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同,它是建立在一塊新大陸上的全新的國家,在它建立時,許多方面代表了當時歐洲人的理想。本章將會講述這個新奇國家的祖先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孕育、成長,如何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

“五月花”號的到來

美國起源於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這13塊殖民地又是如何來的呢?英國的第一塊北美殖民地始建於1607年。這年,倫敦公司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准許它佔有北緯34°和41°之間的土地。公司的三艘船便來到了指定的地方,船上裝著120個人,全是男人。他們在條河邊建立了一座小城,用他們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名字命名為詹姆士城,它是以後英國人繼續殖民的橋頭堡。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在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現在的弗吉尼亞州。

到達美洲之初,英國人一無所有,也一無所會,連吃的都沒有。120個英國人連餓帶病死了一大半,全靠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沒有死光。這些天性善良的印第安人,看到遠道而來的白人們衣食無著,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他們,還教他們種玉米和菸草。而白人們站穩腳跟之後是怎麼回報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的呢?用搶劫和屠殺!他們用槍炮對付印第安人的長矛,趕走他們,殺死他們,把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老土地變成了自己的新家園

1620年,一群英國的清教徒乘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前往美洲殖民,他們本來要往已經建立起來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去,但途中遇到風浪,船漂到了另一個地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就在登陸前,由於船上人員混雜,且他們到達的地方並非英王已經特許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殖民很可能得不到母國的幫助,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極大的艱難險阻。為了殖民的成功、為了生存,殖民者們上岸前制訂了一個“公約”這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公約》。公約裡有這樣一些話:

"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同,它是建立在一塊新大陸上的全新的國家,在它建立時,許多方面代表了當時歐洲人的理想。本章將會講述這個新奇國家的祖先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孕育、成長,如何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

“五月花”號的到來

美國起源於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這13塊殖民地又是如何來的呢?英國的第一塊北美殖民地始建於1607年。這年,倫敦公司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准許它佔有北緯34°和41°之間的土地。公司的三艘船便來到了指定的地方,船上裝著120個人,全是男人。他們在條河邊建立了一座小城,用他們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名字命名為詹姆士城,它是以後英國人繼續殖民的橋頭堡。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在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現在的弗吉尼亞州。

到達美洲之初,英國人一無所有,也一無所會,連吃的都沒有。120個英國人連餓帶病死了一大半,全靠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沒有死光。這些天性善良的印第安人,看到遠道而來的白人們衣食無著,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他們,還教他們種玉米和菸草。而白人們站穩腳跟之後是怎麼回報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的呢?用搶劫和屠殺!他們用槍炮對付印第安人的長矛,趕走他們,殺死他們,把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老土地變成了自己的新家園

1620年,一群英國的清教徒乘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前往美洲殖民,他們本來要往已經建立起來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去,但途中遇到風浪,船漂到了另一個地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就在登陸前,由於船上人員混雜,且他們到達的地方並非英王已經特許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殖民很可能得不到母國的幫助,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極大的艱難險阻。為了殖民的成功、為了生存,殖民者們上岸前制訂了一個“公約”這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公約》。公約裡有這樣一些話: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信仰和教會的捍衛者詹姆士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増強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個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的被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耶穌紀元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國王暨蘇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士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如下。

從這個公約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個公約念念不忘陛下,但卻強調了一點:他們保證遵守的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而不是以英國為中心,而是以殖民地自己為中心,這就是美國獨立精神的源泉。

殖民地的生活

以後,殖民者們不斷開疆拓土,到1733年已經建立了13塊殖民地,都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之間一個狹長地帶,每塊殖民地現在都成了美國的一個州。在這些殖民地上生活著從歐洲各地擁進來的大批移民,有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瑞士人,等等,不過最多的還是英國人。到177年時,整個殖民地已經有了260萬人。除了白人外,殖民地上還生活著一類特殊的移民—黑奴。他們從非洲被大批大批地賣到北美,在棉花地、菸草田、白人家裡幹活。

北美的這些殖民地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王家殖民地,共有8個,它們由國王直接任命的總督統治:第二類是業主殖民地,它是英王封給大貴族的大塊殖民地,由業主自己指派總督治理;第三類是自治殖民地,由殖民地人民自己選舉總督,依據英王頒發的特許狀統治。

除總督外,殖民地還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按英國模式建立,分上下兩院,議員們是殖民地的人民選舉的,但當選民和議員都必須有一定財產。

"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同,它是建立在一塊新大陸上的全新的國家,在它建立時,許多方面代表了當時歐洲人的理想。本章將會講述這個新奇國家的祖先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孕育、成長,如何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

“五月花”號的到來

美國起源於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這13塊殖民地又是如何來的呢?英國的第一塊北美殖民地始建於1607年。這年,倫敦公司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准許它佔有北緯34°和41°之間的土地。公司的三艘船便來到了指定的地方,船上裝著120個人,全是男人。他們在條河邊建立了一座小城,用他們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名字命名為詹姆士城,它是以後英國人繼續殖民的橋頭堡。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在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現在的弗吉尼亞州。

到達美洲之初,英國人一無所有,也一無所會,連吃的都沒有。120個英國人連餓帶病死了一大半,全靠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沒有死光。這些天性善良的印第安人,看到遠道而來的白人們衣食無著,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他們,還教他們種玉米和菸草。而白人們站穩腳跟之後是怎麼回報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的呢?用搶劫和屠殺!他們用槍炮對付印第安人的長矛,趕走他們,殺死他們,把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老土地變成了自己的新家園

1620年,一群英國的清教徒乘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前往美洲殖民,他們本來要往已經建立起來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去,但途中遇到風浪,船漂到了另一個地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就在登陸前,由於船上人員混雜,且他們到達的地方並非英王已經特許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殖民很可能得不到母國的幫助,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極大的艱難險阻。為了殖民的成功、為了生存,殖民者們上岸前制訂了一個“公約”這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公約》。公約裡有這樣一些話: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信仰和教會的捍衛者詹姆士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増強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個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的被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耶穌紀元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國王暨蘇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士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如下。

從這個公約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個公約念念不忘陛下,但卻強調了一點:他們保證遵守的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而不是以英國為中心,而是以殖民地自己為中心,這就是美國獨立精神的源泉。

殖民地的生活

以後,殖民者們不斷開疆拓土,到1733年已經建立了13塊殖民地,都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之間一個狹長地帶,每塊殖民地現在都成了美國的一個州。在這些殖民地上生活著從歐洲各地擁進來的大批移民,有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瑞士人,等等,不過最多的還是英國人。到177年時,整個殖民地已經有了260萬人。除了白人外,殖民地上還生活著一類特殊的移民—黑奴。他們從非洲被大批大批地賣到北美,在棉花地、菸草田、白人家裡幹活。

北美的這些殖民地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王家殖民地,共有8個,它們由國王直接任命的總督統治:第二類是業主殖民地,它是英王封給大貴族的大塊殖民地,由業主自己指派總督治理;第三類是自治殖民地,由殖民地人民自己選舉總督,依據英王頒發的特許狀統治。

除總督外,殖民地還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按英國模式建立,分上下兩院,議員們是殖民地的人民選舉的,但當選民和議員都必須有一定財產。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建立殖民地當然是為了英國,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建立殖民地後,英國人就把它當做了金母雞,想方設法從殖民地要錢。最簡便的辦法是徵稅,英國人在殖民地設立了許多海關,向進入殖民地的商品徵收關稅,再把稅收送回英國。

英國政府又控制了殖民地的運輸和貿易。早在克倫威爾時期英國就頒佈了《航海條例》,禁止外國不經英國政府許可與英國殖民地貿易,外國商品如果想輸入殖民地必須由英國船來裝。接著又弄出了一個《列舉商品法》,規定殖民地的商品如菸草棉花等只能賣給國,如果想賣到外國去也得先賣給英國商人,再由他們去賣。英國人不但控制了殖民地的對外貿易,還想把它們彼此之間隔絕開來。例如禁止各殖民地之間互相銷售羊毛、棉紗等,好讓英國產的這些東西壟斷市場。當英國人看到殖民地有什麼商品能危及英國本土生產的同類商品時,就極力限制甚至禁止生產。如鐵,英國政府規定殖民地可以大量地往英國銷售鐵礦,卻禁止它們自己製造鐵製品,就是一顆小釘子也不成。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措施都極不公平、十分荒唐,使英國人大發不義之財,殖民地人民卻大吃其虧。在1763年,英國終於徹底擊敗了最後的殖民對手法國,把全世界的殖民主動權牢牢抓在了手中。這一年英國頒佈法令,禁止13塊殖民地的人移居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地區。這些地區現在都是英國打敗法國的勝利果實,本來鼓勵殖民地人民到這片廣大的新領土去開墾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英國政府不但不鼓勵,反而禁止。這可把殖民地人民氣壞了。

接著英國人又頒佈了《食糖條例》,對從西印度群島輸往殖民地的糖徵收高關稅。為了徵收到這些關稅,英國人派了軍艦在海上巡邏,大抓走私分子。這對原來很大程度上是靠與西印度群島走私發展起來的殖民地經濟來說,像被打了一悶棍,一時工廠關門、船員失業,沿海經濟片蕭條。第三個法令是嚴禁殖民地發行自己的紙幣,這一向是殖民地的權利,新法令等於把殖民地人民手中的大量紙幣變成了廢紙。

這些倒行逆施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殖民地人民頭上,這時他們已經像被放了一捆又一捆稻草的駱駝,快要忍受不住了,只等那最後一根稻草放上去,他們要麼累死,要麼跳將起來,把身上的稻草一股腦兒全掀掉。這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加到他們身上來了。

"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同,它是建立在一塊新大陸上的全新的國家,在它建立時,許多方面代表了當時歐洲人的理想。本章將會講述這個新奇國家的祖先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孕育、成長,如何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

“五月花”號的到來

美國起源於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這13塊殖民地又是如何來的呢?英國的第一塊北美殖民地始建於1607年。這年,倫敦公司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准許它佔有北緯34°和41°之間的土地。公司的三艘船便來到了指定的地方,船上裝著120個人,全是男人。他們在條河邊建立了一座小城,用他們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名字命名為詹姆士城,它是以後英國人繼續殖民的橋頭堡。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在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現在的弗吉尼亞州。

到達美洲之初,英國人一無所有,也一無所會,連吃的都沒有。120個英國人連餓帶病死了一大半,全靠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沒有死光。這些天性善良的印第安人,看到遠道而來的白人們衣食無著,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他們,還教他們種玉米和菸草。而白人們站穩腳跟之後是怎麼回報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的呢?用搶劫和屠殺!他們用槍炮對付印第安人的長矛,趕走他們,殺死他們,把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老土地變成了自己的新家園

1620年,一群英國的清教徒乘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前往美洲殖民,他們本來要往已經建立起來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去,但途中遇到風浪,船漂到了另一個地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就在登陸前,由於船上人員混雜,且他們到達的地方並非英王已經特許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殖民很可能得不到母國的幫助,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極大的艱難險阻。為了殖民的成功、為了生存,殖民者們上岸前制訂了一個“公約”這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公約》。公約裡有這樣一些話: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信仰和教會的捍衛者詹姆士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増強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個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的被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耶穌紀元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國王暨蘇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士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如下。

從這個公約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個公約念念不忘陛下,但卻強調了一點:他們保證遵守的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而不是以英國為中心,而是以殖民地自己為中心,這就是美國獨立精神的源泉。

殖民地的生活

以後,殖民者們不斷開疆拓土,到1733年已經建立了13塊殖民地,都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之間一個狹長地帶,每塊殖民地現在都成了美國的一個州。在這些殖民地上生活著從歐洲各地擁進來的大批移民,有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瑞士人,等等,不過最多的還是英國人。到177年時,整個殖民地已經有了260萬人。除了白人外,殖民地上還生活著一類特殊的移民—黑奴。他們從非洲被大批大批地賣到北美,在棉花地、菸草田、白人家裡幹活。

北美的這些殖民地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王家殖民地,共有8個,它們由國王直接任命的總督統治:第二類是業主殖民地,它是英王封給大貴族的大塊殖民地,由業主自己指派總督治理;第三類是自治殖民地,由殖民地人民自己選舉總督,依據英王頒發的特許狀統治。

除總督外,殖民地還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按英國模式建立,分上下兩院,議員們是殖民地的人民選舉的,但當選民和議員都必須有一定財產。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建立殖民地當然是為了英國,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建立殖民地後,英國人就把它當做了金母雞,想方設法從殖民地要錢。最簡便的辦法是徵稅,英國人在殖民地設立了許多海關,向進入殖民地的商品徵收關稅,再把稅收送回英國。

英國政府又控制了殖民地的運輸和貿易。早在克倫威爾時期英國就頒佈了《航海條例》,禁止外國不經英國政府許可與英國殖民地貿易,外國商品如果想輸入殖民地必須由英國船來裝。接著又弄出了一個《列舉商品法》,規定殖民地的商品如菸草棉花等只能賣給國,如果想賣到外國去也得先賣給英國商人,再由他們去賣。英國人不但控制了殖民地的對外貿易,還想把它們彼此之間隔絕開來。例如禁止各殖民地之間互相銷售羊毛、棉紗等,好讓英國產的這些東西壟斷市場。當英國人看到殖民地有什麼商品能危及英國本土生產的同類商品時,就極力限制甚至禁止生產。如鐵,英國政府規定殖民地可以大量地往英國銷售鐵礦,卻禁止它們自己製造鐵製品,就是一顆小釘子也不成。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措施都極不公平、十分荒唐,使英國人大發不義之財,殖民地人民卻大吃其虧。在1763年,英國終於徹底擊敗了最後的殖民對手法國,把全世界的殖民主動權牢牢抓在了手中。這一年英國頒佈法令,禁止13塊殖民地的人移居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地區。這些地區現在都是英國打敗法國的勝利果實,本來鼓勵殖民地人民到這片廣大的新領土去開墾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英國政府不但不鼓勵,反而禁止。這可把殖民地人民氣壞了。

