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

一言以蔽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最集中的朝代,而乾隆又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會玩弄皇權的人,你想想,中國延續幾千年來的封建皇權,在乾隆這60年被推向了頂峰,怎麼可能發生奪嫡事件。

"

一言以蔽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最集中的朝代,而乾隆又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會玩弄皇權的人,你想想,中國延續幾千年來的封建皇權,在乾隆這60年被推向了頂峰,怎麼可能發生奪嫡事件。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皇權集中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曆朝歷代(除清朝),雖然名義上皇帝權力最大、皇權最高,但實際上下面也有宰相、內閣之類的機構分權,一來讓皇帝輕鬆點;二來避免皇權過於集中,皇帝獨斷專橫。你看歷史上但凡聖明君主,都不是為所欲為的;三來權力體系是在不斷完善的。

但是到清朝就不一樣了,清兵入主中原,本來就是沒有太大底氣的事情,要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兩個人亂搞,可能就不會有大清什麼事。所以清朝自入關以來,就對權力的把控非常重視,上至朝廷官員的任命、下至平明百姓的生活,他們要從思想和文化上來統治中國。

"

一言以蔽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最集中的朝代,而乾隆又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會玩弄皇權的人,你想想,中國延續幾千年來的封建皇權,在乾隆這60年被推向了頂峰,怎麼可能發生奪嫡事件。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皇權集中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曆朝歷代(除清朝),雖然名義上皇帝權力最大、皇權最高,但實際上下面也有宰相、內閣之類的機構分權,一來讓皇帝輕鬆點;二來避免皇權過於集中,皇帝獨斷專橫。你看歷史上但凡聖明君主,都不是為所欲為的;三來權力體系是在不斷完善的。

但是到清朝就不一樣了,清兵入主中原,本來就是沒有太大底氣的事情,要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兩個人亂搞,可能就不會有大清什麼事。所以清朝自入關以來,就對權力的把控非常重視,上至朝廷官員的任命、下至平明百姓的生活,他們要從思想和文化上來統治中國。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集中皇權,什麼事都有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唯一能在名義上制約皇帝的,恐怕也只有所謂祖宗家法了。

清朝自順治入關,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該剃頭的也剃頭了、文人也不敢亂胡言亂語了,在思想文化上面的控制已經基本完善,加上這兩位皇帝也算有能力,至少明面上國家是繁榮富強、人民是融合團結的,皇權逐漸被皇帝一人掌握。

到了乾隆手裡,那還不是任他玩?他站在父祖兩輩人的肩膀上,變本加厲地控制思想文化,玩弄權術,打擊朋黨,一時間大清從上到下,人人自危,還有誰敢說半點皇帝不對?

皇權在乾隆手裡達到巔峰。

"

一言以蔽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最集中的朝代,而乾隆又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會玩弄皇權的人,你想想,中國延續幾千年來的封建皇權,在乾隆這60年被推向了頂峰,怎麼可能發生奪嫡事件。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皇權集中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曆朝歷代(除清朝),雖然名義上皇帝權力最大、皇權最高,但實際上下面也有宰相、內閣之類的機構分權,一來讓皇帝輕鬆點;二來避免皇權過於集中,皇帝獨斷專橫。你看歷史上但凡聖明君主,都不是為所欲為的;三來權力體系是在不斷完善的。

但是到清朝就不一樣了,清兵入主中原,本來就是沒有太大底氣的事情,要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兩個人亂搞,可能就不會有大清什麼事。所以清朝自入關以來,就對權力的把控非常重視,上至朝廷官員的任命、下至平明百姓的生活,他們要從思想和文化上來統治中國。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集中皇權,什麼事都有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唯一能在名義上制約皇帝的,恐怕也只有所謂祖宗家法了。

清朝自順治入關,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該剃頭的也剃頭了、文人也不敢亂胡言亂語了,在思想文化上面的控制已經基本完善,加上這兩位皇帝也算有能力,至少明面上國家是繁榮富強、人民是融合團結的,皇權逐漸被皇帝一人掌握。

到了乾隆手裡,那還不是任他玩?他站在父祖兩輩人的肩膀上,變本加厲地控制思想文化,玩弄權術,打擊朋黨,一時間大清從上到下,人人自危,還有誰敢說半點皇帝不對?

