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朗詹姆斯是如何通過休息來恢復的?'

"

編者按:科技的發展本來應該是解放人的,讓我們能有更多的閒暇去休息、去養精蓄銳,實現創造性工作,但是我們卻日益被數不勝數的工作、身份驅動的消費、日益增加的育兒壓力、強迫性使用社交媒體以及長時間的通勤壓得喘不過氣來。學會平衡生活中的工作和休息,勞逸結合,要記住,休息總是無處不在。本文作者Niklas Göke,原文標題If LeBron James Needs Rest and Recovery, You Probably Do Too。

"

編者按:科技的發展本來應該是解放人的,讓我們能有更多的閒暇去休息、去養精蓄銳,實現創造性工作,但是我們卻日益被數不勝數的工作、身份驅動的消費、日益增加的育兒壓力、強迫性使用社交媒體以及長時間的通勤壓得喘不過氣來。學會平衡生活中的工作和休息,勞逸結合,要記住,休息總是無處不在。本文作者Niklas Göke,原文標題If LeBron James Needs Rest and Recovery, You Probably Do Too。

勒布朗詹姆斯是如何通過休息來恢復的?

圖片:Thearon W. Henderson/Getty Images

LeBron James在節目中告訴效率大師Tim Ferriss,他每晚睡8到9個小時,有時甚至能睡10個小時。如果這位籃球明星晚上睡不著,第二天就會在午休補2小時左右。

James注重的可不僅僅是睡眠一項:當他和Feriss聊天時,你能聽到一些沙沙聲。跟他一起已經15年的教練Mike Mancias解釋說,James是在膝蓋上敷冰。

Mancias表示:“休息總是無處不在”。

嗯,這句話太有道理了,一定要記住。

“不管LeBron每晚打多久的球,”Mancias說,“我們仍然會把休息好和恢復好作為首要任務,無論是營養、補水、更多的柔韌性鍛鍊,還是在健身房。休息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真的。為了實現成功,這些都是必須要做到的。”

James並不是唯一一個對高質量睡眠情有獨鍾的頂級運動員。Usain Bolt、Venus Williams、Maria Sharapova以及 Steve Nash也認為睡眠對他們的表現至關重要。很明顯,睡眠是必不可少的——不僅對於體育等體力活動,而且對於知識工作和創造性職業也是如此。

但睡眠不足並不是唯一的問題之所在。休息和恢復也很重要——不僅僅是對職業運動員來說。我們都知道主持一次長時間的會議是多麼地難熬,或者在經過幾個小時的奇思妙想之後是多麼的疲憊不堪。那麼,為什麼我們如此不願意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來好好恢復呢?

好好睡覺是個奢侈品

我們不僅不能忍受為了睡得更多而減少工作的想法,說真的,任何讓我們減少工作的想法我們都不太能忍受。這種根深蒂固的對忙碌的崇拜不是你可以用一個長假和幾粒藥就能克服的。這需要整個社會層面的態度和意識的巨大轉變。

我們的祖先狩獵採集,每天“工作”3到5個小時。而今天的許多人可能不需要做那麼多的工作就能生存下來,但是我們卻一直在拼命工作。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工作時間幾乎沒有減少,實際上還有所增加。

儘管美國的睡眠健康狀況一直在改善,但在2018年,只有27%的美國人報告稱,他們在工作日的睡眠時間達到了建議的7至9小時,只有10%的人表示他們把睡眠放在首位。鼓勵員工猛打猛衝的企業文化依然大行其道,Elon Musk承認自己就是這一文化的擁躉,三分之一的高盛(Goldman Sachs)員工對自己在該行的工作感到“極度緊張”。

如果睡眠真的是成功的關鍵,那麼為什麼讓人們對上床睡覺感到興奮那麼難呢?首先,不管睡眠對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有多好,它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到了死亡時間一樣。不管我們怎麼努力,都沒有真正的方法可以在睡覺時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它不像跑步,你可以打開播客,在跑步的同時被動地獲取想法。一旦進入了睡眠狀態,你被迫只能做一件事,還無法確定自己會花多少時間——這很難讓人接受。

更深層次的問題

睡眠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真正的問題要深刻得多——它始於現代文化中“工作”的地位。

這既有文化原因,也有技術原因。我們發明了機器來減輕體力勞動,但後來又把這個模型應用到創造性勞動和智力勞動上。研究員Alex Soojung-Kim Pang在他的書《Rest》中解釋道:

現代辦公室其實就是一種組織智力勞動的機器,它模仿著工廠的工作架構,但這一模型並不完全適合創意產業,因為在創意和知識工作中生產力和產品質量並不容易衡量。

八小時輪班,一個開放透明的物理環境,打卡時間——這些對於生產有形產品的單元都是有意義的。但對於那些開發創新商業策略的長達一年的項目呢?自然意義甚微。然而,我們仍然得受每週40小時的工作時間、開放式辦公室和打卡系統的束縛。

與此同時,身份驅動的消費、日益增加的育兒壓力、強迫性使用社交媒體以及長時間的通勤也讓我們在工作之外的時間裡忙得不可開交——儘管由於洗衣機、廚房電器和智能家居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家庭生活正日益自動化。

如果文明的目的確實是讓我們變得更文明,那麼我們似乎把它弄反了。我們要麼忙著代替電腦做錯誤的任務,要麼試圖在讓電腦在那些顯然行不通的領域——比如思考和創造——發揮作用。

休息有多重要?

