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部分

《戲鴻堂帖》又名《戲鴻堂法帖》,是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用上好木料請高手匠人鐫刻而成,共16卷。

最初的《戲鴻堂帖》選材精良、摹刻精到,廣受文人士子歡迎。

但這麼好的刻本,卻被老百姓一把火燒了。

——這並不是老百姓愚昧無知,而是董其昌一家子太遭人恨了。

先是董其昌利用權勢大肆搜刮田產,積累了不少民怨。(據《雲間雜識》記載:“董思白為諸生時,瘠田僅二十畝”,成名後富到連宰相徐階也對他“膏腴萬頃,遊船百艘”的家產自嘆弗如——這麼強的致富歷程中沒點黑幕誰信吶?)

接著,董其昌的大兒子董祖常又鬧出一出強搶民女的大事,被人編成話本傳揚。

董氏父子把說書人抓來審問,牽連出秀才範昶。

董家又抓來範昶,強行逼供。範昶不認,董家就讓範昶到城隍廟對神靈發誓。經此折辱,範昶沒幾天便鬱郁而亡。

範家遺孀上門討公道,又被董祖常剝衣示眾——這可是在女子貞潔大於天的明朝啊!光身子被人看了還能活嗎?

可這樣大的人命案件官府還不敢管!

大路不平自有人鏟!官府不敢動董府,老百姓可不管那麼多!

一夕之間,松江府大街小巷的處處都張貼著揭露董氏父子的揭帖,將二人稱為“獸宦董其昌”、“孽梟董祖常”,就連孩童們都唱起了:“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三月十五,數萬人聚集到董府門前聲討劣行,而董家卻令僕人、家丁向圍觀人群潑灑糞便,投致瓦礫。此舉更是激起了群眾的怒火,數萬人一哄而上,推倒董府大門,將董府數十間廳堂砸得稀爛。

消息傳開,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混亂中有人放了一把火,將董家燒為灰燼,《戲鴻堂帖》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

這件事被稱為“民抄董宦”,這在中國封建文人的歷史中,算是獨一份了(以前文人只有被官府抄家的,再要不是就是民間起義不分文人官吏地主富豪一起抄,和平年代文人被這麼大規模的民眾抄家確實開創了歷史,也就後來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可以比擬)。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部分

《戲鴻堂帖》又名《戲鴻堂法帖》,是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用上好木料請高手匠人鐫刻而成,共16卷。

最初的《戲鴻堂帖》選材精良、摹刻精到,廣受文人士子歡迎。

但這麼好的刻本,卻被老百姓一把火燒了。

——這並不是老百姓愚昧無知,而是董其昌一家子太遭人恨了。

先是董其昌利用權勢大肆搜刮田產,積累了不少民怨。(據《雲間雜識》記載:“董思白為諸生時,瘠田僅二十畝”,成名後富到連宰相徐階也對他“膏腴萬頃,遊船百艘”的家產自嘆弗如——這麼強的致富歷程中沒點黑幕誰信吶?)

接著,董其昌的大兒子董祖常又鬧出一出強搶民女的大事,被人編成話本傳揚。

董氏父子把說書人抓來審問,牽連出秀才範昶。

董家又抓來範昶,強行逼供。範昶不認,董家就讓範昶到城隍廟對神靈發誓。經此折辱,範昶沒幾天便鬱郁而亡。

範家遺孀上門討公道,又被董祖常剝衣示眾——這可是在女子貞潔大於天的明朝啊!光身子被人看了還能活嗎?

可這樣大的人命案件官府還不敢管!

大路不平自有人鏟!官府不敢動董府,老百姓可不管那麼多!

一夕之間,松江府大街小巷的處處都張貼著揭露董氏父子的揭帖,將二人稱為“獸宦董其昌”、“孽梟董祖常”,就連孩童們都唱起了:“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三月十五,數萬人聚集到董府門前聲討劣行,而董家卻令僕人、家丁向圍觀人群潑灑糞便,投致瓦礫。此舉更是激起了群眾的怒火,數萬人一哄而上,推倒董府大門,將董府數十間廳堂砸得稀爛。

消息傳開,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混亂中有人放了一把火,將董家燒為灰燼,《戲鴻堂帖》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

這件事被稱為“民抄董宦”,這在中國封建文人的歷史中,算是獨一份了(以前文人只有被官府抄家的,再要不是就是民間起義不分文人官吏地主富豪一起抄,和平年代文人被這麼大規模的民眾抄家確實開創了歷史,也就後來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可以比擬)。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民抄董宦事實》

後來董其昌根據拓本又重新刻了一份《戲鴻堂帖》的石刻本,但由於是翻版的翻版的翻版,刻工就不行了。

董其昌的品行雖然不行,畢竟還只 是禍害一方。還沒到蔡京、秦檜危害一國的地步,所以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還得以保全。

