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

本文系作者暖南傾綠影視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戲曲上如《牡丹亭》中《遊園》一出,從對鏡梳妝開始,〔步步嬌〕、醉扶歸、〔皁羅袍〕幾支唱曲,都有杜麗娘與春香相互映襯的幾段歌舞,除了也帶有詮釋曲詞的作用之外,更著重的是通過優美的舞蹈表現主人公追求個性解放、愛好天然的性格,從總體上體現主題。對於崑劇舞蹈動作的經驗,也有一些熱心的藝術家系統總結過乾隆間俞維琛、龔瑞豐(老徐班名藝人)的《明心鑑》中有“辨八形”、“分四狀”“眼先引”、“頭微晃”、“步宜穩”“手為勢”、“鏡中影”“無虛日”身段“八要”,內容雖針對包括舞蹈在內的表演藝術,但能把形體動作與人物的社會地位、內心世界,聯繫美感提出啟示與要求,所以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

本文系作者暖南傾綠影視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戲曲上如《牡丹亭》中《遊園》一出,從對鏡梳妝開始,〔步步嬌〕、醉扶歸、〔皁羅袍〕幾支唱曲,都有杜麗娘與春香相互映襯的幾段歌舞,除了也帶有詮釋曲詞的作用之外,更著重的是通過優美的舞蹈表現主人公追求個性解放、愛好天然的性格,從總體上體現主題。對於崑劇舞蹈動作的經驗,也有一些熱心的藝術家系統總結過乾隆間俞維琛、龔瑞豐(老徐班名藝人)的《明心鑑》中有“辨八形”、“分四狀”“眼先引”、“頭微晃”、“步宜穩”“手為勢”、“鏡中影”“無虛日”身段“八要”,內容雖針對包括舞蹈在內的表演藝術,但能把形體動作與人物的社會地位、內心世界,聯繫美感提出啟示與要求,所以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圖像

王繼善刊刻的《審音鑑古錄》於記敘演出時身段表情的要求之外,更輯有乾隆間揚州老徐班“以身段見勝”的老外孫九皋所創《荊釵記•上路》出八聲甘州曲的全部身段動作,指明它們與唱腔板眼節奏呼應之處。誠然,在崑劇中,並非所有的戲都是載歌載舞或動作全部舞蹈化了的。比如屬“擺戲”一類的《琵琶記•盤夫》、《賞荷》《長生殿•密誓》《彈詞》等,就其動作本身來說,有模擬、表意、虛擬、裝飾、特技之分,但就現存的傳統戲曲中,崑劇的舞蹈無疑地最豐富、細膩與優美。

"

本文系作者暖南傾綠影視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戲曲上如《牡丹亭》中《遊園》一出,從對鏡梳妝開始,〔步步嬌〕、醉扶歸、〔皁羅袍〕幾支唱曲,都有杜麗娘與春香相互映襯的幾段歌舞,除了也帶有詮釋曲詞的作用之外,更著重的是通過優美的舞蹈表現主人公追求個性解放、愛好天然的性格,從總體上體現主題。對於崑劇舞蹈動作的經驗,也有一些熱心的藝術家系統總結過乾隆間俞維琛、龔瑞豐(老徐班名藝人)的《明心鑑》中有“辨八形”、“分四狀”“眼先引”、“頭微晃”、“步宜穩”“手為勢”、“鏡中影”“無虛日”身段“八要”,內容雖針對包括舞蹈在內的表演藝術,但能把形體動作與人物的社會地位、內心世界,聯繫美感提出啟示與要求,所以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圖像

王繼善刊刻的《審音鑑古錄》於記敘演出時身段表情的要求之外,更輯有乾隆間揚州老徐班“以身段見勝”的老外孫九皋所創《荊釵記•上路》出八聲甘州曲的全部身段動作,指明它們與唱腔板眼節奏呼應之處。誠然,在崑劇中,並非所有的戲都是載歌載舞或動作全部舞蹈化了的。比如屬“擺戲”一類的《琵琶記•盤夫》、《賞荷》《長生殿•密誓》《彈詞》等,就其動作本身來說,有模擬、表意、虛擬、裝飾、特技之分,但就現存的傳統戲曲中,崑劇的舞蹈無疑地最豐富、細膩與優美。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長生殿•密誓》的圖像

