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兀安邦||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藍田縣地處陝西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是西安市轄縣,縣城距西安22公里。東南以秦嶺為界,與洛南縣、商州區、柞水縣相接;西以庫峪河為界,與長安區、灞橋區毗鄰;北以驪山為界,與臨潼區、渭南市接壤。

藍田自古為秦楚大道,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之一。公元前379年始置藍田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舉世聞名的藍田玉名列中國“四大名玉”,以周禮“玉之美者為藍”,故得縣名藍田。

相傳秦始皇傳國玉璽即為藍田玉所制。藍田縣亦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周安王23年(公元前379年)屬京畿之地。華胥,也稱華胥氏,風姓故里,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妻嫘祖氏是上古時期伏羲和女媧的母親,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譽稱為“人祖”,是中華文明的本源和母體。

藍田縣境東西長64公里,南北寬55公里,轄1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519個行政村。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北魏勢力始達藍田,設京兆郡。

初藍田縣包括戶縣,為杜陵縣,太武帝神鹿三年(430年),京兆郡上設雍州。杜陵 (藍田) 屬京兆郡所轄。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並杜陵縣入灞城縣。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又設藍田,並有灞城縣和山北縣地,灞城縣取代藍田為時共41年之久(446~487年)。

洩湖鎮隸屬於西安市藍田縣,位於藍田縣城西北8公里處。北依驪山,南臨灞水,與臨潼區三裡鎮華胥鎮孟村鄉安村鄉金山鄉等鄉鎮接壤。總面積88.2平方千米, 1964年,中科院院士賈蘭波教授來藍田考古,在洩湖陳家窩發掘出土了65萬年前的猿人下頜骨,在十里鋪出土發掘了古遺存。這些都驗證了人類的衍生變化和發展。洩湖鎮西側的故京遺址,表明了在洩湖鎮曾有過的人為活動的繁華。

在藍田縣洩湖鎮東約500米有個村名兀家巖,村自東向西,長約300米. 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計472戶、1900多人。村子北高南低,村民挖窯洞居住,坐北向南。村東有一老墳,老墳東約20米有一柏樹,樹圍約3米,應有千年以上的歷史。60年代仍鬱鬱蔥蔥,現已乾枯,但樹幹還在,形若月亮上的桂花樹。

全村均姓兀,由東向西,分東門,中門及西門。霸河由東向西,離村南約1500米,從塬腳流過。


"
兀安邦||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藍田縣地處陝西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是西安市轄縣,縣城距西安22公里。東南以秦嶺為界,與洛南縣、商州區、柞水縣相接;西以庫峪河為界,與長安區、灞橋區毗鄰;北以驪山為界,與臨潼區、渭南市接壤。

藍田自古為秦楚大道,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之一。公元前379年始置藍田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舉世聞名的藍田玉名列中國“四大名玉”,以周禮“玉之美者為藍”,故得縣名藍田。

相傳秦始皇傳國玉璽即為藍田玉所制。藍田縣亦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周安王23年(公元前379年)屬京畿之地。華胥,也稱華胥氏,風姓故里,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妻嫘祖氏是上古時期伏羲和女媧的母親,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譽稱為“人祖”,是中華文明的本源和母體。

藍田縣境東西長64公里,南北寬55公里,轄1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519個行政村。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北魏勢力始達藍田,設京兆郡。

初藍田縣包括戶縣,為杜陵縣,太武帝神鹿三年(430年),京兆郡上設雍州。杜陵 (藍田) 屬京兆郡所轄。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並杜陵縣入灞城縣。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又設藍田,並有灞城縣和山北縣地,灞城縣取代藍田為時共41年之久(446~487年)。

洩湖鎮隸屬於西安市藍田縣,位於藍田縣城西北8公里處。北依驪山,南臨灞水,與臨潼區三裡鎮華胥鎮孟村鄉安村鄉金山鄉等鄉鎮接壤。總面積88.2平方千米, 1964年,中科院院士賈蘭波教授來藍田考古,在洩湖陳家窩發掘出土了65萬年前的猿人下頜骨,在十里鋪出土發掘了古遺存。這些都驗證了人類的衍生變化和發展。洩湖鎮西側的故京遺址,表明了在洩湖鎮曾有過的人為活動的繁華。

在藍田縣洩湖鎮東約500米有個村名兀家巖,村自東向西,長約300米. 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計472戶、1900多人。村子北高南低,村民挖窯洞居住,坐北向南。村東有一老墳,老墳東約20米有一柏樹,樹圍約3米,應有千年以上的歷史。60年代仍鬱鬱蔥蔥,現已乾枯,但樹幹還在,形若月亮上的桂花樹。

全村均姓兀,由東向西,分東門,中門及西門。霸河由東向西,離村南約1500米,從塬腳流過。


兀安邦||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為什麼全村均姓兀(一戶除外)?

兀家巖村東100多米為華山溝,李姓。再往東150米是馮家村,馮姓。西為洩湖街,有高姓。再往西500多米為沙河村,胡姓。村北300多米為崔,杜李三坪,南200多米為宋家廟村。

河南元鑑村的兀姓

兀姓最早記載是北魏孝明帝元詡時期,孝昌元年(525年)三月,齊州地區發生動亂,清河郡和廣川郡的民眾或殺、或執太守分別起事,元鑒領兵討平。後改任相州刺史、北討大都督、北道行臺,預備討伐正在圍攻信都的葛榮,元鑒為人凡庸,當時見到天下動亂便心懷不軌,在孝昌三年(527年)七月佔據鄴城反叛,投降葛榮。元子雍和李神軌、裴衍等將領領兵攻打鄴城,八月破城將元鑒斬首。皇帝元詡下詔改其姓兀氏,元鑑子元覽改兀覽,遷至河南陝州組元鑑村。孝莊帝時期,特許回復宗族的身分,又追復其爵位。但部分兀姓未改。

元鑑村後改名原店村,現名袁店村。有元姓及兀姓。

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

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我認為兀家巖並非從河南而來,而是和北魏末期歷史有關。

北魏末期,胡太后亂政,多王反叛,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

【1】.胡太后毒死元詡

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宣武帝元恪次子,母宣武靈皇后胡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宣武帝元恪去世後,立次子5歲元詡為太子,因年幼,由太傅、侍中元懌輔政。胡太后逐漸篡權。當元詡長大後不滿母親專橫,想除掉她。於是發密詔命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不料密詔被查出,胡氏看後大怒,(528年)二月二十五日鄭儼率御林軍來到顯陽殿,將孝明帝毒死。時年十九歲,諡號孝明皇帝。

【2】. 爾朱榮沉胡太后於黃河

爾朱榮系契胡部落酋長,其部善騎射,長期抵禦柔然部的南下,是北部邊防的重要軍事力量,也是當時最有實力的軍事集團。他不滿胡太后立幼帝元釗專權,與元子攸密謀奪位。為保陰謀得呈,爾朱榮祕密派遣兒子爾朱天光等人悄悄進入洛陽城,與彭城王元勰之子、當時聲望很高的長樂王元子攸商議裡應外合攻打洛陽,並許諾事成後立其為帝。

之後,爾朱榮便從晉陽率大軍向洛陽進發。大軍行進到河陽(今焦作孟州)時,爾朱榮遣親信進洛陽,悄悄將元子攸接到河陽立為皇帝,這就是歷史上的孝莊帝。隨後,爾朱榮率大軍從孟津渡過黃河直逼洛陽。

胡太后得知消息,急忙調集大軍與爾朱榮決戰,結果被爾朱榮打敗,京城洛陽也被攻佔。靈太后見大勢已去,下令後宮嬪妃和她一道出家到永寧寺為尼。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農曆四月十二日,爾朱榮脅迫靈太后、幼帝元釗和他一起退出洛陽,當大軍行進到河陰(黃河南岸)時,爾朱榮下令將靈太后和元釗投入洪水滔滔的黃河之中。

【3】. 河陰之變

爾朱榮除掉胡太后和幼帝之後,對親信慕容紹宗說:“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如果不加以剷除,始終難以駕馭。”而部屬費穆則建議盡殺朝中百官,以絕後患。爾朱榮於是採納費穆的建議,計劃盡殺朝中百官。

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農曆四月十三日,爾朱榮以祭天為名,邀請朝中百官到河陰的陶渚(今河南省孟津縣東)。當天,孝莊帝元子攸循河西至河陰,引導百官於行宮西北,告之朝臣說要祭天,不能請假。

百官聚集之後,爾朱榮登上高臺四處觀望,大聲叱責說:“天下喪亂,肅宗暴崩,都是因為你們貪婪暴虐,不能輔弼所至。你們個個該殺!”說完,令鐵騎2000餘人將百官包圍,縱兵大殺。刀劈斧砍,飛矢交加,血流成河。

上至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下至正居喪在家的黃門郎王遵業兄弟,包括孝莊帝的兄弟元劭等人,不分良奸,無一倖免。至此,爾朱榮掌握了北魏實權。經過這次事變,爾朱榮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河陰之變後,整個洛陽城成了廢墟。

【4】. 洛陽毀滅

爾朱榮殺害的王公有:元雍、元欽、元略、元巶

元雍為當時首富。家有僕役6000,妓女500.爾朱兆殺害的王還有: 臨淮王元誨、城陽王元徽等殘餘王公。

河陰之變以後,爾朱榮意欲稱帝的陰謀並沒有得逞,他派人將元子攸送到了洛陽,自己卻因殺人太多、民憤極大不敢留居洛陽城,一直遠據晉陽,對洛陽遙控指揮。這時的洛陽城民心浮動、一片混亂,富家大戶害怕動盪危及自身,紛紛棄宅而逃,京城昔日的繁華蕩然無存。孝莊帝雖然在爾朱榮的扶持下做了皇帝,但他不甘心做傀儡,一心要剷除爾朱榮,弘揚大魏。

【5】.元子攸刺殺爾朱榮

永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530年11月1日),孝莊帝元子攸伏兵明光殿,聲稱皇后大爾朱氏生下了太子,派元徽向爾朱榮報喜。聽說爾朱榮進殿,元子攸臉色緊張,連忙喝酒以遮掩。爾朱榮進殿後,還未跪拜,光祿少卿魯安、典御李侃晞從東廂門執刀闖入,殺向爾朱榮。爾朱榮撲向元子攸,元子攸用藏在膝下的刀刺進爾朱榮肚內,魯安等揮刀亂砍,殺爾朱榮與元天穆等人,又殺同時進宮的爾朱榮子爾朱菩提等。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和侄子爾朱兆得知消息,合力調兵攻打洛陽。

【6】.元子攸囚禁及被殺

永安三年十月三十日(530年12月5日),爾朱兆另立元曄為帝。十二月三日(531年1月6日),爾朱兆攻入洛陽,殺死孝莊帝在襁褓中的兒子,孝莊帝元子攸被俘囚於永寧寺、後解送囚於晉陽三級寺。永安三年十二月十三日(531年1月16日),爾朱兆絞殺孝莊帝於晉陽城(今太原市晉源區境內)三級寺,孝荘帝時年二十四歲。臨終前他向佛祖禮拜,發願生生世世不做皇帝,並賦詩明志:「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

【7】.高歡起兵

高歡“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玉,少有人傑表。高深沉有大度,輕財重士,廣結士人,為豪俠所宗”。高歡父親是高樹生,其母親韓期姬是高樹生的正室,在他出生後不久即去世,高樹生將他交給胞姐和姐夫尉景撫養長大。

在六鎮起義爆發後,高先後投靠杜洛周、葛榮,後來投奔爾朱榮。他向爾朱榮提出討伐胡太后親信鄭儼、徐紇而清君側,受爾朱榮賞識。在河陰之變後,爾朱榮掌握朝政,高歡被封為晉州刺史。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殺死爾朱榮,爾朱家族起兵討伐孝莊帝,孝莊帝戰敗被殺。爾朱家族立長廣王元曄為帝。高歡卻沒有參與這次行動。後來他設法說服爾朱兆派他統帥鎮壓六鎮之亂得到的降兵,並帶領他們前往河北。

爾朱家族殘暴不仁,高歡遂產生討伐爾朱家族的想法。在此期間,爾朱兆聽從慕容紹宗的建議,企圖一舉把高歡解決。但高歡深藏不露,使得爾朱兆與他結為兄弟,不設防備。爾朱度律廢元曄,立節閔帝,封高歡為渤海王,並徵其入朝。

高歡清楚其中有詐,拒不接受。不久之後,高歡在信都起兵,立元朗為帝,正式討伐爾朱氏。經過一年的戰鬥,高歡擊敗了爾朱兆、爾朱世隆、爾朱彥伯、爾朱天光、爾朱度律、爾朱仲遠等人,掌握了政權。慕容紹宗歸降,被高歡重用。高歡最初有意奉戴節閔帝,派僕射魏蘭根觀察節閔帝為人。但節閔帝神采高明,魏蘭根怕日後難制,於是與高乾兄弟及黃門侍郎崔甗以節閔帝系爾朱氏所立,一旦奉戴則當初起兵無名為由,說服高歡廢帝。高歡於是廢節閔帝元朗。

