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

自是君王不永年——諸葛亮的偶像樂毅(9)

公元前284年,濟西大營的封賞大會之後,燕昭王在中軍大帳單獨召見剛被封為昌國君的樂毅,君臣二人促膝長談,為燕軍後續行動指明瞭道路,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滅齊!

(一)被嫌棄的齊閔王

與燕昭王的會面結束後,樂毅回到臨淄,此時的齊國雖然丟失了國都臨淄,但大部尚存,如果齊閔王好好組織抵抗,以齊國幾百年這般富實的家底是能抵抗住燕軍的,最不濟還可以與別國談些條件。

但齊閔王什麼都沒做,只是一味的跑,這一跑,跑出了齊國,跑到了衛國。起初,衛國國君對齊閔王還是很客氣的,怎麼客氣法呢,把王宮讓出來給齊閔王住,還向齊閔王稱臣。這好比什麼呢,你去別人家做客,主人讓你躺主臥的床上看電視,還把飯菜端你面前讓你在床上吃喝,厚道不?衛國國君就是這麼厚道。

換作常人,受寵若驚感恩戴德,但齊閔王從來都不是常人,真的把衛國當成了自己家,傲慢無禮頤指氣使使喚這使喚那,一點沒把自己當外人。這種事,叔能忍嬸不能忍,國君忍了大臣們不能忍,於是,衛國大臣百姓群起而攻之,將齊閔王趕出衛國。

齊閔王只得繼續當跑男,跑到鄒國,但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依然狂妄,鄒國表示:“要不起,過!”接著跑去了魯國也遭遇了同樣的經歷,在被周邊國家嫌棄了一遍之後,無處可去的齊閔王也只好回齊國,回到了齊國的莒城,此時,樂毅也沒停下前進的腳步。

衛君闢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

自是君王不永年——諸葛亮的偶像樂毅(9)

公元前284年,濟西大營的封賞大會之後,燕昭王在中軍大帳單獨召見剛被封為昌國君的樂毅,君臣二人促膝長談,為燕軍後續行動指明瞭道路,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滅齊!

(一)被嫌棄的齊閔王

與燕昭王的會面結束後,樂毅回到臨淄,此時的齊國雖然丟失了國都臨淄,但大部尚存,如果齊閔王好好組織抵抗,以齊國幾百年這般富實的家底是能抵抗住燕軍的,最不濟還可以與別國談些條件。

但齊閔王什麼都沒做,只是一味的跑,這一跑,跑出了齊國,跑到了衛國。起初,衛國國君對齊閔王還是很客氣的,怎麼客氣法呢,把王宮讓出來給齊閔王住,還向齊閔王稱臣。這好比什麼呢,你去別人家做客,主人讓你躺主臥的床上看電視,還把飯菜端你面前讓你在床上吃喝,厚道不?衛國國君就是這麼厚道。

換作常人,受寵若驚感恩戴德,但齊閔王從來都不是常人,真的把衛國當成了自己家,傲慢無禮頤指氣使使喚這使喚那,一點沒把自己當外人。這種事,叔能忍嬸不能忍,國君忍了大臣們不能忍,於是,衛國大臣百姓群起而攻之,將齊閔王趕出衛國。

齊閔王只得繼續當跑男,跑到鄒國,但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依然狂妄,鄒國表示:“要不起,過!”接著跑去了魯國也遭遇了同樣的經歷,在被周邊國家嫌棄了一遍之後,無處可去的齊閔王也只好回齊國,回到了齊國的莒城,此時,樂毅也沒停下前進的腳步。

衛君闢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討厭濫竽充數的齊閔王

(二)燕軍的軍事行動

就在齊閔王跑跑跑的同時,樂毅回到臨淄,部署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中軍坐鎮守護臨淄,左軍渡過膠水,攻打東萊,也就是膠東半島,具體點就是今天的煙臺威海地區;前軍在泰山以東進軍到達海邊,攻打到琅琊,這裡的琅琊位於今天青島市琅琊鎮,在秦國時是琅琊郡的郡治所在;右軍沿著黃河、濟水而下,打到了今天的東阿、鄄城,也就是齊魏邊境;後軍守衛駐紮在千乘,也就是今天山東省高青縣,保護中軍的後方,順帶將此前閃擊臨淄時漏過的城市逐一拿下。

"

自是君王不永年——諸葛亮的偶像樂毅(9)

公元前284年,濟西大營的封賞大會之後,燕昭王在中軍大帳單獨召見剛被封為昌國君的樂毅,君臣二人促膝長談,為燕軍後續行動指明瞭道路,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滅齊!

(一)被嫌棄的齊閔王

與燕昭王的會面結束後,樂毅回到臨淄,此時的齊國雖然丟失了國都臨淄,但大部尚存,如果齊閔王好好組織抵抗,以齊國幾百年這般富實的家底是能抵抗住燕軍的,最不濟還可以與別國談些條件。

但齊閔王什麼都沒做,只是一味的跑,這一跑,跑出了齊國,跑到了衛國。起初,衛國國君對齊閔王還是很客氣的,怎麼客氣法呢,把王宮讓出來給齊閔王住,還向齊閔王稱臣。這好比什麼呢,你去別人家做客,主人讓你躺主臥的床上看電視,還把飯菜端你面前讓你在床上吃喝,厚道不?衛國國君就是這麼厚道。

換作常人,受寵若驚感恩戴德,但齊閔王從來都不是常人,真的把衛國當成了自己家,傲慢無禮頤指氣使使喚這使喚那,一點沒把自己當外人。這種事,叔能忍嬸不能忍,國君忍了大臣們不能忍,於是,衛國大臣百姓群起而攻之,將齊閔王趕出衛國。

齊閔王只得繼續當跑男,跑到鄒國,但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依然狂妄,鄒國表示:“要不起,過!”接著跑去了魯國也遭遇了同樣的經歷,在被周邊國家嫌棄了一遍之後,無處可去的齊閔王也只好回齊國,回到了齊國的莒城,此時,樂毅也沒停下前進的腳步。

衛君闢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討厭濫竽充數的齊閔王

(二)燕軍的軍事行動

就在齊閔王跑跑跑的同時,樂毅回到臨淄,部署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中軍坐鎮守護臨淄,左軍渡過膠水,攻打東萊,也就是膠東半島,具體點就是今天的煙臺威海地區;前軍在泰山以東進軍到達海邊,攻打到琅琊,這裡的琅琊位於今天青島市琅琊鎮,在秦國時是琅琊郡的郡治所在;右軍沿著黃河、濟水而下,打到了今天的東阿、鄄城,也就是齊魏邊境;後軍守衛駐紮在千乘,也就是今天山東省高青縣,保護中軍的後方,順帶將此前閃擊臨淄時漏過的城市逐一拿下。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三)殺人誅心