藝術家們設計這些,並非出於單純形式的美感方面的追求,同時也是塑造形象、開展矛盾衝突與劇情的需要。也正由於做到了二者的統一,我們可以看到:崑劇的舞蹈總和劇情、人物刻畫密切結合,從而給人以和諧之感,且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再次,從劇本看,毫無疑問:崑劇比之其他劇種更具強烈鮮明的文學性。文學史上一向把明、清傳奇看作那個時期文學的重要收穫,與此同時也慨嘆詩壇的暗淡。這種情況是不難理解的。部分原因在於像湯顯祖、洪昇等許多有才華的人,都把主要精力和感情傾注到傳奇的製作方面去了。

"

本文系作者暖南傾綠影視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戲曲上如《牡丹亭》中《遊園》一出,從對鏡梳妝開始,〔步步嬌〕、醉扶歸、〔皁羅袍〕幾支唱曲,都有杜麗娘與春香相互映襯的幾段歌舞,除了也帶有詮釋曲詞的作用之外,更著重的是通過優美的舞蹈表現主人公追求個性解放、愛好天然的性格,從總體上體現主題。對於崑劇舞蹈動作的經驗,也有一些熱心的藝術家系統總結過乾隆間俞維琛、龔瑞豐(老徐班名藝人)的《明心鑑》中有“辨八形”、“分四狀”“眼先引”、“頭微晃”、“步宜穩”“手為勢”、“鏡中影”“無虛日”身段“八要”,內容雖針對包括舞蹈在內的表演藝術,但能把形體動作與人物的社會地位、內心世界,聯繫美感提出啟示與要求,所以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圖像

王繼善刊刻的《審音鑑古錄》於記敘演出時身段表情的要求之外,更輯有乾隆間揚州老徐班“以身段見勝”的老外孫九皋所創《荊釵記•上路》出八聲甘州曲的全部身段動作,指明它們與唱腔板眼節奏呼應之處。誠然,在崑劇中,並非所有的戲都是載歌載舞或動作全部舞蹈化了的。比如屬“擺戲”一類的《琵琶記•盤夫》、《賞荷》《長生殿•密誓》《彈詞》等,就其動作本身來說,有模擬、表意、虛擬、裝飾、特技之分,但就現存的傳統戲曲中,崑劇的舞蹈無疑地最豐富、細膩與優美。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長生殿•密誓》的圖像

藝術家們設計這些,並非出於單純形式的美感方面的追求,同時也是塑造形象、開展矛盾衝突與劇情的需要。也正由於做到了二者的統一,我們可以看到:崑劇的舞蹈總和劇情、人物刻畫密切結合,從而給人以和諧之感,且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再次,從劇本看,毫無疑問:崑劇比之其他劇種更具強烈鮮明的文學性。文學史上一向把明、清傳奇看作那個時期文學的重要收穫,與此同時也慨嘆詩壇的暗淡。這種情況是不難理解的。部分原因在於像湯顯祖、洪昇等許多有才華的人,都把主要精力和感情傾注到傳奇的製作方面去了。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湯顯祖的繪圖

他們的文化素養,有助於從大量歷史、前人的著作、故實事中開掘豐富的題材,編制曲折複雜的情節,塑造性格鮮明的形象,描繪詩情畫意的場面,渲染尖銳激烈的衝突,安排精彩生動的科白,撰造優美凝練的曲詞……一句話,傳奇的作者是以作詩的功力用之於戲劇創作的。從而,只要他們能有意識地避免墜入千篇一律的窠臼,棄雕琢堆砌的風習,他們從崑劇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展望將來115的作品,就能具有文學與舞臺藝術的價值,甚至可以不依賴舞臺表演而獨立存在。(附帶說一句:這裡是指崑劇的文學性而言,並非讚美沒有演出條件的案頭文學)。

"

