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戰國後期韓國陽翟人(《史記》),一說衛國濮陽人(《戰國策》)。他原為一介商賈,其在趙國遇到做人質的秦公子異人,把歌女趙姬送給異人為妻,並幫助異人成為秦太子柱的嫡子。公子異人即位為秦莊襄王后,任呂不韋為相國;秦莊襄王與趙姬之子秦王政即位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呂不韋被免職貶往蜀地,於是喝毒酒自殺而死。他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色彩。

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嗎?為何他非死不可?

呂不韋是秦始皇的生父?

呂不韋本是個做跨國貿易的商人,有一次就到了趙國都城邯鄲,機緣巧合認識了在這裡做人質的公子異人。公子異人是秦昭襄王的庶孫,太子安國君的庶子。原來戰國時期諸侯結盟,往往以王子王孫作為人質。而公子異人母親夏姬地位較低,所以他也不被父祖寵愛,被打發到趙國當人質,整天呆在寓所悶悶不樂。呂不韋不愧是見多識廣的大商人,第一眼見到異人,他腦子裡就冒出個點子來,不禁感嘆道:“真是奇貨可居(成語出處)啊!”

呂不韋沒有馬上表態,而是回家與父親商量。呂不韋問父親:“投資農業可以收穫多少?”父親說:“十倍。”呂不韋又問:“投資商業能收穫多少?”父親又說:“一百倍。”呂不韋接著問:“那麼投資國君呢?”父親說:“不可計量啊(無數)!”原來,呂不韋的算盤是做政治投機,如果能把異人扶上秦王之位,他們呂氏家族不就富貴不可限量了麼?然而,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又怎麼能輪到非嫡非長還在做人質的異人呢?

當然,呂不韋是有自己謀劃的。因為安國君雖然有二十多個兒子,但是嫡妻華陽夫人卻沒有兒子。這意味著,如果華陽夫人選擇誰為嗣子,誰就順理成章成了嫡子,那麼就是未來的秦王。所以,呂不韋的投資就是要為異人出錢出力,以便讓異人能夠成為太子嫡子。在得到父親贊同後,呂不韋又回到了異人府上,和盤托出了自己的計劃。異人面對這天上掉下的餡餅,連忙表示如果自己當了國王,願意將政權和土地與呂不韋共享。

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嗎?為何他非死不可?

呂不韋先是拿出五百金給異人,讓他平常生活多結交賓客,營造名聲。然後自己又用五百金購買了奇珍異寶,帶著前往了秦國。據《戰國策》,呂不韋在安國君即位後(時間上存在訛誤),找到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見面後呂不韋即開門見山,說如果華陽夫人不及時立嗣,以後太子繼承人如果不是近親的話,整個秦國羋姓家族將會凶多吉少;如今異人母親不受太子寵愛,如果華陽夫人肯收為嫡嗣,那麼異人不就把華陽夫人視為自己親孃嗎?

據《史記》,呂不韋見的則是華陽夫人的長姐,當然也可能先見弟弟後見姐姐。從華陽夫人的親人下手,可見呂不韋的心思之縝密。呂不韋見到華陽長姐,先是稱讚異人的賢名,並表達其對安國君與華陽夫人的思念,給華陽長姐留下良好印象。然而又把與陽泉君的說辭複述給長姐。長姐自然也被說服,於是又親自去勸說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又去給安國君吹枕邊風。安國君也就同意了,正式立異人為嗣子,又拿出錢財來送給異人,這樣異人名聲越來越大。

之後,按《史記·呂不韋列傳》的說法,呂不韋與一個漂亮的舞女趙姬同居,趙姬懷胎。異人與呂不韋飲酒,見到趙姬非常喜歡,要求賜予他。呂不韋本來很生氣,但轉念一想,已經投資了這麼多,多一位舞女又何妨?於是隱瞞了懷孕情況將趙姬贈予異人。十到十二月後,趙姬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秦王政(即後世俗稱的“嬴政”),此年是公元前259年。兩年後,因為秦、趙交惡,異人拋家棄子逃回了秦國。趙姬母子藏在孃家,因為也是邯鄲土豪,得以免遭於難。

為什麼呂不韋非死不可?

按照這段史料,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那麼“秦朝”原來是“呂朝”,那麼“秦政”就成“呂政”了,這樣的稱呼在後世確實存在,比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引漢明帝詔說“秦直其位,呂政淫虐”。那麼,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呂不韋兒子?據郭沫若、李開元等的看法,這段記載應該是假的,大致理由有如下幾條:

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嗎?為何他非死不可?

第一,這件事僅在《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而在《秦本紀》《秦始皇本紀》沒有記載,列傳的可靠性不如本紀高;第二,這件事類似《史記》另一則春申君與楚考烈王的故事,非常像是以訛傳訛;第三,《呂不韋列傳》本身存在矛盾,如果趙姬是富豪之女,怎麼又做了呂不韋歌姬?如果趙姬早懷孕了為什麼還會“大期”而產子?第四,異人把趙姬娶入府上,將涉及血統繼承問題,不需要婦科醫生和保姆進行檢查?呂不韋不怕穿幫被殺頭?