皇權在乾隆手裡達到巔峰。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先進的立儲制度

乾隆他爹雍正,是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參與者和獲勝者,他知道權力的誘惑有多強,也知道兒子們為了權力會幹出怎樣傷天害理的事情來,痛定思痛的雍正帝發明了十分先進的立儲制度——祕密立儲制——國家的未來,都在那塊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中國歷史上一直是皇長子繼承製,這種制度的弊端是,從生下來就註定了你是否有資格繼承皇位,那麼另外一些人勢必覺得自己也有能力,憑什麼你早出生兩年就當皇帝呢,老子不服,反了,造成很多血案。相比之下,祕密立儲制可以說是非常先進了,我不告訴你誰有資格繼承皇位,想當皇帝是吧?在我死之前,你們都有機會,好好表現吧。

因此,雍正到乾隆的權力交接,非常平穩,幾乎沒其波瀾。

"

一言以蔽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最集中的朝代,而乾隆又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會玩弄皇權的人,你想想,中國延續幾千年來的封建皇權,在乾隆這60年被推向了頂峰,怎麼可能發生奪嫡事件。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皇權集中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曆朝歷代(除清朝),雖然名義上皇帝權力最大、皇權最高,但實際上下面也有宰相、內閣之類的機構分權,一來讓皇帝輕鬆點;二來避免皇權過於集中,皇帝獨斷專橫。你看歷史上但凡聖明君主,都不是為所欲為的;三來權力體系是在不斷完善的。

但是到清朝就不一樣了,清兵入主中原,本來就是沒有太大底氣的事情,要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兩個人亂搞,可能就不會有大清什麼事。所以清朝自入關以來,就對權力的把控非常重視,上至朝廷官員的任命、下至平明百姓的生活,他們要從思想和文化上來統治中國。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集中皇權,什麼事都有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唯一能在名義上制約皇帝的,恐怕也只有所謂祖宗家法了。

清朝自順治入關,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該剃頭的也剃頭了、文人也不敢亂胡言亂語了,在思想文化上面的控制已經基本完善,加上這兩位皇帝也算有能力,至少明面上國家是繁榮富強、人民是融合團結的,皇權逐漸被皇帝一人掌握。

到了乾隆手裡,那還不是任他玩?他站在父祖兩輩人的肩膀上,變本加厲地控制思想文化,玩弄權術,打擊朋黨,一時間大清從上到下,人人自危,還有誰敢說半點皇帝不對?

皇權在乾隆手裡達到巔峰。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先進的立儲制度

乾隆他爹雍正,是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參與者和獲勝者,他知道權力的誘惑有多強,也知道兒子們為了權力會幹出怎樣傷天害理的事情來,痛定思痛的雍正帝發明了十分先進的立儲制度——祕密立儲制——國家的未來,都在那塊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中國歷史上一直是皇長子繼承製,這種制度的弊端是,從生下來就註定了你是否有資格繼承皇位,那麼另外一些人勢必覺得自己也有能力,憑什麼你早出生兩年就當皇帝呢,老子不服,反了,造成很多血案。相比之下,祕密立儲制可以說是非常先進了,我不告訴你誰有資格繼承皇位,想當皇帝是吧?在我死之前,你們都有機會,好好表現吧。

因此,雍正到乾隆的權力交接,非常平穩,幾乎沒其波瀾。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到了乾隆傳位給嘉慶這裡,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平穩的權力交接了,平穩到好像沒有交接一樣。