本文系作者暖南傾綠影視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戲曲上如《牡丹亭》中《遊園》一出,從對鏡梳妝開始,〔步步嬌〕、醉扶歸、〔皁羅袍〕幾支唱曲,都有杜麗娘與春香相互映襯的幾段歌舞,除了也帶有詮釋曲詞的作用之外,更著重的是通過優美的舞蹈表現主人公追求個性解放、愛好天然的性格,從總體上體現主題。對於崑劇舞蹈動作的經驗,也有一些熱心的藝術家系統總結過乾隆間俞維琛、龔瑞豐(老徐班名藝人)的《明心鑑》中有“辨八形”、“分四狀”“眼先引”、“頭微晃”、“步宜穩”“手為勢”、“鏡中影”“無虛日”身段“八要”,內容雖針對包括舞蹈在內的表演藝術,但能把形體動作與人物的社會地位、內心世界,聯繫美感提出啟示與要求,所以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圖像

王繼善刊刻的《審音鑑古錄》於記敘演出時身段表情的要求之外,更輯有乾隆間揚州老徐班“以身段見勝”的老外孫九皋所創《荊釵記•上路》出八聲甘州曲的全部身段動作,指明它們與唱腔板眼節奏呼應之處。誠然,在崑劇中,並非所有的戲都是載歌載舞或動作全部舞蹈化了的。比如屬“擺戲”一類的《琵琶記•盤夫》、《賞荷》《長生殿•密誓》《彈詞》等,就其動作本身來說,有模擬、表意、虛擬、裝飾、特技之分,但就現存的傳統戲曲中,崑劇的舞蹈無疑地最豐富、細膩與優美。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長生殿•密誓》的圖像

藝術家們設計這些,並非出於單純形式的美感方面的追求,同時也是塑造形象、開展矛盾衝突與劇情的需要。也正由於做到了二者的統一,我們可以看到:崑劇的舞蹈總和劇情、人物刻畫密切結合,從而給人以和諧之感,且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再次,從劇本看,毫無疑問:崑劇比之其他劇種更具強烈鮮明的文學性。文學史上一向把明、清傳奇看作那個時期文學的重要收穫,與此同時也慨嘆詩壇的暗淡。這種情況是不難理解的。部分原因在於像湯顯祖、洪昇等許多有才華的人,都把主要精力和感情傾注到傳奇的製作方面去了。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湯顯祖的繪圖

他們的文化素養,有助於從大量歷史、前人的著作、故實事中開掘豐富的題材,編制曲折複雜的情節,塑造性格鮮明的形象,描繪詩情畫意的場面,渲染尖銳激烈的衝突,安排精彩生動的科白,撰造優美凝練的曲詞……一句話,傳奇的作者是以作詩的功力用之於戲劇創作的。從而,只要他們能有意識地避免墜入千篇一律的窠臼,棄雕琢堆砌的風習,他們從崑劇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展望將來115的作品,就能具有文學與舞臺藝術的價值,甚至可以不依賴舞臺表演而獨立存在。(附帶說一句:這裡是指崑劇的文學性而言,並非讚美沒有演出條件的案頭文學)。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崑劇的圖像

許多作家,不惜以十年的時間,嘔心瀝血地推敲每一個場景、每一句曲詞,以致他們的作品所給予觀眾的,是詩劇或劇詩的感覺。即以湯顯祖而言,《牡丹亭•驚夢》一出之所以被人們推為千古絕唱,在於作者從唱詞刻畫杜麗娘覺醒的精神世界雖然個別詞句有欠明朗,不易領悟;從整體來看,卻無一字不慘淡經營。

"

本文系作者暖南傾綠影視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戲曲上如《牡丹亭》中《遊園》一出,從對鏡梳妝開始,〔步步嬌〕、醉扶歸、〔皁羅袍〕幾支唱曲,都有杜麗娘與春香相互映襯的幾段歌舞,除了也帶有詮釋曲詞的作用之外,更著重的是通過優美的舞蹈表現主人公追求個性解放、愛好天然的性格,從總體上體現主題。對於崑劇舞蹈動作的經驗,也有一些熱心的藝術家系統總結過乾隆間俞維琛、龔瑞豐(老徐班名藝人)的《明心鑑》中有“辨八形”、“分四狀”“眼先引”、“頭微晃”、“步宜穩”“手為勢”、“鏡中影”“無虛日”身段“八要”,內容雖針對包括舞蹈在內的表演藝術,但能把形體動作與人物的社會地位、內心世界,聯繫美感提出啟示與要求,所以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圖像

