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馬東入主愛奇藝著手做綜藝,已經過去了整整6年半。與他此前的央視主持人生涯相比,這個時間並不算長。但以中國內容市場變革的迅猛程度而言,他已經經歷了一段完整的歷史,並被寫進了歷史的一部分。

這些年來,內容行業的發展令人絕望。偌大一個取之不盡的精神家園,最受歡迎最有“錢”景的領域卻是層出不窮且莫名其妙的綜藝節目,一時間唱歌的演戲的跳舞的都只求在踩指壓板的時候露出一個贏得全網流傳的表情包,沒有作品的平庸之輩也能因為成功艹出一個智障人設而名利雙收。

這點我都明白,身在局中的馬東蔡康永高曉鬆當然更是看得清楚。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奇葩說》誕生了。第一季奇葩說的使命是尋找“奇葩分子傳遞奇葩觀點”,在我看來,只要找到“敢於上節目說人話的人”,這就算是成功了大半。

如今《奇葩說》第六季開播在即,卻離我們喜愛的那個節目越來越遠,核心成員黃執中馬薇薇邱晨一干人等在成名之後更是奇葩操作不斷,周邊欄目一個個糊穿地心,我最近一次聽聞的動態來自於這幫人開設的兩萬元5天強制住宿“表達”培訓班,換單人間還要加錢的那種,一方面證明了維繫一個成功IP的艱難與無奈,另一方面也坐實了馬老闆的“奸商”人設。

豆瓣有同行業的友鄰感嘆:“做節目的人都想成為《奇葩說》,然後眼看著《奇葩說》成為了別人。”

然而,在對馬東團隊的信心不斷打折的同時,如果這世界還能讓我天真地相信除了流量與資本之外仍有人在意內容,那也只能是馬東的團隊。

但我也未曾想到,這回等來的是《樂隊的夏天》。

原創的堅持,選題的驚喜,小眾的切入點,與破圈的野心。儘管涉足的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樂夏”與奇葩說展現出的精神內核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說前兩期歸咎於混亂的剪輯、缺乏專業度的後期解讀、參差不齊的樂隊水平,只能算是表現平平,自第三期刷掉一半樂隊、引進PK環節開始,我就已經按捺不住在豆瓣實名打分發布彩虹屁。

兩支Mr樂隊的對戰正式引爆了這個夏天的開篇,而之後盤尼西林的《New Boy》、新褲子的《花火》、九連真人的《凡人歌》、刺蝟的《只要平凡》就開啟了連環驚喜模式,並將與觀眾成功建立的巨大的情感聯結一直延續了下去。

如果說改編歌曲只是讓我熱淚盈眶的話,當聽到《我愛你》、《火車駛向雲外,夢魂安於九霄》、《咿呀呀》等等等等一系列原創歌曲時,我彷彿回到了十幾歲時覺得永無結束的漫長夏日。

傍晚的雷雨,教室頂上呼呼轉著的風扇,午睡後胳膊留在課桌上的汗漬,夜裡操場上偶有的涼風,科測驗紙抄滿心愛的歌詞,耳朵裡單曲循環的旋律,那是會為了一首好聽的新歌震動不已、發現一支厲害的樂隊會和喜歡的人珍藏分享的年紀。

張亞東說,“我已經忘記這首歌很久了。”

“樂隊”這個概念,甚至於“夏天”這個意象,離開長大後的我們太久了。這個夏天之前,我很難想象,一檔綜藝節目將帶我在12周裡重走一遍少年時代。

"

距離馬東入主愛奇藝著手做綜藝,已經過去了整整6年半。與他此前的央視主持人生涯相比,這個時間並不算長。但以中國內容市場變革的迅猛程度而言,他已經經歷了一段完整的歷史,並被寫進了歷史的一部分。

這些年來,內容行業的發展令人絕望。偌大一個取之不盡的精神家園,最受歡迎最有“錢”景的領域卻是層出不窮且莫名其妙的綜藝節目,一時間唱歌的演戲的跳舞的都只求在踩指壓板的時候露出一個贏得全網流傳的表情包,沒有作品的平庸之輩也能因為成功艹出一個智障人設而名利雙收。

這點我都明白,身在局中的馬東蔡康永高曉鬆當然更是看得清楚。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奇葩說》誕生了。第一季奇葩說的使命是尋找“奇葩分子傳遞奇葩觀點”,在我看來,只要找到“敢於上節目說人話的人”,這就算是成功了大半。

如今《奇葩說》第六季開播在即,卻離我們喜愛的那個節目越來越遠,核心成員黃執中馬薇薇邱晨一干人等在成名之後更是奇葩操作不斷,周邊欄目一個個糊穿地心,我最近一次聽聞的動態來自於這幫人開設的兩萬元5天強制住宿“表達”培訓班,換單人間還要加錢的那種,一方面證明了維繫一個成功IP的艱難與無奈,另一方面也坐實了馬老闆的“奸商”人設。

豆瓣有同行業的友鄰感嘆:“做節目的人都想成為《奇葩說》,然後眼看著《奇葩說》成為了別人。”

然而,在對馬東團隊的信心不斷打折的同時,如果這世界還能讓我天真地相信除了流量與資本之外仍有人在意內容,那也只能是馬東的團隊。

但我也未曾想到,這回等來的是《樂隊的夏天》。

原創的堅持,選題的驚喜,小眾的切入點,與破圈的野心。儘管涉足的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樂夏”與奇葩說展現出的精神內核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說前兩期歸咎於混亂的剪輯、缺乏專業度的後期解讀、參差不齊的樂隊水平,只能算是表現平平,自第三期刷掉一半樂隊、引進PK環節開始,我就已經按捺不住在豆瓣實名打分發布彩虹屁。

兩支Mr樂隊的對戰正式引爆了這個夏天的開篇,而之後盤尼西林的《New Boy》、新褲子的《花火》、九連真人的《凡人歌》、刺蝟的《只要平凡》就開啟了連環驚喜模式,並將與觀眾成功建立的巨大的情感聯結一直延續了下去。

如果說改編歌曲只是讓我熱淚盈眶的話,當聽到《我愛你》、《火車駛向雲外,夢魂安於九霄》、《咿呀呀》等等等等一系列原創歌曲時,我彷彿回到了十幾歲時覺得永無結束的漫長夏日。

傍晚的雷雨,教室頂上呼呼轉著的風扇,午睡後胳膊留在課桌上的汗漬,夜裡操場上偶有的涼風,科測驗紙抄滿心愛的歌詞,耳朵裡單曲循環的旋律,那是會為了一首好聽的新歌震動不已、發現一支厲害的樂隊會和喜歡的人珍藏分享的年紀。

張亞東說,“我已經忘記這首歌很久了。”