【8】. 元修登基

北魏孝武帝元修,一說元脩(510~535年2月3日),字孝則,北魏最後一位皇帝(在位532-535年),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母親李氏。

永安三年,封為平陽王。普泰初年,轉任侍中、鎮東將軍、儀同三司、兼為尚書右僕射,後又改加侍中、尚書左僕射。中興二年(532年)高歡擊敗爾朱氏,欲立元悅為帝,因無法服眾,只得退而選擇北魏孝文帝之孫元修。

斛斯椿從元修的心腹好友王思政輾轉尋到元修,元修道:“這該不是把我出賣了吧?”高歡遂親自前來陳誠,泣下沾襟。元修方才入京,時為農曆四月廿五日(6月13日)。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後即授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增封並前十五萬戶,高辭天柱大將軍,減戶五萬戶。

【9】.元修執政

魏書是這樣描述元修登基的:永熙元年夏四月戊子,皇帝御太極前殿,群臣朝賀。禮畢,升閶闔門大赦。改中興二年為太昌元年。

壬辰,高歡還鄴。五月丙申,節閔帝殂。以太傅、淮陽王欣為太師,改封沛郡王。以司徒、趙郡王諶為太保。以司空、南陽王寶炬為太尉。以太保長孫承業為太傅。

辛丑,復前司空高乾位。己酉,以儀同三司、清河王亶為司徒。乙卯,內外解嚴。六月癸亥朔,帝於華林園納訟。丁卯,南陽王寶炬坐事,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以王歸第。

己卯,臨顯陽殿納訟。丙戌,詔曰:“間者,凶權誕恣,法令變常,遂立夷貊輕賦,冀收天下之意。隨以箕斂之重,終納十倍之徵,掩目捕雀,何能過此!今歲租調,且兩收一丐,明年復舊。”秋七月庚子,以南陽王寶炬為太尉。

乙卯,帝臨顯陽殿,親理冤獄。是月,東南道大行臺樊子鵠大破樑軍於譙城,禽其將元樹。八月丁卯,封西中郎將元寧為高平王。九月癸卯,進燕郡公賀拔允爵為王。癸丑,改封沛郡王欣為廣陵王;節閔子勃海王子恕為沛郡王。

冬十月辛酉朔,日有蝕之。十一月丁酉,祀圓丘。甲辰,殺安定王朗及東海王曄。己酉,以汝南王悅為侍中、大司馬,開府。葬太后胡氏。十二月丁亥,殺大司馬、汝南王悅。大赦,改元為永興。以同明元時年號,尋改為永熙。是歲,蠕蠕、嚈噠、高麗、契丹、庫莫奚、高昌等國並遣使朝貢。

元修夫人

邢同娥,淑儀嬪,使持節、都督滄州諸軍事、輔國將軍、滄州刺史邢晏第三女。

高照容皇后,高歡之女。為元修登基後所娶。

平原公主元明月

安德公主

公主元蒺藜

三位公主均為元修堂姐妹。

【10】. 元修西遷

高歡獨攬大權,使孝武帝非常不滿。孝武帝聯合賀拔嶽試圖牽制高歡的勢力。高歡親信司空高乾密奏高歡,孝武帝對他有二心,結果被孝武帝殺掉。

高歡哭著說:“天子枉害司空!”兩人關係迅速惡化。月癸三年春二月壬戌,大赦。壬午,封左衛將軍元斌之為潁川王。夏四月癸丑朔,日有蝕之。

辛未,高平王寧坐事降爵為公。五月丙戌,置勳府庶子,箱別六百人;騎官,箱別二百人;閣內部曲,數千人。帝內圖高歡,乃以斛斯椿為領軍,使與王思政等統之,以為心膂。軍謀朝政,鹹決於椿。分置督將及河南、關西諸刺史。

辛卯,下詔戒嚴,楊聲伐樑,實謀北討。秋七月己丑,帝親總六軍十餘萬,屯次河橋。高歡引軍東度,雙方有決戰之勢。孝武帝與群臣商議,迎敵,西遷或決戰。

王思政道;洛陽四面受敵,不是建功立業的地方。關中有崤函之固,且兵強馬壯,憑藉那裡豐富的資產,用兩年時間修復長安舊京,何愁不會擁有天下。孝武帝深表贊同,決定西遷。丙午,帝率南陽王寶炬、清河王亶、廣陽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騎宿於瀍西楊王別舍。沙門都維那惠臻負璽持千牛刀以從。殺牛百頭,以食軍士。

當時元修西遷約10萬之眾,其中包括王公,貴胄,士兵,平民。洛陽成為空墟。眾知帝將出,其夜亡者過半。清河、廣陽二王亦逃歸。略陽公宇文泰遣都督駱超、李賢和各領數百騎赴。駱超先至。

甲戌,賢和會帝於崤中。

己酉,高歡入洛,遣婁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領左右侍官追帝,請回駕。高昂率勁騎及帝於陝西。帝鞭馬長騖至湖城,飢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麥飯壺漿獻帝。帝甘之,復一村十年。

是歲二月,熒惑入南鬥,眾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鄴。樑武跣而下殿,以禳星變。及聞帝之西,慚曰:“虜亦應天乎?”帝至稠桑,潼關大都督毛洪賓迎獻食。帝之在洛也,從妹不嫁者三:一曰平原公主明月,南陽王同產也;二曰安德公主,清河王懌女也;三曰蒺藜,亦封公主。帝內宴,命諸婦人詠詩。或詠鮑照樂府曰:“朱門九重門九閨,願逐明月入君懷。”帝既以明月入關。蒺藜自縊。

【11】. 宇文泰迎主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趙貴、樑御甲騎二千來赴,乃奉迎。

帝過河謂御曰:“此水東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謁洛陽廟,是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流涕。宇文泰迎帝於東陽,帝勞之,將士皆呼萬歲。遂入長安。以雍州公廨為宮,大赦。

【12】. 西魏建立

失去皇帝就是失掉江山,高歡入洛陽後,遣婁昭及河南伊元子思領左右侍官追帝,未及。

甲寅,高歡推司徒,清河王元澶為大司馬,承製總萬機,居尚書省。

歡追車駕至潼關。九月己酉,高歡東還洛陽。元修親督眾攻潼關,斬行臺華長瑜,又克華州。

永熙三年(西元534年)十月,經高歡和百僚的詳細商議後,決定立元善見為皇帝,即位於鄴城東北,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元見善時年僅十一歲。高歡輔政。

即東魏是從534年十月開始。但西魏始終不承認東魏。

【13】. 元明月之死

元明月(508年-534年),北魏平原公主,西魏文帝元寶炬的胞妹。父親京兆王元愉,追贈文景皇帝,母親楊奧妃。

508年,元愉謀反失敗被捕後自縊死,楊奧妃生下遺腹女元明月以後亦被處決。他們的五個孩子年幼免死,遭到囚禁,靈太后時期恢復了自由,才得以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元明月在丈夫去世後,堂弟元修見她美貌,進封公主。

534年元明月隨元修西遷。宇文泰是元修妹妹的未婚夫,元寶炬是元明月的哥哥。

534年十月,宇文泰遣元寶炬等將元明月騙出宮並交到他手中,將她殺害,元明月亡年27歲。

【14】. 元修之死

元明月被殺後,元修焦躁不安,對宇文泰也很不滿。

閏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潘彌奏言:“今日當慎有急兵。”其夜,帝在逍遙園宴阿至羅,顧侍臣曰:“此處彷彿華林園,使人聊增悽怨。”命取所乘波斯騮馬,使南陽王躍之。將攀鞍,蹶而死,帝惡之。日晏還宮,至後門,馬驚不前,鞭打入。

謂潘彌曰:“今日幸無他不?”彌曰:“過夜半則大吉,”須臾,帝飲酒,遇鴆而崩,時年二十五。諡曰孝武。始宣武、孝明間謠曰:“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齧斷索。”識者以為索謂本索發,焦梨狗子指宇文泰,俗謂之黑獺也。

宇文泰下令把元修埋進草堂佛寺,上諡號為孝武皇帝.草堂寺,南北朝時代香火極盛,約3000多僧人,是長安八景之一。元修去世後,宇文泰改立元寶炬為帝(534~551)。元寶矩去世後,其長子元欽即位(551~557),元欽557年讓位宇文覺。

【15】. 王思政與宇文泰

王思政,太原祁縣人,西魏政治家,軍事家。王容貌魁梧,思維敏捷。初任員外郎。被元修收為幕僚。投奔關中後,王被任命為光祿卿,散騎常侍,大都督。孝文帝被宇文泰弒殺後,王雖被任其職務,但不被重用。但有幾件事改變了宇文泰對王的看法。

一是“自誓擲盧”。

大約在公元536年,宇文泰在同州大宴朝臣,先用幾百匹綢緞以擲色子論輸贏。綢緞分完後,宇文泰解下自己的金帶,並道:先擲出五個黑色,我就把金帶賞給他。群臣都擲遍了,也沒有人能擲出五個黑色。輪到王思政時,他面容嚴肅地起誓道:“王思政羈旅歸朝,承蒙宰相給我國土的待遇,所以願意盡心盡力為國效命。以報答宰相。

如果我的誠心是真的,希望一擲便是黑色。如果內懷雜念,神靈也應明察。擲後不出現黑色,我便自殺以謝宰相”。言罷滿座皆驚。王拔下佩刀,橫在膝蓋,抓過色子便擲。宇文泰剛要制止,色子已經擲出五個黑色。王莊重地向宇文泰叩拜,接受金帶。從此,宇文泰對王很是信任。

二是河橋之戰。

537年,東魏高歡發兵20萬從壺口到蒲津,爆發河橋之戰。失敗後,又屯兵沙苑(陝西大荔),準備進攻長安。

東魏軍有一路已打到商州。

當時王思政守蘭田,駐兵在現兀家巖東約350米的營坡村(現名,雷姓),主營即紮在營坡北面較高處且離營坡約200米的大寨村(現仍名大寨,馮家村,馮姓)。秦楚大道位於營坡南約200米,從大寨可俯瞰秦楚大道及霸河,以防高歡軍隊由商州攻入長安。

538年,東西魏河橋之戰,王思政身先士卒,他跳下馬來,衝入敵陣,左刺右殺,其部下全部戰死,自己亦受重傷昏迷不醒。因他身穿破舊衣甲,敵軍沒有認出,倖免遇難。戰後部將雷五安在戰場上哭尋王思政,王剛甦醒,雷割下衣襟,為王包好傷口,扶他上馬,趁夜返回營地。河橋之戰,顯示了王思政視死如歸,為國捐軀的赤膽忠心。從此,宇文泰對他更加重用。

542年,高歡以10萬大軍從山西汾州攻西魏,王時任東道行臺,幷州刺史,防守玉璧(山西稷縣),阻高歡要道。高歡勸降,被王拒絕。經過九天激戰,擊退了高歡的東魏軍。以此戰功,王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伊儀同三司。

546年,王加特進,兼尚書左僕射,行臺,都督,荊州刺史。王推薦韋孝寬守玉璧,自己守南部弘農(河南靈寶)。當年高歡以10萬大軍圍玉璧,攻50多天破不了城,東魏戰死七萬多人,高歡亦中流矢,染疾而歸,不久病逝。在東西魏戰爭中,王屢立戰功,屢委重任。因弘農(河南靈寶)是西魏東部最大的糧倉,為西魏在以後的戰爭中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證。

546年,王加特進,兼尚書左僕射,行臺,都督,荊州刺史。

547年,東魏侯景叛變,王趁機佔領了潁川,使西魏地盤擴大了七洲十二鎮。王被任命為安東將軍,尚書左僕射。

東西魏之間的幾次戰役,王思政均表現出他的軍事才能及獨到的政治眼光。深得宇文泰的信任。

東西魏對王的為人及能力都很佩服,549年五月,高澄攻潁川時吩咐部下,任何人不得傷及王大將軍,將軍若有傷,他身邊的人必須全部處死。

潁川被淹失守後,宇文泰亦說,潁川之失,非汝之過也。

在以後的幾年中,西魏實力逐漸增強,能擊敗北齊,王功不可沒。

【15】. 東西魏之戰

西魏立國之初,因因防線較長,需防北,西,南三面之敵,且國庫較空,實力很弱。而東魏兵力較強,屢屢以大軍進攻西魏。

天平四年(537年)春,高歡、高昂、竇泰分三路進攻西魏。竇泰進攻潼關,宇文泰故意示弱,率精銳出潼關左面的小關,攻其不備,東魏軍大敗,大將竇泰自殺。高歡被迫撤軍。

十月,高歡率兵二十萬至蒲津(今山西永濟縣一帶)攻打西魏,志在為竇泰復仇,高歡命令高昂領兵三萬出河南。時關中大饑,宇文泰領兵不滿萬人。東魏右長史薛琡提議堅守糧道,不可渡河野戰;侯景也勸高歡分成二軍,相繼而進,但高歡不接受建議。後高歡渡河至馮翊城下,西魏華州刺史王羆有備,不可攖其鋒,乃涉洛水,軍於許原西。

