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2、廊坊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2、廊坊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3、廊坊市域中心等級體系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2、廊坊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3、廊坊市域中心等級體系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4、廊坊市域道路交通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2、廊坊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3、廊坊市域中心等級體系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4、廊坊市域道路交通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5、廊坊市域生態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2、廊坊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3、廊坊市域中心等級體系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4、廊坊市域道路交通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5、廊坊市域生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6、都市區城鎮協調發展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2、廊坊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3、廊坊市域中心等級體系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4、廊坊市域道路交通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5、廊坊市域生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6、都市區城鎮協調發展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7、都市區生態空間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2、廊坊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3、廊坊市域中心等級體系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4、廊坊市域道路交通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5、廊坊市域生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6、都市區城鎮協調發展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7、都市區生態空間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8、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2、廊坊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3、廊坊市域中心等級體系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4、廊坊市域道路交通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5、廊坊市域生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6、都市區城鎮協調發展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7、都市區生態空間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8、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9、中心城區用地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2、廊坊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3、廊坊市域中心等級體系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4、廊坊市域道路交通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5、廊坊市域生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6、都市區城鎮協調發展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7、都市區生態空間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8、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9、中心城區用地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10、中心城區景觀風貌規劃圖

"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四、都市區協調發展規劃

(1)都市區空間發展策略

主城提質,整合廊永固,打造廊坊都市區。整合廊坊市區、固安、永清發展空間,構建都市區發展框架,實現城鎮空間統籌管理。

重心西進,建設九州組團,推動城市職能升級。調整城市發展方向,強化與北京新機場對接,促進九州組團建設,培育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推動廊坊中心城區服務職能升級發展。

產業南拓,建設南部產業帶,開闢新發展空間。聯動永清、固安,建設永定河南岸產業發展帶,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優化中心城區發展格局,帶動南部地區產業升級。

特色引領,提升意象,建設生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綠心,優化環城綠帶形態,完善設施配置;推動城市綠道建設,構建生態服務體系;優化城鎮組團空間佈局,強化生態核、功能核和交通廊道建設,重塑城市生態景觀風貌特色,提升城市整體意象,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

(2)都市區城鎮空間佈局。規劃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城鎮空間格局。“一城”指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和九州組團,形成“四點”組團空間發展格局。“一帶”指永定河南岸綜合發展帶,主要由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構成。規劃建設成為南部重要的城鎮發展地區,構建與中心城區分工互補發展格局。“多組團”包括中心城區的中心組團、開發區組團、萬莊組團、九州組團,以及永定河南岸的固安組團、永清組團和碼頭組團。

(3)規劃區生態建設規劃。都市區形成“一區一帶,一環一心多廊道”的生態空間結構體系,聯通城市與周邊生態資源,形成城市與外圍地區的生態連通。“一區”指永定河泛區生態保育區。“一帶”指永定河故道生態休閒帶。“一環”指中心城區環城綠帶。“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多廊道”主要包括依託小清河、龍河、天堂河、東干渠、新天堂河、大皮營引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主要河流水系,以及組團間幹線道路、京滬高鐵、高速公路等重大設施綠化廊道。

五、城市性質與職能

(1)城市性質: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和科技研發轉化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京新機場國際門戶重要功能區。

(2)城市職能:廊坊重點承擔區域生態保障職能和區域性專業職能,其中區域性專業職能主要包括生態商務、經貿會展、文化服務、職業教育、門戶樞紐、國際物流、信息科技、高新技術、區域商貿等。

六、城市發展規模

(1)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138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12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15平方米/人。

(2)到203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為200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5平方米/人。

七、中心城區空間佈局規劃

(1)城市發展方向。中心城區用地發展策略為“西拓、東控、北優、南聯”。城市用地主要向西部拓展,對接北京新機場和區域性交通設施,重點建設炊莊、萬莊、九州地區,培育區域性職能。

(2)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環、三軸四組團”的空間佈局結構。“一心指城市“綠心”生態公園;“一環”指環城綠帶;“三軸”分別指銀河路交通服務軸、祥雲道文化藝術景觀軸和光明道商務功能軸;“四組團”分別指中心組團、萬莊組團、開發區組團、九州組團。

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到2030年,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城郊生態綠廊體系形成。增強公共綠地覆蓋水平,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範圍內大、小各類綠地500米半徑覆蓋率達到100%。