“樂隊”這個概念,甚至於“夏天”這個意象,離開長大後的我們太久了。這個夏天之前,我很難想象,一檔綜藝節目將帶我在12周裡重走一遍少年時代。

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馬東們這回站在了更高的立足點,擁有了14年想都不敢想的舞臺、陣容、曝光度、和錢。節目組打造爆款的心情路人皆知,整個綜藝圈也盯著米未傳媒能不能再次創造歷史,然而賽程接近尾聲,竟還需要馬老闆在片頭花費3分鐘呼籲觀眾增加社交網絡熱度,才華橫溢的彭磊第一回上熱搜還是因為“蹭”上了李誕的熱度。

這個圈要破起來,還是比想象中難多了。

節目組例行進行了許多低級操作,包括誤導性剪輯,引戰專業樂迷,甚至炒作歐陽娜娜的CP。節目和網絡上發生了許多關於出圈的討論,大家從營銷模式研究到市場環境再分析到受眾群像,可是在我想來,只是大眾的G點變幻莫測,王菊和楊超越去年一夜之間火遍全網之前,誰也不曾料到。

把開播一個多月的“樂夏”與五季的《奇葩說》對比更是有失公平,要知道第一季奇葩說海選怒炒清華高材生碰瓷高曉鬆還是沒幾個人看,到了第四、第五季才真正成為全民級別、開宗立派的現象級節目。這五年來,靠的不是製造話題吸引眼球,而是實打實沉澱下來的優質口碑。

“樂夏”欠缺的,恰是一點兒好運和時間。但樂隊們比一票奇葩說選手多出來那個東西,叫做作品。

選手離開了《奇葩說》,就像《紅樓夢》的詩詞離開了原著,百老匯的唱段離開了音樂劇一樣(此處抄襲高曉鬆)水土不服,三四十歲還在現實生活中和陌生人爭話鋒的行為,不是中二病就是精神病沒好。

無論彭磊再怎麼說自己想漲粉,Click#15再怎麼哭窮,刺蝟再怎麼渲染成團艱辛,樂隊們最想要的,也不是留下流量,而是留下作品。

從這個角度來說,“樂夏”其實已經出圈了。

當《莫欺少年窮》和《生命因你而火熱》被朋友圈頻頻分享,當《火車》在Apple Music上突然可以被搜到,當臺下一眾90後甚至更小的樂迷去聽魔巖三傑和正版Oasis(笑),我們可以說,綜藝節目或許有“圈子”,藝術作品卻沒有。

如果非要有的話,每一回鏡頭轉向場邊的馬東,他用肥胖的手指笨拙地比劃著“金屬禮”,這就叫做“出圈”。

像我們南邊長大的小孩,小時候多受對岸文化荼毒,都是小島獨(廢)立(物)音樂流派的擁躉,大學之後跟北方同學交流,發現對方聽的都是二手玫瑰和痛仰,交流起來彷彿存在生殖隔離。這次邀請的樂隊們,我有大半都是不熟悉甚至不認識的。這與鄙視鏈無關,純粹說明了對於一個普通樂迷來說,聽過的世界仍然狹窄。

旺福被淘汰時我一臉懵逼,海龜先生意外出局讓我第一次想罵人,吐槽“樂夏”自此可以改名為北京新聲/後北京新聲的夏天了。然而也是因此,我的少少不滿被接觸新樂隊和新作品的欣喜所填補,《火車》的第一聲鼓砸下來,砸碎了我所有的苛刻和偏見。

我對製作團隊最多的還是感激和尊敬。一款綜藝節目的外殼是速食而浮誇的,如何以綜藝的形式挖掘樂隊文化的本真,讓觀眾摒棄多年的審美風格喜好,在2個小時的節目裡滿滿當當地塞進9首用心編排的歌曲,馬東們所做的努力和成果,配得上豆瓣8.7的高分,以及所有樂迷的熱情與淚水。

在綜藝節目幾乎吞噬了整個內容行業的今天,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 總決賽後 //

第11期發佈之後,我實在沒有想到所謂的總決賽會以如此草率的方式結束。上半場明擺著找罵的賽制和下半場突如其來的金曲大連唱都令人詫異。

總決賽了,對專業樂迷的攻擊已經無法滿足節目組對火爆數據的迫切需求了,這節骨眼上,哪怕把張曼樂生造成搖滾界的楊超越也在所不惜。

對盤尼西林和張曼樂的謾罵攻擊已經迅速遍佈全網,以至於本期高達12首容量的作品無人問津,讓我們一起謝謝節目組本末倒置的良苦用心。

身為評論界的彭磊,本人已經被搶走了辱罵部分的全部臺詞,這裡只好轉換一下角色,想談一談本期唯一在我心裡留下痕跡的,《夏日終曲》這首歌。

比賽進行到此處的命題作品,就跟高考作文題似的,不是一個科學的檢測樂隊創作水平的方法,更何況題目還是一個看似寬泛實則爛俗、難以寫出深意的“夏天”。把這題目丟給大多數樂隊,又在限時高壓的比賽環境下,交上來的答卷大概率是“我愛夏天”,“我愛這個舞臺”的不同變體,按這個立意2004年的脫拉庫才是冠軍。

這就帶來了本期作為總決賽表演卻平淡無奇的前90分鐘,前6支樂隊每一個歌名出來我都要翻上一個白眼,並將白眼的心情維持到歌曲的最後一秒。子健前採說道刺蝟寫的歌是所有樂隊中最漂亮的,當時我是贊成的,但這次的表演比起刺蝟往日的作品實在相去甚遠,《光陰•流年•夏戀》讓我懷疑子健是郭敬明的粉絲,石璐大概是全世界唯一被感動的人。

直到,直到《夏日終曲》。

"

距離馬東入主愛奇藝著手做綜藝,已經過去了整整6年半。與他此前的央視主持人生涯相比,這個時間並不算長。但以中國內容市場變革的迅猛程度而言,他已經經歷了一段完整的歷史,並被寫進了歷史的一部分。

這些年來,內容行業的發展令人絕望。偌大一個取之不盡的精神家園,最受歡迎最有“錢”景的領域卻是層出不窮且莫名其妙的綜藝節目,一時間唱歌的演戲的跳舞的都只求在踩指壓板的時候露出一個贏得全網流傳的表情包,沒有作品的平庸之輩也能因為成功艹出一個智障人設而名利雙收。

這點我都明白,身在局中的馬東蔡康永高曉鬆當然更是看得清楚。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奇葩說》誕生了。第一季奇葩說的使命是尋找“奇葩分子傳遞奇葩觀點”,在我看來,只要找到“敢於上節目說人話的人”,這就算是成功了大半。

如今《奇葩說》第六季開播在即,卻離我們喜愛的那個節目越來越遠,核心成員黃執中馬薇薇邱晨一干人等在成名之後更是奇葩操作不斷,周邊欄目一個個糊穿地心,我最近一次聽聞的動態來自於這幫人開設的兩萬元5天強制住宿“表達”培訓班,換單人間還要加錢的那種,一方面證明了維繫一個成功IP的艱難與無奈,另一方面也坐實了馬老闆的“奸商”人設。