宇文泰至渭南,徵諸州兵馬,諸將認為眾寡不敵,請求緩進,不許。宇文泰令造浮橋於渭河,軍隊備有三日糧食,以輕騎渡渭河,至沙苑(今陝西大荔南,洛、渭之間)距東魏軍僅六十里。

宇文泰採用李弼的計謀,列陣於渭曲,又命將士將武器藏在蘆葦中,候聞鼓聲而起。不久,高歡遣東魏兵至,見西魏兵少人乏,於是兵馬輕敵冒進,一時行伍亂次。西魏這時所徵諸州之兵剛到前線,宇文泰命於謹等六軍與之合戰,並鳴鼓擊之。李弼率鐵騎橫擊,東魏兵潰散敗北,喪兵七萬。這時李穆獻計:「高歡膽破矣,逐之可獲。」宇文泰不聽,還軍渭南,令士兵每人種樹一株,以旌武功。

李弼等十二大將,以功進爵,史稱““沙苑之戰”。

公元538年,高歡部將侯景奪回洛陽金墉城,宇文泰率軍救援,一開始東魏氣勢如虹,宇文泰戰馬中箭,把宇文泰甩在地上,結果宇文泰差點被俘虜。但不久後西魏軍重整旗鼓,侯景被擊敗,高昂率軍追擊宇文泰,戰敗被斬。此戰雙方打平,但高歡痛失一員大將。

542年,高歡從山西汾州攻西魏,王思政時任東道行臺,幷州刺史,防守玉璧,阻高歡要道。高歡勸降,被王拒絕。經過九天激戰,王擊退了高歡。此戰後,王被宇文泰重用,升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公元543年,高昂的哥哥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高歡率十萬大軍討伐,宇文泰率軍救援。高歡大將彭樂以數千騎兵衝入西魏北軍,取得很大勝利,高歡鳴鼓進擊斬首三萬餘級。高歡派彭樂追擊宇文泰。宇文泰狼狽不堪,向彭樂哀求:“彭將軍你太傻了!今天你殺掉我,明天你還有用嗎?何不還營,把我丟下的金銀寶物取走呢?”彭樂聞訊便不再追擊,回去跟高歡報告:“宇文泰僥倖逃跑,已經心驚膽戰!”高歡聽說彭樂放走大敵,氣得要命,卻無可奈何。

隔日,雙方重整旗鼓再戰。這一次西魏佔了上風,東魏戰敗,高歡被迫撤退。宇文泰命令賀拔勝率三千兵馬追擊高歡,賀拔勝的兵器幾乎都擊到了高歡,賀拔勝邊追邊喊:“賀六渾,我賀拔破胡(賀拔勝字破胡)今天一定宰了你!”所幸高歡部下射死賀拔勝坐騎,這才順利脫險。高歡回軍後,下令把賀拔勝留在東魏的幾個兒子統統殺掉,賀拔勝鬱鬱而終。

武定四年(546年),高歡率十萬大軍在玉璧(山西稷山)與宇文泰交戰,西魏由王思政推薦的韋孝寬積極防守,高歡無懈可擊。東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戰死病死七萬多人,高歡因憂憤生病,被迫撤退。

西魏造謠高歡中箭病危,高歡回師途中帶病召集群臣,請斛律金高歌〈敕勒歌〉一首:“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曲中高歡親自和唱,哀慟流淚。5

47年東魏侯景歸降西魏,王思政趁機佔領了潁川(許昌),宇文泰加封王思政為大都督,管河南諸軍。

548年,東魏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生率大軍攻潁川,王不斷擊退東魏的進攻,東魏攻一年不克,且慕容紹宗,劉豐生陣亡。

549年五月,高澄水淹潁川,破城時高澄嚴令部下,必須生擒王思政,王將軍若有傷,周圍之人全部處死。城破後,王自殺未遂,但態度激昂,並不屈服。高澄起身,以禮相待。

東西魏交戰初期,西魏國力較弱,防禦戰線過長,雖為被動應戰。但能以少勝多,說明宇文泰很會用人。

【15】. 宋球哭君

宋球,北魏後期名儒,侍佐魏君多年,跟隨孝武帝從洛陽遷往長安。孝武帝突然去世,宋球痛哭欲絕,躺在床上,多日不吃不喝。家人以為他已去世,沒想到過了好幾天,他又能說話了。家人很驚奇。宇文泰念及他是老臣,又是名儒,也沒定罪。

【16】. 高歡之死

高歡(公元496—547年2月25),原名賀六渾。爾朱世隆殺孝莊帝元子攸後,立長廣王元曄為帝。

後爾朱廢律廢元曄,立節閔帝之子元子攸。封高歡為渤海王。河陰之變後,高歡起兵,討伐爾朱氏。

經過一年後,擊敗爾朱氏。侍郎崔淩以節閔帝元朗為爾朱氏立為由,廢元朗,立元修。

司空高乾密奏高歡對孝武帝有二心,被孝武帝殺之。孝武帝與高歡關係惡化。孝武帝由洛陽遷至長安,宇文泰迎主。

失去皇帝后,高歡與宇文泰進行了長期戰爭。高歡命侯莫,陳悅殺賀拔嶽,賀叛變高歡,奉宇文泰為主,併發兵討伐高歡。

雖然從537年至546年,高歡屢發兵攻打西魏,在玉璧之戰中,高歡為流矢所傷,憤而疾。547年2月6日日蝕,2月25日,高歡去世。

高歡去世當年,密不發葬。後密葬,衣冠塚葬於平陵,實潛葬於鼓山石窟。

【17】. 祕葬元修

元修初葬於草堂寺,已是當時最高禮遇,但草堂寺人多,在當時盛行祕葬,故文帝元寶炬與大臣商議,祕密移陵。

史書記載,元修葬於草堂寺十餘年後才正式落葬。即密葬大約是在546~548年。也就是大約在高歡去世之後,元寶矩時期,正式安葬了元修。

因此時斛斯椿及王思政均在,且從政。元修密葬之日,共有三處儀仗隊,一路赴長陵,為衣冠塚。在今陝西富平一帶。另一路在杜陵,今長安縣。

實陵到底在何處?我認為,元修實陵葬於兀家巖東頭老墳坡處。當時可能沒有洩湖鎮,更沒有洩湖鎮周圍的村荘。僅在現洩湖鎮旁的秦楚大道有一官驛站。

現在的營坡村是當年王思政駐軍的軍營,大寨村是將官及放哨的地方。從大寨可俯瞰秦楚大道及霸河。這三處是最早建在此地的有人的地方。

當時老墳坡,北高南低,有一高約6米的圓弧形高巖。往東約100米有一小河溝,溝深約20米,河水清澈,由北往南流入霸河。陵西面稍高並突出,為一虎丘,地勢極佳。

兀姓及周圍幾個村莊均為元修祕葬後逐步遷來。元修葬後,在墓東載柏樹一顆,該樹歷盡千年,形似月亮上的月桂。在1970年代此樹仍鬱鬱蔥蔥,現已枯,但樹形還在。


"
兀安邦||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藍田縣地處陝西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是西安市轄縣,縣城距西安22公里。東南以秦嶺為界,與洛南縣、商州區、柞水縣相接;西以庫峪河為界,與長安區、灞橋區毗鄰;北以驪山為界,與臨潼區、渭南市接壤。

藍田自古為秦楚大道,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之一。公元前379年始置藍田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舉世聞名的藍田玉名列中國“四大名玉”,以周禮“玉之美者為藍”,故得縣名藍田。

相傳秦始皇傳國玉璽即為藍田玉所制。藍田縣亦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周安王23年(公元前379年)屬京畿之地。華胥,也稱華胥氏,風姓故里,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妻嫘祖氏是上古時期伏羲和女媧的母親,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譽稱為“人祖”,是中華文明的本源和母體。

藍田縣境東西長64公里,南北寬55公里,轄1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519個行政村。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北魏勢力始達藍田,設京兆郡。

初藍田縣包括戶縣,為杜陵縣,太武帝神鹿三年(430年),京兆郡上設雍州。杜陵 (藍田) 屬京兆郡所轄。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並杜陵縣入灞城縣。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又設藍田,並有灞城縣和山北縣地,灞城縣取代藍田為時共41年之久(446~487年)。

洩湖鎮隸屬於西安市藍田縣,位於藍田縣城西北8公里處。北依驪山,南臨灞水,與臨潼區三裡鎮華胥鎮孟村鄉安村鄉金山鄉等鄉鎮接壤。總面積88.2平方千米, 1964年,中科院院士賈蘭波教授來藍田考古,在洩湖陳家窩發掘出土了65萬年前的猿人下頜骨,在十里鋪出土發掘了古遺存。這些都驗證了人類的衍生變化和發展。洩湖鎮西側的故京遺址,表明了在洩湖鎮曾有過的人為活動的繁華。

在藍田縣洩湖鎮東約500米有個村名兀家巖,村自東向西,長約300米. 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計472戶、1900多人。村子北高南低,村民挖窯洞居住,坐北向南。村東有一老墳,老墳東約20米有一柏樹,樹圍約3米,應有千年以上的歷史。60年代仍鬱鬱蔥蔥,現已乾枯,但樹幹還在,形若月亮上的桂花樹。

全村均姓兀,由東向西,分東門,中門及西門。霸河由東向西,離村南約1500米,從塬腳流過。


兀安邦||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為什麼全村均姓兀(一戶除外)?

兀家巖村東100多米為華山溝,李姓。再往東150米是馮家村,馮姓。西為洩湖街,有高姓。再往西500多米為沙河村,胡姓。村北300多米為崔,杜李三坪,南200多米為宋家廟村。

河南元鑑村的兀姓

兀姓最早記載是北魏孝明帝元詡時期,孝昌元年(525年)三月,齊州地區發生動亂,清河郡和廣川郡的民眾或殺、或執太守分別起事,元鑒領兵討平。後改任相州刺史、北討大都督、北道行臺,預備討伐正在圍攻信都的葛榮,元鑒為人凡庸,當時見到天下動亂便心懷不軌,在孝昌三年(527年)七月佔據鄴城反叛,投降葛榮。元子雍和李神軌、裴衍等將領領兵攻打鄴城,八月破城將元鑒斬首。皇帝元詡下詔改其姓兀氏,元鑑子元覽改兀覽,遷至河南陝州組元鑑村。孝莊帝時期,特許回復宗族的身分,又追復其爵位。但部分兀姓未改。

元鑑村後改名原店村,現名袁店村。有元姓及兀姓。

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

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我認為兀家巖並非從河南而來,而是和北魏末期歷史有關。

北魏末期,胡太后亂政,多王反叛,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

【1】.胡太后毒死元詡

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宣武帝元恪次子,母宣武靈皇后胡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宣武帝元恪去世後,立次子5歲元詡為太子,因年幼,由太傅、侍中元懌輔政。胡太后逐漸篡權。當元詡長大後不滿母親專橫,想除掉她。於是發密詔命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不料密詔被查出,胡氏看後大怒,(528年)二月二十五日鄭儼率御林軍來到顯陽殿,將孝明帝毒死。時年十九歲,諡號孝明皇帝。

【2】. 爾朱榮沉胡太后於黃河

爾朱榮系契胡部落酋長,其部善騎射,長期抵禦柔然部的南下,是北部邊防的重要軍事力量,也是當時最有實力的軍事集團。他不滿胡太后立幼帝元釗專權,與元子攸密謀奪位。為保陰謀得呈,爾朱榮祕密派遣兒子爾朱天光等人悄悄進入洛陽城,與彭城王元勰之子、當時聲望很高的長樂王元子攸商議裡應外合攻打洛陽,並許諾事成後立其為帝。

之後,爾朱榮便從晉陽率大軍向洛陽進發。大軍行進到河陽(今焦作孟州)時,爾朱榮遣親信進洛陽,悄悄將元子攸接到河陽立為皇帝,這就是歷史上的孝莊帝。隨後,爾朱榮率大軍從孟津渡過黃河直逼洛陽。

胡太后得知消息,急忙調集大軍與爾朱榮決戰,結果被爾朱榮打敗,京城洛陽也被攻佔。靈太后見大勢已去,下令後宮嬪妃和她一道出家到永寧寺為尼。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農曆四月十二日,爾朱榮脅迫靈太后、幼帝元釗和他一起退出洛陽,當大軍行進到河陰(黃河南岸)時,爾朱榮下令將靈太后和元釗投入洪水滔滔的黃河之中。

【3】. 河陰之變

爾朱榮除掉胡太后和幼帝之後,對親信慕容紹宗說:“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如果不加以剷除,始終難以駕馭。”而部屬費穆則建議盡殺朝中百官,以絕後患。爾朱榮於是採納費穆的建議,計劃盡殺朝中百官。

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農曆四月十三日,爾朱榮以祭天為名,邀請朝中百官到河陰的陶渚(今河南省孟津縣東)。當天,孝莊帝元子攸循河西至河陰,引導百官於行宮西北,告之朝臣說要祭天,不能請假。