王繼善刊刻的《審音鑑古錄》於記敘演出時身段表情的要求之外,更輯有乾隆間揚州老徐班“以身段見勝”的老外孫九皋所創《荊釵記•上路》出八聲甘州曲的全部身段動作,指明它們與唱腔板眼節奏呼應之處。誠然,在崑劇中,並非所有的戲都是載歌載舞或動作全部舞蹈化了的。比如屬“擺戲”一類的《琵琶記•盤夫》、《賞荷》《長生殿•密誓》《彈詞》等,就其動作本身來說,有模擬、表意、虛擬、裝飾、特技之分,但就現存的傳統戲曲中,崑劇的舞蹈無疑地最豐富、細膩與優美。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長生殿•密誓》的圖像

藝術家們設計這些,並非出於單純形式的美感方面的追求,同時也是塑造形象、開展矛盾衝突與劇情的需要。也正由於做到了二者的統一,我們可以看到:崑劇的舞蹈總和劇情、人物刻畫密切結合,從而給人以和諧之感,且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再次,從劇本看,毫無疑問:崑劇比之其他劇種更具強烈鮮明的文學性。文學史上一向把明、清傳奇看作那個時期文學的重要收穫,與此同時也慨嘆詩壇的暗淡。這種情況是不難理解的。部分原因在於像湯顯祖、洪昇等許多有才華的人,都把主要精力和感情傾注到傳奇的製作方面去了。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湯顯祖的繪圖

他們的文化素養,有助於從大量歷史、前人的著作、故實事中開掘豐富的題材,編制曲折複雜的情節,塑造性格鮮明的形象,描繪詩情畫意的場面,渲染尖銳激烈的衝突,安排精彩生動的科白,撰造優美凝練的曲詞……一句話,傳奇的作者是以作詩的功力用之於戲劇創作的。從而,只要他們能有意識地避免墜入千篇一律的窠臼,棄雕琢堆砌的風習,他們從崑劇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展望將來115的作品,就能具有文學與舞臺藝術的價值,甚至可以不依賴舞臺表演而獨立存在。(附帶說一句:這裡是指崑劇的文學性而言,並非讚美沒有演出條件的案頭文學)。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崑劇的圖像

許多作家,不惜以十年的時間,嘔心瀝血地推敲每一個場景、每一句曲詞,以致他們的作品所給予觀眾的,是詩劇或劇詩的感覺。即以湯顯祖而言,《牡丹亭•驚夢》一出之所以被人們推為千古絕唱,在於作者從唱詞刻畫杜麗娘覺醒的精神世界雖然個別詞句有欠明朗,不易領悟;從整體來看,卻無一字不慘淡經營。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記載選句

就文辭意思而言,它不像現代地方戲曲中完全口語化的唱詞那麼便於接受,但它卻是含蓄雋永的詩的語言,它是耐咀嚼、耐品味,足以從觀眾心中勾起對劇情、人物、主題的豐富的聯想的。在不到六十個字的短短唱詞中,觀眾感受的不只是曲文的俊美,還是主人公與外界天地接觸的過程中層次分明的強烈感情,既有對美好春光的恰悅,也很自然地連帶觸發了對禮教囚禁下青春逝去的哀傷,這種對園中景緻旖旎如畫的描繪,實際上體現了主人公與環境、與命運的劇烈衝突,從而更能喚起觀眾的深刻同情。這些蘸滿感情的詩句,與優美的唱腔、舞蹈相結合,產生過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打動過千千萬萬觀眾的心靈。

"

