸後傳頭號高手,法術堪比孫悟空?他最鄙視梁山老大宋江!

《蕩寇志》作為清代小說,多借鑑或襲用之前已經流行的經典小說,如《西遊記》、《三國演義》、《封神演義》等,此回中即借用了《西遊記》中的情節。此回開頭,張清在得知陳麗卿殺死孔亮、刺傷周通後,曾說“那怕他了得,叫他先吃我一石子。”而後文陳希真趕到時,“唸唸有詞,向巽地上呼風,只見狂風大起,那灘上布過罡氣的石子,遮天蔽日價起來,隨著狂風滿天飛舞,驟雨雹子般的落往那賊兵隊裡打過去。那些賊兵魂飛魄散,喊不迭的神靈垂祐,又只恨爹孃不與他生個銅頭額、鐵脊樑。只見連人帶馬打倒無算。張清頭上也著了一下,鮮血迸流,幾乎落馬,身上不消說得。”範金門在句中批道【孫大聖收銀角大王雲:“乖兒子,自己也來嚐嚐滋味。”】俞萬春在這裡將孫悟空用寶葫蘆收銀角大王的故事移植到陳希真施法飛石打張清一事上,有些惡趣味的意思,當然這也顯出了其對梁山眾人的態度,你不是武藝高強、技藝出眾麼,那我就讓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偏偏栽在自己的強項上。相信很多讀者看到這裡也會感覺很無語,這也是此書的創作特色之一。

水滸後傳頭號高手,法術堪比孫悟空?他最鄙視梁山老大宋江!

此回還展示出了評點者對封建迷信的一些態度,如原文寫高封用妖法打敗梁山兵馬後,“追到五里,便收了法。原來高封的妖法,只有五里路好使,再過去便不靈。”範金門在句末批道【注得奇,又注得妙。奇在妖法又有裡數限制,妙在筆法又有分寸,不致受駁於人也。蓋聖嘆先生嘗稱前傳不寫鬼神之事,以為力量過人,才如仲華,又豈肯明知之而故犯之耶?然避之而不犯,仲華之才也。犯之而無害,仲華之才又兼巧者也。故於高封妖法則限之以裡數,都篆大法則限之以張真人之誡語,此皆苦心孤詣,始有此節制之師,否則勢必至如《封神演義》之不通不止。】後文描寫陳希真救苟桓兄弟時,又寫“原來高俅自富貴之後,最好風水,見希真有塊墳地在東京城外鳳凰山內,端的水抱沙環,龍飛鳳舞,多少高手地師都說此地當發十八世公侯將相,希真卻葬了他的渾家。”範金門在句中批道【絕倒。十七世則有餘,十九世則不足,不知從何處丈量測算來,有何憑據?而人偏信之,何哉!一嘲地師笑話雲:“地師讚歎一富翁新塋雲:此地六十年後不發宰相,我願跪受阿翁掌責。我相地七十餘年矣,此事肯說謊耶?”聞者絕倒,附此以博一粲。】從上面的兩條批語中我們可以看出,範金門對所謂的鬼神以及看風水等事是抱有懷疑和否定態度的,他認為在小說中要儘量少寫鬼神之事,即使不得不寫也要有所節制。對於這種觀點,筆者認為有對也有錯。反對迷信值得肯定,但是也要看具體情況,如《封神演義》就是神魔小說,在這種小說中自然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否則也就不能稱之為神魔小說,如果搞“一刀切”,武斷批評這類作品,那就是自降格調了。

水滸後傳頭號高手,法術堪比孫悟空?他最鄙視梁山老大宋江!