軍事行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樂毅攻心為上,降低賦稅,恢復了舊時齊國良好的風氣,最重要的是前往拜祭齊桓公和管仲,這一招無疑是殺人誅心。

此時齊國的國君已經由最早的姜齊變為了田齊,也就是公元前386年發生的田氏代齊事件,距離韓趙魏三家被周天下封侯也就過去了十幾年,到齊閔公元前284年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將近一百年,到齊閔王時已經經歷了六代田氏君主。

在中國凡事都要講一個理,尤其涉及帝王的更迭,總要為篡位的行為找一套合理的說辭,這就叫正統性,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比如武王伐紂的由頭就是紂王暴虐以此彰顯武王的正義。

田氏在取代姜齊後一直都為自己篡位的正統性找理由,直到齊威王時期編出了一套黃帝后裔說,這一說法的核心是田氏是黃帝的後裔,姜氏是炎帝后裔,黃帝戰勝炎帝從而佔有了天下,所以田氏替代姜氏是具備正統性的,這理由在今天看起來像過家家一樣可笑。黃帝后裔說雖然勉強,但也有市場,比如稷下學宮中佔據主導地位的黃老學說就能向田氏齊國提供支持,而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在齊國時卻不受到重用,因為田氏齊國奪權過程以及正統性本身就與儒家的仁政、忠君以及禮制相悖。

而齊桓公時代是姜氏齊國的巔峰,在齊桓公即位之前,齊國發生了公孫無知篡位自立的事情,齊桓公在篡位者被殺後回到齊國即位收拾了殘局,並帶領齊國建立霸業。

同樣是篡位,田氏的身份甚至還不如公孫無知,公孫無知好歹還是姜家人,篡位屬於自家內鬥,而田氏先祖是由陳國外逃到齊國的公子田完,屬於外來人口,況且在奪權過程中很不地道的殺盡了姜氏公族的直系,最後以齊康公無後為由奪取齊國王位。

樂毅祭拜齊桓公管仲無疑是對田氏齊國的正統性提出挑戰,中國曆代王朝只要正統性被質疑,都不會有好下場,比如後世的王莽;與之相反則會被各種美化,比如劉備,因為漢室宗親的名頭,蜀漢這個地方政權一直以來被各種美化。

"

自是君王不永年——諸葛亮的偶像樂毅(9)

公元前284年,濟西大營的封賞大會之後,燕昭王在中軍大帳單獨召見剛被封為昌國君的樂毅,君臣二人促膝長談,為燕軍後續行動指明瞭道路,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滅齊!

(一)被嫌棄的齊閔王

與燕昭王的會面結束後,樂毅回到臨淄,此時的齊國雖然丟失了國都臨淄,但大部尚存,如果齊閔王好好組織抵抗,以齊國幾百年這般富實的家底是能抵抗住燕軍的,最不濟還可以與別國談些條件。

但齊閔王什麼都沒做,只是一味的跑,這一跑,跑出了齊國,跑到了衛國。起初,衛國國君對齊閔王還是很客氣的,怎麼客氣法呢,把王宮讓出來給齊閔王住,還向齊閔王稱臣。這好比什麼呢,你去別人家做客,主人讓你躺主臥的床上看電視,還把飯菜端你面前讓你在床上吃喝,厚道不?衛國國君就是這麼厚道。

換作常人,受寵若驚感恩戴德,但齊閔王從來都不是常人,真的把衛國當成了自己家,傲慢無禮頤指氣使使喚這使喚那,一點沒把自己當外人。這種事,叔能忍嬸不能忍,國君忍了大臣們不能忍,於是,衛國大臣百姓群起而攻之,將齊閔王趕出衛國。

齊閔王只得繼續當跑男,跑到鄒國,但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依然狂妄,鄒國表示:“要不起,過!”接著跑去了魯國也遭遇了同樣的經歷,在被周邊國家嫌棄了一遍之後,無處可去的齊閔王也只好回齊國,回到了齊國的莒城,此時,樂毅也沒停下前進的腳步。

衛君闢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討厭濫竽充數的齊閔王

(二)燕軍的軍事行動

就在齊閔王跑跑跑的同時,樂毅回到臨淄,部署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中軍坐鎮守護臨淄,左軍渡過膠水,攻打東萊,也就是膠東半島,具體點就是今天的煙臺威海地區;前軍在泰山以東進軍到達海邊,攻打到琅琊,這裡的琅琊位於今天青島市琅琊鎮,在秦國時是琅琊郡的郡治所在;右軍沿著黃河、濟水而下,打到了今天的東阿、鄄城,也就是齊魏邊境;後軍守衛駐紮在千乘,也就是今天山東省高青縣,保護中軍的後方,順帶將此前閃擊臨淄時漏過的城市逐一拿下。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三)殺人誅心

軍事行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樂毅攻心為上,降低賦稅,恢復了舊時齊國良好的風氣,最重要的是前往拜祭齊桓公和管仲,這一招無疑是殺人誅心。

此時齊國的國君已經由最早的姜齊變為了田齊,也就是公元前386年發生的田氏代齊事件,距離韓趙魏三家被周天下封侯也就過去了十幾年,到齊閔公元前284年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將近一百年,到齊閔王時已經經歷了六代田氏君主。

在中國凡事都要講一個理,尤其涉及帝王的更迭,總要為篡位的行為找一套合理的說辭,這就叫正統性,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比如武王伐紂的由頭就是紂王暴虐以此彰顯武王的正義。

田氏在取代姜齊後一直都為自己篡位的正統性找理由,直到齊威王時期編出了一套黃帝后裔說,這一說法的核心是田氏是黃帝的後裔,姜氏是炎帝后裔,黃帝戰勝炎帝從而佔有了天下,所以田氏替代姜氏是具備正統性的,這理由在今天看起來像過家家一樣可笑。黃帝后裔說雖然勉強,但也有市場,比如稷下學宮中佔據主導地位的黃老學說就能向田氏齊國提供支持,而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在齊國時卻不受到重用,因為田氏齊國奪權過程以及正統性本身就與儒家的仁政、忠君以及禮制相悖。

而齊桓公時代是姜氏齊國的巔峰,在齊桓公即位之前,齊國發生了公孫無知篡位自立的事情,齊桓公在篡位者被殺後回到齊國即位收拾了殘局,並帶領齊國建立霸業。

同樣是篡位,田氏的身份甚至還不如公孫無知,公孫無知好歹還是姜家人,篡位屬於自家內鬥,而田氏先祖是由陳國外逃到齊國的公子田完,屬於外來人口,況且在奪權過程中很不地道的殺盡了姜氏公族的直系,最後以齊康公無後為由奪取齊國王位。