百官聚集之後,爾朱榮登上高臺四處觀望,大聲叱責說:“天下喪亂,肅宗暴崩,都是因為你們貪婪暴虐,不能輔弼所至。你們個個該殺!”說完,令鐵騎2000餘人將百官包圍,縱兵大殺。刀劈斧砍,飛矢交加,血流成河。

上至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下至正居喪在家的黃門郎王遵業兄弟,包括孝莊帝的兄弟元劭等人,不分良奸,無一倖免。至此,爾朱榮掌握了北魏實權。經過這次事變,爾朱榮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河陰之變後,整個洛陽城成了廢墟。

【4】. 洛陽毀滅

爾朱榮殺害的王公有:元雍、元欽、元略、元巶

元雍為當時首富。家有僕役6000,妓女500.爾朱兆殺害的王還有: 臨淮王元誨、城陽王元徽等殘餘王公。

河陰之變以後,爾朱榮意欲稱帝的陰謀並沒有得逞,他派人將元子攸送到了洛陽,自己卻因殺人太多、民憤極大不敢留居洛陽城,一直遠據晉陽,對洛陽遙控指揮。這時的洛陽城民心浮動、一片混亂,富家大戶害怕動盪危及自身,紛紛棄宅而逃,京城昔日的繁華蕩然無存。孝莊帝雖然在爾朱榮的扶持下做了皇帝,但他不甘心做傀儡,一心要剷除爾朱榮,弘揚大魏。

【5】.元子攸刺殺爾朱榮

永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530年11月1日),孝莊帝元子攸伏兵明光殿,聲稱皇后大爾朱氏生下了太子,派元徽向爾朱榮報喜。聽說爾朱榮進殿,元子攸臉色緊張,連忙喝酒以遮掩。爾朱榮進殿後,還未跪拜,光祿少卿魯安、典御李侃晞從東廂門執刀闖入,殺向爾朱榮。爾朱榮撲向元子攸,元子攸用藏在膝下的刀刺進爾朱榮肚內,魯安等揮刀亂砍,殺爾朱榮與元天穆等人,又殺同時進宮的爾朱榮子爾朱菩提等。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和侄子爾朱兆得知消息,合力調兵攻打洛陽。

【6】.元子攸囚禁及被殺

永安三年十月三十日(530年12月5日),爾朱兆另立元曄為帝。十二月三日(531年1月6日),爾朱兆攻入洛陽,殺死孝莊帝在襁褓中的兒子,孝莊帝元子攸被俘囚於永寧寺、後解送囚於晉陽三級寺。永安三年十二月十三日(531年1月16日),爾朱兆絞殺孝莊帝於晉陽城(今太原市晉源區境內)三級寺,孝荘帝時年二十四歲。臨終前他向佛祖禮拜,發願生生世世不做皇帝,並賦詩明志:「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

【7】.高歡起兵

高歡“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玉,少有人傑表。高深沉有大度,輕財重士,廣結士人,為豪俠所宗”。高歡父親是高樹生,其母親韓期姬是高樹生的正室,在他出生後不久即去世,高樹生將他交給胞姐和姐夫尉景撫養長大。

在六鎮起義爆發後,高先後投靠杜洛周、葛榮,後來投奔爾朱榮。他向爾朱榮提出討伐胡太后親信鄭儼、徐紇而清君側,受爾朱榮賞識。在河陰之變後,爾朱榮掌握朝政,高歡被封為晉州刺史。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殺死爾朱榮,爾朱家族起兵討伐孝莊帝,孝莊帝戰敗被殺。爾朱家族立長廣王元曄為帝。高歡卻沒有參與這次行動。後來他設法說服爾朱兆派他統帥鎮壓六鎮之亂得到的降兵,並帶領他們前往河北。

爾朱家族殘暴不仁,高歡遂產生討伐爾朱家族的想法。在此期間,爾朱兆聽從慕容紹宗的建議,企圖一舉把高歡解決。但高歡深藏不露,使得爾朱兆與他結為兄弟,不設防備。爾朱度律廢元曄,立節閔帝,封高歡為渤海王,並徵其入朝。

高歡清楚其中有詐,拒不接受。不久之後,高歡在信都起兵,立元朗為帝,正式討伐爾朱氏。經過一年的戰鬥,高歡擊敗了爾朱兆、爾朱世隆、爾朱彥伯、爾朱天光、爾朱度律、爾朱仲遠等人,掌握了政權。慕容紹宗歸降,被高歡重用。高歡最初有意奉戴節閔帝,派僕射魏蘭根觀察節閔帝為人。但節閔帝神采高明,魏蘭根怕日後難制,於是與高乾兄弟及黃門侍郎崔甗以節閔帝系爾朱氏所立,一旦奉戴則當初起兵無名為由,說服高歡廢帝。高歡於是廢節閔帝元朗。

【8】. 元修登基

北魏孝武帝元修,一說元脩(510~535年2月3日),字孝則,北魏最後一位皇帝(在位532-535年),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母親李氏。

永安三年,封為平陽王。普泰初年,轉任侍中、鎮東將軍、儀同三司、兼為尚書右僕射,後又改加侍中、尚書左僕射。中興二年(532年)高歡擊敗爾朱氏,欲立元悅為帝,因無法服眾,只得退而選擇北魏孝文帝之孫元修。

斛斯椿從元修的心腹好友王思政輾轉尋到元修,元修道:“這該不是把我出賣了吧?”高歡遂親自前來陳誠,泣下沾襟。元修方才入京,時為農曆四月廿五日(6月13日)。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後即授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增封並前十五萬戶,高辭天柱大將軍,減戶五萬戶。

【9】.元修執政

魏書是這樣描述元修登基的:永熙元年夏四月戊子,皇帝御太極前殿,群臣朝賀。禮畢,升閶闔門大赦。改中興二年為太昌元年。

壬辰,高歡還鄴。五月丙申,節閔帝殂。以太傅、淮陽王欣為太師,改封沛郡王。以司徒、趙郡王諶為太保。以司空、南陽王寶炬為太尉。以太保長孫承業為太傅。

辛丑,復前司空高乾位。己酉,以儀同三司、清河王亶為司徒。乙卯,內外解嚴。六月癸亥朔,帝於華林園納訟。丁卯,南陽王寶炬坐事,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以王歸第。

己卯,臨顯陽殿納訟。丙戌,詔曰:“間者,凶權誕恣,法令變常,遂立夷貊輕賦,冀收天下之意。隨以箕斂之重,終納十倍之徵,掩目捕雀,何能過此!今歲租調,且兩收一丐,明年復舊。”秋七月庚子,以南陽王寶炬為太尉。

乙卯,帝臨顯陽殿,親理冤獄。是月,東南道大行臺樊子鵠大破樑軍於譙城,禽其將元樹。八月丁卯,封西中郎將元寧為高平王。九月癸卯,進燕郡公賀拔允爵為王。癸丑,改封沛郡王欣為廣陵王;節閔子勃海王子恕為沛郡王。

冬十月辛酉朔,日有蝕之。十一月丁酉,祀圓丘。甲辰,殺安定王朗及東海王曄。己酉,以汝南王悅為侍中、大司馬,開府。葬太后胡氏。十二月丁亥,殺大司馬、汝南王悅。大赦,改元為永興。以同明元時年號,尋改為永熙。是歲,蠕蠕、嚈噠、高麗、契丹、庫莫奚、高昌等國並遣使朝貢。

元修夫人

邢同娥,淑儀嬪,使持節、都督滄州諸軍事、輔國將軍、滄州刺史邢晏第三女。

高照容皇后,高歡之女。為元修登基後所娶。

平原公主元明月

安德公主

公主元蒺藜

三位公主均為元修堂姐妹。

【10】. 元修西遷

高歡獨攬大權,使孝武帝非常不滿。孝武帝聯合賀拔嶽試圖牽制高歡的勢力。高歡親信司空高乾密奏高歡,孝武帝對他有二心,結果被孝武帝殺掉。

高歡哭著說:“天子枉害司空!”兩人關係迅速惡化。月癸三年春二月壬戌,大赦。壬午,封左衛將軍元斌之為潁川王。夏四月癸丑朔,日有蝕之。

辛未,高平王寧坐事降爵為公。五月丙戌,置勳府庶子,箱別六百人;騎官,箱別二百人;閣內部曲,數千人。帝內圖高歡,乃以斛斯椿為領軍,使與王思政等統之,以為心膂。軍謀朝政,鹹決於椿。分置督將及河南、關西諸刺史。

辛卯,下詔戒嚴,楊聲伐樑,實謀北討。秋七月己丑,帝親總六軍十餘萬,屯次河橋。高歡引軍東度,雙方有決戰之勢。孝武帝與群臣商議,迎敵,西遷或決戰。

王思政道;洛陽四面受敵,不是建功立業的地方。關中有崤函之固,且兵強馬壯,憑藉那裡豐富的資產,用兩年時間修復長安舊京,何愁不會擁有天下。孝武帝深表贊同,決定西遷。丙午,帝率南陽王寶炬、清河王亶、廣陽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騎宿於瀍西楊王別舍。沙門都維那惠臻負璽持千牛刀以從。殺牛百頭,以食軍士。

當時元修西遷約10萬之眾,其中包括王公,貴胄,士兵,平民。洛陽成為空墟。眾知帝將出,其夜亡者過半。清河、廣陽二王亦逃歸。略陽公宇文泰遣都督駱超、李賢和各領數百騎赴。駱超先至。

甲戌,賢和會帝於崤中。

己酉,高歡入洛,遣婁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領左右侍官追帝,請回駕。高昂率勁騎及帝於陝西。帝鞭馬長騖至湖城,飢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麥飯壺漿獻帝。帝甘之,復一村十年。

是歲二月,熒惑入南鬥,眾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鄴。樑武跣而下殿,以禳星變。及聞帝之西,慚曰:“虜亦應天乎?”帝至稠桑,潼關大都督毛洪賓迎獻食。帝之在洛也,從妹不嫁者三:一曰平原公主明月,南陽王同產也;二曰安德公主,清河王懌女也;三曰蒺藜,亦封公主。帝內宴,命諸婦人詠詩。或詠鮑照樂府曰:“朱門九重門九閨,願逐明月入君懷。”帝既以明月入關。蒺藜自縊。

【11】. 宇文泰迎主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趙貴、樑御甲騎二千來赴,乃奉迎。

帝過河謂御曰:“此水東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謁洛陽廟,是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流涕。宇文泰迎帝於東陽,帝勞之,將士皆呼萬歲。遂入長安。以雍州公廨為宮,大赦。

【12】. 西魏建立

失去皇帝就是失掉江山,高歡入洛陽後,遣婁昭及河南伊元子思領左右侍官追帝,未及。

甲寅,高歡推司徒,清河王元澶為大司馬,承製總萬機,居尚書省。

歡追車駕至潼關。九月己酉,高歡東還洛陽。元修親督眾攻潼關,斬行臺華長瑜,又克華州。

永熙三年(西元534年)十月,經高歡和百僚的詳細商議後,決定立元善見為皇帝,即位於鄴城東北,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元見善時年僅十一歲。高歡輔政。

即東魏是從534年十月開始。但西魏始終不承認東魏。

【13】. 元明月之死

元明月(508年-534年),北魏平原公主,西魏文帝元寶炬的胞妹。父親京兆王元愉,追贈文景皇帝,母親楊奧妃。

508年,元愉謀反失敗被捕後自縊死,楊奧妃生下遺腹女元明月以後亦被處決。他們的五個孩子年幼免死,遭到囚禁,靈太后時期恢復了自由,才得以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元明月在丈夫去世後,堂弟元修見她美貌,進封公主。

534年元明月隨元修西遷。宇文泰是元修妹妹的未婚夫,元寶炬是元明月的哥哥。

534年十月,宇文泰遣元寶炬等將元明月騙出宮並交到他手中,將她殺害,元明月亡年27歲。

【14】. 元修之死

元明月被殺後,元修焦躁不安,對宇文泰也很不滿。

閏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潘彌奏言:“今日當慎有急兵。”其夜,帝在逍遙園宴阿至羅,顧侍臣曰:“此處彷彿華林園,使人聊增悽怨。”命取所乘波斯騮馬,使南陽王躍之。將攀鞍,蹶而死,帝惡之。日晏還宮,至後門,馬驚不前,鞭打入。

謂潘彌曰:“今日幸無他不?”彌曰:“過夜半則大吉,”須臾,帝飲酒,遇鴆而崩,時年二十五。諡曰孝武。始宣武、孝明間謠曰:“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齧斷索。”識者以為索謂本索發,焦梨狗子指宇文泰,俗謂之黑獺也。

宇文泰下令把元修埋進草堂佛寺,上諡號為孝武皇帝.草堂寺,南北朝時代香火極盛,約3000多僧人,是長安八景之一。元修去世後,宇文泰改立元寶炬為帝(534~551)。元寶矩去世後,其長子元欽即位(551~557),元欽557年讓位宇文覺。