他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並稱“邢張米董”,實際上他的書法造詣應是四人之首。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運筆飄逸虛靈,筆畫秀逸古樸,用墨濃淡得宜,佈局疏朗勻稱,有“顏骨趙姿”(顏真卿的筆力,趙孟頫的優美)之譽。

他的作品在當時就很受人追捧,甚至還“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推崇董其昌的書法,導致天下士子紛紛臨習董其昌的字,還將他的字化成了館閣體,成為官方標準字體,這也是極力反對館閣體的董其昌始料未及的了。

董其昌的主要書法作品有《杜甫醉歌行詩》、《岳陽樓記》、《東方朔答客難》、《月賦》、《自書先世誥身冊》、《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等。

最後一笑要說的一點就是,雖然一笑寫文章時也會參考百度百科,但並非照搬照抄,而是多方查閱資料,反覆印證,再加以自己的判斷而成,所以有些內容和百科不同也屬正常。畢竟歷史的真相如何,還有待我們的進一步發掘,我說的未必不真,百科的也未必無假,是非公道,諸位自行辨識。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部分

《戲鴻堂帖》又名《戲鴻堂法帖》,是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用上好木料請高手匠人鐫刻而成,共16卷。

最初的《戲鴻堂帖》選材精良、摹刻精到,廣受文人士子歡迎。

但這麼好的刻本,卻被老百姓一把火燒了。

——這並不是老百姓愚昧無知,而是董其昌一家子太遭人恨了。

先是董其昌利用權勢大肆搜刮田產,積累了不少民怨。(據《雲間雜識》記載:“董思白為諸生時,瘠田僅二十畝”,成名後富到連宰相徐階也對他“膏腴萬頃,遊船百艘”的家產自嘆弗如——這麼強的致富歷程中沒點黑幕誰信吶?)

接著,董其昌的大兒子董祖常又鬧出一出強搶民女的大事,被人編成話本傳揚。

董氏父子把說書人抓來審問,牽連出秀才範昶。

董家又抓來範昶,強行逼供。範昶不認,董家就讓範昶到城隍廟對神靈發誓。經此折辱,範昶沒幾天便鬱郁而亡。

範家遺孀上門討公道,又被董祖常剝衣示眾——這可是在女子貞潔大於天的明朝啊!光身子被人看了還能活嗎?

可這樣大的人命案件官府還不敢管!

大路不平自有人鏟!官府不敢動董府,老百姓可不管那麼多!

一夕之間,松江府大街小巷的處處都張貼著揭露董氏父子的揭帖,將二人稱為“獸宦董其昌”、“孽梟董祖常”,就連孩童們都唱起了:“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三月十五,數萬人聚集到董府門前聲討劣行,而董家卻令僕人、家丁向圍觀人群潑灑糞便,投致瓦礫。此舉更是激起了群眾的怒火,數萬人一哄而上,推倒董府大門,將董府數十間廳堂砸得稀爛。

消息傳開,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混亂中有人放了一把火,將董家燒為灰燼,《戲鴻堂帖》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

這件事被稱為“民抄董宦”,這在中國封建文人的歷史中,算是獨一份了(以前文人只有被官府抄家的,再要不是就是民間起義不分文人官吏地主富豪一起抄,和平年代文人被這麼大規模的民眾抄家確實開創了歷史,也就後來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可以比擬)。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民抄董宦事實》

後來董其昌根據拓本又重新刻了一份《戲鴻堂帖》的石刻本,但由於是翻版的翻版的翻版,刻工就不行了。

董其昌的品行雖然不行,畢竟還只 是禍害一方。還沒到蔡京、秦檜危害一國的地步,所以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還得以保全。

他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並稱“邢張米董”,實際上他的書法造詣應是四人之首。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運筆飄逸虛靈,筆畫秀逸古樸,用墨濃淡得宜,佈局疏朗勻稱,有“顏骨趙姿”(顏真卿的筆力,趙孟頫的優美)之譽。

他的作品在當時就很受人追捧,甚至還“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推崇董其昌的書法,導致天下士子紛紛臨習董其昌的字,還將他的字化成了館閣體,成為官方標準字體,這也是極力反對館閣體的董其昌始料未及的了。

董其昌的主要書法作品有《杜甫醉歌行詩》、《岳陽樓記》、《東方朔答客難》、《月賦》、《自書先世誥身冊》、《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等。

