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產業藍海'

"

導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帶來的是萬億級的大市場。

"

導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帶來的是萬億級的大市場。

垃圾分類產業藍海

文/《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吳麗華

上海強制生活垃圾分類一個多月,經歷了每天早晚兩次“靈魂拷問”的不少上海市民,已經能夠淡定分清幹垃圾和溼垃圾。

由上海開始的垃圾分類新風潮,在更多城市將陸續登場。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19年,46個重點城市計劃投入213億元繼續用於加快推進處理設施建設,以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

邁入“強制時代”,垃圾分類是否會形成投資風口?

相關數據顯示,隨著全國範圍內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的推進,在全國多個地方,垃圾分類項目正告別“小打小鬧”,合同額千萬元以上的項目佔據主流,垃圾分類項目業務量出現井噴態勢。

在業內人士看來,垃圾分類風潮背後,新的產業藍海正在開啟,有機構預測,垃圾分類有望打開一個萬億級的新市場。

解題垃圾處理難

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源於垃圾處理這道緊迫的現實難題。

目前我國每年產生近10億噸垃圾,大概有5億噸為生活垃圾,其中城市生活垃圾3.18億噸,並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遞增。此外,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80億噸,佔地約80萬畝,全國688座城市,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迫在眉睫。

目前,世界範圍內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填埋、焚燒、堆肥。

填埋法由於處理量大,投資和運行費用較低,成為中國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填埋處理量約佔垃圾總量的60%。

理想的填埋方式是,將分類後的有機垃圾填埋後封場,幾年以後這片區域形成腐殖土,是很好的肥料,垃圾廠也形成一個輪迴。但是,我國的填埋法是將沒有經過分類的生活垃圾直接填埋,大大增加垃圾填埋量,浪費土地資源、可回收物沒有循環利用不說,由於國內廚餘垃圾含水率高,易腐爛產生滲濾液、填埋氣等造成二次汙染。

隨著城市人口數量的迅速增長,垃圾清運量快速增加,垃圾處理壓力越來越大,垃圾“圍城”的現象普遍發生,粗放的填埋處理方式變得不可持續。

相較於填埋,焚燒方式佔地面積小、處理效率高,且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可以回收發電。近年來,垃圾焚燒發電成為政策支持的重要領域。但是由於我國飲食習慣等問題,沒有經過分類的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廚餘垃圾,存在焚燒熱值低等問題,一些垃圾發電廠不得不二次分類,大大增加了垃圾處理難度和成本。

堆肥法則要求是容易腐爛、發酵的廚餘垃圾,也就是上海“考題”裡的溼垃圾,一開始就要就生活垃圾分類。

垃圾處理過程中的種種問題都指向一個解決方案——從源頭按照垃圾處理方式的不同進行分類,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垃圾分類商機顯現

海量的生活垃圾即將轉向分類處理背景下,整個鏈條上的設備及服務需求毫無懸念地出現快速增長。

以西安為例,9月1日起,《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8月1日起,西安在全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實操試點工作,每個區縣、開發區的每個街辦和園區要選取兩個社區和兩個公共機構作為分類實操試點區域,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此前西安已經有600個小區開始試點垃圾分類。

此外,《西安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還明確提出,按照“統一外觀、統一標識”的要求,各區縣、開發區要採用市場化機構督促資源化回收利用企業改造或配置可回收物收集車,8月底前配置到位;9月底前自行購置兩輛廚餘垃圾收集車……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張樂群向媒體介紹,截至今年6月,134家中央單位、27家駐京部隊和各省直機關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正在逐步建立,已配備廚餘垃圾分類運輸車近5000輛,有害垃圾分類運輸車近1000輛,並將繼續投入213億元加快推進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

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釋放出的巨大需求,已在市場層面得到顯現。業界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不少地方的垃圾分類項目業務量已經出現井噴態勢。

此外,業界對垃圾分類市場增長也有著非常樂觀的預期。在2018年垃圾分類項目合同總額為62.3億元的基礎上,環保行業研究機構E20預測,2019、2020年,這一數據可以達到120億元和200億元。

大市場的機會

垃圾分類項目的爆發式增長,是垃圾分類開啟大市場的一個縮影。

進入強制分類時代,分類、轉運、處理等環節,設備製造、系統支持等領域,給產業鏈上各類企業都來了機會。

比如,前端居民的垃圾分類環節,就包括了分類垃圾桶的投放、引進督導員指導分類垃圾等。中端垃圾轉運環節,則需要增加分類垃圾運輸車輛等。

以上海為例,上海市目前垃圾運輸車輛共3000多輛,而按照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的說法,在2019年底前上海還將配備960多輛溼垃圾運輸車輛、4000多輛幹垃圾運輸車輛、17輛有害垃圾運輸車輛。

在後端垃圾處理環節,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方式仍以衛生填埋為主,但是隨著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可供填埋的土地愈發減少,垃圾減量化迫在眉睫,幹垃圾焚燒、溼垃圾厭氧發酵項目大量增加成為趨勢。

據此,東方證券研報分析認為,上海目前的垃圾分類模式能孕育出75.56億元市場規模,其中前端垃圾分類督導費用11億元、垃圾轉運環節8.04億元、溼垃圾處理環節56.52億元。

視野放到全國範圍,據預測,若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可帶來的餐廚項目投資空間約為498億元,到2025年全國所有地級市所需投資約1555億元。

此外,垃圾分類通過裂化原有垃圾門類,對環衛及轉運設備的刺激更為直接,更新需求也更為迫切。根據測算,隨著項目投產及設備加速釋放,垃圾分類將帶動3000億元建設或購買固廢市場空間。

又一個投資風口

與此同時,垃圾分類也催生了眾多新生企業,一批互聯網科技企業爭先進場,在很多投資人眼中,這就是下一個風口。

資本已經迎著風口奔跑。6月中旬,垃圾智能分類回收平臺愛分類獲得5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60億元,創下國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

科融環境總經理葛兵估測,未來一個城市的垃圾分類就會帶來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市場機遇。“國內垃圾處理市場十分龐大,如果企業能夠掌握主動權,很有可能誕生下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葛兵說。

在葛兵看來,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系統的完善以及環保監管更加嚴格,橡膠、塑料、醫用垃圾等危廢品市場將快速放大,僅這一領域就將催生一個2000萬噸級市場的新風口。

“我國目前共有46個類別,共479種危廢,涉及到45個行業,如果企業能夠在46個門類裡取得2~3張危險廢物處理牌照,營業額就將會很可觀。而國內垃圾分類新政的實施,有望點燃廢料回收規模化投資。”葛兵說。

光大證券環保分析師殷中樞則認為,目前,位於垃圾分類產業鏈前端由拾荒者和經銷商組成的收集、運儲環節較為混亂、仍存在很多非正規渠道,以垃圾分類為契機,正規企業有很好的替代作用和掘金機會。

北京愛分類科技公司是一家垃圾分類回收利用企業,對此,該公司創始人徐源鴻表示,希望藉助垃圾分類行業的風口期,建立一個現代化高標準的綠色分揀中心,打造一個兩網融合的新型垃圾分類模式,解決現在垃圾分類分不開、成本高等一系列難題,由此實現讓垃圾分類成為城市服務配套的一部分。

他預計,到2020年我國垃圾回收處理的產業規模將達到3萬億元,直接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