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老子觀無的存在性,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此章老子對世人的慾望大加韃伐,因為世人只見“有”之為利,不知“有”之為害。

孔子說:“食色,性也。”既然是性,就暗示無法徹底戰勝。老子則宣說“有生於無”,慾望可以徹底戰勝。

老子從玄同大定中出定,看到世人的慾望太甚了,簡直無法理解,因此呵斥世人,即後文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

在玄同大定中,老子證悟了“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的無上妙境。萬物如虛空,本來無一物。老子認為食色都是從虛空中產生,猶如芻狗(不能忘記那隻討厭的狗,就像不能忘記薛定諤的那隻該死的貓),不是人性的究竟,所以人性是可以超越慾望的。

人性的究竟就是玄同大定中的“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這才是眾妙之門,世人的慾望不過是垃圾而已。這就是“五色目盲章”(本章)接在“當其無章”之後的邏輯。

"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老子觀無的存在性,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此章老子對世人的慾望大加韃伐,因為世人只見“有”之為利,不知“有”之為害。

孔子說:“食色,性也。”既然是性,就暗示無法徹底戰勝。老子則宣說“有生於無”,慾望可以徹底戰勝。

老子從玄同大定中出定,看到世人的慾望太甚了,簡直無法理解,因此呵斥世人,即後文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

在玄同大定中,老子證悟了“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的無上妙境。萬物如虛空,本來無一物。老子認為食色都是從虛空中產生,猶如芻狗(不能忘記那隻討厭的狗,就像不能忘記薛定諤的那隻該死的貓),不是人性的究竟,所以人性是可以超越慾望的。

人性的究竟就是玄同大定中的“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這才是眾妙之門,世人的慾望不過是垃圾而已。這就是“五色目盲章”(本章)接在“當其無章”之後的邏輯。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老子觀無的存在性,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此章老子對世人的慾望大加韃伐,因為世人只見“有”之為利,不知“有”之為害。

孔子說:“食色,性也。”既然是性,就暗示無法徹底戰勝。老子則宣說“有生於無”,慾望可以徹底戰勝。

老子從玄同大定中出定,看到世人的慾望太甚了,簡直無法理解,因此呵斥世人,即後文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

在玄同大定中,老子證悟了“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的無上妙境。萬物如虛空,本來無一物。老子認為食色都是從虛空中產生,猶如芻狗(不能忘記那隻討厭的狗,就像不能忘記薛定諤的那隻該死的貓),不是人性的究竟,所以人性是可以超越慾望的。

人性的究竟就是玄同大定中的“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這才是眾妙之門,世人的慾望不過是垃圾而已。這就是“五色目盲章”(本章)接在“當其無章”之後的邏輯。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第十二章

第一段: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第二段: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第三段: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老子觀無的存在性,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此章老子對世人的慾望大加韃伐,因為世人只見“有”之為利,不知“有”之為害。

孔子說:“食色,性也。”既然是性,就暗示無法徹底戰勝。老子則宣說“有生於無”,慾望可以徹底戰勝。

老子從玄同大定中出定,看到世人的慾望太甚了,簡直無法理解,因此呵斥世人,即後文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

在玄同大定中,老子證悟了“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的無上妙境。萬物如虛空,本來無一物。老子認為食色都是從虛空中產生,猶如芻狗(不能忘記那隻討厭的狗,就像不能忘記薛定諤的那隻該死的貓),不是人性的究竟,所以人性是可以超越慾望的。

人性的究竟就是玄同大定中的“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這才是眾妙之門,世人的慾望不過是垃圾而已。這就是“五色目盲章”(本章)接在“當其無章”之後的邏輯。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第十二章

第一段: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第二段: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第三段: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此章共分三段。

第一段經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佛經講五根是眼、耳、鼻、舌、身,老子講“眼耳口身”,十分相近。慾望令智者頭疼,但消除慾望又無從下手,也沒有效果,你說你的,他做他的。

瞭解世界各種文明的經典,發現人類智者都關注人的慾望對人類文明的危害性。那麼如何管理慾望呢?老子和佛教都從人的感覺器官作為入口,這是他們共同的智慧所在。

不從人的感覺器官開始,就會籠統的把慾望歸於人的本性。

"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老子觀無的存在性,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此章老子對世人的慾望大加韃伐,因為世人只見“有”之為利,不知“有”之為害。

孔子說:“食色,性也。”既然是性,就暗示無法徹底戰勝。老子則宣說“有生於無”,慾望可以徹底戰勝。

老子從玄同大定中出定,看到世人的慾望太甚了,簡直無法理解,因此呵斥世人,即後文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