【15】. 王思政與宇文泰

王思政,太原祁縣人,西魏政治家,軍事家。王容貌魁梧,思維敏捷。初任員外郎。被元修收為幕僚。投奔關中後,王被任命為光祿卿,散騎常侍,大都督。孝文帝被宇文泰弒殺後,王雖被任其職務,但不被重用。但有幾件事改變了宇文泰對王的看法。

一是“自誓擲盧”。

大約在公元536年,宇文泰在同州大宴朝臣,先用幾百匹綢緞以擲色子論輸贏。綢緞分完後,宇文泰解下自己的金帶,並道:先擲出五個黑色,我就把金帶賞給他。群臣都擲遍了,也沒有人能擲出五個黑色。輪到王思政時,他面容嚴肅地起誓道:“王思政羈旅歸朝,承蒙宰相給我國土的待遇,所以願意盡心盡力為國效命。以報答宰相。

如果我的誠心是真的,希望一擲便是黑色。如果內懷雜念,神靈也應明察。擲後不出現黑色,我便自殺以謝宰相”。言罷滿座皆驚。王拔下佩刀,橫在膝蓋,抓過色子便擲。宇文泰剛要制止,色子已經擲出五個黑色。王莊重地向宇文泰叩拜,接受金帶。從此,宇文泰對王很是信任。

二是河橋之戰。

537年,東魏高歡發兵20萬從壺口到蒲津,爆發河橋之戰。失敗後,又屯兵沙苑(陝西大荔),準備進攻長安。

東魏軍有一路已打到商州。

當時王思政守蘭田,駐兵在現兀家巖東約350米的營坡村(現名,雷姓),主營即紮在營坡北面較高處且離營坡約200米的大寨村(現仍名大寨,馮家村,馮姓)。秦楚大道位於營坡南約200米,從大寨可俯瞰秦楚大道及霸河,以防高歡軍隊由商州攻入長安。

538年,東西魏河橋之戰,王思政身先士卒,他跳下馬來,衝入敵陣,左刺右殺,其部下全部戰死,自己亦受重傷昏迷不醒。因他身穿破舊衣甲,敵軍沒有認出,倖免遇難。戰後部將雷五安在戰場上哭尋王思政,王剛甦醒,雷割下衣襟,為王包好傷口,扶他上馬,趁夜返回營地。河橋之戰,顯示了王思政視死如歸,為國捐軀的赤膽忠心。從此,宇文泰對他更加重用。

542年,高歡以10萬大軍從山西汾州攻西魏,王時任東道行臺,幷州刺史,防守玉璧(山西稷縣),阻高歡要道。高歡勸降,被王拒絕。經過九天激戰,擊退了高歡的東魏軍。以此戰功,王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伊儀同三司。

546年,王加特進,兼尚書左僕射,行臺,都督,荊州刺史。王推薦韋孝寬守玉璧,自己守南部弘農(河南靈寶)。當年高歡以10萬大軍圍玉璧,攻50多天破不了城,東魏戰死七萬多人,高歡亦中流矢,染疾而歸,不久病逝。在東西魏戰爭中,王屢立戰功,屢委重任。因弘農(河南靈寶)是西魏東部最大的糧倉,為西魏在以後的戰爭中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證。

546年,王加特進,兼尚書左僕射,行臺,都督,荊州刺史。

547年,東魏侯景叛變,王趁機佔領了潁川,使西魏地盤擴大了七洲十二鎮。王被任命為安東將軍,尚書左僕射。

東西魏之間的幾次戰役,王思政均表現出他的軍事才能及獨到的政治眼光。深得宇文泰的信任。

東西魏對王的為人及能力都很佩服,549年五月,高澄攻潁川時吩咐部下,任何人不得傷及王大將軍,將軍若有傷,他身邊的人必須全部處死。

潁川被淹失守後,宇文泰亦說,潁川之失,非汝之過也。

在以後的幾年中,西魏實力逐漸增強,能擊敗北齊,王功不可沒。

【15】. 東西魏之戰

西魏立國之初,因因防線較長,需防北,西,南三面之敵,且國庫較空,實力很弱。而東魏兵力較強,屢屢以大軍進攻西魏。

天平四年(537年)春,高歡、高昂、竇泰分三路進攻西魏。竇泰進攻潼關,宇文泰故意示弱,率精銳出潼關左面的小關,攻其不備,東魏軍大敗,大將竇泰自殺。高歡被迫撤軍。

十月,高歡率兵二十萬至蒲津(今山西永濟縣一帶)攻打西魏,志在為竇泰復仇,高歡命令高昂領兵三萬出河南。時關中大饑,宇文泰領兵不滿萬人。東魏右長史薛琡提議堅守糧道,不可渡河野戰;侯景也勸高歡分成二軍,相繼而進,但高歡不接受建議。後高歡渡河至馮翊城下,西魏華州刺史王羆有備,不可攖其鋒,乃涉洛水,軍於許原西。

宇文泰至渭南,徵諸州兵馬,諸將認為眾寡不敵,請求緩進,不許。宇文泰令造浮橋於渭河,軍隊備有三日糧食,以輕騎渡渭河,至沙苑(今陝西大荔南,洛、渭之間)距東魏軍僅六十里。

宇文泰採用李弼的計謀,列陣於渭曲,又命將士將武器藏在蘆葦中,候聞鼓聲而起。不久,高歡遣東魏兵至,見西魏兵少人乏,於是兵馬輕敵冒進,一時行伍亂次。西魏這時所徵諸州之兵剛到前線,宇文泰命於謹等六軍與之合戰,並鳴鼓擊之。李弼率鐵騎橫擊,東魏兵潰散敗北,喪兵七萬。這時李穆獻計:「高歡膽破矣,逐之可獲。」宇文泰不聽,還軍渭南,令士兵每人種樹一株,以旌武功。

李弼等十二大將,以功進爵,史稱““沙苑之戰”。

公元538年,高歡部將侯景奪回洛陽金墉城,宇文泰率軍救援,一開始東魏氣勢如虹,宇文泰戰馬中箭,把宇文泰甩在地上,結果宇文泰差點被俘虜。但不久後西魏軍重整旗鼓,侯景被擊敗,高昂率軍追擊宇文泰,戰敗被斬。此戰雙方打平,但高歡痛失一員大將。

542年,高歡從山西汾州攻西魏,王思政時任東道行臺,幷州刺史,防守玉璧,阻高歡要道。高歡勸降,被王拒絕。經過九天激戰,王擊退了高歡。此戰後,王被宇文泰重用,升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公元543年,高昂的哥哥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高歡率十萬大軍討伐,宇文泰率軍救援。高歡大將彭樂以數千騎兵衝入西魏北軍,取得很大勝利,高歡鳴鼓進擊斬首三萬餘級。高歡派彭樂追擊宇文泰。宇文泰狼狽不堪,向彭樂哀求:“彭將軍你太傻了!今天你殺掉我,明天你還有用嗎?何不還營,把我丟下的金銀寶物取走呢?”彭樂聞訊便不再追擊,回去跟高歡報告:“宇文泰僥倖逃跑,已經心驚膽戰!”高歡聽說彭樂放走大敵,氣得要命,卻無可奈何。

隔日,雙方重整旗鼓再戰。這一次西魏佔了上風,東魏戰敗,高歡被迫撤退。宇文泰命令賀拔勝率三千兵馬追擊高歡,賀拔勝的兵器幾乎都擊到了高歡,賀拔勝邊追邊喊:“賀六渾,我賀拔破胡(賀拔勝字破胡)今天一定宰了你!”所幸高歡部下射死賀拔勝坐騎,這才順利脫險。高歡回軍後,下令把賀拔勝留在東魏的幾個兒子統統殺掉,賀拔勝鬱鬱而終。

武定四年(546年),高歡率十萬大軍在玉璧(山西稷山)與宇文泰交戰,西魏由王思政推薦的韋孝寬積極防守,高歡無懈可擊。東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戰死病死七萬多人,高歡因憂憤生病,被迫撤退。

西魏造謠高歡中箭病危,高歡回師途中帶病召集群臣,請斛律金高歌〈敕勒歌〉一首:“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曲中高歡親自和唱,哀慟流淚。5

47年東魏侯景歸降西魏,王思政趁機佔領了潁川(許昌),宇文泰加封王思政為大都督,管河南諸軍。

548年,東魏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生率大軍攻潁川,王不斷擊退東魏的進攻,東魏攻一年不克,且慕容紹宗,劉豐生陣亡。

549年五月,高澄水淹潁川,破城時高澄嚴令部下,必須生擒王思政,王將軍若有傷,周圍之人全部處死。城破後,王自殺未遂,但態度激昂,並不屈服。高澄起身,以禮相待。

東西魏交戰初期,西魏國力較弱,防禦戰線過長,雖為被動應戰。但能以少勝多,說明宇文泰很會用人。

【15】. 宋球哭君

宋球,北魏後期名儒,侍佐魏君多年,跟隨孝武帝從洛陽遷往長安。孝武帝突然去世,宋球痛哭欲絕,躺在床上,多日不吃不喝。家人以為他已去世,沒想到過了好幾天,他又能說話了。家人很驚奇。宇文泰念及他是老臣,又是名儒,也沒定罪。

【16】. 高歡之死

高歡(公元496—547年2月25),原名賀六渾。爾朱世隆殺孝莊帝元子攸後,立長廣王元曄為帝。

後爾朱廢律廢元曄,立節閔帝之子元子攸。封高歡為渤海王。河陰之變後,高歡起兵,討伐爾朱氏。

經過一年後,擊敗爾朱氏。侍郎崔淩以節閔帝元朗為爾朱氏立為由,廢元朗,立元修。

司空高乾密奏高歡對孝武帝有二心,被孝武帝殺之。孝武帝與高歡關係惡化。孝武帝由洛陽遷至長安,宇文泰迎主。

失去皇帝后,高歡與宇文泰進行了長期戰爭。高歡命侯莫,陳悅殺賀拔嶽,賀叛變高歡,奉宇文泰為主,併發兵討伐高歡。

雖然從537年至546年,高歡屢發兵攻打西魏,在玉璧之戰中,高歡為流矢所傷,憤而疾。547年2月6日日蝕,2月25日,高歡去世。

高歡去世當年,密不發葬。後密葬,衣冠塚葬於平陵,實潛葬於鼓山石窟。

【17】. 祕葬元修

元修初葬於草堂寺,已是當時最高禮遇,但草堂寺人多,在當時盛行祕葬,故文帝元寶炬與大臣商議,祕密移陵。

史書記載,元修葬於草堂寺十餘年後才正式落葬。即密葬大約是在546~548年。也就是大約在高歡去世之後,元寶矩時期,正式安葬了元修。

因此時斛斯椿及王思政均在,且從政。元修密葬之日,共有三處儀仗隊,一路赴長陵,為衣冠塚。在今陝西富平一帶。另一路在杜陵,今長安縣。

實陵到底在何處?我認為,元修實陵葬於兀家巖東頭老墳坡處。當時可能沒有洩湖鎮,更沒有洩湖鎮周圍的村荘。僅在現洩湖鎮旁的秦楚大道有一官驛站。

現在的營坡村是當年王思政駐軍的軍營,大寨村是將官及放哨的地方。從大寨可俯瞰秦楚大道及霸河。這三處是最早建在此地的有人的地方。

當時老墳坡,北高南低,有一高約6米的圓弧形高巖。往東約100米有一小河溝,溝深約20米,河水清澈,由北往南流入霸河。陵西面稍高並突出,為一虎丘,地勢極佳。

兀姓及周圍幾個村莊均為元修祕葬後逐步遷來。元修葬後,在墓東載柏樹一顆,該樹歷盡千年,形似月亮上的月桂。在1970年代此樹仍鬱鬱蔥蔥,現已枯,但樹形還在。


兀安邦||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18】. 王思政家護陵

王思政,北魏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初任員外散騎郎。532年元修收為幕僚。封祁縣侯,武衛將軍,中軍大將軍,大都督,總宿衛兵。

因為人直爽,深得宇文泰的信任。玉璧之戰勝利後,宇文泰封王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即使王在潁川失利後,宇文泰仍給王家加食(增加封地)三千五百戶。

安葬元修,可能是元寶炬,宇文泰,王思政,宋球等人商議的結果。密葬元修後,元修好友王思政,在陵稍西約30米處,將北面坡地挖平,回土南填,成一高約兩米,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60米的土臺,用以練兵及護陵。

該土臺現仍在,稱“王家圪臺”,是兀家巖唯一的外姓人家。當時規定,只能有一戶王姓守陵,其餘王姓居住在兀家巖南約1000米處的王荘。

歷盡一千多年,兀家巖的王家圪臺仍只有一戶王姓。元修安葬後不久,宋球在陵南約300米處,小河溝南,原官道以北,修廟祭祀。該村現名宋家廟,是宋球修廟祭祀元修。

【19】. 後代遷移

元修被毒殺後,元修後人,皇戚貴族及很多大臣逃往現蘭田金山寇家嶺一帶。史書載元修有四子,估計均為邢同娥夫人所生,但史書僅列長子元開基,其餘三子均未列入。我認為,元修其餘三子祕密改姓兀,也可能是元寶炬賜與的。孝明帝在527年賜元鑑後人姓兀,密葬元修時,即在此後約10多年,元寶炬對那段歷史應很瞭解。元修三子,在金山寇家嶺躲了一段時間後,逐漸遷往元修墓周圍。他們先遷至霸河邊上,然後再遷移至王思政家守陵住處的西面,按長幼從東到西,三戶,依巖而居。因此村僅限姓兀的居住,故名兀家巖。該三戶也形成了現今的東門,中門,西門。其餘皇親國戚,也逐漸遷往兀家巖周圍。