讓我們回到文章一開始Tim Ferriss和Lebron James的談話:“休息總是無處不在。”

很明顯,良好的睡眠習慣只是更大願景的一部分:如果我們真的想展現出自己的最佳狀態,就必須用看似無關的活動來作為工作的補充。

恢復和休息是關鍵,它會比被動恢復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積極的恢復。就像James的日常活動包括敷冰、補水、特殊鍛鍊和伸展運動一樣,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恢復方法,在一天中給自己一些休息的時間。

Pang在《Rest》一書中指出,休息是一種“技能”:

我認為我們應該平等對待工作和休息。我們應該把休息當作一種技能,積極的休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如果運用得當,休息可以讓我們更有創造力,更有效率,而不會讓我們陷入無休止的工作和不斷提高的期望的泥淖之中。認真對待休息的生活是更有創造性的生活。當我們擁有休息的權利,當我們讓休息變得有意義,當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提高自己的休息技巧時,我們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豐富、更有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休息和娛樂對創造性工作者或智力工作者的價值,不亞於睡眠和營養對世界級運動員的價值一樣:休息不僅是恢復體力的源泉,也是恢復腦力的源泉。

我們如何才能好好休息?

把休息看作是一種技能或一種需要養成的習慣,而不僅僅是一種必需品,這樣做的心理好處是,你會覺得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控力。對於如何轉變這種思維方式,Pang有以下幾點建議:

  • 早起。由於晝夜節律,中午前的幾個小時是我們一天當中最清醒的時候,這個時候當然也最有助於創造力的勃發。
  • 四個小時的專注工作比八個小時的分心工作要好。研究表明,工作時間越長,生產效率的回報就越低。
  • 在一天的中間進行一次長距離的散步或小睡,可以為你的大腦提供一種與工作無關的適當放鬆的機會,讓你的大腦更好地工作。
  • 像Hemingway那樣,在完成一項任務或藝術創作時中途停下來,這樣一來當你重新開始的時候,你的大腦會有更多的好點子。中斷研究任務再撿起來是一種“孵化效應”。
  • 任何形式的定期鍛鍊都益處多多,它會提高你的記憶力、思維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更不用說對你生理方面帶來的積極影響了。
  • 培養一種屬於自己的愛好,比如畫畫、爬山,甚至玩電子遊戲,都能在困難時期給你一絲喘息的機會。培養愛好也是一種休息和恢復的絕佳方式。

Pang的“刻意休息”概念表明,把休息作為一種心態來培養,“你就會開始把工作和休閒看成一枚硬幣的兩面:恰當的休息會助你過上美好、幸福、有意義的生活。”你會開始在任何地方尋找片刻的平靜,而不是在忙碌的狀態下苦苦支撐。休息總是無處不在,記得嗎?

一旦你逐漸習慣了這種方法,就可以在很多情況下休息了。你可以在地鐵裡冥想或觀察你的同伴,而不是以1.5倍的速度發送電子郵件或聽播客。你可以走到同事的辦公桌前,而不是打電話給他們,或者哪怕只是從你的辦公桌往窗外看看,任自己的思緒漫遊也好。所有這一切都是休息——在短暫的恢復後賦予我們力量。

寫在最後

像James這樣的世界級運動員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就學會了珍惜良好的睡眠。不過話說回來,他們必須學會,畢竟將自己的身體發揮到極限也是有代價的。

從事不需要那麼多體力的職業的人可能不會立即感受到創造性工作或智力工作帶來的後果,因此對他們來說,睡眠和其他康復手段可能會成為通往成功之路的障礙。

事實上,我們最大的障礙是無法放棄工作的想法。有時候,獲得新視角並向前邁進的最快方法就是後退一步,轉移我們的注意力,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當我們過於拼命地堅持工作時,我們很可能會抱憾遺失自己最想從工作中得到的東西和時刻。

只有當我們真正學會休息、接受休息,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最好,想出最好的點子,過上最好的生活。這需要你主動積極地放鬆,其實它很簡單,可能就是稍微減少工作的時間,更多的休息,培養一個純粹為了樂趣的愛好。

但這也要求我們把休息變成一種真正的習慣和態度。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尋找安靜的時刻——真的,可以令我們心神安寧的時刻——無論何時何地。

如果我們真的實現了工作和休息的平衡,我們就能以後上了年紀的時候看到我們想要的東西:不是充滿了工作的生活,而是充滿了平衡的生活。

我想,LeBron晚上夢到的,一定也是這樣一種平衡的生活狀態吧。

譯者:喜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