接著英國人又頒佈了《食糖條例》,對從西印度群島輸往殖民地的糖徵收高關稅。為了徵收到這些關稅,英國人派了軍艦在海上巡邏,大抓走私分子。這對原來很大程度上是靠與西印度群島走私發展起來的殖民地經濟來說,像被打了一悶棍,一時工廠關門、船員失業,沿海經濟片蕭條。第三個法令是嚴禁殖民地發行自己的紙幣,這一向是殖民地的權利,新法令等於把殖民地人民手中的大量紙幣變成了廢紙。

這些倒行逆施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殖民地人民頭上,這時他們已經像被放了一捆又一捆稻草的駱駝,快要忍受不住了,只等那最後一根稻草放上去,他們要麼累死,要麼跳將起來,把身上的稻草一股腦兒全掀掉。這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加到他們身上來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揭竿而起

765年3月,英國政府頒佈了《印花稅法》,規定殖民地所有的印刷品,從報紙、書刊、債券、執照到各種證書,都要交“印花稅”在此之前,殖民地人民雖然受盡了英國人的壓榨,但交稅卻一直只需交關稅,現在平白多了一項,等於是從他們的口袋裡搶劫,他們胸中的怒火如火山爆發般噴將出來,這火積鬱已久,發起來就格外猛烈。

《印花稅法》剛一頒佈,殖民地人們立即衝上街頭,進行抗議,高呼口號:“要自由、不要印花稅!”、“英國佬滾回去!”後來出現了個個反抗組織,主要是“自由之子”和“自由之女”等,自由之子們甚至將許多英國稅官的衣服扒掉,塗上瀝青,再在身上粘了羽毛,變成“鳥人”抬到大街上游行。

1765年10月,9個殖民地的代表在紐約舉行大會,通過了《殖民地人民的權利及其不滿原因的宣言》,或稱《權利與自由宣言》。宣言指出英國國會無權向殖民地人民徵稅,因此必須廢除《印花稅法》,同時要求取消所有限制殖民地進行自由貿易的法律。

在會議上一個叫加茲登的議員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這個大陸上不應當有人稱為新英格蘭人、紐約人等等,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堅人。

這句話第一次明白地把殖民地人與英國人從名稱上區分開來,殖民地人民終於有了自己民族的名稱American,現在通譯作美國人。

不久後全部13個殖民地都團結起來了。殖民地團結起來後採取的第一個統一行動就是抵制英國貨。這給英國造成的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在英國,大批向殖民地輸出產品的工廠關門大吉,大批工人失了業,工廠主和工人們都起來反對印花稅。內外夾攻之下,英國政府被迫讓步在印花稅法案頒佈一年之後就廢除了它。

"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同,它是建立在一塊新大陸上的全新的國家,在它建立時,許多方面代表了當時歐洲人的理想。本章將會講述這個新奇國家的祖先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孕育、成長,如何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

“五月花”號的到來

美國起源於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這13塊殖民地又是如何來的呢?英國的第一塊北美殖民地始建於1607年。這年,倫敦公司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准許它佔有北緯34°和41°之間的土地。公司的三艘船便來到了指定的地方,船上裝著120個人,全是男人。他們在條河邊建立了一座小城,用他們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名字命名為詹姆士城,它是以後英國人繼續殖民的橋頭堡。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在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現在的弗吉尼亞州。

到達美洲之初,英國人一無所有,也一無所會,連吃的都沒有。120個英國人連餓帶病死了一大半,全靠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沒有死光。這些天性善良的印第安人,看到遠道而來的白人們衣食無著,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他們,還教他們種玉米和菸草。而白人們站穩腳跟之後是怎麼回報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的呢?用搶劫和屠殺!他們用槍炮對付印第安人的長矛,趕走他們,殺死他們,把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老土地變成了自己的新家園

1620年,一群英國的清教徒乘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前往美洲殖民,他們本來要往已經建立起來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去,但途中遇到風浪,船漂到了另一個地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就在登陸前,由於船上人員混雜,且他們到達的地方並非英王已經特許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殖民很可能得不到母國的幫助,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極大的艱難險阻。為了殖民的成功、為了生存,殖民者們上岸前制訂了一個“公約”這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公約》。公約裡有這樣一些話: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信仰和教會的捍衛者詹姆士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増強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個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的被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耶穌紀元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國王暨蘇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士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如下。

從這個公約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個公約念念不忘陛下,但卻強調了一點:他們保證遵守的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而不是以英國為中心,而是以殖民地自己為中心,這就是美國獨立精神的源泉。

殖民地的生活

以後,殖民者們不斷開疆拓土,到1733年已經建立了13塊殖民地,都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之間一個狹長地帶,每塊殖民地現在都成了美國的一個州。在這些殖民地上生活著從歐洲各地擁進來的大批移民,有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瑞士人,等等,不過最多的還是英國人。到177年時,整個殖民地已經有了260萬人。除了白人外,殖民地上還生活著一類特殊的移民—黑奴。他們從非洲被大批大批地賣到北美,在棉花地、菸草田、白人家裡幹活。

北美的這些殖民地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王家殖民地,共有8個,它們由國王直接任命的總督統治:第二類是業主殖民地,它是英王封給大貴族的大塊殖民地,由業主自己指派總督治理;第三類是自治殖民地,由殖民地人民自己選舉總督,依據英王頒發的特許狀統治。

除總督外,殖民地還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按英國模式建立,分上下兩院,議員們是殖民地的人民選舉的,但當選民和議員都必須有一定財產。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建立殖民地當然是為了英國,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建立殖民地後,英國人就把它當做了金母雞,想方設法從殖民地要錢。最簡便的辦法是徵稅,英國人在殖民地設立了許多海關,向進入殖民地的商品徵收關稅,再把稅收送回英國。

英國政府又控制了殖民地的運輸和貿易。早在克倫威爾時期英國就頒佈了《航海條例》,禁止外國不經英國政府許可與英國殖民地貿易,外國商品如果想輸入殖民地必須由英國船來裝。接著又弄出了一個《列舉商品法》,規定殖民地的商品如菸草棉花等只能賣給國,如果想賣到外國去也得先賣給英國商人,再由他們去賣。英國人不但控制了殖民地的對外貿易,還想把它們彼此之間隔絕開來。例如禁止各殖民地之間互相銷售羊毛、棉紗等,好讓英國產的這些東西壟斷市場。當英國人看到殖民地有什麼商品能危及英國本土生產的同類商品時,就極力限制甚至禁止生產。如鐵,英國政府規定殖民地可以大量地往英國銷售鐵礦,卻禁止它們自己製造鐵製品,就是一顆小釘子也不成。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措施都極不公平、十分荒唐,使英國人大發不義之財,殖民地人民卻大吃其虧。在1763年,英國終於徹底擊敗了最後的殖民對手法國,把全世界的殖民主動權牢牢抓在了手中。這一年英國頒佈法令,禁止13塊殖民地的人移居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地區。這些地區現在都是英國打敗法國的勝利果實,本來鼓勵殖民地人民到這片廣大的新領土去開墾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英國政府不但不鼓勵,反而禁止。這可把殖民地人民氣壞了。

接著英國人又頒佈了《食糖條例》,對從西印度群島輸往殖民地的糖徵收高關稅。為了徵收到這些關稅,英國人派了軍艦在海上巡邏,大抓走私分子。這對原來很大程度上是靠與西印度群島走私發展起來的殖民地經濟來說,像被打了一悶棍,一時工廠關門、船員失業,沿海經濟片蕭條。第三個法令是嚴禁殖民地發行自己的紙幣,這一向是殖民地的權利,新法令等於把殖民地人民手中的大量紙幣變成了廢紙。

這些倒行逆施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殖民地人民頭上,這時他們已經像被放了一捆又一捆稻草的駱駝,快要忍受不住了,只等那最後一根稻草放上去,他們要麼累死,要麼跳將起來,把身上的稻草一股腦兒全掀掉。這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加到他們身上來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揭竿而起

765年3月,英國政府頒佈了《印花稅法》,規定殖民地所有的印刷品,從報紙、書刊、債券、執照到各種證書,都要交“印花稅”在此之前,殖民地人民雖然受盡了英國人的壓榨,但交稅卻一直只需交關稅,現在平白多了一項,等於是從他們的口袋裡搶劫,他們胸中的怒火如火山爆發般噴將出來,這火積鬱已久,發起來就格外猛烈。

《印花稅法》剛一頒佈,殖民地人們立即衝上街頭,進行抗議,高呼口號:“要自由、不要印花稅!”、“英國佬滾回去!”後來出現了個個反抗組織,主要是“自由之子”和“自由之女”等,自由之子們甚至將許多英國稅官的衣服扒掉,塗上瀝青,再在身上粘了羽毛,變成“鳥人”抬到大街上游行。

1765年10月,9個殖民地的代表在紐約舉行大會,通過了《殖民地人民的權利及其不滿原因的宣言》,或稱《權利與自由宣言》。宣言指出英國國會無權向殖民地人民徵稅,因此必須廢除《印花稅法》,同時要求取消所有限制殖民地進行自由貿易的法律。

在會議上一個叫加茲登的議員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這個大陸上不應當有人稱為新英格蘭人、紐約人等等,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堅人。

這句話第一次明白地把殖民地人與英國人從名稱上區分開來,殖民地人民終於有了自己民族的名稱American,現在通譯作美國人。

不久後全部13個殖民地都團結起來了。殖民地團結起來後採取的第一個統一行動就是抵制英國貨。這給英國造成的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在英國,大批向殖民地輸出產品的工廠關門大吉,大批工人失了業,工廠主和工人們都起來反對印花稅。內外夾攻之下,英國政府被迫讓步在印花稅法案頒佈一年之後就廢除了它。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但《印花稅法》廢除僅一年後英國議會又拋出了《唐森德法》,中心是向所有殖民地從英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進口稅。這個舉動促使又一波抗稅高潮興起了,波士頓市民首先起來反對《唐森德法》,馬薩諸塞殖民地的議會正式聲明,英國無權向殖民地徵收任何稅。

為了徵稅和反擊反徵稅,英國人終於訴諸暴力了。他們派出了巡邏艇在殖民地各港口到處搜查,一邊收稅一邊沒收沒交稅的貨物。殖民地的人民決心以暴制暴。當稅官駕著巡邏艇去沒收抗稅的貨物時,他們就蜂擁而上,把稅官痛打一頓,把貨物搶回來,還把他們變成了“鳥人”遊街。當時反抗的中心是波士頓,這裡是英軍駐防的中心,也是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中心。1770年3月,正是這裡發生的波士頓慘案使殖民地的反英鬥爭進一步擴大。

波士頓慘案的情形是這樣的:一個很冷的白天,在一條大街上英國兵和市民們發生了衝突,一個士兵率先用槍托揍了一個理髮匠的學徒。市民們便群起還擊,還有人跑到一個會議廳搖起集合鈴來,一時市民們從四面八方衝過來,隨手抓起地上的積雪做武器向英國兵扔過去,有的人還舉起了木棍。英國人悍然開槍,當場打死三人,幾天後受傷的兩個也死了。第一個死者名叫阿塔克斯,是“自由之子”的成員。

鮮血終於驚醒了殖民地人民,他們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抵抗運動,最後英國政府又被迫廢除了《唐森德法》。但英國人保留了每磅三便士的茶葉稅。這稅其實是非常之少的,主要是個象徵,象徵英國人有權在殖民地徵稅。殖民地人民就是不給英國人這個面子,為了讓英國人收不到這每磅三便土的茶葉稅,他們乾脆不喝茶。後來索性不準英國人把茶葉運過來,這就直接導致了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一天,東印度公司的船往波士頓運來了幾百箱茶葉,殖民地人聽說後,不但不買茶葉,甚至不準運茶船停在他們的港口。英國人當然不理會這樣的要求,於是就發生了下面的情景:一群“印第安人”像猛虎般直撲向茶葉船,手裡操著斧子,他們劈開了茶葉箱,將整船整船的茶葉倒進大海,價值18萬英鎊。這是1773年12月的事。

"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同,它是建立在一塊新大陸上的全新的國家,在它建立時,許多方面代表了當時歐洲人的理想。本章將會講述這個新奇國家的祖先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孕育、成長,如何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

“五月花”號的到來

美國起源於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這13塊殖民地又是如何來的呢?英國的第一塊北美殖民地始建於1607年。這年,倫敦公司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准許它佔有北緯34°和41°之間的土地。公司的三艘船便來到了指定的地方,船上裝著120個人,全是男人。他們在條河邊建立了一座小城,用他們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名字命名為詹姆士城,它是以後英國人繼續殖民的橋頭堡。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在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現在的弗吉尼亞州。

到達美洲之初,英國人一無所有,也一無所會,連吃的都沒有。120個英國人連餓帶病死了一大半,全靠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沒有死光。這些天性善良的印第安人,看到遠道而來的白人們衣食無著,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他們,還教他們種玉米和菸草。而白人們站穩腳跟之後是怎麼回報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的呢?用搶劫和屠殺!他們用槍炮對付印第安人的長矛,趕走他們,殺死他們,把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老土地變成了自己的新家園

1620年,一群英國的清教徒乘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前往美洲殖民,他們本來要往已經建立起來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去,但途中遇到風浪,船漂到了另一個地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就在登陸前,由於船上人員混雜,且他們到達的地方並非英王已經特許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殖民很可能得不到母國的幫助,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極大的艱難險阻。為了殖民的成功、為了生存,殖民者們上岸前制訂了一個“公約”這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公約》。公約裡有這樣一些話: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信仰和教會的捍衛者詹姆士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増強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個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的被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耶穌紀元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國王暨蘇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士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如下。

