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九十八回,梁山攻破曹州,宋江等欲向黃河以南發展卻被筍冠仙一番戲弄,只得打消念頭。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九十九回“禮拜寺放賑安民,正一村合兵禦寇”,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呂方、郭盛等正要動手,被吳用阻止了,眾人回到曹州。董平與林沖交接完曹州防守後,宋江等準備回梁山,卻接到雲天彪會合正一村鄉勇攻打清真山的消息,宋江等於是叫人到梁山調出一部分兵馬,匯合一處直接去救清真山,半路在汶河被蒙陰召家村召忻手下申勃兒等鑿漏十多艘船,宋江將申勃兒等殺死,趕到清真山時,雲天彪卻忽然退兵。原來哈蘭生是正一村富戶,曾經在災年賑濟百姓,後又挑選鄉勇訓練,剿滅了當地的強盜,後來統一聽雲天彪指揮。宋江、吳用明知雲天彪等是假意退兵,但是為了面子,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進攻。於是決定吳用領兵攻打正一村,宋江領兵攔截雲天彪救兵,不料吳用等被阻於正一岡,雲天彪趁機與哈蘭生等全軍齊出,夾擊梁山兵,宋江、吳用大敗,順汶河逃走,到秦封山時又聽到似乎有伏兵之聲,眾人不禁大驚。

都頭曰:此回主要內容是剿滅梁山的“三股勢力”中最後一股勢力民團勢力的正式亮相。在整部《蕩寇志》中,梁山最後被剿滅,主要是靠以張叔夜為代表的中央軍,以雲天彪、陳希真、徐槐為代表的地方軍和以哈蘭生、召忻為代表的民團三股勢力,作者之所以這麼設計,應該是為了營造出朝廷上下一心,全民皆兵的氛圍,體現出梁山“盜賊”的孤立性和失敗的最終命運,這樣描寫雖然看著熱鬧,但其實是嚴重違反史實的,具體情況我們將在下面進行分析,還是先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九十八回,梁山攻破曹州,宋江等欲向黃河以南發展卻被筍冠仙一番戲弄,只得打消念頭。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九十九回“禮拜寺放賑安民,正一村合兵禦寇”,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呂方、郭盛等正要動手,被吳用阻止了,眾人回到曹州。董平與林沖交接完曹州防守後,宋江等準備回梁山,卻接到雲天彪會合正一村鄉勇攻打清真山的消息,宋江等於是叫人到梁山調出一部分兵馬,匯合一處直接去救清真山,半路在汶河被蒙陰召家村召忻手下申勃兒等鑿漏十多艘船,宋江將申勃兒等殺死,趕到清真山時,雲天彪卻忽然退兵。原來哈蘭生是正一村富戶,曾經在災年賑濟百姓,後又挑選鄉勇訓練,剿滅了當地的強盜,後來統一聽雲天彪指揮。宋江、吳用明知雲天彪等是假意退兵,但是為了面子,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進攻。於是決定吳用領兵攻打正一村,宋江領兵攔截雲天彪救兵,不料吳用等被阻於正一岡,雲天彪趁機與哈蘭生等全軍齊出,夾擊梁山兵,宋江、吳用大敗,順汶河逃走,到秦封山時又聽到似乎有伏兵之聲,眾人不禁大驚。

都頭曰:此回主要內容是剿滅梁山的“三股勢力”中最後一股勢力民團勢力的正式亮相。在整部《蕩寇志》中,梁山最後被剿滅,主要是靠以張叔夜為代表的中央軍,以雲天彪、陳希真、徐槐為代表的地方軍和以哈蘭生、召忻為代表的民團三股勢力,作者之所以這麼設計,應該是為了營造出朝廷上下一心,全民皆兵的氛圍,體現出梁山“盜賊”的孤立性和失敗的最終命運,這樣描寫雖然看著熱鬧,但其實是嚴重違反史實的,具體情況我們將在下面進行分析,還是先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介紹哈蘭生的出身,原文說“那哈蘭生祖上自唐時由西域徙居此地 ,世代鉅富。蘭生生時,滿房蘭花香,因此取名為蘭生。”範金門在句末批道【用鄭穆公故事,卻脫化得好。】鄭穆公是春秋時期鄭國的第九位君主,姬姓,名蘭,成為君主前習慣被稱作公子蘭。關於其名字的由來,相傳鄭穆公的母親是南燕國之女,有一天其夢見天神給了她一支蘭草,並對她說:“我是伯鯈(伯鯈是南燕國的始祖),也是你的祖先,把蘭草作為你的兒子,蘭草是國中最香的草。”鄭穆公的母親於是把夢講給鄭文公聽,鄭文公便與她同房,又給她一支蘭草作為憑證,於是生下兒子,取名為蘭,即鄭穆公。在書中,哈蘭生名字的由來顯然是借鑑了鄭穆公的典故,但所謂某某人出生時,出現異象的情節,其實是古書中用爛了的俗套,尤其是在描寫帝王出生上,目的不過是為了表示其異於常人,傳達天命神授的思想,便於穩固統治而已。