最後一笑要說的一點就是,雖然一笑寫文章時也會參考百度百科,但並非照搬照抄,而是多方查閱資料,反覆印證,再加以自己的判斷而成,所以有些內容和百科不同也屬正常。畢竟歷史的真相如何,還有待我們的進一步發掘,我說的未必不真,百科的也未必無假,是非公道,諸位自行辨識。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杜甫醉歌行詩》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部分

《戲鴻堂帖》又名《戲鴻堂法帖》,是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用上好木料請高手匠人鐫刻而成,共16卷。

最初的《戲鴻堂帖》選材精良、摹刻精到,廣受文人士子歡迎。

但這麼好的刻本,卻被老百姓一把火燒了。

——這並不是老百姓愚昧無知,而是董其昌一家子太遭人恨了。

先是董其昌利用權勢大肆搜刮田產,積累了不少民怨。(據《雲間雜識》記載:“董思白為諸生時,瘠田僅二十畝”,成名後富到連宰相徐階也對他“膏腴萬頃,遊船百艘”的家產自嘆弗如——這麼強的致富歷程中沒點黑幕誰信吶?)

接著,董其昌的大兒子董祖常又鬧出一出強搶民女的大事,被人編成話本傳揚。

董氏父子把說書人抓來審問,牽連出秀才範昶。

董家又抓來範昶,強行逼供。範昶不認,董家就讓範昶到城隍廟對神靈發誓。經此折辱,範昶沒幾天便鬱郁而亡。

範家遺孀上門討公道,又被董祖常剝衣示眾——這可是在女子貞潔大於天的明朝啊!光身子被人看了還能活嗎?

可這樣大的人命案件官府還不敢管!

大路不平自有人鏟!官府不敢動董府,老百姓可不管那麼多!

一夕之間,松江府大街小巷的處處都張貼著揭露董氏父子的揭帖,將二人稱為“獸宦董其昌”、“孽梟董祖常”,就連孩童們都唱起了:“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三月十五,數萬人聚集到董府門前聲討劣行,而董家卻令僕人、家丁向圍觀人群潑灑糞便,投致瓦礫。此舉更是激起了群眾的怒火,數萬人一哄而上,推倒董府大門,將董府數十間廳堂砸得稀爛。

消息傳開,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混亂中有人放了一把火,將董家燒為灰燼,《戲鴻堂帖》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

這件事被稱為“民抄董宦”,這在中國封建文人的歷史中,算是獨一份了(以前文人只有被官府抄家的,再要不是就是民間起義不分文人官吏地主富豪一起抄,和平年代文人被這麼大規模的民眾抄家確實開創了歷史,也就後來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可以比擬)。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民抄董宦事實》

後來董其昌根據拓本又重新刻了一份《戲鴻堂帖》的石刻本,但由於是翻版的翻版的翻版,刻工就不行了。

董其昌的品行雖然不行,畢竟還只 是禍害一方。還沒到蔡京、秦檜危害一國的地步,所以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還得以保全。

他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並稱“邢張米董”,實際上他的書法造詣應是四人之首。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運筆飄逸虛靈,筆畫秀逸古樸,用墨濃淡得宜,佈局疏朗勻稱,有“顏骨趙姿”(顏真卿的筆力,趙孟頫的優美)之譽。

他的作品在當時就很受人追捧,甚至還“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推崇董其昌的書法,導致天下士子紛紛臨習董其昌的字,還將他的字化成了館閣體,成為官方標準字體,這也是極力反對館閣體的董其昌始料未及的了。

董其昌的主要書法作品有《杜甫醉歌行詩》、《岳陽樓記》、《東方朔答客難》、《月賦》、《自書先世誥身冊》、《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等。

最後一笑要說的一點就是,雖然一笑寫文章時也會參考百度百科,但並非照搬照抄,而是多方查閱資料,反覆印證,再加以自己的判斷而成,所以有些內容和百科不同也屬正常。畢竟歷史的真相如何,還有待我們的進一步發掘,我說的未必不真,百科的也未必無假,是非公道,諸位自行辨識。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杜甫醉歌行詩》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岳陽樓記》部分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部分

《戲鴻堂帖》又名《戲鴻堂法帖》,是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用上好木料請高手匠人鐫刻而成,共16卷。

最初的《戲鴻堂帖》選材精良、摹刻精到,廣受文人士子歡迎。

但這麼好的刻本,卻被老百姓一把火燒了。

——這並不是老百姓愚昧無知,而是董其昌一家子太遭人恨了。

先是董其昌利用權勢大肆搜刮田產,積累了不少民怨。(據《雲間雜識》記載:“董思白為諸生時,瘠田僅二十畝”,成名後富到連宰相徐階也對他“膏腴萬頃,遊船百艘”的家產自嘆弗如——這麼強的致富歷程中沒點黑幕誰信吶?)