樂毅祭拜齊桓公管仲無疑是對田氏齊國的正統性提出挑戰,中國曆代王朝只要正統性被質疑,都不會有好下場,比如後世的王莽;與之相反則會被各種美化,比如劉備,因為漢室宗親的名頭,蜀漢這個地方政權一直以來被各種美化。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齊桓公與管仲

按常理說,樂毅既然對田氏的正統性提出質疑,那麼應該搬來姜氏的後人站臺,但田氏對姜氏的趕盡殺絕無疑為樂毅助攻了一把,既然姜氏絕嗣,田氏正統性存疑,那麼可以說齊國是塊無主之地,這為燕國佔據齊國之地的合理性以及正統性提供了無限的理由,像當年齊國在子之之亂時就說燕國無主才悍然出兵佔領燕國,樂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套做法的結果是眾多齊國人接受並相信了齊國無主說,一百多名齊國的知名人士接受了燕國的封爵,因為有了無主說他們不會因此背上齊奸的包袱。半年時間,樂毅拿下七十多座城池,大多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燕國很順利地在這些地方設立郡縣進行統治管理,齊國此時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城市還未被攻克。

(四)陪都莒城和世受王恩的即墨

燕軍在齊國境內一路高奏凱歌,最後包圍了齊國僅剩的兩座城池,莒城和即墨,這一圍就是五年,燕軍拼盡全力也沒能打下這兩座城池,最後才有了田單的大翻盤。

雖說樂毅下了一招秒棋,但田氏在齊國畢竟已經經營了兩百多年,還是有不少人追隨,聽說齊閔王到了莒城,大批田氏的死忠紛紛投奔莒城,莒城此時已經是了齊國戰時的陪都,其精神意義不亞於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齊國剩餘勢力在這玩命抵抗燕軍。

關於即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封之萬家。”

《說苑·臣術》中記載這位即墨大夫叫田種首,因為將即墨治理得很好,所以額外封賞了萬戶給他,而即墨大夫是世襲的,到了公元前284年時候的即墨大夫如果不是田種首也是他的後人,王恩浩蕩,祖上受到齊威王這般恩澤,自然也是田氏的鐵粉。於是當燕軍兵臨即墨城下之時,即墨大夫出城力戰而死,以一死報答了齊威王的恩澤,主帥玩命士兵也用勁,燕軍在這遇到很大的阻力。

"

自是君王不永年——諸葛亮的偶像樂毅(9)

公元前284年,濟西大營的封賞大會之後,燕昭王在中軍大帳單獨召見剛被封為昌國君的樂毅,君臣二人促膝長談,為燕軍後續行動指明瞭道路,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滅齊!

(一)被嫌棄的齊閔王

與燕昭王的會面結束後,樂毅回到臨淄,此時的齊國雖然丟失了國都臨淄,但大部尚存,如果齊閔王好好組織抵抗,以齊國幾百年這般富實的家底是能抵抗住燕軍的,最不濟還可以與別國談些條件。

但齊閔王什麼都沒做,只是一味的跑,這一跑,跑出了齊國,跑到了衛國。起初,衛國國君對齊閔王還是很客氣的,怎麼客氣法呢,把王宮讓出來給齊閔王住,還向齊閔王稱臣。這好比什麼呢,你去別人家做客,主人讓你躺主臥的床上看電視,還把飯菜端你面前讓你在床上吃喝,厚道不?衛國國君就是這麼厚道。

換作常人,受寵若驚感恩戴德,但齊閔王從來都不是常人,真的把衛國當成了自己家,傲慢無禮頤指氣使使喚這使喚那,一點沒把自己當外人。這種事,叔能忍嬸不能忍,國君忍了大臣們不能忍,於是,衛國大臣百姓群起而攻之,將齊閔王趕出衛國。

齊閔王只得繼續當跑男,跑到鄒國,但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依然狂妄,鄒國表示:“要不起,過!”接著跑去了魯國也遭遇了同樣的經歷,在被周邊國家嫌棄了一遍之後,無處可去的齊閔王也只好回齊國,回到了齊國的莒城,此時,樂毅也沒停下前進的腳步。

衛君闢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討厭濫竽充數的齊閔王

(二)燕軍的軍事行動

就在齊閔王跑跑跑的同時,樂毅回到臨淄,部署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中軍坐鎮守護臨淄,左軍渡過膠水,攻打東萊,也就是膠東半島,具體點就是今天的煙臺威海地區;前軍在泰山以東進軍到達海邊,攻打到琅琊,這裡的琅琊位於今天青島市琅琊鎮,在秦國時是琅琊郡的郡治所在;右軍沿著黃河、濟水而下,打到了今天的東阿、鄄城,也就是齊魏邊境;後軍守衛駐紮在千乘,也就是今天山東省高青縣,保護中軍的後方,順帶將此前閃擊臨淄時漏過的城市逐一拿下。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三)殺人誅心

軍事行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樂毅攻心為上,降低賦稅,恢復了舊時齊國良好的風氣,最重要的是前往拜祭齊桓公和管仲,這一招無疑是殺人誅心。

此時齊國的國君已經由最早的姜齊變為了田齊,也就是公元前386年發生的田氏代齊事件,距離韓趙魏三家被周天下封侯也就過去了十幾年,到齊閔公元前284年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將近一百年,到齊閔王時已經經歷了六代田氏君主。

在中國凡事都要講一個理,尤其涉及帝王的更迭,總要為篡位的行為找一套合理的說辭,這就叫正統性,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比如武王伐紂的由頭就是紂王暴虐以此彰顯武王的正義。

田氏在取代姜齊後一直都為自己篡位的正統性找理由,直到齊威王時期編出了一套黃帝后裔說,這一說法的核心是田氏是黃帝的後裔,姜氏是炎帝后裔,黃帝戰勝炎帝從而佔有了天下,所以田氏替代姜氏是具備正統性的,這理由在今天看起來像過家家一樣可笑。黃帝后裔說雖然勉強,但也有市場,比如稷下學宮中佔據主導地位的黃老學說就能向田氏齊國提供支持,而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在齊國時卻不受到重用,因為田氏齊國奪權過程以及正統性本身就與儒家的仁政、忠君以及禮制相悖。

而齊桓公時代是姜氏齊國的巔峰,在齊桓公即位之前,齊國發生了公孫無知篡位自立的事情,齊桓公在篡位者被殺後回到齊國即位收拾了殘局,並帶領齊國建立霸業。

同樣是篡位,田氏的身份甚至還不如公孫無知,公孫無知好歹還是姜家人,篡位屬於自家內鬥,而田氏先祖是由陳國外逃到齊國的公子田完,屬於外來人口,況且在奪權過程中很不地道的殺盡了姜氏公族的直系,最後以齊康公無後為由奪取齊國王位。