本文系作者暖南傾綠影視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戲曲上如《牡丹亭》中《遊園》一出,從對鏡梳妝開始,〔步步嬌〕、醉扶歸、〔皁羅袍〕幾支唱曲,都有杜麗娘與春香相互映襯的幾段歌舞,除了也帶有詮釋曲詞的作用之外,更著重的是通過優美的舞蹈表現主人公追求個性解放、愛好天然的性格,從總體上體現主題。對於崑劇舞蹈動作的經驗,也有一些熱心的藝術家系統總結過乾隆間俞維琛、龔瑞豐(老徐班名藝人)的《明心鑑》中有“辨八形”、“分四狀”“眼先引”、“頭微晃”、“步宜穩”“手為勢”、“鏡中影”“無虛日”身段“八要”,內容雖針對包括舞蹈在內的表演藝術,但能把形體動作與人物的社會地位、內心世界,聯繫美感提出啟示與要求,所以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圖像

王繼善刊刻的《審音鑑古錄》於記敘演出時身段表情的要求之外,更輯有乾隆間揚州老徐班“以身段見勝”的老外孫九皋所創《荊釵記•上路》出八聲甘州曲的全部身段動作,指明它們與唱腔板眼節奏呼應之處。誠然,在崑劇中,並非所有的戲都是載歌載舞或動作全部舞蹈化了的。比如屬“擺戲”一類的《琵琶記•盤夫》、《賞荷》《長生殿•密誓》《彈詞》等,就其動作本身來說,有模擬、表意、虛擬、裝飾、特技之分,但就現存的傳統戲曲中,崑劇的舞蹈無疑地最豐富、細膩與優美。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長生殿•密誓》的圖像

藝術家們設計這些,並非出於單純形式的美感方面的追求,同時也是塑造形象、開展矛盾衝突與劇情的需要。也正由於做到了二者的統一,我們可以看到:崑劇的舞蹈總和劇情、人物刻畫密切結合,從而給人以和諧之感,且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再次,從劇本看,毫無疑問:崑劇比之其他劇種更具強烈鮮明的文學性。文學史上一向把明、清傳奇看作那個時期文學的重要收穫,與此同時也慨嘆詩壇的暗淡。這種情況是不難理解的。部分原因在於像湯顯祖、洪昇等許多有才華的人,都把主要精力和感情傾注到傳奇的製作方面去了。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湯顯祖的繪圖

他們的文化素養,有助於從大量歷史、前人的著作、故實事中開掘豐富的題材,編制曲折複雜的情節,塑造性格鮮明的形象,描繪詩情畫意的場面,渲染尖銳激烈的衝突,安排精彩生動的科白,撰造優美凝練的曲詞……一句話,傳奇的作者是以作詩的功力用之於戲劇創作的。從而,只要他們能有意識地避免墜入千篇一律的窠臼,棄雕琢堆砌的風習,他們從崑劇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展望將來115的作品,就能具有文學與舞臺藝術的價值,甚至可以不依賴舞臺表演而獨立存在。(附帶說一句:這裡是指崑劇的文學性而言,並非讚美沒有演出條件的案頭文學)。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崑劇的圖像

許多作家,不惜以十年的時間,嘔心瀝血地推敲每一個場景、每一句曲詞,以致他們的作品所給予觀眾的,是詩劇或劇詩的感覺。即以湯顯祖而言,《牡丹亭•驚夢》一出之所以被人們推為千古絕唱,在於作者從唱詞刻畫杜麗娘覺醒的精神世界雖然個別詞句有欠明朗,不易領悟;從整體來看,卻無一字不慘淡經營。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記載選句

就文辭意思而言,它不像現代地方戲曲中完全口語化的唱詞那麼便於接受,但它卻是含蓄雋永的詩的語言,它是耐咀嚼、耐品味,足以從觀眾心中勾起對劇情、人物、主題的豐富的聯想的。在不到六十個字的短短唱詞中,觀眾感受的不只是曲文的俊美,還是主人公與外界天地接觸的過程中層次分明的強烈感情,既有對美好春光的恰悅,也很自然地連帶觸發了對禮教囚禁下青春逝去的哀傷,這種對園中景緻旖旎如畫的描繪,實際上體現了主人公與環境、與命運的劇烈衝突,從而更能喚起觀眾的深刻同情。這些蘸滿感情的詩句,與優美的唱腔、舞蹈相結合,產生過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打動過千千萬萬觀眾的心靈。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優美的唱腔圖像