從這個公約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個公約念念不忘陛下,但卻強調了一點:他們保證遵守的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而不是以英國為中心,而是以殖民地自己為中心,這就是美國獨立精神的源泉。

殖民地的生活

以後,殖民者們不斷開疆拓土,到1733年已經建立了13塊殖民地,都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之間一個狹長地帶,每塊殖民地現在都成了美國的一個州。在這些殖民地上生活著從歐洲各地擁進來的大批移民,有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瑞士人,等等,不過最多的還是英國人。到177年時,整個殖民地已經有了260萬人。除了白人外,殖民地上還生活著一類特殊的移民—黑奴。他們從非洲被大批大批地賣到北美,在棉花地、菸草田、白人家裡幹活。

北美的這些殖民地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王家殖民地,共有8個,它們由國王直接任命的總督統治:第二類是業主殖民地,它是英王封給大貴族的大塊殖民地,由業主自己指派總督治理;第三類是自治殖民地,由殖民地人民自己選舉總督,依據英王頒發的特許狀統治。

除總督外,殖民地還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按英國模式建立,分上下兩院,議員們是殖民地的人民選舉的,但當選民和議員都必須有一定財產。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建立殖民地當然是為了英國,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建立殖民地後,英國人就把它當做了金母雞,想方設法從殖民地要錢。最簡便的辦法是徵稅,英國人在殖民地設立了許多海關,向進入殖民地的商品徵收關稅,再把稅收送回英國。

英國政府又控制了殖民地的運輸和貿易。早在克倫威爾時期英國就頒佈了《航海條例》,禁止外國不經英國政府許可與英國殖民地貿易,外國商品如果想輸入殖民地必須由英國船來裝。接著又弄出了一個《列舉商品法》,規定殖民地的商品如菸草棉花等只能賣給國,如果想賣到外國去也得先賣給英國商人,再由他們去賣。英國人不但控制了殖民地的對外貿易,還想把它們彼此之間隔絕開來。例如禁止各殖民地之間互相銷售羊毛、棉紗等,好讓英國產的這些東西壟斷市場。當英國人看到殖民地有什麼商品能危及英國本土生產的同類商品時,就極力限制甚至禁止生產。如鐵,英國政府規定殖民地可以大量地往英國銷售鐵礦,卻禁止它們自己製造鐵製品,就是一顆小釘子也不成。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措施都極不公平、十分荒唐,使英國人大發不義之財,殖民地人民卻大吃其虧。在1763年,英國終於徹底擊敗了最後的殖民對手法國,把全世界的殖民主動權牢牢抓在了手中。這一年英國頒佈法令,禁止13塊殖民地的人移居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地區。這些地區現在都是英國打敗法國的勝利果實,本來鼓勵殖民地人民到這片廣大的新領土去開墾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英國政府不但不鼓勵,反而禁止。這可把殖民地人民氣壞了。

接著英國人又頒佈了《食糖條例》,對從西印度群島輸往殖民地的糖徵收高關稅。為了徵收到這些關稅,英國人派了軍艦在海上巡邏,大抓走私分子。這對原來很大程度上是靠與西印度群島走私發展起來的殖民地經濟來說,像被打了一悶棍,一時工廠關門、船員失業,沿海經濟片蕭條。第三個法令是嚴禁殖民地發行自己的紙幣,這一向是殖民地的權利,新法令等於把殖民地人民手中的大量紙幣變成了廢紙。

這些倒行逆施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殖民地人民頭上,這時他們已經像被放了一捆又一捆稻草的駱駝,快要忍受不住了,只等那最後一根稻草放上去,他們要麼累死,要麼跳將起來,把身上的稻草一股腦兒全掀掉。這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加到他們身上來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揭竿而起

765年3月,英國政府頒佈了《印花稅法》,規定殖民地所有的印刷品,從報紙、書刊、債券、執照到各種證書,都要交“印花稅”在此之前,殖民地人民雖然受盡了英國人的壓榨,但交稅卻一直只需交關稅,現在平白多了一項,等於是從他們的口袋裡搶劫,他們胸中的怒火如火山爆發般噴將出來,這火積鬱已久,發起來就格外猛烈。

《印花稅法》剛一頒佈,殖民地人們立即衝上街頭,進行抗議,高呼口號:“要自由、不要印花稅!”、“英國佬滾回去!”後來出現了個個反抗組織,主要是“自由之子”和“自由之女”等,自由之子們甚至將許多英國稅官的衣服扒掉,塗上瀝青,再在身上粘了羽毛,變成“鳥人”抬到大街上游行。

1765年10月,9個殖民地的代表在紐約舉行大會,通過了《殖民地人民的權利及其不滿原因的宣言》,或稱《權利與自由宣言》。宣言指出英國國會無權向殖民地人民徵稅,因此必須廢除《印花稅法》,同時要求取消所有限制殖民地進行自由貿易的法律。

在會議上一個叫加茲登的議員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這個大陸上不應當有人稱為新英格蘭人、紐約人等等,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堅人。

這句話第一次明白地把殖民地人與英國人從名稱上區分開來,殖民地人民終於有了自己民族的名稱American,現在通譯作美國人。

不久後全部13個殖民地都團結起來了。殖民地團結起來後採取的第一個統一行動就是抵制英國貨。這給英國造成的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在英國,大批向殖民地輸出產品的工廠關門大吉,大批工人失了業,工廠主和工人們都起來反對印花稅。內外夾攻之下,英國政府被迫讓步在印花稅法案頒佈一年之後就廢除了它。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但《印花稅法》廢除僅一年後英國議會又拋出了《唐森德法》,中心是向所有殖民地從英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進口稅。這個舉動促使又一波抗稅高潮興起了,波士頓市民首先起來反對《唐森德法》,馬薩諸塞殖民地的議會正式聲明,英國無權向殖民地徵收任何稅。

為了徵稅和反擊反徵稅,英國人終於訴諸暴力了。他們派出了巡邏艇在殖民地各港口到處搜查,一邊收稅一邊沒收沒交稅的貨物。殖民地的人民決心以暴制暴。當稅官駕著巡邏艇去沒收抗稅的貨物時,他們就蜂擁而上,把稅官痛打一頓,把貨物搶回來,還把他們變成了“鳥人”遊街。當時反抗的中心是波士頓,這裡是英軍駐防的中心,也是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中心。1770年3月,正是這裡發生的波士頓慘案使殖民地的反英鬥爭進一步擴大。

波士頓慘案的情形是這樣的:一個很冷的白天,在一條大街上英國兵和市民們發生了衝突,一個士兵率先用槍托揍了一個理髮匠的學徒。市民們便群起還擊,還有人跑到一個會議廳搖起集合鈴來,一時市民們從四面八方衝過來,隨手抓起地上的積雪做武器向英國兵扔過去,有的人還舉起了木棍。英國人悍然開槍,當場打死三人,幾天後受傷的兩個也死了。第一個死者名叫阿塔克斯,是“自由之子”的成員。

鮮血終於驚醒了殖民地人民,他們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抵抗運動,最後英國政府又被迫廢除了《唐森德法》。但英國人保留了每磅三便士的茶葉稅。這稅其實是非常之少的,主要是個象徵,象徵英國人有權在殖民地徵稅。殖民地人民就是不給英國人這個面子,為了讓英國人收不到這每磅三便土的茶葉稅,他們乾脆不喝茶。後來索性不準英國人把茶葉運過來,這就直接導致了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一天,東印度公司的船往波士頓運來了幾百箱茶葉,殖民地人聽說後,不但不買茶葉,甚至不準運茶船停在他們的港口。英國人當然不理會這樣的要求,於是就發生了下面的情景:一群“印第安人”像猛虎般直撲向茶葉船,手裡操著斧子,他們劈開了茶葉箱,將整船整船的茶葉倒進大海,價值18萬英鎊。這是1773年12月的事。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人立即宣佈了針鋒相對的鎮壓措施。如封鎖波士頓港口,要求波士頓賠償損失;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議員不再選舉,而由英王任命;英國軍隊可以任意進入殖民地的任何地方,等等。面對英國人空前的高壓措施,殖民地人民士氣高漲,決心團結起來進行反抗。

殖民地進一步團結起來的標誌是第一屆大陸會議的召開。1774年9月,北美13個殖民地中的12個派代表在費城召開大會,共商抗英大計。當時會議的代表們分成了三派:一派是激進派,主張徹底獨立;一派是保守派,主張不要獨立,建立一個北美議會,與英國共管殖民地;第三派是溫和派,主張看時局的進程決定是否獨立。經過一番爭論,會議達成了妥協,決定一方面成立聯合政府,共同抵制英貨,並建立武裝;另方面,並沒有宣佈獨立,甚至表示仍然效忠英王。

如果這時候英國人能夠讓步,尊重各殖民地權利,戰爭仍可避免。因為這時候大多數殖民地人都沒有想到要獨立,他們只想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但這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已經鐵了心了,非打不可,打贏了殖民地還會像從前一樣幫他發財,打輸了就讓它獨立。名義上的什麼效忠,沒有一點實際好處,他不需要殖民地人民被逼到牆角了,要麼完全屈從英王,繳稅納糧;要麼就戰鬥,直至獨立。他們不可能完全屈從,決心發動獨立戰爭。

萊剋星敦的槍聲

獨立戰爭是從“萊剋星敦的槍聲”開始的。1774年4月18日,馬薩諸塞波士頓附近的小鎮康科頓,一隊英軍奉英軍頭目蓋治之命前來奪取這裡的民兵武器庫。銀匠勒維爾和工人戴維斯首先發現了他們,立即飛馬沿途報信,英軍剛走到萊剋星敦,民兵們就向他們射出了第槍,這也是整個北美獨立戰爭的第一槍。這就是“萊剋星敦的槍聲”英軍人多勢眾,而且訓練有素,幾個民兵阻止不了他們。於是英軍順利地打到了康科頓,順利地破壞了那裡的武器庫。可就在英軍得勝回營的路上,英軍陷入了民兵的槍林彈雨之中。心驚膽戰的英軍被打得狼狽逃竄,損失超過了200人。

萊剋星敦的槍聲剎時傳遍了整個殖民地,人們自發行動起來,奪取武器,搶關佔隘,向英國人開火。北美民兵人數越來越多,但像一盤散沙一樣,各自為戰。為了使這些散兵遊勇成為一支正規軍,1775年5月,北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會議作了三項重大的決定:一是發行自己的貨幣,建立獨立的北美經濟;二是組建正規的反英軍隊,由華盛頓任總司令;三是向外國購買武器,並且積極尋找外國同盟軍。直到此時,包括華盛頓在內的大陸精英們仍然沒有想到完全獨立。每天晚飯後,華盛頓和軍官們還按照習慣為喬治三世的健康乾杯,他們的部隊也仍然懸掛著英國的“米”字旗。這並不是因為殖民地人民不想獨立,而是他們沒意識到自己已經獨立了,而這時距離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也只有一紙之隔了。

"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同,它是建立在一塊新大陸上的全新的國家,在它建立時,許多方面代表了當時歐洲人的理想。本章將會講述這個新奇國家的祖先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孕育、成長,如何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

“五月花”號的到來

美國起源於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這13塊殖民地又是如何來的呢?英國的第一塊北美殖民地始建於1607年。這年,倫敦公司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准許它佔有北緯34°和41°之間的土地。公司的三艘船便來到了指定的地方,船上裝著120個人,全是男人。他們在條河邊建立了一座小城,用他們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名字命名為詹姆士城,它是以後英國人繼續殖民的橋頭堡。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在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現在的弗吉尼亞州。

到達美洲之初,英國人一無所有,也一無所會,連吃的都沒有。120個英國人連餓帶病死了一大半,全靠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沒有死光。這些天性善良的印第安人,看到遠道而來的白人們衣食無著,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他們,還教他們種玉米和菸草。而白人們站穩腳跟之後是怎麼回報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的呢?用搶劫和屠殺!他們用槍炮對付印第安人的長矛,趕走他們,殺死他們,把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老土地變成了自己的新家園

1620年,一群英國的清教徒乘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前往美洲殖民,他們本來要往已經建立起來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去,但途中遇到風浪,船漂到了另一個地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就在登陸前,由於船上人員混雜,且他們到達的地方並非英王已經特許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殖民很可能得不到母國的幫助,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極大的艱難險阻。為了殖民的成功、為了生存,殖民者們上岸前制訂了一個“公約”這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公約》。公約裡有這樣一些話: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信仰和教會的捍衛者詹姆士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増強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個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的被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耶穌紀元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國王暨蘇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士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如下。

從這個公約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個公約念念不忘陛下,但卻強調了一點:他們保證遵守的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而不是以英國為中心,而是以殖民地自己為中心,這就是美國獨立精神的源泉。

殖民地的生活

以後,殖民者們不斷開疆拓土,到1733年已經建立了13塊殖民地,都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之間一個狹長地帶,每塊殖民地現在都成了美國的一個州。在這些殖民地上生活著從歐洲各地擁進來的大批移民,有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瑞士人,等等,不過最多的還是英國人。到177年時,整個殖民地已經有了260萬人。除了白人外,殖民地上還生活著一類特殊的移民—黑奴。他們從非洲被大批大批地賣到北美,在棉花地、菸草田、白人家裡幹活。

北美的這些殖民地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王家殖民地,共有8個,它們由國王直接任命的總督統治:第二類是業主殖民地,它是英王封給大貴族的大塊殖民地,由業主自己指派總督治理;第三類是自治殖民地,由殖民地人民自己選舉總督,依據英王頒發的特許狀統治。

除總督外,殖民地還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按英國模式建立,分上下兩院,議員們是殖民地的人民選舉的,但當選民和議員都必須有一定財產。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建立殖民地當然是為了英國,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建立殖民地後,英國人就把它當做了金母雞,想方設法從殖民地要錢。最簡便的辦法是徵稅,英國人在殖民地設立了許多海關,向進入殖民地的商品徵收關稅,再把稅收送回英國。