樂毅祭拜齊桓公管仲無疑是對田氏齊國的正統性提出挑戰,中國曆代王朝只要正統性被質疑,都不會有好下場,比如後世的王莽;與之相反則會被各種美化,比如劉備,因為漢室宗親的名頭,蜀漢這個地方政權一直以來被各種美化。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齊桓公與管仲

按常理說,樂毅既然對田氏的正統性提出質疑,那麼應該搬來姜氏的後人站臺,但田氏對姜氏的趕盡殺絕無疑為樂毅助攻了一把,既然姜氏絕嗣,田氏正統性存疑,那麼可以說齊國是塊無主之地,這為燕國佔據齊國之地的合理性以及正統性提供了無限的理由,像當年齊國在子之之亂時就說燕國無主才悍然出兵佔領燕國,樂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套做法的結果是眾多齊國人接受並相信了齊國無主說,一百多名齊國的知名人士接受了燕國的封爵,因為有了無主說他們不會因此背上齊奸的包袱。半年時間,樂毅拿下七十多座城池,大多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燕國很順利地在這些地方設立郡縣進行統治管理,齊國此時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城市還未被攻克。

(四)陪都莒城和世受王恩的即墨

燕軍在齊國境內一路高奏凱歌,最後包圍了齊國僅剩的兩座城池,莒城和即墨,這一圍就是五年,燕軍拼盡全力也沒能打下這兩座城池,最後才有了田單的大翻盤。

雖說樂毅下了一招秒棋,但田氏在齊國畢竟已經經營了兩百多年,還是有不少人追隨,聽說齊閔王到了莒城,大批田氏的死忠紛紛投奔莒城,莒城此時已經是了齊國戰時的陪都,其精神意義不亞於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齊國剩餘勢力在這玩命抵抗燕軍。

關於即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封之萬家。”

《說苑·臣術》中記載這位即墨大夫叫田種首,因為將即墨治理得很好,所以額外封賞了萬戶給他,而即墨大夫是世襲的,到了公元前284年時候的即墨大夫如果不是田種首也是他的後人,王恩浩蕩,祖上受到齊威王這般恩澤,自然也是田氏的鐵粉。於是當燕軍兵臨即墨城下之時,即墨大夫出城力戰而死,以一死報答了齊威王的恩澤,主帥玩命士兵也用勁,燕軍在這遇到很大的阻力。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即墨大夫

(五)失去優勢的燕軍

現在問題來了,樂毅率領的燕軍橫掃齊境,在半年的時間裡拿下齊國境內七十多座城池,卻為何在莒城和即墨最後兩座孤城受阻長達五年呢?現在我們就暫且拋開主線,單獨談談為什麼燕軍最後無法拿下這兩座城池。

莒城位於今天的日照市的莒縣,莒縣是丘陵地形,四面環山,山脈延綿到日照,在周邊丘陵高地建立據點防禦,要攻打這些據點,燕軍需要仰攻,難度要大很多。

"

自是君王不永年——諸葛亮的偶像樂毅(9)

公元前284年,濟西大營的封賞大會之後,燕昭王在中軍大帳單獨召見剛被封為昌國君的樂毅,君臣二人促膝長談,為燕軍後續行動指明瞭道路,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滅齊!

(一)被嫌棄的齊閔王

與燕昭王的會面結束後,樂毅回到臨淄,此時的齊國雖然丟失了國都臨淄,但大部尚存,如果齊閔王好好組織抵抗,以齊國幾百年這般富實的家底是能抵抗住燕軍的,最不濟還可以與別國談些條件。

但齊閔王什麼都沒做,只是一味的跑,這一跑,跑出了齊國,跑到了衛國。起初,衛國國君對齊閔王還是很客氣的,怎麼客氣法呢,把王宮讓出來給齊閔王住,還向齊閔王稱臣。這好比什麼呢,你去別人家做客,主人讓你躺主臥的床上看電視,還把飯菜端你面前讓你在床上吃喝,厚道不?衛國國君就是這麼厚道。

換作常人,受寵若驚感恩戴德,但齊閔王從來都不是常人,真的把衛國當成了自己家,傲慢無禮頤指氣使使喚這使喚那,一點沒把自己當外人。這種事,叔能忍嬸不能忍,國君忍了大臣們不能忍,於是,衛國大臣百姓群起而攻之,將齊閔王趕出衛國。

齊閔王只得繼續當跑男,跑到鄒國,但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依然狂妄,鄒國表示:“要不起,過!”接著跑去了魯國也遭遇了同樣的經歷,在被周邊國家嫌棄了一遍之後,無處可去的齊閔王也只好回齊國,回到了齊國的莒城,此時,樂毅也沒停下前進的腳步。

衛君闢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討厭濫竽充數的齊閔王

(二)燕軍的軍事行動

就在齊閔王跑跑跑的同時,樂毅回到臨淄,部署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中軍坐鎮守護臨淄,左軍渡過膠水,攻打東萊,也就是膠東半島,具體點就是今天的煙臺威海地區;前軍在泰山以東進軍到達海邊,攻打到琅琊,這裡的琅琊位於今天青島市琅琊鎮,在秦國時是琅琊郡的郡治所在;右軍沿著黃河、濟水而下,打到了今天的東阿、鄄城,也就是齊魏邊境;後軍守衛駐紮在千乘,也就是今天山東省高青縣,保護中軍的後方,順帶將此前閃擊臨淄時漏過的城市逐一拿下。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三)殺人誅心

軍事行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樂毅攻心為上,降低賦稅,恢復了舊時齊國良好的風氣,最重要的是前往拜祭齊桓公和管仲,這一招無疑是殺人誅心。

此時齊國的國君已經由最早的姜齊變為了田齊,也就是公元前386年發生的田氏代齊事件,距離韓趙魏三家被周天下封侯也就過去了十幾年,到齊閔公元前284年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將近一百年,到齊閔王時已經經歷了六代田氏君主。

在中國凡事都要講一個理,尤其涉及帝王的更迭,總要為篡位的行為找一套合理的說辭,這就叫正統性,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比如武王伐紂的由頭就是紂王暴虐以此彰顯武王的正義。

田氏在取代姜齊後一直都為自己篡位的正統性找理由,直到齊威王時期編出了一套黃帝后裔說,這一說法的核心是田氏是黃帝的後裔,姜氏是炎帝后裔,黃帝戰勝炎帝從而佔有了天下,所以田氏替代姜氏是具備正統性的,這理由在今天看起來像過家家一樣可笑。黃帝后裔說雖然勉強,但也有市場,比如稷下學宮中佔據主導地位的黃老學說就能向田氏齊國提供支持,而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在齊國時卻不受到重用,因為田氏齊國奪權過程以及正統性本身就與儒家的仁政、忠君以及禮制相悖。