豆瓣有同行業的友鄰感嘆:“做節目的人都想成為《奇葩說》,然後眼看著《奇葩說》成為了別人。”

然而,在對馬東團隊的信心不斷打折的同時,如果這世界還能讓我天真地相信除了流量與資本之外仍有人在意內容,那也只能是馬東的團隊。

但我也未曾想到,這回等來的是《樂隊的夏天》。

原創的堅持,選題的驚喜,小眾的切入點,與破圈的野心。儘管涉足的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樂夏”與奇葩說展現出的精神內核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說前兩期歸咎於混亂的剪輯、缺乏專業度的後期解讀、參差不齊的樂隊水平,只能算是表現平平,自第三期刷掉一半樂隊、引進PK環節開始,我就已經按捺不住在豆瓣實名打分發布彩虹屁。

兩支Mr樂隊的對戰正式引爆了這個夏天的開篇,而之後盤尼西林的《New Boy》、新褲子的《花火》、九連真人的《凡人歌》、刺蝟的《只要平凡》就開啟了連環驚喜模式,並將與觀眾成功建立的巨大的情感聯結一直延續了下去。

如果說改編歌曲只是讓我熱淚盈眶的話,當聽到《我愛你》、《火車駛向雲外,夢魂安於九霄》、《咿呀呀》等等等等一系列原創歌曲時,我彷彿回到了十幾歲時覺得永無結束的漫長夏日。

傍晚的雷雨,教室頂上呼呼轉著的風扇,午睡後胳膊留在課桌上的汗漬,夜裡操場上偶有的涼風,科測驗紙抄滿心愛的歌詞,耳朵裡單曲循環的旋律,那是會為了一首好聽的新歌震動不已、發現一支厲害的樂隊會和喜歡的人珍藏分享的年紀。

張亞東說,“我已經忘記這首歌很久了。”

“樂隊”這個概念,甚至於“夏天”這個意象,離開長大後的我們太久了。這個夏天之前,我很難想象,一檔綜藝節目將帶我在12周裡重走一遍少年時代。

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馬東們這回站在了更高的立足點,擁有了14年想都不敢想的舞臺、陣容、曝光度、和錢。節目組打造爆款的心情路人皆知,整個綜藝圈也盯著米未傳媒能不能再次創造歷史,然而賽程接近尾聲,竟還需要馬老闆在片頭花費3分鐘呼籲觀眾增加社交網絡熱度,才華橫溢的彭磊第一回上熱搜還是因為“蹭”上了李誕的熱度。

這個圈要破起來,還是比想象中難多了。

節目組例行進行了許多低級操作,包括誤導性剪輯,引戰專業樂迷,甚至炒作歐陽娜娜的CP。節目和網絡上發生了許多關於出圈的討論,大家從營銷模式研究到市場環境再分析到受眾群像,可是在我想來,只是大眾的G點變幻莫測,王菊和楊超越去年一夜之間火遍全網之前,誰也不曾料到。

把開播一個多月的“樂夏”與五季的《奇葩說》對比更是有失公平,要知道第一季奇葩說海選怒炒清華高材生碰瓷高曉鬆還是沒幾個人看,到了第四、第五季才真正成為全民級別、開宗立派的現象級節目。這五年來,靠的不是製造話題吸引眼球,而是實打實沉澱下來的優質口碑。

“樂夏”欠缺的,恰是一點兒好運和時間。但樂隊們比一票奇葩說選手多出來那個東西,叫做作品。

選手離開了《奇葩說》,就像《紅樓夢》的詩詞離開了原著,百老匯的唱段離開了音樂劇一樣(此處抄襲高曉鬆)水土不服,三四十歲還在現實生活中和陌生人爭話鋒的行為,不是中二病就是精神病沒好。

無論彭磊再怎麼說自己想漲粉,Click#15再怎麼哭窮,刺蝟再怎麼渲染成團艱辛,樂隊們最想要的,也不是留下流量,而是留下作品。

從這個角度來說,“樂夏”其實已經出圈了。

當《莫欺少年窮》和《生命因你而火熱》被朋友圈頻頻分享,當《火車》在Apple Music上突然可以被搜到,當臺下一眾90後甚至更小的樂迷去聽魔巖三傑和正版Oasis(笑),我們可以說,綜藝節目或許有“圈子”,藝術作品卻沒有。

如果非要有的話,每一回鏡頭轉向場邊的馬東,他用肥胖的手指笨拙地比劃著“金屬禮”,這就叫做“出圈”。

像我們南邊長大的小孩,小時候多受對岸文化荼毒,都是小島獨(廢)立(物)音樂流派的擁躉,大學之後跟北方同學交流,發現對方聽的都是二手玫瑰和痛仰,交流起來彷彿存在生殖隔離。這次邀請的樂隊們,我有大半都是不熟悉甚至不認識的。這與鄙視鏈無關,純粹說明了對於一個普通樂迷來說,聽過的世界仍然狹窄。

旺福被淘汰時我一臉懵逼,海龜先生意外出局讓我第一次想罵人,吐槽“樂夏”自此可以改名為北京新聲/後北京新聲的夏天了。然而也是因此,我的少少不滿被接觸新樂隊和新作品的欣喜所填補,《火車》的第一聲鼓砸下來,砸碎了我所有的苛刻和偏見。

我對製作團隊最多的還是感激和尊敬。一款綜藝節目的外殼是速食而浮誇的,如何以綜藝的形式挖掘樂隊文化的本真,讓觀眾摒棄多年的審美風格喜好,在2個小時的節目裡滿滿當當地塞進9首用心編排的歌曲,馬東們所做的努力和成果,配得上豆瓣8.7的高分,以及所有樂迷的熱情與淚水。

在綜藝節目幾乎吞噬了整個內容行業的今天,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 總決賽後 //

第11期發佈之後,我實在沒有想到所謂的總決賽會以如此草率的方式結束。上半場明擺著找罵的賽制和下半場突如其來的金曲大連唱都令人詫異。

總決賽了,對專業樂迷的攻擊已經無法滿足節目組對火爆數據的迫切需求了,這節骨眼上,哪怕把張曼樂生造成搖滾界的楊超越也在所不惜。

對盤尼西林和張曼樂的謾罵攻擊已經迅速遍佈全網,以至於本期高達12首容量的作品無人問津,讓我們一起謝謝節目組本末倒置的良苦用心。

身為評論界的彭磊,本人已經被搶走了辱罵部分的全部臺詞,這裡只好轉換一下角色,想談一談本期唯一在我心裡留下痕跡的,《夏日終曲》這首歌。

比賽進行到此處的命題作品,就跟高考作文題似的,不是一個科學的檢測樂隊創作水平的方法,更何況題目還是一個看似寬泛實則爛俗、難以寫出深意的“夏天”。把這題目丟給大多數樂隊,又在限時高壓的比賽環境下,交上來的答卷大概率是“我愛夏天”,“我愛這個舞臺”的不同變體,按這個立意2004年的脫拉庫才是冠軍。