第一,乾隆傳位給嘉慶,嚴格意義來說不是祕密立儲制,因為乾隆還沒死就傳位了,但本質上還是祕密立儲制,因為乾隆沒有立太子,沒有明確表示過誰將來繼承皇位。

這裡必須多說一點,這種傳位方式並不是乾隆心中所願,他由於對先皇后的愛,一心想立嫡長子為太子,只可惜嫡長子命短無福,厚愛他又中意五阿哥永琪,可惜五阿哥跟小燕子……哦不,五阿哥年紀輕輕就病逝了,後來乾隆就再也沒有確定或中意過某位皇子,自然也就不會確立繼承者了。

"

一言以蔽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最集中的朝代,而乾隆又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會玩弄皇權的人,你想想,中國延續幾千年來的封建皇權,在乾隆這60年被推向了頂峰,怎麼可能發生奪嫡事件。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皇權集中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曆朝歷代(除清朝),雖然名義上皇帝權力最大、皇權最高,但實際上下面也有宰相、內閣之類的機構分權,一來讓皇帝輕鬆點;二來避免皇權過於集中,皇帝獨斷專橫。你看歷史上但凡聖明君主,都不是為所欲為的;三來權力體系是在不斷完善的。

但是到清朝就不一樣了,清兵入主中原,本來就是沒有太大底氣的事情,要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兩個人亂搞,可能就不會有大清什麼事。所以清朝自入關以來,就對權力的把控非常重視,上至朝廷官員的任命、下至平明百姓的生活,他們要從思想和文化上來統治中國。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集中皇權,什麼事都有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唯一能在名義上制約皇帝的,恐怕也只有所謂祖宗家法了。

清朝自順治入關,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該剃頭的也剃頭了、文人也不敢亂胡言亂語了,在思想文化上面的控制已經基本完善,加上這兩位皇帝也算有能力,至少明面上國家是繁榮富強、人民是融合團結的,皇權逐漸被皇帝一人掌握。

到了乾隆手裡,那還不是任他玩?他站在父祖兩輩人的肩膀上,變本加厲地控制思想文化,玩弄權術,打擊朋黨,一時間大清從上到下,人人自危,還有誰敢說半點皇帝不對?

皇權在乾隆手裡達到巔峰。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先進的立儲制度

乾隆他爹雍正,是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參與者和獲勝者,他知道權力的誘惑有多強,也知道兒子們為了權力會幹出怎樣傷天害理的事情來,痛定思痛的雍正帝發明了十分先進的立儲制度——祕密立儲制——國家的未來,都在那塊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中國歷史上一直是皇長子繼承製,這種制度的弊端是,從生下來就註定了你是否有資格繼承皇位,那麼另外一些人勢必覺得自己也有能力,憑什麼你早出生兩年就當皇帝呢,老子不服,反了,造成很多血案。相比之下,祕密立儲制可以說是非常先進了,我不告訴你誰有資格繼承皇位,想當皇帝是吧?在我死之前,你們都有機會,好好表現吧。

因此,雍正到乾隆的權力交接,非常平穩,幾乎沒其波瀾。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到了乾隆傳位給嘉慶這裡,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平穩的權力交接了,平穩到好像沒有交接一樣。

第一,乾隆傳位給嘉慶,嚴格意義來說不是祕密立儲制,因為乾隆還沒死就傳位了,但本質上還是祕密立儲制,因為乾隆沒有立太子,沒有明確表示過誰將來繼承皇位。

這裡必須多說一點,這種傳位方式並不是乾隆心中所願,他由於對先皇后的愛,一心想立嫡長子為太子,只可惜嫡長子命短無福,厚愛他又中意五阿哥永琪,可惜五阿哥跟小燕子……哦不,五阿哥年紀輕輕就病逝了,後來乾隆就再也沒有確定或中意過某位皇子,自然也就不會確立繼承者了。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第二,由於皇權太過集中,皇子們天天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誰要敢有一點歪心思,英明神武的父皇分分鐘要了你腦袋,永璜和永璋這兩個皇子,一個大阿哥、一個三阿哥,就因為在富察皇后葬禮上哭得不起勁,就早早地被排除了繼承名單,後來因為驚嚇過度,老大直接被嚇死了。

