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醫論症|“口腔出血”是怎麼回事?

口腔護理 護膚 牙周炎 藥品 健康九院 健康九院 2017-10-21

談醫論症|“口腔出血”是怎麼回事?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刷牙或者啃蘋果時,發現有血;在臨床接診的過程中,我們也經常遇到患者向醫生反映早上起床發現唾液裡帶有血絲或者唾液成褐色,口腔內有股“血腥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些都是口腔出血的表現。那麼口腔出血的一些相關情況,你又知道多少呢?

  口腔出血,從概念上可以分兩類:廣義和狹義。廣義的口腔出血,我們可以簡單歸納為發生在口腔的出血症狀,包括創傷性出血、局部黏膜病變或者全身性疾病導致的出血、拔牙後出血等;狹義的口腔出血是指由牙齦或者牙周炎症導致的牙齦出血。前面提到的幾種情況,都是由牙齦或者牙周炎症引起,也是我們今天主要要介紹的口腔出血內容。

  牙齦出血的主要症狀是少量出血,血較黏稠,呈較暗的瘀紅色,多數可短時間內自行止血,也有少量嚴重患者出血量較多又不易止住;除此之外,仔細觀察出血的牙齦,可發現其顏色並不是正常牙齦那樣的粉紅色,而呈現深紅色或是紫紅色,有些甚至有明顯腫脹或者溢膿,這是牙齦存在嚴重炎症的表現。牙齦受到細菌的感染髮生炎症反應,局部血管擴張和充血。此外,牙齦一旦不可避免地受到機械刺激,比如進食、刷牙時,就可能導致血管破裂出血。

  牙齦出血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牙齦出血的發病原因可以分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

  1.全身因素。①內分泌的改變。在性激素升高、孕酮激素升高的影響下,使牙齦組織在輕微刺激下,引發非特異性炎症,導致牙齦出血、牙齦增生等。②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統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腫瘤等。致病方式通常是使全身的免疫力下降,進而導致對於局部刺激的抵抗力下降,誘發牙齦炎症、凝血系統障礙、血管的器質性變化、血流的動力學改變等。③其他一些作用於全身的外界因素,如吸菸、抗凝血藥物的服用等。

  2.局部因素。①菌斑、牙石的局部刺激。口腔衛生清潔不到位,導致菌斑、牙石的聚集,引起牙周組織炎症,如菌斑性牙齦炎、牙周炎等。②其他局部刺激因素(非菌斑牙石)及不良習慣。在機械、化學、不良修復體、不良充填體、不良矯治器及張口呼吸等的刺激下,引發局部炎症,如增生性牙齦炎、牙周炎等。③局部組織過敏。局部接觸過敏原時,引發過敏反應,波及牙齦時,牙齦紅腫極易出血。④牙齦外傷。例如不當使用牙籤,橫向刷牙等等。

  如何應對口腔出血呢?

  1.對於急性牙齦出血,首先要應急止血,如填塞、壓迫出血部位、縫扎牙齦乳頭、牙周塞治等,必要時短期全身應用止血藥物,但應嚴格控制適應證。

  2.牙齦出血多由局部因素引起。鑑於這些原因,其一,應及時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去除菌斑牙石等致病因子;治療食物嵌塞;去除不良修復體、充填體、矯治器;糾正口腔不良習慣等。其二,進行口腔衛生宣教,控制菌斑,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早晚正確刷牙、牙線、牙籤的合理使用、定期的牙周檢查及牙周支持治療。其三,戒菸、增加蔬果攝入量等。

  3.對於可疑與全身健康狀況有關的牙齦出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時行相關檢查,如血常規、凝血相、肝腎功能等,針對系統疾病採取治療措施。

  預防勝於治療

  我們常說,預防勝於治療。已經有出血症狀,肯定要積極應對;尚未出現症狀,我們更要警惕預防。

  1.如果口腔衛生不良,有大量牙垢、牙石導致的出血,可到口腔科請醫生清潔牙齒,祛除牙垢、牙石,並口服抗生素1周,牙齦炎症會很快消除,出血也會隨之停止。為了保持牙齦健康,即使是健康人群也應該每半年探訪一次牙醫,並且參考牙醫的建議。

  2.雖然錯誤的口腔保健會導致牙齦出血,但是決不能因為刷牙時牙齦出血而不刷牙。正確的做法是,選用刷毛硬度合適的牙刷,採取正確的刷牙方法,避免用力橫刷牙齒,建議採用豎刷法,每日刷牙至少兩次,每次刷牙時長至少不低於3分鐘。

  3.使用牙線去除牙縫間的食物殘留以及菌斑。

  4.及早拔除殘冠、殘根;對於容易引發鄰近牙齦出血的、製作不良的牙套或不良修復體,應重新制作。

  5.遠離菸草,合理飲食。保證平衡的營養攝入,尤其注意維生素 C和維生素K的獲得。

  6.女性月經期、妊娠期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通常在經期及妊娠期過後,牙齦出血就可明顯減輕。

  7.當出現嚴重的牙齦出血、出血不止狀況時,大家就因該注意到全身健康問題,做一個系統疾病的篩查在此時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文/李林光,碩士研究生,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專業

本文已刊於《科學生活》 (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