接著,董其昌的大兒子董祖常又鬧出一出強搶民女的大事,被人編成話本傳揚。

董氏父子把說書人抓來審問,牽連出秀才範昶。

董家又抓來範昶,強行逼供。範昶不認,董家就讓範昶到城隍廟對神靈發誓。經此折辱,範昶沒幾天便鬱郁而亡。

範家遺孀上門討公道,又被董祖常剝衣示眾——這可是在女子貞潔大於天的明朝啊!光身子被人看了還能活嗎?

可這樣大的人命案件官府還不敢管!

大路不平自有人鏟!官府不敢動董府,老百姓可不管那麼多!

一夕之間,松江府大街小巷的處處都張貼著揭露董氏父子的揭帖,將二人稱為“獸宦董其昌”、“孽梟董祖常”,就連孩童們都唱起了:“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三月十五,數萬人聚集到董府門前聲討劣行,而董家卻令僕人、家丁向圍觀人群潑灑糞便,投致瓦礫。此舉更是激起了群眾的怒火,數萬人一哄而上,推倒董府大門,將董府數十間廳堂砸得稀爛。

消息傳開,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混亂中有人放了一把火,將董家燒為灰燼,《戲鴻堂帖》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

這件事被稱為“民抄董宦”,這在中國封建文人的歷史中,算是獨一份了(以前文人只有被官府抄家的,再要不是就是民間起義不分文人官吏地主富豪一起抄,和平年代文人被這麼大規模的民眾抄家確實開創了歷史,也就後來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可以比擬)。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民抄董宦事實》

後來董其昌根據拓本又重新刻了一份《戲鴻堂帖》的石刻本,但由於是翻版的翻版的翻版,刻工就不行了。

董其昌的品行雖然不行,畢竟還只 是禍害一方。還沒到蔡京、秦檜危害一國的地步,所以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還得以保全。

他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並稱“邢張米董”,實際上他的書法造詣應是四人之首。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運筆飄逸虛靈,筆畫秀逸古樸,用墨濃淡得宜,佈局疏朗勻稱,有“顏骨趙姿”(顏真卿的筆力,趙孟頫的優美)之譽。

他的作品在當時就很受人追捧,甚至還“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推崇董其昌的書法,導致天下士子紛紛臨習董其昌的字,還將他的字化成了館閣體,成為官方標準字體,這也是極力反對館閣體的董其昌始料未及的了。

董其昌的主要書法作品有《杜甫醉歌行詩》、《岳陽樓記》、《東方朔答客難》、《月賦》、《自書先世誥身冊》、《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等。

最後一笑要說的一點就是,雖然一笑寫文章時也會參考百度百科,但並非照搬照抄,而是多方查閱資料,反覆印證,再加以自己的判斷而成,所以有些內容和百科不同也屬正常。畢竟歷史的真相如何,還有待我們的進一步發掘,我說的未必不真,百科的也未必無假,是非公道,諸位自行辨識。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杜甫醉歌行詩》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岳陽樓記》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東方朔答客難》部分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部分

《戲鴻堂帖》又名《戲鴻堂法帖》,是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用上好木料請高手匠人鐫刻而成,共16卷。

最初的《戲鴻堂帖》選材精良、摹刻精到,廣受文人士子歡迎。

但這麼好的刻本,卻被老百姓一把火燒了。

——這並不是老百姓愚昧無知,而是董其昌一家子太遭人恨了。

先是董其昌利用權勢大肆搜刮田產,積累了不少民怨。(據《雲間雜識》記載:“董思白為諸生時,瘠田僅二十畝”,成名後富到連宰相徐階也對他“膏腴萬頃,遊船百艘”的家產自嘆弗如——這麼強的致富歷程中沒點黑幕誰信吶?)

接著,董其昌的大兒子董祖常又鬧出一出強搶民女的大事,被人編成話本傳揚。

董氏父子把說書人抓來審問,牽連出秀才範昶。

董家又抓來範昶,強行逼供。範昶不認,董家就讓範昶到城隍廟對神靈發誓。經此折辱,範昶沒幾天便鬱郁而亡。

範家遺孀上門討公道,又被董祖常剝衣示眾——這可是在女子貞潔大於天的明朝啊!光身子被人看了還能活嗎?

可這樣大的人命案件官府還不敢管!

大路不平自有人鏟!官府不敢動董府,老百姓可不管那麼多!