英國政府又控制了殖民地的運輸和貿易。早在克倫威爾時期英國就頒佈了《航海條例》,禁止外國不經英國政府許可與英國殖民地貿易,外國商品如果想輸入殖民地必須由英國船來裝。接著又弄出了一個《列舉商品法》,規定殖民地的商品如菸草棉花等只能賣給國,如果想賣到外國去也得先賣給英國商人,再由他們去賣。英國人不但控制了殖民地的對外貿易,還想把它們彼此之間隔絕開來。例如禁止各殖民地之間互相銷售羊毛、棉紗等,好讓英國產的這些東西壟斷市場。當英國人看到殖民地有什麼商品能危及英國本土生產的同類商品時,就極力限制甚至禁止生產。如鐵,英國政府規定殖民地可以大量地往英國銷售鐵礦,卻禁止它們自己製造鐵製品,就是一顆小釘子也不成。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措施都極不公平、十分荒唐,使英國人大發不義之財,殖民地人民卻大吃其虧。在1763年,英國終於徹底擊敗了最後的殖民對手法國,把全世界的殖民主動權牢牢抓在了手中。這一年英國頒佈法令,禁止13塊殖民地的人移居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地區。這些地區現在都是英國打敗法國的勝利果實,本來鼓勵殖民地人民到這片廣大的新領土去開墾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英國政府不但不鼓勵,反而禁止。這可把殖民地人民氣壞了。

接著英國人又頒佈了《食糖條例》,對從西印度群島輸往殖民地的糖徵收高關稅。為了徵收到這些關稅,英國人派了軍艦在海上巡邏,大抓走私分子。這對原來很大程度上是靠與西印度群島走私發展起來的殖民地經濟來說,像被打了一悶棍,一時工廠關門、船員失業,沿海經濟片蕭條。第三個法令是嚴禁殖民地發行自己的紙幣,這一向是殖民地的權利,新法令等於把殖民地人民手中的大量紙幣變成了廢紙。

這些倒行逆施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殖民地人民頭上,這時他們已經像被放了一捆又一捆稻草的駱駝,快要忍受不住了,只等那最後一根稻草放上去,他們要麼累死,要麼跳將起來,把身上的稻草一股腦兒全掀掉。這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加到他們身上來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揭竿而起

765年3月,英國政府頒佈了《印花稅法》,規定殖民地所有的印刷品,從報紙、書刊、債券、執照到各種證書,都要交“印花稅”在此之前,殖民地人民雖然受盡了英國人的壓榨,但交稅卻一直只需交關稅,現在平白多了一項,等於是從他們的口袋裡搶劫,他們胸中的怒火如火山爆發般噴將出來,這火積鬱已久,發起來就格外猛烈。

《印花稅法》剛一頒佈,殖民地人們立即衝上街頭,進行抗議,高呼口號:“要自由、不要印花稅!”、“英國佬滾回去!”後來出現了個個反抗組織,主要是“自由之子”和“自由之女”等,自由之子們甚至將許多英國稅官的衣服扒掉,塗上瀝青,再在身上粘了羽毛,變成“鳥人”抬到大街上游行。

1765年10月,9個殖民地的代表在紐約舉行大會,通過了《殖民地人民的權利及其不滿原因的宣言》,或稱《權利與自由宣言》。宣言指出英國國會無權向殖民地人民徵稅,因此必須廢除《印花稅法》,同時要求取消所有限制殖民地進行自由貿易的法律。

在會議上一個叫加茲登的議員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這個大陸上不應當有人稱為新英格蘭人、紐約人等等,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堅人。

這句話第一次明白地把殖民地人與英國人從名稱上區分開來,殖民地人民終於有了自己民族的名稱American,現在通譯作美國人。

不久後全部13個殖民地都團結起來了。殖民地團結起來後採取的第一個統一行動就是抵制英國貨。這給英國造成的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在英國,大批向殖民地輸出產品的工廠關門大吉,大批工人失了業,工廠主和工人們都起來反對印花稅。內外夾攻之下,英國政府被迫讓步在印花稅法案頒佈一年之後就廢除了它。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但《印花稅法》廢除僅一年後英國議會又拋出了《唐森德法》,中心是向所有殖民地從英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進口稅。這個舉動促使又一波抗稅高潮興起了,波士頓市民首先起來反對《唐森德法》,馬薩諸塞殖民地的議會正式聲明,英國無權向殖民地徵收任何稅。

為了徵稅和反擊反徵稅,英國人終於訴諸暴力了。他們派出了巡邏艇在殖民地各港口到處搜查,一邊收稅一邊沒收沒交稅的貨物。殖民地的人民決心以暴制暴。當稅官駕著巡邏艇去沒收抗稅的貨物時,他們就蜂擁而上,把稅官痛打一頓,把貨物搶回來,還把他們變成了“鳥人”遊街。當時反抗的中心是波士頓,這裡是英軍駐防的中心,也是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中心。1770年3月,正是這裡發生的波士頓慘案使殖民地的反英鬥爭進一步擴大。

波士頓慘案的情形是這樣的:一個很冷的白天,在一條大街上英國兵和市民們發生了衝突,一個士兵率先用槍托揍了一個理髮匠的學徒。市民們便群起還擊,還有人跑到一個會議廳搖起集合鈴來,一時市民們從四面八方衝過來,隨手抓起地上的積雪做武器向英國兵扔過去,有的人還舉起了木棍。英國人悍然開槍,當場打死三人,幾天後受傷的兩個也死了。第一個死者名叫阿塔克斯,是“自由之子”的成員。

鮮血終於驚醒了殖民地人民,他們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抵抗運動,最後英國政府又被迫廢除了《唐森德法》。但英國人保留了每磅三便士的茶葉稅。這稅其實是非常之少的,主要是個象徵,象徵英國人有權在殖民地徵稅。殖民地人民就是不給英國人這個面子,為了讓英國人收不到這每磅三便土的茶葉稅,他們乾脆不喝茶。後來索性不準英國人把茶葉運過來,這就直接導致了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一天,東印度公司的船往波士頓運來了幾百箱茶葉,殖民地人聽說後,不但不買茶葉,甚至不準運茶船停在他們的港口。英國人當然不理會這樣的要求,於是就發生了下面的情景:一群“印第安人”像猛虎般直撲向茶葉船,手裡操著斧子,他們劈開了茶葉箱,將整船整船的茶葉倒進大海,價值18萬英鎊。這是1773年12月的事。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人立即宣佈了針鋒相對的鎮壓措施。如封鎖波士頓港口,要求波士頓賠償損失;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議員不再選舉,而由英王任命;英國軍隊可以任意進入殖民地的任何地方,等等。面對英國人空前的高壓措施,殖民地人民士氣高漲,決心團結起來進行反抗。

殖民地進一步團結起來的標誌是第一屆大陸會議的召開。1774年9月,北美13個殖民地中的12個派代表在費城召開大會,共商抗英大計。當時會議的代表們分成了三派:一派是激進派,主張徹底獨立;一派是保守派,主張不要獨立,建立一個北美議會,與英國共管殖民地;第三派是溫和派,主張看時局的進程決定是否獨立。經過一番爭論,會議達成了妥協,決定一方面成立聯合政府,共同抵制英貨,並建立武裝;另方面,並沒有宣佈獨立,甚至表示仍然效忠英王。

如果這時候英國人能夠讓步,尊重各殖民地權利,戰爭仍可避免。因為這時候大多數殖民地人都沒有想到要獨立,他們只想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但這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已經鐵了心了,非打不可,打贏了殖民地還會像從前一樣幫他發財,打輸了就讓它獨立。名義上的什麼效忠,沒有一點實際好處,他不需要殖民地人民被逼到牆角了,要麼完全屈從英王,繳稅納糧;要麼就戰鬥,直至獨立。他們不可能完全屈從,決心發動獨立戰爭。

萊剋星敦的槍聲

獨立戰爭是從“萊剋星敦的槍聲”開始的。1774年4月18日,馬薩諸塞波士頓附近的小鎮康科頓,一隊英軍奉英軍頭目蓋治之命前來奪取這裡的民兵武器庫。銀匠勒維爾和工人戴維斯首先發現了他們,立即飛馬沿途報信,英軍剛走到萊剋星敦,民兵們就向他們射出了第槍,這也是整個北美獨立戰爭的第一槍。這就是“萊剋星敦的槍聲”英軍人多勢眾,而且訓練有素,幾個民兵阻止不了他們。於是英軍順利地打到了康科頓,順利地破壞了那裡的武器庫。可就在英軍得勝回營的路上,英軍陷入了民兵的槍林彈雨之中。心驚膽戰的英軍被打得狼狽逃竄,損失超過了200人。

萊剋星敦的槍聲剎時傳遍了整個殖民地,人們自發行動起來,奪取武器,搶關佔隘,向英國人開火。北美民兵人數越來越多,但像一盤散沙一樣,各自為戰。為了使這些散兵遊勇成為一支正規軍,1775年5月,北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會議作了三項重大的決定:一是發行自己的貨幣,建立獨立的北美經濟;二是組建正規的反英軍隊,由華盛頓任總司令;三是向外國購買武器,並且積極尋找外國同盟軍。直到此時,包括華盛頓在內的大陸精英們仍然沒有想到完全獨立。每天晚飯後,華盛頓和軍官們還按照習慣為喬治三世的健康乾杯,他們的部隊也仍然懸掛著英國的“米”字旗。這並不是因為殖民地人民不想獨立,而是他們沒意識到自己已經獨立了,而這時距離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也只有一紙之隔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最終捅破這層紙的是一本名叫《常識》的書,它的作者是出身貧寒、沒上過幾天學的打工仔潘恩。在書中,潘恩宣傳了許多的常識,比如英國只是個蕞爾小島,怎麼配統治如此廣大的北美大陸;北美的貨物應該可以自由買賣,不需要英國人在中間收稅等等。這本書一出版就就成了北美最暢銷的書,前後賣出了50萬冊,而當時北美的人口也不到300萬人,此後北美人獨立的願望就如同奔騰的江水一樣不可阻擋。

1776年7月4日,這是美國曆史上最難忘的一天。這天,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議會大廈裡,大陸會議的代表們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主持撰寫的《北美13州聯合一致的共同宣言》,簡稱《獨立宣言》。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共有56名各殖民地代表,第一個簽名的漢考特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寫得格外的大,還一邊幽默地說這是為了“讓喬治三世不戴眼鏡也能看清楚。”《獨立宣言》出來之後,殖民地的獨立戰爭就徹底變成了美國獨立戰爭了,它的簽訂標誌著美國的誕生。當然,《獨立宣言》也存在著嚴重的不義與不公,它一方面強調“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力,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另一方面,它卻保留了最殘酷野蠻的奴隸制毫無人道地剝奪了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天賦人權,這種不義與不公大大降低了《獨立宣言》的偉大意義。

薩拉託加大捷

美國獨立戰爭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萊剋星敦的槍聲開始到薩拉託加之戰為止,這個階段美軍處於守勢。第二個階段從薩拉託加之戰結束直至整個戰爭的結束。這個階段美軍節節勝利,直到最後英國戰敗投降。

獨立戰爭之初,戰爭雙方勢力之懸殊是明擺著的,英國有3000萬人口,幾十萬軍隊,尤其海軍打遍天下無敵手。僅在北美就有近10萬正規軍,都是裝備精良、久經沙場的老兵,此外在加拿大、西印度群島等地到處有後方基地,可謂兵精糧足。與兵精良足的英軍相比,美軍是兵不精糧不足。美利堅人口不到英國本土的1/10,更不用提其殖民地的幾億人口了,軍隊只有兩萬來人,談不上有什麼海軍。少得可憐的軍隊的裝備也差得可憐,連步槍都不夠,那些沒步槍的人只好拿棍棒當槍使,鞋子不夠,有時只能赤著腳在雪地行軍。

"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同,它是建立在一塊新大陸上的全新的國家,在它建立時,許多方面代表了當時歐洲人的理想。本章將會講述這個新奇國家的祖先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孕育、成長,如何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

“五月花”號的到來

美國起源於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這13塊殖民地又是如何來的呢?英國的第一塊北美殖民地始建於1607年。這年,倫敦公司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准許它佔有北緯34°和41°之間的土地。公司的三艘船便來到了指定的地方,船上裝著120個人,全是男人。他們在條河邊建立了一座小城,用他們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名字命名為詹姆士城,它是以後英國人繼續殖民的橋頭堡。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在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現在的弗吉尼亞州。

到達美洲之初,英國人一無所有,也一無所會,連吃的都沒有。120個英國人連餓帶病死了一大半,全靠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沒有死光。這些天性善良的印第安人,看到遠道而來的白人們衣食無著,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他們,還教他們種玉米和菸草。而白人們站穩腳跟之後是怎麼回報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的呢?用搶劫和屠殺!他們用槍炮對付印第安人的長矛,趕走他們,殺死他們,把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老土地變成了自己的新家園

1620年,一群英國的清教徒乘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前往美洲殖民,他們本來要往已經建立起來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去,但途中遇到風浪,船漂到了另一個地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就在登陸前,由於船上人員混雜,且他們到達的地方並非英王已經特許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殖民很可能得不到母國的幫助,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極大的艱難險阻。為了殖民的成功、為了生存,殖民者們上岸前制訂了一個“公約”這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公約》。公約裡有這樣一些話: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信仰和教會的捍衛者詹姆士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増強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個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的被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耶穌紀元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國王暨蘇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士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如下。

從這個公約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個公約念念不忘陛下,但卻強調了一點:他們保證遵守的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而不是以英國為中心,而是以殖民地自己為中心,這就是美國獨立精神的源泉。

