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老乾媽 調味品 創業 石家莊 東京 李嘉誠 金融後花園 2019-04-06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文 | 阿金 源 | 金融後花園

說起老乾媽,我們都知道,它是“小商品,大品牌”,在中國民族品牌界可謂是引領風騷,深受大家的喜愛,但它並非唯一。

誕生於河南駐馬店的王守義十三香,也屬於同類型的企業:

32年堅守於一個產業領域,打假零容忍,管理架構扁平化,產品精益求精,不融資、不炒作、不上市、不貸款、不欠款,家族化運作。

與老乾媽一樣,它的“土”,與之媲美:土黃色撲克牌盒式包裝,創始人王守義人物頭像,手寫體十三香字樣,市場售價3元左右……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但就是這樣一款每盒售價3元的調味品,被做到了年銷量16億,並且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長率;也就是這樣一件微利小商品,被塑造成了一個民族大品牌,成就了王守義十三香集團的企業傳奇。

那麼,他究竟是如何拼出這千億商業帝國的?讓我們一探究竟。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十三香”的歷史淵源

“十三香”起源於乾清年間,是王守義祖上開的藥鋪,興隆堂推出的一種祕製調料。曾經因其性能獨特而名揚東京,很快便被收入御膳,專供宮廷享用。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但是隨著清朝覆滅,戰亂四起,王守義隨家人逃荒到河南,祖父臨死前把從帶出宮來的祕方交給了他,並囑咐他好好保管,好在祕方被保存了下來。

1959年鬧大饑荒,很多地方顆粒無收,人們為了生存只能吃樹皮、野菜,甚至觀音土。而王守義一家同樣如此,孩子餓得前胸貼後背,嗷嗷直哭,情急之下的王守義突然想起祖傳的調料祕方。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當時擺在眼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繼續待在家,但無異於等死;要麼出去闖闖,還有一線生機。

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毅然選擇了後者。在原配方的基礎上,他不斷挖掘中國傳統調味理論,將祖傳的調料配方加以完善和改進,並開始沿街叫賣,並取名“十三香”。

那個年代沒什麼像樣的代步工具,全靠一雙腳,走南闖北,往北到石家莊,往南到駐馬店,硬生生一步步走了下來。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為了贏得信譽,王守義還在每包調料上蓋了“十三香”的四方印章,蓋了印章就有了字號,不滿意包退包換。再加上,每包“十三香”的售價很低,僅1角錢,本小利薄。

但通過這種經營方式,信譽慢慢建立了起來,十三香很快便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1969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國發展的如火如荼,無人敢再經商做買賣,王守義無奈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

直到改革開放後的1984年,隨子女搬到駐馬店定居的王守義已經60歲,在兒子王銀良的軟磨硬泡之下,他又重拾起了舊業 — — 父子倆申領了營業執照,從起始資金100元開始創業,成立了家庭作坊式的十三香調味品廠,並取名“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廠”。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1985年設計包裝、正式申報十三香調味品包裝註冊;1987年獲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頒發的註冊證。

調味廠開起來了,但是全部員工只有王守義和3個兒子,但是王守義並不在乎這些,他認為只要童叟無欺,貨真價實地做生意,這條路一定會越走越寬的。

事實證明,他的堅持是對的。

那時候,很多賣調味品生意的小販都是逢年過節賣一陣子就收傢伙不幹了,但他不一樣。

不論是寒風嚴冬還是烈日盛夏,他都每天早晨4時許起床,拉著那輛破舊的人力車準時來到市場,開始一整天的叫賣,哪怕只是賣出了1塊錢,他依舊堅持著,一年365天從不間斷地出攤。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長年累月下來,不僅是口味鮮美的調料贏得人們的口碑,人們更習慣了這種叫賣聲,進而對他產生了絕對的信任感,就連周邊村子的人也寧願多走幾里路要來他這買。再加上薄利多銷的經營方式,讓他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那時的他,或許根本不會想到,眼前的“十三香”,竟開創了未來調味品的新潮流。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隨著名聲的逐步增大和生意的日漸紅火,王守義適時擴大了規模。

1998年,王守義十三香集團公司正式成立,添置了機械和人手之後,僅一年時間,公司銷售額就翻了百倍不止,達到4億,要知道這一包調料的利潤僅僅8分錢;第二年9月,公司就申請註冊了“十三香”商標。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此後,生意更是成倍增長,暢銷於中原地區的“十三香”也逐漸在全國各地打開了銷路 — — 在30多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銷售點,建立起了覆蓋全國各地的銷售網絡。