"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九十八回,梁山攻破曹州,宋江等欲向黃河以南發展卻被筍冠仙一番戲弄,只得打消念頭。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九十九回“禮拜寺放賑安民,正一村合兵禦寇”,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呂方、郭盛等正要動手,被吳用阻止了,眾人回到曹州。董平與林沖交接完曹州防守後,宋江等準備回梁山,卻接到雲天彪會合正一村鄉勇攻打清真山的消息,宋江等於是叫人到梁山調出一部分兵馬,匯合一處直接去救清真山,半路在汶河被蒙陰召家村召忻手下申勃兒等鑿漏十多艘船,宋江將申勃兒等殺死,趕到清真山時,雲天彪卻忽然退兵。原來哈蘭生是正一村富戶,曾經在災年賑濟百姓,後又挑選鄉勇訓練,剿滅了當地的強盜,後來統一聽雲天彪指揮。宋江、吳用明知雲天彪等是假意退兵,但是為了面子,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進攻。於是決定吳用領兵攻打正一村,宋江領兵攔截雲天彪救兵,不料吳用等被阻於正一岡,雲天彪趁機與哈蘭生等全軍齊出,夾擊梁山兵,宋江、吳用大敗,順汶河逃走,到秦封山時又聽到似乎有伏兵之聲,眾人不禁大驚。

都頭曰:此回主要內容是剿滅梁山的“三股勢力”中最後一股勢力民團勢力的正式亮相。在整部《蕩寇志》中,梁山最後被剿滅,主要是靠以張叔夜為代表的中央軍,以雲天彪、陳希真、徐槐為代表的地方軍和以哈蘭生、召忻為代表的民團三股勢力,作者之所以這麼設計,應該是為了營造出朝廷上下一心,全民皆兵的氛圍,體現出梁山“盜賊”的孤立性和失敗的最終命運,這樣描寫雖然看著熱鬧,但其實是嚴重違反史實的,具體情況我們將在下面進行分析,還是先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介紹哈蘭生的出身,原文說“那哈蘭生祖上自唐時由西域徙居此地 ,世代鉅富。蘭生生時,滿房蘭花香,因此取名為蘭生。”範金門在句末批道【用鄭穆公故事,卻脫化得好。】鄭穆公是春秋時期鄭國的第九位君主,姬姓,名蘭,成為君主前習慣被稱作公子蘭。關於其名字的由來,相傳鄭穆公的母親是南燕國之女,有一天其夢見天神給了她一支蘭草,並對她說:“我是伯鯈(伯鯈是南燕國的始祖),也是你的祖先,把蘭草作為你的兒子,蘭草是國中最香的草。”鄭穆公的母親於是把夢講給鄭文公聽,鄭文公便與她同房,又給她一支蘭草作為憑證,於是生下兒子,取名為蘭,即鄭穆公。在書中,哈蘭生名字的由來顯然是借鑑了鄭穆公的典故,但所謂某某人出生時,出現異象的情節,其實是古書中用爛了的俗套,尤其是在描寫帝王出生上,目的不過是為了表示其異於常人,傳達天命神授的思想,便於穩固統治而已。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第二個典故是梁山眾人商議是否攻打正一村時,吳用提議不要冒進,李逵道:“你自己去計較,我先去殺一陣來。”說罷便提斧登山。楊志道:“鐵牛失陷,皆我等之罪也。且這正一岡並無樹木遮蔽,怎見搶不得,軍師太把細了,我等何不同去搶岡?”

