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抗日神劇坑了,小便告訴你真實的二戰日軍

日本鬼子有本軍中“聖經”,《軍人敕諭》,頒佈於1882年,它將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加以包裝,成了軍國主義理想信念。倡導忠節、禮儀、尚武、犧牲。

其中有5條從軍原則:軍人當以盡忠盡節為本分、以禮儀為重、當尚武勇、當以信義為重、應以質素為旨。

文中,“朕以汝等為股肱,汝等以朕為首腦。”“軍人義重於泰山,死輕於鴻毛。”等條款,軍部要求士兵每日誦讀。讀時跟拜見日本天皇一樣,恭敬嚴肅。

別再被抗日神劇坑了,小便告訴你真實的二戰日軍

軍中敕諭

明治天皇影響下,孫子裕仁到了1926年當天皇時,軍國主義已融入他的血液。

上行下效,天皇如此,軍隊裡沒有“不可能”這三個字,只要幹,就能成,不成都是因為沒幹,沒有“幹著試試”這種想法。

美國社會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寫的《菊與刀》中,也以武士道精神對日本國民性格進行了研究:日本“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鬥、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

日本軍隊強調用忍耐和意志力戰勝外界物質。這種忍耐力的訓練成為軍中重要課程,使得日本鬼子在戰場上明知物質條件不足,仍垂死掙扎、拼命相博。

別再被抗日神劇坑了,小便告訴你真實的二戰日軍

裕仁年輕時

日本人之所以會如此,是因他們信奉,“死亡本身是一種精神勝利”。

飛春讀傳認為,這位作家寫得太“美”了。從理論、方面探討,堪稱完美,卻“騙”了讀者。紙上談兵,只要能自圓其說,沒有什麼對錯。

日本鬼子強大?那得看對手是誰!‍

別再被抗日神劇坑了,小便告訴你真實的二戰日軍

日本鬼子的敢死隊

真正是日本鬼子上了戰場,他們並沒想象得那麼忠烈貞節。

戰場上只有殺戮。戰場有戰場的規律。人在性命不保,面臨死亡時,不會想那些虛無的理想價值。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活命,想辦法活命。

一個日本鬼子的回憶中,就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他叫小久保弓雄,他21歲時是日本某部步兵,在菲律賓的內革羅島抵抗美軍的登陸。

1945年3月,美軍空軍和陸軍齊登陸,對該島東太郎山進行猛烈攻擊。

日軍的宿營被燒,美國大兵衝過來,手榴彈把強悍的鬼子“送進了靖國神社的大門”。

別再被抗日神劇坑了,小便告訴你真實的二戰日軍

被美國俘虜的鬼子

此時的鬼子,已經中斷軍糧數日。

小久保晚年回憶說,那時軍中餓死的比戰死的人多,“所有能吃的東西,包括植物杆莖、昆蟲,甚至爬蟲,都被吃光了。”

“飢餓咬噬著人的神經,已經發生人吃人的事。”

時值雨季,疾病在鬼子中傳播,得了病的鬼子徹底崩潰。

昭和天皇教導他們:相信人的精神意志一定戰勝外界強大的物質。日本軍人從入伍第一天就被洗腦:死於戰場是光榮的,死是輕於鴻毛的。

但此時,食不果腹,病弱的他們真的站不起來了。

“蛆爬進我們的繃帶,鑽到我們的傷口裡、肉裡,發出腐爛的惡臭。”小久保說,這時選擇死亡是一種“佔了便宜”的解脫。

他看到,有人選擇跟敵人同歸於盡;有人搶奪後勤處為數不多的食物,時常大打出手。

別再被抗日神劇坑了,小便告訴你真實的二戰日軍

最後,被圍困在山頂的小久保等人,堅守了52天,一個旅團只剩下十幾人。隊長讓他帶文件單獨撤離。其餘人全部死亡。

據此,我們看到一個垂死日本的縮影。

所謂武士道精神,只是軍隊洗腦的成果。兩軍交鋒,最終靠的是地理、糧餉、武器、道義、戰術、外援等因素。

別把鬼子想太高大了,他首先是人,然後是個軍人。

想起一個美國老兵的話:戰場只有生死,只有殺和被殺。

關於生死的任何詮釋,跟說書唱戲的一樣,都是事後蛋疼的演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