這就帶來了本期作為總決賽表演卻平淡無奇的前90分鐘,前6支樂隊每一個歌名出來我都要翻上一個白眼,並將白眼的心情維持到歌曲的最後一秒。子健前採說道刺蝟寫的歌是所有樂隊中最漂亮的,當時我是贊成的,但這次的表演比起刺蝟往日的作品實在相去甚遠,《光陰•流年•夏戀》讓我懷疑子健是郭敬明的粉絲,石璐大概是全世界唯一被感動的人。

直到,直到《夏日終曲》。

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跟上回的《艾瑞巴蒂》類似,新褲子交出的已經不像一支歌,而是一個完整的行為藝術作品。這一個夏天的經歷被彭磊寫進這首歌,他是親歷者,又是旁觀者,他冷眼看去荒誕矯情,卻也無法拒絕深陷其中的意義,他慶幸自己來過,卻又不能與其他人簡單地歸類在一起。

沒有彭磊的《樂隊的夏天》也可以很精彩,但擁有了彭磊,足以讓《樂隊的夏天》脫離一檔綜藝節目的設定,我們確信這些惡俗的操作、刻意的捧殺,Hot不管多少的排名都將在這個夏天過後不知所蹤,但夏日終曲永遠不會結束。

這是一個不斷向生活學習的藝術家,是《荒原狼》的莫扎特。


// 尾聲 //

莫扎特正在調試一臺收音機,用來播放亨德爾的《F大調大協奏曲》,荒原狼吃驚地叫了起來:“您在做什麼,莫扎特?您真的要把這鬼東西強加於您和我嗎?這個可怕的裝置是我們時代的勝利,是我們時代在對藝術的殲滅戰中最後獲勝的武器,您真的想讓它到我們生活中胡來?非要這樣嗎,莫扎特?”

莫扎特回答說,“您該學會聽生活那該死的收音機播放的音樂,該崇拜它背後的精神,該學會嘲笑它裡面亂七八糟的內容。”

“沒了,再多的東西也不要求您了。”


// 內置讀後感:一條狼的狗尾 //

顱內真空這次的更新主題讓我再次認識到一件事:魏女士是財經圈裡最愛馬東的女人。馬東是魏女士永恆的第二繆斯,第二生命之光,第二靈感噴泉。第一是韓寒。

愛奇藝近幾年搞垂直細分領域已經搞得風生水起,專挑有那麼點星相的文化群體下手。路子野如土哈,紅出天際卻水土不服,大眾愛上了拉普的範兒,卻發現自己很難接受拉普兒的素質。夾縫求生如奇葩說,在主旋律的老樹上攀一枝藤,開出花來一點點試探社會標準的更新邊界。

二十一世紀是猜你喜歡時代。信息越來越多,視界卻越來越窄。專注內容這件事兒暫時還比較難大賺特賺,但就像某著名精神角落網一樣。雖然掙不到太多窮書生們的錢,卻可以幫著運營一些有夢想沒商業頭腦的創作團體,維護文明多樣性的尊嚴,簡稱運維。

《樂隊的夏天》也是一個運維。

在華語樂壇已經有幾萬只樂隊死了。幾百只樂隊半死不活。兩支樂隊還在紅。但我們都知道這世界不能只有pop rock活下來,搖滾、朋克、金屬、詩朗誦、bongbong也都該擁有一席之地。審美輿論是一個圈,你小眾我喜歡你驕傲,你大眾了我開始罵你,你大眾到特別牛逼了,死了之後就會成為經典。真正活下來紅起來的,都是被罵過的。

參加《樂隊的夏天》,這件事在滾圈就很容易被罵。幸好老炮兒們拿名聲賭事業算是賭對了,舞臺誠心誠意,賽制純粹簡單(決賽漏洞除外),更不用說穿插在節目中的樂理小知識、走心的舞美(尤其喜歡新褲子《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的大屏幕視頻,褲子編年史與古早錄影帶看得我哽咽)、甚至還有專門設計過的解說定格動畫,這一切細節都整體提高了這支選秀類綜藝的審美趣味。當然那些八卦噱頭、鄙視鏈矛盾也還是要有,不然怎麼出圈呢?你可能覺得無聊,卻也不排除就有一些無聊的人因此被誘惑著點擊。

出圈這件事兒就目前而言,主要還是看誰吸引到的無聊人士多。因為《中國冇嘻哈》和《奇葩說》的大爆珠玉在前,《樂隊的夏天》在這一點上還是略遜一籌。按照新浪微博現在的分類,頂多也就是個“熱”,連批發價的“沸”都挨不上。

但這不是重點,至少不是魏女士本次要宣揚的價值觀。我很喜歡魏女士寫的一句話——“我們確信這些惡俗的操作、刻意的捧殺,Hot不管多少的排名都將在這個夏天過後不知所蹤,但夏日終曲永遠不會結束”。是啊,對我來說今夜火車沒有終點,南方沒有盡頭,子健真正想唱的那句“dear girl I wanna be your girlfriend”,也將永遠吶喊在耳邊。

"

距離馬東入主愛奇藝著手做綜藝,已經過去了整整6年半。與他此前的央視主持人生涯相比,這個時間並不算長。但以中國內容市場變革的迅猛程度而言,他已經經歷了一段完整的歷史,並被寫進了歷史的一部分。

這些年來,內容行業的發展令人絕望。偌大一個取之不盡的精神家園,最受歡迎最有“錢”景的領域卻是層出不窮且莫名其妙的綜藝節目,一時間唱歌的演戲的跳舞的都只求在踩指壓板的時候露出一個贏得全網流傳的表情包,沒有作品的平庸之輩也能因為成功艹出一個智障人設而名利雙收。

這點我都明白,身在局中的馬東蔡康永高曉鬆當然更是看得清楚。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奇葩說》誕生了。第一季奇葩說的使命是尋找“奇葩分子傳遞奇葩觀點”,在我看來,只要找到“敢於上節目說人話的人”,這就算是成功了大半。

如今《奇葩說》第六季開播在即,卻離我們喜愛的那個節目越來越遠,核心成員黃執中馬薇薇邱晨一干人等在成名之後更是奇葩操作不斷,周邊欄目一個個糊穿地心,我最近一次聽聞的動態來自於這幫人開設的兩萬元5天強制住宿“表達”培訓班,換單人間還要加錢的那種,一方面證明了維繫一個成功IP的艱難與無奈,另一方面也坐實了馬老闆的“奸商”人設。