範金門在句中批道【彘子以偏師陷,子罪大矣。】範金門所引的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說的是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楚國攻打鄭國,因為鄭國是晉國的屬國,所以晉國前去救援,晉軍由荀林父率領中軍,先縠為中軍副帥,韓厥擔任司馬。到達黃河時,晉軍聽到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荀林父於是想要撤軍,但先縠不聽,帶領自己所屬軍隊渡過黃河去攻打楚國。韓厥對荀林父說:“彘子(因為先縠封邑在彘地,所以稱他為彘子)率領的軍隊如果失陷,您的罪過就大了。您作為最高統帥,軍隊不聽命令,這是誰的罪過?失去屬國,丟掉軍隊,構成的罪過相當嚴重,不如干脆進軍。作戰如果不能得勝,失敗的罪過也可以共同分擔,比自己承擔要好得多。”荀林父聽了他的話,於是晉軍全部渡過黃河接應先縠。但由於晉軍內部分歧不斷,將帥不和,缺乏統一指揮而各自為戰,最終被楚國打敗,此戰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邲之戰”,此戰失敗先縠負有很大責任,他害怕被追責,於是鼓動少數民族作亂攻打晉國,後被殺死並滅族。範金門在這裡顯然是把李逵比作先縠,他不聽指揮獨自去攻打正一村,必然要失敗,因此楊志勸吳用不如一同去接應,說不定還能挽救,但這不過是一廂情願,作者還是安排了吳用等人重蹈了晉軍的覆轍。

"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九十八回,梁山攻破曹州,宋江等欲向黃河以南發展卻被筍冠仙一番戲弄,只得打消念頭。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九十九回“禮拜寺放賑安民,正一村合兵禦寇”,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呂方、郭盛等正要動手,被吳用阻止了,眾人回到曹州。董平與林沖交接完曹州防守後,宋江等準備回梁山,卻接到雲天彪會合正一村鄉勇攻打清真山的消息,宋江等於是叫人到梁山調出一部分兵馬,匯合一處直接去救清真山,半路在汶河被蒙陰召家村召忻手下申勃兒等鑿漏十多艘船,宋江將申勃兒等殺死,趕到清真山時,雲天彪卻忽然退兵。原來哈蘭生是正一村富戶,曾經在災年賑濟百姓,後又挑選鄉勇訓練,剿滅了當地的強盜,後來統一聽雲天彪指揮。宋江、吳用明知雲天彪等是假意退兵,但是為了面子,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進攻。於是決定吳用領兵攻打正一村,宋江領兵攔截雲天彪救兵,不料吳用等被阻於正一岡,雲天彪趁機與哈蘭生等全軍齊出,夾擊梁山兵,宋江、吳用大敗,順汶河逃走,到秦封山時又聽到似乎有伏兵之聲,眾人不禁大驚。

都頭曰:此回主要內容是剿滅梁山的“三股勢力”中最後一股勢力民團勢力的正式亮相。在整部《蕩寇志》中,梁山最後被剿滅,主要是靠以張叔夜為代表的中央軍,以雲天彪、陳希真、徐槐為代表的地方軍和以哈蘭生、召忻為代表的民團三股勢力,作者之所以這麼設計,應該是為了營造出朝廷上下一心,全民皆兵的氛圍,體現出梁山“盜賊”的孤立性和失敗的最終命運,這樣描寫雖然看著熱鬧,但其實是嚴重違反史實的,具體情況我們將在下面進行分析,還是先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介紹哈蘭生的出身,原文說“那哈蘭生祖上自唐時由西域徙居此地 ,世代鉅富。蘭生生時,滿房蘭花香,因此取名為蘭生。”範金門在句末批道【用鄭穆公故事,卻脫化得好。】鄭穆公是春秋時期鄭國的第九位君主,姬姓,名蘭,成為君主前習慣被稱作公子蘭。關於其名字的由來,相傳鄭穆公的母親是南燕國之女,有一天其夢見天神給了她一支蘭草,並對她說:“我是伯鯈(伯鯈是南燕國的始祖),也是你的祖先,把蘭草作為你的兒子,蘭草是國中最香的草。”鄭穆公的母親於是把夢講給鄭文公聽,鄭文公便與她同房,又給她一支蘭草作為憑證,於是生下兒子,取名為蘭,即鄭穆公。在書中,哈蘭生名字的由來顯然是借鑑了鄭穆公的典故,但所謂某某人出生時,出現異象的情節,其實是古書中用爛了的俗套,尤其是在描寫帝王出生上,目的不過是為了表示其異於常人,傳達天命神授的思想,便於穩固統治而已。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第二個典故是梁山眾人商議是否攻打正一村時,吳用提議不要冒進,李逵道:“你自己去計較,我先去殺一陣來。”說罷便提斧登山。楊志道:“鐵牛失陷,皆我等之罪也。且這正一岡並無樹木遮蔽,怎見搶不得,軍師太把細了,我等何不同去搶岡?”