【20】. 兀家巖周圍

元修安葬後,估計最早遷來的是馮家村馮姓。因馮姓是馮太后的本家,馮太后在北魏時期享有很高聲譽。遷往元修墓以東約250米處的大寨,即王思政駐兵的大本營。

該處地勢較高,可俯視秦楚大道。該村較大,應是馮太后本家的後代。兀家巖東約100米為華山溝村,該村沿小河溝呈南北走向,沿西岸依巖而居。全村姓李,應是元修母親李氏本家後裔。在華山溝與元修墓之間,原立有一石制“忠孝節義”牌坊,是否為元修母親所立,何時建成,均不知。

該牌坊在50年代還在,文化革命被毀。洩湖鎮的高姓應為元修夫人高家後代。雖然高昭榮為高歡之女,但高家其他人還是忠於元修的。兀家巖再往西約1000米是沙河,全村姓胡,應是胡太后本家的後代,東西居住均是皇戚。

兀家巖北有崔,杜,李三坪,離兀家巖約300米。從東到西,按杜家坪,崔家坪,李家坪排列。崔家世為相國。魏開國之初,即在朝庭,任重臣。後期如崔凌,一直輔佐元修。崔家坪較大,是三坪中最大的一個村。

李家世為北魏侍郎。唐李淵的先祖娶了北魏公主。南約200米是宋家廟村,該村較大,在秦楚大道路北,該廟是宋球為元修建的廟,以祭祀元修,該村為宋姓,應為宋球后代。

兀家巖南約1000米是王荘,該村較大,估計是王思政的後代。從大寨往南約200米是營坡村,雷姓,應是王思政部將和救命恩人雷五安的後代。此為北魏最有權勢的大臣居南北。由此可見,兀家巖及周圍村莊是在北魏重臣的嚴密規劃下設立的。

21. 兀家巖的神樞

我見過兀家巖的神樞,該神樞聽說是從寇家嶺遷至兀家巖,神樞寬約2米,高約3米,土色麻布底,畫面為淡色描繪。

神樞最上為一太祖及兩夫人,應為元修及邢夫人高夫人。繪了約8代,最下一代約20人左右。神樞繪畫精美,為宮廷畫派。非一般人所為。神樞由本村會頭保管,會頭由村人每家逐年輪任。

每年春節掛在藥王廟內東牆頭,供村人朝拜(老墳坡在藥王廟東約80米處)。神樞在文化革命前期被毀。

兀家巖的兀姓不可能是從元鑑村遷來。如果兀家巖是元鑑村人於明末遷來,至現在僅500多年曆史,更不會發展至現在的2000多人。況且老墳東的大柏樹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

兀安邦

2018-10-28



"
兀安邦||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藍田縣地處陝西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東南部,是西安市轄縣,縣城距西安22公里。東南以秦嶺為界,與洛南縣、商州區、柞水縣相接;西以庫峪河為界,與長安區、灞橋區毗鄰;北以驪山為界,與臨潼區、渭南市接壤。

藍田自古為秦楚大道,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之一。公元前379年始置藍田縣,因境內盛產美玉而得名。舉世聞名的藍田玉名列中國“四大名玉”,以周禮“玉之美者為藍”,故得縣名藍田。

相傳秦始皇傳國玉璽即為藍田玉所制。藍田縣亦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周安王23年(公元前379年)屬京畿之地。華胥,也稱華胥氏,風姓故里,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妻嫘祖氏是上古時期伏羲和女媧的母親,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譽稱為“人祖”,是中華文明的本源和母體。

藍田縣境東西長64公里,南北寬55公里,轄1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519個行政村。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北魏勢力始達藍田,設京兆郡。

初藍田縣包括戶縣,為杜陵縣,太武帝神鹿三年(430年),京兆郡上設雍州。杜陵 (藍田) 屬京兆郡所轄。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並杜陵縣入灞城縣。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又設藍田,並有灞城縣和山北縣地,灞城縣取代藍田為時共41年之久(446~487年)。

洩湖鎮隸屬於西安市藍田縣,位於藍田縣城西北8公里處。北依驪山,南臨灞水,與臨潼區三裡鎮華胥鎮孟村鄉安村鄉金山鄉等鄉鎮接壤。總面積88.2平方千米, 1964年,中科院院士賈蘭波教授來藍田考古,在洩湖陳家窩發掘出土了65萬年前的猿人下頜骨,在十里鋪出土發掘了古遺存。這些都驗證了人類的衍生變化和發展。洩湖鎮西側的故京遺址,表明了在洩湖鎮曾有過的人為活動的繁華。

在藍田縣洩湖鎮東約500米有個村名兀家巖,村自東向西,長約300米. 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計472戶、1900多人。村子北高南低,村民挖窯洞居住,坐北向南。村東有一老墳,老墳東約20米有一柏樹,樹圍約3米,應有千年以上的歷史。60年代仍鬱鬱蔥蔥,現已乾枯,但樹幹還在,形若月亮上的桂花樹。

全村均姓兀,由東向西,分東門,中門及西門。霸河由東向西,離村南約1500米,從塬腳流過。


兀安邦||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為什麼全村均姓兀(一戶除外)?

兀家巖村東100多米為華山溝,李姓。再往東150米是馮家村,馮姓。西為洩湖街,有高姓。再往西500多米為沙河村,胡姓。村北300多米為崔,杜李三坪,南200多米為宋家廟村。

河南元鑑村的兀姓

兀姓最早記載是北魏孝明帝元詡時期,孝昌元年(525年)三月,齊州地區發生動亂,清河郡和廣川郡的民眾或殺、或執太守分別起事,元鑒領兵討平。後改任相州刺史、北討大都督、北道行臺,預備討伐正在圍攻信都的葛榮,元鑒為人凡庸,當時見到天下動亂便心懷不軌,在孝昌三年(527年)七月佔據鄴城反叛,投降葛榮。元子雍和李神軌、裴衍等將領領兵攻打鄴城,八月破城將元鑒斬首。皇帝元詡下詔改其姓兀氏,元鑑子元覽改兀覽,遷至河南陝州組元鑑村。孝莊帝時期,特許回復宗族的身分,又追復其爵位。但部分兀姓未改。

元鑑村後改名原店村,現名袁店村。有元姓及兀姓。

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

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我認為兀家巖並非從河南而來,而是和北魏末期歷史有關。

北魏末期,胡太后亂政,多王反叛,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

【1】.胡太后毒死元詡

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宣武帝元恪次子,母宣武靈皇后胡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宣武帝元恪去世後,立次子5歲元詡為太子,因年幼,由太傅、侍中元懌輔政。胡太后逐漸篡權。當元詡長大後不滿母親專橫,想除掉她。於是發密詔命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不料密詔被查出,胡氏看後大怒,(528年)二月二十五日鄭儼率御林軍來到顯陽殿,將孝明帝毒死。時年十九歲,諡號孝明皇帝。

【2】. 爾朱榮沉胡太后於黃河

爾朱榮系契胡部落酋長,其部善騎射,長期抵禦柔然部的南下,是北部邊防的重要軍事力量,也是當時最有實力的軍事集團。他不滿胡太后立幼帝元釗專權,與元子攸密謀奪位。為保陰謀得呈,爾朱榮祕密派遣兒子爾朱天光等人悄悄進入洛陽城,與彭城王元勰之子、當時聲望很高的長樂王元子攸商議裡應外合攻打洛陽,並許諾事成後立其為帝。

之後,爾朱榮便從晉陽率大軍向洛陽進發。大軍行進到河陽(今焦作孟州)時,爾朱榮遣親信進洛陽,悄悄將元子攸接到河陽立為皇帝,這就是歷史上的孝莊帝。隨後,爾朱榮率大軍從孟津渡過黃河直逼洛陽。

胡太后得知消息,急忙調集大軍與爾朱榮決戰,結果被爾朱榮打敗,京城洛陽也被攻佔。靈太后見大勢已去,下令後宮嬪妃和她一道出家到永寧寺為尼。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農曆四月十二日,爾朱榮脅迫靈太后、幼帝元釗和他一起退出洛陽,當大軍行進到河陰(黃河南岸)時,爾朱榮下令將靈太后和元釗投入洪水滔滔的黃河之中。

【3】. 河陰之變

爾朱榮除掉胡太后和幼帝之後,對親信慕容紹宗說:“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如果不加以剷除,始終難以駕馭。”而部屬費穆則建議盡殺朝中百官,以絕後患。爾朱榮於是採納費穆的建議,計劃盡殺朝中百官。

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農曆四月十三日,爾朱榮以祭天為名,邀請朝中百官到河陰的陶渚(今河南省孟津縣東)。當天,孝莊帝元子攸循河西至河陰,引導百官於行宮西北,告之朝臣說要祭天,不能請假。

百官聚集之後,爾朱榮登上高臺四處觀望,大聲叱責說:“天下喪亂,肅宗暴崩,都是因為你們貪婪暴虐,不能輔弼所至。你們個個該殺!”說完,令鐵騎2000餘人將百官包圍,縱兵大殺。刀劈斧砍,飛矢交加,血流成河。

上至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下至正居喪在家的黃門郎王遵業兄弟,包括孝莊帝的兄弟元劭等人,不分良奸,無一倖免。至此,爾朱榮掌握了北魏實權。經過這次事變,爾朱榮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河陰之變後,整個洛陽城成了廢墟。

【4】. 洛陽毀滅

爾朱榮殺害的王公有:元雍、元欽、元略、元巶

元雍為當時首富。家有僕役6000,妓女500.爾朱兆殺害的王還有: 臨淮王元誨、城陽王元徽等殘餘王公。

河陰之變以後,爾朱榮意欲稱帝的陰謀並沒有得逞,他派人將元子攸送到了洛陽,自己卻因殺人太多、民憤極大不敢留居洛陽城,一直遠據晉陽,對洛陽遙控指揮。這時的洛陽城民心浮動、一片混亂,富家大戶害怕動盪危及自身,紛紛棄宅而逃,京城昔日的繁華蕩然無存。孝莊帝雖然在爾朱榮的扶持下做了皇帝,但他不甘心做傀儡,一心要剷除爾朱榮,弘揚大魏。

【5】.元子攸刺殺爾朱榮

永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530年11月1日),孝莊帝元子攸伏兵明光殿,聲稱皇后大爾朱氏生下了太子,派元徽向爾朱榮報喜。聽說爾朱榮進殿,元子攸臉色緊張,連忙喝酒以遮掩。爾朱榮進殿後,還未跪拜,光祿少卿魯安、典御李侃晞從東廂門執刀闖入,殺向爾朱榮。爾朱榮撲向元子攸,元子攸用藏在膝下的刀刺進爾朱榮肚內,魯安等揮刀亂砍,殺爾朱榮與元天穆等人,又殺同時進宮的爾朱榮子爾朱菩提等。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和侄子爾朱兆得知消息,合力調兵攻打洛陽。

【6】.元子攸囚禁及被殺

永安三年十月三十日(530年12月5日),爾朱兆另立元曄為帝。十二月三日(531年1月6日),爾朱兆攻入洛陽,殺死孝莊帝在襁褓中的兒子,孝莊帝元子攸被俘囚於永寧寺、後解送囚於晉陽三級寺。永安三年十二月十三日(531年1月16日),爾朱兆絞殺孝莊帝於晉陽城(今太原市晉源區境內)三級寺,孝荘帝時年二十四歲。臨終前他向佛祖禮拜,發願生生世世不做皇帝,並賦詩明志:「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

【7】.高歡起兵

高歡“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玉,少有人傑表。高深沉有大度,輕財重士,廣結士人,為豪俠所宗”。高歡父親是高樹生,其母親韓期姬是高樹生的正室,在他出生後不久即去世,高樹生將他交給胞姐和姐夫尉景撫養長大。

在六鎮起義爆發後,高先後投靠杜洛周、葛榮,後來投奔爾朱榮。他向爾朱榮提出討伐胡太后親信鄭儼、徐紇而清君側,受爾朱榮賞識。在河陰之變後,爾朱榮掌握朝政,高歡被封為晉州刺史。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殺死爾朱榮,爾朱家族起兵討伐孝莊帝,孝莊帝戰敗被殺。爾朱家族立長廣王元曄為帝。高歡卻沒有參與這次行動。後來他設法說服爾朱兆派他統帥鎮壓六鎮之亂得到的降兵,並帶領他們前往河北。