在玄同大定中,老子證悟了“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的無上妙境。萬物如虛空,本來無一物。老子認為食色都是從虛空中產生,猶如芻狗(不能忘記那隻討厭的狗,就像不能忘記薛定諤的那隻該死的貓),不是人性的究竟,所以人性是可以超越慾望的。

人性的究竟就是玄同大定中的“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這才是眾妙之門,世人的慾望不過是垃圾而已。這就是“五色目盲章”(本章)接在“當其無章”之後的邏輯。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第十二章

第一段: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第二段: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第三段: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此章共分三段。

第一段經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佛經講五根是眼、耳、鼻、舌、身,老子講“眼耳口身”,十分相近。慾望令智者頭疼,但消除慾望又無從下手,也沒有效果,你說你的,他做他的。

瞭解世界各種文明的經典,發現人類智者都關注人的慾望對人類文明的危害性。那麼如何管理慾望呢?老子和佛教都從人的感覺器官作為入口,這是他們共同的智慧所在。

不從人的感覺器官開始,就會籠統的把慾望歸於人的本性。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此章是斥責世人的慾望,君王首當其衝。令人奇怪的是,歷史上有四個當事人(皇帝)註解《道德經》,對老子的痛斥大加讚揚,看來不僅黃蓋願意捱打,願意捱打的大有人在。

佛陀說:“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是英雄,戰勝自我的是大英雄(大雄)”,這就是大雄寶殿的由來。《道德經》後面提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自勝就是戰勝自我的慾望,老子與佛陀真是知音。

戰勝慾望是智者最大的心願,人間爭鬥就是因為慾望而起。

第三章就宣說“使民不爭”的主題,並提出斷除慾望的四步實修法;第七章宣說天地的無私;第八章宣說上善若水,暗示人類對善的渴望;四十六章更加明確的痛斥“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人性的貪婪是一切人間悲劇的根源。君王后宮數千甚至數萬,苑囿廣大,山珍海味如山,更是貪婪的元凶。

"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老子觀無的存在性,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此章老子對世人的慾望大加韃伐,因為世人只見“有”之為利,不知“有”之為害。

孔子說:“食色,性也。”既然是性,就暗示無法徹底戰勝。老子則宣說“有生於無”,慾望可以徹底戰勝。

老子從玄同大定中出定,看到世人的慾望太甚了,簡直無法理解,因此呵斥世人,即後文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

在玄同大定中,老子證悟了“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的無上妙境。萬物如虛空,本來無一物。老子認為食色都是從虛空中產生,猶如芻狗(不能忘記那隻討厭的狗,就像不能忘記薛定諤的那隻該死的貓),不是人性的究竟,所以人性是可以超越慾望的。

人性的究竟就是玄同大定中的“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這才是眾妙之門,世人的慾望不過是垃圾而已。這就是“五色目盲章”(本章)接在“當其無章”之後的邏輯。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第十二章

第一段: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第二段: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第三段: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此章共分三段。

第一段經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佛經講五根是眼、耳、鼻、舌、身,老子講“眼耳口身”,十分相近。慾望令智者頭疼,但消除慾望又無從下手,也沒有效果,你說你的,他做他的。

瞭解世界各種文明的經典,發現人類智者都關注人的慾望對人類文明的危害性。那麼如何管理慾望呢?老子和佛教都從人的感覺器官作為入口,這是他們共同的智慧所在。

不從人的感覺器官開始,就會籠統的把慾望歸於人的本性。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此章是斥責世人的慾望,君王首當其衝。令人奇怪的是,歷史上有四個當事人(皇帝)註解《道德經》,對老子的痛斥大加讚揚,看來不僅黃蓋願意捱打,願意捱打的大有人在。

佛陀說:“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是英雄,戰勝自我的是大英雄(大雄)”,這就是大雄寶殿的由來。《道德經》後面提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自勝就是戰勝自我的慾望,老子與佛陀真是知音。

戰勝慾望是智者最大的心願,人間爭鬥就是因為慾望而起。

第三章就宣說“使民不爭”的主題,並提出斷除慾望的四步實修法;第七章宣說天地的無私;第八章宣說上善若水,暗示人類對善的渴望;四十六章更加明確的痛斥“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人性的貪婪是一切人間悲劇的根源。君王后宮數千甚至數萬,苑囿廣大,山珍海味如山,更是貪婪的元凶。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是曲曲折折的順著一根主線展開,這根主線就是玄同。一會兒入定,一會兒出定,剛離妙境,即入俗世,這是老子傳播真善的本懷。玄同即善宇宙是個大玄同體,這個大玄同體就是道。老子儘管深處亂世,但因為對玄同的證悟,人類文明最終是和諧的。