無怪前人要嘖嘖稱讚:“義仍填詞,妙絕一時”“其《牡丹亭》曲本,尤其情摯”;“臨川尚趣,直是橫行”這些評論雖是針對湯顯祖這位傑出作家的劇作而發的,但也從側面顯示了崑劇劇本在文辭、在結構、在藝術形象的塑造等各個方面,其要求顯然高於同時代的一般戲劇創作。這裡,牽涉一個如何歷史地、公允地評價崑劇劇本的文學性的問題。文學藝術是一定的時代與環境的產物,崑劇也不例外。

"

本文系作者暖南傾綠影視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戲曲上如《牡丹亭》中《遊園》一出,從對鏡梳妝開始,〔步步嬌〕、醉扶歸、〔皁羅袍〕幾支唱曲,都有杜麗娘與春香相互映襯的幾段歌舞,除了也帶有詮釋曲詞的作用之外,更著重的是通過優美的舞蹈表現主人公追求個性解放、愛好天然的性格,從總體上體現主題。對於崑劇舞蹈動作的經驗,也有一些熱心的藝術家系統總結過乾隆間俞維琛、龔瑞豐(老徐班名藝人)的《明心鑑》中有“辨八形”、“分四狀”“眼先引”、“頭微晃”、“步宜穩”“手為勢”、“鏡中影”“無虛日”身段“八要”,內容雖針對包括舞蹈在內的表演藝術,但能把形體動作與人物的社會地位、內心世界,聯繫美感提出啟示與要求,所以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圖像

王繼善刊刻的《審音鑑古錄》於記敘演出時身段表情的要求之外,更輯有乾隆間揚州老徐班“以身段見勝”的老外孫九皋所創《荊釵記•上路》出八聲甘州曲的全部身段動作,指明它們與唱腔板眼節奏呼應之處。誠然,在崑劇中,並非所有的戲都是載歌載舞或動作全部舞蹈化了的。比如屬“擺戲”一類的《琵琶記•盤夫》、《賞荷》《長生殿•密誓》《彈詞》等,就其動作本身來說,有模擬、表意、虛擬、裝飾、特技之分,但就現存的傳統戲曲中,崑劇的舞蹈無疑地最豐富、細膩與優美。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長生殿•密誓》的圖像

藝術家們設計這些,並非出於單純形式的美感方面的追求,同時也是塑造形象、開展矛盾衝突與劇情的需要。也正由於做到了二者的統一,我們可以看到:崑劇的舞蹈總和劇情、人物刻畫密切結合,從而給人以和諧之感,且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再次,從劇本看,毫無疑問:崑劇比之其他劇種更具強烈鮮明的文學性。文學史上一向把明、清傳奇看作那個時期文學的重要收穫,與此同時也慨嘆詩壇的暗淡。這種情況是不難理解的。部分原因在於像湯顯祖、洪昇等許多有才華的人,都把主要精力和感情傾注到傳奇的製作方面去了。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湯顯祖的繪圖

他們的文化素養,有助於從大量歷史、前人的著作、故實事中開掘豐富的題材,編制曲折複雜的情節,塑造性格鮮明的形象,描繪詩情畫意的場面,渲染尖銳激烈的衝突,安排精彩生動的科白,撰造優美凝練的曲詞……一句話,傳奇的作者是以作詩的功力用之於戲劇創作的。從而,只要他們能有意識地避免墜入千篇一律的窠臼,棄雕琢堆砌的風習,他們從崑劇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展望將來115的作品,就能具有文學與舞臺藝術的價值,甚至可以不依賴舞臺表演而獨立存在。(附帶說一句:這裡是指崑劇的文學性而言,並非讚美沒有演出條件的案頭文學)。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崑劇的圖像

許多作家,不惜以十年的時間,嘔心瀝血地推敲每一個場景、每一句曲詞,以致他們的作品所給予觀眾的,是詩劇或劇詩的感覺。即以湯顯祖而言,《牡丹亭•驚夢》一出之所以被人們推為千古絕唱,在於作者從唱詞刻畫杜麗娘覺醒的精神世界雖然個別詞句有欠明朗,不易領悟;從整體來看,卻無一字不慘淡經營。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記載選句

