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 本文由白茶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趁著驕陽初歇,陰天的涼爽勾著村姑陳漫步街巷,穿堂弄風。

比起行色匆匆的人,路邊的小花,蒼勁的老樹,路過的小雀啄走了矮枝上殷紅的果實,這些小小的風景,更加活潑有趣。

路邊的野貓被富有愛心的街坊們喂得肥膘體壯,懶散地窩在一處角落補覺。

笑眼看過野貓,卻發現它一旁的花朵竟是少見的紫白相間,花瓣層層疊疊,開得妖嬈放肆。

忍不住湊近了去看,卻不想驚擾了小貓——花兒被小貓踩敗了!

何其可惜,簡直令人扼腕,心裡跑過牛嚼牡丹、暴殄天物的斥罵,隨即又釋然,怎麼與貓兒講道理?

珍貴的花兒、精妙的美麗,這些都是它所不能理解的,何必徒增懊惱。

但對著人,道理卻講得。

懷著滿腔沮喪回到家中,看見茶友發來的用溫水玻璃杯泡老白茶的創舉,滿腔憤懣化成勸諫,今日便帶茶友們講講泡老白茶的最佳方式。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2》

煮茶,不會錯過老白茶的充沛物質,但與蓋碗沖泡相比,卻容易失去領略每一衝風味變化的美妙。

沖泡,存在小小的侷限性,單純的沖泡行為,難以充分利用老茶的內在物質。

簡單的沖泡或是煮茶,都不能完整享用老白茶的精氣魂,想要既想要享用老白茶的香氣滋味,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那麼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老白茶,怎麼泡?」

泡老白茶,一重工具。

總有茶友跟村姑陳說自己泡茶,講究隨心而行,工具皆是外物,水溫都是浮雲,那麼那些白茶被白白耗損的滋味香氣,便也希望這類茶友們不要掛懷,世間終無雙全法,怎能不負白茶不負卿?

白瓷蓋碗的沖泡白茶的好處,村姑陳已經贅述多篇,但為了一些新來的和一些掩耳盜鈴的茶友們,這裡還是再重溫一遍不同的沖泡工具對一款白茶的影響。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1.用白瓷蓋碗沖泡

白瓷蓋碗,是一次白茶和陶瓷碰撞產生的相見恨晚,也是一次令人叫絕的天作之合。

白瓷蓋碗表面覆蓋的這層釉,便是白茶和蓋碗之間的紅繩,這層釉促使它們接納彼此,成就彼此。

普普通通一層釉,又是怎麼成為一次邂逅的開端?

白茶是一種製作工藝極其簡單的茶類,這就註定了白茶與生俱來的豐厚物質和馥郁香氣,它們和白茶茶湯成為構成品味白茶的重要部分,更勿論陳化優良的高質老白茶,它們的香氣層層變幻,令人著迷。

白瓷蓋碗的這層釉,便是蓋碗和白茶香氣湯水之間的重要分水嶺。

因為這層釉的存在,老白茶多變的香氣不會被容器吸納,因為這層釉,老白茶淳和甜厚的風味得以完美地保存在茶湯裡,將一杯完整的白茶湯的色香味保持在最好的狀態。

輕輕掀起蓋碗,便能嗅聞老白茶幹茶在偶遇沸水後發生的細微香氣變化。

老白茶的香氣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芳香族物質在高沸點和低沸點的不同時候展示著不同的的風采,若是錯過,豈非可惜。

故而白茶蓋碗,便是聞香識白茶的最好搭檔。而老白茶湯水,便離不開水量和茶量的控制,在這一方面,白瓷蓋碗也做到了最佳。

110ml的容量的蓋碗搭配5g的老白茶幹茶,比例恰好,這是沸水快進快出,沖泡而出的茶湯滋味正佳,不苦不澀,豐腴滑潤。

不奪老白茶的香氣滋味,方便控制的容量投茶,有利於快出水的蓋碗開口調整,白瓷蓋碗是白茶和諸多茶具磨合後尋得的知己,它的存在也造就了最完美的老白茶湯。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2.用紫砂壺沖泡

紫砂壺該是每一位茶友心中曾有過的白月光了,初識茶道,一壺上好的紫砂壺,曾讓多少人眼紅豔羨,千金追逐。

村姑陳也不例外,架子上不少的紫砂壺正是當時青澀時光的熱烈追捧,如今白月光尚在,只是卻不再被村姑陳勤勤把玩了。

過了追逐聲色骨肉的階段,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那紫砂壺比起白瓷蓋碗,是差在了何處?

紫砂壺圓肚小口小蓋的設計,本身便不利於白茶聞香這一重要的品茶環節。而它特殊的紫砂壺的雙氣孔結構,則讓白茶聞香的情況雪上加霜。

它是以紫砂泥作為製作原料。

紫砂泥料存在大量的團聚裝氣孔,氣孔率極高,原本內質豐富的老白茶氳出的高揚茶香,就這樣被紫砂泥悄悄竊取了幾分,落入中規中矩的評價圈。

竊取了老白茶的香氣,茶湯中的滋味也彷彿被稀釋了幾許,少了一分老白茶本身的淳,若是茶友覺得遜色而坐杯,吸飽了沸水的茶葉阻塞在壺口,這時的茶湯又容易釋放出過多的咖啡鹼和茶多酚,而變得苦澀。