爾朱家族殘暴不仁,高歡遂產生討伐爾朱家族的想法。在此期間,爾朱兆聽從慕容紹宗的建議,企圖一舉把高歡解決。但高歡深藏不露,使得爾朱兆與他結為兄弟,不設防備。爾朱度律廢元曄,立節閔帝,封高歡為渤海王,並徵其入朝。

高歡清楚其中有詐,拒不接受。不久之後,高歡在信都起兵,立元朗為帝,正式討伐爾朱氏。經過一年的戰鬥,高歡擊敗了爾朱兆、爾朱世隆、爾朱彥伯、爾朱天光、爾朱度律、爾朱仲遠等人,掌握了政權。慕容紹宗歸降,被高歡重用。高歡最初有意奉戴節閔帝,派僕射魏蘭根觀察節閔帝為人。但節閔帝神采高明,魏蘭根怕日後難制,於是與高乾兄弟及黃門侍郎崔甗以節閔帝系爾朱氏所立,一旦奉戴則當初起兵無名為由,說服高歡廢帝。高歡於是廢節閔帝元朗。

【8】. 元修登基

北魏孝武帝元修,一說元脩(510~535年2月3日),字孝則,北魏最後一位皇帝(在位532-535年),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母親李氏。

永安三年,封為平陽王。普泰初年,轉任侍中、鎮東將軍、儀同三司、兼為尚書右僕射,後又改加侍中、尚書左僕射。中興二年(532年)高歡擊敗爾朱氏,欲立元悅為帝,因無法服眾,只得退而選擇北魏孝文帝之孫元修。

斛斯椿從元修的心腹好友王思政輾轉尋到元修,元修道:“這該不是把我出賣了吧?”高歡遂親自前來陳誠,泣下沾襟。元修方才入京,時為農曆四月廿五日(6月13日)。北魏孝武帝元修即位後即授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增封並前十五萬戶,高辭天柱大將軍,減戶五萬戶。

【9】.元修執政

魏書是這樣描述元修登基的:永熙元年夏四月戊子,皇帝御太極前殿,群臣朝賀。禮畢,升閶闔門大赦。改中興二年為太昌元年。

壬辰,高歡還鄴。五月丙申,節閔帝殂。以太傅、淮陽王欣為太師,改封沛郡王。以司徒、趙郡王諶為太保。以司空、南陽王寶炬為太尉。以太保長孫承業為太傅。

辛丑,復前司空高乾位。己酉,以儀同三司、清河王亶為司徒。乙卯,內外解嚴。六月癸亥朔,帝於華林園納訟。丁卯,南陽王寶炬坐事,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以王歸第。

己卯,臨顯陽殿納訟。丙戌,詔曰:“間者,凶權誕恣,法令變常,遂立夷貊輕賦,冀收天下之意。隨以箕斂之重,終納十倍之徵,掩目捕雀,何能過此!今歲租調,且兩收一丐,明年復舊。”秋七月庚子,以南陽王寶炬為太尉。

乙卯,帝臨顯陽殿,親理冤獄。是月,東南道大行臺樊子鵠大破樑軍於譙城,禽其將元樹。八月丁卯,封西中郎將元寧為高平王。九月癸卯,進燕郡公賀拔允爵為王。癸丑,改封沛郡王欣為廣陵王;節閔子勃海王子恕為沛郡王。

冬十月辛酉朔,日有蝕之。十一月丁酉,祀圓丘。甲辰,殺安定王朗及東海王曄。己酉,以汝南王悅為侍中、大司馬,開府。葬太后胡氏。十二月丁亥,殺大司馬、汝南王悅。大赦,改元為永興。以同明元時年號,尋改為永熙。是歲,蠕蠕、嚈噠、高麗、契丹、庫莫奚、高昌等國並遣使朝貢。

元修夫人

邢同娥,淑儀嬪,使持節、都督滄州諸軍事、輔國將軍、滄州刺史邢晏第三女。

高照容皇后,高歡之女。為元修登基後所娶。

平原公主元明月

安德公主

公主元蒺藜

三位公主均為元修堂姐妹。

【10】. 元修西遷

高歡獨攬大權,使孝武帝非常不滿。孝武帝聯合賀拔嶽試圖牽制高歡的勢力。高歡親信司空高乾密奏高歡,孝武帝對他有二心,結果被孝武帝殺掉。

高歡哭著說:“天子枉害司空!”兩人關係迅速惡化。月癸三年春二月壬戌,大赦。壬午,封左衛將軍元斌之為潁川王。夏四月癸丑朔,日有蝕之。

辛未,高平王寧坐事降爵為公。五月丙戌,置勳府庶子,箱別六百人;騎官,箱別二百人;閣內部曲,數千人。帝內圖高歡,乃以斛斯椿為領軍,使與王思政等統之,以為心膂。軍謀朝政,鹹決於椿。分置督將及河南、關西諸刺史。

辛卯,下詔戒嚴,楊聲伐樑,實謀北討。秋七月己丑,帝親總六軍十餘萬,屯次河橋。高歡引軍東度,雙方有決戰之勢。孝武帝與群臣商議,迎敵,西遷或決戰。

王思政道;洛陽四面受敵,不是建功立業的地方。關中有崤函之固,且兵強馬壯,憑藉那裡豐富的資產,用兩年時間修復長安舊京,何愁不會擁有天下。孝武帝深表贊同,決定西遷。丙午,帝率南陽王寶炬、清河王亶、廣陽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騎宿於瀍西楊王別舍。沙門都維那惠臻負璽持千牛刀以從。殺牛百頭,以食軍士。

當時元修西遷約10萬之眾,其中包括王公,貴胄,士兵,平民。洛陽成為空墟。眾知帝將出,其夜亡者過半。清河、廣陽二王亦逃歸。略陽公宇文泰遣都督駱超、李賢和各領數百騎赴。駱超先至。

甲戌,賢和會帝於崤中。

己酉,高歡入洛,遣婁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領左右侍官追帝,請回駕。高昂率勁騎及帝於陝西。帝鞭馬長騖至湖城,飢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麥飯壺漿獻帝。帝甘之,復一村十年。

是歲二月,熒惑入南鬥,眾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鄴。樑武跣而下殿,以禳星變。及聞帝之西,慚曰:“虜亦應天乎?”帝至稠桑,潼關大都督毛洪賓迎獻食。帝之在洛也,從妹不嫁者三:一曰平原公主明月,南陽王同產也;二曰安德公主,清河王懌女也;三曰蒺藜,亦封公主。帝內宴,命諸婦人詠詩。或詠鮑照樂府曰:“朱門九重門九閨,願逐明月入君懷。”帝既以明月入關。蒺藜自縊。

【11】. 宇文泰迎主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趙貴、樑御甲騎二千來赴,乃奉迎。

帝過河謂御曰:“此水東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謁洛陽廟,是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流涕。宇文泰迎帝於東陽,帝勞之,將士皆呼萬歲。遂入長安。以雍州公廨為宮,大赦。

【12】. 西魏建立

失去皇帝就是失掉江山,高歡入洛陽後,遣婁昭及河南伊元子思領左右侍官追帝,未及。

甲寅,高歡推司徒,清河王元澶為大司馬,承製總萬機,居尚書省。

歡追車駕至潼關。九月己酉,高歡東還洛陽。元修親督眾攻潼關,斬行臺華長瑜,又克華州。

永熙三年(西元534年)十月,經高歡和百僚的詳細商議後,決定立元善見為皇帝,即位於鄴城東北,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元見善時年僅十一歲。高歡輔政。

即東魏是從534年十月開始。但西魏始終不承認東魏。

【13】. 元明月之死

元明月(508年-534年),北魏平原公主,西魏文帝元寶炬的胞妹。父親京兆王元愉,追贈文景皇帝,母親楊奧妃。

508年,元愉謀反失敗被捕後自縊死,楊奧妃生下遺腹女元明月以後亦被處決。他們的五個孩子年幼免死,遭到囚禁,靈太后時期恢復了自由,才得以改葬父母,追服三年。

元明月在丈夫去世後,堂弟元修見她美貌,進封公主。

534年元明月隨元修西遷。宇文泰是元修妹妹的未婚夫,元寶炬是元明月的哥哥。

534年十月,宇文泰遣元寶炬等將元明月騙出宮並交到他手中,將她殺害,元明月亡年27歲。

【14】. 元修之死

元明月被殺後,元修焦躁不安,對宇文泰也很不滿。

閏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潘彌奏言:“今日當慎有急兵。”其夜,帝在逍遙園宴阿至羅,顧侍臣曰:“此處彷彿華林園,使人聊增悽怨。”命取所乘波斯騮馬,使南陽王躍之。將攀鞍,蹶而死,帝惡之。日晏還宮,至後門,馬驚不前,鞭打入。

謂潘彌曰:“今日幸無他不?”彌曰:“過夜半則大吉,”須臾,帝飲酒,遇鴆而崩,時年二十五。諡曰孝武。始宣武、孝明間謠曰:“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齧斷索。”識者以為索謂本索發,焦梨狗子指宇文泰,俗謂之黑獺也。

宇文泰下令把元修埋進草堂佛寺,上諡號為孝武皇帝.草堂寺,南北朝時代香火極盛,約3000多僧人,是長安八景之一。元修去世後,宇文泰改立元寶炬為帝(534~551)。元寶矩去世後,其長子元欽即位(551~557),元欽557年讓位宇文覺。

【15】. 王思政與宇文泰

王思政,太原祁縣人,西魏政治家,軍事家。王容貌魁梧,思維敏捷。初任員外郎。被元修收為幕僚。投奔關中後,王被任命為光祿卿,散騎常侍,大都督。孝文帝被宇文泰弒殺後,王雖被任其職務,但不被重用。但有幾件事改變了宇文泰對王的看法。

一是“自誓擲盧”。

大約在公元536年,宇文泰在同州大宴朝臣,先用幾百匹綢緞以擲色子論輸贏。綢緞分完後,宇文泰解下自己的金帶,並道:先擲出五個黑色,我就把金帶賞給他。群臣都擲遍了,也沒有人能擲出五個黑色。輪到王思政時,他面容嚴肅地起誓道:“王思政羈旅歸朝,承蒙宰相給我國土的待遇,所以願意盡心盡力為國效命。以報答宰相。

如果我的誠心是真的,希望一擲便是黑色。如果內懷雜念,神靈也應明察。擲後不出現黑色,我便自殺以謝宰相”。言罷滿座皆驚。王拔下佩刀,橫在膝蓋,抓過色子便擲。宇文泰剛要制止,色子已經擲出五個黑色。王莊重地向宇文泰叩拜,接受金帶。從此,宇文泰對王很是信任。

二是河橋之戰。

537年,東魏高歡發兵20萬從壺口到蒲津,爆發河橋之戰。失敗後,又屯兵沙苑(陝西大荔),準備進攻長安。

東魏軍有一路已打到商州。

當時王思政守蘭田,駐兵在現兀家巖東約350米的營坡村(現名,雷姓),主營即紮在營坡北面較高處且離營坡約200米的大寨村(現仍名大寨,馮家村,馮姓)。秦楚大道位於營坡南約200米,從大寨可俯瞰秦楚大道及霸河,以防高歡軍隊由商州攻入長安。

538年,東西魏河橋之戰,王思政身先士卒,他跳下馬來,衝入敵陣,左刺右殺,其部下全部戰死,自己亦受重傷昏迷不醒。因他身穿破舊衣甲,敵軍沒有認出,倖免遇難。戰後部將雷五安在戰場上哭尋王思政,王剛甦醒,雷割下衣襟,為王包好傷口,扶他上馬,趁夜返回營地。河橋之戰,顯示了王思政視死如歸,為國捐軀的赤膽忠心。從此,宇文泰對他更加重用。

542年,高歡以10萬大軍從山西汾州攻西魏,王時任東道行臺,幷州刺史,防守玉璧(山西稷縣),阻高歡要道。高歡勸降,被王拒絕。經過九天激戰,擊退了高歡的東魏軍。以此戰功,王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伊儀同三司。

546年,王加特進,兼尚書左僕射,行臺,都督,荊州刺史。王推薦韋孝寬守玉璧,自己守南部弘農(河南靈寶)。當年高歡以10萬大軍圍玉璧,攻50多天破不了城,東魏戰死七萬多人,高歡亦中流矢,染疾而歸,不久病逝。在東西魏戰爭中,王屢立戰功,屢委重任。因弘農(河南靈寶)是西魏東部最大的糧倉,為西魏在以後的戰爭中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證。