而齊桓公時代是姜氏齊國的巔峰,在齊桓公即位之前,齊國發生了公孫無知篡位自立的事情,齊桓公在篡位者被殺後回到齊國即位收拾了殘局,並帶領齊國建立霸業。

同樣是篡位,田氏的身份甚至還不如公孫無知,公孫無知好歹還是姜家人,篡位屬於自家內鬥,而田氏先祖是由陳國外逃到齊國的公子田完,屬於外來人口,況且在奪權過程中很不地道的殺盡了姜氏公族的直系,最後以齊康公無後為由奪取齊國王位。

樂毅祭拜齊桓公管仲無疑是對田氏齊國的正統性提出挑戰,中國曆代王朝只要正統性被質疑,都不會有好下場,比如後世的王莽;與之相反則會被各種美化,比如劉備,因為漢室宗親的名頭,蜀漢這個地方政權一直以來被各種美化。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齊桓公與管仲

按常理說,樂毅既然對田氏的正統性提出質疑,那麼應該搬來姜氏的後人站臺,但田氏對姜氏的趕盡殺絕無疑為樂毅助攻了一把,既然姜氏絕嗣,田氏正統性存疑,那麼可以說齊國是塊無主之地,這為燕國佔據齊國之地的合理性以及正統性提供了無限的理由,像當年齊國在子之之亂時就說燕國無主才悍然出兵佔領燕國,樂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套做法的結果是眾多齊國人接受並相信了齊國無主說,一百多名齊國的知名人士接受了燕國的封爵,因為有了無主說他們不會因此背上齊奸的包袱。半年時間,樂毅拿下七十多座城池,大多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燕國很順利地在這些地方設立郡縣進行統治管理,齊國此時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城市還未被攻克。

(四)陪都莒城和世受王恩的即墨

燕軍在齊國境內一路高奏凱歌,最後包圍了齊國僅剩的兩座城池,莒城和即墨,這一圍就是五年,燕軍拼盡全力也沒能打下這兩座城池,最後才有了田單的大翻盤。

雖說樂毅下了一招秒棋,但田氏在齊國畢竟已經經營了兩百多年,還是有不少人追隨,聽說齊閔王到了莒城,大批田氏的死忠紛紛投奔莒城,莒城此時已經是了齊國戰時的陪都,其精神意義不亞於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齊國剩餘勢力在這玩命抵抗燕軍。

關於即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封之萬家。”

《說苑·臣術》中記載這位即墨大夫叫田種首,因為將即墨治理得很好,所以額外封賞了萬戶給他,而即墨大夫是世襲的,到了公元前284年時候的即墨大夫如果不是田種首也是他的後人,王恩浩蕩,祖上受到齊威王這般恩澤,自然也是田氏的鐵粉。於是當燕軍兵臨即墨城下之時,即墨大夫出城力戰而死,以一死報答了齊威王的恩澤,主帥玩命士兵也用勁,燕軍在這遇到很大的阻力。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即墨大夫

(五)失去優勢的燕軍

現在問題來了,樂毅率領的燕軍橫掃齊境,在半年的時間裡拿下齊國境內七十多座城池,卻為何在莒城和即墨最後兩座孤城受阻長達五年呢?現在我們就暫且拋開主線,單獨談談為什麼燕軍最後無法拿下這兩座城池。

莒城位於今天的日照市的莒縣,莒縣是丘陵地形,四面環山,山脈延綿到日照,在周邊丘陵高地建立據點防禦,要攻打這些據點,燕軍需要仰攻,難度要大很多。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莒縣四周多山

即墨位於今天的青島平度市,而此地的地貌是低山丘陵,從地圖上看,佔據這個點,只需要防禦自北向南而來的敵軍,沒有側翼和後面的威脅,防禦壓力會小很多,並且可以控制住背後的青島市區,控制住青島市區的意義後面會說到。

"

自是君王不永年——諸葛亮的偶像樂毅(9)

公元前284年,濟西大營的封賞大會之後,燕昭王在中軍大帳單獨召見剛被封為昌國君的樂毅,君臣二人促膝長談,為燕軍後續行動指明瞭道路,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滅齊!

(一)被嫌棄的齊閔王

與燕昭王的會面結束後,樂毅回到臨淄,此時的齊國雖然丟失了國都臨淄,但大部尚存,如果齊閔王好好組織抵抗,以齊國幾百年這般富實的家底是能抵抗住燕軍的,最不濟還可以與別國談些條件。

但齊閔王什麼都沒做,只是一味的跑,這一跑,跑出了齊國,跑到了衛國。起初,衛國國君對齊閔王還是很客氣的,怎麼客氣法呢,把王宮讓出來給齊閔王住,還向齊閔王稱臣。這好比什麼呢,你去別人家做客,主人讓你躺主臥的床上看電視,還把飯菜端你面前讓你在床上吃喝,厚道不?衛國國君就是這麼厚道。

換作常人,受寵若驚感恩戴德,但齊閔王從來都不是常人,真的把衛國當成了自己家,傲慢無禮頤指氣使使喚這使喚那,一點沒把自己當外人。這種事,叔能忍嬸不能忍,國君忍了大臣們不能忍,於是,衛國大臣百姓群起而攻之,將齊閔王趕出衛國。

齊閔王只得繼續當跑男,跑到鄒國,但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依然狂妄,鄒國表示:“要不起,過!”接著跑去了魯國也遭遇了同樣的經歷,在被周邊國家嫌棄了一遍之後,無處可去的齊閔王也只好回齊國,回到了齊國的莒城,此時,樂毅也沒停下前進的腳步。

衛君闢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討厭濫竽充數的齊閔王

(二)燕軍的軍事行動

就在齊閔王跑跑跑的同時,樂毅回到臨淄,部署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中軍坐鎮守護臨淄,左軍渡過膠水,攻打東萊,也就是膠東半島,具體點就是今天的煙臺威海地區;前軍在泰山以東進軍到達海邊,攻打到琅琊,這裡的琅琊位於今天青島市琅琊鎮,在秦國時是琅琊郡的郡治所在;右軍沿著黃河、濟水而下,打到了今天的東阿、鄄城,也就是齊魏邊境;後軍守衛駐紮在千乘,也就是今天山東省高青縣,保護中軍的後方,順帶將此前閃擊臨淄時漏過的城市逐一拿下。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三)殺人誅心

軍事行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樂毅攻心為上,降低賦稅,恢復了舊時齊國良好的風氣,最重要的是前往拜祭齊桓公和管仲,這一招無疑是殺人誅心。

此時齊國的國君已經由最早的姜齊變為了田齊,也就是公元前386年發生的田氏代齊事件,距離韓趙魏三家被周天下封侯也就過去了十幾年,到齊閔公元前284年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將近一百年,到齊閔王時已經經歷了六代田氏君主。

在中國凡事都要講一個理,尤其涉及帝王的更迭,總要為篡位的行為找一套合理的說辭,這就叫正統性,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比如武王伐紂的由頭就是紂王暴虐以此彰顯武王的正義。

