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大亨”盧作孚

抗日戰爭 盧作孚 長江 經濟 三農 宇你同在觀天下 2018-11-30
“航運大亨”盧作孚

1893年4月14日盧作孚出生於四川省合川縣,原名盧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市合川人,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民生公司創始人、中國航運業先驅,被譽為“中國船王”、“北碚之父”。

幼年家境貧寒,輟學後自學成材,自己編著多本教材;1910年,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保路運動,投身辛亥革命;1914年,擔任合川中學教師,之後先後任報紙編輯、主編、記者;1925年創辦民生公司,陸續統一川江航運,迫使外國航運勢力退出長江上游;1938年秋,盧作孚領導民生公司組織指揮宜昌大撤退,用40天時間搶運150萬餘人、物資100萬餘噸,挽救了抗戰時期整個中國的民族工業,受到國民政府嘉獎;1952年在重慶逝世。

盧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三大領域,並在幾方面都各有成就。他青年時提出教育救國併為之奮鬥;自學成材後創建學校、圖書館、博物館,普及文化和教育,並以北碚為基地,從事鄉村建設的理論探索和社會實踐;抗日期間坐鎮宜昌,組織領導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被歷史學家評為“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毛澤東評他是“中國近代史上萬萬不可忘記的人”;蔣介石稱他“作孚兄”、“民族英雄”;馮玉祥誇他是“最愛國的,也是最有作為的人”。

民國十四年(1925年)秋,棄學從商,奔回合川,籌辦民生實業公司,設想以辦輪船航運業為基礎,兼辦其它實業,把實業與教育結合起來,促進社會改革,以達到振興中華的目的。

民國十五年(1926年),靠朋友東挪西湊才籌得8000元資本,盧作孚親自去上海訂購載重70.5噸的淺水鐵殼船一艘;5月,新船在上海造成,盧作孚一面派人去上海接船,一面在重慶召開公司創立大會,確定公司名稱為“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將第一艘船命名為“民生”輪,額定資本5萬元,選鄭東琴等9人為董事,盧作孚被推為總經理,在重慶、合川設立公司辦事處,開闢嘉陵江渝—合航線,開始了他的航運之路。

民國十六年(1927年)春,盧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縣)、璧(山)、合(川)峽防團務局局長,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時,對峽區進行鄉村建設實驗。在這裡陸續建成北川鐵路、天府煤礦、三峽織布廠、中國西部科學院等;在四川率先架建成鄉村電話網絡;開闢北溫泉公園。他在這裡修公路、開運河、辦農場、建工廠、闢公園、修建體育場、改造舊城市,並在城鎮中設醫院、建立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各種學校。

民國十七年(1929年),盧作孚領導下的民生公司又新制了"民用"、"民望"兩艘輪船,總噸位230噸,航線從嘉陵江渝--合線擴大到長江渝—涪、渝—滬線;並且被劉湘任命為川江航務管理處處長。此間還曾擔任四川省建設廳長、交通部次長、全國糧食管理局局長、全國船舶調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為抗戰時期的軍需民運作出了重大貢獻。

民國十八年(1930年)夏,盧作孚率領由民生公司、北碚峽防局和北川鐵路公司有關人員組成的考察團,於6月21日從上海出發至7月25日,遊歷了東北等地,並寫下《東北遊記》。同年,為了抵制外國輪船公司對長江上游航運的壟斷,盧作孚發起了“化零為整”運動。

民國十九年(1931年),民生化零為整順利推進,上游七家公司,十艘輪船,下游四家華輪公司併入民生。

民國二十年(1932年)1月初,盧作孚發起成立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並以北碚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名義署名發表《成立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宣言》,並於同日成立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盧作孚自任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總指揮,將少年義勇隊和峽防局職員編為義勇軍一隊和二隊,集中進行軍事訓練,以作抗日後援,以備一旦中日宣戰,訓練有素的義勇軍能夠開赴前線,抗擊日寇。