範金門在句中批道【彘子以偏師陷,子罪大矣。】範金門所引的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說的是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楚國攻打鄭國,因為鄭國是晉國的屬國,所以晉國前去救援,晉軍由荀林父率領中軍,先縠為中軍副帥,韓厥擔任司馬。到達黃河時,晉軍聽到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荀林父於是想要撤軍,但先縠不聽,帶領自己所屬軍隊渡過黃河去攻打楚國。韓厥對荀林父說:“彘子(因為先縠封邑在彘地,所以稱他為彘子)率領的軍隊如果失陷,您的罪過就大了。您作為最高統帥,軍隊不聽命令,這是誰的罪過?失去屬國,丟掉軍隊,構成的罪過相當嚴重,不如干脆進軍。作戰如果不能得勝,失敗的罪過也可以共同分擔,比自己承擔要好得多。”荀林父聽了他的話,於是晉軍全部渡過黃河接應先縠。但由於晉軍內部分歧不斷,將帥不和,缺乏統一指揮而各自為戰,最終被楚國打敗,此戰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邲之戰”,此戰失敗先縠負有很大責任,他害怕被追責,於是鼓動少數民族作亂攻打晉國,後被殺死並滅族。範金門在這裡顯然是把李逵比作先縠,他不聽指揮獨自去攻打正一村,必然要失敗,因此楊志勸吳用不如一同去接應,說不定還能挽救,但這不過是一廂情願,作者還是安排了吳用等人重蹈了晉軍的覆轍。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說完典故,我們再說一下此回中涉及到的全書的一個錯誤,梁山攻打正一村時,薛永、穆春兩員頭領戰死,原文寫道:“楊志無心戀戰,回馬便走,只見薛永早被沙志仁、冕以信兩馬盤住,雙槍並刺。楊志急前往救,薛永早已中槍落馬。穆春慌得亂了,芸生鋼叉十分勇猛,穆春招架不住,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助,一命歸陰。”但在後文中的第119回,已死的穆春“死而復生”,又再一次登場“彼時忠義堂下,好幾個頭領輪流觀聽,交頭接耳,個個駭異。燕順、穆春聽得不平,皆欲逞凶行刺。”這顯然是疏忽導致的,而且後文張叔夜率軍攻破梁山時,統計梁山眾人死亡的名單中寫道“穆春為沙志仁、冕以信斬訖;薛永為哈蘭生斬訖。”又把穆春、薛永的死亡方式弄顛倒了。我們知道,在俞萬春生前《蕩寇志》並未出版,而是在其死後其子俞龍光“手校三易月”才出版的,因此這個責任應該算在俞龍光頭上。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本回的主角哈蘭生以及其帶領的民團勢力。

《蕩寇志》中對剿滅梁山出力最多的民團勢力當屬哈蘭生、召忻兩個,本回中直接或間接地悉數出場,先是梁山在救援清真山途中,蒙陰召家村召忻手下申勃兒帶人鑿漏梁山船隻,被捉後說出了“那怕你吃了我下去,還叫你受些古怪”的話,這顯然是有意先“噁心”一下樑山,之後哈蘭生、哈芸生、沙志仁、冕以信正式出場。而梁山在攻打正一村的過程中,更是狼狽至極,楊志被傅玉飛錘把坐馬打壞,滾鞍下山,李逵更是被哈蘭生追著打,梁山好漢在小小的民團面前變得如此不堪一擊了。