豆瓣有同行業的友鄰感嘆:“做節目的人都想成為《奇葩說》,然後眼看著《奇葩說》成為了別人。”

然而,在對馬東團隊的信心不斷打折的同時,如果這世界還能讓我天真地相信除了流量與資本之外仍有人在意內容,那也只能是馬東的團隊。

但我也未曾想到,這回等來的是《樂隊的夏天》。

原創的堅持,選題的驚喜,小眾的切入點,與破圈的野心。儘管涉足的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樂夏”與奇葩說展現出的精神內核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說前兩期歸咎於混亂的剪輯、缺乏專業度的後期解讀、參差不齊的樂隊水平,只能算是表現平平,自第三期刷掉一半樂隊、引進PK環節開始,我就已經按捺不住在豆瓣實名打分發布彩虹屁。

兩支Mr樂隊的對戰正式引爆了這個夏天的開篇,而之後盤尼西林的《New Boy》、新褲子的《花火》、九連真人的《凡人歌》、刺蝟的《只要平凡》就開啟了連環驚喜模式,並將與觀眾成功建立的巨大的情感聯結一直延續了下去。

如果說改編歌曲只是讓我熱淚盈眶的話,當聽到《我愛你》、《火車駛向雲外,夢魂安於九霄》、《咿呀呀》等等等等一系列原創歌曲時,我彷彿回到了十幾歲時覺得永無結束的漫長夏日。

傍晚的雷雨,教室頂上呼呼轉著的風扇,午睡後胳膊留在課桌上的汗漬,夜裡操場上偶有的涼風,科測驗紙抄滿心愛的歌詞,耳朵裡單曲循環的旋律,那是會為了一首好聽的新歌震動不已、發現一支厲害的樂隊會和喜歡的人珍藏分享的年紀。

張亞東說,“我已經忘記這首歌很久了。”

“樂隊”這個概念,甚至於“夏天”這個意象,離開長大後的我們太久了。這個夏天之前,我很難想象,一檔綜藝節目將帶我在12周裡重走一遍少年時代。

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馬東們這回站在了更高的立足點,擁有了14年想都不敢想的舞臺、陣容、曝光度、和錢。節目組打造爆款的心情路人皆知,整個綜藝圈也盯著米未傳媒能不能再次創造歷史,然而賽程接近尾聲,竟還需要馬老闆在片頭花費3分鐘呼籲觀眾增加社交網絡熱度,才華橫溢的彭磊第一回上熱搜還是因為“蹭”上了李誕的熱度。

這個圈要破起來,還是比想象中難多了。

節目組例行進行了許多低級操作,包括誤導性剪輯,引戰專業樂迷,甚至炒作歐陽娜娜的CP。節目和網絡上發生了許多關於出圈的討論,大家從營銷模式研究到市場環境再分析到受眾群像,可是在我想來,只是大眾的G點變幻莫測,王菊和楊超越去年一夜之間火遍全網之前,誰也不曾料到。

把開播一個多月的“樂夏”與五季的《奇葩說》對比更是有失公平,要知道第一季奇葩說海選怒炒清華高材生碰瓷高曉鬆還是沒幾個人看,到了第四、第五季才真正成為全民級別、開宗立派的現象級節目。這五年來,靠的不是製造話題吸引眼球,而是實打實沉澱下來的優質口碑。

“樂夏”欠缺的,恰是一點兒好運和時間。但樂隊們比一票奇葩說選手多出來那個東西,叫做作品。

選手離開了《奇葩說》,就像《紅樓夢》的詩詞離開了原著,百老匯的唱段離開了音樂劇一樣(此處抄襲高曉鬆)水土不服,三四十歲還在現實生活中和陌生人爭話鋒的行為,不是中二病就是精神病沒好。

無論彭磊再怎麼說自己想漲粉,Click#15再怎麼哭窮,刺蝟再怎麼渲染成團艱辛,樂隊們最想要的,也不是留下流量,而是留下作品。

從這個角度來說,“樂夏”其實已經出圈了。

當《莫欺少年窮》和《生命因你而火熱》被朋友圈頻頻分享,當《火車》在Apple Music上突然可以被搜到,當臺下一眾90後甚至更小的樂迷去聽魔巖三傑和正版Oasis(笑),我們可以說,綜藝節目或許有“圈子”,藝術作品卻沒有。

如果非要有的話,每一回鏡頭轉向場邊的馬東,他用肥胖的手指笨拙地比劃著“金屬禮”,這就叫做“出圈”。

像我們南邊長大的小孩,小時候多受對岸文化荼毒,都是小島獨(廢)立(物)音樂流派的擁躉,大學之後跟北方同學交流,發現對方聽的都是二手玫瑰和痛仰,交流起來彷彿存在生殖隔離。這次邀請的樂隊們,我有大半都是不熟悉甚至不認識的。這與鄙視鏈無關,純粹說明了對於一個普通樂迷來說,聽過的世界仍然狹窄。

旺福被淘汰時我一臉懵逼,海龜先生意外出局讓我第一次想罵人,吐槽“樂夏”自此可以改名為北京新聲/後北京新聲的夏天了。然而也是因此,我的少少不滿被接觸新樂隊和新作品的欣喜所填補,《火車》的第一聲鼓砸下來,砸碎了我所有的苛刻和偏見。

我對製作團隊最多的還是感激和尊敬。一款綜藝節目的外殼是速食而浮誇的,如何以綜藝的形式挖掘樂隊文化的本真,讓觀眾摒棄多年的審美風格喜好,在2個小時的節目裡滿滿當當地塞進9首用心編排的歌曲,馬東們所做的努力和成果,配得上豆瓣8.7的高分,以及所有樂迷的熱情與淚水。

在綜藝節目幾乎吞噬了整個內容行業的今天,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 總決賽後 //

第11期發佈之後,我實在沒有想到所謂的總決賽會以如此草率的方式結束。上半場明擺著找罵的賽制和下半場突如其來的金曲大連唱都令人詫異。

總決賽了,對專業樂迷的攻擊已經無法滿足節目組對火爆數據的迫切需求了,這節骨眼上,哪怕把張曼樂生造成搖滾界的楊超越也在所不惜。

對盤尼西林和張曼樂的謾罵攻擊已經迅速遍佈全網,以至於本期高達12首容量的作品無人問津,讓我們一起謝謝節目組本末倒置的良苦用心。

身為評論界的彭磊,本人已經被搶走了辱罵部分的全部臺詞,這裡只好轉換一下角色,想談一談本期唯一在我心裡留下痕跡的,《夏日終曲》這首歌。

比賽進行到此處的命題作品,就跟高考作文題似的,不是一個科學的檢測樂隊創作水平的方法,更何況題目還是一個看似寬泛實則爛俗、難以寫出深意的“夏天”。把這題目丟給大多數樂隊,又在限時高壓的比賽環境下,交上來的答卷大概率是“我愛夏天”,“我愛這個舞臺”的不同變體,按這個立意2004年的脫拉庫才是冠軍。