一夕之間,松江府大街小巷的處處都張貼著揭露董氏父子的揭帖,將二人稱為“獸宦董其昌”、“孽梟董祖常”,就連孩童們都唱起了:“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三月十五,數萬人聚集到董府門前聲討劣行,而董家卻令僕人、家丁向圍觀人群潑灑糞便,投致瓦礫。此舉更是激起了群眾的怒火,數萬人一哄而上,推倒董府大門,將董府數十間廳堂砸得稀爛。

消息傳開,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混亂中有人放了一把火,將董家燒為灰燼,《戲鴻堂帖》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

這件事被稱為“民抄董宦”,這在中國封建文人的歷史中,算是獨一份了(以前文人只有被官府抄家的,再要不是就是民間起義不分文人官吏地主富豪一起抄,和平年代文人被這麼大規模的民眾抄家確實開創了歷史,也就後來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可以比擬)。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民抄董宦事實》

後來董其昌根據拓本又重新刻了一份《戲鴻堂帖》的石刻本,但由於是翻版的翻版的翻版,刻工就不行了。

董其昌的品行雖然不行,畢竟還只 是禍害一方。還沒到蔡京、秦檜危害一國的地步,所以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還得以保全。

他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並稱“邢張米董”,實際上他的書法造詣應是四人之首。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運筆飄逸虛靈,筆畫秀逸古樸,用墨濃淡得宜,佈局疏朗勻稱,有“顏骨趙姿”(顏真卿的筆力,趙孟頫的優美)之譽。

他的作品在當時就很受人追捧,甚至還“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推崇董其昌的書法,導致天下士子紛紛臨習董其昌的字,還將他的字化成了館閣體,成為官方標準字體,這也是極力反對館閣體的董其昌始料未及的了。

董其昌的主要書法作品有《杜甫醉歌行詩》、《岳陽樓記》、《東方朔答客難》、《月賦》、《自書先世誥身冊》、《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等。

最後一笑要說的一點就是,雖然一笑寫文章時也會參考百度百科,但並非照搬照抄,而是多方查閱資料,反覆印證,再加以自己的判斷而成,所以有些內容和百科不同也屬正常。畢竟歷史的真相如何,還有待我們的進一步發掘,我說的未必不真,百科的也未必無假,是非公道,諸位自行辨識。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杜甫醉歌行詩》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岳陽樓記》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東方朔答客難》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月賦》部分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部分

《戲鴻堂帖》又名《戲鴻堂法帖》,是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用上好木料請高手匠人鐫刻而成,共16卷。

最初的《戲鴻堂帖》選材精良、摹刻精到,廣受文人士子歡迎。

但這麼好的刻本,卻被老百姓一把火燒了。

——這並不是老百姓愚昧無知,而是董其昌一家子太遭人恨了。

先是董其昌利用權勢大肆搜刮田產,積累了不少民怨。(據《雲間雜識》記載:“董思白為諸生時,瘠田僅二十畝”,成名後富到連宰相徐階也對他“膏腴萬頃,遊船百艘”的家產自嘆弗如——這麼強的致富歷程中沒點黑幕誰信吶?)

接著,董其昌的大兒子董祖常又鬧出一出強搶民女的大事,被人編成話本傳揚。

董氏父子把說書人抓來審問,牽連出秀才範昶。

董家又抓來範昶,強行逼供。範昶不認,董家就讓範昶到城隍廟對神靈發誓。經此折辱,範昶沒幾天便鬱郁而亡。

範家遺孀上門討公道,又被董祖常剝衣示眾——這可是在女子貞潔大於天的明朝啊!光身子被人看了還能活嗎?

可這樣大的人命案件官府還不敢管!

大路不平自有人鏟!官府不敢動董府,老百姓可不管那麼多!

一夕之間,松江府大街小巷的處處都張貼著揭露董氏父子的揭帖,將二人稱為“獸宦董其昌”、“孽梟董祖常”,就連孩童們都唱起了:“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三月十五,數萬人聚集到董府門前聲討劣行,而董家卻令僕人、家丁向圍觀人群潑灑糞便,投致瓦礫。此舉更是激起了群眾的怒火,數萬人一哄而上,推倒董府大門,將董府數十間廳堂砸得稀爛。

消息傳開,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混亂中有人放了一把火,將董家燒為灰燼,《戲鴻堂帖》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

這件事被稱為“民抄董宦”,這在中國封建文人的歷史中,算是獨一份了(以前文人只有被官府抄家的,再要不是就是民間起義不分文人官吏地主富豪一起抄,和平年代文人被這麼大規模的民眾抄家確實開創了歷史,也就後來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可以比擬)。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民抄董宦事實》

後來董其昌根據拓本又重新刻了一份《戲鴻堂帖》的石刻本,但由於是翻版的翻版的翻版,刻工就不行了。

董其昌的品行雖然不行,畢竟還只 是禍害一方。還沒到蔡京、秦檜危害一國的地步,所以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還得以保全。