綜上所述,這應該是秦漢好事者編造出的八卦。實際情況應該是,趙姬就是邯鄲土豪之女,呂不韋與趙家交往密切,所以為異人與趙姬牽線,促成了一樁婚姻。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即位,稱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為王后,異人為太子。趙國當然不敢得罪異人,連忙將趙姬和公子政護送回秦。前250年,秦孝文王去世,異人即位,稱秦莊襄王,趙姬為王后,公子政為太子。次年,莊襄王命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

至此,呂不韋由一名布衣搖身一變,成了戰國第一大國丞相。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去世,公子政即位為秦王政。不過,當時秦王政才十三歲,權力掌握在華陽太后、趙太后手中,而呂不韋既與華陽太后親善,又與趙太后有舊,所以呂不韋更加如魚得水,被擢升為相國,並被秦王政尊稱“仲父”。據《呂不韋列傳》,呂不韋還經常與趙太后私通,因為害怕事情敗露,呂不韋就推薦門客嫪毐給了趙太后。嫪毐此人有絕技,是“大陰人”,能“以其陰關(貫)桐輪而行”。

呂不韋把嫪毐作為假宦官送給趙太后,趙太后當然非常喜歡。之後趙太后與嫪毐通姦有孕,就與嫪毐搬出都城咸陽,在故都雍城同居,還生下兩個兒子。然而嫪毐其人非常不本分,他得到趙太后的寵幸後,還被封長信侯,人也飄飄然起來,自稱“秦王假父”,拉攏大臣、廣收賓客,與呂不韋形成分庭抗禮之勢。於是,秦王政也漸漸覺察嫪毐的不端。到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到雍城蘄年宮行成人冠禮,嫪毐決定發兵作亂。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嫪毐之亂目標是攻打秦王政;然而李開元先生分析認為,嫪毐的真正目標,應該是在咸陽的華陽太后和呂不韋。只有剷除二人,趙姬和嫪毐才能真正大權獨攬。然而,這場叛亂很快被呂不韋帶兵平定,嫪毐三族被滅。秦王政繼續追查此事,很快知道嫪毐是呂不韋引薦給趙姬。於是在第二年,呂不韋的相國職務被免,被遷回封地河南;再過了一年,秦王政怕呂不韋叛亂,把他遷至蜀地。呂不韋自知日暮途窮,於是自殺而死。

《呂氏春秋》能否挽救秦朝?

在講完呂不韋的故事後,我們發現還是疑點重重。秦王政為什麼要對呂不韋一再逼迫,導致其恐懼自殺呢?根據前文分析,呂不韋是否真與趙太后有染是可疑的,那麼推薦取代嫪毐自己做太后情人也難成立。況且,如果沒有呂不韋,秦王政這個人都不會存在,更不要說即位為王了。而且呂不韋執政期間,確實也有不少功績的,比如滅亡東周、蠶食三晉,建立三川、太原、東郡等。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還得了解呂不韋在主政期間主編的《呂氏春秋》。

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嗎?為何他非死不可?

太史公在《報任安書》寫“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實際上《呂氏春秋》(即《呂覽》)並不是呂不韋遷蜀才主編,而是在任相國期間主持編訂,撰稿人為門下三千賓客。這部書以道家為主體思想,又摘取儒家、法家、兵家、農家、陰陽家的部分學說,將其融為一體,分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三個部分,共二十多萬字。《呂氏春秋》成書後,呂不韋將其刊佈在咸陽城門,懸賞說如果誰能增刪一字就能得千金賞賜(成語“一字千金”出處)。

有沒有人敢不好說,但為新書炒作目的達到了;《呂氏春秋》一書,自然是承載其主張的政治著作,也是為秦統一後作準備。然而其思想內容,卻與秦孝公以來的法家戰略完全不符。比如《呂氏春秋》主張統一天下用“義兵”,提出“誅暴君振苦民”的思想,反對純粹用武力征服、以首級行賞;相對於秦一直的嚴刑厚賞,《呂氏春秋》批評為“衰世之政”,還主張“凡用民,太上以義,其次是賞罰”;最重要的是提出“君道無為”,甚至還主張禪讓。

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嗎?為何他非死不可?

《呂氏春秋》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下非以阿天子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眾也。”這些言論毫無疑問是與秦法家唱反調的,而從秦王政後來的表現看,肯定是不容易讓大臣擺佈的。所以這就很好秦王政為什麼非除去呂不韋不可了,呂不韋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權臣,他還是個宣傳限制君權的思想家!所以秦王政自然要給呂不韋安插罪名,嫪毐之亂當然是個很好的突破口,但說起來並無多少確切證據。

呂不韋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秦王政統一全國稱始皇帝。然而這個秦帝國卻在僅僅十五年灰飛煙滅。漢朝在建國初推行休養生息“黃老無為”政策,之後漢帝國才得以穩定下來。東漢高誘指出,《呂氏春秋》“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近人顧頡剛、勞榦等也認同。這可以認為漢初政策延續了《呂氏春秋》的主張,那麼反過來說,如果秦王政肯用呂不韋主張,以“義兵”統一,並以“無為”治國,那麼秦朝是否能續命四百年呢?

喜歡的話不妨關注一下,每天不定時更新歷史趣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