殖民地的生活

以後,殖民者們不斷開疆拓土,到1733年已經建立了13塊殖民地,都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之間一個狹長地帶,每塊殖民地現在都成了美國的一個州。在這些殖民地上生活著從歐洲各地擁進來的大批移民,有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瑞士人,等等,不過最多的還是英國人。到177年時,整個殖民地已經有了260萬人。除了白人外,殖民地上還生活著一類特殊的移民—黑奴。他們從非洲被大批大批地賣到北美,在棉花地、菸草田、白人家裡幹活。

北美的這些殖民地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王家殖民地,共有8個,它們由國王直接任命的總督統治:第二類是業主殖民地,它是英王封給大貴族的大塊殖民地,由業主自己指派總督治理;第三類是自治殖民地,由殖民地人民自己選舉總督,依據英王頒發的特許狀統治。

除總督外,殖民地還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按英國模式建立,分上下兩院,議員們是殖民地的人民選舉的,但當選民和議員都必須有一定財產。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建立殖民地當然是為了英國,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建立殖民地後,英國人就把它當做了金母雞,想方設法從殖民地要錢。最簡便的辦法是徵稅,英國人在殖民地設立了許多海關,向進入殖民地的商品徵收關稅,再把稅收送回英國。

英國政府又控制了殖民地的運輸和貿易。早在克倫威爾時期英國就頒佈了《航海條例》,禁止外國不經英國政府許可與英國殖民地貿易,外國商品如果想輸入殖民地必須由英國船來裝。接著又弄出了一個《列舉商品法》,規定殖民地的商品如菸草棉花等只能賣給國,如果想賣到外國去也得先賣給英國商人,再由他們去賣。英國人不但控制了殖民地的對外貿易,還想把它們彼此之間隔絕開來。例如禁止各殖民地之間互相銷售羊毛、棉紗等,好讓英國產的這些東西壟斷市場。當英國人看到殖民地有什麼商品能危及英國本土生產的同類商品時,就極力限制甚至禁止生產。如鐵,英國政府規定殖民地可以大量地往英國銷售鐵礦,卻禁止它們自己製造鐵製品,就是一顆小釘子也不成。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措施都極不公平、十分荒唐,使英國人大發不義之財,殖民地人民卻大吃其虧。在1763年,英國終於徹底擊敗了最後的殖民對手法國,把全世界的殖民主動權牢牢抓在了手中。這一年英國頒佈法令,禁止13塊殖民地的人移居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地區。這些地區現在都是英國打敗法國的勝利果實,本來鼓勵殖民地人民到這片廣大的新領土去開墾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英國政府不但不鼓勵,反而禁止。這可把殖民地人民氣壞了。

接著英國人又頒佈了《食糖條例》,對從西印度群島輸往殖民地的糖徵收高關稅。為了徵收到這些關稅,英國人派了軍艦在海上巡邏,大抓走私分子。這對原來很大程度上是靠與西印度群島走私發展起來的殖民地經濟來說,像被打了一悶棍,一時工廠關門、船員失業,沿海經濟片蕭條。第三個法令是嚴禁殖民地發行自己的紙幣,這一向是殖民地的權利,新法令等於把殖民地人民手中的大量紙幣變成了廢紙。

這些倒行逆施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殖民地人民頭上,這時他們已經像被放了一捆又一捆稻草的駱駝,快要忍受不住了,只等那最後一根稻草放上去,他們要麼累死,要麼跳將起來,把身上的稻草一股腦兒全掀掉。這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加到他們身上來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揭竿而起

765年3月,英國政府頒佈了《印花稅法》,規定殖民地所有的印刷品,從報紙、書刊、債券、執照到各種證書,都要交“印花稅”在此之前,殖民地人民雖然受盡了英國人的壓榨,但交稅卻一直只需交關稅,現在平白多了一項,等於是從他們的口袋裡搶劫,他們胸中的怒火如火山爆發般噴將出來,這火積鬱已久,發起來就格外猛烈。

《印花稅法》剛一頒佈,殖民地人們立即衝上街頭,進行抗議,高呼口號:“要自由、不要印花稅!”、“英國佬滾回去!”後來出現了個個反抗組織,主要是“自由之子”和“自由之女”等,自由之子們甚至將許多英國稅官的衣服扒掉,塗上瀝青,再在身上粘了羽毛,變成“鳥人”抬到大街上游行。

1765年10月,9個殖民地的代表在紐約舉行大會,通過了《殖民地人民的權利及其不滿原因的宣言》,或稱《權利與自由宣言》。宣言指出英國國會無權向殖民地人民徵稅,因此必須廢除《印花稅法》,同時要求取消所有限制殖民地進行自由貿易的法律。

在會議上一個叫加茲登的議員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這個大陸上不應當有人稱為新英格蘭人、紐約人等等,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堅人。

這句話第一次明白地把殖民地人與英國人從名稱上區分開來,殖民地人民終於有了自己民族的名稱American,現在通譯作美國人。

不久後全部13個殖民地都團結起來了。殖民地團結起來後採取的第一個統一行動就是抵制英國貨。這給英國造成的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在英國,大批向殖民地輸出產品的工廠關門大吉,大批工人失了業,工廠主和工人們都起來反對印花稅。內外夾攻之下,英國政府被迫讓步在印花稅法案頒佈一年之後就廢除了它。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但《印花稅法》廢除僅一年後英國議會又拋出了《唐森德法》,中心是向所有殖民地從英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進口稅。這個舉動促使又一波抗稅高潮興起了,波士頓市民首先起來反對《唐森德法》,馬薩諸塞殖民地的議會正式聲明,英國無權向殖民地徵收任何稅。

為了徵稅和反擊反徵稅,英國人終於訴諸暴力了。他們派出了巡邏艇在殖民地各港口到處搜查,一邊收稅一邊沒收沒交稅的貨物。殖民地的人民決心以暴制暴。當稅官駕著巡邏艇去沒收抗稅的貨物時,他們就蜂擁而上,把稅官痛打一頓,把貨物搶回來,還把他們變成了“鳥人”遊街。當時反抗的中心是波士頓,這裡是英軍駐防的中心,也是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中心。1770年3月,正是這裡發生的波士頓慘案使殖民地的反英鬥爭進一步擴大。

波士頓慘案的情形是這樣的:一個很冷的白天,在一條大街上英國兵和市民們發生了衝突,一個士兵率先用槍托揍了一個理髮匠的學徒。市民們便群起還擊,還有人跑到一個會議廳搖起集合鈴來,一時市民們從四面八方衝過來,隨手抓起地上的積雪做武器向英國兵扔過去,有的人還舉起了木棍。英國人悍然開槍,當場打死三人,幾天後受傷的兩個也死了。第一個死者名叫阿塔克斯,是“自由之子”的成員。

鮮血終於驚醒了殖民地人民,他們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抵抗運動,最後英國政府又被迫廢除了《唐森德法》。但英國人保留了每磅三便士的茶葉稅。這稅其實是非常之少的,主要是個象徵,象徵英國人有權在殖民地徵稅。殖民地人民就是不給英國人這個面子,為了讓英國人收不到這每磅三便土的茶葉稅,他們乾脆不喝茶。後來索性不準英國人把茶葉運過來,這就直接導致了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一天,東印度公司的船往波士頓運來了幾百箱茶葉,殖民地人聽說後,不但不買茶葉,甚至不準運茶船停在他們的港口。英國人當然不理會這樣的要求,於是就發生了下面的情景:一群“印第安人”像猛虎般直撲向茶葉船,手裡操著斧子,他們劈開了茶葉箱,將整船整船的茶葉倒進大海,價值18萬英鎊。這是1773年12月的事。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人立即宣佈了針鋒相對的鎮壓措施。如封鎖波士頓港口,要求波士頓賠償損失;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議員不再選舉,而由英王任命;英國軍隊可以任意進入殖民地的任何地方,等等。面對英國人空前的高壓措施,殖民地人民士氣高漲,決心團結起來進行反抗。

殖民地進一步團結起來的標誌是第一屆大陸會議的召開。1774年9月,北美13個殖民地中的12個派代表在費城召開大會,共商抗英大計。當時會議的代表們分成了三派:一派是激進派,主張徹底獨立;一派是保守派,主張不要獨立,建立一個北美議會,與英國共管殖民地;第三派是溫和派,主張看時局的進程決定是否獨立。經過一番爭論,會議達成了妥協,決定一方面成立聯合政府,共同抵制英貨,並建立武裝;另方面,並沒有宣佈獨立,甚至表示仍然效忠英王。

如果這時候英國人能夠讓步,尊重各殖民地權利,戰爭仍可避免。因為這時候大多數殖民地人都沒有想到要獨立,他們只想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但這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已經鐵了心了,非打不可,打贏了殖民地還會像從前一樣幫他發財,打輸了就讓它獨立。名義上的什麼效忠,沒有一點實際好處,他不需要殖民地人民被逼到牆角了,要麼完全屈從英王,繳稅納糧;要麼就戰鬥,直至獨立。他們不可能完全屈從,決心發動獨立戰爭。

萊剋星敦的槍聲

獨立戰爭是從“萊剋星敦的槍聲”開始的。1774年4月18日,馬薩諸塞波士頓附近的小鎮康科頓,一隊英軍奉英軍頭目蓋治之命前來奪取這裡的民兵武器庫。銀匠勒維爾和工人戴維斯首先發現了他們,立即飛馬沿途報信,英軍剛走到萊剋星敦,民兵們就向他們射出了第槍,這也是整個北美獨立戰爭的第一槍。這就是“萊剋星敦的槍聲”英軍人多勢眾,而且訓練有素,幾個民兵阻止不了他們。於是英軍順利地打到了康科頓,順利地破壞了那裡的武器庫。可就在英軍得勝回營的路上,英軍陷入了民兵的槍林彈雨之中。心驚膽戰的英軍被打得狼狽逃竄,損失超過了200人。

萊剋星敦的槍聲剎時傳遍了整個殖民地,人們自發行動起來,奪取武器,搶關佔隘,向英國人開火。北美民兵人數越來越多,但像一盤散沙一樣,各自為戰。為了使這些散兵遊勇成為一支正規軍,1775年5月,北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會議作了三項重大的決定:一是發行自己的貨幣,建立獨立的北美經濟;二是組建正規的反英軍隊,由華盛頓任總司令;三是向外國購買武器,並且積極尋找外國同盟軍。直到此時,包括華盛頓在內的大陸精英們仍然沒有想到完全獨立。每天晚飯後,華盛頓和軍官們還按照習慣為喬治三世的健康乾杯,他們的部隊也仍然懸掛著英國的“米”字旗。這並不是因為殖民地人民不想獨立,而是他們沒意識到自己已經獨立了,而這時距離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也只有一紙之隔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最終捅破這層紙的是一本名叫《常識》的書,它的作者是出身貧寒、沒上過幾天學的打工仔潘恩。在書中,潘恩宣傳了許多的常識,比如英國只是個蕞爾小島,怎麼配統治如此廣大的北美大陸;北美的貨物應該可以自由買賣,不需要英國人在中間收稅等等。這本書一出版就就成了北美最暢銷的書,前後賣出了50萬冊,而當時北美的人口也不到300萬人,此後北美人獨立的願望就如同奔騰的江水一樣不可阻擋。

1776年7月4日,這是美國曆史上最難忘的一天。這天,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議會大廈裡,大陸會議的代表們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主持撰寫的《北美13州聯合一致的共同宣言》,簡稱《獨立宣言》。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共有56名各殖民地代表,第一個簽名的漢考特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寫得格外的大,還一邊幽默地說這是為了“讓喬治三世不戴眼鏡也能看清楚。”《獨立宣言》出來之後,殖民地的獨立戰爭就徹底變成了美國獨立戰爭了,它的簽訂標誌著美國的誕生。當然,《獨立宣言》也存在著嚴重的不義與不公,它一方面強調“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力,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另一方面,它卻保留了最殘酷野蠻的奴隸制毫無人道地剝奪了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天賦人權,這種不義與不公大大降低了《獨立宣言》的偉大意義。

薩拉託加大捷

美國獨立戰爭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萊剋星敦的槍聲開始到薩拉託加之戰為止,這個階段美軍處於守勢。第二個階段從薩拉託加之戰結束直至整個戰爭的結束。這個階段美軍節節勝利,直到最後英國戰敗投降。

獨立戰爭之初,戰爭雙方勢力之懸殊是明擺著的,英國有3000萬人口,幾十萬軍隊,尤其海軍打遍天下無敵手。僅在北美就有近10萬正規軍,都是裝備精良、久經沙場的老兵,此外在加拿大、西印度群島等地到處有後方基地,可謂兵精糧足。與兵精良足的英軍相比,美軍是兵不精糧不足。美利堅人口不到英國本土的1/10,更不用提其殖民地的幾億人口了,軍隊只有兩萬來人,談不上有什麼海軍。少得可憐的軍隊的裝備也差得可憐,連步槍都不夠,那些沒步槍的人只好拿棍棒當槍使,鞋子不夠,有時只能赤著腳在雪地行軍。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但美軍也有一個優勢,就是本土作戰、熟悉地形,打不贏就跑,使英軍從來沒能抓住美軍主力聚而殲之。二是北美雖然正規軍少,但民兵卻多得很,不下幾十萬,甚至是全民皆兵,這樣英軍就像毛澤東所言:“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面對這樣的情勢,英國的唯一出路就是速戰速決,為此制定了一個三路並進的戰略方針:第二路從加拿大出發南下,第三路由紐約北上,發動鉗形攻勢,佔領反抗的中心地區新英格蘭。這個戰略計劃也許聽起來很美,實際上極其荒唐。因為英軍從加拿大千裡迢迢趕往目的地,勞師遠襲,這是兵家大忌,孫子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英國人的命運正是如此。

英軍一路冒著炮火前進,損失慘重,而且給養極難,結果第二路剛到美國境內,就遭到埋伏在一個山谷兩側的民兵的攻擊,狼狽地逃回了加拿大。第三路由克林頓率領,他沒有按照計劃北上向新英格蘭搞鉗形攻勢,而是南下去找華盛頓的主力決戰。這樣三路大軍之中只有由柏高英率領的第一路按計劃南進,結果孤軍深入,在薩拉託加陷入美軍重重包圍之中

1777年10月17日,這是獨立戰爭一個轉折性的日子,被圍的柏高英軍隊,眼看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衝出去又無望,只好在這一天帶著6000殘軍繳械投降。這就是薩拉託加大捷。薩拉託加大捷後,美軍開始轉守為攻,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美軍之所以能取得最後勝利與另一個因素是分不開的,那就是國際援助。第二屆大陸會議討論獨立的同時派出了代表前往歐洲,首先是法國,去活動法國支援美國獨立戰爭的主要代表就是著名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本來在高傲的法國人眼中,美洲蠻荒之地的人都是些愚夫,但富蘭克林的到來徹底糾正了他們的看法。富蘭克林的幽默、博學、深邃極大地震動了法蘭西人,令他們相信能產生這樣完美的人物的民族一定有偉大的未來,值得援助。

薩拉託加大捷後,法國人看到美國人勝利在望,便同美國簽署了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法國承認美國獨立,並且承擔向美提供軍事援助的義務。美國則承擔保衛法國在西印度群島領地的義務。同時約定一方得不到另一方的預先同意不得與英國議和。這個協議里美國無疑佔到了大便宜,它得到了法國人的金錢、武器和艦隊。當然,法國人也有自己的考慮,通過和美國結盟不但可以向英國復仇,還可以伺機奪取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何樂而不為呢?