第三,之所以說這次權力交接平穩得就好像沒有交接一樣,因為乾隆傳位後,名義上是太上皇,事實上還掌握著皇權,嘉慶皇帝在前三年非常窩囊,作為名義上的皇帝,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必須要先請示父皇。

"

一言以蔽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最集中的朝代,而乾隆又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會玩弄皇權的人,你想想,中國延續幾千年來的封建皇權,在乾隆這60年被推向了頂峰,怎麼可能發生奪嫡事件。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皇權集中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曆朝歷代(除清朝),雖然名義上皇帝權力最大、皇權最高,但實際上下面也有宰相、內閣之類的機構分權,一來讓皇帝輕鬆點;二來避免皇權過於集中,皇帝獨斷專橫。你看歷史上但凡聖明君主,都不是為所欲為的;三來權力體系是在不斷完善的。

但是到清朝就不一樣了,清兵入主中原,本來就是沒有太大底氣的事情,要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兩個人亂搞,可能就不會有大清什麼事。所以清朝自入關以來,就對權力的把控非常重視,上至朝廷官員的任命、下至平明百姓的生活,他們要從思想和文化上來統治中國。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集中皇權,什麼事都有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唯一能在名義上制約皇帝的,恐怕也只有所謂祖宗家法了。

清朝自順治入關,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該剃頭的也剃頭了、文人也不敢亂胡言亂語了,在思想文化上面的控制已經基本完善,加上這兩位皇帝也算有能力,至少明面上國家是繁榮富強、人民是融合團結的,皇權逐漸被皇帝一人掌握。

到了乾隆手裡,那還不是任他玩?他站在父祖兩輩人的肩膀上,變本加厲地控制思想文化,玩弄權術,打擊朋黨,一時間大清從上到下,人人自危,還有誰敢說半點皇帝不對?

皇權在乾隆手裡達到巔峰。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先進的立儲制度

乾隆他爹雍正,是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參與者和獲勝者,他知道權力的誘惑有多強,也知道兒子們為了權力會幹出怎樣傷天害理的事情來,痛定思痛的雍正帝發明了十分先進的立儲制度——祕密立儲制——國家的未來,都在那塊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中國歷史上一直是皇長子繼承製,這種制度的弊端是,從生下來就註定了你是否有資格繼承皇位,那麼另外一些人勢必覺得自己也有能力,憑什麼你早出生兩年就當皇帝呢,老子不服,反了,造成很多血案。相比之下,祕密立儲制可以說是非常先進了,我不告訴你誰有資格繼承皇位,想當皇帝是吧?在我死之前,你們都有機會,好好表現吧。

因此,雍正到乾隆的權力交接,非常平穩,幾乎沒其波瀾。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到了乾隆傳位給嘉慶這裡,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平穩的權力交接了,平穩到好像沒有交接一樣。

第一,乾隆傳位給嘉慶,嚴格意義來說不是祕密立儲制,因為乾隆還沒死就傳位了,但本質上還是祕密立儲制,因為乾隆沒有立太子,沒有明確表示過誰將來繼承皇位。

這裡必須多說一點,這種傳位方式並不是乾隆心中所願,他由於對先皇后的愛,一心想立嫡長子為太子,只可惜嫡長子命短無福,厚愛他又中意五阿哥永琪,可惜五阿哥跟小燕子……哦不,五阿哥年紀輕輕就病逝了,後來乾隆就再也沒有確定或中意過某位皇子,自然也就不會確立繼承者了。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第二,由於皇權太過集中,皇子們天天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誰要敢有一點歪心思,英明神武的父皇分分鐘要了你腦袋,永璜和永璋這兩個皇子,一個大阿哥、一個三阿哥,就因為在富察皇后葬禮上哭得不起勁,就早早地被排除了繼承名單,後來因為驚嚇過度,老大直接被嚇死了。

第三,之所以說這次權力交接平穩得就好像沒有交接一樣,因為乾隆傳位後,名義上是太上皇,事實上還掌握著皇權,嘉慶皇帝在前三年非常窩囊,作為名義上的皇帝,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必須要先請示父皇。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其他原因

