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流浪地球》在點映之後,土豆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條評論:有了《流浪地球》,《三體》大概永遠不會被拿出來了,這是一個犀利的影評人的評論,底下無數人點贊。

《流浪地球》的提前觀影,口碑幾乎是一片倒的叫好。

好到什麼程度呢?

很多看過了電影的導演朋友不約而同對導演發送了祝賀的短信。

不過導演說還未上映談不上恭喜。

面對作品,導演是期待又忐忑的。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期待和忐忑的是觀眾是否會喜歡它。

這部電影的票房其實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它的成敗,不僅僅是一部7000人的心血是否得到回報,更是中國科幻能不能打開新局面的關鍵,它的票房甚至可能決定了中國未來十年的電影走向。

面對這樣一部戲裡戲份都格外有分量的電影,土豆寫起來確實格外慎重。

還是回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流浪地球》到底值不值得去電影院看,我們去看《流浪地球》又是去看些什麼?

《流浪地球》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影片講述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

地球因為太陽的毀滅而必須進行逃離太陽系的悲壯遠征。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地球,為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地球遷徙運動,這是一個足夠恢弘和壯大的設想。科幻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想象力,而中國的想象力已經被壓制了太久太久。

直到劉慈欣的出現。

他是所有中國科幻迷心中的中國科幻第一人,被稱為大劉。

有人評價,大劉憑藉一己之力把中國科幻拉到了世界水平。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高產又高質的大劉於2000年在《科幻雜誌》上發表了短篇小說《流浪地球》。

19年後,我們得以在大屏幕上看到這個故事。

電影《流浪地球》創作歷時4年,在這人類歷史上微不足道的4年中,電影究竟是怎樣誕生的呢?

這說起來話就長了。

01

從1到7000,這是一個有關信任的故事

真的要說起《流浪地球》的誕生,其實要追溯到2014年。

這一年,5位青年導演受到廣電總局的邀請,去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展開培訓課程。

這5位青年導演是郭帆、肖央、陳思誠、路陽、甯浩。

郭帆說過,剛開始去學的時候,並不知道局裡是為了什麼讓他們去。

到了那裡,自然就明白了,總局是讓他們看中國和美國電影工業的差距。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如果再不做工業的嘗試,那麼已經發現了中國巨大市場的好萊塢將會很快讓中國電影無路可走。

所以再回來之後,導演們做的事情都很相似,都在做工業化的嘗試,巧合的今年春節檔有兩個人撞了車。

其中之一,就是郭帆這部《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完全不走捷徑的硬科幻作品。

從小就有一個科幻夢的郭帆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並不順利。

按他的話說,這部電影的創作,是一個信任的過程。

開始的時候,這個項目只有一兩個人。

一部科幻電影想要立得住腳,最開始的,是要做世界觀。

這個過程,花費了八個多月的時間,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再到地球地貌變化,洋流的變化,都做了詳盡的設計。為了這些,劇組構想了地球100年的編年史。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對於世界觀的建立,不能只通過文字來描述,為了體現未來事物的樣子,劇組又做了三千張概念圖。

有了這些東西,別人看到了,覺得這個項目靠譜,便也加入了進來。

就這樣不斷地出東西,不斷地吸引新的人加入項目,當影片完成的時候,才發現,片尾的字幕已經有了7000多人。

世界觀建立完之後,劇組又做了8000多張的分鏡,這些分鏡剪輯出來,配上音樂和對白,幾乎就是一部小電影。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完成之後,其實就到了電影工業上的難題,怎樣把這樣一個未來的世界呈現出來。

這個時候,就不由讓我想起之前一部票房神話的《大聖歸來》,當我們的工業趕不上人家的時候,就用時間和人力來彌補。

導演舉了一個例子,在影片中,有一個場景有100多個屏幕,在好萊塢這是由UI部門專門製作的,但是國內卻沒有這種技術,如果請國外的團隊,價格會十分高昂。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所以,這個場景,在《流浪地球》中就用人工來實現,這一百多個屏幕需要播放一千多個動畫,動畫提前做好,每一個屏幕連接一個筆記本,每個筆記本都由人來操作。這需要所有人的完美配合,控制筆記本的人,還有表演的演員。