這就帶來了本期作為總決賽表演卻平淡無奇的前90分鐘,前6支樂隊每一個歌名出來我都要翻上一個白眼,並將白眼的心情維持到歌曲的最後一秒。子健前採說道刺蝟寫的歌是所有樂隊中最漂亮的,當時我是贊成的,但這次的表演比起刺蝟往日的作品實在相去甚遠,《光陰•流年•夏戀》讓我懷疑子健是郭敬明的粉絲,石璐大概是全世界唯一被感動的人。

直到,直到《夏日終曲》。

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跟上回的《艾瑞巴蒂》類似,新褲子交出的已經不像一支歌,而是一個完整的行為藝術作品。這一個夏天的經歷被彭磊寫進這首歌,他是親歷者,又是旁觀者,他冷眼看去荒誕矯情,卻也無法拒絕深陷其中的意義,他慶幸自己來過,卻又不能與其他人簡單地歸類在一起。

沒有彭磊的《樂隊的夏天》也可以很精彩,但擁有了彭磊,足以讓《樂隊的夏天》脫離一檔綜藝節目的設定,我們確信這些惡俗的操作、刻意的捧殺,Hot不管多少的排名都將在這個夏天過後不知所蹤,但夏日終曲永遠不會結束。

這是一個不斷向生活學習的藝術家,是《荒原狼》的莫扎特。


// 尾聲 //

莫扎特正在調試一臺收音機,用來播放亨德爾的《F大調大協奏曲》,荒原狼吃驚地叫了起來:“您在做什麼,莫扎特?您真的要把這鬼東西強加於您和我嗎?這個可怕的裝置是我們時代的勝利,是我們時代在對藝術的殲滅戰中最後獲勝的武器,您真的想讓它到我們生活中胡來?非要這樣嗎,莫扎特?”

莫扎特回答說,“您該學會聽生活那該死的收音機播放的音樂,該崇拜它背後的精神,該學會嘲笑它裡面亂七八糟的內容。”

“沒了,再多的東西也不要求您了。”


// 內置讀後感:一條狼的狗尾 //

顱內真空這次的更新主題讓我再次認識到一件事:魏女士是財經圈裡最愛馬東的女人。馬東是魏女士永恆的第二繆斯,第二生命之光,第二靈感噴泉。第一是韓寒。

愛奇藝近幾年搞垂直細分領域已經搞得風生水起,專挑有那麼點星相的文化群體下手。路子野如土哈,紅出天際卻水土不服,大眾愛上了拉普的範兒,卻發現自己很難接受拉普兒的素質。夾縫求生如奇葩說,在主旋律的老樹上攀一枝藤,開出花來一點點試探社會標準的更新邊界。

二十一世紀是猜你喜歡時代。信息越來越多,視界卻越來越窄。專注內容這件事兒暫時還比較難大賺特賺,但就像某著名精神角落網一樣。雖然掙不到太多窮書生們的錢,卻可以幫著運營一些有夢想沒商業頭腦的創作團體,維護文明多樣性的尊嚴,簡稱運維。

《樂隊的夏天》也是一個運維。

在華語樂壇已經有幾萬只樂隊死了。幾百只樂隊半死不活。兩支樂隊還在紅。但我們都知道這世界不能只有pop rock活下來,搖滾、朋克、金屬、詩朗誦、bongbong也都該擁有一席之地。審美輿論是一個圈,你小眾我喜歡你驕傲,你大眾了我開始罵你,你大眾到特別牛逼了,死了之後就會成為經典。真正活下來紅起來的,都是被罵過的。

參加《樂隊的夏天》,這件事在滾圈就很容易被罵。幸好老炮兒們拿名聲賭事業算是賭對了,舞臺誠心誠意,賽制純粹簡單(決賽漏洞除外),更不用說穿插在節目中的樂理小知識、走心的舞美(尤其喜歡新褲子《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的大屏幕視頻,褲子編年史與古早錄影帶看得我哽咽)、甚至還有專門設計過的解說定格動畫,這一切細節都整體提高了這支選秀類綜藝的審美趣味。當然那些八卦噱頭、鄙視鏈矛盾也還是要有,不然怎麼出圈呢?你可能覺得無聊,卻也不排除就有一些無聊的人因此被誘惑著點擊。

出圈這件事兒就目前而言,主要還是看誰吸引到的無聊人士多。因為《中國冇嘻哈》和《奇葩說》的大爆珠玉在前,《樂隊的夏天》在這一點上還是略遜一籌。按照新浪微博現在的分類,頂多也就是個“熱”,連批發價的“沸”都挨不上。

但這不是重點,至少不是魏女士本次要宣揚的價值觀。我很喜歡魏女士寫的一句話——“我們確信這些惡俗的操作、刻意的捧殺,Hot不管多少的排名都將在這個夏天過後不知所蹤,但夏日終曲永遠不會結束”。是啊,對我來說今夜火車沒有終點,南方沒有盡頭,子健真正想唱的那句“dear girl I wanna be your girlfriend”,也將永遠吶喊在耳邊。

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彭磊認為這群短暫成為同事的中年同行們之間產生了一種練習生的感情,並把《夏日終曲》命名為練習生之歌。或許他們也曾覺得一幫搖滾樂隊做這件事很不搖滾,也想不到一群中年人會在鏡頭前哭個不停。但又有什麼關係呢?赤子之心就是最搖滾的事情。在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裡,有人端穩了飯碗有人留下了作品有人交到了朋友,有人用力自嘲也勉力和解,所有人都忘不了搖滾樂。

馬東說,《樂隊的夏天》是來了,至於樂隊的“夏天”會不會來,就看樂隊自己的了。

既然我已經在荒原狼後續了一個狗尾,不如就用更狗的一件事來做結束吧:我們公司的設計師妹妹買了彭磊的《北海怪獸》,憤怒地聲稱感覺質量很像盜版,希望@彭磊新褲子嚴肅對待自己紅了這件事,給消費者一個交代。

"

距離馬東入主愛奇藝著手做綜藝,已經過去了整整6年半。與他此前的央視主持人生涯相比,這個時間並不算長。但以中國內容市場變革的迅猛程度而言,他已經經歷了一段完整的歷史,並被寫進了歷史的一部分。

這些年來,內容行業的發展令人絕望。偌大一個取之不盡的精神家園,最受歡迎最有“錢”景的領域卻是層出不窮且莫名其妙的綜藝節目,一時間唱歌的演戲的跳舞的都只求在踩指壓板的時候露出一個贏得全網流傳的表情包,沒有作品的平庸之輩也能因為成功艹出一個智障人設而名利雙收。