他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並稱“邢張米董”,實際上他的書法造詣應是四人之首。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運筆飄逸虛靈,筆畫秀逸古樸,用墨濃淡得宜,佈局疏朗勻稱,有“顏骨趙姿”(顏真卿的筆力,趙孟頫的優美)之譽。

他的作品在當時就很受人追捧,甚至還“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推崇董其昌的書法,導致天下士子紛紛臨習董其昌的字,還將他的字化成了館閣體,成為官方標準字體,這也是極力反對館閣體的董其昌始料未及的了。

董其昌的主要書法作品有《杜甫醉歌行詩》、《岳陽樓記》、《東方朔答客難》、《月賦》、《自書先世誥身冊》、《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等。

最後一笑要說的一點就是,雖然一笑寫文章時也會參考百度百科,但並非照搬照抄,而是多方查閱資料,反覆印證,再加以自己的判斷而成,所以有些內容和百科不同也屬正常。畢竟歷史的真相如何,還有待我們的進一步發掘,我說的未必不真,百科的也未必無假,是非公道,諸位自行辨識。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杜甫醉歌行詩》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岳陽樓記》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東方朔答客難》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月賦》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自書先世誥身冊》部分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部分

《戲鴻堂帖》又名《戲鴻堂法帖》,是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用上好木料請高手匠人鐫刻而成,共16卷。

最初的《戲鴻堂帖》選材精良、摹刻精到,廣受文人士子歡迎。

但這麼好的刻本,卻被老百姓一把火燒了。

——這並不是老百姓愚昧無知,而是董其昌一家子太遭人恨了。

先是董其昌利用權勢大肆搜刮田產,積累了不少民怨。(據《雲間雜識》記載:“董思白為諸生時,瘠田僅二十畝”,成名後富到連宰相徐階也對他“膏腴萬頃,遊船百艘”的家產自嘆弗如——這麼強的致富歷程中沒點黑幕誰信吶?)

接著,董其昌的大兒子董祖常又鬧出一出強搶民女的大事,被人編成話本傳揚。

董氏父子把說書人抓來審問,牽連出秀才範昶。

董家又抓來範昶,強行逼供。範昶不認,董家就讓範昶到城隍廟對神靈發誓。經此折辱,範昶沒幾天便鬱郁而亡。

範家遺孀上門討公道,又被董祖常剝衣示眾——這可是在女子貞潔大於天的明朝啊!光身子被人看了還能活嗎?

可這樣大的人命案件官府還不敢管!

大路不平自有人鏟!官府不敢動董府,老百姓可不管那麼多!

一夕之間,松江府大街小巷的處處都張貼著揭露董氏父子的揭帖,將二人稱為“獸宦董其昌”、“孽梟董祖常”,就連孩童們都唱起了:“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三月十五,數萬人聚集到董府門前聲討劣行,而董家卻令僕人、家丁向圍觀人群潑灑糞便,投致瓦礫。此舉更是激起了群眾的怒火,數萬人一哄而上,推倒董府大門,將董府數十間廳堂砸得稀爛。

消息傳開,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混亂中有人放了一把火,將董家燒為灰燼,《戲鴻堂帖》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

這件事被稱為“民抄董宦”,這在中國封建文人的歷史中,算是獨一份了(以前文人只有被官府抄家的,再要不是就是民間起義不分文人官吏地主富豪一起抄,和平年代文人被這麼大規模的民眾抄家確實開創了歷史,也就後來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可以比擬)。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民抄董宦事實》

後來董其昌根據拓本又重新刻了一份《戲鴻堂帖》的石刻本,但由於是翻版的翻版的翻版,刻工就不行了。

董其昌的品行雖然不行,畢竟還只 是禍害一方。還沒到蔡京、秦檜危害一國的地步,所以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還得以保全。

他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並稱“邢張米董”,實際上他的書法造詣應是四人之首。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運筆飄逸虛靈,筆畫秀逸古樸,用墨濃淡得宜,佈局疏朗勻稱,有“顏骨趙姿”(顏真卿的筆力,趙孟頫的優美)之譽。

他的作品在當時就很受人追捧,甚至還“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推崇董其昌的書法,導致天下士子紛紛臨習董其昌的字,還將他的字化成了館閣體,成為官方標準字體,這也是極力反對館閣體的董其昌始料未及的了。

董其昌的主要書法作品有《杜甫醉歌行詩》、《岳陽樓記》、《東方朔答客難》、《月賦》、《自書先世誥身冊》、《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等。

最後一笑要說的一點就是,雖然一笑寫文章時也會參考百度百科,但並非照搬照抄,而是多方查閱資料,反覆印證,再加以自己的判斷而成,所以有些內容和百科不同也屬正常。畢竟歷史的真相如何,還有待我們的進一步發掘,我說的未必不真,百科的也未必無假,是非公道,諸位自行辨識。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杜甫醉歌行詩》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岳陽樓記》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東方朔答客難》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月賦》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自書先世誥身冊》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白居易琵琶行》部分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部分