還有很多小原因,也跟這次權力平穩交接有關。

1、乾隆太能活,中國歷史上能活過80歲的皇帝,從秦始皇統一六國算起,也不過5位,其中南樑蕭衍86歲、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元世祖忽必烈80歲,另外一位就是乾隆了,88歲,在長壽皇帝中他是最長壽的。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皇子們都被熬死了。

2、乾隆皇子不算多,康熙24個皇子、乾隆17個,在皇子上沒超過爺爺,一直以來也是這位十全老人的遺憾,更要命的是,這些皇子由於老子太能活,能力比較強的都被熬死了,留下來的都十分平庸。

3、皇子資質平庸,除去被熬死的和年齡太小的,到乾隆禪位的時候,真正有資格的繼承者只有4個,其中一個是個瘸子、一個是文人、一個是永琰的弟弟,這個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帝,傳給弟弟不給哥哥這說不過去,再者,那位弟弟永璘本身也不爭氣。

沒辦法,矬子裡面選將軍,乾隆禪位給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帝。永琰這個人,聽話懂事又孝順,是乾隆看中他的優點,但此人能力相對平庸,如果放在太平年間,不失為一個守成之主,只可惜他生不逢時,乾隆留下的盛世背後,充滿了內憂外患。

"

一言以蔽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最集中的朝代,而乾隆又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會玩弄皇權的人,你想想,中國延續幾千年來的封建皇權,在乾隆這60年被推向了頂峰,怎麼可能發生奪嫡事件。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皇權集中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曆朝歷代(除清朝),雖然名義上皇帝權力最大、皇權最高,但實際上下面也有宰相、內閣之類的機構分權,一來讓皇帝輕鬆點;二來避免皇權過於集中,皇帝獨斷專橫。你看歷史上但凡聖明君主,都不是為所欲為的;三來權力體系是在不斷完善的。

但是到清朝就不一樣了,清兵入主中原,本來就是沒有太大底氣的事情,要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兩個人亂搞,可能就不會有大清什麼事。所以清朝自入關以來,就對權力的把控非常重視,上至朝廷官員的任命、下至平明百姓的生活,他們要從思想和文化上來統治中國。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集中皇權,什麼事都有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唯一能在名義上制約皇帝的,恐怕也只有所謂祖宗家法了。

清朝自順治入關,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該剃頭的也剃頭了、文人也不敢亂胡言亂語了,在思想文化上面的控制已經基本完善,加上這兩位皇帝也算有能力,至少明面上國家是繁榮富強、人民是融合團結的,皇權逐漸被皇帝一人掌握。

到了乾隆手裡,那還不是任他玩?他站在父祖兩輩人的肩膀上,變本加厲地控制思想文化,玩弄權術,打擊朋黨,一時間大清從上到下,人人自危,還有誰敢說半點皇帝不對?

皇權在乾隆手裡達到巔峰。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先進的立儲制度

乾隆他爹雍正,是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參與者和獲勝者,他知道權力的誘惑有多強,也知道兒子們為了權力會幹出怎樣傷天害理的事情來,痛定思痛的雍正帝發明了十分先進的立儲制度——祕密立儲制——國家的未來,都在那塊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中國歷史上一直是皇長子繼承製,這種制度的弊端是,從生下來就註定了你是否有資格繼承皇位,那麼另外一些人勢必覺得自己也有能力,憑什麼你早出生兩年就當皇帝呢,老子不服,反了,造成很多血案。相比之下,祕密立儲制可以說是非常先進了,我不告訴你誰有資格繼承皇位,想當皇帝是吧?在我死之前,你們都有機會,好好表現吧。

因此,雍正到乾隆的權力交接,非常平穩,幾乎沒其波瀾。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到了乾隆傳位給嘉慶這裡,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平穩的權力交接了,平穩到好像沒有交接一樣。