就文辭意思而言,它不像現代地方戲曲中完全口語化的唱詞那麼便於接受,但它卻是含蓄雋永的詩的語言,它是耐咀嚼、耐品味,足以從觀眾心中勾起對劇情、人物、主題的豐富的聯想的。在不到六十個字的短短唱詞中,觀眾感受的不只是曲文的俊美,還是主人公與外界天地接觸的過程中層次分明的強烈感情,既有對美好春光的恰悅,也很自然地連帶觸發了對禮教囚禁下青春逝去的哀傷,這種對園中景緻旖旎如畫的描繪,實際上體現了主人公與環境、與命運的劇烈衝突,從而更能喚起觀眾的深刻同情。這些蘸滿感情的詩句,與優美的唱腔、舞蹈相結合,產生過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打動過千千萬萬觀眾的心靈。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優美的唱腔圖像

無怪前人要嘖嘖稱讚:“義仍填詞,妙絕一時”“其《牡丹亭》曲本,尤其情摯”;“臨川尚趣,直是橫行”這些評論雖是針對湯顯祖這位傑出作家的劇作而發的,但也從側面顯示了崑劇劇本在文辭、在結構、在藝術形象的塑造等各個方面,其要求顯然高於同時代的一般戲劇創作。這裡,牽涉一個如何歷史地、公允地評價崑劇劇本的文學性的問題。文學藝術是一定的時代與環境的產物,崑劇也不例外。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圖像

歷史上,在唐詩宋詞開花結果的時代,同樣存在通俗、清新的民歌,人們對李白、杜甫,乃至王維、孟浩然、晏幾道、秦少游等詩人詞客都曾就他們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作過實事求是的評價,沒有對他們提出過苛刻的要求,僅僅指責了像西昆派、花間派一類刻意雕琢、內容浮靡荒誕的作家與作品,這個原則應當同樣適用於看待崑劇這種歷史的文學藝術現象的。在文學觀念進化俗文學取代詩文占主導地位的近世,崑劇曲詞與人民的文化水平之間存在距離,並不值得讚美;但我們也應當看到:炫耀才學、駢儷堆砌的只是部分作家。

"

本文系作者暖南傾綠影視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戲曲上如《牡丹亭》中《遊園》一出,從對鏡梳妝開始,〔步步嬌〕、醉扶歸、〔皁羅袍〕幾支唱曲,都有杜麗娘與春香相互映襯的幾段歌舞,除了也帶有詮釋曲詞的作用之外,更著重的是通過優美的舞蹈表現主人公追求個性解放、愛好天然的性格,從總體上體現主題。對於崑劇舞蹈動作的經驗,也有一些熱心的藝術家系統總結過乾隆間俞維琛、龔瑞豐(老徐班名藝人)的《明心鑑》中有“辨八形”、“分四狀”“眼先引”、“頭微晃”、“步宜穩”“手為勢”、“鏡中影”“無虛日”身段“八要”,內容雖針對包括舞蹈在內的表演藝術,但能把形體動作與人物的社會地位、內心世界,聯繫美感提出啟示與要求,所以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圖像

王繼善刊刻的《審音鑑古錄》於記敘演出時身段表情的要求之外,更輯有乾隆間揚州老徐班“以身段見勝”的老外孫九皋所創《荊釵記•上路》出八聲甘州曲的全部身段動作,指明它們與唱腔板眼節奏呼應之處。誠然,在崑劇中,並非所有的戲都是載歌載舞或動作全部舞蹈化了的。比如屬“擺戲”一類的《琵琶記•盤夫》、《賞荷》《長生殿•密誓》《彈詞》等,就其動作本身來說,有模擬、表意、虛擬、裝飾、特技之分,但就現存的傳統戲曲中,崑劇的舞蹈無疑地最豐富、細膩與優美。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長生殿•密誓》的圖像

藝術家們設計這些,並非出於單純形式的美感方面的追求,同時也是塑造形象、開展矛盾衝突與劇情的需要。也正由於做到了二者的統一,我們可以看到:崑劇的舞蹈總和劇情、人物刻畫密切結合,從而給人以和諧之感,且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再次,從劇本看,毫無疑問:崑劇比之其他劇種更具強烈鮮明的文學性。文學史上一向把明、清傳奇看作那個時期文學的重要收穫,與此同時也慨嘆詩壇的暗淡。這種情況是不難理解的。部分原因在於像湯顯祖、洪昇等許多有才華的人,都把主要精力和感情傾注到傳奇的製作方面去了。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湯顯祖的繪圖

