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閱讀,怎麼“閱”怎麼“讀”

朗讀者 文章 古詩 詩歌 小芳老師 2017-05-16
閱讀閱讀,怎麼“閱”怎麼“讀”

隨著《朗讀者》等一檔又一檔文化類節目的崛起,閱讀的重要性再次重新迴歸公眾視線。前不久,教育部、國家語委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其中對學生提出的目標便是:普通話水平達標,口語表達清晰達意,交流順暢;掌握相應學段應知應會的漢字和漢語拼音,具有與學段相適應的書面寫作能力、朗讀水平和書寫能力。

閱讀閱讀,怎麼“閱”怎麼“讀”

看到這裡,小編不禁產生一個疑問:憑藉電視節目喚起人們關注的閱讀問題是否能夠引起長時間的反響,節目結束之後到底有沒有人教會孩子該如何閱讀呢?

與其把《朗讀者》這樣的節目當做文化盛宴,不如從中學學閱讀技巧,告訴孩子如何“閱”如何“讀”。

從閱讀中培養語感,“讀”比“背”更高效

學生時期,數學老師、物理老師總在強調讀題的重要性,甚至要求過我們“用筆畫出題幹關鍵詞和重點”。這些不難理解,只有一遍遍讀題才能理解出題者的意圖,瞭解考察重點,有的放矢地寫下解題步驟。

所謂語感,無非理解為對語言的感知能力。無論語文老師還是英語老師都經常強調“語感”問題,因為提高語感能力意味著對語言的直覺思維能力有所提高,它使得我們在判斷語言正誤、正確搭配詞語等方面更敏捷和自然,語言方面也更具優勢。

閱讀是有效的輸入過程,在閱讀過程中,文字中的字、詞、句都會形成畫面,文章包含的意境和韻律也會自然體會出來了。以背誦古詩為例,家長們大可不必苛求孩子背誦的數量和時間,這樣快速、大量的記憶往往並不深刻,過一陣就會忘掉。不妨和孩子共同選擇一本適合年齡的詩詞,和孩子一起大聲朗讀,讓孩子邊讀邊將文字轉換為畫面。久而久之孩子的閱讀效率自然大幅提高,形象思維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閱讀閱讀,怎麼“閱”怎麼“讀”

不要太在意速度,先“解讀”後“閱讀”

以近來流行的節目《見字如面》《朗讀者》為例,為什麼那些節目中的信件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為什麼我們聽到信件的時候身臨其境、潸然淚下?兩個節目都採用了先解讀後朗讀的辦法,讓觀眾對信件內容有個預判,瞭解信件及故事發生的環境的時局,更容易讓觀眾有代入感,充分理解信件包含的內心世界,更加觸動人心。

在孩子看書,尤其是閱讀古詩文前,請和他一起做一些準備功課:

解決生字。找到不認識的字,找到正確讀音、意思;看到多音字也要多留心,根據語境幫孩子判斷這個字在文中的正確讀音及含義。

瞭解創作背景。瞭解作者生活的年代及作品創作年代,根據這些判斷文章大體思路和題材。若是古詩文,最好再熟悉一下體裁和作者寫作風格等文學常識。

先看看文章評析或譯文。這樣有助於將晦澀難懂的文章轉換成通俗易懂的畫面,也更方便了解文章。

閱讀閱讀,怎麼“閱”怎麼“讀”

身臨其境,邊“演”邊“讀”

如果孩子朗讀不夠專心,不妨試試和他一起創設情境,邊“演”邊“讀”。《見字如面》節目中,無論是哪一個朗讀者的唸誦,都已經完全沉浸到角色中,這才使得書信愈發動人。《朗讀者》亦然,朗讀者的故事與被朗誦的文字中所透露的,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帶著角色的朗讀才將文字演繹得更具感染力。

掃描加入我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