"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傳》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九十八回,梁山攻破曹州,宋江等欲向黃河以南發展卻被筍冠仙一番戲弄,只得打消念頭。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九十九回“禮拜寺放賑安民,正一村合兵禦寇”,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呂方、郭盛等正要動手,被吳用阻止了,眾人回到曹州。董平與林沖交接完曹州防守後,宋江等準備回梁山,卻接到雲天彪會合正一村鄉勇攻打清真山的消息,宋江等於是叫人到梁山調出一部分兵馬,匯合一處直接去救清真山,半路在汶河被蒙陰召家村召忻手下申勃兒等鑿漏十多艘船,宋江將申勃兒等殺死,趕到清真山時,雲天彪卻忽然退兵。原來哈蘭生是正一村富戶,曾經在災年賑濟百姓,後又挑選鄉勇訓練,剿滅了當地的強盜,後來統一聽雲天彪指揮。宋江、吳用明知雲天彪等是假意退兵,但是為了面子,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進攻。於是決定吳用領兵攻打正一村,宋江領兵攔截雲天彪救兵,不料吳用等被阻於正一岡,雲天彪趁機與哈蘭生等全軍齊出,夾擊梁山兵,宋江、吳用大敗,順汶河逃走,到秦封山時又聽到似乎有伏兵之聲,眾人不禁大驚。

都頭曰:此回主要內容是剿滅梁山的“三股勢力”中最後一股勢力民團勢力的正式亮相。在整部《蕩寇志》中,梁山最後被剿滅,主要是靠以張叔夜為代表的中央軍,以雲天彪、陳希真、徐槐為代表的地方軍和以哈蘭生、召忻為代表的民團三股勢力,作者之所以這麼設計,應該是為了營造出朝廷上下一心,全民皆兵的氛圍,體現出梁山“盜賊”的孤立性和失敗的最終命運,這樣描寫雖然看著熱鬧,但其實是嚴重違反史實的,具體情況我們將在下面進行分析,還是先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介紹哈蘭生的出身,原文說“那哈蘭生祖上自唐時由西域徙居此地 ,世代鉅富。蘭生生時,滿房蘭花香,因此取名為蘭生。”範金門在句末批道【用鄭穆公故事,卻脫化得好。】鄭穆公是春秋時期鄭國的第九位君主,姬姓,名蘭,成為君主前習慣被稱作公子蘭。關於其名字的由來,相傳鄭穆公的母親是南燕國之女,有一天其夢見天神給了她一支蘭草,並對她說:“我是伯鯈(伯鯈是南燕國的始祖),也是你的祖先,把蘭草作為你的兒子,蘭草是國中最香的草。”鄭穆公的母親於是把夢講給鄭文公聽,鄭文公便與她同房,又給她一支蘭草作為憑證,於是生下兒子,取名為蘭,即鄭穆公。在書中,哈蘭生名字的由來顯然是借鑑了鄭穆公的典故,但所謂某某人出生時,出現異象的情節,其實是古書中用爛了的俗套,尤其是在描寫帝王出生上,目的不過是為了表示其異於常人,傳達天命神授的思想,便於穩固統治而已。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第二個典故是梁山眾人商議是否攻打正一村時,吳用提議不要冒進,李逵道:“你自己去計較,我先去殺一陣來。”說罷便提斧登山。楊志道:“鐵牛失陷,皆我等之罪也。且這正一岡並無樹木遮蔽,怎見搶不得,軍師太把細了,我等何不同去搶岡?”