《戲鴻堂帖》又名《戲鴻堂法帖》,是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用上好木料請高手匠人鐫刻而成,共16卷。

最初的《戲鴻堂帖》選材精良、摹刻精到,廣受文人士子歡迎。

但這麼好的刻本,卻被老百姓一把火燒了。

——這並不是老百姓愚昧無知,而是董其昌一家子太遭人恨了。

先是董其昌利用權勢大肆搜刮田產,積累了不少民怨。(據《雲間雜識》記載:“董思白為諸生時,瘠田僅二十畝”,成名後富到連宰相徐階也對他“膏腴萬頃,遊船百艘”的家產自嘆弗如——這麼強的致富歷程中沒點黑幕誰信吶?)

接著,董其昌的大兒子董祖常又鬧出一出強搶民女的大事,被人編成話本傳揚。

董氏父子把說書人抓來審問,牽連出秀才範昶。

董家又抓來範昶,強行逼供。範昶不認,董家就讓範昶到城隍廟對神靈發誓。經此折辱,範昶沒幾天便鬱郁而亡。

範家遺孀上門討公道,又被董祖常剝衣示眾——這可是在女子貞潔大於天的明朝啊!光身子被人看了還能活嗎?

可這樣大的人命案件官府還不敢管!

大路不平自有人鏟!官府不敢動董府,老百姓可不管那麼多!

一夕之間,松江府大街小巷的處處都張貼著揭露董氏父子的揭帖,將二人稱為“獸宦董其昌”、“孽梟董祖常”,就連孩童們都唱起了:“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三月十五,數萬人聚集到董府門前聲討劣行,而董家卻令僕人、家丁向圍觀人群潑灑糞便,投致瓦礫。此舉更是激起了群眾的怒火,數萬人一哄而上,推倒董府大門,將董府數十間廳堂砸得稀爛。

消息傳開,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混亂中有人放了一把火,將董家燒為灰燼,《戲鴻堂帖》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

這件事被稱為“民抄董宦”,這在中國封建文人的歷史中,算是獨一份了(以前文人只有被官府抄家的,再要不是就是民間起義不分文人官吏地主富豪一起抄,和平年代文人被這麼大規模的民眾抄家確實開創了歷史,也就後來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可以比擬)。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民抄董宦事實》

後來董其昌根據拓本又重新刻了一份《戲鴻堂帖》的石刻本,但由於是翻版的翻版的翻版,刻工就不行了。

董其昌的品行雖然不行,畢竟還只 是禍害一方。還沒到蔡京、秦檜危害一國的地步,所以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還得以保全。

他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並稱“邢張米董”,實際上他的書法造詣應是四人之首。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運筆飄逸虛靈,筆畫秀逸古樸,用墨濃淡得宜,佈局疏朗勻稱,有“顏骨趙姿”(顏真卿的筆力,趙孟頫的優美)之譽。

他的作品在當時就很受人追捧,甚至還“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推崇董其昌的書法,導致天下士子紛紛臨習董其昌的字,還將他的字化成了館閣體,成為官方標準字體,這也是極力反對館閣體的董其昌始料未及的了。

董其昌的主要書法作品有《杜甫醉歌行詩》、《岳陽樓記》、《東方朔答客難》、《月賦》、《自書先世誥身冊》、《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等。

最後一笑要說的一點就是,雖然一笑寫文章時也會參考百度百科,但並非照搬照抄,而是多方查閱資料,反覆印證,再加以自己的判斷而成,所以有些內容和百科不同也屬正常。畢竟歷史的真相如何,還有待我們的進一步發掘,我說的未必不真,百科的也未必無假,是非公道,諸位自行辨識。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杜甫醉歌行詩》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岳陽樓記》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東方朔答客難》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月賦》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自書先世誥身冊》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白居易琵琶行》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草書詩冊》部分


本文為《趣說漢字書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鐘,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藝術素養。請加關注,看之前文章獲得更多有趣的知識,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繫。

"

前面說過文徵明因為字寫得差,科考時考官只給了他一個三等,這才刺激,文徵明苦練書法。

明代還有一位書法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投身書道的——他就是董其昌。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

他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官嫌他字寫得差,把他從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董其昌那個氣啊,從此他發悲痛為力量,刻苦練字。

他先學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虞世南的帖子,接著又上溯魏晉,臨摹鍾繇和王羲之的小楷。

練了三年後,他就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古人的境界了,從此不把文徵明、祝枝山之流放在眼裡。