田氏在取代姜齊後一直都為自己篡位的正統性找理由,直到齊威王時期編出了一套黃帝后裔說,這一說法的核心是田氏是黃帝的後裔,姜氏是炎帝后裔,黃帝戰勝炎帝從而佔有了天下,所以田氏替代姜氏是具備正統性的,這理由在今天看起來像過家家一樣可笑。黃帝后裔說雖然勉強,但也有市場,比如稷下學宮中佔據主導地位的黃老學說就能向田氏齊國提供支持,而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在齊國時卻不受到重用,因為田氏齊國奪權過程以及正統性本身就與儒家的仁政、忠君以及禮制相悖。

而齊桓公時代是姜氏齊國的巔峰,在齊桓公即位之前,齊國發生了公孫無知篡位自立的事情,齊桓公在篡位者被殺後回到齊國即位收拾了殘局,並帶領齊國建立霸業。

同樣是篡位,田氏的身份甚至還不如公孫無知,公孫無知好歹還是姜家人,篡位屬於自家內鬥,而田氏先祖是由陳國外逃到齊國的公子田完,屬於外來人口,況且在奪權過程中很不地道的殺盡了姜氏公族的直系,最後以齊康公無後為由奪取齊國王位。

樂毅祭拜齊桓公管仲無疑是對田氏齊國的正統性提出挑戰,中國曆代王朝只要正統性被質疑,都不會有好下場,比如後世的王莽;與之相反則會被各種美化,比如劉備,因為漢室宗親的名頭,蜀漢這個地方政權一直以來被各種美化。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齊桓公與管仲

按常理說,樂毅既然對田氏的正統性提出質疑,那麼應該搬來姜氏的後人站臺,但田氏對姜氏的趕盡殺絕無疑為樂毅助攻了一把,既然姜氏絕嗣,田氏正統性存疑,那麼可以說齊國是塊無主之地,這為燕國佔據齊國之地的合理性以及正統性提供了無限的理由,像當年齊國在子之之亂時就說燕國無主才悍然出兵佔領燕國,樂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套做法的結果是眾多齊國人接受並相信了齊國無主說,一百多名齊國的知名人士接受了燕國的封爵,因為有了無主說他們不會因此背上齊奸的包袱。半年時間,樂毅拿下七十多座城池,大多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燕國很順利地在這些地方設立郡縣進行統治管理,齊國此時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城市還未被攻克。

(四)陪都莒城和世受王恩的即墨

燕軍在齊國境內一路高奏凱歌,最後包圍了齊國僅剩的兩座城池,莒城和即墨,這一圍就是五年,燕軍拼盡全力也沒能打下這兩座城池,最後才有了田單的大翻盤。

雖說樂毅下了一招秒棋,但田氏在齊國畢竟已經經營了兩百多年,還是有不少人追隨,聽說齊閔王到了莒城,大批田氏的死忠紛紛投奔莒城,莒城此時已經是了齊國戰時的陪都,其精神意義不亞於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齊國剩餘勢力在這玩命抵抗燕軍。

關於即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封之萬家。”

《說苑·臣術》中記載這位即墨大夫叫田種首,因為將即墨治理得很好,所以額外封賞了萬戶給他,而即墨大夫是世襲的,到了公元前284年時候的即墨大夫如果不是田種首也是他的後人,王恩浩蕩,祖上受到齊威王這般恩澤,自然也是田氏的鐵粉。於是當燕軍兵臨即墨城下之時,即墨大夫出城力戰而死,以一死報答了齊威王的恩澤,主帥玩命士兵也用勁,燕軍在這遇到很大的阻力。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即墨大夫

(五)失去優勢的燕軍

現在問題來了,樂毅率領的燕軍橫掃齊境,在半年的時間裡拿下齊國境內七十多座城池,卻為何在莒城和即墨最後兩座孤城受阻長達五年呢?現在我們就暫且拋開主線,單獨談談為什麼燕軍最後無法拿下這兩座城池。

莒城位於今天的日照市的莒縣,莒縣是丘陵地形,四面環山,山脈延綿到日照,在周邊丘陵高地建立據點防禦,要攻打這些據點,燕軍需要仰攻,難度要大很多。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莒縣四周多山

即墨位於今天的青島平度市,而此地的地貌是低山丘陵,從地圖上看,佔據這個點,只需要防禦自北向南而來的敵軍,沒有側翼和後面的威脅,防禦壓力會小很多,並且可以控制住背後的青島市區,控制住青島市區的意義後面會說到。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控制即墨就可控制青島市區

此前無論是濟西還是臨淄,都處在魯北平原或者與路北平原交接的地帶,燕趙的騎兵軍團自北向南攻擊,在平原地形上大顯神威。

而這莒城和即墨這兩個地方都處於山東丘陵,丘陵地形的特徵是地面崎嶇不平並且多樹,在這種地形中騎兵是很難展開作戰的,繁茂的樹林、崎嶇的地形都是騎兵的阻礙,燕軍的騎兵軍團在這種地方對齊軍作戰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還有很大的劣勢。

像我們經常看的電視劇電影裡的一樣,對付騎兵衝擊通常先是弓弩射擊,在戰陣中弓弩手並不是自由發揮,而是要聽指揮官口令進行齊射,弓弩手的指揮官要有很強的預判能力,什麼時候射、射多遠都是有命令的,只有密集的箭陣才能保證給予敵方活動目標最大的殺傷。在平原地形上有經驗的騎兵通過加速轉向等動作可以戰術躲避,但在山地丘陵就很難,在丘陵地帶騎兵是仰攻不僅目標大,而且衝擊速度會很慢,丘陵道路周邊地帶荊棘密佈,要轉向什麼也會變得很難。在丘陵地帶騎兵不僅失去了對步兵的優勢,而且傷亡還會呈幾何式增長。

所以在這兩地作戰只能依靠燕軍的步兵,而在燕昭王改革前以步兵為主力配置的燕軍,對陣齊軍時的戰績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慘不忍睹,全是完敗,以步兵為主力配置的燕國軍隊完全不是齊軍的對手。

"

自是君王不永年——諸葛亮的偶像樂毅(9)

公元前284年,濟西大營的封賞大會之後,燕昭王在中軍大帳單獨召見剛被封為昌國君的樂毅,君臣二人促膝長談,為燕軍後續行動指明瞭道路,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滅齊!

