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常考的人物及學說,考來考去也就這幾個了


教師招聘考試常考的人物及學說,考來考去也就這幾個了


NO.1

布魯姆

➤ 教育目標分類系統

布盧姆關於教育目標的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布盧姆等人把教育目標分為三大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又把認知領域目標分為六個亞領域,即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情感領域分為五個亞領域,即接受、反應、價值評價、組織、性格化。

➤ 掌握學習

布盧姆整個教學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掌握學習”理論。所謂“掌握學習”,就是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班級授課制)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個別化幫助以及所需的額外學習時間,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達到課程目標所規定的掌握標準。

No.2

孔子

➤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

作為辦學方針,認為不分貴賤貧富和種族,人人都可以入學受教育。主張“學而優則仕”,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學而優則仕”包括了多方面的意思:學習是通向做官的途徑,培養官員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學習成績優良是做官的重要條件,如果不學習或雖經學習而成績不優良,也就沒有做官的資格,“學而優則仕”確定了教育培養統治人才的目的,體現了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 孔丘主張以“六藝”為教學內容

孔丘繼承西周貴族“六藝”教育傳統,吸收採擇了有用學科,又根據現實需要創設新學科,雖襲“六藝”之名,但對所授學科都作了調整,充實了內容。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是奴隸社會的教育內容。是分科課程的雛形。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的教育家,比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早十幾年,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在教學時必須先讓學生認真思考,已經思考相當時間但還想不通的,然後可以去啟發他;雖然思考但有所領會,但不能以適當的言辭表達出來的,此時可以去開導他。”

➤ 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採用因材施教的人。但是“因材施教”一次最早是由朱熹提出的。應注意區分。

➤ 學思結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體現了學習要學思結合的。

➤ 社會本位論

孔子是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

➤ 關於教學過程

孔子提出“學-思-行”的教學過程,有的時候也可以總結為“學-思-行”。

NO.3

盧梭

➤ 代表作《愛彌兒》

➤ 自然主義教育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歸於自然”,即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本性。培養目標: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方法原則:正確看待兒童;給兒童以充分的自由。

➤ 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

盧梭認為:理想國家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忠誠的愛國者,學校教育由國家掌管。對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費,國家也要給予補貼。教師需由本國公民擔任。體育是教育裡最重要的部分。盧梭屬於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的代表。


教師招聘考試常考的人物及學說,考來考去也就這幾個了


No.4

孟子

➤ 思孟學派

孟子,名柯,字子輿,戰國時期魯國人,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人們通常把子思和孟軻視為一派,這就是著名的思孟學派。思孟學派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資料是《孟子》一書。孟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張是勸說統治者施行“仁政”。關於思孟學派,他們提出的教學過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考試重點,考生要記住。

➤ 內發論的代表

孟子認為人性生來就是善的,有不學而能的“良能”和不慮而知的“良知”。從“性善論”出發,孟子認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義、禮、智四個“善端”。但是,僅有這些“善端”是不夠的,必須加以擴充,使之達到完善的境地。因此,教育的作用在於把人天賦的善端加以保持、培養、擴充、發展,或把已經喪失的善端找回來,啟發人們恢復天賦的善良本性,使之成為道德上的“完人”。

➤ “明人倫”與教育目的

孟子認為辦教育的目的在於“明人倫”。所謂的“人倫”就是五對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倫理道德為基本教育內容,以“孝悌”為倫理道德基礎的教育。

➤ 另外孟子還是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的代表。

教學思想

1.深造自得:孟子認為知識的學習,並非從外而來,必須經過自己主動自覺地努力鑽研,才能徹底領悟。所以,學習中特別重要的是由感性學習到理性思維的轉化。“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盈科而進:“盈科而後進”指出了學習和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

3.教亦多術:對不同情形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法。

4.專心致志: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 社會分工與教育

分工思想是孟軻的重要經濟思想,也是其教育理論中重要的基礎思想。他認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是必要的。

No.5

蘇格拉底

➤ 產婆術

蘇格拉底經過長期實踐,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法,人們稱之為“蘇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則稱之為“產婆術”,又稱之為“談話法”或“問答法”。蘇格拉底方法由譏諷、助產術、歸納、定義四個步驟組成。

➤ 啟發式教學

正是因為蘇格拉底的“產婆術”,蘇格拉底成為西方第一個採用啟發式教學的人。

➤ 美德是否可教的問題

蘇格拉底與古代其他思想家和教育家有所不同,他明確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問題,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分析,結論就是:如果美德是一種知識就是可教的,因為知識是可教的。

更多教師招聘知識,關注官方微信:學贊教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