民國二十三年(1935年),他統一長江上游航運,將曾經不可一世的外國輪船公司逐出了長江上游。使民生公司“崛起於長江,爭雄於列強”。

身為總經理,盧作孚在民生最初並沒有股權,是劉湘等人湊了一筆錢給他入股,股東大會為感激他對公司的貢獻,贈送給他一些乾股。他自稱“小小的股東”,不是自謙,而是事實,因為他的股本小至全公司的兩千分之一。在1949年12月的《民生公司股東名冊》中,他和家屬名下的股權共兩千股,但是他從未領取過分文紅利,全家老少一直靠他的一份工資生活。1949年後,他名下股金摺合3萬元,全部交給國家,始終沒拿過一文紅利。

1932年,到中國西部科學院工作的徐崇林第一次見到盧作孚,印象極深的就是他穿著一身土麻布制服,完全沒有大公司經理的派頭。有一次盧作孚的四川老鄉、國民黨元老之一的張群和他開玩笑說:“你的跟班都比你穿得漂亮。”1938年夏天,在武昌,有一次國民黨某部隊請他講演,他穿的是民生制服,其跟班翁祥福穿著派力司中山服,頭戴巴拿馬草帽,手拿公文皮包,神氣十足,接待的人誤把翁祥福當作了嘉賓。

盧作孚手握幾千萬資產,卻從沒想過為自己買地、買房,身後沒有財產,沒有儲蓄,連兼職單位送的車馬費都分文不留地捐出去了。許多人慕名請他兼任事業或企業的董事、董事長,最多時有幾十個,包括金融企業的董事,有些是請他個人,有些是代表民生,每個兼職都有可觀的車馬費、津貼費,有的比他工資還高,每次單子送來,他總是寫上“捐中國西部科學院”“捐兼善中學”“捐瑞山小學”等字樣,這些捐贈的字條、收據現在還保存在檔案館。

1942年春天,許多民生職員搬到重慶南岸的“民生新村”之後,盧作孚一家7口才住進紅巖村2號,大約有40平米的公司宿舍裡,廁所在屋外的菜地裡,但這已經是他們家住得最寬敞、最好的時候。他家唯一的一件高級用具,是30年代初的小電扇,漆都已褪盡。盧作孚不喝酒,不抽菸,客人來了家裡,連菸灰缸都沒有。晏陽初在89歲高齡時寫下的《敬懷摯友作孚兄》中說:“抗戰時,他有一次病了,他的家人想買一隻雞給他吃,連這錢都沒有。”

盧作孚創辦的民生公司從1926年一條小火輪開始,到1950年已擁有客貨輪船140多艘,獨資或合資創建了70多個岸個企業和附屬設施。公司總資產達到8.437億,淨資產達到2.915億元。涉及到發電、自來水、造船、倉庫碼頭、鐵路、煤炭、水泥、陶瓷、印刷、出版、鋼鐵、機械、紡織、印染、食品、建築、貿易、銀行、保險、等許多領域。開闢了數千公里的內河航線。拓展了港澳和東南亞航線,最遠的還到過印度和非洲。

他統一長江上游航運,將曾經不可一世的外國輪船公司逐出了長江上游。使民生公司“崛起於長江,爭雄於列強”。

盧作孚在北碚期間的建設主要從三方面著手進行:一是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建設,包括整治環境衛生,拓寬道路,廣植花草樹木。據不完全統計,僅1927年到1935年,北碚有統計的植樹量即達7萬餘株;二是大力興辦各種經濟事業,先後投資和參與興辦北川鐵路公司、天府煤礦公司、三峽染織廠、農村銀行等;三是創辦文化事業和社會公共事業,包括地方醫院、圖書館、公共運動場、平民公園、各類民眾學校等。1930年初,盧作孚把自己在北碚試驗中的經驗和思考寫成題為《鄉村建設》的長文,在北碚《嘉陵江報》上發表。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夠看到的20世紀20—30年代鄉村改造運動中第一次明確使用“鄉村建設”提法並對該問題進行系統闡述的文章。

“盧作孚先生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實業家。他以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為已任,追隨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實現其‘實業救國’的主張。為改變舊中國的教育落後、經濟落後而奮鬥終身。……盧作孚先生懷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歷經艱險,嘔心瀝血,經營有道……盧作孚先生還是一位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家。他重視人的因素,重視員工在企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張用人唯賢。‘民生公司’和‘民生精神’被認為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企業文化建設卓有成效的典範。”

相關推薦

推薦中...