第一,乾隆傳位給嘉慶,嚴格意義來說不是祕密立儲制,因為乾隆還沒死就傳位了,但本質上還是祕密立儲制,因為乾隆沒有立太子,沒有明確表示過誰將來繼承皇位。

這裡必須多說一點,這種傳位方式並不是乾隆心中所願,他由於對先皇后的愛,一心想立嫡長子為太子,只可惜嫡長子命短無福,厚愛他又中意五阿哥永琪,可惜五阿哥跟小燕子……哦不,五阿哥年紀輕輕就病逝了,後來乾隆就再也沒有確定或中意過某位皇子,自然也就不會確立繼承者了。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第二,由於皇權太過集中,皇子們天天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誰要敢有一點歪心思,英明神武的父皇分分鐘要了你腦袋,永璜和永璋這兩個皇子,一個大阿哥、一個三阿哥,就因為在富察皇后葬禮上哭得不起勁,就早早地被排除了繼承名單,後來因為驚嚇過度,老大直接被嚇死了。

第三,之所以說這次權力交接平穩得就好像沒有交接一樣,因為乾隆傳位後,名義上是太上皇,事實上還掌握著皇權,嘉慶皇帝在前三年非常窩囊,作為名義上的皇帝,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必須要先請示父皇。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其他原因

還有很多小原因,也跟這次權力平穩交接有關。

1、乾隆太能活,中國歷史上能活過80歲的皇帝,從秦始皇統一六國算起,也不過5位,其中南樑蕭衍86歲、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元世祖忽必烈80歲,另外一位就是乾隆了,88歲,在長壽皇帝中他是最長壽的。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皇子們都被熬死了。

2、乾隆皇子不算多,康熙24個皇子、乾隆17個,在皇子上沒超過爺爺,一直以來也是這位十全老人的遺憾,更要命的是,這些皇子由於老子太能活,能力比較強的都被熬死了,留下來的都十分平庸。

3、皇子資質平庸,除去被熬死的和年齡太小的,到乾隆禪位的時候,真正有資格的繼承者只有4個,其中一個是個瘸子、一個是文人、一個是永琰的弟弟,這個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帝,傳給弟弟不給哥哥這說不過去,再者,那位弟弟永璘本身也不爭氣。

沒辦法,矬子裡面選將軍,乾隆禪位給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帝。永琰這個人,聽話懂事又孝順,是乾隆看中他的優點,但此人能力相對平庸,如果放在太平年間,不失為一個守成之主,只可惜他生不逢時,乾隆留下的盛世背後,充滿了內憂外患。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你看,集中的皇權、先進的繼承製度,再加上各種微小的原因,就造成了乾隆禪位這件事的平順,毫無波瀾,就像沒有發生一樣。



"

一言以蔽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皇權最集中的朝代,而乾隆又是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會玩弄皇權的人,你想想,中國延續幾千年來的封建皇權,在乾隆這60年被推向了頂峰,怎麼可能發生奪嫡事件。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皇權集中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曆朝歷代(除清朝),雖然名義上皇帝權力最大、皇權最高,但實際上下面也有宰相、內閣之類的機構分權,一來讓皇帝輕鬆點;二來避免皇權過於集中,皇帝獨斷專橫。你看歷史上但凡聖明君主,都不是為所欲為的;三來權力體系是在不斷完善的。

但是到清朝就不一樣了,清兵入主中原,本來就是沒有太大底氣的事情,要不是李自成和吳三桂兩個人亂搞,可能就不會有大清什麼事。所以清朝自入關以來,就對權力的把控非常重視,上至朝廷官員的任命、下至平明百姓的生活,他們要從思想和文化上來統治中國。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集中皇權,什麼事都有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唯一能在名義上制約皇帝的,恐怕也只有所謂祖宗家法了。

清朝自順治入關,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該剃頭的也剃頭了、文人也不敢亂胡言亂語了,在思想文化上面的控制已經基本完善,加上這兩位皇帝也算有能力,至少明面上國家是繁榮富強、人民是融合團結的,皇權逐漸被皇帝一人掌握。

到了乾隆手裡,那還不是任他玩?他站在父祖兩輩人的肩膀上,變本加厲地控制思想文化,玩弄權術,打擊朋黨,一時間大清從上到下,人人自危,還有誰敢說半點皇帝不對?