這點我都明白,身在局中的馬東蔡康永高曉鬆當然更是看得清楚。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奇葩說》誕生了。第一季奇葩說的使命是尋找“奇葩分子傳遞奇葩觀點”,在我看來,只要找到“敢於上節目說人話的人”,這就算是成功了大半。

如今《奇葩說》第六季開播在即,卻離我們喜愛的那個節目越來越遠,核心成員黃執中馬薇薇邱晨一干人等在成名之後更是奇葩操作不斷,周邊欄目一個個糊穿地心,我最近一次聽聞的動態來自於這幫人開設的兩萬元5天強制住宿“表達”培訓班,換單人間還要加錢的那種,一方面證明了維繫一個成功IP的艱難與無奈,另一方面也坐實了馬老闆的“奸商”人設。

豆瓣有同行業的友鄰感嘆:“做節目的人都想成為《奇葩說》,然後眼看著《奇葩說》成為了別人。”

然而,在對馬東團隊的信心不斷打折的同時,如果這世界還能讓我天真地相信除了流量與資本之外仍有人在意內容,那也只能是馬東的團隊。

但我也未曾想到,這回等來的是《樂隊的夏天》。

原創的堅持,選題的驚喜,小眾的切入點,與破圈的野心。儘管涉足的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樂夏”與奇葩說展現出的精神內核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說前兩期歸咎於混亂的剪輯、缺乏專業度的後期解讀、參差不齊的樂隊水平,只能算是表現平平,自第三期刷掉一半樂隊、引進PK環節開始,我就已經按捺不住在豆瓣實名打分發布彩虹屁。

兩支Mr樂隊的對戰正式引爆了這個夏天的開篇,而之後盤尼西林的《New Boy》、新褲子的《花火》、九連真人的《凡人歌》、刺蝟的《只要平凡》就開啟了連環驚喜模式,並將與觀眾成功建立的巨大的情感聯結一直延續了下去。

如果說改編歌曲只是讓我熱淚盈眶的話,當聽到《我愛你》、《火車駛向雲外,夢魂安於九霄》、《咿呀呀》等等等等一系列原創歌曲時,我彷彿回到了十幾歲時覺得永無結束的漫長夏日。

傍晚的雷雨,教室頂上呼呼轉著的風扇,午睡後胳膊留在課桌上的汗漬,夜裡操場上偶有的涼風,科測驗紙抄滿心愛的歌詞,耳朵裡單曲循環的旋律,那是會為了一首好聽的新歌震動不已、發現一支厲害的樂隊會和喜歡的人珍藏分享的年紀。

張亞東說,“我已經忘記這首歌很久了。”

“樂隊”這個概念,甚至於“夏天”這個意象,離開長大後的我們太久了。這個夏天之前,我很難想象,一檔綜藝節目將帶我在12周裡重走一遍少年時代。

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馬東們這回站在了更高的立足點,擁有了14年想都不敢想的舞臺、陣容、曝光度、和錢。節目組打造爆款的心情路人皆知,整個綜藝圈也盯著米未傳媒能不能再次創造歷史,然而賽程接近尾聲,竟還需要馬老闆在片頭花費3分鐘呼籲觀眾增加社交網絡熱度,才華橫溢的彭磊第一回上熱搜還是因為“蹭”上了李誕的熱度。

這個圈要破起來,還是比想象中難多了。

節目組例行進行了許多低級操作,包括誤導性剪輯,引戰專業樂迷,甚至炒作歐陽娜娜的CP。節目和網絡上發生了許多關於出圈的討論,大家從營銷模式研究到市場環境再分析到受眾群像,可是在我想來,只是大眾的G點變幻莫測,王菊和楊超越去年一夜之間火遍全網之前,誰也不曾料到。

把開播一個多月的“樂夏”與五季的《奇葩說》對比更是有失公平,要知道第一季奇葩說海選怒炒清華高材生碰瓷高曉鬆還是沒幾個人看,到了第四、第五季才真正成為全民級別、開宗立派的現象級節目。這五年來,靠的不是製造話題吸引眼球,而是實打實沉澱下來的優質口碑。

“樂夏”欠缺的,恰是一點兒好運和時間。但樂隊們比一票奇葩說選手多出來那個東西,叫做作品。

選手離開了《奇葩說》,就像《紅樓夢》的詩詞離開了原著,百老匯的唱段離開了音樂劇一樣(此處抄襲高曉鬆)水土不服,三四十歲還在現實生活中和陌生人爭話鋒的行為,不是中二病就是精神病沒好。

無論彭磊再怎麼說自己想漲粉,Click#15再怎麼哭窮,刺蝟再怎麼渲染成團艱辛,樂隊們最想要的,也不是留下流量,而是留下作品。

從這個角度來說,“樂夏”其實已經出圈了。

當《莫欺少年窮》和《生命因你而火熱》被朋友圈頻頻分享,當《火車》在Apple Music上突然可以被搜到,當臺下一眾90後甚至更小的樂迷去聽魔巖三傑和正版Oasis(笑),我們可以說,綜藝節目或許有“圈子”,藝術作品卻沒有。

如果非要有的話,每一回鏡頭轉向場邊的馬東,他用肥胖的手指笨拙地比劃著“金屬禮”,這就叫做“出圈”。

像我們南邊長大的小孩,小時候多受對岸文化荼毒,都是小島獨(廢)立(物)音樂流派的擁躉,大學之後跟北方同學交流,發現對方聽的都是二手玫瑰和痛仰,交流起來彷彿存在生殖隔離。這次邀請的樂隊們,我有大半都是不熟悉甚至不認識的。這與鄙視鏈無關,純粹說明了對於一個普通樂迷來說,聽過的世界仍然狹窄。

旺福被淘汰時我一臉懵逼,海龜先生意外出局讓我第一次想罵人,吐槽“樂夏”自此可以改名為北京新聲/後北京新聲的夏天了。然而也是因此,我的少少不滿被接觸新樂隊和新作品的欣喜所填補,《火車》的第一聲鼓砸下來,砸碎了我所有的苛刻和偏見。

我對製作團隊最多的還是感激和尊敬。一款綜藝節目的外殼是速食而浮誇的,如何以綜藝的形式挖掘樂隊文化的本真,讓觀眾摒棄多年的審美風格喜好,在2個小時的節目裡滿滿當當地塞進9首用心編排的歌曲,馬東們所做的努力和成果,配得上豆瓣8.7的高分,以及所有樂迷的熱情與淚水。

在綜藝節目幾乎吞噬了整個內容行業的今天,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 總決賽後 //