從人力車到十三香集團,從豫南的街道小巷到紅遍大江南北,從100元的起步資金,到如今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納稅3億,員工2000多人的企業,他用了33年。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麼一件不起眼的調味品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絕不是偶然。這一路走來,離不開王守義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付出。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雖然企業越做越大,他卻依舊堅持三餐粗茶淡飯,永遠腳蹬一雙老布鞋,拄一根手杖,身著樸素的他,站在人群堆裡,也完全看不出是位身價上億的老闆。

因為知道賺錢的不易,所以才更加節儉。其實,這樣的企業家還很多:

比如娃哈哈的創始人宗慶後,據說他一年一個人的花費不超過5萬,還曾有網友拍攝到他乘坐高鐵二等座出行;

比如李嘉誠,據說他的生活也極其簡樸,一套西裝可以穿18年,就連皮帶壞了也不捨得扔,一塊1000港元的手錶,他戴了十多年,不浪費是他一直堅持的金錢觀;

還有,“世界船王”包玉剛一張白紙五次用;吉利李書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80元的皮鞋穿了很多年等等。

他們都是有錢人,但最可貴的是他們有錢卻不炫耀,還能一直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

有句話說的好,“內心越是豐盈,生活越是素簡。”

所以說,不要瞧不起身邊的 任何一個人,因為真正的有錢人都是很低調的。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十三香”的成功祕訣

探索“十三香”的成功軌跡,你會發現,它的成功離不開這四點:

第一,他定義、開闢了一個新的產品領域,並專注於此。

王守義父子申請註冊了“十三香”和“王守義十三香”商標之後,又先後申請了46項外觀專利,大力向市場推廣,完全成了一類產品領域的代名詞。

這種做法,不僅讓讓王守義十三香將市場上形形色色的“五香粉”、“八大味”等產品驅除,還形成了純天然調味品的發展潮流,其他產品難以與之抗衡。

第二,他緊跟時代潮流,抓住了電視廣告的黃金期。

在渠道為王的年代,王守義十三香以電視廣告的形式在消費者面前呈現,除了在央視經濟頻道大打廣告外,還在經濟品牌的每天美食5分鐘前滾動播出,以此普及十三香的產品領域及特點,讓觀眾對其熟知。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第三,穆斯林教徒式的產品運作,即看重產品品質和誠信。

王守義是位虔誠的穆斯林,極為看重產品品質和誠信。

這些年,他一直堅持改進產品,融合國內各民族、各區域飲食的風味特色,使“十三香”的配方完成了專業調味的最終定型。

在“十三香”的原料裡,其中花椒來自四川,白芷來自浙江,胡椒來自海南,草果來自雲南,大茴、桂皮來自廣西,砂仁、山奈來自廣東,小茴來自甘肅,山楂產於河南……

據一位供貨商透露,“廠家對提供的原料要求很苛刻,對供貨商採取‘分承包方評定製度’,每年考核評審,只要不達標,就堅決取消供貨資格。”。

而在集團內部,有一條自主開發的大型純天然調味品加工生產線,在生產中,採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質量管理和生產動態質量監控。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第四,他倡導的企業文化,即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員工。

在他心裡,每一個員工都是他的孩子。

前幾十年,他受了各種苦,不希望孩子們像他一樣再遭一遍罪: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親自到市場上為員工採購新鮮蔬菜、時令水果;

職工到餐廳就餐,老人顫顫巍巍地為每個員工發筷子;

遇到員工加班,他就反覆叮囑炊事員,一定要員工吃上熱菜熱飯;

夏天酷暑的時候,老人就親自給生產一線的員工送去清涼解渴的綠豆茶;

冬天嚴寒的時候,他就給員工發棉鞋、手套。

用他自己的話說:“公司的發展是每一位員工用心血和汗水拼搏出來的,掙的錢不往員工身上花往哪花?一定要讓員工吃好、穿好、休息好,絕不能虧了咱工人。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去世的前幾月,老人已經忍不住咳血,但還是不放心地挨著餐廳、廠區、車間轉,生怕照顧不到哪個員工。

2003年,做了一輩子十三香的王守義,帶著不捨離開了人世。即使這樣,他一直堅持的慈善事業,卻始終沒有停止。扶貧、修路、建希望小學、資助貧困學生......光是捐出去的錢就超過了2個億

身為企業的領導者,就必須贏得員工的尊重和信賴,在這一點上,他做到了。

他為人親和、待人真誠,又信念堅定,廠裡的很多員工,跟著他一干就是幾十年,從小夥子幹到不惑之年,但始終記得初到廠裡的場景,微駝背的王守義用河南話說道:

進了十三香的門,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把每一位員工當成自己的家人”。回顧那些成功的大企業,無一不是做到了這一點。

當今社會,時代更迭太快,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一個企業要想在高壓的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不再單單依託企業的硬實力,即產品的好壞、信譽的優良等來打江山。

企業的軟實力也尤為重要。

每家公司想要長遠發展,除領導卓越的決策力之外,還需要堅決的執行力,而讓一家公司飛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每一位員工。

老闆把員工當成家人看待,員工才會把你的企業當自己事業來做。簡言之,企業與員工,相互制約又相互影響著。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一件小商品,卻“隱藏”著一個大賬本

令人驚歎的,除了他們現在的成就,更多的是企業自成立30多年以來,從未向外借過一分錢,外無欠款內無賒賬,完全是靠自有資金髮展。

即使有很多企業、銀行都曾經向他們拋出橄欖枝,但是王守義十三香依舊堅持自己發展。就連2015年投資興建新型現代化廠房和引進設備所需8億元資金,也完全屬於自籌。

從產品上看,1000克“十三香”調料利潤為2元,每小盒十三香是40克裝,相當於每盒產生利潤僅為0.08元,它完全是靠著這每盒只有0.08元微利的調料產品在打拼;

從規模上來看,當時王守義十三香的總資產不到6億元,員工數量1200多人,佔地只有270多畝。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但若瞭解到王守義十三香的銷售額、上繳稅收、利潤等財務指標,就會發現這家以小產品起家的企業,“隱藏”著一個大賬本:

1998年集團成立時,註冊資金為8000萬元,銷售額為4億多元;2003年前後,銷售額為5億元;2008年,銷售額為7億元;

2011年,銷售額、上繳稅收、利潤則分別達到了10.4億元、8002萬元、6923萬元;2014年,這些指標已增長為15億元、1.7億元和1.2億元,調料產量6萬多噸;

2015年,銷售額為16億元,上繳稅收達2.6億元。

可以看到,王守義十三香的產值或銷售額的年增長率都保持在10%以上,稅收和利潤增長率也達到20%以上。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現如今的王守義十三香已經發展成為以清真配方香辛料調味品生產、銷售為主業,同時兼營彩印、包裝材料等輔業的綜合性調味品企業。

產品研發主要圍繞十三香類、麻辣鮮類、雞精類、乾貨類和其他類這五個類別進行延展。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從最初專一經營王守義十三香這一單一香辛料,到如今涵蓋多種品類的系列調味品研發,王守義十三香正是憑藉多品類發力的戰略,成功實現企業全面發展與業績的持續增長。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匠心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實業企業家們常說的一句話是,“質量和信譽是企業的生命”。但是在企業快速發展中,很多人都會漸漸遺忘這一句話,可是王守義十三香沒有。

2007年,王銀良的侄子曾勸說他投資房地產。但是王銀良卻對他說“你爺爺當年留過遺言,不準家人做房地產生意,掙慣了快錢,就不會再安心做實業了”。

王守義十三香就是這樣從一而終,不忘初心,腳踏實地,堅持自身穩步發展,就連價格都沒有調整過。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王守義(右)

現在回頭看看,他的企業版圖已經不知不覺變得巨大。將許多一心謀求快速的發展的企業,遠遠摔在身後。這,或許就是持久的魅力。

正好印證了那句話:“沒有魔術讓一個人一夜暴富,我們只要能踏實做事,消除掉浮躁情緒,成功就能唾手可得。

他靠著僅僅100塊錢的起始資金,在一個毫不起眼的領域裡默默深耕32年,並且專注於調味料這一個領域,硬是將3塊錢的調味料,做到了年入16億的大產業,並完全依靠自有資金滾動,打拼出這千億商業帝國,成就了一個企業傳奇。這樣的匠心精神,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任何人做任何事,只有一步步腳踏實地,以耐心與執著之心,始終如一地付出努力,成功的路才會走得穩健而堅固。

只是,隨著產能過剩時代的到來,在劇烈的市場競爭衝擊下,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受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尤其是“互聯網+”變革浪潮的來襲,很多即使具備一定競爭優勢的傳統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也會遭受挫折,甚至被擊垮。

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主張“大道至簡”的王守義十三香企業是否能在變革中保持基業長青,猶未可知。但王守義的匠心精神,卻是值得每個企業家學習和借鑑的。


男版“老乾媽”:60歲靠100元白手起家,竟將3元生意做到年銷16億


- END -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點贊支持阿金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