(一)被嫌棄的齊閔王

與燕昭王的會面結束後,樂毅回到臨淄,此時的齊國雖然丟失了國都臨淄,但大部尚存,如果齊閔王好好組織抵抗,以齊國幾百年這般富實的家底是能抵抗住燕軍的,最不濟還可以與別國談些條件。

但齊閔王什麼都沒做,只是一味的跑,這一跑,跑出了齊國,跑到了衛國。起初,衛國國君對齊閔王還是很客氣的,怎麼客氣法呢,把王宮讓出來給齊閔王住,還向齊閔王稱臣。這好比什麼呢,你去別人家做客,主人讓你躺主臥的床上看電視,還把飯菜端你面前讓你在床上吃喝,厚道不?衛國國君就是這麼厚道。

換作常人,受寵若驚感恩戴德,但齊閔王從來都不是常人,真的把衛國當成了自己家,傲慢無禮頤指氣使使喚這使喚那,一點沒把自己當外人。這種事,叔能忍嬸不能忍,國君忍了大臣們不能忍,於是,衛國大臣百姓群起而攻之,將齊閔王趕出衛國。

齊閔王只得繼續當跑男,跑到鄒國,但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依然狂妄,鄒國表示:“要不起,過!”接著跑去了魯國也遭遇了同樣的經歷,在被周邊國家嫌棄了一遍之後,無處可去的齊閔王也只好回齊國,回到了齊國的莒城,此時,樂毅也沒停下前進的腳步。

衛君闢宮舍之,稱臣而共具。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不遜,人侵之。湣王去,走鄒、魯,有驕色,鄒、魯君弗內,遂走莒。——《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討厭濫竽充數的齊閔王

(二)燕軍的軍事行動

就在齊閔王跑跑跑的同時,樂毅回到臨淄,部署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中軍坐鎮守護臨淄,左軍渡過膠水,攻打東萊,也就是膠東半島,具體點就是今天的煙臺威海地區;前軍在泰山以東進軍到達海邊,攻打到琅琊,這裡的琅琊位於今天青島市琅琊鎮,在秦國時是琅琊郡的郡治所在;右軍沿著黃河、濟水而下,打到了今天的東阿、鄄城,也就是齊魏邊境;後軍守衛駐紮在千乘,也就是今天山東省高青縣,保護中軍的後方,順帶將此前閃擊臨淄時漏過的城市逐一拿下。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三)殺人誅心

軍事行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樂毅攻心為上,降低賦稅,恢復了舊時齊國良好的風氣,最重要的是前往拜祭齊桓公和管仲,這一招無疑是殺人誅心。

此時齊國的國君已經由最早的姜齊變為了田齊,也就是公元前386年發生的田氏代齊事件,距離韓趙魏三家被周天下封侯也就過去了十幾年,到齊閔公元前284年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將近一百年,到齊閔王時已經經歷了六代田氏君主。

在中國凡事都要講一個理,尤其涉及帝王的更迭,總要為篡位的行為找一套合理的說辭,這就叫正統性,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比如武王伐紂的由頭就是紂王暴虐以此彰顯武王的正義。

田氏在取代姜齊後一直都為自己篡位的正統性找理由,直到齊威王時期編出了一套黃帝后裔說,這一說法的核心是田氏是黃帝的後裔,姜氏是炎帝后裔,黃帝戰勝炎帝從而佔有了天下,所以田氏替代姜氏是具備正統性的,這理由在今天看起來像過家家一樣可笑。黃帝后裔說雖然勉強,但也有市場,比如稷下學宮中佔據主導地位的黃老學說就能向田氏齊國提供支持,而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在齊國時卻不受到重用,因為田氏齊國奪權過程以及正統性本身就與儒家的仁政、忠君以及禮制相悖。

而齊桓公時代是姜氏齊國的巔峰,在齊桓公即位之前,齊國發生了公孫無知篡位自立的事情,齊桓公在篡位者被殺後回到齊國即位收拾了殘局,並帶領齊國建立霸業。

同樣是篡位,田氏的身份甚至還不如公孫無知,公孫無知好歹還是姜家人,篡位屬於自家內鬥,而田氏先祖是由陳國外逃到齊國的公子田完,屬於外來人口,況且在奪權過程中很不地道的殺盡了姜氏公族的直系,最後以齊康公無後為由奪取齊國王位。

樂毅祭拜齊桓公管仲無疑是對田氏齊國的正統性提出挑戰,中國曆代王朝只要正統性被質疑,都不會有好下場,比如後世的王莽;與之相反則會被各種美化,比如劉備,因為漢室宗親的名頭,蜀漢這個地方政權一直以來被各種美化。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齊桓公與管仲

按常理說,樂毅既然對田氏的正統性提出質疑,那麼應該搬來姜氏的後人站臺,但田氏對姜氏的趕盡殺絕無疑為樂毅助攻了一把,既然姜氏絕嗣,田氏正統性存疑,那麼可以說齊國是塊無主之地,這為燕國佔據齊國之地的合理性以及正統性提供了無限的理由,像當年齊國在子之之亂時就說燕國無主才悍然出兵佔領燕國,樂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套做法的結果是眾多齊國人接受並相信了齊國無主說,一百多名齊國的知名人士接受了燕國的封爵,因為有了無主說他們不會因此背上齊奸的包袱。半年時間,樂毅拿下七十多座城池,大多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燕國很順利地在這些地方設立郡縣進行統治管理,齊國此時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城市還未被攻克。

(四)陪都莒城和世受王恩的即墨

燕軍在齊國境內一路高奏凱歌,最後包圍了齊國僅剩的兩座城池,莒城和即墨,這一圍就是五年,燕軍拼盡全力也沒能打下這兩座城池,最後才有了田單的大翻盤。

雖說樂毅下了一招秒棋,但田氏在齊國畢竟已經經營了兩百多年,還是有不少人追隨,聽說齊閔王到了莒城,大批田氏的死忠紛紛投奔莒城,莒城此時已經是了齊國戰時的陪都,其精神意義不亞於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齊國剩餘勢力在這玩命抵抗燕軍。

關於即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封之萬家。”

《說苑·臣術》中記載這位即墨大夫叫田種首,因為將即墨治理得很好,所以額外封賞了萬戶給他,而即墨大夫是世襲的,到了公元前284年時候的即墨大夫如果不是田種首也是他的後人,王恩浩蕩,祖上受到齊威王這般恩澤,自然也是田氏的鐵粉。於是當燕軍兵臨即墨城下之時,即墨大夫出城力戰而死,以一死報答了齊威王的恩澤,主帥玩命士兵也用勁,燕軍在這遇到很大的阻力。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即墨大夫

(五)失去優勢的燕軍

現在問題來了,樂毅率領的燕軍橫掃齊境,在半年的時間裡拿下齊國境內七十多座城池,卻為何在莒城和即墨最後兩座孤城受阻長達五年呢?現在我們就暫且拋開主線,單獨談談為什麼燕軍最後無法拿下這兩座城池。

莒城位於今天的日照市的莒縣,莒縣是丘陵地形,四面環山,山脈延綿到日照,在周邊丘陵高地建立據點防禦,要攻打這些據點,燕軍需要仰攻,難度要大很多。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莒縣四周多山

