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空:國際合作新疆域,而非大國博弈新戰場

近一段時間,外空領域頻頻出現令人不安的消極動向。美國公然把外空稱作“新戰場”,成立“外空司令部”,組建獨立“外空部隊”,並揚言在外空部署反導設施,大有在外空擴軍備戰之勢。日本緊跟其後,要組建“外空專門部隊”。這些舉動恐怕是在一步步把科幻電影中的畫面拉近現實。

但另一面,美國和西方媒體卻在大肆渲染中國和俄羅斯所謂的“外空安全威脅”,炒作中美外空“競爭論”、“衝突論”,顯然是在賊喊抓賊、混淆視聽。

在此背景下,孔君認為,有必要和大家好好釐一釐外空安全這件事。

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外空安全面臨的威脅是什麼?

這個問題一般分兩個層次來認識:一是在外空應用發展層面,隨著外空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空間環境惡化、軌道交通擁擠、空間碎片增多,對外空和平利用的消極影響不容忽視。二是在外空安全層面,隨著外空戰略地位凸顯,以主導和控制外空為目標的空間戰略不斷演進成熟,外空軍力建設持續擴張,外空武器化趨勢不斷上升,對外空和平與安全的威脅日益嚴峻。

必須看到,這兩個層面的外空安全挑戰的性質截然不同。前者是和平性質的外空活動中伴生的副作用,並非主觀惡意造成,各國有妥善應對的共同利益和良好意願。後者則是個別大國為了一己私利、謀求單方面軍事優勢的產物,一旦觸發外空武裝衝突,其危害將是災難性、致命性的。因此,外空安全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武器化和戰場化趨勢。

其次,中國的外空活動是否構成了安全威脅?

作為空間應用大國,中國一直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中國的航天》系列白皮書,開誠佈公地介紹了中國的航天政策和舉措,充分闡明瞭中國在外空的和平意圖。“神舟”、“嫦娥”和“玉兔”都是中國和平探索外空的“功臣”。不久前,“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贏得舉世矚目。這些成果是中國創造的,但根本上屬於全人類,也必將惠及全人類。

中國積極參與相關國際合作,與各國共享空間技術紅利。中國同許多國家保持著活躍的空間項目合作。中國建設的國際空間站不排斥任何一方,而是敞開胸懷,歡迎各方共同參與、合作共享。

中國堅決反對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為推動國際外空軍控進程做出了不懈努力。2008年,中國與俄羅斯共同提出“禁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草案,多年來一直積極推動以此為基礎談判國際法律文書,但遭到美國等一些國家強烈反對。2014年起,中俄率先在聯合國大會多次共提“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決議。2017年,中俄成功推動聯合國成立“防止外空軍備競賽”政府專家組並有望於近期取得積極成果。

一些國家無視中國的上述積極努力,反而炮製所謂的“中國外空威脅論”,而且是中國越發展、他們鼓譟的調門越高,這是出於怎樣的意圖和心態?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所指出的,“美國一面推進外空軍力建設,一面炮製所謂‘中國外空威脅’、‘俄羅斯外空威脅’,實質上是要為自身謀求單方面軍事優勢、研發先進武器尋找藉口”,“如果美方真正關心外空安全,就應該與中國、俄羅斯一道,積極參與到外空軍控進程中來,而不是相反”。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如何來維護外空安全?

隨著世界各國對外空技術應用的依賴與日俱增,外空安全已成為攸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戰略性問題。我們無法承受外空像陸、海、空等其他空間一樣被武器化、戰場化的後果。國際社會必須防患於未然。

維護外空和平與安全最根本有效的途徑是,儘快就防止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談判達成新的國際規則,彌補現有外空國際法律體系的不足,為外空安全提供製度性保障。適當的透明與建立信任措施也有助於維護外空安全,但不能夠取代外空軍控國際法律文書談判。

當然,主要大國在外空領城加強對話與合作,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逐步建立互信、防止誤判,也很關鍵。

外空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維護外空安全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正如習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講話中倡導的,要把外空等領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互相博棄的競技場”,這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應有之義。(作者孔君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