九、中心城區景觀特色規劃

規劃構建“兩環、兩軸、多廊”的中心城區景觀格局。“兩環”分別為環城綠帶景觀環和城市綠心景觀環。“兩環”是中心城區塑造“環綠廊坊”的重要載體,是溝通龍河、鳳河,實現潤景觀城理念的重要生態景觀載體。“兩軸”分別指新華路景觀軸和迎賓大道景觀軸,是廊坊“智能都市”建設的集中體現。“多廊”指中心城區內的龍河、鳳河等水系廊道和京山鐵路、主要城市快速路等重要交通景觀廊道。

十、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城市道路系統。城市道路網由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四級城市道路構成。

(2)公共交通。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交通為骨幹、普通公交為基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公交出行成為主導出行方式。公共交通智能化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現代化。

(3)自行車與步行交通系統。鼓勵公共租賃自行車發展,促進自行車由個體出行交通公交轉化為接駁公共交通、短距離組團內出行和輔助出行工具。依據國家規範在城市道路系統中留足步行道空間;建立起各組團主要功能區的核心區步行系統,完善行人過街設施;在人流、車流較大的交叉口設置行人過街信號;對服務機動車交通的交通性幹道,應設置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設施。

十一、中心城區環境保護規劃

(1)規劃目標。大氣環境保護目標:規劃範圍內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水環境保護目標:地表水水質基本達到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固體廢物綜合整治目標: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聲環境保護目標:城市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要求。

(2)環境功能綜合區劃。對轄區內的空氣和噪聲進行綜合的區劃,劃分為兩類環境功能區,分別執行以下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除工業、物流用地以外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2類標準控制。三類環境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工業用地、物流用地。區內環境空氣質量按二級標準控制;聲環境質量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不低於3類標準控制。

十二、中心城區空間管制規劃

(1)空間增長邊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防止城市建設用地無序蔓延;統籌重大發展資源與發展機遇,為城市綜合職能提升提供空間保障;保持城市形態和結構的前提下,為城市用地拓展留有一定的彈性。

(2)綠線。城市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範圍的控制線。規劃確定城市綠線包括:風景林地的範圍、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園林生產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各類綠線控制範圍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一致。城市綠線內用地須依據《城市綠線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3)藍線。城市藍線是指規劃確定的江、河、湖、庫、渠和溼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規劃確定城市藍線包括廣陽調蓄水庫、龍河、天堂河、鳳河、大皮營引渠、五乾渠、六乾渠、八乾渠、九乾渠等水體。城市藍線範圍內,嚴禁違反城市藍線保護和控制要求的建設活動,擅自填埋、佔用城市藍線內水域,影響水系安全的爆破、採石、取土,擅自建設各類排汙設施,以及其它對城市水系保護構成破壞的活動。

(4)黃線。城市黃線是指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及其用地控制範圍,包括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黃線範圍包括:公共汽車首末站、長途客運站、大型公共停車場;軌道交通線、站場;城市交通綜合換乘樞紐;城市廣場等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市政基礎設施黃線控制包括:水廠和水處理工程設施等供水設施;汙水處理設施;垃圾轉運站、衛生填埋場等環境衛生設施;城市氣源和燃氣儲配站等城市供燃氣設施;城市熱源、熱力線走廊等供熱設施;城市發電廠、區域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供電設施;郵政局、電信局、廣播電臺等通信設施;消防指揮調度中心、消防站等消防設施。黃線範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城市黃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

十三、規劃實施保障

(1)本規劃的解釋權屬於廊坊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本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無權變更。

(2)完善規劃審批和規劃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規劃的監督檢查制度,發揮各級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協、各基層社區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公眾在城市規劃實施全過程中的監督作用。

(3)切實落實公眾參與原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

(4)加強對城市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總體規劃重要性認識,增強規劃意識。

十四、主要圖紙

1、區位關係分析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2、廊坊市域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3、廊坊市域中心等級體系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4、廊坊市域道路交通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5、廊坊市域生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6、都市區城鎮協調發展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7、都市區生態空間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8、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9、中心城區用地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10、中心城區景觀風貌規劃圖

廊坊(含北三縣)城市總規2016-2030年規劃圖

來源:廊坊城鄉規劃在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