但正如村姑陳前文所言,不在意茶香,也不在乎茶湯的茶友亦有存在,若是家中有一壺不想閒置的紫砂壺,又不太在意滋味的茶友,也可一試。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3.用玻璃杯沖泡

有人錯將通透易碎的玻璃杯同蓋碗的材質劃上等號,覺得玻璃杯有著和白瓷蓋碗一樣的不失香,不傷味的功用,便可以用玻璃杯代替白瓷蓋碗了。

這是極大的錯誤,它們的材質或許有互通之處,但玻璃杯杯口大敞,不能控溫控水,這就將它與白瓷蓋碗拉開了極大的差距。

杯口大敞的玻璃杯散去了老白茶豐沛多變的香氣。

選擇玻璃杯泡茶的茶友一般都企圖一時方便,但老白茶香氣在極大的開口漸漸逸散,到最後只剩下一成不變的茶香,比白瓷蓋碗可以欣賞的蓋香、葉底香,差了許多。

不能控溫控水,容易使老白茶茶湯苦澀。

老白茶內質豐厚,初時的沸水衝出老白茶的最外層的有利物質,但隨即玻璃杯散熱,水溫飛速下降,老白茶中的內物質困在茶葉中不得出,實在可惜。

不能控水,長時間浸泡老白茶葉,茶多酚可咖啡鹼則過多地釋放到茶湯中,一杯老白茶湯,醇厚不足,苦澀有餘,又怎能與白瓷蓋碗的功用相提並論?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3》

「如何用好白瓷蓋碗沖泡老白茶?」

講完沖泡老白茶時的茶具選擇,相信茶友們和村姑陳一樣有了沖泡工具的定論,這時,如何使用好白瓷蓋碗沖泡白茶,也有些必要的講究。

一,燙壺溫杯。

這種方法,可以祛除茶具本身的浮沉和異味,燙走水漬;而用沸水溫熱白瓷蓋碗的碗杯,投入白茶,有利於白茶芳香物質的準備,在寒冷的冬季尤為重要,避免白茶香氣受損。

二,投茶。

110ml的白瓷蓋碗,搭配5g老白茶。若是其他水量,則要茶友費心換算,這種水茶搭配是最為適宜的,避免茶湯過濃或過淡。

三,注水。

面對蓬鬆的幹茶,低注水有利於避免水花飛濺而燙傷,環壁注水則會讓茶葉充分受到沸水的浸潤,避免受熱不均而造成老白茶乾溼有別,內物質釋放不均,影響茶湯滋味。

五、快出水。

老白茶前五衝,需得耐心,保持沸水快進快出,讓老白茶葉中的內物質均勻地受熱釋放,看茶湯每衝風味分明蛻變,也是一種樂趣。

一般而言,第六沖變可以開始使用煮茶法,但嗜好沖泡老白茶的茶友們等候到第九、第十衝再嘗試煮茶也未嘗不可,老白茶豐厚的內質等著茶友們挖掘其極限。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4》

「煮老白茶的要點」

走過五六輪沸水的老白茶已經釋放了一些內物質,但煮茶法不僅能增強此時茶湯的滋味,也能讓老白茶物盡其用。

煮茶,一般有電陶爐加熱和炭火煮茶兩種方法。

最適宜的器皿是玻璃壺,不吸收茶湯滋味和香氣,通透空明,茶友們能輕易把控溫度。

但粗陶壺煮茶也未嘗不可,此時老白茶最鼎盛的風味已經被白瓷蓋碗悉數泡出飲盡,殘餘的茶湯香氣被吸附幾許也無傷大雅,而且它粗大的材質孔能軟化水質,讓原本醇厚的茶湯變得柔軟多嬌,婀娜溫柔。

今日以粗陶壺為例,簡要講述一下煮茶的步驟。

用清水清洗茶具後,再用沸水清洗一遍,去除粗陶壺上次煮茶殘餘的其他茶湯氣息,避免混淆茶湯。

而後開始煮水,才沖泡過五、六沖的老白茶,可以等水開之後再投入茶葉,沖泡過九、十衝的老白茶,則可選擇與涼水煮至水沸。

如果擔心茶湯過濃,以400ml的陶壺容量為例,我們可以先投入2/3的葉底,後續再根據自己的口味增減。

煮茶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讓葉底與沸水多接觸半分鐘,便可以關閉電源,讓粗陶壺的餘溫繼續加熱茶湯,再半分鐘後,便可以倒出茶湯一飲,但切記不可全部倒出,影響後續加水後下一壺煮茶的風味。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不想錯過老白茶的功效藥用,先泡後煮,便是上選!

《5》

筆罷,卻是捨不得初遇見那朵花的驚豔,輾轉回到原地,將有些破敗的花枝撿回了家,插在花瓶裡企圖留它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旁人不在意的花香枯枝,卻是某些人眼中的至寶,故而有人樂意隨意對待老白茶,卻難免有人觀之扼腕。

該說旁人錯、還是自身設身處地之錯。

沒有結論。

只能如同撿回鮮花挽留的舉動一般,將老白茶的好,怎樣沖泡老白茶才好推至茶友面前,試圖挽救。

請慢一點、慢一些,對過往時光陳化保存至此的老白茶,多一分溫柔罷!

歡迎關注【白茶課堂】,瞭解更多白茶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講堂(baichaketang)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