後來,他又有幸遇到了大收藏家項元汴,從看到了大量的晉唐墨跡,眼界大開,書法更上一層樓。

1589年,董其昌考中進士,並因文章、書法優秀被選為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

在翰林院,他又認識了另一位大收藏家韓世能,借到了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曹娥辭》等真跡臨摹。

……董其昌就是這樣不斷的通過結交收藏家,增長了見識;靠不斷地臨習名帖,提高了書法水平,這也為他在49歲時,編刻《戲鴻堂帖》奠定了基礎。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戲鴻堂法帖》部分

《戲鴻堂帖》又名《戲鴻堂法帖》,是董其昌選輯晉、唐、宋、元名家書跡及舊刻本,用上好木料請高手匠人鐫刻而成,共16卷。

最初的《戲鴻堂帖》選材精良、摹刻精到,廣受文人士子歡迎。

但這麼好的刻本,卻被老百姓一把火燒了。

——這並不是老百姓愚昧無知,而是董其昌一家子太遭人恨了。

先是董其昌利用權勢大肆搜刮田產,積累了不少民怨。(據《雲間雜識》記載:“董思白為諸生時,瘠田僅二十畝”,成名後富到連宰相徐階也對他“膏腴萬頃,遊船百艘”的家產自嘆弗如——這麼強的致富歷程中沒點黑幕誰信吶?)

接著,董其昌的大兒子董祖常又鬧出一出強搶民女的大事,被人編成話本傳揚。

董氏父子把說書人抓來審問,牽連出秀才範昶。

董家又抓來範昶,強行逼供。範昶不認,董家就讓範昶到城隍廟對神靈發誓。經此折辱,範昶沒幾天便鬱郁而亡。

範家遺孀上門討公道,又被董祖常剝衣示眾——這可是在女子貞潔大於天的明朝啊!光身子被人看了還能活嗎?

可這樣大的人命案件官府還不敢管!

大路不平自有人鏟!官府不敢動董府,老百姓可不管那麼多!

一夕之間,松江府大街小巷的處處都張貼著揭露董氏父子的揭帖,將二人稱為“獸宦董其昌”、“孽梟董祖常”,就連孩童們都唱起了:“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的歌謠。

三月十五,數萬人聚集到董府門前聲討劣行,而董家卻令僕人、家丁向圍觀人群潑灑糞便,投致瓦礫。此舉更是激起了群眾的怒火,數萬人一哄而上,推倒董府大門,將董府數十間廳堂砸得稀爛。

消息傳開,上海、青浦、金山等縣的百姓紛紛趕來。混亂中有人放了一把火,將董家燒為灰燼,《戲鴻堂帖》自然也沒能倖免於難。

這件事被稱為“民抄董宦”,這在中國封建文人的歷史中,算是獨一份了(以前文人只有被官府抄家的,再要不是就是民間起義不分文人官吏地主富豪一起抄,和平年代文人被這麼大規模的民眾抄家確實開創了歷史,也就後來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可以比擬)。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民抄董宦事實》

後來董其昌根據拓本又重新刻了一份《戲鴻堂帖》的石刻本,但由於是翻版的翻版的翻版,刻工就不行了。

董其昌的品行雖然不行,畢竟還只 是禍害一方。還沒到蔡京、秦檜危害一國的地步,所以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還得以保全。

他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並稱“邢張米董”,實際上他的書法造詣應是四人之首。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運筆飄逸虛靈,筆畫秀逸古樸,用墨濃淡得宜,佈局疏朗勻稱,有“顏骨趙姿”(顏真卿的筆力,趙孟頫的優美)之譽。

他的作品在當時就很受人追捧,甚至還“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都十分推崇董其昌的書法,導致天下士子紛紛臨習董其昌的字,還將他的字化成了館閣體,成為官方標準字體,這也是極力反對館閣體的董其昌始料未及的了。

董其昌的主要書法作品有《杜甫醉歌行詩》、《岳陽樓記》、《東方朔答客難》、《月賦》、《自書先世誥身冊》、《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等。

最後一笑要說的一點就是,雖然一笑寫文章時也會參考百度百科,但並非照搬照抄,而是多方查閱資料,反覆印證,再加以自己的判斷而成,所以有些內容和百科不同也屬正常。畢竟歷史的真相如何,還有待我們的進一步發掘,我說的未必不真,百科的也未必無假,是非公道,諸位自行辨識。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杜甫醉歌行詩》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岳陽樓記》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東方朔答客難》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月賦》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自書先世誥身冊》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白居易琵琶行》部分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草書詩冊》部分


本文為《趣說漢字書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鐘,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藝術素養。請加關注,看之前文章獲得更多有趣的知識,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繫。

他的字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可老百姓把他的家連字帖都燒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