第11期發佈之後,我實在沒有想到所謂的總決賽會以如此草率的方式結束。上半場明擺著找罵的賽制和下半場突如其來的金曲大連唱都令人詫異。

總決賽了,對專業樂迷的攻擊已經無法滿足節目組對火爆數據的迫切需求了,這節骨眼上,哪怕把張曼樂生造成搖滾界的楊超越也在所不惜。

對盤尼西林和張曼樂的謾罵攻擊已經迅速遍佈全網,以至於本期高達12首容量的作品無人問津,讓我們一起謝謝節目組本末倒置的良苦用心。

身為評論界的彭磊,本人已經被搶走了辱罵部分的全部臺詞,這裡只好轉換一下角色,想談一談本期唯一在我心裡留下痕跡的,《夏日終曲》這首歌。

比賽進行到此處的命題作品,就跟高考作文題似的,不是一個科學的檢測樂隊創作水平的方法,更何況題目還是一個看似寬泛實則爛俗、難以寫出深意的“夏天”。把這題目丟給大多數樂隊,又在限時高壓的比賽環境下,交上來的答卷大概率是“我愛夏天”,“我愛這個舞臺”的不同變體,按這個立意2004年的脫拉庫才是冠軍。

這就帶來了本期作為總決賽表演卻平淡無奇的前90分鐘,前6支樂隊每一個歌名出來我都要翻上一個白眼,並將白眼的心情維持到歌曲的最後一秒。子健前採說道刺蝟寫的歌是所有樂隊中最漂亮的,當時我是贊成的,但這次的表演比起刺蝟往日的作品實在相去甚遠,《光陰•流年•夏戀》讓我懷疑子健是郭敬明的粉絲,石璐大概是全世界唯一被感動的人。

直到,直到《夏日終曲》。

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跟上回的《艾瑞巴蒂》類似,新褲子交出的已經不像一支歌,而是一個完整的行為藝術作品。這一個夏天的經歷被彭磊寫進這首歌,他是親歷者,又是旁觀者,他冷眼看去荒誕矯情,卻也無法拒絕深陷其中的意義,他慶幸自己來過,卻又不能與其他人簡單地歸類在一起。

沒有彭磊的《樂隊的夏天》也可以很精彩,但擁有了彭磊,足以讓《樂隊的夏天》脫離一檔綜藝節目的設定,我們確信這些惡俗的操作、刻意的捧殺,Hot不管多少的排名都將在這個夏天過後不知所蹤,但夏日終曲永遠不會結束。

這是一個不斷向生活學習的藝術家,是《荒原狼》的莫扎特。


// 尾聲 //

莫扎特正在調試一臺收音機,用來播放亨德爾的《F大調大協奏曲》,荒原狼吃驚地叫了起來:“您在做什麼,莫扎特?您真的要把這鬼東西強加於您和我嗎?這個可怕的裝置是我們時代的勝利,是我們時代在對藝術的殲滅戰中最後獲勝的武器,您真的想讓它到我們生活中胡來?非要這樣嗎,莫扎特?”

莫扎特回答說,“您該學會聽生活那該死的收音機播放的音樂,該崇拜它背後的精神,該學會嘲笑它裡面亂七八糟的內容。”

“沒了,再多的東西也不要求您了。”


// 內置讀後感:一條狼的狗尾 //

顱內真空這次的更新主題讓我再次認識到一件事:魏女士是財經圈裡最愛馬東的女人。馬東是魏女士永恆的第二繆斯,第二生命之光,第二靈感噴泉。第一是韓寒。

愛奇藝近幾年搞垂直細分領域已經搞得風生水起,專挑有那麼點星相的文化群體下手。路子野如土哈,紅出天際卻水土不服,大眾愛上了拉普的範兒,卻發現自己很難接受拉普兒的素質。夾縫求生如奇葩說,在主旋律的老樹上攀一枝藤,開出花來一點點試探社會標準的更新邊界。

二十一世紀是猜你喜歡時代。信息越來越多,視界卻越來越窄。專注內容這件事兒暫時還比較難大賺特賺,但就像某著名精神角落網一樣。雖然掙不到太多窮書生們的錢,卻可以幫著運營一些有夢想沒商業頭腦的創作團體,維護文明多樣性的尊嚴,簡稱運維。

《樂隊的夏天》也是一個運維。

在華語樂壇已經有幾萬只樂隊死了。幾百只樂隊半死不活。兩支樂隊還在紅。但我們都知道這世界不能只有pop rock活下來,搖滾、朋克、金屬、詩朗誦、bongbong也都該擁有一席之地。審美輿論是一個圈,你小眾我喜歡你驕傲,你大眾了我開始罵你,你大眾到特別牛逼了,死了之後就會成為經典。真正活下來紅起來的,都是被罵過的。

參加《樂隊的夏天》,這件事在滾圈就很容易被罵。幸好老炮兒們拿名聲賭事業算是賭對了,舞臺誠心誠意,賽制純粹簡單(決賽漏洞除外),更不用說穿插在節目中的樂理小知識、走心的舞美(尤其喜歡新褲子《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的大屏幕視頻,褲子編年史與古早錄影帶看得我哽咽)、甚至還有專門設計過的解說定格動畫,這一切細節都整體提高了這支選秀類綜藝的審美趣味。當然那些八卦噱頭、鄙視鏈矛盾也還是要有,不然怎麼出圈呢?你可能覺得無聊,卻也不排除就有一些無聊的人因此被誘惑著點擊。

出圈這件事兒就目前而言,主要還是看誰吸引到的無聊人士多。因為《中國冇嘻哈》和《奇葩說》的大爆珠玉在前,《樂隊的夏天》在這一點上還是略遜一籌。按照新浪微博現在的分類,頂多也就是個“熱”,連批發價的“沸”都挨不上。

但這不是重點,至少不是魏女士本次要宣揚的價值觀。我很喜歡魏女士寫的一句話——“我們確信這些惡俗的操作、刻意的捧殺,Hot不管多少的排名都將在這個夏天過後不知所蹤,但夏日終曲永遠不會結束”。是啊,對我來說今夜火車沒有終點,南方沒有盡頭,子健真正想唱的那句“dear girl I wanna be your girlfriend”,也將永遠吶喊在耳邊。

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彭磊認為這群短暫成為同事的中年同行們之間產生了一種練習生的感情,並把《夏日終曲》命名為練習生之歌。或許他們也曾覺得一幫搖滾樂隊做這件事很不搖滾,也想不到一群中年人會在鏡頭前哭個不停。但又有什麼關係呢?赤子之心就是最搖滾的事情。在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裡,有人端穩了飯碗有人留下了作品有人交到了朋友,有人用力自嘲也勉力和解,所有人都忘不了搖滾樂。

馬東說,《樂隊的夏天》是來了,至於樂隊的“夏天”會不會來,就看樂隊自己的了。

既然我已經在荒原狼後續了一個狗尾,不如就用更狗的一件事來做結束吧:我們公司的設計師妹妹買了彭磊的《北海怪獸》,憤怒地聲稱感覺質量很像盜版,希望@彭磊新褲子嚴肅對待自己紅了這件事,給消費者一個交代。

拿流量數據來定位《樂隊的夏天》,是最短視的度量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