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活得比康熙還長,兒子們卻沒有奪嫡,只因繼承了雍正的好傳統

康熙和乾隆這對祖孫都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古代君主專制的人治社會,君主要挑選好合適的繼承人,以便政權能夠平穩過度交接。由於這個儲君問題非常敏感,因此歷史上不少赫赫有名的明君都沒有妥善處理好接班人問題,比如秦始皇,他死後由於遺囑被篡改,直接導致了秦帝國二世而崩。

乾隆活得比康熙還長,兒子們卻沒有奪嫡,只因繼承了雍正的好傳統

康熙晚年時也被繼承人問題弄得焦頭爛額,甚至康熙真正屬意的繼承人是誰至今還是清史謎團,但他的孫子乾隆皇帝卻吸取了祖父的教訓,接班人問題處理得乾淨漂亮,乾隆在登基60年後禪讓皇位給了繼承人十五阿哥,而且在太上皇期間還繼續把持朝政,可謂是心滿意足了無遺憾。那麼,乾隆用了什麼手段,怎麼就處理好了這個問題呢。

乾隆活得比康熙還長,兒子們卻沒有奪嫡,只因繼承了雍正的好傳統

體制因素:雍正帝獨創的祕密立儲制度被乾隆沿襲

乾隆的父親雍正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也是九龍奪嫡最後的勝利者,雍正帝親自參與經歷了康熙年間的奪嫡鬥爭。當初,康熙皇帝作為統治中原的君主,也沿用了中國自古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立了赫舍裡皇后所出的嫡子胤礽為皇太子。

但是,隨著皇太子逐漸長大,作為專制君主的康熙也和歷代帝王一樣,對這個將要接手自己至高無上權力的兒子心態越來越微妙,而太子周圍也有一個利益集團,這勢必會和獨裁的君權產生一定衝突。在這種情緒之下,皇帝和太子之間的矛盾逐漸暴露,這就給了其他皇子們可趁之機。

乾隆活得比康熙還長,兒子們卻沒有奪嫡,只因繼承了雍正的好傳統

而康熙恰好又是一個風流成性、兒子眾多的皇帝,他有皇子二十多人。康熙對自己的皇子們都很寵愛,不僅讓他們擁有崇高的地位,而且最重要的是,康熙給了成年皇子們參與朝政的機會,像十四阿哥甚至還有親自帶兵打仗的機會!雖然康熙的本意是為了鍛鍊兒子,意圖穩固清朝統治。但皇子涉政,這等於是給他們大開結交朝臣、結黨營私和拉幫結派經營自己勢力的方便之門。

本來就不是智慧超群的皇太子上面臨著君父康熙的難測天威,下面對著這樣一群年富力強虎視眈眈的弟弟們,儲位自然難以穩當。

乾隆活得比康熙還長,兒子們卻沒有奪嫡,只因繼承了雍正的好傳統

因此康熙的皇子們為了奪嫡,拉幫結派勾心鬥角無所不用其極,晚年的康熙也被這種家庭內部傾軋弄得心交力瘁、煩惱不已,由於康熙去世得比較突然,所以他最後真正屬意的繼承人是誰至今還是謎團。

雍正作為九龍奪嫡最後的勝利者,親自參與和經歷了這其中的鬥爭傾軋,感受到了皇室內部不穩定對政權造成的危害。因此,雍正即位後,吸收了歷史教訓,大膽改革了沿襲兩千年的嫡長子繼承製,不再公開立皇太子,而是祕密立儲,直到皇帝駕崩後誰即位才真相大白。具體方法是:由皇帝親自寫了立儲諭旨一式兩份,一份密封在錦匣內,安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當皇帝駕崩,由御前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共同拆封,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由誰繼位。雍正就是用這種新的制度選立了乾隆皇帝。

乾隆活得比康熙還長,兒子們卻沒有奪嫡,只因繼承了雍正的好傳統

乾隆熬死了大部分兒子,人數不夠鬥不起來;而且乾隆對皇子們管束嚴厲,皇子們的一舉一動都被乾隆監視,稍有越矩便會遭到斥責。

乾隆皇帝雖然也有十七個兒子,但這些皇子們絕大多數都很短命。十七個皇子,十歲之前夭折的就有七個,然後三十歲之前去世的又有五個,總之到了乾隆晚年時,他身邊就只剩下四個兒子了,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其中皇八子永璇沉湎酒色,腿部又有疾病,別說乾隆,連朝廷大臣們都看不上他。而皇十一子永瑆雖然才華出眾,他還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但永瑆為人慳吝刻薄,心理方面有點變態;皇十七子永璘由於是乾隆最小的兒子,乾隆也不像對待其他兒子那樣嚴厲了,因此對他比較放任。永璘也生性喜愛自由,經常和低級侍衛們嬉笑玩鬧,甚至私自跑出去玩,乾隆對他這種輕浮行為非常不喜歡。

乾隆活得比康熙還長,兒子們卻沒有奪嫡,只因繼承了雍正的好傳統

乾隆少年時也親眼見識過康熙末年的九龍奪嫡,因此他吸取祖父教訓,對自己的兒子們絕不放縱寵溺,而是嚴加監視。乾隆兒子們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彙報給乾隆,乾隆但凡看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舉動,動輒嚴厲斥責批評。像乾隆最喜歡的兒子五阿哥永琪,他本來是乾隆中意的儲君人選,結果年紀輕輕得了不治之症。他生命的最後時刻,由於找宮外的民人進來剃了頭,這事被乾隆發現後,乾隆大怒,下旨嚴厲批評了此舉,而且還責罰了五阿哥的師父和身邊太監等人,面對盛怒的君父,病危中的五阿哥心中驚懼可想而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