再說說此回所引用的古詩文,筆者統計了三個,一個是曹操的《觀滄海》,原文描寫“那鰲背疃雖是條正路,卻兩邊樹木叢深,百草豐茂。”範金門批道【忽用孟德成句,用來恰好,妙。】一個是李密的《陳情表》,文中陳希真勸劉廣落草時道:“襟丈,你也聽我說:須知忠孝不能兩全,你依了我,報效朝廷有日;不依我這計,眼見太親母有殺身之禍,如何解救?況這事藥線甚緊,那裡去耽擱十日半月,再遲疑一時半日,遭了那廝毒手,悔之晚矣!” 範金門批道【即李令伯所云,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運用來卻毫無痕跡,妙筆,妙筆。】一個是歐陽修的《秋聲賦》,文中劉廣同意落草時說道:“既是姨丈拿得穩,全仗著你。如此,我們就走。”便去喚醒那幾個莊客車伕,套好那兩輛太平車子。範金門批道【每讀歐陽永叔秋聲賦結語“童子莫對,垂頭而睡”數語,當嘆有心人與無心人相去如此,而筆之閒敏無所不到,今至此再見之矣。】這三個作品相信大家在上學時都學過,很是熟悉,筆者在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已經說過,《蕩寇志》一書中的批語中雖然無聊吹噓較多,但也有批評否定的地方,如本回中陳希真等夜奔猿臂寨時,寫了苟桓之父託夢的情節“當晚苟桓得了一夢,夢他父親苟邦達,金冠玉佩,叫苟桓道:‘明日大恩人到了,速去迎接。上帝憐我忠耿,已封我為神。你也在天神數內,切勿背叛朝廷,錯了念頭,壞我的家聲。’”此句中範金門批道【此處卻不免稗官之氣,金門最不喜。】範金門的這句批語是有道理的,託夢這種情節在古典小說中是常見的情節,已經成為俗套,而俞萬春在這裡還用這種寫法是很無趣的,只會降低讀者的閱讀興趣。

水滸後傳頭號高手,法術堪比孫悟空?他最鄙視梁山老大宋江!

最後我們討論一下此回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陳希真等“雷將”落草為寇。

讀過《蕩寇志》的讀者都知道,在書前有一篇俞萬春自己寫的《結水滸全傳》引言,在那篇引言中,他曾說過“總而言之,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的話。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俞萬春為什麼要設計自己塑造的剿滅梁山的陳希真、劉廣等“雷將”們落草猿臂寨的情節呢?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麼?此回回末,範金門在總評中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惡宋江之為盜,於是作此書,乃宋江未損毫末,先驅其書中之上等人物以入於盜,此大雄氏所謂現身說法也。陳希真劉廣計無復之而奔猿臂寨,與一百八人之計無復之而奔梁山,其情相同。至於天親在難,死生呼吸,盜則生,不盜則死,千迴百轉,無路可出,乃始萬不得已,倉皇涕淚而從之,問彼一百八者,有是乎?不過一身之冤抑,絕非有父母之難,而欣欣焉相隨於盜,尚可恕哉?”】按照範金門的說法,原來陳希真等人落草是“現身說法”,也就是將他們放在與梁山同樣處在落草為寇的位置上,但由於後來陳希真等人沒有反抗到底,而是選擇剿滅梁山報效朝廷,所以作者認為這才是正確的道路。而且範金門認為,陳希真等落草是因為要救長輩,實在是迫不得已才落草的,而梁山眾人上山卻都是因為自己個人的冤屈,而不是為了父母,所以就比不上雷將“名正言順”。

我們不妨分析一下上面的觀點,所謂的“現身說法”,其實不過是雙重標準。俞萬春是看過《水滸全傳》的,書裡面梁山受招安後破遼、徵田虎、王慶、方臘,明明已經走上了報效國家的道路,這和《蕩寇志》中陳希真等的軌跡如出一轍,但俞萬春偏偏認為招安以後的故事是羅貫中“狗尾續貂”,都是假的,宋江一夥不配受招安,只有被剿滅的結局。這種想法不但邏輯不通,而且違背歷史。因為根據史料來看,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後來確實受了招安,這在北宋大臣李若水的《補盜偶成》一詩中有詳細記載,因此拿“現身說法”說事是說不過去的。而關於陳希真等因為“孝道”落草,就比梁山高一等的說法更是難以站住腳。因為梁山眾人上梁山的原因各異,而且也不乏因為“孝道”落草的,雷橫枷打白秀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拿“現身說法”、“孝道”為陳希真等的落草行為開脫是沒用的。陳希真等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已經造成了落草為寇的事實,既然“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那麼雷將已經是不忠不義了。所以綜合來看,俞萬春在引言中說的那句話確實是全書的一大敗筆,就好像張清被石子打了一樣,俞萬春也被自己的文章狠狠地諷刺了一番,令人啞然失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