"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同,它是建立在一塊新大陸上的全新的國家,在它建立時,許多方面代表了當時歐洲人的理想。本章將會講述這個新奇國家的祖先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孕育、成長,如何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

“五月花”號的到來

美國起源於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這13塊殖民地又是如何來的呢?英國的第一塊北美殖民地始建於1607年。這年,倫敦公司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准許它佔有北緯34°和41°之間的土地。公司的三艘船便來到了指定的地方,船上裝著120個人,全是男人。他們在條河邊建立了一座小城,用他們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名字命名為詹姆士城,它是以後英國人繼續殖民的橋頭堡。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在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現在的弗吉尼亞州。

到達美洲之初,英國人一無所有,也一無所會,連吃的都沒有。120個英國人連餓帶病死了一大半,全靠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沒有死光。這些天性善良的印第安人,看到遠道而來的白人們衣食無著,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他們,還教他們種玉米和菸草。而白人們站穩腳跟之後是怎麼回報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的呢?用搶劫和屠殺!他們用槍炮對付印第安人的長矛,趕走他們,殺死他們,把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老土地變成了自己的新家園

1620年,一群英國的清教徒乘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前往美洲殖民,他們本來要往已經建立起來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去,但途中遇到風浪,船漂到了另一個地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就在登陸前,由於船上人員混雜,且他們到達的地方並非英王已經特許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殖民很可能得不到母國的幫助,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極大的艱難險阻。為了殖民的成功、為了生存,殖民者們上岸前制訂了一個“公約”這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公約》。公約裡有這樣一些話: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信仰和教會的捍衛者詹姆士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増強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個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的被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耶穌紀元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國王暨蘇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士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如下。

從這個公約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個公約念念不忘陛下,但卻強調了一點:他們保證遵守的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而不是以英國為中心,而是以殖民地自己為中心,這就是美國獨立精神的源泉。

殖民地的生活

以後,殖民者們不斷開疆拓土,到1733年已經建立了13塊殖民地,都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之間一個狹長地帶,每塊殖民地現在都成了美國的一個州。在這些殖民地上生活著從歐洲各地擁進來的大批移民,有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瑞士人,等等,不過最多的還是英國人。到177年時,整個殖民地已經有了260萬人。除了白人外,殖民地上還生活著一類特殊的移民—黑奴。他們從非洲被大批大批地賣到北美,在棉花地、菸草田、白人家裡幹活。

北美的這些殖民地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王家殖民地,共有8個,它們由國王直接任命的總督統治:第二類是業主殖民地,它是英王封給大貴族的大塊殖民地,由業主自己指派總督治理;第三類是自治殖民地,由殖民地人民自己選舉總督,依據英王頒發的特許狀統治。

除總督外,殖民地還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按英國模式建立,分上下兩院,議員們是殖民地的人民選舉的,但當選民和議員都必須有一定財產。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建立殖民地當然是為了英國,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建立殖民地後,英國人就把它當做了金母雞,想方設法從殖民地要錢。最簡便的辦法是徵稅,英國人在殖民地設立了許多海關,向進入殖民地的商品徵收關稅,再把稅收送回英國。

英國政府又控制了殖民地的運輸和貿易。早在克倫威爾時期英國就頒佈了《航海條例》,禁止外國不經英國政府許可與英國殖民地貿易,外國商品如果想輸入殖民地必須由英國船來裝。接著又弄出了一個《列舉商品法》,規定殖民地的商品如菸草棉花等只能賣給國,如果想賣到外國去也得先賣給英國商人,再由他們去賣。英國人不但控制了殖民地的對外貿易,還想把它們彼此之間隔絕開來。例如禁止各殖民地之間互相銷售羊毛、棉紗等,好讓英國產的這些東西壟斷市場。當英國人看到殖民地有什麼商品能危及英國本土生產的同類商品時,就極力限制甚至禁止生產。如鐵,英國政府規定殖民地可以大量地往英國銷售鐵礦,卻禁止它們自己製造鐵製品,就是一顆小釘子也不成。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措施都極不公平、十分荒唐,使英國人大發不義之財,殖民地人民卻大吃其虧。在1763年,英國終於徹底擊敗了最後的殖民對手法國,把全世界的殖民主動權牢牢抓在了手中。這一年英國頒佈法令,禁止13塊殖民地的人移居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地區。這些地區現在都是英國打敗法國的勝利果實,本來鼓勵殖民地人民到這片廣大的新領土去開墾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英國政府不但不鼓勵,反而禁止。這可把殖民地人民氣壞了。

接著英國人又頒佈了《食糖條例》,對從西印度群島輸往殖民地的糖徵收高關稅。為了徵收到這些關稅,英國人派了軍艦在海上巡邏,大抓走私分子。這對原來很大程度上是靠與西印度群島走私發展起來的殖民地經濟來說,像被打了一悶棍,一時工廠關門、船員失業,沿海經濟片蕭條。第三個法令是嚴禁殖民地發行自己的紙幣,這一向是殖民地的權利,新法令等於把殖民地人民手中的大量紙幣變成了廢紙。

這些倒行逆施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殖民地人民頭上,這時他們已經像被放了一捆又一捆稻草的駱駝,快要忍受不住了,只等那最後一根稻草放上去,他們要麼累死,要麼跳將起來,把身上的稻草一股腦兒全掀掉。這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加到他們身上來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揭竿而起

765年3月,英國政府頒佈了《印花稅法》,規定殖民地所有的印刷品,從報紙、書刊、債券、執照到各種證書,都要交“印花稅”在此之前,殖民地人民雖然受盡了英國人的壓榨,但交稅卻一直只需交關稅,現在平白多了一項,等於是從他們的口袋裡搶劫,他們胸中的怒火如火山爆發般噴將出來,這火積鬱已久,發起來就格外猛烈。

《印花稅法》剛一頒佈,殖民地人們立即衝上街頭,進行抗議,高呼口號:“要自由、不要印花稅!”、“英國佬滾回去!”後來出現了個個反抗組織,主要是“自由之子”和“自由之女”等,自由之子們甚至將許多英國稅官的衣服扒掉,塗上瀝青,再在身上粘了羽毛,變成“鳥人”抬到大街上游行。

1765年10月,9個殖民地的代表在紐約舉行大會,通過了《殖民地人民的權利及其不滿原因的宣言》,或稱《權利與自由宣言》。宣言指出英國國會無權向殖民地人民徵稅,因此必須廢除《印花稅法》,同時要求取消所有限制殖民地進行自由貿易的法律。

在會議上一個叫加茲登的議員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這個大陸上不應當有人稱為新英格蘭人、紐約人等等,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堅人。

這句話第一次明白地把殖民地人與英國人從名稱上區分開來,殖民地人民終於有了自己民族的名稱American,現在通譯作美國人。

不久後全部13個殖民地都團結起來了。殖民地團結起來後採取的第一個統一行動就是抵制英國貨。這給英國造成的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在英國,大批向殖民地輸出產品的工廠關門大吉,大批工人失了業,工廠主和工人們都起來反對印花稅。內外夾攻之下,英國政府被迫讓步在印花稅法案頒佈一年之後就廢除了它。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但《印花稅法》廢除僅一年後英國議會又拋出了《唐森德法》,中心是向所有殖民地從英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進口稅。這個舉動促使又一波抗稅高潮興起了,波士頓市民首先起來反對《唐森德法》,馬薩諸塞殖民地的議會正式聲明,英國無權向殖民地徵收任何稅。

為了徵稅和反擊反徵稅,英國人終於訴諸暴力了。他們派出了巡邏艇在殖民地各港口到處搜查,一邊收稅一邊沒收沒交稅的貨物。殖民地的人民決心以暴制暴。當稅官駕著巡邏艇去沒收抗稅的貨物時,他們就蜂擁而上,把稅官痛打一頓,把貨物搶回來,還把他們變成了“鳥人”遊街。當時反抗的中心是波士頓,這裡是英軍駐防的中心,也是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中心。1770年3月,正是這裡發生的波士頓慘案使殖民地的反英鬥爭進一步擴大。

波士頓慘案的情形是這樣的:一個很冷的白天,在一條大街上英國兵和市民們發生了衝突,一個士兵率先用槍托揍了一個理髮匠的學徒。市民們便群起還擊,還有人跑到一個會議廳搖起集合鈴來,一時市民們從四面八方衝過來,隨手抓起地上的積雪做武器向英國兵扔過去,有的人還舉起了木棍。英國人悍然開槍,當場打死三人,幾天後受傷的兩個也死了。第一個死者名叫阿塔克斯,是“自由之子”的成員。

鮮血終於驚醒了殖民地人民,他們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抵抗運動,最後英國政府又被迫廢除了《唐森德法》。但英國人保留了每磅三便士的茶葉稅。這稅其實是非常之少的,主要是個象徵,象徵英國人有權在殖民地徵稅。殖民地人民就是不給英國人這個面子,為了讓英國人收不到這每磅三便土的茶葉稅,他們乾脆不喝茶。後來索性不準英國人把茶葉運過來,這就直接導致了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一天,東印度公司的船往波士頓運來了幾百箱茶葉,殖民地人聽說後,不但不買茶葉,甚至不準運茶船停在他們的港口。英國人當然不理會這樣的要求,於是就發生了下面的情景:一群“印第安人”像猛虎般直撲向茶葉船,手裡操著斧子,他們劈開了茶葉箱,將整船整船的茶葉倒進大海,價值18萬英鎊。這是1773年12月的事。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人立即宣佈了針鋒相對的鎮壓措施。如封鎖波士頓港口,要求波士頓賠償損失;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議員不再選舉,而由英王任命;英國軍隊可以任意進入殖民地的任何地方,等等。面對英國人空前的高壓措施,殖民地人民士氣高漲,決心團結起來進行反抗。

殖民地進一步團結起來的標誌是第一屆大陸會議的召開。1774年9月,北美13個殖民地中的12個派代表在費城召開大會,共商抗英大計。當時會議的代表們分成了三派:一派是激進派,主張徹底獨立;一派是保守派,主張不要獨立,建立一個北美議會,與英國共管殖民地;第三派是溫和派,主張看時局的進程決定是否獨立。經過一番爭論,會議達成了妥協,決定一方面成立聯合政府,共同抵制英貨,並建立武裝;另方面,並沒有宣佈獨立,甚至表示仍然效忠英王。

如果這時候英國人能夠讓步,尊重各殖民地權利,戰爭仍可避免。因為這時候大多數殖民地人都沒有想到要獨立,他們只想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但這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已經鐵了心了,非打不可,打贏了殖民地還會像從前一樣幫他發財,打輸了就讓它獨立。名義上的什麼效忠,沒有一點實際好處,他不需要殖民地人民被逼到牆角了,要麼完全屈從英王,繳稅納糧;要麼就戰鬥,直至獨立。他們不可能完全屈從,決心發動獨立戰爭。

萊剋星敦的槍聲

獨立戰爭是從“萊剋星敦的槍聲”開始的。1774年4月18日,馬薩諸塞波士頓附近的小鎮康科頓,一隊英軍奉英軍頭目蓋治之命前來奪取這裡的民兵武器庫。銀匠勒維爾和工人戴維斯首先發現了他們,立即飛馬沿途報信,英軍剛走到萊剋星敦,民兵們就向他們射出了第槍,這也是整個北美獨立戰爭的第一槍。這就是“萊剋星敦的槍聲”英軍人多勢眾,而且訓練有素,幾個民兵阻止不了他們。於是英軍順利地打到了康科頓,順利地破壞了那裡的武器庫。可就在英軍得勝回營的路上,英軍陷入了民兵的槍林彈雨之中。心驚膽戰的英軍被打得狼狽逃竄,損失超過了200人。