他們的文化素養,有助於從大量歷史、前人的著作、故實事中開掘豐富的題材,編制曲折複雜的情節,塑造性格鮮明的形象,描繪詩情畫意的場面,渲染尖銳激烈的衝突,安排精彩生動的科白,撰造優美凝練的曲詞……一句話,傳奇的作者是以作詩的功力用之於戲劇創作的。從而,只要他們能有意識地避免墜入千篇一律的窠臼,棄雕琢堆砌的風習,他們從崑劇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展望將來115的作品,就能具有文學與舞臺藝術的價值,甚至可以不依賴舞臺表演而獨立存在。(附帶說一句:這裡是指崑劇的文學性而言,並非讚美沒有演出條件的案頭文學)。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崑劇的圖像

許多作家,不惜以十年的時間,嘔心瀝血地推敲每一個場景、每一句曲詞,以致他們的作品所給予觀眾的,是詩劇或劇詩的感覺。即以湯顯祖而言,《牡丹亭•驚夢》一出之所以被人們推為千古絕唱,在於作者從唱詞刻畫杜麗娘覺醒的精神世界雖然個別詞句有欠明朗,不易領悟;從整體來看,卻無一字不慘淡經營。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記載選句

就文辭意思而言,它不像現代地方戲曲中完全口語化的唱詞那麼便於接受,但它卻是含蓄雋永的詩的語言,它是耐咀嚼、耐品味,足以從觀眾心中勾起對劇情、人物、主題的豐富的聯想的。在不到六十個字的短短唱詞中,觀眾感受的不只是曲文的俊美,還是主人公與外界天地接觸的過程中層次分明的強烈感情,既有對美好春光的恰悅,也很自然地連帶觸發了對禮教囚禁下青春逝去的哀傷,這種對園中景緻旖旎如畫的描繪,實際上體現了主人公與環境、與命運的劇烈衝突,從而更能喚起觀眾的深刻同情。這些蘸滿感情的詩句,與優美的唱腔、舞蹈相結合,產生過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打動過千千萬萬觀眾的心靈。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優美的唱腔圖像

無怪前人要嘖嘖稱讚:“義仍填詞,妙絕一時”“其《牡丹亭》曲本,尤其情摯”;“臨川尚趣,直是橫行”這些評論雖是針對湯顯祖這位傑出作家的劇作而發的,但也從側面顯示了崑劇劇本在文辭、在結構、在藝術形象的塑造等各個方面,其要求顯然高於同時代的一般戲劇創作。這裡,牽涉一個如何歷史地、公允地評價崑劇劇本的文學性的問題。文學藝術是一定的時代與環境的產物,崑劇也不例外。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牡丹亭的圖像

歷史上,在唐詩宋詞開花結果的時代,同樣存在通俗、清新的民歌,人們對李白、杜甫,乃至王維、孟浩然、晏幾道、秦少游等詩人詞客都曾就他們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作過實事求是的評價,沒有對他們提出過苛刻的要求,僅僅指責了像西昆派、花間派一類刻意雕琢、內容浮靡荒誕的作家與作品,這個原則應當同樣適用於看待崑劇這種歷史的文學藝術現象的。在文學觀念進化俗文學取代詩文占主導地位的近世,崑劇曲詞與人民的文化水平之間存在距離,並不值得讚美;但我們也應當看到:炫耀才學、駢儷堆砌的只是部分作家。

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是崑劇的三大特色

李白的繪圖

而大部分作家實際上是在探索這樣一條道路:如何把最能表達強烈感情的詩和戲劇形式巧妙地結合起來,這是無數崑劇劇本所可證明的。總之,崑劇音樂的戲劇化、動作的舞蹈化與劇本的文學化這三大特色,雄辯地表明崑劇是一種優美而精湛的藝術,有強大的表現力,這是它能在舞臺上永葆其藝術生命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戲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