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維和直升機分隊米-171赴非,防護措施有必要更上一層樓

空軍 維和部隊 直升機 武器 烏龍防務評論 2017-05-24

執行聯合國賦予的國際維和任務,現已成為我軍海外任務主要形態之一。日前,我軍首支維和直升機分隊舉行誓師出征大會,計劃部署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

該批維和分隊以陸軍第81集團軍某陸航旅為主組建,配備4架米-171中型多用途直升機,下設1個飛行連、1個機務連、1個保障連,兵力規模140人,涉及飛行、機務、領航、氣象等20餘個專業,全體人員均是首次執行維和任務。

抵達蘇丹達爾富爾後,他們將主要執行空中巡邏、戰場偵察、人員輸送、傷員轉運、物資運輸等任務。

我軍維和直升機分隊米-171赴非,防護措施有必要更上一層樓

米-171普通型(前)和V-7型(後)

根據媒體披露的照片,此次我軍維和直升機分隊的米-171,主要是兩種機型組成。一種是我軍裝備數量最大的普通型米-171,特徵是機頭為玻璃駕駛艙,帶有一個小型的氣象雷達,而另一種則是較新的米-171V-7型,特徵是採用全新設計的“海豚型”封閉式機頭。

我軍維和直升機分隊米-171赴非,防護措施有必要更上一層樓

維和直升機分隊的米-171V-7

不過,我軍歷年來購買的米-171,主要在國內擔任運輸任務,因此民用型居多,甚至連最新的米-171E型也不例外。

2009年和2012年,中俄簽署了32架和52架米-171E型運輸直升機合同,俄方負責履行協議的企業為烏蘭烏德航空生產聯合公司,烏蘭烏德當時主要生產兩種型號的直升機,分別是民用型的米-171E和軍用型的米-8AMT。

對比俄軍自用的米-8AMT系列,能夠明顯看出我軍米-171E和其他機型在防護能力、機載自衛電子設備上的差別。

我軍維和直升機分隊米-171赴非,防護措施有必要更上一層樓

俄軍自用的米-8AMTSh尾樑上方有紅外干擾機

如下圖的一架俄軍自用的米-8AMTSh,在機頭駕駛艙兩側有附加裝甲,可抵禦地面輕武器向駕駛艙射擊,而機身兩側還有紅外干擾彈發射器,更重要的是該機型在全機紅外輻射量最大的發動機排氣口後部尾樑上方還有一套紅外干擾機。

我軍維和直升機分隊米-171赴非,防護措施有必要更上一層樓

俄軍自用的米-8AMTSh,座艙兩側帶有裝甲

可以說,比起防護措施薄弱的我軍米-171機隊,俄軍自用的米-8AMT擁有豐富的硬防護和軟防護措施。在非洲戰區內執行任務,直升機面臨的威脅主要有地面輕武器甚至是高炮,肩扛式地空導彈這類威脅,這要求直升機既要在座艙等位置加強裝甲防護,還需要在油箱、輸油管路里鋪設防火泡沫,並裝備相應的電子設備等。

相比而言,長期在戰區活動的美軍運輸直升機,就十分重視防護措施。以美軍現役的UH-60M“黑鷹”運輸直升機而言,其防護措施除了本機帶有抗墜毀設計之外,還擁有AN/APR-39A(V)2雷達警報接收機、AN/ALQ-144A(V)1紅外對抗裝置、AN/AAR-57紫外線導彈預警系統、AN/AVR-2B激光探測器這一整套完善的電子戰套件。我軍維和直升機分隊米-171赴非,防護措施有必要更上一層樓

美軍的UH-60M,機頭帶有導彈逼近告警器等傳感器

我軍直升機裝備更新很快,使用理念也在不停提升之中,武裝直升機已經比較重視防護。如央視最新披露陸航某旅的直19武裝直升機,飛行員座椅兩側也和直10一樣加裝了可拆卸的防護裝甲,而直10這樣的專用武裝直升機,除了裝甲座艙之外,還裝備有雷達告警器、激光告警系統、紅外干擾彈等全套軟防護設備。

我軍維和直升機分隊米-171赴非,防護措施有必要更上一層樓

首見我軍直19飛行員座椅加裝裝甲

首次將直升機分隊部署在非洲戰區執行維和任務,已經是我軍擔負國際義務和提高實戰能力的重要舉措,希望能夠利用好這個機會,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有趣有料的軍情祕聞,盡在烏龍防務評論,喜歡我的觀點,就在今日頭條上關注我吧!如需轉載,請先聯繫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