546年,王加特進,兼尚書左僕射,行臺,都督,荊州刺史。

547年,東魏侯景叛變,王趁機佔領了潁川,使西魏地盤擴大了七洲十二鎮。王被任命為安東將軍,尚書左僕射。

東西魏之間的幾次戰役,王思政均表現出他的軍事才能及獨到的政治眼光。深得宇文泰的信任。

東西魏對王的為人及能力都很佩服,549年五月,高澄攻潁川時吩咐部下,任何人不得傷及王大將軍,將軍若有傷,他身邊的人必須全部處死。

潁川被淹失守後,宇文泰亦說,潁川之失,非汝之過也。

在以後的幾年中,西魏實力逐漸增強,能擊敗北齊,王功不可沒。

【15】. 東西魏之戰

西魏立國之初,因因防線較長,需防北,西,南三面之敵,且國庫較空,實力很弱。而東魏兵力較強,屢屢以大軍進攻西魏。

天平四年(537年)春,高歡、高昂、竇泰分三路進攻西魏。竇泰進攻潼關,宇文泰故意示弱,率精銳出潼關左面的小關,攻其不備,東魏軍大敗,大將竇泰自殺。高歡被迫撤軍。

十月,高歡率兵二十萬至蒲津(今山西永濟縣一帶)攻打西魏,志在為竇泰復仇,高歡命令高昂領兵三萬出河南。時關中大饑,宇文泰領兵不滿萬人。東魏右長史薛琡提議堅守糧道,不可渡河野戰;侯景也勸高歡分成二軍,相繼而進,但高歡不接受建議。後高歡渡河至馮翊城下,西魏華州刺史王羆有備,不可攖其鋒,乃涉洛水,軍於許原西。

宇文泰至渭南,徵諸州兵馬,諸將認為眾寡不敵,請求緩進,不許。宇文泰令造浮橋於渭河,軍隊備有三日糧食,以輕騎渡渭河,至沙苑(今陝西大荔南,洛、渭之間)距東魏軍僅六十里。

宇文泰採用李弼的計謀,列陣於渭曲,又命將士將武器藏在蘆葦中,候聞鼓聲而起。不久,高歡遣東魏兵至,見西魏兵少人乏,於是兵馬輕敵冒進,一時行伍亂次。西魏這時所徵諸州之兵剛到前線,宇文泰命於謹等六軍與之合戰,並鳴鼓擊之。李弼率鐵騎橫擊,東魏兵潰散敗北,喪兵七萬。這時李穆獻計:「高歡膽破矣,逐之可獲。」宇文泰不聽,還軍渭南,令士兵每人種樹一株,以旌武功。

李弼等十二大將,以功進爵,史稱““沙苑之戰”。

公元538年,高歡部將侯景奪回洛陽金墉城,宇文泰率軍救援,一開始東魏氣勢如虹,宇文泰戰馬中箭,把宇文泰甩在地上,結果宇文泰差點被俘虜。但不久後西魏軍重整旗鼓,侯景被擊敗,高昂率軍追擊宇文泰,戰敗被斬。此戰雙方打平,但高歡痛失一員大將。

542年,高歡從山西汾州攻西魏,王思政時任東道行臺,幷州刺史,防守玉璧,阻高歡要道。高歡勸降,被王拒絕。經過九天激戰,王擊退了高歡。此戰後,王被宇文泰重用,升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公元543年,高昂的哥哥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高歡率十萬大軍討伐,宇文泰率軍救援。高歡大將彭樂以數千騎兵衝入西魏北軍,取得很大勝利,高歡鳴鼓進擊斬首三萬餘級。高歡派彭樂追擊宇文泰。宇文泰狼狽不堪,向彭樂哀求:“彭將軍你太傻了!今天你殺掉我,明天你還有用嗎?何不還營,把我丟下的金銀寶物取走呢?”彭樂聞訊便不再追擊,回去跟高歡報告:“宇文泰僥倖逃跑,已經心驚膽戰!”高歡聽說彭樂放走大敵,氣得要命,卻無可奈何。

隔日,雙方重整旗鼓再戰。這一次西魏佔了上風,東魏戰敗,高歡被迫撤退。宇文泰命令賀拔勝率三千兵馬追擊高歡,賀拔勝的兵器幾乎都擊到了高歡,賀拔勝邊追邊喊:“賀六渾,我賀拔破胡(賀拔勝字破胡)今天一定宰了你!”所幸高歡部下射死賀拔勝坐騎,這才順利脫險。高歡回軍後,下令把賀拔勝留在東魏的幾個兒子統統殺掉,賀拔勝鬱鬱而終。

武定四年(546年),高歡率十萬大軍在玉璧(山西稷山)與宇文泰交戰,西魏由王思政推薦的韋孝寬積極防守,高歡無懈可擊。東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戰死病死七萬多人,高歡因憂憤生病,被迫撤退。

西魏造謠高歡中箭病危,高歡回師途中帶病召集群臣,請斛律金高歌〈敕勒歌〉一首:“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曲中高歡親自和唱,哀慟流淚。5

47年東魏侯景歸降西魏,王思政趁機佔領了潁川(許昌),宇文泰加封王思政為大都督,管河南諸軍。

548年,東魏高嶽,慕容紹宗,劉豐生率大軍攻潁川,王不斷擊退東魏的進攻,東魏攻一年不克,且慕容紹宗,劉豐生陣亡。

549年五月,高澄水淹潁川,破城時高澄嚴令部下,必須生擒王思政,王將軍若有傷,周圍之人全部處死。城破後,王自殺未遂,但態度激昂,並不屈服。高澄起身,以禮相待。

東西魏交戰初期,西魏國力較弱,防禦戰線過長,雖為被動應戰。但能以少勝多,說明宇文泰很會用人。

【15】. 宋球哭君

宋球,北魏後期名儒,侍佐魏君多年,跟隨孝武帝從洛陽遷往長安。孝武帝突然去世,宋球痛哭欲絕,躺在床上,多日不吃不喝。家人以為他已去世,沒想到過了好幾天,他又能說話了。家人很驚奇。宇文泰念及他是老臣,又是名儒,也沒定罪。

【16】. 高歡之死

高歡(公元496—547年2月25),原名賀六渾。爾朱世隆殺孝莊帝元子攸後,立長廣王元曄為帝。

後爾朱廢律廢元曄,立節閔帝之子元子攸。封高歡為渤海王。河陰之變後,高歡起兵,討伐爾朱氏。

經過一年後,擊敗爾朱氏。侍郎崔淩以節閔帝元朗為爾朱氏立為由,廢元朗,立元修。

司空高乾密奏高歡對孝武帝有二心,被孝武帝殺之。孝武帝與高歡關係惡化。孝武帝由洛陽遷至長安,宇文泰迎主。

失去皇帝后,高歡與宇文泰進行了長期戰爭。高歡命侯莫,陳悅殺賀拔嶽,賀叛變高歡,奉宇文泰為主,併發兵討伐高歡。

雖然從537年至546年,高歡屢發兵攻打西魏,在玉璧之戰中,高歡為流矢所傷,憤而疾。547年2月6日日蝕,2月25日,高歡去世。

高歡去世當年,密不發葬。後密葬,衣冠塚葬於平陵,實潛葬於鼓山石窟。

【17】. 祕葬元修

元修初葬於草堂寺,已是當時最高禮遇,但草堂寺人多,在當時盛行祕葬,故文帝元寶炬與大臣商議,祕密移陵。

史書記載,元修葬於草堂寺十餘年後才正式落葬。即密葬大約是在546~548年。也就是大約在高歡去世之後,元寶矩時期,正式安葬了元修。

因此時斛斯椿及王思政均在,且從政。元修密葬之日,共有三處儀仗隊,一路赴長陵,為衣冠塚。在今陝西富平一帶。另一路在杜陵,今長安縣。

實陵到底在何處?我認為,元修實陵葬於兀家巖東頭老墳坡處。當時可能沒有洩湖鎮,更沒有洩湖鎮周圍的村荘。僅在現洩湖鎮旁的秦楚大道有一官驛站。

現在的營坡村是當年王思政駐軍的軍營,大寨村是將官及放哨的地方。從大寨可俯瞰秦楚大道及霸河。這三處是最早建在此地的有人的地方。

當時老墳坡,北高南低,有一高約6米的圓弧形高巖。往東約100米有一小河溝,溝深約20米,河水清澈,由北往南流入霸河。陵西面稍高並突出,為一虎丘,地勢極佳。

兀姓及周圍幾個村莊均為元修祕葬後逐步遷來。元修葬後,在墓東載柏樹一顆,該樹歷盡千年,形似月亮上的月桂。在1970年代此樹仍鬱鬱蔥蔥,現已枯,但樹形還在。


兀安邦||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18】. 王思政家護陵

王思政,北魏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初任員外散騎郎。532年元修收為幕僚。封祁縣侯,武衛將軍,中軍大將軍,大都督,總宿衛兵。

因為人直爽,深得宇文泰的信任。玉璧之戰勝利後,宇文泰封王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即使王在潁川失利後,宇文泰仍給王家加食(增加封地)三千五百戶。

安葬元修,可能是元寶炬,宇文泰,王思政,宋球等人商議的結果。密葬元修後,元修好友王思政,在陵稍西約30米處,將北面坡地挖平,回土南填,成一高約兩米,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60米的土臺,用以練兵及護陵。

該土臺現仍在,稱“王家圪臺”,是兀家巖唯一的外姓人家。當時規定,只能有一戶王姓守陵,其餘王姓居住在兀家巖南約1000米處的王荘。

歷盡一千多年,兀家巖的王家圪臺仍只有一戶王姓。元修安葬後不久,宋球在陵南約300米處,小河溝南,原官道以北,修廟祭祀。該村現名宋家廟,是宋球修廟祭祀元修。

【19】. 後代遷移

元修被毒殺後,元修後人,皇戚貴族及很多大臣逃往現蘭田金山寇家嶺一帶。史書載元修有四子,估計均為邢同娥夫人所生,但史書僅列長子元開基,其餘三子均未列入。我認為,元修其餘三子祕密改姓兀,也可能是元寶炬賜與的。孝明帝在527年賜元鑑後人姓兀,密葬元修時,即在此後約10多年,元寶炬對那段歷史應很瞭解。元修三子,在金山寇家嶺躲了一段時間後,逐漸遷往元修墓周圍。他們先遷至霸河邊上,然後再遷移至王思政家守陵住處的西面,按長幼從東到西,三戶,依巖而居。因此村僅限姓兀的居住,故名兀家巖。該三戶也形成了現今的東門,中門,西門。其餘皇親國戚,也逐漸遷往兀家巖周圍。

【20】. 兀家巖周圍

元修安葬後,估計最早遷來的是馮家村馮姓。因馮姓是馮太后的本家,馮太后在北魏時期享有很高聲譽。遷往元修墓以東約250米處的大寨,即王思政駐兵的大本營。

該處地勢較高,可俯視秦楚大道。該村較大,應是馮太后本家的後代。兀家巖東約100米為華山溝村,該村沿小河溝呈南北走向,沿西岸依巖而居。全村姓李,應是元修母親李氏本家後裔。在華山溝與元修墓之間,原立有一石制“忠孝節義”牌坊,是否為元修母親所立,何時建成,均不知。

該牌坊在50年代還在,文化革命被毀。洩湖鎮的高姓應為元修夫人高家後代。雖然高昭榮為高歡之女,但高家其他人還是忠於元修的。兀家巖再往西約1000米是沙河,全村姓胡,應是胡太后本家的後代,東西居住均是皇戚。

兀家巖北有崔,杜,李三坪,離兀家巖約300米。從東到西,按杜家坪,崔家坪,李家坪排列。崔家世為相國。魏開國之初,即在朝庭,任重臣。後期如崔凌,一直輔佐元修。崔家坪較大,是三坪中最大的一個村。

李家世為北魏侍郎。唐李淵的先祖娶了北魏公主。南約200米是宋家廟村,該村較大,在秦楚大道路北,該廟是宋球為元修建的廟,以祭祀元修,該村為宋姓,應為宋球后代。

兀家巖南約1000米是王荘,該村較大,估計是王思政的後代。從大寨往南約200米是營坡村,雷姓,應是王思政部將和救命恩人雷五安的後代。此為北魏最有權勢的大臣居南北。由此可見,兀家巖及周圍村莊是在北魏重臣的嚴密規劃下設立的。

21. 兀家巖的神樞

我見過兀家巖的神樞,該神樞聽說是從寇家嶺遷至兀家巖,神樞寬約2米,高約3米,土色麻布底,畫面為淡色描繪。

神樞最上為一太祖及兩夫人,應為元修及邢夫人高夫人。繪了約8代,最下一代約20人左右。神樞繪畫精美,為宮廷畫派。非一般人所為。神樞由本村會頭保管,會頭由村人每家逐年輪任。

每年春節掛在藥王廟內東牆頭,供村人朝拜(老墳坡在藥王廟東約80米處)。神樞在文化革命前期被毀。

兀家巖的兀姓不可能是從元鑑村遷來。如果兀家巖是元鑑村人於明末遷來,至現在僅500多年曆史,更不會發展至現在的2000多人。況且老墳東的大柏樹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

兀安邦

2018-10-28



兀安邦||藍田洩湖鎮兀家巖的兀姓從何而來?


鄉土藍田文學平臺特邀作者:兀安邦,生於西安市蘭田縣兀家巖村,1956~1962年就讀於蘭田一中。1962~1967在西安交通大學動力系學習,畢業後從事高壓配電及高壓電機(10千伏及以下)控制系統的設計及施工。現居美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