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九子奪嫡四阿哥後面就是八阿哥了,中間的三位都幹嘛去了?

九子奪嫡,就是康熙老爺子九個有勢力的兒子打的頭破血流爭奪皇位的故事。

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為什麼九子奪嫡四阿哥後面就是八阿哥了,中間的三位都幹嘛去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四阿哥和八阿哥中間的三個阿哥都幹嘛去了?

五阿哥愛新覺羅·胤祺,生母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裡面鄧婕飾演的宜妃。與其他皇子有所不同的是,五阿哥胤祺自幼就被養在了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宮中。他從小心氣平和性情善良,給人以“心性甚善,為人淳厚”的印象,對於所有的皇室兄弟姐妹也是友愛有加,這種性格也讓康熙帝對他很是喜愛。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胤祺同胤禛、胤祐、胤禩被封“多羅貝勒”。在諸子奪嫡的鬥爭之中,胤祺始終都是旁觀者,不加入任何一方。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同年,胤祺、胤祉、胤禛被封賜親王。胤祺的封號是和碩恆親王。雍正皇帝即位後,為避名諱,胤祺改為允祺。允祺在朝廷上也表示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他在朝廷中積極推行“滿漢一家”的理論,但卻遭到了胤禩等人的攻擊。此後,深知政治險惡的允祺就儘量不涉足政界,他也不希望兄弟間的關係因此而破裂。他還屢屢充當“和事佬”,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雍正與其它親王的關係。但很多時候,有的事也不得不做,雍正四年五月,雍正令允祉、允祺為已獲罪的胤禟改名(改名為塞思黑,滿語音譯,有討厭鬼之意)。這應該是允祺一生之中最不願意做的事了。

雍正十年(1732年),恆親王允祺病逝,諡曰“溫”(諡法中:德性寬柔曰溫;和順可即曰溫;仁良好禮曰溫;樂育群生曰溫;寬仁惠下曰溫),時年五十四歲。雍正十二年,雍正皇帝為其立碑勒銘,葬於薊州的賈家山。

為什麼九子奪嫡四阿哥後面就是八阿哥了,中間的三位都幹嘛去了?

六阿哥愛新覺羅·胤祚,德妃烏雅氏所生,雍正同母的弟弟,可惜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十四病死,只活了6歲。如果不是早夭,說不定將來也會是雍正的得力助手。

為什麼九子奪嫡四阿哥後面就是八阿哥了,中間的三位都幹嘛去了?

七阿哥愛新覺羅·胤祐,成妃戴佳氏所生,戴佳氏之父卓奇,只是一名小小的司庫。所謂司庫,只是內務府下屬的一個官職,負責財務的登記等,屬於從七品官員。

雖說清朝後宮母憑子貴,但是七阿哥身有殘疾(腳跛),生七阿哥時為庶妃,一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方才冊為成妃,是同時受封者中年齡最大資格最老的一位,也是康熙年長皇子的生母中,受封最晚之人。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十六歲的胤祐奉命統率鑲黃旗大營追隨康熙帝西征葛爾丹,以軍功於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晉封貝勒(此時才十八歲,由此可以看出胤祐也確實是個有能力的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祐被封為多羅淳郡王。皇太子胤礽二次被廢后,眾皇子分別拉攏各方勢力以謀取太子之位,而這時的胤祐在親眼目睹二哥被廢禁錮,大哥胤禔被削爵並永遠圈禁後,內心渴望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公元1718年),正藍旗滿洲都統延信出征西陲,胤祐奉命管理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此後四年胤祐一直置身於宮廷爭鬥之外。雍正帝即位之後,以胤祐受命以來,恪盡其職,諸務畢舉,頹風靡習漸至改變,下旨晉封胤祐為和碩淳親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卒,諡曰度(心能制義曰度;進退可軌曰度;守法緯民曰度;從容有常曰度)。刻碑記功,詔褒其“敬謹小心,安分守己”之秉性,其第六子弘景繼承多羅淳郡王爵位。

為什麼九子奪嫡四阿哥後面就是八阿哥了,中間的三位都幹嘛去了?

有人說,雍正的勝出靠的是卑劣與陰鷙,而且事後殺兄弒弟為後人所不齒。

可是大家忽略了一點,有的時候,人處環境,身不由己。你覺得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