範金門在句中批道【彘子以偏師陷,子罪大矣。】範金門所引的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說的是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楚國攻打鄭國,因為鄭國是晉國的屬國,所以晉國前去救援,晉軍由荀林父率領中軍,先縠為中軍副帥,韓厥擔任司馬。到達黃河時,晉軍聽到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荀林父於是想要撤軍,但先縠不聽,帶領自己所屬軍隊渡過黃河去攻打楚國。韓厥對荀林父說:“彘子(因為先縠封邑在彘地,所以稱他為彘子)率領的軍隊如果失陷,您的罪過就大了。您作為最高統帥,軍隊不聽命令,這是誰的罪過?失去屬國,丟掉軍隊,構成的罪過相當嚴重,不如干脆進軍。作戰如果不能得勝,失敗的罪過也可以共同分擔,比自己承擔要好得多。”荀林父聽了他的話,於是晉軍全部渡過黃河接應先縠。但由於晉軍內部分歧不斷,將帥不和,缺乏統一指揮而各自為戰,最終被楚國打敗,此戰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邲之戰”,此戰失敗先縠負有很大責任,他害怕被追責,於是鼓動少數民族作亂攻打晉國,後被殺死並滅族。範金門在這裡顯然是把李逵比作先縠,他不聽指揮獨自去攻打正一村,必然要失敗,因此楊志勸吳用不如一同去接應,說不定還能挽救,但這不過是一廂情願,作者還是安排了吳用等人重蹈了晉軍的覆轍。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說完典故,我們再說一下此回中涉及到的全書的一個錯誤,梁山攻打正一村時,薛永、穆春兩員頭領戰死,原文寫道:“楊志無心戀戰,回馬便走,只見薛永早被沙志仁、冕以信兩馬盤住,雙槍並刺。楊志急前往救,薛永早已中槍落馬。穆春慌得亂了,芸生鋼叉十分勇猛,穆春招架不住,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助,一命歸陰。”但在後文中的第119回,已死的穆春“死而復生”,又再一次登場“彼時忠義堂下,好幾個頭領輪流觀聽,交頭接耳,個個駭異。燕順、穆春聽得不平,皆欲逞凶行刺。”這顯然是疏忽導致的,而且後文張叔夜率軍攻破梁山時,統計梁山眾人死亡的名單中寫道“穆春為沙志仁、冕以信斬訖;薛永為哈蘭生斬訖。”又把穆春、薛永的死亡方式弄顛倒了。我們知道,在俞萬春生前《蕩寇志》並未出版,而是在其死後其子俞龍光“手校三易月”才出版的,因此這個責任應該算在俞龍光頭上。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本回的主角哈蘭生以及其帶領的民團勢力。

《蕩寇志》中對剿滅梁山出力最多的民團勢力當屬哈蘭生、召忻兩個,本回中直接或間接地悉數出場,先是梁山在救援清真山途中,蒙陰召家村召忻手下申勃兒帶人鑿漏梁山船隻,被捉後說出了“那怕你吃了我下去,還叫你受些古怪”的話,這顯然是有意先“噁心”一下樑山,之後哈蘭生、哈芸生、沙志仁、冕以信正式出場。而梁山在攻打正一村的過程中,更是狼狽至極,楊志被傅玉飛錘把坐馬打壞,滾鞍下山,李逵更是被哈蘭生追著打,梁山好漢在小小的民團面前變得如此不堪一擊了。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祕民兵團?宋江吳用大敗,楊志李逵慘遭吊打

但熟悉歷史的讀者都知道,這不過是作者的異想天開而已,歷史上的北宋末期軍隊主要由禁軍、廂軍、鄉兵和蕃兵組成,其中禁軍主要負責防衛東京,蕃兵主要在西部對西夏作戰,而各地的廂軍和鄉兵基本都是湊數的,沒有什麼戰力。《宋史》中侯蒙就曾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這裡所說的官軍就是指州府的廂軍,而《宋會要輯稿》對北宋末廂軍的戰鬥力更是有詳細的記載:“日者,群寇嘯聚,才數十人爾,官軍追捕,動以千計,強弱之勢固自明甚,而遇敵輒北,至有束手就死者。”可見北宋末地方軍隊的戰鬥力已經弱化成什麼樣了,而鄉兵的戰鬥力更是連這些廂軍都比不上,指望他們剿除賊寇無異於痴人說夢,但俞萬春在小說中偏偏就是讓梁山在鄉兵的手中吃癟,其心態可想而知。

而就是這樣為朝廷出力的民團,結局怎麼樣呢,書的最後除了身為雷將序列的哈蘭生被加封河北天津鎮總管、歸化子外,“召家村、正一村兩處,俱已撤散,無庸複議。哈芸生、沙志仁、冕以信均分發各營授職。”哈芸生、沙志仁、冕以信等人相當於給他人做了嫁衣,到最後也沒什麼封賞,僅是在本村被撤銷的基礎成立的營內授職,和之前沒什麼兩樣,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