萊剋星敦的槍聲剎時傳遍了整個殖民地,人們自發行動起來,奪取武器,搶關佔隘,向英國人開火。北美民兵人數越來越多,但像一盤散沙一樣,各自為戰。為了使這些散兵遊勇成為一支正規軍,1775年5月,北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會議作了三項重大的決定:一是發行自己的貨幣,建立獨立的北美經濟;二是組建正規的反英軍隊,由華盛頓任總司令;三是向外國購買武器,並且積極尋找外國同盟軍。直到此時,包括華盛頓在內的大陸精英們仍然沒有想到完全獨立。每天晚飯後,華盛頓和軍官們還按照習慣為喬治三世的健康乾杯,他們的部隊也仍然懸掛著英國的“米”字旗。這並不是因為殖民地人民不想獨立,而是他們沒意識到自己已經獨立了,而這時距離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也只有一紙之隔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最終捅破這層紙的是一本名叫《常識》的書,它的作者是出身貧寒、沒上過幾天學的打工仔潘恩。在書中,潘恩宣傳了許多的常識,比如英國只是個蕞爾小島,怎麼配統治如此廣大的北美大陸;北美的貨物應該可以自由買賣,不需要英國人在中間收稅等等。這本書一出版就就成了北美最暢銷的書,前後賣出了50萬冊,而當時北美的人口也不到300萬人,此後北美人獨立的願望就如同奔騰的江水一樣不可阻擋。

1776年7月4日,這是美國曆史上最難忘的一天。這天,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議會大廈裡,大陸會議的代表們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主持撰寫的《北美13州聯合一致的共同宣言》,簡稱《獨立宣言》。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共有56名各殖民地代表,第一個簽名的漢考特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寫得格外的大,還一邊幽默地說這是為了“讓喬治三世不戴眼鏡也能看清楚。”《獨立宣言》出來之後,殖民地的獨立戰爭就徹底變成了美國獨立戰爭了,它的簽訂標誌著美國的誕生。當然,《獨立宣言》也存在著嚴重的不義與不公,它一方面強調“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力,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另一方面,它卻保留了最殘酷野蠻的奴隸制毫無人道地剝奪了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天賦人權,這種不義與不公大大降低了《獨立宣言》的偉大意義。

薩拉託加大捷

美國獨立戰爭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萊剋星敦的槍聲開始到薩拉託加之戰為止,這個階段美軍處於守勢。第二個階段從薩拉託加之戰結束直至整個戰爭的結束。這個階段美軍節節勝利,直到最後英國戰敗投降。

獨立戰爭之初,戰爭雙方勢力之懸殊是明擺著的,英國有3000萬人口,幾十萬軍隊,尤其海軍打遍天下無敵手。僅在北美就有近10萬正規軍,都是裝備精良、久經沙場的老兵,此外在加拿大、西印度群島等地到處有後方基地,可謂兵精糧足。與兵精良足的英軍相比,美軍是兵不精糧不足。美利堅人口不到英國本土的1/10,更不用提其殖民地的幾億人口了,軍隊只有兩萬來人,談不上有什麼海軍。少得可憐的軍隊的裝備也差得可憐,連步槍都不夠,那些沒步槍的人只好拿棍棒當槍使,鞋子不夠,有時只能赤著腳在雪地行軍。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但美軍也有一個優勢,就是本土作戰、熟悉地形,打不贏就跑,使英軍從來沒能抓住美軍主力聚而殲之。二是北美雖然正規軍少,但民兵卻多得很,不下幾十萬,甚至是全民皆兵,這樣英軍就像毛澤東所言:“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面對這樣的情勢,英國的唯一出路就是速戰速決,為此制定了一個三路並進的戰略方針:第二路從加拿大出發南下,第三路由紐約北上,發動鉗形攻勢,佔領反抗的中心地區新英格蘭。這個戰略計劃也許聽起來很美,實際上極其荒唐。因為英軍從加拿大千裡迢迢趕往目的地,勞師遠襲,這是兵家大忌,孫子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英國人的命運正是如此。

英軍一路冒著炮火前進,損失慘重,而且給養極難,結果第二路剛到美國境內,就遭到埋伏在一個山谷兩側的民兵的攻擊,狼狽地逃回了加拿大。第三路由克林頓率領,他沒有按照計劃北上向新英格蘭搞鉗形攻勢,而是南下去找華盛頓的主力決戰。這樣三路大軍之中只有由柏高英率領的第一路按計劃南進,結果孤軍深入,在薩拉託加陷入美軍重重包圍之中

1777年10月17日,這是獨立戰爭一個轉折性的日子,被圍的柏高英軍隊,眼看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衝出去又無望,只好在這一天帶著6000殘軍繳械投降。這就是薩拉託加大捷。薩拉託加大捷後,美軍開始轉守為攻,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美軍之所以能取得最後勝利與另一個因素是分不開的,那就是國際援助。第二屆大陸會議討論獨立的同時派出了代表前往歐洲,首先是法國,去活動法國支援美國獨立戰爭的主要代表就是著名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本來在高傲的法國人眼中,美洲蠻荒之地的人都是些愚夫,但富蘭克林的到來徹底糾正了他們的看法。富蘭克林的幽默、博學、深邃極大地震動了法蘭西人,令他們相信能產生這樣完美的人物的民族一定有偉大的未來,值得援助。

薩拉託加大捷後,法國人看到美國人勝利在望,便同美國簽署了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法國承認美國獨立,並且承擔向美提供軍事援助的義務。美國則承擔保衛法國在西印度群島領地的義務。同時約定一方得不到另一方的預先同意不得與英國議和。這個協議里美國無疑佔到了大便宜,它得到了法國人的金錢、武器和艦隊。當然,法國人也有自己的考慮,通過和美國結盟不但可以向英國復仇,還可以伺機奪取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美國勝利

法美同盟後,法英戰艦在歐洲發生戰鬥,英法正式開戰了。法國人又大力向西班牙和荷蘭宣揚復仇的主張,這兩個國家也是被英國人打慘了的,現在它們的艦隊也紛紛加入了法國海軍的行列,使雙方海軍的勢力基本達到了平衡。法國給美國除提供了大量金錢和武器援助外,還招募了大量“志願軍”,他們來自歐洲各國,都是富有理想的浪漫主義者,願意為理想而獻身。

這些人中最有名的當屬拉法夷特了,他本是法國大貴族,家財萬貫。他自己掏錢裝備了一艘“勝利”號軍艦,裝滿了各種軍需用品,還帶著一大群法國軍官,來到了戰場。這年他才19歲,就成了華盛頓的主要將領之一。率軍與英國人展開了血戰,屢戰屢勝,功勳卓著。他還動員了同胞羅尚博伯爵來參戰。於是羅尚博也來了,帶著一支5500人的軍隊。有了這些外援後,美國人勢力大增,相反英國人勢力大減,節節敗退。

這時的英軍總司令是克林頓,他把軍隊集中在紐約,以它作為根據地向美軍發動了反攻。他一路順利,佔領了許多城市,包括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查爾斯頓,打到這裡他就撤回去了,但把大量部隊留在了這裡,由康華利指揮。康華利是個只懂戰術,不懂戰略的人,他不甘心默默地留在查爾斯頓,率軍北進,攻入弗吉尼亞,大敗華盛頓的大將蓋茨。後來又大敗拉法夷特的法國志願軍,還差點逮住了《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亞州州長傑斐遜。他揚揚得意地進駐約克鎮。以為這裡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

但他打錯了算盤,關鍵是沒想到美軍的戰略。看到康華利孤軍困守,華盛頓立即率大軍直撲約克鎮,將小小的約克鎮從陸上圍得鐵桶也似。不久美國的盟軍又在海上打敗了英軍艦隊,這時康華利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走投無路,只好投降。1781年10月19日,康華利耷拉著腦袋,將他的佩劍交給了華盛頓,後面繳械投降的還有8000名士兵。這是獨立戰爭勝利的標誌。一年多後英美簽訂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並且把密西西比河以東、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土地割讓給美國。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從此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大國,雖然它與歐洲相距萬里,但仍然屬於西方列強之一,很快將成為最強大的西方國家。

"

美國與歐洲國家不同,它是建立在一塊新大陸上的全新的國家,在它建立時,許多方面代表了當時歐洲人的理想。本章將會講述這個新奇國家的祖先以及這個國家是如何孕育、成長,如何終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

“五月花”號的到來

美國起源於英國在北美的13塊殖民地,這13塊殖民地又是如何來的呢?英國的第一塊北美殖民地始建於1607年。這年,倫敦公司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特許狀,准許它佔有北緯34°和41°之間的土地。公司的三艘船便來到了指定的地方,船上裝著120個人,全是男人。他們在條河邊建立了一座小城,用他們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名字命名為詹姆士城,它是以後英國人繼續殖民的橋頭堡。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在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就是現在的弗吉尼亞州。

到達美洲之初,英國人一無所有,也一無所會,連吃的都沒有。120個英國人連餓帶病死了一大半,全靠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沒有死光。這些天性善良的印第安人,看到遠道而來的白人們衣食無著,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他們,還教他們種玉米和菸草。而白人們站穩腳跟之後是怎麼回報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的呢?用搶劫和屠殺!他們用槍炮對付印第安人的長矛,趕走他們,殺死他們,把他們生活了幾千年的老土地變成了自己的新家園

1620年,一群英國的清教徒乘一艘叫“五月花”的船前往美洲殖民,他們本來要往已經建立起來的弗吉尼亞殖民地去,但途中遇到風浪,船漂到了另一個地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就在登陸前,由於船上人員混雜,且他們到達的地方並非英王已經特許給他們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殖民很可能得不到母國的幫助,這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極大的艱難險阻。為了殖民的成功、為了生存,殖民者們上岸前制訂了一個“公約”這就是有名的《五月花公約》。公約裡有這樣一些話: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信仰和教會的捍衛者詹姆士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増強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個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制定頒佈的被認為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耶穌紀元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國王暨蘇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士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如下。

從這個公約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個公約念念不忘陛下,但卻強調了一點:他們保證遵守的是“對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法令、憲章和公職”。而不是以英國為中心,而是以殖民地自己為中心,這就是美國獨立精神的源泉。

殖民地的生活

以後,殖民者們不斷開疆拓土,到1733年已經建立了13塊殖民地,都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大西洋之間一個狹長地帶,每塊殖民地現在都成了美國的一個州。在這些殖民地上生活著從歐洲各地擁進來的大批移民,有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瑞士人,等等,不過最多的還是英國人。到177年時,整個殖民地已經有了260萬人。除了白人外,殖民地上還生活著一類特殊的移民—黑奴。他們從非洲被大批大批地賣到北美,在棉花地、菸草田、白人家裡幹活。

北美的這些殖民地可以分三類:第一類是王家殖民地,共有8個,它們由國王直接任命的總督統治:第二類是業主殖民地,它是英王封給大貴族的大塊殖民地,由業主自己指派總督治理;第三類是自治殖民地,由殖民地人民自己選舉總督,依據英王頒發的特許狀統治。

除總督外,殖民地還有自己的議會,議會按英國模式建立,分上下兩院,議員們是殖民地的人民選舉的,但當選民和議員都必須有一定財產。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建立殖民地當然是為了英國,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建立殖民地後,英國人就把它當做了金母雞,想方設法從殖民地要錢。最簡便的辦法是徵稅,英國人在殖民地設立了許多海關,向進入殖民地的商品徵收關稅,再把稅收送回英國。

英國政府又控制了殖民地的運輸和貿易。早在克倫威爾時期英國就頒佈了《航海條例》,禁止外國不經英國政府許可與英國殖民地貿易,外國商品如果想輸入殖民地必須由英國船來裝。接著又弄出了一個《列舉商品法》,規定殖民地的商品如菸草棉花等只能賣給國,如果想賣到外國去也得先賣給英國商人,再由他們去賣。英國人不但控制了殖民地的對外貿易,還想把它們彼此之間隔絕開來。例如禁止各殖民地之間互相銷售羊毛、棉紗等,好讓英國產的這些東西壟斷市場。當英國人看到殖民地有什麼商品能危及英國本土生產的同類商品時,就極力限制甚至禁止生產。如鐵,英國政府規定殖民地可以大量地往英國銷售鐵礦,卻禁止它們自己製造鐵製品,就是一顆小釘子也不成。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措施都極不公平、十分荒唐,使英國人大發不義之財,殖民地人民卻大吃其虧。在1763年,英國終於徹底擊敗了最後的殖民對手法國,把全世界的殖民主動權牢牢抓在了手中。這一年英國頒佈法令,禁止13塊殖民地的人移居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地區。這些地區現在都是英國打敗法國的勝利果實,本來鼓勵殖民地人民到這片廣大的新領土去開墾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英國政府不但不鼓勵,反而禁止。這可把殖民地人民氣壞了。

接著英國人又頒佈了《食糖條例》,對從西印度群島輸往殖民地的糖徵收高關稅。為了徵收到這些關稅,英國人派了軍艦在海上巡邏,大抓走私分子。這對原來很大程度上是靠與西印度群島走私發展起來的殖民地經濟來說,像被打了一悶棍,一時工廠關門、船員失業,沿海經濟片蕭條。第三個法令是嚴禁殖民地發行自己的紙幣,這一向是殖民地的權利,新法令等於把殖民地人民手中的大量紙幣變成了廢紙。

這些倒行逆施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殖民地人民頭上,這時他們已經像被放了一捆又一捆稻草的駱駝,快要忍受不住了,只等那最後一根稻草放上去,他們要麼累死,要麼跳將起來,把身上的稻草一股腦兒全掀掉。這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加到他們身上來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揭竿而起

765年3月,英國政府頒佈了《印花稅法》,規定殖民地所有的印刷品,從報紙、書刊、債券、執照到各種證書,都要交“印花稅”在此之前,殖民地人民雖然受盡了英國人的壓榨,但交稅卻一直只需交關稅,現在平白多了一項,等於是從他們的口袋裡搶劫,他們胸中的怒火如火山爆發般噴將出來,這火積鬱已久,發起來就格外猛烈。

《印花稅法》剛一頒佈,殖民地人們立即衝上街頭,進行抗議,高呼口號:“要自由、不要印花稅!”、“英國佬滾回去!”後來出現了個個反抗組織,主要是“自由之子”和“自由之女”等,自由之子們甚至將許多英國稅官的衣服扒掉,塗上瀝青,再在身上粘了羽毛,變成“鳥人”抬到大街上游行。