道如虛空,是玄同的。虛空則不爭,玄同則生生不息。道代表宇宙的有序性、法則性。老子的見道五步實修法直接見到無的存在性。

第十二章突然筆鋒一轉,斥責世人瘋狂的慾望,下一章還直接譴責產生慾望的身體本身慾望如毒癮,世人不能認識慾望的危害性,不能從慾望中解脫出來,則爭鬥就無法斷除,玄同就會被破壞,宇宙的有序性、法則性蕩然無存。

這是老子最為憂慮的。但回到今天的時代,世人也贊同慾望的管控。

"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老子觀無的存在性,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此章老子對世人的慾望大加韃伐,因為世人只見“有”之為利,不知“有”之為害。

孔子說:“食色,性也。”既然是性,就暗示無法徹底戰勝。老子則宣說“有生於無”,慾望可以徹底戰勝。

老子從玄同大定中出定,看到世人的慾望太甚了,簡直無法理解,因此呵斥世人,即後文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

在玄同大定中,老子證悟了“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的無上妙境。萬物如虛空,本來無一物。老子認為食色都是從虛空中產生,猶如芻狗(不能忘記那隻討厭的狗,就像不能忘記薛定諤的那隻該死的貓),不是人性的究竟,所以人性是可以超越慾望的。

人性的究竟就是玄同大定中的“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這才是眾妙之門,世人的慾望不過是垃圾而已。這就是“五色目盲章”(本章)接在“當其無章”之後的邏輯。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第十二章

第一段: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第二段: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第三段: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此章共分三段。

第一段經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佛經講五根是眼、耳、鼻、舌、身,老子講“眼耳口身”,十分相近。慾望令智者頭疼,但消除慾望又無從下手,也沒有效果,你說你的,他做他的。

瞭解世界各種文明的經典,發現人類智者都關注人的慾望對人類文明的危害性。那麼如何管理慾望呢?老子和佛教都從人的感覺器官作為入口,這是他們共同的智慧所在。

不從人的感覺器官開始,就會籠統的把慾望歸於人的本性。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此章是斥責世人的慾望,君王首當其衝。令人奇怪的是,歷史上有四個當事人(皇帝)註解《道德經》,對老子的痛斥大加讚揚,看來不僅黃蓋願意捱打,願意捱打的大有人在。

佛陀說:“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是英雄,戰勝自我的是大英雄(大雄)”,這就是大雄寶殿的由來。《道德經》後面提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自勝就是戰勝自我的慾望,老子與佛陀真是知音。

戰勝慾望是智者最大的心願,人間爭鬥就是因為慾望而起。

第三章就宣說“使民不爭”的主題,並提出斷除慾望的四步實修法;第七章宣說天地的無私;第八章宣說上善若水,暗示人類對善的渴望;四十六章更加明確的痛斥“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人性的貪婪是一切人間悲劇的根源。君王后宮數千甚至數萬,苑囿廣大,山珍海味如山,更是貪婪的元凶。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是曲曲折折的順著一根主線展開,這根主線就是玄同。一會兒入定,一會兒出定,剛離妙境,即入俗世,這是老子傳播真善的本懷。玄同即善宇宙是個大玄同體,這個大玄同體就是道。老子儘管深處亂世,但因為對玄同的證悟,人類文明最終是和諧的。

道如虛空,是玄同的。虛空則不爭,玄同則生生不息。道代表宇宙的有序性、法則性。老子的見道五步實修法直接見到無的存在性。

第十二章突然筆鋒一轉,斥責世人瘋狂的慾望,下一章還直接譴責產生慾望的身體本身慾望如毒癮,世人不能認識慾望的危害性,不能從慾望中解脫出來,則爭鬥就無法斷除,玄同就會被破壞,宇宙的有序性、法則性蕩然無存。

這是老子最為憂慮的。但回到今天的時代,世人也贊同慾望的管控。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老子深信宇宙是玄同的,人的身體正是宇宙玄同的縮影。五臟六腑不是玄同的嗎?五臟六腑沒有你死我活的爭鬥啊。

莊子提出一個問題:五臟六腑有君臣關係嗎?還是輪流作君臣呢?老子莊子都知道,身體的五臟六腑是玄同關係,和諧相處,相愛而不以為仁。世人爭鬥不已,是背離了玄同,是知見出了偏差。