皇權在乾隆手裡達到巔峰。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先進的立儲制度

乾隆他爹雍正,是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參與者和獲勝者,他知道權力的誘惑有多強,也知道兒子們為了權力會幹出怎樣傷天害理的事情來,痛定思痛的雍正帝發明了十分先進的立儲制度——祕密立儲制——國家的未來,都在那塊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中國歷史上一直是皇長子繼承製,這種制度的弊端是,從生下來就註定了你是否有資格繼承皇位,那麼另外一些人勢必覺得自己也有能力,憑什麼你早出生兩年就當皇帝呢,老子不服,反了,造成很多血案。相比之下,祕密立儲制可以說是非常先進了,我不告訴你誰有資格繼承皇位,想當皇帝是吧?在我死之前,你們都有機會,好好表現吧。

因此,雍正到乾隆的權力交接,非常平穩,幾乎沒其波瀾。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到了乾隆傳位給嘉慶這裡,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平穩的權力交接了,平穩到好像沒有交接一樣。

第一,乾隆傳位給嘉慶,嚴格意義來說不是祕密立儲制,因為乾隆還沒死就傳位了,但本質上還是祕密立儲制,因為乾隆沒有立太子,沒有明確表示過誰將來繼承皇位。

這裡必須多說一點,這種傳位方式並不是乾隆心中所願,他由於對先皇后的愛,一心想立嫡長子為太子,只可惜嫡長子命短無福,厚愛他又中意五阿哥永琪,可惜五阿哥跟小燕子……哦不,五阿哥年紀輕輕就病逝了,後來乾隆就再也沒有確定或中意過某位皇子,自然也就不會確立繼承者了。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第二,由於皇權太過集中,皇子們天天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誰要敢有一點歪心思,英明神武的父皇分分鐘要了你腦袋,永璜和永璋這兩個皇子,一個大阿哥、一個三阿哥,就因為在富察皇后葬禮上哭得不起勁,就早早地被排除了繼承名單,後來因為驚嚇過度,老大直接被嚇死了。

第三,之所以說這次權力交接平穩得就好像沒有交接一樣,因為乾隆傳位後,名義上是太上皇,事實上還掌握著皇權,嘉慶皇帝在前三年非常窩囊,作為名義上的皇帝,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必須要先請示父皇。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其他原因

還有很多小原因,也跟這次權力平穩交接有關。

1、乾隆太能活,中國歷史上能活過80歲的皇帝,從秦始皇統一六國算起,也不過5位,其中南樑蕭衍86歲、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構81歲、元世祖忽必烈80歲,另外一位就是乾隆了,88歲,在長壽皇帝中他是最長壽的。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皇子們都被熬死了。

2、乾隆皇子不算多,康熙24個皇子、乾隆17個,在皇子上沒超過爺爺,一直以來也是這位十全老人的遺憾,更要命的是,這些皇子由於老子太能活,能力比較強的都被熬死了,留下來的都十分平庸。

3、皇子資質平庸,除去被熬死的和年齡太小的,到乾隆禪位的時候,真正有資格的繼承者只有4個,其中一個是個瘸子、一個是文人、一個是永琰的弟弟,這個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帝,傳給弟弟不給哥哥這說不過去,再者,那位弟弟永璘本身也不爭氣。

沒辦法,矬子裡面選將軍,乾隆禪位給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帝。永琰這個人,聽話懂事又孝順,是乾隆看中他的優點,但此人能力相對平庸,如果放在太平年間,不失為一個守成之主,只可惜他生不逢時,乾隆留下的盛世背後,充滿了內憂外患。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你看,集中的皇權、先進的繼承製度,再加上各種微小的原因,就造成了乾隆禪位這件事的平順,毫無波瀾,就像沒有發生一樣。



乾隆也有很多兒子,為何沒有發生“九子奪嫡”?只因乾隆太有手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