1765年10月,9個殖民地的代表在紐約舉行大會,通過了《殖民地人民的權利及其不滿原因的宣言》,或稱《權利與自由宣言》。宣言指出英國國會無權向殖民地人民徵稅,因此必須廢除《印花稅法》,同時要求取消所有限制殖民地進行自由貿易的法律。

在會議上一個叫加茲登的議員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這個大陸上不應當有人稱為新英格蘭人、紐約人等等,我們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堅人。

這句話第一次明白地把殖民地人與英國人從名稱上區分開來,殖民地人民終於有了自己民族的名稱American,現在通譯作美國人。

不久後全部13個殖民地都團結起來了。殖民地團結起來後採取的第一個統一行動就是抵制英國貨。這給英國造成的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在英國,大批向殖民地輸出產品的工廠關門大吉,大批工人失了業,工廠主和工人們都起來反對印花稅。內外夾攻之下,英國政府被迫讓步在印花稅法案頒佈一年之後就廢除了它。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但《印花稅法》廢除僅一年後英國議會又拋出了《唐森德法》,中心是向所有殖民地從英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進口稅。這個舉動促使又一波抗稅高潮興起了,波士頓市民首先起來反對《唐森德法》,馬薩諸塞殖民地的議會正式聲明,英國無權向殖民地徵收任何稅。

為了徵稅和反擊反徵稅,英國人終於訴諸暴力了。他們派出了巡邏艇在殖民地各港口到處搜查,一邊收稅一邊沒收沒交稅的貨物。殖民地的人民決心以暴制暴。當稅官駕著巡邏艇去沒收抗稅的貨物時,他們就蜂擁而上,把稅官痛打一頓,把貨物搶回來,還把他們變成了“鳥人”遊街。當時反抗的中心是波士頓,這裡是英軍駐防的中心,也是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中心。1770年3月,正是這裡發生的波士頓慘案使殖民地的反英鬥爭進一步擴大。

波士頓慘案的情形是這樣的:一個很冷的白天,在一條大街上英國兵和市民們發生了衝突,一個士兵率先用槍托揍了一個理髮匠的學徒。市民們便群起還擊,還有人跑到一個會議廳搖起集合鈴來,一時市民們從四面八方衝過來,隨手抓起地上的積雪做武器向英國兵扔過去,有的人還舉起了木棍。英國人悍然開槍,當場打死三人,幾天後受傷的兩個也死了。第一個死者名叫阿塔克斯,是“自由之子”的成員。

鮮血終於驚醒了殖民地人民,他們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抵抗運動,最後英國政府又被迫廢除了《唐森德法》。但英國人保留了每磅三便士的茶葉稅。這稅其實是非常之少的,主要是個象徵,象徵英國人有權在殖民地徵稅。殖民地人民就是不給英國人這個面子,為了讓英國人收不到這每磅三便土的茶葉稅,他們乾脆不喝茶。後來索性不準英國人把茶葉運過來,這就直接導致了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一天,東印度公司的船往波士頓運來了幾百箱茶葉,殖民地人聽說後,不但不買茶葉,甚至不準運茶船停在他們的港口。英國人當然不理會這樣的要求,於是就發生了下面的情景:一群“印第安人”像猛虎般直撲向茶葉船,手裡操著斧子,他們劈開了茶葉箱,將整船整船的茶葉倒進大海,價值18萬英鎊。這是1773年12月的事。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英國人立即宣佈了針鋒相對的鎮壓措施。如封鎖波士頓港口,要求波士頓賠償損失;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議員不再選舉,而由英王任命;英國軍隊可以任意進入殖民地的任何地方,等等。面對英國人空前的高壓措施,殖民地人民士氣高漲,決心團結起來進行反抗。

殖民地進一步團結起來的標誌是第一屆大陸會議的召開。1774年9月,北美13個殖民地中的12個派代表在費城召開大會,共商抗英大計。當時會議的代表們分成了三派:一派是激進派,主張徹底獨立;一派是保守派,主張不要獨立,建立一個北美議會,與英國共管殖民地;第三派是溫和派,主張看時局的進程決定是否獨立。經過一番爭論,會議達成了妥協,決定一方面成立聯合政府,共同抵制英貨,並建立武裝;另方面,並沒有宣佈獨立,甚至表示仍然效忠英王。

如果這時候英國人能夠讓步,尊重各殖民地權利,戰爭仍可避免。因為這時候大多數殖民地人都沒有想到要獨立,他們只想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但這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已經鐵了心了,非打不可,打贏了殖民地還會像從前一樣幫他發財,打輸了就讓它獨立。名義上的什麼效忠,沒有一點實際好處,他不需要殖民地人民被逼到牆角了,要麼完全屈從英王,繳稅納糧;要麼就戰鬥,直至獨立。他們不可能完全屈從,決心發動獨立戰爭。

萊剋星敦的槍聲

獨立戰爭是從“萊剋星敦的槍聲”開始的。1774年4月18日,馬薩諸塞波士頓附近的小鎮康科頓,一隊英軍奉英軍頭目蓋治之命前來奪取這裡的民兵武器庫。銀匠勒維爾和工人戴維斯首先發現了他們,立即飛馬沿途報信,英軍剛走到萊剋星敦,民兵們就向他們射出了第槍,這也是整個北美獨立戰爭的第一槍。這就是“萊剋星敦的槍聲”英軍人多勢眾,而且訓練有素,幾個民兵阻止不了他們。於是英軍順利地打到了康科頓,順利地破壞了那裡的武器庫。可就在英軍得勝回營的路上,英軍陷入了民兵的槍林彈雨之中。心驚膽戰的英軍被打得狼狽逃竄,損失超過了200人。

萊剋星敦的槍聲剎時傳遍了整個殖民地,人們自發行動起來,奪取武器,搶關佔隘,向英國人開火。北美民兵人數越來越多,但像一盤散沙一樣,各自為戰。為了使這些散兵遊勇成為一支正規軍,1775年5月,北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會議作了三項重大的決定:一是發行自己的貨幣,建立獨立的北美經濟;二是組建正規的反英軍隊,由華盛頓任總司令;三是向外國購買武器,並且積極尋找外國同盟軍。直到此時,包括華盛頓在內的大陸精英們仍然沒有想到完全獨立。每天晚飯後,華盛頓和軍官們還按照習慣為喬治三世的健康乾杯,他們的部隊也仍然懸掛著英國的“米”字旗。這並不是因為殖民地人民不想獨立,而是他們沒意識到自己已經獨立了,而這時距離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也只有一紙之隔了。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最終捅破這層紙的是一本名叫《常識》的書,它的作者是出身貧寒、沒上過幾天學的打工仔潘恩。在書中,潘恩宣傳了許多的常識,比如英國只是個蕞爾小島,怎麼配統治如此廣大的北美大陸;北美的貨物應該可以自由買賣,不需要英國人在中間收稅等等。這本書一出版就就成了北美最暢銷的書,前後賣出了50萬冊,而當時北美的人口也不到300萬人,此後北美人獨立的願望就如同奔騰的江水一樣不可阻擋。

1776年7月4日,這是美國曆史上最難忘的一天。這天,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議會大廈裡,大陸會議的代表們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主持撰寫的《北美13州聯合一致的共同宣言》,簡稱《獨立宣言》。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共有56名各殖民地代表,第一個簽名的漢考特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寫得格外的大,還一邊幽默地說這是為了“讓喬治三世不戴眼鏡也能看清楚。”《獨立宣言》出來之後,殖民地的獨立戰爭就徹底變成了美國獨立戰爭了,它的簽訂標誌著美國的誕生。當然,《獨立宣言》也存在著嚴重的不義與不公,它一方面強調“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力,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另一方面,它卻保留了最殘酷野蠻的奴隸制毫無人道地剝奪了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天賦人權,這種不義與不公大大降低了《獨立宣言》的偉大意義。

薩拉託加大捷

美國獨立戰爭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萊剋星敦的槍聲開始到薩拉託加之戰為止,這個階段美軍處於守勢。第二個階段從薩拉託加之戰結束直至整個戰爭的結束。這個階段美軍節節勝利,直到最後英國戰敗投降。

獨立戰爭之初,戰爭雙方勢力之懸殊是明擺著的,英國有3000萬人口,幾十萬軍隊,尤其海軍打遍天下無敵手。僅在北美就有近10萬正規軍,都是裝備精良、久經沙場的老兵,此外在加拿大、西印度群島等地到處有後方基地,可謂兵精糧足。與兵精良足的英軍相比,美軍是兵不精糧不足。美利堅人口不到英國本土的1/10,更不用提其殖民地的幾億人口了,軍隊只有兩萬來人,談不上有什麼海軍。少得可憐的軍隊的裝備也差得可憐,連步槍都不夠,那些沒步槍的人只好拿棍棒當槍使,鞋子不夠,有時只能赤著腳在雪地行軍。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但美軍也有一個優勢,就是本土作戰、熟悉地形,打不贏就跑,使英軍從來沒能抓住美軍主力聚而殲之。二是北美雖然正規軍少,但民兵卻多得很,不下幾十萬,甚至是全民皆兵,這樣英軍就像毛澤東所言:“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面對這樣的情勢,英國的唯一出路就是速戰速決,為此制定了一個三路並進的戰略方針:第二路從加拿大出發南下,第三路由紐約北上,發動鉗形攻勢,佔領反抗的中心地區新英格蘭。這個戰略計劃也許聽起來很美,實際上極其荒唐。因為英軍從加拿大千裡迢迢趕往目的地,勞師遠襲,這是兵家大忌,孫子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英國人的命運正是如此。

英軍一路冒著炮火前進,損失慘重,而且給養極難,結果第二路剛到美國境內,就遭到埋伏在一個山谷兩側的民兵的攻擊,狼狽地逃回了加拿大。第三路由克林頓率領,他沒有按照計劃北上向新英格蘭搞鉗形攻勢,而是南下去找華盛頓的主力決戰。這樣三路大軍之中只有由柏高英率領的第一路按計劃南進,結果孤軍深入,在薩拉託加陷入美軍重重包圍之中

1777年10月17日,這是獨立戰爭一個轉折性的日子,被圍的柏高英軍隊,眼看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衝出去又無望,只好在這一天帶著6000殘軍繳械投降。這就是薩拉託加大捷。薩拉託加大捷後,美軍開始轉守為攻,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美軍之所以能取得最後勝利與另一個因素是分不開的,那就是國際援助。第二屆大陸會議討論獨立的同時派出了代表前往歐洲,首先是法國,去活動法國支援美國獨立戰爭的主要代表就是著名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本來在高傲的法國人眼中,美洲蠻荒之地的人都是些愚夫,但富蘭克林的到來徹底糾正了他們的看法。富蘭克林的幽默、博學、深邃極大地震動了法蘭西人,令他們相信能產生這樣完美的人物的民族一定有偉大的未來,值得援助。

薩拉託加大捷後,法國人看到美國人勝利在望,便同美國簽署了同盟條約,條約規定法國承認美國獨立,並且承擔向美提供軍事援助的義務。美國則承擔保衛法國在西印度群島領地的義務。同時約定一方得不到另一方的預先同意不得與英國議和。這個協議里美國無疑佔到了大便宜,它得到了法國人的金錢、武器和艦隊。當然,法國人也有自己的考慮,通過和美國結盟不但可以向英國復仇,還可以伺機奪取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美國勝利

法美同盟後,法英戰艦在歐洲發生戰鬥,英法正式開戰了。法國人又大力向西班牙和荷蘭宣揚復仇的主張,這兩個國家也是被英國人打慘了的,現在它們的艦隊也紛紛加入了法國海軍的行列,使雙方海軍的勢力基本達到了平衡。法國給美國除提供了大量金錢和武器援助外,還招募了大量“志願軍”,他們來自歐洲各國,都是富有理想的浪漫主義者,願意為理想而獻身。

這些人中最有名的當屬拉法夷特了,他本是法國大貴族,家財萬貫。他自己掏錢裝備了一艘“勝利”號軍艦,裝滿了各種軍需用品,還帶著一大群法國軍官,來到了戰場。這年他才19歲,就成了華盛頓的主要將領之一。率軍與英國人展開了血戰,屢戰屢勝,功勳卓著。他還動員了同胞羅尚博伯爵來參戰。於是羅尚博也來了,帶著一支5500人的軍隊。有了這些外援後,美國人勢力大增,相反英國人勢力大減,節節敗退。

這時的英軍總司令是克林頓,他把軍隊集中在紐約,以它作為根據地向美軍發動了反攻。他一路順利,佔領了許多城市,包括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查爾斯頓,打到這裡他就撤回去了,但把大量部隊留在了這裡,由康華利指揮。康華利是個只懂戰術,不懂戰略的人,他不甘心默默地留在查爾斯頓,率軍北進,攻入弗吉尼亞,大敗華盛頓的大將蓋茨。後來又大敗拉法夷特的法國志願軍,還差點逮住了《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亞州州長傑斐遜。他揚揚得意地進駐約克鎮。以為這裡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

但他打錯了算盤,關鍵是沒想到美軍的戰略。看到康華利孤軍困守,華盛頓立即率大軍直撲約克鎮,將小小的約克鎮從陸上圍得鐵桶也似。不久美國的盟軍又在海上打敗了英軍艦隊,這時康華利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走投無路,只好投降。1781年10月19日,康華利耷拉著腦袋,將他的佩劍交給了華盛頓,後面繳械投降的還有8000名士兵。這是獨立戰爭勝利的標誌。一年多後英美簽訂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並且把密西西比河以東、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土地割讓給美國。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從此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大國,雖然它與歐洲相距萬里,但仍然屬於西方列強之一,很快將成為最強大的西方國家。

美國獨立戰爭——新大國的崛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