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大玄同體,這是老子最深刻的發現。世人偏離了玄同之路,必然陷入爭鬥。

"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老子觀無的存在性,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此章老子對世人的慾望大加韃伐,因為世人只見“有”之為利,不知“有”之為害。

孔子說:“食色,性也。”既然是性,就暗示無法徹底戰勝。老子則宣說“有生於無”,慾望可以徹底戰勝。

老子從玄同大定中出定,看到世人的慾望太甚了,簡直無法理解,因此呵斥世人,即後文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

在玄同大定中,老子證悟了“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的無上妙境。萬物如虛空,本來無一物。老子認為食色都是從虛空中產生,猶如芻狗(不能忘記那隻討厭的狗,就像不能忘記薛定諤的那隻該死的貓),不是人性的究竟,所以人性是可以超越慾望的。

人性的究竟就是玄同大定中的“我的消失”和“他的消失”,這才是眾妙之門,世人的慾望不過是垃圾而已。這就是“五色目盲章”(本章)接在“當其無章”之後的邏輯。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第十二章

第一段: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第二段: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第三段: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此章共分三段。

第一段經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佛經講五根是眼、耳、鼻、舌、身,老子講“眼耳口身”,十分相近。慾望令智者頭疼,但消除慾望又無從下手,也沒有效果,你說你的,他做他的。

瞭解世界各種文明的經典,發現人類智者都關注人的慾望對人類文明的危害性。那麼如何管理慾望呢?老子和佛教都從人的感覺器官作為入口,這是他們共同的智慧所在。

不從人的感覺器官開始,就會籠統的把慾望歸於人的本性。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此章是斥責世人的慾望,君王首當其衝。令人奇怪的是,歷史上有四個當事人(皇帝)註解《道德經》,對老子的痛斥大加讚揚,看來不僅黃蓋願意捱打,願意捱打的大有人在。

佛陀說:“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是英雄,戰勝自我的是大英雄(大雄)”,這就是大雄寶殿的由來。《道德經》後面提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自勝就是戰勝自我的慾望,老子與佛陀真是知音。

戰勝慾望是智者最大的心願,人間爭鬥就是因為慾望而起。

第三章就宣說“使民不爭”的主題,並提出斷除慾望的四步實修法;第七章宣說天地的無私;第八章宣說上善若水,暗示人類對善的渴望;四十六章更加明確的痛斥“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人性的貪婪是一切人間悲劇的根源。君王后宮數千甚至數萬,苑囿廣大,山珍海味如山,更是貪婪的元凶。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道德經》是曲曲折折的順著一根主線展開,這根主線就是玄同。一會兒入定,一會兒出定,剛離妙境,即入俗世,這是老子傳播真善的本懷。玄同即善宇宙是個大玄同體,這個大玄同體就是道。老子儘管深處亂世,但因為對玄同的證悟,人類文明最終是和諧的。

道如虛空,是玄同的。虛空則不爭,玄同則生生不息。道代表宇宙的有序性、法則性。老子的見道五步實修法直接見到無的存在性。

第十二章突然筆鋒一轉,斥責世人瘋狂的慾望,下一章還直接譴責產生慾望的身體本身慾望如毒癮,世人不能認識慾望的危害性,不能從慾望中解脫出來,則爭鬥就無法斷除,玄同就會被破壞,宇宙的有序性、法則性蕩然無存。

這是老子最為憂慮的。但回到今天的時代,世人也贊同慾望的管控。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老子深信宇宙是玄同的,人的身體正是宇宙玄同的縮影。五臟六腑不是玄同的嗎?五臟六腑沒有你死我活的爭鬥啊。

莊子提出一個問題:五臟六腑有君臣關係嗎?還是輪流作君臣呢?老子莊子都知道,身體的五臟六腑是玄同關係,和諧相處,相愛而不以為仁。世人爭鬥不已,是背離了玄同,是知見出了偏差。

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大玄同體,這是老子最深刻的發現。世人偏離了玄同之路,必然陷入爭鬥。

人性可以戰勝慾望嗎?老子怎麼回答?

五臟六腑的玄同是生命體的活力所在,五臟六腑沒有慾望,因為“我的消失”。五臟六腑雖然消失了“我”,但卻展現了無比的生命力。世人害怕慾望的消失,以為慾望的消失就會導致生命的消失,陷入斷滅的恐懼。

但老子認為慾望的消失只會導致私我的消失,不會導致生命的斷滅。這是細微的分歧,卻足以獲得一條光明的路。老子對五色、五音、五味的痛斥不是要使生命斷滅,而是要使生命從慾望的奴役中獲得自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