即墨位於今天的青島平度市,而此地的地貌是低山丘陵,從地圖上看,佔據這個點,只需要防禦自北向南而來的敵軍,沒有側翼和後面的威脅,防禦壓力會小很多,並且可以控制住背後的青島市區,控制住青島市區的意義後面會說到。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圖:控制即墨就可控制青島市區

此前無論是濟西還是臨淄,都處在魯北平原或者與路北平原交接的地帶,燕趙的騎兵軍團自北向南攻擊,在平原地形上大顯神威。

而這莒城和即墨這兩個地方都處於山東丘陵,丘陵地形的特徵是地面崎嶇不平並且多樹,在這種地形中騎兵是很難展開作戰的,繁茂的樹林、崎嶇的地形都是騎兵的阻礙,燕軍的騎兵軍團在這種地方對齊軍作戰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還有很大的劣勢。

像我們經常看的電視劇電影裡的一樣,對付騎兵衝擊通常先是弓弩射擊,在戰陣中弓弩手並不是自由發揮,而是要聽指揮官口令進行齊射,弓弩手的指揮官要有很強的預判能力,什麼時候射、射多遠都是有命令的,只有密集的箭陣才能保證給予敵方活動目標最大的殺傷。在平原地形上有經驗的騎兵通過加速轉向等動作可以戰術躲避,但在山地丘陵就很難,在丘陵地帶騎兵是仰攻不僅目標大,而且衝擊速度會很慢,丘陵道路周邊地帶荊棘密佈,要轉向什麼也會變得很難。在丘陵地帶騎兵不僅失去了對步兵的優勢,而且傷亡還會呈幾何式增長。

所以在這兩地作戰只能依靠燕軍的步兵,而在燕昭王改革前以步兵為主力配置的燕軍,對陣齊軍時的戰績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慘不忍睹,全是完敗,以步兵為主力配置的燕國軍隊完全不是齊軍的對手。

名將樂毅為何五年都攻不下齊國最後兩座孤城?他是在養寇自重嗎?

(六)掐不斷的補給線

莒城的山脈綿延到日照,即墨控制著背後的青島,日照青島這兩個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靠海而且是大海港。

多提一句軍事上對城市的防禦,受電視劇電影的影響,我們一直認為古代對城市的防禦手段就只有城牆,這是個誤區,如果被敵人打到城牆下已經是最後的防禦手段了,古代防禦城市是要在城池周邊的關隘要道上佈置兵力進行防禦。

所以樂毅包圍即墨和莒城,並不是將這兩個城池團團圍住,這麼個圍法別說五年,只要半年裡面的人就得都餓死,城池中居民密集,是沒有任何農地給他們種出糧食來的,燕軍包圍的是這兩座城市的外圍防禦圈。依靠莒城綿延到日照的山脈建立防禦據點,不僅能保障莒城南部的防禦安全,也能保證莒城與日照間的交通。即墨看地圖就可以知道,很輕易就能控制住青島。

臨海,齊國人就能出產海鹽,齊國幾百年成熟的產鹽工業讓他們生產的海鹽質量高味道好,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暢銷產品,同時依靠海港通過海運可以將生產出的海鹽與臨海國家地區進行海上的貿易,換取糧食等物資來保障兩座城市的後勤補給。

《左傳·哀公十年》中記載“徐承帥舟師,將自海入齊,齊人敗之,吳師乃還。”當時吳國大將徐承率領船隊入齊,與齊國在黃海進行了一場海戰,被齊國海軍打敗之後吳國船隊撤回吳國,證明齊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上艦隊。

《說苑·正諫》記載“ 齊景公遊於海上而樂之,六月不歸”,齊景公在海上游玩了六個月時間不回國,雖然期間可能是在一些海島遊玩,但國君敢以身試險出海航行,說明齊國已經擁有了很強的航海技術足以讓他們在近海自由馳騁。

燕國在秦開拓地千里之前位於河北,只有一小片地方臨海,拿下遼東後雖然有了渤海灣邊的大片領土,但對於實力本就薄弱的燕國來說發展昂貴的海軍不僅實力不允許而且也沒有必要,因為主要敵人東胡人不會從渤海里跳出來。短時間內燕國也不可能發展出能與齊國相匹敵的海軍,樂毅遠眺著海邊來往頻繁的貿易船隻也只能夠望洋興嘆。

莒城和即墨依靠著海上貿易支撐著,燕軍雖然圍困兩地五年之久,卻沒任何辦法將這兩地的後勤補給掐斷,這也是兩地被圍困五年仍能保持強大的戰鬥力的原因之一。

(七)置之死地而後生

前文提過,莒城此時已經是齊國戰時的陪都,即墨大夫世受王恩拼死力戰,而且經過此前的洗禮,該戰死的都已經戰死、要自盡的也已經自盡、想投靠燕國的也都已經投靠燕國,能逃到莒城和即墨的都是不可能投降的田氏死忠,是可以為田氏齊國拼死一戰的死士。

齊國田氏向來都有養死士的傳統,田氏先祖田常當年就是靠著手下一批死士發動政變,殺死監止和齊簡公,屠滅齊國貴族鮑氏、晏氏和姜氏中的青壯年,田氏才得以在齊國一家獨大,成語“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也是由此而來。而後世田氏後人也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故事,同樣都是田氏死士,褒貶卻不一,歷史總是這樣矛盾。

死士都是可以玩命的,況且現在的狀況不得不玩命,再不玩命就要趕到海里去了,現在齊國人同仇敵愾,空前地團結起來。

(八)再而衰三而竭

從濟西到臨淄,再到莒城、即墨,樂毅幾乎未做休整,一口氣而且很順利的就拿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這是一鼓作氣。

直到在莒城、即墨遇到了玩命的主,即墨大夫素有大德將即墨治理得井井有條,即墨居民向來感恩於即墨大夫的賢德,即墨大夫的戰死深深刺激了即墨居民,這兩地都已抱著一死的決心,抵抗空前的激烈。

燕軍此前一路都是順風戰,來到莒墨的時候心態已放鬆了很多,而且打心眼裡開始輕視齊軍,早已沒有了此前積極備戰那種緊張感,遇到莒即兩地的拼死抵抗,燕軍士兵一下就被打懵,這是再而衰。

重新再組織,幾輪強攻下來上升的只有傷亡數,燕軍士兵此時心理與臨淄前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自古一將成名萬骨枯,當將軍的希望青史留名,而當兵的只想在戰爭中活下來。此時封賞早就在臨淄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這個時候士兵們最希望的就是早點能回到燕國回到自己家,燕軍士兵怕死的小心思也就有了,這是三而竭。

三而竭的燕軍在此時,已經很難擊敗置之死地退無可退的莒城與即墨死士們了。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張小粵”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