這種咬著牙拼命完成一件事的勁頭和影片中人類在面對滅頂災難時的團結一致,都讓人熱血沸騰。

02

用好萊塢一半的投入,打造出世界級的科幻特效

有消息說,《流浪地球》總投資達到了3億人民幣,也有消息說,影片製作成本不足1.5億。我們姑且按最高的這個說法,摺合成美元也不過4700萬美元而已。

而這種硬科幻大片,在好萊塢的成本都不回小於1億美元。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著名的《星際穿越》製作成本1.65億美元。

類似的大片《火星救援》製作成本1.08億美元。

在《流浪地球》的點映中,影片結束後,我旁邊的一個媽媽問自己的孩子,這個好看,還是《火星救援》好看,這個看起來五六歲的男孩說,《流浪地球》好看。

當然,我們不能以個體斷定整體,也不能以一個孩子的評價來決定兩部影片的高低。

但是,在孩子最純真的目光中,《流浪地球》視覺效果絕不不遜於《火星救援》。

《流浪地球》用不到人家一半的成本,打造了絕不遜色於對方的效果。

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土豆數次被影片中的大場面所震撼。

當充滿想象的文字變成眼前能看見的畫面的時候,這種感覺,不去親眼去看是無法體會的。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2044年的奧運會,logo都設計了

復古的地下城,科技感的空間站,設計感十足的運輸車,災難下的地球,這些場景,讓《流浪地球》充滿了史詩感。

我們可以看到,前文提到的劇組對世界觀架構沒有白費,一切都是那麼真實可信。

所有的特效在強有力的劇情推動下,沒有一處突兀。

當年看《大聖歸來》時的激動又重新回來了。

劇組省錢除了特效堆人和時間外,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演員省錢。

這裡最大牌的人無疑是吳京。

吳京起初只是準備客串,結果因為預算不夠,他的戲份被增加,成為了一位零片酬的主角之一。

其他的人,吳孟達和李光潔雖然有一定知名度,但應該價錢都很合適。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作為年輕一輩的主角們更都是新人。

大家千萬不要看到演員陣容被勸退。有這樣的演員陣容,正是因為劇組把錢都花在了特效上。

03

終於,中國人穿上宇航服再也不違和

科幻電影雖然展現硬核工業水平,但核心還是故事和內涵。

有大劉的保駕護航,影片《流浪地球》的故事完成度非常高。

儘管故事有改編,但是卻很好的傳承了小說的精神。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最重要的就是,大劉的科幻故事雖然科技含量很高,高到看完電影的航天部主任要回去測算一下數據,但是它卻十分通俗易懂。

如果你對科幻完全沒有了解,也能輕鬆看懂這個故事。

這是因為大劉擅長比喻,他把一些科技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具體事物作比喻,這樣我們能快速理解是什麼意思。

例如《三體》中的納米絲切割巨輪。

本片的比喻這裡就不做劇透了。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故事獨有的中國感情。

地球遭遇了滅頂之災,人類該如何求存?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換做是好萊塢大片,要麼是大幹一架,要麼是製造宇宙飛船去尋找新的家園。

但是,中國人有特殊的故土難離情懷。

對於這片土地,中國人愛得深沉。

於是在《流浪地球》中,當滅頂之災來臨時,人們要帶著地球一起走,這一個想法需要怎樣的氣魄和浪漫。

當那顆漂亮的藍色星球后面燃起了數道推進器後,誰不眼眶溼潤。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這漫長的2500年的地球旅行就這樣展開了。

影片還有一個大劉的特質是熱血沸騰。

如果非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電影,我會選擇用“燃”。

這是一個團隊作戰的故事。

當這些人在血與淚中創造奇蹟的時候,我幾乎要燃燒起來。

當年,我為一句“送死的人來了”(出自電視劇《好傢伙》)所打動。

這一次,我被這永遠保持希望的年輕人所打動。

中國人穿上宇航服終於沒有違和感了

這裡,就說到了《流浪地球》的內涵,當然它體現人類共同體這樣宏大的理念,展現了中國科幻的胸襟。

但最打動人心的,還是在巨大災難降臨時,壓榨出的人性那美好的一面。

不畏犧牲,永遠保持希望。

這一點,就能讓人類這個物種永載史冊。

郭帆導演說一部電影談不上科幻元年,只有源源不斷的科幻優質作品出現才能稱得上元年。

那我衷心希望,《流浪地球》能在票房上為中國硬科幻開一個好頭。

- FI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