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文字,被發現比最早的甲骨文還早1400多年,至今無人識

考古 甲骨文 文物 帝堯 我在紅樓你西遊 我在紅樓你西遊 2017-09-01

1978年到1987年,山西臨汾襄汾縣陶寺,考古隊發掘出墓葬一千座左右,其中體現是大貴族的墓葬有9座之多,出土了包括陶龍盤,陶鼓,玉器,彩繪木器等文物,震驚全球,這裡被稱為陶寺文化或者陶寺遺址,距今大約4700年左右。

這處遺址最大的爭議是:是不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地,傳說中堯舜禹中堯帝的帝都,而且從對遺址的考察上,包括現有發現與留存文獻資料的對比上,很多專家認為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國家,包括制度等級上,這樣,可能將中國歷史改寫,第一個朝代不在是大禹建立的夏朝,而是這個堯帝建立的朝代。

大家都知道,臨汾一直都是堯都,即傳說中堯帝的故都,那堯帝作為傳說中的人物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堯舜古國到底存在不在?都城在哪裡?這些都是迄今為止未解的謎題,也是爭論較多的考古難題。

在這個陶寺遺址出來的眾多文物中,有一件關鍵物證可以證明上面這些謎題,但目前來說,這件關鍵物證也存在爭議性。

那就是陶寺遺址出土的一把朱書扁壺上有二字符號,是陶寺城址為堯都的文字自證。

這兩個文字,被發現比最早的甲骨文還早1400多年,至今無人識

這兩個文字,被發現比最早的甲骨文還早1400多年,至今無人識

這兩個文字,被發現比最早的甲骨文還早1400多年,至今無人識

大家看看是否能認出這兩個字是什麼字?

有人說是“文堯”二字,證明這個確實是堯帝的都城。如果這兩個文字被證實,那就將中國文字的發現提前了整整1400多年,證明早在甲骨文發現之前1400年,華夏這篇古老的大地上就已經有先人發明了文字。

也有人認為那只是兩個符號,不代表就是文字,更不代表是“文堯”二字,被認為是“文堯”二字,是根據後世的甲骨文還有金文等古老文字來辨識的,但用1000多年後世的不確定的文字來辨認1000多年以前的文字,本身就很荒謬,更別說連型都不是完全一致了。

關於這兩個符號引發的爭議很大。這有人說是“昜文”,有人說是“文堯”,還有人說是“文邑”(傳說中夏朝的都城)……總之說什麼的都有,你信哪個?

這兩個文字,被發現比最早的甲骨文還早1400多年,至今無人識

貼個甲骨文的“堯”字看看:

這兩個文字,被發現比最早的甲骨文還早1400多年,至今無人識

甲骨文的土字:

這兩個文字,被發現比最早的甲骨文還早1400多年,至今無人識

其實這兩個符號,考古界的專家們目前都還未搞清楚,更別說我沒普通老百姓了。

不管怎麼說,發現遺址是好事,至少證明在距今4700年左右,我們這片土地上已經有了社會體系,已經有了高度文明,已經有了陶冶技術。還是有很多正面積極意義的。

不過我相信,文字不會突然憑空出現,就像甲骨文,肯定也是個過程,甲骨文之前是什麼存在樣式,我們不得而知,也沒有相應的證據。

翻開新華字典,我們不認識的字多了去了,學好當下的文字,才不枉文明的傳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